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長流

浩氣長流

描寫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國畫《浩氣長流》,2009年2月28日在中國重慶正式宣布創作完畢。這是再現抗戰悲壯歷程的巨型長卷史詩國畫。由原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題名,畫卷由七個部分組成,即卷首“故國”、卷一“山河歲月”、卷二“血肉長城”、卷三“精神堡壘”、卷四“信義和平”、卷五“青天碧海”、卷尾“願景·祈禱”。整個畫卷全長805米,畫寬2米,按真人比例實錄歷史人物共838名。

畫卷以左文右圖、樹碑立傳為主法,以多幅長卷、鴻篇巨製為拓本說明、介紹、文獻、標語、詩章、歌賦各類文字十二萬餘字,共耗費宣紙3300張,裝裱總面積達18558平方尺,鐫刻石制獅印168枚,重達4噸,可謂中國及世界美術史上的空前傑作。

由文化學者王康任總策劃,王強、王土火任策劃,領銜主筆李犁李育婁山、宗宏崗,聯袂著名畫家江碧波馬一丹歐治渝張春新等50餘人畫家參與繪製,歷時五年半完成。

基本介紹

繪製歷程,作品賞析,卷首·故國,卷一·山河歲月,卷二·血肉長城,卷三·精神堡壘,卷四·信義和平,卷五·青天碧海,卷尾·祈禱,創作背景,創作團隊,社會評價,

繪製歷程

《浩氣長流》全畫長達805米,展現中國抗戰時期史實,繪製相關政治、軍事、文化、外交、中外、朝野各界歷史人物1018位,介紹說明相關文字20多萬字。集中國大陸美術、史學兩界幾十位畫家、學者,以全民間的運作,耗時五年半完成。
在抗日戰爭六十周年前夕,一批沉浸在歷史回憶中的重慶人,策劃以畫存史,創作一幅濃縮中國抗戰的歷史畫卷。他們中有年近九旬的老畫家,有年輕的畫壇新秀,有退休工程師,也有下崗工人、普通打工者,還有熱心的企業家。他們沒有中國政府的紅頭檔案,沒有立項,沒有撥款,號稱“向歷史立項,讓天地審批”。為了保持民間立場,他們回絕了時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汪洋的撥款,謝絕了海峽對岸馬英九的捐贈,完全靠自籌資金300多萬支撐了五年多創作過程。
這個畫作團隊以藝術家的才華,歷史學家的良知,毅然擔負起打撈歷史,還歷史本來面貌的責任。轉引畫卷前言中的話:“中華以人立國,以史垂法。以人生度量宇宙,以歷史充斥世界。不以政爭辮忠奸,不以成敗論是非。斟酌損益,饋青史以本相;自法臧否,還前人以公道。”這是他們創作之宗旨。他們突破種種禁忌,以全景式宏大敘事,以道成肉身的祭奠筆墨,再現了中華民族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歲月。
《浩氣長流》長卷國畫,以史詩般的筆法,以領先於“偏狹政治家”的大度、“冷漠思想家”的寬宏、“功利史學家”的原道、“傳習教育家”的品格,至少在紙面上復活了中華民族本來就有的“披肝瀝膽、艱苦卓絕、前赴後繼”的浩然正氣與民族大義,接續了世界大中華圈六十年前本已擁有的“求同存異、團結相生、攜手共榮”的歷史精神傳承。

作品賞析

卷首·故國

由江碧波教授主創作,長39米。描繪抗戰時期,200餘名母親,為了生存,被迫離開故土,顛沛流離,堅韌護衛兒女的動人畫面。天蒼蒼野茫茫,在這一片曠野荒原走來了一群人,一群母親,白髮蒼蒼的、懷孕的、年老的、年輕的,其中也有些小女孩,這些母親們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最無辜的,最善良的,但是她們也是最堅強的,也是不可征服的,最偉大,她們就象徵著那個古老的,那個無辜的,也是強大的中國。這個創意便是卷首“故國”。巨畫的開頭部分,一群受難的中國母親走在“9·18”事變發生後的逃難之路上。攜孤扶孺在大地上逃難遷徙,她們背負著沉重的行李,懷抱嬰兒,一臉悽苦中透露出憤怒的表情。這部分共有200多位形象各不相同的母親,重點體現的是中國這么一片肥沃的國土上,很多很多的父老鄉親,都在流離失所,一個一個大的流動當中,是生命的流動。
赫然橫卷,視覺奪人,無心不撼,無淚不摧,大地無言,沉默仇恨。然其畫蘊籍潛伏,於大厄運中匯集大力量,遂引出壯懷激烈之抗戰序幕。全卷首尾呼應,乃依中國繪畫史學宏旨“發乎情止乎禮義”。深情緣起《大地母親》。

