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戲劇表演角色)

武生(戲劇表演角色)

武生,戲劇中擅長武藝的角色,武生共分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都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長柄武器。這類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大將的風度,有氣魄,工架要優美、穩重、端莊。短打武生著短裝,穿薄底靴,兼用長兵器和短兵器, 短打武生要求身手矯健敏捷,內行的說法是要漂,率,脆,看起來乾淨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表演上重矯捷﹑靈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生
  • 主要成就:在京劇中扮演擅長武藝的角色
  • 戲劇品種:京劇
  • 分類:長靠武生、短打武生、翻撲武生
人物設定,主要分類,長靠武生,短打武生,翻撲武生,人物流派,武生名家,高盛麟,王金璐,厲慧良,孫毓堃,張世麟,參演電影,

人物設定

武生,戲劇中擅長武藝的角色。
京劇武生京劇武生
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其中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兩類。
長靠武生:裝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將,一般使用長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優美、穩重、沉著,具有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念白講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
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動作輕捷矯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熾烈見長。舞蹈身段要求漂、帥、脆,乾淨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淨戲。

主要分類

長靠武生

有些戲,不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還要求表演細膩並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長坂坡》、《借東風》、《回荊州》等劇中的趙雲,就是這樣的角色,不僅要有好的武功,還要把趙雲的大將風度,忠勇氣概表現出來。
長靠武生長靠武生
長靠武生戲很多,除去趙雲的戲以外,如《挑滑車》的高寵,《戰冀州》、《反西涼》、《戰渭南》、《兩將軍》、《賺歷城》等戲中的馬超《甘寧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等,都屬於這類角色。
現在國內當紅的著名大武生有:奚中路王立軍趙永偉等。

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褲,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矯健敏捷,內行的說法是要漂,率,脆,看起來乾淨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按照所穿服裝來看,短打武生可以分為戴硬羅帽(穿抱衣抱褲或箭衣),戴軟羅帽(穿抱衣抱褲,快衣快褲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幾種。如《惡虎村》、《駱馬湖》、《連環套》等劇中的黃天霸,都戴硬羅帽。如《打店》、《打虎》、《獅子樓》等劇中的武松,《大破銅網陣》里的白玉堂,《《三岔口》的任堂惠,《夜奔》的林沖,《臥虎溝》中的艾虎等,都是戴軟羅帽的短打武生,還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戲,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獨木關》的薛禮等,這類角色介乎長靠與短打之間,看武功,重工架,還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還有一種勾臉的,就是臉上畫有臉譜的,例如《鐵籠山》的姜維、《艷陽樓》的高登,《金錢豹》的豹子精,《狀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晉陽宮》等劇中的李元霸等都是。這些戲有的原來 是由武淨(武花臉)應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劇剛剛成熟的時候,有一個武生的老前輩叫俞菊笙,因為他的身體非常魁梧,臉盤也很大,他把這些武花臉演的戲,用武生的路子來演,結果很受歡迎,所以後來由他傳下來的這些戲,雖然還勾花臉,可是都改由武生來演了。人們現在看到的《艷陽樓》、《鐵籠山》、《金錢豹》、《四平山》這樣的戲,雖然是由武生應工,可是唱念風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勢氣魄都還保留著許多武花臉的表演特徵,就是從俞菊笙傳下來的。當然,現在這些戲,也已屬於武生戲的範疇了。
歐陽春歐陽春

