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羅馬教皇五世克雷芒將教廷遷移到隆河南部的阿維尼翁地區,後教皇約翰二十二世在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城堡作為自己的行宮,這裡的酒也被稱為教皇新堡葡萄酒。在17世紀,隆河丘(Cote du Rhone)的酒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個人都喜歡這種帶有香料味的隆河酒。為了保證該地葡萄酒的純正性,國王頒布法令,所有的運輸和銷售使用的酒桶必須貼上有字母"CDR"的商標貼。
羅馬人先深耕土地,之後種植葡萄樹,最後建造壘牆以保護這些階地。右岸異常崎嶇的斜坡吸引了Côte Rôtie à Saint Joseph聖約瑟夫羅第的羅馬人,他們後來又合併了左岸的Hermitage埃米塔日。他們將這片土地變成了Narbonnese Gaul拿邦高盧最美麗的地方。由於羅馬人的這些努力,從一世紀開始,這片地區一直是商業葡萄酒生產的前沿。
十四世紀時,歷任Avignon阿維尼翁教皇都享受到了當地葡萄酒商提供的高品質葡萄酒。Avignon阿維尼翁七任教皇中的第二任,約翰二十二世 John XXII建立了Chateauneuf du Pape教皇新堡。他的繼任者,本尼迪克十二世Benedict XII著手建造了教皇宮。
由瓦朗斯開始至蒙特里馬爾(Montelimar)之間約50公里沒有種植葡萄,但在空白帶東部的迪瓦(Diois)地區,有一個很大的產地——黛-克萊爾特(Clairette du die),當地氣候受到了山峰的影響,更加溫和,土壤由坡地底部倒塌的花崗岩泥石構成,非常適合克萊爾特(Clairette) 和 麝香葡萄(Muscat)的生長,該地區大量生產起泡酒。
隆河谷生產全系列的葡萄酒,以紅葡萄酒為主,在利哈克(Lirac)和達維(Tavel)兩個產地也出產桃紅酒。在聖佩雷(Saint-Peray)和黛(Die)兩個產地生產起泡酒,聖佩雷使用瑪珊和瑚珊釀造,而黛只使用白克萊爾特,南部地區的博姆-維尼斯(Beaumes de Venise)和哈斯圖(Rasteau)兩個產地則生產天然甜味葡萄酒VDN,博姆-維尼斯使用品種為小粒種白麝香(Muscat blanc à petits grains),釀出的甜酒水準極高,哈斯圖則使用黑、白、灰三種歌海娜品種釀造,風格接近葡萄牙的波特酒, 但更加細緻。此外,隆河丘還生產白蘭地和果渣白蘭地。
隆河等級的劃分很有意思,除以質量來劃分外,還加入了地域概念,隆河產區內的法定產區主要分為三級,最低等級是隆河丘(Cote du Rhone),屬於大區級,更高一級是村莊級,可以標註(Cote du Rhone Villages),共有95個村莊在此範圍內,其中有16個條件最好的村莊可以標註村名,最高等級是15個條件最好的獨立村鎮,被稱為Crus。
隆河丘 (AOC Cote du Rhone)
只有位於隆河兩岸的葡萄園才有資格標註上隆河丘(Cotes du Rhone)的名稱,而遠離隆河的產區,卻只能說屬於隆河谷(Rhone Valley),可見,坡地在隆河人眼裡是多么的重要,寧可讓標籤複雜無比,也決不放棄精確的劃分。隆河丘的產區範圍很廣,種植面積40200 公頃,6000 個生產商,占有隆河一大半的產量,釀造風格大多是使用混合品種達到平衡,主要以歌海娜、西拉和慕維得爾三劍客為主,釀出的酒帶有成熟的果味,熱情洋溢的口感。神索在桃紅酒和新酒里表現出細膩的果香,白葡萄酒則融合6大白葡萄品種的各種風格,可以顯現出新鮮且複雜的香氣。根據1996年的新條例,紅葡萄酒和桃紅酒,歌海娜最少使用為40%, (使用單一品種西拉的北隆河除外),所有葡萄酒最低自然酒精度不得低於11°。
16個上等酒村允許在標籤的AOC CDR Villages後面加上自己的村莊名,除遵守村莊酒相同條例外,生產條件和品質也更為嚴格一些,這個等級的酒更加複雜且具有個性,陳年能力也更強。其16個村莊名分別是Rochegude、Rousset les Vignes、Saint-Maurice、Saint Pantaleon les Vignes、Vinsobres、Chuselan、Laudun、Saint Gervais、Beaumes de Venise、Cairanne、Rasteau、Roaix、Sablet、Seguret、Valreas、Vi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