卷一·山河歲月

江碧波教授創作,長169米。描繪九一八事變起,民眾歷經南京大屠殺,逃離遷徙至大後方以及接受國際援助之情形,包括各界人士98名及無名氏2000餘名。表現抗戰時期三千多萬中國難民躲避戰爭、逃往重慶為中心的抗日大後方的大遷徙和流亡;這一卷另外一個內容是屠殺與反抗,如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細菌戰、重慶無差別大轟炸等。這一卷的主題是民眾受難。
此卷盡展中國民眾悲慷受難,不屈抗爭。謳歌史無前例之民族救亡聖戰。該畫為十四載敵我對峙,八年艱難戰爭之總體敘事體例。隨事件迭起,環環相扣,依序表陳。該畫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軍肆虐東三省始,描繪難民遷徙,東北抗戰。義勇軍轉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與敵周旋,掣敵囂炎。擎樹衛國豐碑。塑抗日名將馬占山楊靖宇趙尚志等一乾烈士,黃顯聲張殿九諸將於樺林背景之中,歲寒風清,彰顯氣節忠貞。轉筆描繪“八女投江”,如冷雲者巾幗戰士八名,遭敵追擊,不甘為虜,競泊乎江流,以身殉國,年少者僅十五歲。
吉鴻昌將軍,受敵誘捕,身陷囹圄,臨刑賦歌;“恨不殺敵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觀畫如見其節,刻寫偉儀,盡忠報國,堪岳武穆之傳志。俄轉“七·七”事變,倭寇亡華之心畢露,宛平城頭,盧溝橋畔,中國軍隊殊死抗戰,寸土不讓。抗日峰煙,遂燃長城內外,大河長江。畫意匠心,致宏極微,畫中一人為宛平縣長王冷齋,位卑未敢忘憂國,命官守土。俟東京審判其出庭舉鐵證。日寇滔天罪行,終得伏懲。
是年“一·二八”,日軍突侵上海,來勢洶洶,十九路軍蔣光鼐蔡廷楷率部死守,犧牲重大,雖經國聯調停,然敵亡華之心不死,越五年後,於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日寇再侵松滬,中國軍隊主力全面抵抗,街壘巷戰,殘酷激烈,中國軍隊不畏強敵,守土三月,擊破日軍“三月滅華”之狂妄神話。該卷專畫女童子軍楊惠敏,穿過日軍火力封鎖,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守軍,此情此景,曾予國人莫大鼓舞。續上海淪陷,日軍凶威隳突。南京失守,慘遭屠城之災。日軍肆虐,滅殺手無寸鐵之百姓,婦孺皆不得倖免。長江沿岸、屍積遍野,死難者逾三十萬眾。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日本繪畫大師赤松俊子、丸木位里夫婦曾以人類良心,謂茲天譴,制繪《南京大屠殺圖》畫述詳備,以警世人。該卷續訴日寇侵占華域,暴殄天物,製造無人區,施行細菌戰,以中國同胞及外族戰俘作慘無人道之滅絕實驗。種種暴行,躍然壁紙。淪陷區內,扶持偽政,實施奴化教育,掠劫中國民女,充當日軍慰安婦。押役千萬勞工,實施“人肉開採”,掠奪資源,萬人屍坑、白骨累累。文物典籍,更遭劫運,盜走東洋,吾國損折,難以數計。
國難之際,開始人類有史以來之浩大遷移。國民政府,衣冠西渡,工廠實業、教育機構,悉以西遷,工商巨子,工程技師,工人民夫,轉移設備萬噸,器材千乘,跋山涉水,越峽江險阻,頂敵機轟炸,血肉鋪路,圖存國力於後方。如盧作孚者,傾其民生公司江船盡數,日夜兼程、搶運物質入川。中央大學一老校工,著攜實驗動物,一路西徙,千里顛沛,終將雞犬牛豕牧歸重慶陪校,校長見之,撫靈畜而悲慟,嘉褒貞行,義若蘇武。
陪都重慶,躬逢大任,日寇處心積慮,圖欲摧毀,以奪我志。數年之內,以飛機千萬駕次,狂轟濫炸,戰爭史謂“無區別轟炸”之始。山城幾近焦土,民眾死傷慘烈。然中國軍隊民,眾志成城,愈炸愈勇,陪都巍然挺立,抗戰中樞不倒,永存史冊,青史留名,時羅斯福總統題詞捲軸,敬贈重慶市民,嘉贊其勇,稱其為世界反西斯城市樹立英雄榜樣。凡此勝跡,激勵中國陪都畫家,著該卷恭繪無遺,肅列故城雄風,仰贊先民耿烈。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如畫中白氏老嫗,三子皆赴前線,敵寇捕之以誘其降。白氏堅貞不屈,斷鐲擊敵,以弱制暴,壯烈殉國。實偉大女性,民族母親也。萬千民夫,奔赴戰場,救傷瘞亡,運輸輔給,敵後游擊,掣其股肱。軍需制供、糧餉足備。戰地服務、傷員慰問、難民救濟、保育童嬰、空襲拯難、救亡宣教、徵募物資、捐款籌措、一乾繁蕪要務,後方機構,民眾鼎力肩負。士農工商,男女老幼,市隱僧俗,比丘尼眾,悉以救亡圖存,萬眾一心,不遺餘力。
海外僑胞、港澳民眾,心繫聖戰。集募資財,勤軍襄戰。該卷所繪海外僑胞,港澳義士及國際友人,於人物儀態,眉額頰輔間俱懷敬意,刻鐫精神。廟貌斯存,碑表攸托,如陳嘉庚氏,一代僑領,傾其實力,鼎助抗戰。陳納德氏,率美空軍飛虎隊援華助戰,犧牲重大,情系中華。蘇聯飛行員庫里申科及駝峰飛行隊諸烈士青年,狙擊長空,濺血沃土。茫茫叢山,千里航線,飛機殘骸爍然其間。但有危難,中國百姓悉以救護,可歌可泣。友誼彌珍。該捲圖記日本反戰人士諸如綠川英子、鹿地亘之殊勞特功、人間正氣、不分族類,悉當以歸。此卷所錄英雄烈士,為偉大壯闊抗戰之萬一。更有忠骨萬軀、長埋青山、英魂無名,永颺昊天,均托此卷丹青並祭。