翻撲武生

在武生行當里,還有一種不說話的,專門翻跟頭或以跌扑為主的,叫翻撲武生,內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後再說一下猴戲。扮演猴戲的演員,現在一般都是由武生來應工。其來源是在崑曲。崑曲里的猴戲,像孫悟空都是由生行來扮演的,傳到京戲裡之後,也就由武生來扮演猴戲了。本來扮演孫悟空這類猴仙之類的角色,應該是機靈,活潑,動作輕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適合。可是因為孫悟空已經是一個神猴,所以除了動作伶俐敏捷以外,他還要有氣魄,有比較細緻的表演,所以由武生來扮演,還是合適的。不過在京劇團里,有些孫悟空的戲,也由武丑來應工,但比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來扮演,例如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以及後來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萬春等,都是以擅演猴聞名的。楊小樓的父親楊月樓,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為擅演猴戲,綽號楊猴子。楊小樓在年輕的時候,也因為擅演猴戲,曾經以小楊猴子的藝名享譽一時。另外,武生也有掛髯口的,掛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區別的。武老生對於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雖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為主,例如《連營寨》和《陽平關》的趙雲,《嘉興府》的總兵,《劍峰山》的邱成之類的角色,雖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樣,可是卻都由武生來扮演。
翻撲武生翻撲武生

人物流派

李春來所創的武生表演藝術體系,是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一,稱"李派",以獨特的翻撲功夫見長,輕捷迅疾是這一流派的表演特色。李春來武工精熟,身手輕靈,動作及其迅速,開打幹淨利落,翻跌筋斗極沖,腿功尤佳。他不但繼承了短打武生的表演傳統,並吸收了武丑武旦的打法和民間武術中的拳術、劍術的招式,大大的豐富了自己的表演藝術,多在各個劇目中,穿插獨特的武技來突出李派武生的特色。如《花蝴蝶》劇目飾演姜永志,有在三張高桌上拿頂,隨即翻下,同時於空中拔刀,跪腿時落地時壓刀亮相的表演,一系列高難動作於瞬息完成,姿勢優美而且從容不迫,為一般武生演員所不能。又如《八蜡廟》劇中飾演黃天霸,與費德功開打時,有飛鏢打費的特殊技藝。短打戲之外,李春來的長靠戲也很有特色,如《伐子都》中,種種難度很大、動作複雜的翻撲也都精彩無比。李派的常演劇目有《花蝴蝶》、《白水灘》、《挑華車》、《界牌關》、《獅子樓》、《鄚州廟》、《講堂鬥智》、《四傑村》等。李春來在北方學藝成就後,主要在南方演出,影響較為廣泛。傳人有蓋叫天張德俊李蘭亭及再傳弟子梁慧超等,均以武打迅捷勝。其中,蓋叫天在李派武生的基礎上,結合個人豐富的創造與發展,又形成了"蓋派",成為與北方在俞(菊盛)派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楊(小樓)派對峙的一大武生流派。
花蝴蝶花蝴蝶
武生武生
黃月山武生黃月山所創立的表演體系,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一,黃月山和俞菊笙、李春來同為武生行當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黃月山以唱工刻畫人物和精妙的髯口功為俞、李所不及,表演風格以激昂蒼勁為主。黃武功精湛,且有嗓能唱,並有堅實的唱工基礎,在其獨有的劇目中多以蒼涼悲壯的二黃、反二黃唱段和淋漓激昂的說白表達人物的性格與處境,如《銅網陣》、《獨木關》、《巴駱和》等。他善於通過細緻入微的表演來點染人物的特點,如演《獨木關》之薛禮,用薛禮由老軍扶持出場後的掙扎晃身,以刻畫抱病的英雄,為同行所嘆服。黃月山能戲極多,且能兼演小生應功德《岳家莊》和《群英會》、《黃鶴樓》,又能演老生戲如《四郎探母》。武生戲多為他自編自演,拿手劇目有《獨木關》、《鳳凰山》、《溪皇莊》、《絕燕嶺》、《百涼樓》、《蓮花湖》、《銅網陣》、《劍峰山》、《惡虎村》、《駱馬湖》、《翠屏山》、《潞安州》、《請宋靈》及《巴駱和》等。他擅於在劇目中飾演老年英雄人物,創作了形勢各異的表演特技,如《百涼樓》的撲火,《劍峰山》的詐瘋等,尤以耍髯口為一絕,如《絕燕嶺》中的定燕平,扎硬靠,戴翎子,掛白滿,著厚底靴,用雙槍,能於耍槍、耍翎子、耍靠旗的同時耍髯口,來表現人物的絕望和憤怒,有極強烈的藝術效果。其傳人有李吉瑞、馬德成、瑞德寶、楊瑞亭、李桂春(小達子)等,均屬黃派武生中的翹楚;富連成出科並擔任教師的沈富貴,中華戲校畢業的王金璐,均擅演黃派戲。女演員恩曉峰、露蘭春、何翠寶以高慶奎,盛麟父子,亦以能演黃派戲而受到內外行的重視。
武生(戲劇表演角色)

