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頸結核病灶清除術

經頸結核病灶清除術

該手術適用於頸椎3~7結核,手術分為體位,切口、顯露,清除病灶,椎體間植骨,縫合幾個步驟。術中應注意:處理頸部靜脈時,應先結紮,後切斷,以防空氣進入,形成空氣栓塞。頸部血管、神經多,術前要熟悉解剖。術中必須保持術野清楚,按層次分離。操作力求細緻輕巧,避免損傷。萬一損傷血管,應立即壓迫頸總動脈,吸盡血液。除病灶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脊髓。

基本介紹

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步驟,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

術前準備

除與骨、關節結核的一般術前準備相同外,對椎體缺損多,有明顯後突畸形者,術前應儘量採用顱骨牽引,使頸部過伸,矯正畸形,以利於顯露與椎間植骨。也可用顱骨環加石膏牽引矯正。

麻醉

選用頸叢阻滯或局麻可以避免術後肺部併發症,對伴發截癱者尤為有利。也可選用氣管內麻醉,優點是清除病灶牽拉氣管時不妨礙氣體交換。

手術步驟

1.體位 病人仰臥,肩下用薄枕墊起,使頸略過伸。經斜切口時面轉向對側。前側顯露途徑(見頸椎前側顯露途徑)。
2.切口、顯露 採用經頸斜切口或橫切口。
3.清除病灶 顯露椎體前膿腫後,先穿刺症實。然後在前正中線縱行切開椎前筋膜與膿腫壁。頸長肌外側,椎體與橫突交界處有椎旁交感神經節和鏈,前斜角肌前有膈神經斜向越過,肌後有椎動脈與臂叢神經,正中切開可避免傷及。切開膿腫後吸盡膿液,在膿腫壁切緣縫引起線拉開,向兩側剝離骨膜,但不可超過橫突內側緣,以免損傷椎動脈。必要時可以橫行切斷部分內側頸長肌纖維,以充分顯露病灶。然後,用刮匙或止血鉗清除結核性肉芽組織、死骨及壞死組織。在清除椎體後緣病變時,應小心進行,以免損傷脊髓。一般頸椎椎體較窄,椎體病灶的顯露與清除比較滿意,但對側頸部軟組織膿腫不能顯露,應在對側頸部加壓,檢查有無膿液流入病灶。如有膿液流出,可用刮匙輕輕從竇道伸入對側膿腫內搔刮,並伸入彎金屬管或導尿管,用生理鹽水加壓沖洗。如膿液粘稠不能流出,應作對側切口清除,病情不允許者,可留待二期處理。
4.椎體間植骨 徹底沖洗病區及止血後,對病灶清除徹底、有椎體缺損的病例宜同時進行椎體間植骨術,以促進癒合、矯正或預防畸形。先將缺損區上、下椎體骨面修成新鮮骨面,再在前面鑿一淺槽,根據缺損的大小及槽的長度,取相應的T形髂骨一塊,輕輕牽引頭部,使頸過伸,拉開頸椎間隙後,嵌入頸椎病區。然後,慢慢放鬆牽引,置頸部於中立位,移植骨即被緊緊嵌住於上、下承受骨之間。用T形骨塊的兩臂架在椎體前面的淺槽內,故植骨不會突入椎管而壓迫脊髓。但骨塊不能過多高於椎體前緣,以免妨礙吞咽。如植骨不穩,可用鋼絲或螺釘內固定。
5.縫合 病灶內置入鏈黴素粉劑1g,縫合椎前筋膜,緊緊固定住植骨。為避免傷口內出血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可在病灶外置一膠皮片引流,從切口下端引出。然後,縫合肩胛舌骨肌及切口各層。

術中注意事項

1.處理頸部靜脈時,應先結紮,後切斷,以防空氣進入,形成空氣栓塞。
2.頸部血管、神經多,術前要熟悉解剖。術中必須保持術野清楚,按層次分離。操作力求細緻輕巧,避免損傷。萬一損傷血管,應立即壓迫頸總動脈,吸盡血液,看清損傷部位後再作處理,切忌盲目鉗夾。分離胸鎖乳突肌上部時,在其後側有副神經自內上至外下斜行,須注意避免損傷。頸動脈鞘內有喉返神經的降部,其升部上行於氣管、食管之間,拉開時要輕,以免損傷。切開椎前筋膜及膿腫壁應在其前正中位,以免損傷頸長肌外緣的交感神經節及鏈損傷後將引起Horner綜合徵)、前斜角肌前面的膈神經及肌後面的椎動脈、臂叢神經。
3.清除病灶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脊髓:①一般可用尖頭咬骨鉗或椎板咬骨鉗擴大骨竇道口,椎體後方忌用骨鑿;②清除病灶不可向椎管方向用力,以免將死骨或壞死間盤組織推入椎管;③摘除死骨由淺及深,應在直視下進行,深度必須嚴格控制,不得超過椎體範圍。

術後處理

術後應嚴密觀察呼吸。如有呼吸困難,應立即拆除縫線檢查傷口並清除血腫、止血,必要時作氣管切開。如無特殊情況,術後24小時取出膠皮片引流,縫線於術後5~7日拆除。其餘同經口腔病灶清除術。
手術時機
同經口腔結核病灶清除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