卷二·血肉長城

歐治渝教授創作,長157米。描繪抗戰中大、小會戰的慘烈情況以及陣亡將領群像。主題是保家衛國。八年抗戰國軍傷亡官兵高達322萬餘人。依據這些史料繪製了國民革命軍抗日陣亡的少將軍銜以上的全部將領,共242位,其中240名是國民黨軍人。也適當反映了敵後戰場重要戰役戰鬥,繪製了30多位為抗日殉國的師級以下共產黨人。這一畫卷以一個活動的“抗日忠烈祠”載入歷史。214名少將以上軍銜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領,躍然紙上,他們的背後是340萬為國捐軀的中國士兵。為214位國民革命軍陣亡將領造像。每一筆一划,每一根線條,聚集到一起描繪出整體畫面的氣象,這些筆觸將最關鍵的的精神氣度表現出來,充分表達了中國軍人的氣質。
此卷題名《還我河山》。卷首單幅,狼煙四起,黑雲壓城,寓鐵蹄直驅,存亡危急。此卷備述我抗日軍隊將士堅守國土,驅除倭寇,前赴後繼,馬革裹屍,精忠報國,驚天地、泣鬼神之壯烈戰事,靖國軍魂。以抗戰陣亡將士繍像二百人為立,依抗戰事件、戰事單元,迤儷行述,凡二十三項,雖百二十米,難致其詳。養氣浩然,舐墨如血,麒麟閣中,圖詞可繼,則盡吾儕夙願。此卷主筆歐治渝,秉公忘私,手不停筆,俾晝作夜,未嘗倦怠,運思蓋在雄沉積厚、生死剛正,焦墨重皴。背景輔以陣亡將士之萬千神位英名、天書銘鐫。並烈火硝煙,血色丹青,雄師威儀,躍然紙壁。
“七·七”事變、平津戰事、二十九軍奮力抗日、佟麟閣將軍首捐其軀,永立麟閣。趙登禹將軍隨蹈戰海,指揮大刀,身中五彈,壯烈千秋。續而長城喜峰口,綏遠戰場,二十九軍宋哲元、三十五軍傅作義痛殲日軍,犧牲壯志,喚醒民眾。樹持久抗戰之恆心。淞滬之役,十九路軍蔡廷楷蔣光鼐率部死守,英雄阻敵,寸土不讓,國民振奮,破敵囂狂。陳正倫楊漢臣等將士屢挫敵鋒,陷陣肉搏,毀敵裝甲。如賴忠和烈士勇炸敵坦克,競碾壓齏身,壯烈成仁。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日寇松井石根部集海陸空敵眾三十萬攻滬,國軍頑強抵抗三月,中央部隊集七十餘師前赴後繼,奮勇殺敵。松滬之戰規模偉壯,為世界戰爭史之重役。黃梅興蔡炳炎龐漢楨楊傑秦霖吳克仁、吳繼先、夏國璋等將軍殞身是役。其下校尉戰士十萬軍人為國捐軀。戰事慘烈,氣壯山河,巷戰拉鋸,短兵血刃。蔡炳炎將軍臨陣傳令盟誓:“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共生退死,不得畏避,吾輩有兩條路:敵生我死,我生敵死。”秦霖孤軍受圍,猶勵士卒:“軍人持干戈以衛國家,臨難豈可苟安!”上海淪陷,血淚交傾,此卷何力,“但畫戰場血,難繪死士心。”(淞滬警備司令戴戟題句)
忻口、太原會戰,八路軍平型關首捷,滅敵板垣師團勁旅,舉國為之振奮,日軍轉犯忻口,雙方重兵相持,反覆鏖戰,白刃肉搏,日以繼夜,屢失復得,角逐二十三天,滅敵二萬,國軍犧牲重大。然重挫日軍華北會戰企圖。日軍轉攻太原,守軍寡不敵眾,終遭淪陷,其戰惡猛,山嶽崩頹,風雲變色。“漢兵已絕,守疏勒而彌堅,虜騎雖強,頓盱眙而不進”。是役計有郝夢齡劉家琪劉眉生李樹棠姜玉楨梁鏡齋鄭廷珍諸將軍為國捐軀成仁。其下校尉士兵無計其數。上將軍長郝夢齡,由黔奉令急行至晉,當即率部血戰五晝夜,突襲敵軍陣前,不幸中彈殉國,劉家琪等將軍身先士卒,浴血溝壕。李樹棠少將於太原淪陷被俘,嚴詞斥敵,誓不附逆,服毒殉國。
