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鳳山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23年
- 逝世日期:2012年12月22日
- 職業:琴師
- 主要成就:與梅蘭芳合作多年,王故去後,他升任琴師,給梅蘭芳操琴
人物生平,人物經歷,主要作品,演藝經歷,
人物生平
京劇琴師。生於北京。生於1923年。2012年12月22日13:05於北京病逝,享年90歲。2012年12月22日13:05於北京病逝,享年90歲。定於2012年12月28日上午10:00在八寶山殯儀館(東廳)舉行向姜鳳山先生遺體告別儀式。
姜鳳山老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23年生於南城崇文區花市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父親是個安分守己以修理眼鏡為生的藝人,老人家對兒子的期望值並不高,那就是希望後代能跟著他學會這門手藝,“長大嘍!有口子飯吃就得”。哪知,慢慢長大的小鳳山,對父親的一番用心良苦反倒不以為然。倔強的他無論大人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就是堅決不肯隨父親乾擺攤修眼鏡的活兒,卻一門心思要學京戲,爭取日後唱紅成為“名角兒”。
看到鐵下心來執意要學習的兒子那股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即媳婦出於對疼愛兒子的妥協,老父感到實在無法拗過他們母子倆,也就勉強同意小鳳山到戲班子裡去學習。這一年他正好8歲,就由家人帶著他來到位於城南的中華戲曲專科學校考場,幾位考官一番例行詢問和聽姜鳳山唱上幾句會唱的一段戲後,梅清目秀、身材適中的姜鳳山還真被老師慧眼給挑上了,並且校方真對他的自身條件安排其學小生。但是在此之前小鳳山一直喜歡京劇中的黑頭行當,覺得唱黑頭或演武二花一類的角色無論從人物作派、行腔、念白等更有偉岸的氣勢,像個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況且當初定下從藝志向後,可以學習模仿的基本上也是以“黑頭、花臉”之類的人物為範本。所以,當戲校老師將決定讓他改習京戲中的小生行當時,姜鳳山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沒有答應,因此也就錯過了這次入戲校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機會。
不久之後,經熱心的親戚牽線搭橋姜鳳山又到“京城文林社”學習,這一學就是四年,後來"文林社"因經營不善散夥了,原班人馬併入“富連成科班”。這會科班的領班人偏巧再次讓學黑頭已有一定水準的他再次改攻青衣、花旦這一姜鳳山本不喜歡的行當,但心儀黑頭、花臉角色的姜鳳山還是沒有遵從,於是不得已又來到了另外一家戲班子“福慶社”搭班唱戲。在此之際,姜通過梨園界有綽號“活張飛”之美譽的梨園前輩侯喜瑞的入室弟子關洪斌大力引薦給侯老學習淨行,後姜鳳山還拜京劇名家張鑫奎為師專攻為武花臉,這一學又是3個年頭,從藝方式為邊學邊演,業內人士稱之“代藝演戲”。光陰至1933年時,學藝坎坷的他卻因禍不單行差點被黑心戲班子的班主給賣掉,緊急關頭多虧梅蘭芳先生果斷地和“北平梨園工會”出面打點不少的錢財,才算平息這件另姜鳳山一生都明心刻骨的大事。之後迫於生計的姜還在名旦尚小雲創立的“榮春社”與淨行前輩雷喜福挑班的戲班子裡連袂搭班唱戲,如與雷振東、時慧寶等人連手上演(捉放曹)、(鬧江州)、(戰宛城)和其他一些優秀的傳統劇目。
