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淵源(1)
源於
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
令尹闕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風俗通》的記載:“班姓為楚令尹闕班(
斗班)的後代。得姓始祖斗班。” 秦國滅楚國後,其後裔遷居晉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陝西東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內蒙古中部等),因為班姓。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闕班。
斗越椒常埋怨楚莊王不升自己的官職,因此心懷不滿,謀欲作反。於是,他乘楚莊王率大軍於
周定王姬瑜二年(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陸渾戎時,找到族弟斗班商議謀反。斗班不從,反對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國爵祿,此乃喬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斗越椒見
斗班不從,恐其泄露己謀,即拔劍來斬之。斗班當場大叫:“伯夢欲謀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絕祀矣!”言未訖,頭已落地。
斗越椒殺了斗班之後,率若敖氏之族殺了司馬蒍賈,遂居烝野,之後率本部將卒埋伏在皋滸(今湖北
襄樊西部),準備待
楚莊王班師回國之時突襲殺之。
到了農曆7月,楚軍得勝歸至皋滸,斗越椒橫槍勒馬,振甲披袍突然殺出,截住
王駕。楚莊王認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問道:“伯夢欲何為耶?”斗越椒大罵:“無道昏君!我欲誅汝守國。”楚軍大將潘尪從楚莊王身旁搶出,來斬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戀戰,抽一勁箭,直望楚莊王車幔射之,楚莊王躲過,其箭貫於車蓋。越椒又抽一矢,望
楚莊王心胸射之,楚莊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鎧。
隨後,大將
孫叔敖以
王旗麾進諸軍,神箭手
養由基則拍馬來取斗越椒,二馬戰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夾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斬於馬下。楚莊王下令不要降卒,盡斬於皋滸。
其後,楚莊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
斗班、
斗克黃二家族不但不殺,還予以賞賜。
在斗班的後裔子孫中,與
令尹子文的後裔子孫一樣,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為姓氏,稱班氏,後有改為半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2)
源於
子姓,出自春秋時期
宋國大夫耏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左傳·文公十一年》中記載:“
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謂之
耏門。”
在耏班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班氏,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3)
源於
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若敖的後代
斗班,屬於以傳說為氏。若敖的兒子名叫
斗伯比,斗伯比的兒子名叫
令尹子文, 秦國滅楚國後,其後裔遷居晉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陝西東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內蒙古中部等),因為班姓。
令尹子文,是春秋時期楚國名相,他為楚國的強大和北上爭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令尹,是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
於菟(gōu wú tù),字
子文。他是楚國貴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後棄在
雲夢澤北(今
湖北天門),被母虎撫養,當時楚國稱老虎為“於菟”,把餵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當時,楚國的
附庸國祁國國君祁子出獵時見到豰於菟被老虎餵養,覺得很驚奇,遂抱回鞠養。
豰
於菟當上楚國
令尹,改名
令尹子文。為了楚國的強大,令尹子文主動地獻出自家的私財來緩解國家的財政困難,而不惜自己“有飢色,妻子凍餒”,他在政治上
侵削諸大夫的封邑,交還給
楚成王羋頵(熊惲),以壯大楚國王室的財富和力量,強化楚成王的王權。這就是子文“
毀家紓難”的故事。
據史籍《左傳》中記載,
子文於周惠王姬閬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開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讓位給
子玉,在這二十八年中,他曾數次被罷免而又被重新任命為令尹。
由於令尹子文小時候是吃虎乳長大的,因虎身有斑紋,後代就用“斑”為姓氏。古代,“班”和“斑”兩字通用,其後裔子孫後有改稱班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4)
源於
姬姓,出自春秋時期
魯國巧匠
公輸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公輸班,公元前507~前444年待考,