寇力東盡,凶威西恧,直壓南京,國軍集十萬軍力死守,頑敵強攻,兵臨城下,上將師長饒國華,身蹈危城,孤軍無援,臨敵不畏,輔就臥毯,磐座其間,向敵大呼:“威廉二世如此強盛都要死亡,何況你小小日本,將來必亡。”遂自戕成仁。南京市長肖山令,奉命渡江突圍,遭敵夾擊,壯烈捐軀,將軍易安華姚中英,暨士卒萬人,皆血濺沙場,以身祭城。
徐州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日軍強攻,以圖控樞南北。山東省主席兼第五戰區副總指揮、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臨陣擅撤,使敵長驅直入,被即立處於軍法,以肅軍紀,以懲畏敵。庶幾軍心固一,鬥志愈強。台兒莊戰役,滕縣死守。川軍王銘章將軍率三千軍士力抵萬數日軍。守城四日有半,以保全局勝利。其傳令曰:“受命不辱,臨難不苟,負傷不退,被俘不屈。”時血流匯渠,屍積成城,將軍身中數彈,不能站立,仍舉槍射敵,終遭凶敵圍困,自戕殉國,氣壯山河,天地為悲。敵攻台兒莊,孫連仲池峰城部奉命死守,幾經浴血奮戰,全軍幾近犧牲殆盡,仍就僅存人馬組成敢死隊,夜襲敵陣,逐巷逐層,拚死抵抗,最終待援合圍,痛殲日軍。是役殲敵萬眾,大獲全勝。將軍扈先梅、李必蕃、方叔洪周元鄧佐虞等為國捐軀。其下校尉兵士犧牲逾萬。
武漢會戰峰火四月余,遍及皖、贛、豫、鄂。日軍糾集三十萬眾,國軍部署六十萬,削敵囂炎。將軍馮安邦、毛岱鈞、雷忠歿於是役,其餘校尉士兵、無名英雄傷亡無數。南昌、隨棗、棗宜會戰,殲敵近七十萬眾。戰事殘酷,國軍成團成旅成營衝鋒陷陣,英魂不歸。二十九軍軍長陳寶安壯烈犧牲。左翼總司令兼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克敵南瓜店,切敵著功。時陣地已如火海,身負重傷,仍浴血奮戰。日軍圍來,將軍竟以身中七彈之軀,扼敵之槍,挺身而立。不幸被敵刺刀穿胸,壯烈殉國。張上將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犧牲將士軍階最高者,其偉烈悲壯戰魂雄風,令敵懼悸敬畏,竟鳴槍致禮以葬壕塹。噩耗傳至,舉國痛挽,厚殮國葬。將軍一去,大樹飄零,戰將星落,哲人其萎。麾下將軍鐘毅、張敬亦殞是役。行文至此,畫筆沉凝,江山鮮血,社稷枯骨,為民福蔭,為道履公,先烈胸襟,有若蒼海,吾儕所為,不過浮塵矣。
長沙會戰凡三次,時一年,與敵對峙,克敵數萬,捷報頻傳。其總司令薛岳百歲之時,緬憶賦詩,老淚縱橫。將軍賴傳湘殞於是役,其下犧牲英烈無數。繼而中條山會戰,計有上將軍長唐淮源、將軍趙錫章王鳳山王立業、陳文祀、梁希賢寸性奇石作衡殞於是役。梁希賢全師戰畢殆盡,遂投黃河殉國。其它將軍皆與士卒共亡。中將趙錫章,自負重傷,臨敵不退,謂部下曰:“我等衣衾早已備安,此即我葬身之地,今日有死無生。”有士如斯,國豈無安。桂南會戰亦鏖戰歷年。對峙拉鋸,終以克勝。將軍鄭作民爰立遺囑,安妥家事,身陷重圍,犧牲殉國。如敵後游擊、反掃蕩,各路戰場,遠征軍,及滇北滇西之艱難戰事,諸將盡銳,士卒思奮。國軍將士無不神威勇猛,肝腦塗地,如左權彭士量許國璋戴安瀾等將軍長臥疆場,取義成仁,其下校尉官兵,犧牲者眾,身雖屠裂,功名永垂。塑其忠魂,閱其神勇,歲寒然後知松拍之後凋。此卷敬列抗戰軍政要人,不分黨派政見,凡抗戰有功,兼列功圖。有詩讚曰:“裹革沙場骨尚溫,捐糜頂踵為生存,黃河浩蕩流奇氣,襄水燦爛灑血痕,風雨中原恢漢土,衣冠此日認黃孫。忠貞已足照千戴,我欲狂歌民族魂。”(張治中)“北華收復賴群雄,猛士如雲唱大風,自信操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旗紅。”(朱德