武生名家

高盛麟

高盛麟(1915~1989)武生演員。原名高仲麟。山西榆次人,生於北京。祖父高四保為清末名醜,父親高慶奎為高派老生創始人。岳父劉硯芳為楊小樓之婿,並為楊派武生嫡傳弟子。高盛麟自幼受家庭薰陶,6歲練功學藝,9歲入富連成科班,師從王連平,工武生,與李盛斌、楊盛春等同為該科武生尖子。18歲出科後,又從楊小樓與丁永利學藝。由於他習藝刻苦,善於領會,技藝迅速進步,與孫毓堃齊名,同被譽為楊派武生後起之秀。1939年,隨言菊朋、侯玉蘭赴滬演出。1944年,與蓋叫天、葉盛章、班世超合作演出,轟動申江。1947年與程硯秋合演於天蟾舞台。此時,技藝已趨成熟,不但具有楊派武生風範,還因受蓋叫天、周信芳及其父高慶奎藝術影響,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後與袁世海雙掛頭牌演出《紅逼宮》、《連環套》、《戰宛城》等劇,場場爆滿。1949年後,在北京與蓋叫天、厲慧良等演出武戲專場,以高超的技藝使觀眾折服。後任武漢市京劇團副團長,為該團主要挑梁演員,不僅常演出一些傳統楊派武生及文武老生、紅生戲,還編演了《鄭成功》、《戚繼光》、《反徐州》等新編古裝戲和現代戲《豹子灣戰鬥》等。他不但演技精湛,且戲德高尚,常為其他演員配戲。1962年赴京與裘盛戎合演《連環套》,轟動京城。1972年調入中國戲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數年來,培養了不少武生演員,如劉子蔚等。他功底深厚紮實,靠功尤精,功架穩健大方,表演嚴謹灑脫,颱風極佳,且有一條耐唱的好嗓子,被譽為當代楊派武生典型。不僅擅長靠戲,短打、箭衣、紅生甚至武淨和老生戲亦精。擅演劇目有《挑華車》、《鐵籠山》、《英雄義》、《艷陽樓》、《走麥城》、《連環套》、《潞安州》等。
高盛麟高盛麟

王金璐

王金璐(1919~ ),京劇演員,工武生。北京人。11歲入中華戲曲學校,初從陳少五、王榮山、蔡榮貴、鮑吉祥等學老生,並從曹心泉習崑曲。14歲拜馬連良為師。15歲後專工武生,先後師從曹璽彥、遲月亭、諸連順等,從李洪春學紅生戲。畢業後向丁永利求教,凡長靠短打武生戲,能演200餘出。1937年北京《立言報》舉辦童伶競選,獲生部冠軍。1940年後曾搭李玉茹“如意社”及宋德珠“穎光社”。此後分別與金少山、侯喜瑞、尚和玉、馬德成、筱翠花、言慧珠、李洪春、奚嘯伯等合作演出。1951年參加上海華東實驗京劇團。1979年入中國戲曲學院任教。王金璐博採眾長,戲路寬廣。擅演劇目有《挑華車》、《長坂坡》、《夜奔》、《戰宛城》、《駱馬湖》、《安天會》、《八蜡廟》、《洗浮山》、《潞安州》、《百涼樓》、《銅網陣》等。紅生戲《古城會》、《走麥城》等。王金璐武功功底堅實,重視深刻細膩的內心表演,既吸收了“麒派”貼近生活的演技以刻畫人物,又從 “馬派”表演中攝取營養,使颱風和身段大方飄逸,寓文於武,別具一格。
王金璐王金璐