曹姓,公孫氏,出生於魯國的
附庸國小邾國,為沒落貴族後裔,世人因稱其為
魯班。
公輸班中國古代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著名的發明家,長期以來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為“匠師之祖”。作為傑出的神工巧匠,也成為人們歌頌創造、發明的神話人物。
在公輸班的後裔子孫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稱班氏,世代相傳至今。
淵源(5):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今瑤族、壯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班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字姓班氏,世代相傳至今。
部分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河北:石家莊,承德,邯鄲,廊坊,唐山,保定,衡水,秦皇島,張家口, 山海關, 武安, 三河,滄州, 涿州, 廣平, 大名; 山西:太原, 忻州,定襄, 原平,大同, 陽泉,長治,霍州,朔州, 代縣, 臨汾, 渾源, 岢嵐; 陝西:西安, 府谷, 榆林, 鎮安; 甘肅:蘭州,天水,白銀,慶陽,平涼, 張掖, 秦安; 寧夏:銀川; 新疆:烏魯木齊,伊犁,阿克蘇,博樂, 石河子,哈密, 烏蘇; 山東:濟南,青島,淄博,聊城, 冠縣,德州,臨沂, 平邑, 日照, 莒縣, 莒南,荷澤,惠民,棗莊, 蓬萊,東營,滕州,微山, 萊州,臨沭、濟寧、嘉祥; 河南:鄭州,洛陽,開封,商丘, 新鄉,南陽,駐馬店,周口, 焦作,濮陽,夏邑,清豐,永城,宜陽, 上蔡, 杞縣,原陽; 安徽:合肥, 肥西,碭山,蚌埠,淮南, 宿州,阜陽, 穎上,六安,黃山, 銅陵, 巢湖,宣城,池州,滁州, 馬鞍山, 蕪湖, 霍邱,舒城,無為; 江蘇:徐州,揚州,鹽城,連雲港,崑山,興化, 贛榆, 泗陽, ; 浙江:寧波,溫州,嘉興,台州,金華; 江西:贛州,南昌,吉安; 廣東:清遠,開平, 連南; 廣西:百色,河池,柳州, 桂平, 賀州, 防城港,欽州,金田, 田東,來賓,北海; 雲南:楚雄,昭通,文山, 富寧; 貴州:貴陽,遵義, 興義, 黔南,安順,畢節,開陽,羅甸,望謨,紫雲, 清鎮, 惠水, 息烽, 修文,; 湖北:潛江; 湖南:婁底, 常德, 懷化; 四川:成都,攀枝花, 瀘州; 黑龍江:哈爾濱,牡丹江,大慶, 黑河,齊齊哈爾, 肇州,肇東,綏化,依蘭, 嫩江,龍江 ;吉林:長春,吉林, 松原, 通化, 白城, 蛟河,扶餘, 敦化,白山; 遼寧:瀋陽,大連, 營口, 大石橋, 鐵嶺, 鞍山, 丹東,撫順,海城,錦州,盤錦, 朝陽, 建平; 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通遼,鄂爾多斯,集寧,巴彥淖爾市, 錫林浩特, 呼倫貝爾; |
郡望堂號
郡望
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
興平縣、鹹陽市一帶地區。漢朝
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
右扶風,與
京兆、
左馮翊合為
三輔,治所在今陝西省
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
長安縣以西、
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郡,治所在隗里(今陝西
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
麟遊縣、乾縣以西,
秦嶺以北、山東省
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五代時期後漢將其轄地定在今陝西省鹹陽市一帶地區。西晉朝時期移治到
池陽(今陝西
涇陽),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疇(今陝西
乾縣)。隋、唐兩朝以今陝西
岐州一帶為
扶風郡。
西漢高祖年間設
黎陽縣,屬
冀州魏郡,這是
濬縣設縣之始,治所在大伾山東北。
王莽時改名黎蒸,東漢恢復
黎陽縣名。東晉
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陽郡,轄黎陽縣。東晉
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屬黎陽郡,黎陽縣屬
汲郡。北魏
孝昌年間(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陽郡,轄黎陽縣。
東魏天平元年~
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間置
黎州,轄黎陽郡。北齊廢黎州,北周
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復置黎州,轄黎陽郡。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陽郡並廢,黎陽縣屬
衛州。隋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轄黎陽縣。隋大業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廢黎州,黎陽縣屬汲郡。唐朝
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總管府,轄殷、衛、澶、洹四州。唐
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總管府,
黎州屬相州都督府。唐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廢黎州,
黎陽縣屬衛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
通利軍,治所在今
大伾山與