卷三·精神堡壘

張春新教授主創,長173米。描繪抗戰時期文化、藝術、教育、學術界人士,包含胡適吳大猷齊白石張大千等217人。文化界抗爭的卷三部分《精神堡壘》,由四位領銜畫家執筆。據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建於陪都重慶的抗戰紀功碑之“精神堡壘”而命名,表現抗戰時期退守重慶地區的全國各地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科學界、學術界的大知識分子、各學科學派的開山鼻祖、奠基人物,總共250多位。在那個苦難的年代,在那個抗爭的年代,他們用自己的手,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了中華民主最抗爭的聲音。
中華民族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不僅僅取決於戰場武力較量,更取決於道德精神力量,華夏民族三千年來,即有堅實沉厚之民族精神、道德規範、名教禮度。面對災難、知識精英、文化名流、藝術大師、大學教授、各校師生,皆能以中華命運文脈為持。鼓呼抗敵禦侮,宣教不綴,為百姓築起精神堡壘。
長歌當哭,短引唱悲。中國大地無不戰火,中國百姓無不流離,音樂志士,創作激越,多燃情勱志,戎邊衛疆之賦。抗戰伊始,張寒暉松花江上》一曲,動天地、悲人倫,海內民眾,無不動容。聞之潸然淚下。《為自由而戰》、《中華不會亡》、《民族至上歌》、一時鼓舞國民,膾炙人口。田漢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劉雪庵長城謠》、黃自抗敵歌》、馬可白毛女》、《南泥灣》、鄭律成八路軍進行曲》、任光打回老家去》、黎錦暉《中華民族戰歌》、吳伯超《鐵蹄下的歌女》、洗星海《黃河大合唱》、《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麥新《大刀進行曲》等,警吁喪亡之虞,呼喚血肉長城。神州常響,不懈於志。賀綠汀《游擊隊員之歌》行進旋律,感奮而作,馬思聰《餒遠組曲》、《思鄉曲》塑造民族至美境界,培固衛國信念。百代留聲。畫家、雕塑家亦雕造抗日英雄,圖說抗戰宣教或以時事漫畫,抨擊敵偽醜行。齊白石時陷北平,日寇仰名求畫、拒不相與,閉門罷硯,拒任偽職,以蓄氣節。徐悲鴻於抗戰艱難歲月作《奚我後》、《愚公移山》,以表寧死不屈,百折不撓之民族心志。張善子作虎獅圖《努吼吧!中國》以壯國威。張書旂在防空洞內繪成《百鴿圖》,由國民政府敬贈羅斯福總統,以昭世界和平。倪貽德作《全民總動員》宣傳畫廣布前敵。劉開渠為川軍抗日英雄以及松瀘陣亡將士紀念碑作紀念雕塑。黃賓虹拒見日本朋友,聲明國讎大於私誼。林風眠獨居重慶南岸,宣繪抗戰、圖贊山河。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吳作人陳之佛黃君璧、呂斯百等中華巨匠,皆堅守教執,以畫筆為槍刃,宣傳抗戰。蔣兆和感蒼生瘡痍,難民流徙,作《流民圖》,並為淞滬之役抗日名將蔡廷楷、蔣光鼐作肖像張布全國,鼓舞民族。張大千常書鴻抗戰期間研習保護敦煌壁畫,籌展勞軍。王臨乙塑汪精衛陳璧君跪像以平民憤。張樂平、葉淺予、汪子美、豐子愷、丁聰、張光宇等以漫畫打擊日冠、揭露狼子野心,唐一禾在後方堅持藝術教育,不幸逝於江難。王琦、古元、李樺等人,參與木刻運動,投身抗日宣傳,以版畫油印為武器。
電影、戲劇、攝影家悉以呼喚民眾,宣傳抗日為己責。艱難條件,拍攝巨著。如《風雲兒女》、《一江春水向東流》、《塞上風雲》、《漁光曲》。電影明星亦由塑造抗戰形象而飲譽國民客群。如許幸之史東山王人美陳波兒金焰魏鶴齡應雲衛袁牧之諸員。若舒繡文熱血忠魂》、《霧重慶》、《塞上風雲》、黎莉莉氣壯山河》、趙丹白楊保衛盧溝橋》、《屈原》、張瑞芳、《棠棣之花》、《虎符》、秦怡中國萬歲》、《保家鄉》、戴愛蓮、《游擊隊的故事》、《空襲》、吳曉邦義勇軍進行曲》,影劇諸員,倩影詩魂,若蔡楚生、孫瑜拍掇《共赴國難》、《長空萬里》、《孤島天堂》,湯曉丹導演《上海火線後》、《民族的怒吼》,鄭君里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諸抗戰電影,無不儈炙人口,警醒民眾,使眾志成城,力驅韃虜。戲劇界梅蘭芳程硯秋諸員,凡於論陷區者,拒偽演事,蓄鬚明志。抗戰經典,氣節故事,悉鐫本卷。