厲慧良

厲慧良(1923~1995)京劇演員,工武生。北京人,滿族。生於江蘇海門。其父厲彥芝早年曾在天津演出,母韓鳳奎,亦為京劇演員。後組科班“厲家班”。厲慧良家學淵源,天賦甚佳,1930年隨師劉曉香在上海練功,後向潘奎祥、李桂春;沈玉秋、敖伯言、羅孝可等請益。在南寧、上海等地演出時,被觀眾譽為"神童"。厲慧良在17歲變聲前以演文戲為主,變聲後以武戲為主,唱做念打皆精。尤其對於武戲的表演,基本功紮實;程式嫻熟,注重以武打程式刻畫各種不同人物,並善於不斷進行探索,根據劇情靈活運用程式,以至有所革新。其常演劇目有《盜宗卷》《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失印救火》、《八大錘·王佐斷臂》、《珠簾寨》、《戰太平》、《走麥城》、《艷陽樓》、《英雄義》、《賺歷城》、《鬧天宮》、《鐵籠山》、《長坂坡》《挑華車》、《鍾馗嫁妹》、《金沙灘》等。1956年參加天津市京劇團,曾演出《火燒望海樓》、《六號門》等現代戲。
《長坂坡》厲慧良《長坂坡》厲慧良

孫毓堃

孫毓堃(1905~1970),北京市人,京劇武生演員。外祖父俞菊笙和舅父俞振庭均為武生,叔父為武旦雲中鳳。自幼師從范福泰,後來藝入斌慶社科班,在吉祥茶園、廣德樓等戲院演日場,常演《長坂坡》等俞派武生戲。出科後拜楊小樓為師,頗得其師真傳。他與遲月亭、范寶亭、侯喜瑞組團演出,深受歡迎。1949年後,以從事戲曲教學為主。在重大戲曲會演中,與梅蘭芳、馬連良、譚富英等合作演出《龍鳳呈祥》,飾趙雲。還在藝術影片《借東風》中扮演趙雲。晚年任教與北京戲曲學校,沈寶楨、李浩天等均受其教益。他扮相雄偉、功架穩重。常演劇目有《長坂坡》、《挑華車》、《鐵籠山》、《艷陽樓》、《安天會》、《金錢豹》、《惡虎村》、《龍鳳呈祥》、《青石山》、《狀元印》、《麒麟閣》、《連環套》等。
孫毓堃孫毓堃

張世麟

張世麟(1918~1996)原名張桓懋。祖籍河北文安,生於長春。8歲隨父親張德奎搭班練功,12歲從其師兄、著名武生李蘭亭,習武生。14歲登台,在濟南、煙臺、天津、北京和東北一帶演出,均獲好評。1948年參加東北文協平劇工作團。1950年調東北戲曲研究員京劇實驗劇團,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參加創作並主演的《雁盪山》,獲演員一等獎。1957年調天津市京劇團,曾任藝委會主任。他的戲路寬,武功堅實穩健,短打、長靠各有特色。他塑造的《蜈蚣嶺》的武松、《挑華車》的高寵、《惡虎村》的黃天霸、《雁盪山》的孟海公、《鐵籠山》的姜維、《戰冀州》的馬超、《走麥城》的關羽等人物,均通過不同的高難技巧,展現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形神兼備。他表演中的“蹉步”、“鷂子翻身”等,邊式利落,極見功力,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至70高齡,仍常登台示範演出
張世麟張世麟

參演電影

共1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