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桂仙

裘桂仙

裘桂仙(1881年~1933年12月31日),清末民初京劇銅錘花臉演員,北京人。又名荔榮,老裘派花臉創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裘桂仙
  • 別名:荔榮
  • 國籍:中國(清朝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81年
  • 逝世日期:1933年12月31日
人物簡介,藝術特點,擅長劇目,藝術傳人,

人物簡介

他自幼入雲和堂拜張鳳台、徐立棠學銅錘花臉,12歲入小鴻奎科班,後拜在何桂山門下,搭小天仙、喜慶、小長慶班。因“倒倉”後嗓音變壞,改業琴師,為何桂山伴奏,又入同慶班為譚鑫培操琴。1904年後,以琴師身份選為內廷供奉。1912年嗓音轉好後復登台演戲。首次在吉祥園與陳德霖王鳳卿合演《二進宮》,遂分搭各班,先後與余叔岩劉鴻聲王琴儂等長期合作演出。1933年12月31日農曆癸酉年十一月十五日 逝世,年五十四歲。
裘桂仙曾為清朝“內廷供奉”。以演《鍘判官》、《斷密澗》、《草橋關》、《御果園》、《白良關》、《刺王僚》、《打龍袍》、《二進宮》等戲著名。裘桂仙演唱蒼老有韻味,技巧甚高,颱風肅穆,演戲認真,雖身材瘦小仍甚有氣度。裘桂仙傳人不多,
裘桂仙銅錘花臉的表演成就,和陳德霖的青衣,余叔岩、王鳳卿的老生,錢金福武花臉,是有著同等的成就的。在王、陳、裘合演的《大保國》,余、陳、裘合演的《二進宮》里,明顯地表現出他們的分量相等,風格統一。尤其和余叔岩,二人的音量都不太大,而二人的調門都不低,音色都很美,唱法都極盡勁峭圓健。總的說都屬於硬碰硬的唱法。好像天然的一對老生和花臉。
裘桂仙自幼拜張鳳台、徐立棠學銅錘花臉,入小鴻奎科班,後拜在何桂山門下,搭喜慶、小長慶班。因“倒倉”後嗓音變壞,改業琴師,為何桂山伴奏,又入同慶班為譚鑫培操琴。
1904年後,以琴師身份選為內廷供奉。嗓音轉好後復登台演戲。1911年首與陳德霖王鳳卿合演《二進宮》,遂分搭各班,先後與余叔岩、劉鴻聲王琴儂等長期合作演出。

藝術特點

演唱蒼老有韻味,技巧甚高,颱風肅穆,演戲認真,雖身材瘦小仍甚有氣度。裘桂仙繼承了何師(桂山)厚重結實、古樸蒼勁的藝術特色,遵循開蒙徐師(立棠)老派銅錘花臉的演法,吸收了金秀山的戲路子,借鑑了老生譚(鑫培)派、余(叔岩)派的藝術成果,使花臉的演唱藝術向著講究韻味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裘桂仙裘桂仙
裘桂仙的嗓音並不寬廣,然而唱工中卻多硬腔,硬砍實鑿,聽來既蒼老又富韻味。他的唱法是“水磨(功夫)派”,純系以人力勝。比如他的代表作《二進宮》,不論與“金嗓”陳德霖,還是與“鐵嗓”尚小雲合作,都能唱成鼎足之勢。又如他的身材較矮,面部較窄,按演花臉的條件遠不如何桂山、金秀山等人,但他扮演包拯等,威猛可畏、氣象森嚴;扮演銚期等,則雍容華貴、氣象堂皇。這都與他的“水磨派”功夫是分不開的。
裘桂仙唱念的風格是勁峭嚴整,唱念的方法很靈巧。但效果古拙圓健,沒有絲毫的浮渭流俗。花臉唱流水板和快板,用垛句垛字的唱法,容易要下好來,但也最容易俗氣。我們仍以現存唱片為例,如裘桂仙的《捉放曹》“坐雕鞍聽孟德細說根芽……”一段和《飛虎山》“……下得馬來山崗上”的收句,都可以說明裘桂仙的脫俗。
裘桂仙生前其地位不及何桂山金秀山兩位師祖、師父,也不如金少山獨挑大樑、演大軸戲的氣派。但他的兒子裘盛戎彌補了他的遺憾,使後來花臉行業中的繁榮全部歸到了裘氏門中。裘桂仙有子盛戎,與金秀山有子少山一樣,都是在父親的藝術成就上,發揚光大、改革創新為一種新的流派。

擅長劇目

以演《鍘判官》、《斷密澗》、《草橋關》、《御果園》、《白良關》、《刺王僚》、《打龍袍》、《二進宮》、《鍘美案》、《上天台》、《空城計》等戲著名。
裘桂仙之子裘桂仙之子
裘桂仙擅演劇目有:《草橋關》、《白良關》、《御果園》、《天齊廟》、《打龍袍》、《鍘美案》、《鍘包勉》、《探陰山》、《牧虎關》、《沙陀國》、《五台山》、《鎖五龍》、《大回朝》、《斷密澗》、《飛虎山》、《渭水河》、《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天水關》、《罵曹》、《捉放曹》、《空城計》、《李陵碑》、《戰太平》、《穆柯寨燒山》、《洪羊洞》等。

藝術傳人

傳人不多,僅次子裘盛戎繼承其藝術特色,並有較大的創新,為裘派花臉創始人;三子裘世戎為雲南京劇院挑梁淨角,袁世海也曾得其親傳。
裘桂仙裘桂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