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中國古代皇帝諡號之一)

明帝(中國古代皇帝諡號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為諡號。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察色見情曰明;容義參美曰明;無幽不察曰明;聖能作則曰明;令聞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惡揚善曰 明;視能致遠曰明;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至誠先覺曰明;遠慮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慧型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帝
  • 性質:諡號
  • 人物:劉莊、曹叡
  • 最早:劉莊
  • 最後:隋明帝
漢明帝,魏明帝,晉明帝,北魏明帝,宋明帝,齊明帝,北周明帝,西梁明帝,隋明帝,

漢明帝

漢明帝,性格剛毅嚴酷。父劉秀,母陰麗華。初名陽,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立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安定。
漢明帝漢明帝
漢明帝(公元28年十一月二十七—75年八月初六),姓劉,名莊,字子麗,廟號漢顯宗,東漢第二任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母為陰麗華。初名劉陽,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繼皇帝位。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陽曆9月5日),死於洛陽東宮前殿。在位十九年,死時四十八歲。葬於顯節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廟號漢顯宗,諡號孝明皇帝。
明帝在位時,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貸種食,並興修水利。所以,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激增至3400多萬。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間,出現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明章之治”。

魏明帝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曹操之孫 。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 ,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曹丕去世後,曹睿繼位為帝,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然而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朝政動盪。
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年少的太子曹睿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輔佐下,開始了他十二年的執政生涯。
魏明帝曹睿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魏明帝登基後,首先必須對抗內外敵人的攻擊,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襄陽,227年孟達反,231年,鮮卑與蜀漢聯手進犯,到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234年孫權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禦了這些內外戰爭。他重用曹真張郃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235年諸葛亮死後,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同年,軻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殺,鮮卑“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之後,魏明帝開始在京都洛陽大建宮殿,常用人力物力。235年,他將曹芳封為齊王。237年,遼東公孫淵反魏,自立為燕王。此年,魏明帝令司馬懿攻遼東,司馬懿遂帶兵四萬,和夏侯霸等人出征遼東,大破燕軍,殺公孫淵,成功收復遼東。
238年冬開始,魏明帝的健康開始惡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召司馬懿和曹爽託孤,讓他們輔佐年幼的曹芳,當日即逝世,年僅三十五歲。《三國志》載魏明帝逝世於嘉福殿,《魏書》載他逝世於九龍前殿。正月廿七癸丑日(2月17日)葬高平陵。

晉明帝

晉明帝司馬紹(298年—325年),字道畿,東晉的第二代皇帝,晉元帝之子,廟號肅宗。母親為代郡出身。生來像鮮卑人,為人豪爽,在位期間曾經中興,可惜在位僅四年早死.在位期間曾平定王敦叛亂。
晉明帝自小聰慧,按照《世說新語》記載,晉明帝小時候便曾經與父親就“太陽與長安孰近”的問題作出爭辯,以及運用東宮衛士一夜興建太子西池的逸聞。司馬紹不但工於書法、禮賢下士而且孝順,並且司馬紹也相當勇猛,王敦以“鮮卑兒”稱之。王敦一度想要要求晉元帝廢除太子,但因為大臣反對而作罷。
晉明帝於322年,在晉元帝司馬睿死後即位,大赦天下。晉明帝曾經微服乘馬密探王敦營壘,並且於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於王敦黨羽的追究,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並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後。晚年有寵妃宋褘,國色天香,善吹笛,乃石崇綠珠之女弟子,不久帝病篤,群臣進諫,請出宋褘。最後送給吏部尚書阮遙集。325年閏八月戊子(二十四)日(10月18日),晉明帝病死,年僅二十七歲,在位4年,葬於武平陵。

北魏明帝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528年;在位515年-528年)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廟號肅宗孝明皇帝。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親胡充華
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曾有傳言說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謀害,元恪雖半信半疑,但為了給元氏皇朝留下血脈,所以還是格外小心,這才讓元詡長大成人。但元詡的生母在元詡即位後,開始擅權亂政,直接導致北魏土崩瓦解。
公元528年,已經19歲的元詡對胡太后的專權非常不滿,於是法密詔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了密詔被查出,胡太后看後大怒,於是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

宋明帝

宋明帝(439-472)即劉彧,漢族。小字榮期。廟號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陽王,改封湘東王。前廢帝時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殺前廢帝,自立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為藩王時好讀書,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即位初任賢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亂,末年好鬼神,多忌諱,奢侈無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
宋太宗明皇帝(439-472)即劉彧(拼音:Liú Yù)。南朝宋皇帝,公元466~472年在位。字休炳,小字榮期。廟號太宗。景和元年(465年)十二月,前廢帝被殺,立為帝,年號泰始。在位期間,寵臣阮佃夫等專擅威權,貨賂公行;府庫為空,百官並斷祿俸,而奢靡益甚。晚年多緯,忍虐好殺,慮太子稚弱,遂翦除諸弟殆盡。泰豫元年(472年)病卒。為藩王時好讀書,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即位初任賢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亂,末年好鬼神,多忌諱,奢侈無度,民不堪命,大宋王朝自此而衰。

