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克(?—公元前613年),羋姓,斗氏,名克,字子儀,若敖氏後裔,楚之申公斗班之子,繼承其父為申公。春秋時楚大司馬。後在斗克之亂後被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斗克
- 出生日期:不詳
- 逝世日期:前613
- 姓:羋
- 氏:斗
- 名:克
斗克(?—公元前613年),羋姓,斗氏,名克,字子儀,若敖氏後裔,楚之申公斗班之子,繼承其父為申公。春秋時楚大司馬。後在斗克之亂後被殺。
斗克(?—公元前613年),羋姓,斗氏,名克,字子儀,若敖氏後裔,楚之申公斗班之子,繼承其父為申公。春秋時楚大司馬。後在斗克之亂後被殺。...
周頃王六年(前六一三)秋,楚莊王繼位。令尹子孔和潘崇率軍討伐叛楚的群舒,當時楚莊王年幼,便委派楚莊王的師傅斗克和公子燮留守。子孔和潘崇率軍進攻舒蓼(...
關於克黃升鼎的主人斗克黃,有一段傳奇故事:斗克黃的祖父斗子文,是楚國的賢令尹,為人公正,執法廉明,治楚幾十年,使楚國國力大增。...
前627年崤之戰後,秦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斗克釋放,與楚結盟,共同抗晉。 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
以公元前632年,成得臣在城濮之戰前的一意孤行為開始標誌,到公元前605年,斗越椒之亂被楚莊王平定而結束,時間的跨度達27年之久。 主要事件有成得臣抗命、斗克之...
秦楚鄀之役,又稱為秦攻鄀之役,發生在春秋初期。前635年,秦國討伐鄀國,秦國此時的對手楚國派軍隊幫助鄀國;鄀國人因懼怕秦軍,向秦軍投降,導致楚軍將領斗克、屈...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戰,宣布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挾持楚莊...
同年八月,公子燮和斗克人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挾持莊王,另立政府。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羋熊侶楚莊王...
商密之役,春秋時期的一次戰事。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秋,秦、晉合師伐鄀(秦、楚界上小國,在今河南浙川西南)。楚斗克、屈禦寇率領申、息兩國軍隊戍守...
楚莊王列傳斗克之亂 楚莊王繼承王位,楚國內部亦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盪,...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戰,宣布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挾持楚莊...
廬戢梨 ,名戢梨。春秋時楚廬邑(今襄陽縣西)大夫。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初立,公子燮與斗克劫持莊王離郢。他和叔麇設計誘殺公子燮及斗克,平息了叛亂。...
“公子燮之亂”是指發生在楚莊王熊侶統治期間(熊旅九年),楚國內部由斗克 斗椒和公子燮發動的一次動亂。此次行動以失敗而告終,涉及若敖的斗氏家族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