新聞出版,當此國難,秉持公意,拯扶危難,引導輿論,宣講抗戰,如趙超構主筆《新民報》、潘公展主筆《商報》、王雲生、張季鸞主筆《大公報》,時論社評,鼓舞民心。若程滄波為《中央日報》所撰《對盧溝橋事變後之嚴正表示》,實乃抗日宣言。趙敏恆對外報導中國抗戰,告明國際。史量才主持《申報》,發布抗戰輿論,募集抗戰物資,收容傷兵難民。王雲五發明四角號碼字典,推進國文。張元濟出版教材工具書,搶救文獻。盛績諸公,恭列巨卷。
抗戰文學、戲劇、詩歌諸界,亦盡奮袂攘衽,握筆如槍,修我戈予,與子同仇。一如梁任公句“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丁鈴、肖軍投身戰地服務,於伶歐陽予倩洪琛諸人組成上海戲劇救亡會。戴望舒郁達夫,哀詩江南,啼血杜鵑。胡風艾青鄒荻帆結義“七月”,謳歌抗戰。林語堂海外奮筆鼓呼,抵制日貨,張恨水通俗小說直寫國難。若鄭振鐸王統照曹聚仁諸家發起抗戰報刊文學,撰文賦詩,宣講抗日。文人墨客無不於敵憑陵之際,喚呼同仇敵愾之志。毅勇之師忘身於外,忠義之士,不懈於內。
文脈圖存,陪都巴蜀,薈萃學界精英,泰山北斗,鴻儒巨哲。國學猶興。莘莘學生隨校輾轉,圖書典籍、實驗器材、盈箱積篋、人挑肩扛,終使庠序培固、藪藤常青。國學泰斗,革命元老,風雲之際,氣節彌高。陳三立於淪陷之日,與叛臣鄭孝胥絕交,誓不逃難,絕食五日而亡。馬相伯高齡九十,奮書《為日禍告國人書》,吁立息內爭,共御外侮。章士釗拒任汪逆偽職,蔡元培發起民權同盟、謝無量奔走抗戰募捐、章炳麟撰《十九路軍死難烈士墓表》、馬一浮開設國學講座、李叔同提倡念佛救國、陳叔通淞瀘募捐勞軍,籌組抗聯。周樹人力張民族革命戰爭大眾文學口號。歐陽競無攜國寶佛經輾轉後方,太虛法師率佛教訪團往印度緬甸宣講抗戰。或召集組建抗日救國同盟組織。或於戰亂飄零之際,宏布國學,激揚文字,蓋在使華夏精神、本土學術,道統相傳。本卷主筆張春新,承露沐清,運思毫端,輕墨淡痕,托物喻德,於大師鴻哲之側,配置惠草香卉,各有其屬。蘭芳菊秀,梅潔松操,疏影暗香,靈氛瀰漫。清介絕俗,和光同塵。
教育西遷,張伯岑、梅貽琦蔣夢麟羅家倫吳貽芳等名校之長,受命危難、續教垂範。戰亂飄零,桃李芳菲,樹人育才、未肯斷歇。嚴師不懈,赤子思奮,教育之旨,允公允能,各校悉集西南巴蜀,西南聯大,陪都沙磁,英才代出,為我育一代菁華人物,經緯棟樑,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諸大師。此間英才,不惟術業有專,極研深幾。更具聖訓人格,道德文章、鐵肩道義,後學難逮。晏陽初力創平民教育、鄉村建設,功績卓偉,致推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總幹事。陶行知組織國難教育社,發表團結禦侮宣言。凡哲學、經濟、科學、文學、藝術各項教育、研究不因戰事頻激而消歇,更為救國圖強而高漲。
陳寅恪國學大師,拒日軍巨資東方學院之邀及上海淪陷區教職。轉輾執教西南聯大,研究隋唐制度。錢穆國學大師,執教西南聯大,抗戰間著《國學概論》《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湯用彤國學大師,任西南聯大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長。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馮友蘭抗戰所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文乃抗戰名碑。諸文化大師。倍嘗艱難,含辛茹苦。宏布中國哲學、文化,縱橫中西,將我中華精神與世界文明交融比較,遂確立我中華近代文化之世界地位。熊十力梁漱溟,開設勉仁書院,溯源儒學真諦,廣布仁智宏旨,探賾鉤深,繼聖聚賢。以圖我三千年道統翕然,使聖賢映於時代,萬趣融其神思,使國民樹以桓心,良知素質,儕身世界強盛民族之林。如唐君毅凝鑄中華思想淵源,探索國人心靈道路,創辦《重光》、《理想與文化》雜誌,力主抗日。方東美宏布儒學,敘中華精神至美境界。