紫金山之間,轄黎陽縣。宋天聖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軍,治所遷至浮丘山西。宋熙寧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 廢軍,黎陽縣屬
衛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復置通利軍,轄黎陽縣。宋
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軍升為濬州,治所在浮丘山巔,轄黎陽縣。金國皇統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濬州為
通州。
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復名濬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農曆4月,降州為縣,始稱
濬縣,治所遷至浮丘山東北平坡。清朝順治元年(甲申,)濬縣屬
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屬衛輝府。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廢府設道,濬縣屬
河北道。民國十六年(
丁卯,公元1927年)廢道改行署。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屬第十三行署。民國二十九年(
庚辰,公元1940年)秋,濬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冀魯豫邊區行署。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國
濬縣政府改屬第四行署。民國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濬縣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共濬縣民主政府改為濬縣人民政府,屬
平原省安陽專區。1952年11月15日撤銷平原省。12月1日,濬縣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58年4月18日,撤銷安陽專區,濬縣劃歸
新鄉專區。1961年12月19日,恢復安陽專屬,濬縣歸安陽專署。1970年安陽專區改為安陽地區。1983年 10月撤銷安陽地區,改設安陽、濮陽兩個市。濬縣屬
安陽市。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將濬縣劃歸
鶴壁市。1986年,濬縣轄10鄉1鎮,即
城關鄉、善堂鄉、
王莊鄉、屯子鄉、
白寺鄉、
鉅橋鄉、大賚店鄉、衛賢鄉、
小河鄉、
新鎮鄉和
城關鎮。1992年4月24日,
河南省民政廳批覆,撤銷善堂鄉、大賚店鄉,設立
善堂鎮、
大賚店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原轄行政區域不變。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新鎮鄉、小河鄉,設立新鎮鎮、
小河鎮。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將
濬縣大賚店鎮劃入鶴壁市郊區。1997年12月29日,屯子鄉撤鄉建鎮。1998年10月8日,鉅橋鄉撤鄉建鎮。2000年末,濬縣轄
六鎮四鄉,即城關鎮、善堂鎮、
屯子鎮、
鉅橋鎮、新鎮鎮、小河鎮和城關鄉、王莊鄉、白寺鄉、衛賢鄉。
堂號
定遠堂:漢朝的時候,
班超出使西域有功,被封為定遠侯,後代因稱“定遠堂”。
漢書堂:漢朝
班彪的兒子
班固、女兒
班昭,父子三人一同寫成了《
漢書》,後代因稱“漢書堂”。
家譜文獻
河南
夏邑班氏家譜,(現代)班氏合族聯修,2006年計算機排版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
商丘市夏邑縣班氏宗祠。
字輩排行
天津靜海: 士居振(青,震)蔭(正), 景(炳)維俊哲, 乃國之祥;
山東微山,臨沂: 旺文緒成功,魯忠亮志領,可奉明修德,高仲憲永維,士守開昌訓,元益頁廷青;
山東平邑: 班風玉興德,守乃召慶祥,永遠增開泰,蘇紀宗洪昌;
山東惠民: 秀景存樹福洪昌;
江蘇宿遷:夢懷德相玉,啟廣明健國;
廣西東蘭,鳳山,南丹,天蛾:朝庭尚述統,榮華富貴昌,文武家豐顯,科名萬世光,仁壽界學典,隆章照祖堂,基求永漢仕,德澤舉經幫;
廣西南寧長堽村:濟元以道光,文廷名克正,定作品忠臣,汝世榮華永,尚其義復仁;
河北南宮:國燕亭志敬,震鳳福壽增,加世傳友到,誠立在凱勤;
河南夏邑:續述德俊興,宜孝念高增,恪慎知崇業,慶祥福祿升,建勛繼漢遠,傳賢振華東,愛國先安民,連貴世昌榮;
河南杞縣:詩書綿世澤,忠孝振家風,道德傳繼遠,禮讓興玉龍;
河南南召: 子有發懷清,福豐長太順,文明生光彩,自治家到興, 積善進寶來;
貴州織金: 朝正廷登維,安邦定國其,文成思武德,萬世永光輝;
貴州紫雲(四大寨):奇守光朝,應有可國,天明顯慶,興由繼忠,承啟賢德,文武吉強,大學
榮昌,富貴永恆;
貴州紫雲(板當鎮):七洲開可國,應世文天廷,大電榮光祖,鵬程萬里名;
貴州開陽: 朝久風永嚴,世正順大廷,文德興友光明;
貴州息烽: 應永庭世漢;之科德再(在)啟;金(單名木旁)玉(單名三點水),朝順憶秦贛,洪宗爛塬黔;熳(單名火旁)堂(單名土旁),龍強榮昌賢,族茂富貴揚;
貴州金沙:久定吉安國如強,成鴻世宇登顯幫;
貴州長順:習錦才國忠、朝啟文天庭、大殿榮光祖、鵬程萬里明;
貴州羅甸:自以朝廷尚,如登鳳積熙,宏開興繼祖,立德定英奇;
安徽舒城:乾開志時,子朝尚天, 從新啟, 正國賢, 德高世大,代有文印,邦家遠紹,永慶昌明;
安徽巢湖: 文廷志仲尚,永有國善良,廣大宗先業,宏開錫慶長,經正邦基盛,家隆世德揚,嘉貞昭祖澤,富貴定傳芳;
安徽無為: 雜談宜基操,尚廣???,勝景逢良友,維仕家國芳;
安徽含山: 裕家必自寶,定品可倚純,守世宜崇德,敦宗方正倫;
安徽和縣: 德在繼志,孝友成名,英才復起,克振家聲;
遼寧大石橋:啟世公聖,守國德興,顯耀允兆,吉樹永成,開功玉師,熙福揚明,浩學尚禮,康泰易生;
吉林扶餘:喜文清福,成繼振朝,德玉興久慶,維照瑞秀雲;
吉林洮南:自應九文奉(鳳), 廷士國福德, 泰景海(樹)立;
河南原陽:...國永建昌;
