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北京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級單位。

學院成立於1950年1月28日,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更名為中國戲曲學校;1973年11月併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後更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1977年2月正式恢復中國戲曲學校建制;1978年10月,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2000年,劃轉北京市。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總占地面積5.4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共有272名專任教師;設有8個系,開辦14個本科專業和27個專業方向,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3個。截至2018年4月,學校在校學生257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64人、研究生288人、繼續教育學生220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
  • 主管部門:北京市
  • 學校官網https://www.nacta.edu.cn
  • 中文名:中國戲曲學院
  • 外文名: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 簡稱:國戲(NACTA)
  • 創辦時間:1950年
  • 類別:公辦大學
  • 類型:藝術
  • 屬性:北京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基地(2013)
    省部共建高校(2014)
    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級單位(2016)
    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8)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龔裕
    院長:巴圖
  • 本科專業:14個
  • 院系設定:京劇系、表演系、導演系、音樂系、戲曲文學系、舞台美術系、新媒體藝術系、國際文化交流系
  • 院訓: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萬泉寺400號
  • 院校代碼:10049
  • 主要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2009、2018)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藝術研究,研創平台,藝術成果,藝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社團文化,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49年的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原中國國民黨青年軍208師四維戲劇學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文藝部接管,改名為華北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平劇實驗學校。
1950年1月28日,在平劇實驗學校基礎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
1951年的4月,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學校歸中國戲曲研究院來領導,名字改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實驗學校"。
1952年11月20日,更名為北京戲曲實驗學校。
1954年5月,更名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學校。同年8月,東北戲曲研究院的戲曲學校劃歸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學校,當時名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學校瀋陽分校。
1955年的1月,中國戲曲研究院改組,學校被劃分出來,獨立辦學,更名為中國戲曲學校,歸文化部直接領導。
1955年8月,瀋陽分校遷至北京,與本部合併。
1956年8月,學校搬到宣武區里仁街3號。
"文化大革命"時期,學校停課。
1973年11月,併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後更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
1977年2月,正式恢復中國戲曲學校建制。
1978年10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並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1985年,學院表演系和音樂系的中專部合併,成立了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
2000年,劃轉北京市。同年遷至豐臺區萬泉寺400號。
2013年,獲批“北京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基地”。
2014年,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簽署了共建中國戲曲學院的協定。
2016年,獲批“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級單位”。
2018年11月,學院京劇傳承基地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8個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繼續教育部、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開辦14個本科專業和27個專業方向。
系別專業(方向)
京劇系
表演(京劇器樂)
表演(京劇表演)
表演系
表演(戲曲舞蹈)
表演(戲曲形體教育)
表演(崑曲表演)
表演(多劇種表演)
表演(崑曲器樂)
表演(多劇種器樂)
導演系
表演(影視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戲曲導演)
戲劇影視導演(戲曲影視導演)
音樂系
音樂表演(民族器樂)
音樂學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戲曲作曲)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製作)
錄音藝術(音響藝術設計)
戲曲文學系
戲劇影視文學(戲曲文學)
舞台美術系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戲曲舞台設計)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舞檯燈光設計)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化裝造型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戲曲服裝設計)
新媒體藝術系
動畫
繪畫
視覺傳達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國際文化交流
戲劇影視文學(國際文化交流)
文化產業管理

學科建設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1996年以來,先後承辦了六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藝術學理論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戲曲、音樂、舞蹈
北京市重點學科:戲劇戲曲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學院共有272名專任教師,其中有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導師經歷,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4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74%;有北京市“長城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北京市級人選”、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等10人,有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北京市教學名師8位;先後引進了傅謹謝柏梁張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學科帶頭人和其他高層次人才,同時聘請中國國內外專家、學者、藝術家來院任教。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沈世華、鈕驃、宋丹菊、謝銳青、蔡英蓮、周龍
北京市教學名師:冉常建、謝柏梁、陳琪、李威、李艷艷、舒桐、顏全毅等
團隊名稱帶頭人入選時間
戲曲導演專業(方向)教學團隊
2007年
戲曲研究與寫作教學團隊
2008年
國際文化交流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2009年
京劇表演專業(方向)教學團隊
2010年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8項、北京市級特色專業4個、北京市級人才培養工程建設項目30餘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表演(京劇表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國家級精品課程:戲曲主修劇目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中國京劇經典劇目鑑賞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中國戲曲舞美教學創新試驗區
北京市特色專業:表演(京劇表演)、表演(京劇器樂)、戲曲舞台設計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戲曲主修劇目、傳統經典舞台設計、角色創造體驗、中國當代戲曲文學
北京市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戲劇戲曲學
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漫戲劇實驗教學中心、舞台實踐教學中心
(註:上述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北京市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1項。由文化部主持審定的包括戲曲表、導、音、美、創作、史論等在內的12本戲曲教育大系教材填補了戲曲教育長期無系統教材的空白,為上海市、山東省、山西省等全國戲曲院校首選教材;譚元傑副教授主編的《戲曲服裝設計》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朱維英教授主編的《戲曲作曲技法》列入北京市級精品的教材建設項目。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等級授獎部門
2009
創新型中國京劇表演人才本科培
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
第六屆高等教育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4.8
第二屆全國學生京劇
演員電視大賽
2名金獎
中央電視台
4名銀獎
8名銅獎
4名“園丁獎”
學院獲“優秀組織獎”
2014.8
“文華藝術院校獎”第二屆
全國青少年戲曲比賽
金獎1人
中國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優秀表演獎1人
2016.12
“京劇藝術傳承與保護工程
——挖掘搶救整理傳統劇目”
《朝金頂》《神亭嶺》
《四平山》《火燒百涼樓》
四出劇目入選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
2017.2
京津冀地區武功武戲
表演人才培訓展演
7名“最佳表演獎”
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
1名“優秀表演獎”
11名“優秀技巧獎”
學院獲“組織獎”
2017.5
《朝金頂》、《收關勝》入選第八
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展演劇目
全國唯一入選院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2018.4
發揮行業特色大學優勢,
培育京劇武戲尖端人才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
成果獎一等獎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4
戲曲舞美實踐教學課程體
系建設的探索與套用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
成果獎二等獎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4
從“零件教學”到“成品教學”的創新實踐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4
服務國家傳統文化復興戰略,構建戲曲
人才培養與人口培育體系的協同創新發展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
發揮行業特色大學優勢,
培育京劇武戲尖端人才
第八屆高等教育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藝術研究