科學泰斗。堅守教職,訓授傳人。吳大猷吳有訓張文裕等於艱難條件下奠基中國物理學,一代宗師,揚中華國威。嚴濟慈研製振盪器、測距鏡、顯微鏡,於抗戰功莫大焉。吳蘊初研防毒面具,直供抗敵前線。丁文江考察南煤北運,資源抗戰,以身殉職。候德榜轉產研製軍需,保障抗戰。竺可楨抗戰期間成中國現代氣象學洪規。、何魯、蘇步青於重慶後方堅持數學研究,培養後學。傅斯年苦心經營史語所,為中華文明開科學佐證。梁思誠、林徵因長途跋涉,輾轉後方。主持營造社,考察中國數百縣鎮,數千古建。於川東鄉間,考修民居古建系譜,倡導傳統建築史學。潘光旦執教西南聯大,研究日本德國民族性比較。為提高民族素質,挽救民族危亡。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賈蘭坡裴文中楊鐘健梁希胡庶華諸宗師同急國難,堅守科研,培築國力,廣布桃李,教育救國。
宗百華、朱光潛譯著巨豐,力耕美學。錢鐘書著《圍城》,寫真抗戰期間知識分子。聞一多執教西南聯大,著《紅燭》《死水》良知苦詣。沈從文著《邊城》關注百姓疾苦。錢玄同抗戰之始自嘆“無執干戈以衛社稷之力”,復名錢夏,以表不做亡國奴之志。胡適創辦《獨立評論》,出任駐美大使。陳垣留駐北平,宣講民族英雄抗敵。顧頡剛創邊疆研究會,研著中國歷史地圖。劉半農撰寫《反日救國一條正路》。趙元任發展國語運動,研究華夏方言,譜寫《我們不買日本貨》。俞平伯寧守清貧,拒受日偽教職。杜國庠棄教從戍,服務軍旅。顧毓秀作歷史劇《岳飛》鼓舞抗戰。翦伯贊以筆作槍,宣寫抗戰,沉修《中國史綱》。費孝通於抗戰之際,毅然海歸。堅持農村調察,研究中國社會。馬衡、吳景州不辱使命,保護故宮國寶輾轉西遷。王世襄於抗戰勝利赴日追回日軍所劫大量善本圖書。諸大師或于思想淵源、或於美學心靈、或於中西學鑒、或於文化研究、文學發展,立言布道,推布國際,教化於民,其功斐然。
中國抗日聖戰,多得國際友人,文化學者厚助。若李約瑟(Joseph Needham)援助中國科技物資、信息交流,考察整箇中國並著《中國科技史》。約里斯·伊文思(Joris Lven)拍攝中國艱難抗戰之記錄片《四億人民》,真實資料,曉布世界。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執教清華大學及任美駐華使官,著《美國與中國》,為美國政府提供中國諮詢。埃爾內斯托·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來華了解抗戰情況,撰寫《美國對華援助》、《日本在華之地位》,有助美國對華政策。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執教燕京大學,戰地記者,著《西行漫記》,《為亞洲而戰》,助西方人士了解中國抗戰。亨利·盧卡斯(Henry Lucs)《時代》周刊、時代華納創始人,來華大量宣傳抗戰。白修德(Theordore H White)《時代》周刊駐華記者。著《中國的驚雷》,使中國贏得世界同情支持。米切爾·蘇利文(Michael Sullivan)英國藝評家。抗戰期間在華工作,對中國藝術頗有推介。
惟國危傾,大師盛代,仰之糜高。必得使後學畫家策案等,悉懷敬畏之情,稽撰翔略,臨深履薄,蓄正養浩,信道抱真,爰明以諭,然後翰墨施之,始能自我超越,掃蕩俗氣。該卷人物,形貌清逸標高,星宿仙蹤,沉厚雄屹,精神堡壘。繪製之際,畫家心存委曲,長睇久眄,思迫潮急,然後破筆。其人形象逼肖,笑貌音容,不惟依描舊照,而籍領會神韻風采。行筆清潤,傅色雅淡,品格出世,簡淡勝人。該卷巨幅成之太半,情激使然,感漸離原旨,遂從大局,輒毀棄之,成九朽一罷之功,立惟精惟真之意。畫中人物,依其術業行類,目秩次第,配以亭榭荷池,古闕廟碑,軒窗詩屏,以臻古意。設色絕去紅紫,惟留清氣。軒昂高士,躍然紙壁。
此卷之旨,在樹精神堡壘,在傳民族文脈,讚頌中國知識分子所代表之絕對精神優勢,道德力量,使我中華民族如鳳凰湟槃,浴火重生。後人百代,亟當繼承。沒有精神之民族,永不可強盛,沒有信義之民眾,永不可自立。
註:卷三:精神堡壘圖片網址