歷史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
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
定襄大守。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
班固、
班超、
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
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
班婕妤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寵幸。有一次,皇帝偕之游
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
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淒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
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
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
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
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
班昭(
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
天文志》部分。西漢有
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
班超(班彪少子)、
班勇、明代有
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彪
字叔皮,後漢
扶風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餘歲的時候,因為避難跟從
隗囂,寫了《王命論》想感化他,但是隗囂始終不為所動。
班彪於是轉而躲避到河西,為
竇融出謀劃策,幫助漢王朝的興起。漢光武帝初的時候舉
茂才,拜許令,後來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官職。他因為才華很高,於是專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遺事,
旁貫異文,後來作傳數十篇。用來補充史記太初以後的缺節。後來又擔任了
望都長。卒於官,終年51歲。
班固
字
孟堅,為後漢
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
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
班固於是回到家裡,繼續他父親的事業,被人告發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
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
明帝任命他為
蘭台令史,後來被遷為郎,典校秘書,終於寫成了《漢書》。從
永平到章帝建國中,前後經歷20餘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
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
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
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
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固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於監獄之中。終年60歲。
班超
字
仲升。
班彪的兒子,
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後,家境貧困,
班超為了養活母親只好為官府抄書。東漢 平陵縣(今陝西 鹹陽東北)人。曾投筆嘆息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當校
傅介子、
張騫立功異域以取
侯封。安能久侍筆墨乎?”
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領著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餘城獲得安寧。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為
西域都護, 封為
定遠侯。實現了他的願望。年老後,回到洛陽,拜為
射聲校尉。同年病逝,終年70歲。
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 鹹陽東北)人,出生於一個“家有藏書,內足於財”的顯貴人家。其父
班彪,很有學問;長兄
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次兄
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將。家庭的薰陶,父兄的影響,加上自身的聰穎努力,使
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巨著《
漢書》。她去世時,當朝的
皇太后親自素服舉哀,為她行
國葬之禮。這個女子,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班昭。
班言
明朝名士(生辰不詳)。
班甡生
男,1963年8月生,黑龍江省
鶴崗市人。
鶴崗市人民醫院副主任。自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後,在鶴崗市人民醫院工作,歷任院團委委員、普外科副主任、
肛腸科副主任、主任等職。八十年代末提出了
反流性食管炎應統一命名的建議。九十年代後相繼完成該市首例自體脾片移植術,首例