齊明帝

齊高宗明皇帝蕭鸞(公元452~公元498年9月1日),字景棲,小名玄度,南朝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齊的第五任皇帝(公元494年12月5日~公元498年9月1日期間在位),高宗。為始安王蕭道生之子、齊高帝蕭道成之侄。
高宗蕭鸞少年喪父,由叔父齊太祖蕭道成撫養,蕭道成對其視若己出。劉宋泰豫元年(472年),蕭鸞擔任安吉令,以嚴格而聞名。補武陵王左常侍,不拜。元徽二年(公元474年),為永世令。升明二年(478年),為邵陵王安南記室參軍,未拜,後遷寧朔將軍、淮南、宣城太守。不久進號輔國將軍。齊高帝蕭道成即位,遷侍中,封西昌侯。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為持節、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進號征虜將軍。齊武帝蕭賾即位,轉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遷侍中,領驍騎將軍。轉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二年(公元484年),出為征虜將軍、吳興太守。四年(公元486年),遷中領軍,常侍並如故。五年(公元487年),為持節、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七年(公元489年),為尚書右僕射。八年(公元490年),加領衛尉。十年(公元492年),轉左僕射。十一年(公元493年),領右衛將軍。
蕭賾臨終時以蕭鸞為侍中尚書令,輔佐皇太孫蕭昭業。尋加鎮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隆昌元年(494年),即本號為大將軍。自從文惠太子蕭長懋於永明十一年(493年)死後,蕭鸞便有爭奪帝位的野心。蕭鸞於隆昌元年(494年)廢殺蕭昭業,改立其弟蕭昭文。不久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
蕭鸞即位後,猜忌宗室,信用典簽,監視諸王;並且在任期間屠殺宗室,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蕭鸞任內長期深居簡出,要求節儉,停止邊地向中央的進獻,並且停止不少工程。蕭鸞晚年病重,相當崇信道教與厭勝之術,將所有的服裝都改為紅色;蕭鸞還特地下詔向官府徵求銀魚以為藥劑,外界才知道蕭鸞患病。永泰元年七月己酉(三十)日(498年9月1日),蕭鸞病死,年四十七歲,謚為明皇帝,廟號高宗,葬於興平陵。

北周明帝

宇文毓,突代郡武川人,生於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卒於武成二年,年二十七歲。大統十四年,(公元五四八年)封寧都郡公。累授大將軍,鎮隴右。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轉岐州諸軍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懷之。及宇文護廢孝閎帝,乃迎立毓。武成初,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稱皇帝,建年號。毓明敏有識量,護頗畏憚,遂進毒弒之。在位三年,560年被宇文護毒死,謚明帝。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累授大將軍,鎮隴右。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轉岐州諸軍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懷之。
宇文護廢孝閔帝,羽翼尚未豐滿,他不敢不按有諸多大臣和各自擁兵一方的六大柱國監視下的老規矩辦事:“立嗣以嫡不以長,以長不以賢”。於是,扶立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為新帝。武成初,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稱皇帝,建年號。
宇文毓表面看來溫弱,其實內里極是明敏有主見。他不肯處處聽命宇文護, 宇文護假意歸政後,宇文毓開始行使一部分的權力處理國事、進行改革,但是兵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宇文護的手裡,宇文護見宇文毓不好控制便設法暗害宇文毓。在一次國宴上,宇文護指使一個叫李安的宮人,在進獻世宗宇文毓的糖餅中下了毒,宇文毓因食遇毒,臨終前,當著群臣的面,用最後的力氣,大聲口傳遺詔:傳位於自己的四弟宇文邕為嗣帝。北周第二個皇帝宇文毓死後,因先帝口傳遺詔,宇文護沒辦法即刻改變,於是,只得遵宇文邕為第三位傀儡皇帝,史稱武帝。辛丑,崩於延壽殿,時年二十七,謚曰明皇帝,廟稱世宗。五月辛未,葬於昭陵。

西梁明帝

蕭巋(542年-585年),字仁遠,是南北朝時代西梁的第二位君主。西梁是南梁的一個分裂王朝,它的地盤主要在今天湖北襄陽、荊州地區,首都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蕭巋在位二十三年,為人孝悌慈仁、節儉,有君子的雅量,是個亂世賢君,且御下有方,境內稱治,去世之時,臣民盡皆悲慕流涕。
蕭巋的父親蕭察梁元帝蕭繹不和,蕭繹繼梁帝位後,蕭察就投靠西魏,被西魏皇帝封為梁王,在他的統治地區內他自稱皇帝,但實際上後梁的“皇帝”在他們的疆域上並沒有真正的主權,很長時間裡北朝在後梁設有江陵總管,一方面用來監督後梁的君主,另一方面這些總管擁有兵權來保護後梁不被南朝攻擊。蕭察死後他的兒子蕭巋於562年以太子繼帝位。
蕭巋的年號是天保,他繼續他父親的政策,聯合北朝(北周)來抵抗南朝(南朝陳)的威脅。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後蕭巋親自赴長安祝賀,因此深得宇文邕的信任。隋文帝楊堅登基後再次親自赴長安祝賀,又贏得了楊堅的信任。後來蕭、楊兩家又通婚,蕭巋的一個女兒還嫁給了楊廣,後來成為隋煬帝的皇后。由於蕭、楊兩家的關係如此親密,因此後來隋將它駐紮在後梁的江陵總管撤回,使得後梁獲得了自主權。
蕭巋是一個相當有學問的皇帝,他曾著《孝經》、《周易義記》、《大小乘幽微》等十四部書。
蕭巋死後被謚為孝明帝,廟號世宗。

隋明帝

隋明帝楊廣(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時謚煬皇帝,其孫皇泰帝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夏主竇建德謚閔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后。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
隋明帝隋明帝
隋明帝楊廣(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618年在位),漢族。少敏慧,好學善詩文,儀容俊美。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書令,閏八月之後,進位雍州牧、內史令(就是宰相)。八年冬,任行軍元帥統兵伐陳。滅陳後,封太尉。開皇二十年(600年),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太子廣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業,拉開了其波瀾壯闊而又毀譽難定的一生。楊廣即皇帝位,假造文帝遺詔縊殺前太子楊勇。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并州起兵,明帝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明帝聽從雲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煽動軍士兵變謀反,明帝死於江都之變。
“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創科舉”、“開發西域”等可以概括隋明帝楊廣一生所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