姜鳳山不足20歲的時候,經朋友沈子厚幫忙得以結識了梅蘭芳的姨夫徐蘭沅先生(當時他是梅先生的第一位琴師)的入室高足杜奎三為師。初次見面杜就問姜:“能吃苦嗎?會吹嗩吶、笛子、笙,還會彈月琴嗎?……”。姜鳳山有些靦腆的低聲答道:“這幾樣兒樂器都會點兒,不過還不太熟。”“行,那就撿你會吹會彈的先來一段,讓我聽聽”,杜奎三說。姜鳳山聽罷,順手摘下牆壁上掛著的月琴,演走了一段“徐策跑城”那段兒高撥子。杜奎三一則邊品著杯中的茉莉花茶,一邊用手指輕敲桌面打拍子支著耳朵細聽,末了杜奎三一拍大腿說:“行,是塊當琴師的料,這徒弟我收下了……”。這樣姜鳳山就與梅家牽上線了,至今姜老爺子說起半個多世紀前的往事,仍有一種深深地回味感。“我們學操琴那年頭,講橫的、豎的都得會(橫的指笛子,豎的指京胡、月琴等),哪像會一種玩藝兒就齊活”。
拜杜奎三為師後,姜鳳山由於嗓子原因在梨園界大多以操琴為主,中間因某出戲個別角兒生病,為救場臨時唱戲客串一下,也屬偶然所為。像隨四大鬚生之一馬連良創立的扶風社戲班子到東北瀋陽、長春等地演出,不僅陣容強大且演出時間長達兩年左右。姜鳳山作為樂隊中操京二胡、京胡的琴師在此先後為馬老闆主演的劇目《四進士》、《借東風》、《空城計》伴奏。有時又為其他名角兒如著名老生譚富英、李世芳、宋德珠等人表演的劇目中操琴一顯身手。
人物經歷
姜鳳山自7歲開始學戲,最初學習花臉併兼學操琴。1933年加入文林社科班帶藝演戲,後改學京胡,並於1942年正式拜杜奎三為師。1950年加入梅蘭芳劇團,為梅蘭芳先生及其子女梅葆玖、梅葆玥等伴奏。梅蘭芳逝世後,姜鳳山為梅派劇目的整理傳承傾注了畢生心血,為培養梅派胡琴傳人、梅派弟子作出了巨大貢獻。
除伴奏外,姜鳳山先生還精於唱腔設計,1959年擔任京劇《穆桂英掛帥》唱腔設計;上世紀60年代,他擔任了《洪湖赤衛隊》《紅嫂》等現代戲的唱腔設計。國家京劇院新排演的梅蘭芳先生的名作《太真外傳》,姜鳳山曾親自執筆改編,力求在保留梅派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主要作品
演藝經歷
自七歲開始學戲。曾拜李福慶為師,後又拜侯喜瑞之高徒關鴻斌、張鑫奎為師攻文武花臉併兼學操琴。1933年加入文林社科班帶藝演戲,同時兼搭雷喜福及孫毓堃、劉宗楊、程永龍等班社輪流演出有十年之久,後因嗓音失聲於1942年正式拜徐蘭沅之得意門生杜奎三為師改學京劇樂隊,曾為鮮蕊芳宋德珠、尚小雲、譚富英、葉盛蘭、言慧珠、杜近芳、童芷苓、毛世來、趙燕俠等演員伴奏。1945年拜律佩芳為師攻青衣並演出《霸王別姬》、《大探二》等劇。1950年正式參加梅蘭芳劇團,為梅蘭芳先生及其子女梅葆玖,梅葆玥和為其配演的譚派老生王琴生等演員伴奏。1953年抗美援朝時,隨以梅蘭芳為首的中國京劇院、上海京劇院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此後至1958年其間多次隨劇團參加國內外的各種慰問及訪問演出。1959年應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為建國十周年獻禮排練《穆桂英掛帥》擔任該劇本的唱腔設計,該劇在演出時曾受到周總理的接見和高度評價。20世紀60年代期間除擔任梅葆玖、梅葆玥的操琴外,還為馬連良、張君秋伴奏,同時擔任現代戲如《洪湖赤衛隊》、《紅嫂》等的唱腔設計。粉碎“四人幫”後,為了振興傳統京劇於1979年應杜近芳的邀請重新排演並上演《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20世紀80年代初多次隨劇團出訪香港、日本、丹麥、新加坡、台灣等地巡迴演出,受到當地華人及外國友人的熱烈歡迎。
社會活動
榮譽
現任北京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梅蘭芳習研會副會長,中國戲迷協會副會長,國際票房顧問,北京市文聯理事。榮獲了北京京劇院從事藝術工作50周年證書,並擔任北京京劇院農工民主黨支部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活動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