肛門括約肌保存術多項手術。對有心腦血管伴發病的外科手術取得突破。先後獲市科技進步一、三等獎,市科研優秀獎。出版著作2部,發表國內外論文57篇。曾獲市優秀團員、市優秀朗誦員稱號。市記功二次。被邀到國外學術交流,被多次征編入名人錄。
班興邦
男,1933年6月生,河北省
丰南市人。核工業部青島療養院醫科副主任醫師。主要貢獻:從事中醫內科雜病臨床工作近50年。對疑難重症治療均收到明顯療效。特別對冀東平原。西北高原、長江流域的高山地區及北方沿海地帶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近20年,運用中醫扶正固本法和清利疏導著治療方法對放射性小劑量損傷以及腫瘤病放療,
化療後引起
白細胞減力症治療收到了顯著療效。結合臨床實踐和總結有效病例、撰寫論文20餘萬字。其中“附脂合劑,治療
白細胞減少症臨床療效觀察”,“桂 枝大黃湯加味,治療
小兒腹痛”著論文在省,市、地區宣讀交流中受到專家好評並引起重視。生於1933年,1939-1946年讀私塾,1947-1952學醫河北省豐涌縣抵先莊,保全堂藥局,19 52.2-1959.2河北省豐涌縣
唐坊醫院
南孫莊門診部醫師,1959.3-1964年分別北京市
天壇醫院及北京市第一中醫門診部和北京第二中醫門診部進修。1965-1972年甘肅404廠主治醫師。19 73-1980年湖北省八二七廠主治醫師。1981-1993年核工業部青島療養院副主任醫師。
班覺
男,1941年11月生,西藏拉薩人,藏族。中共黨員。畢業於
中央民族學院。現任西藏拉薩市文聯副主席,兼任自治區文聯委員、自治區作協副主席、市政協常委、區政協委員、中國作協會員。出自對藏民族燦爛文化的崇敬和熱愛,在市文化局擔任副局長期間積極申請要求,並在市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對全市七縣一區進行了該市組織的第一次文物普查,拍攝了大量文物、古蹟照片和錄像帶。這次普查不僅收集了大量資料,所形成的調查報告對後來成立文物局、對文物古蹟進行保護和管理等重要決策提供了線索和參考依據。在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創辦了拉薩市第一個文學刊物《
拉薩河》、積極組織參與拉薩市文聯的基建、組織建設、機構建立等籌建工作。在業餘時間努力創作文學作品,創作短篇小說《花園裡的風波》於1981年12月獲國家民委和中國作協頒發的文學創作獎,長篇小說《松耳石》於1985年11月獲西藏文聯、西藏作協頒發的長篇小說一等獎,長篇詩《頌文學之春》於1986年11月獲西南五省區文學創作頒獎大會頒發的詩歌一等獎。另外有些作品選入中學課本、長篇小說《松耳石》已被法國東方語言大學翻譯成法文,有望年內出版。報告文學“山南遊記”、論文“略談拉薩人的服飾”、遊記“充滿希望的草原”等作品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和好評。
班秀如
女,1946年6月生,貴州人。1977年畢業於
貴陽醫學院醫療系。貴州省貴陽市計畫生育宣傳技術指導所所長、副主任醫師。從事計畫生育工作24年,參與和率先套用新技術5項,主持開展科研課題4項,其中三項分別獲貴陽市1993年和1995年及2000年科技進步獎。科研成果填補了貴陽市計畫生育系統的空白。近年來撰寫學術論文及科普文章36篇。有7篇在全國學術會議交流,4篇發表於全國性刊物,5篇發表於
省級刊物,其餘的發表於《
中國人口報》和《貴州人口報》上,有3篇獲國家級獎,4篇收載《中國改革經緯錄》等全國公開出版書籍,1篇獲加拿大金獎;業績《全國醫藥交流精英銘》大型系列叢書;《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獲全國醫藥界精英獎,99年8月入選進入二十一世紀人才庫。1995年評為貴陽市“三八”紅旗手,1999年評為貴陽市計畫生育優秀工作者。
班正文
男,1943年11月生,廣西
邕寧縣人,壯族。1968年9畢業於
廣西農學院農學專業,1987至1992年任
寧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3至1999年任邕寧縣科技局局長,現在邕寧縣科技局任主任科員。主持編寫《寧明縣經濟、社會、科技、生態協調發展總體規劃》(1988~2000年)、《邕寧縣科技發展戰略規劃》(1996~2010年)、《崑崙鎮科教興鎮發展戰略規劃》(1995~2010年);在開展科技示範,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和深化農村科技體制改革方面成績顯著,特別是在具體組織領導“創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活動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邕寧縣進入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行列,榮獲1995-1996年度和1997-1998年度年自治區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宗祠用聯
四言通用聯
史追左馬;
功大傅張。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東漢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九歲能屬文,及長,
博貫載籍。父親
班彪曾著《史記後傳》,未能完成,他續寫時,被人告發私改國史而下獄,弟弟
班超上書辯解,被釋放。後官蘭台
令史,奉詔完成父親的著作,歷二十餘年,撰成《
漢書》,文辭典雅,敘事詳贍,繼
司馬遷之後,整齊了
紀傳體史書的形式,並開創了“包舉一代”的
斷代史體例。善於作賦,有《
兩都賦》等。永元初年,跟隨大將軍
竇憲出擊匈奴,為
中護軍。有《班蘭台集》。左,指春秋時史學家
左丘明,相傳為《左傳》的作者;馬,指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著有《史記》。下聯說東漢名將
班超,字仲升,
班固的弟弟,年輕時以教書為生,曾投筆嘆道:“大丈夫也沒有其他志向,只是應當效法
傅介子、
張騫到外國立功,取得封侯。怎么能長時間消磨在筆硯之間呢!”永平年間,跟從
竇固出擊
北匈奴,又奉命率人赴西域,殺了匈奴派駐