研創平台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中國戲曲音樂學會、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兩個國家一級學會;獲批建立“北京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基地”;成立了戲曲研究所、跨文化交流與管理研究所、戲曲文獻研究所、中國喜劇美學研究所、傳統戲曲與陶藝研究所等校級研究平台。

藝術成果

從2003年至2006年,學院共從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取得科研立項課題48項,科研經費總額達350萬元。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2004年以來,教師共申請並獲批北京市教委各類科研項目24項、獲省、部級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共2項(二等、三等獎各1項),科研經費80.4萬元;2006年以來,學院共取得各類科研立項10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55項,國家級課題六項,國家重大課題一項。
學院創作改編的《白蛇傳》、《對花槍》、《岳雲》、《杜十娘》、《張協狀元》、《悲慘世界》、《紅色娘子軍》、《還魂三疊》、《長征組歌》、《梅蘭霓裳》等作品,獲得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全國優秀劇目獎、國際戲劇協會(ITI)音樂戲劇獎等獎項。
傅謹教授的《草根的力量——台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和海震教授的《中國戲曲音樂史》分獲文化部全國文化藝術科研優秀成果獎二、三等獎。傅謹教授的《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導論》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藝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圖書館館藏中文圖書近20萬冊、線裝圖書約5000多冊、電子圖書3萬多冊;有非書資料3萬多(盤)、約6萬小時的節目,其中包含比較真貴的戲曲視、音頻資料約1千多冊(盤);有中文期刊合訂本8千多冊。
2002年,圖書館建成了VOD點播系統,能將館藏的數位化了的音像資料通過校園網路在學院內任何一台電腦設備上進行播放。
  • 學術期刊
戲曲藝術》是中國戲曲學院主辦,以發表戲曲研究理論文章為主的學術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全國戲劇藝術類核心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來源期刊,設定戲曲評論、戲曲教育、戲曲文學、戲曲人物、劇壇巡禮、學術文章、古典文學等欄目。

合作交流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與港澳台地區及中國以外23所大學建立了藝術教育與交流方面的合作關係,如美國賓漢頓大學、美國藝術大學、英國塞薩克斯大學、英國奧斯特大學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戲劇學院、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法國巴黎高等戲劇學院、韓國首爾藝術大學、日本櫻美林大學以及香港演藝學院台北藝術大學台灣戲曲學院等。
2009年11月,學院與美國賓漢頓大學共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戲曲孔子學院,培養了各國留學生千餘名,多次參加各類國際藝術節演出活動。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院徽
院徽中央是以“曲”字為造型的藝術圖案,外環上下為學院的中英文名稱,顏色為紅白相間。
中國戲曲學院

精神文化

  • 院訓: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1995年5月,江澤民主席為中國戲曲學院建校45周年的題詞“德藝雙馨,繼往開來”,學院將其作為院訓。
校訓校訓

社團文化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辦了中國戲曲學院紅十字會學生分會、國戲志願者協會簡介、戲友社、梨韻絲影服裝社、中國戲曲學院九月文學社、國戲足球社、國戲之聲廣播台、書畫社簡介、國戲攝影愛好者協會、人文學社簡介、桌球社、排球羽毛球社、國戲籃球社、國風樂社、東土動漫社、大學生藝術團簡介、中國戲曲學院大學生心理學社、天幕玫瑰工作室等社團,開展具有學生特點、國戲特色、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各種文體活動。
學院的一二·九戲曲藝術節、五月青春藝術節、國戲體育節為品牌活動。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徐超
副院長
趙偉明、宋飛、冉常建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姓名任期歷任書記姓名任期
1950—1951
晏勇
1955—1958
王瑤卿
1951—1954
史若虛
1958—1966
晏勇
1955—1961
李文
1979—1983
蕭長華
1961—1966
劉亞明
1983—1986
史若虛
1978—1983
俞琳
1986—1987(代理)
俞琳
1986—1989
孫松林
1988—1996
朱文相
1989—1996
劉勝利
1996—1996
王榮增
1983—1986
杜長勝
1998—2006
周育德
1996—2001
王民忠
2006—2006
杜長勝
2001—2012
張凡
2006—201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