鄯善的人員,廢了親附匈奴的
疏勒王,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後陸續平定了
莎車、
龜茲、
焉耆等地貴族的變亂,擊退了
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及
絲綢之路的暢通。永元年間,任
西域都護,封定遠侯。傅,指西漢傅介子,曾出使西域,計殺樓蘭王,封義陽侯;張,指西漢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封
博望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唐·班景倩,以儒名家,自採訪史入為大理少卿,過大梁,
刺史倪若水餞之,立望其行塵,久之乃返,謂官屬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下聯典指東漢·班超,明、章兩帝時出征西域,歷官軍司馬、將軍長史、西域都護,安集五十餘國,封定遠侯。
惠姬撫孤。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班況之女,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帝游
後庭欲與之同輦,婕妤辭之。下聯典指漢·班彪之女惠姬(
班昭)夫死守節,教子成人。
秘書續史;
投筆封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聯
六言通用聯
惠姬守節撫孤。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西漢女文學家
班婕妤(妃嬪的稱號),名不詳,
班固的祖姑。少年時有才學,成帝時被選人宮中,立為婕妤。一次,成帝游
後庭,想要她同輦(同坐一輛車),她推辭了。後遭
趙飛燕讒言,自己請求去長信宮奉養太后。現存作品《
自悼賦》、《
搗素賦》、《
怨歌行》寫她在宮中的苦悶心情,極為哀婉。下聯典指東漢史學家
班昭,一名姬,字惠姬,班固的妹妹。班固死時,所撰《
漢書》的八表及《
天文志》遺稿散亂,她奉命與
馬續共同續撰。《漢書》初出時,讀者多不通曉,她又教
馬融等人誦讀。丈夫曹世叔死後,她撫養兒子曹谷成人。和帝時,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后和妃嬪的教師,號稱“
曹大家(姑)”。
祖孫均為武將;
父女俱有才名。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東漢將軍長只
班超及其孫五營兵屯長、
京兆尹班始,均為當時名將,武功卓著。下聯典指東漢望都長班彪及其女史學家
班昭,具有才名。
班第功封一等;
孟堅講論五經。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清代乾隆間定北將軍班第,征
伊犁,封一等誠勇公。下聯典指東漢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
曾會諸儒講論五經。
十一言及以上聯
就東觀續成漢書,閨中妙質;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才高續漢書,絕妙兩都夸作賦;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字孟堅,
扶風人。初為蘭台令。轉遷為郎,典校秘書。歷二十餘年修成《漢書》,開創了斷代史體例。又有《
兩都賦》等名著。因受
竇憲牽連,死於獄中。下聯典指東漢外交家、軍事家
班超,字仲升,扶風人。東漢名將。
班固弟。從
竇固擊
北匈奴貴族,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鞏固了
漢王朝在西域的統治。後又多次平定叛亂,並擊退
月氏的入侵,封定遠侯。
祭祀活動
一,在四海班氏QQ總群的發起組織下,2011年4月3日上午,上海、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貴州等10個省市區40多位班氏後人聚集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的“三班故里”舉行了第一屆“三班故里”祭祖大典,下午在忻州市的
五台山大酒店舉行了第一屆中華班氏宗親聯誼會。
二,在四海班氏QQ總群的發起組織下,2012年4月3日上午,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貴州,雲南,海南等17個省市區的115位班氏族人聚集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的“三班故里”舉行了第二屆“三班故里”祭祖大典,下午在忻州市的
五台山大酒店舉行了第二屆中華班氏宗親聯誼會。
三,在四海班氏QQ總群的發起組織下,2013年4月3日上午,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湖北、貴州、廣西和廣東等14個省市區80多位班氏族人聚集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的“三班故里”舉行了第三屆“三班故里”祭祖大典,下午在忻州市的五台山大酒店舉行了第三屆中華班氏宗親聯誼會。
四,在四海班氏QQ總群的發起組織下,2014年5月2日上午,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新疆、內蒙古、甘肅、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等19個省市區110多位班氏族人聚集在陝西省
扶風縣的“
班固墓”舉行了第一屆“班固墓”祭祖大典,下午在扶風縣的關中風情園舉行了第四屆中華班氏宗親聯誼會。
起名規則
班-Ban-最好不用M.F.P為聲母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都用b聲母.an韻母或陰平調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班"字的"班級"含義相連時不要出現不好的歧義。您的姓氏筆畫為10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