卷四·信義和平

馬一丹教授創作,長223米。描繪抗戰時期歷史事件,表現國共合作時期政治軍事領導人物,以及抗戰以降,中國鼎盛時期贏得非殖民化和主權回歸勝利的外交精英,其中也包括國民參政會、國民革命軍、地方將領、北洋軍閥故人。國際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還畫了二戰時期美、英、蘇、中同盟國的四巨頭。
奮戰在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革命軍,被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這幅畫實際上是給中國整個國民革命軍指揮系列,給他們來樹碑立傳的,將三軍軍歌放上去,將主要戰場的地形作戰圖變形之後放上去,在中間加上了當時的中國地圖,這個地圖不是“公雞”,而是1140萬平方公里的“秋海棠”,包括外蒙古,中間是中國的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蔣介石,然後他有一個中正劍,中正劍指向台灣,然後把整個畫貫穿起來的是岳飛的那句名言,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長卷中,領導敵後抗日的中國共產黨,同樣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現,延安組群畫了中共抗戰時期的38位領導者的形像,其中包括後來成了批判對象的張國燾王明張聞天高崗饒漱石林彪李立三,抗戰時期這些人物,都是中共中央的領導成員。
凝神會意、布局鴻蒙,國民參政會一幅巨卷,集國、共及諸黨派先賢,不分等秩差序,並列魏闕清廟。中懸以中山先生遺像並時旗幟。左右警示國父遺訓。人物相貌幾近真形,毫釐不差,不僅形似,更為神似。馬一丹以油畫手筆操弄翰墨,功力老辣而別生詣趣。衣寇無論中西,皆作白描,虛靈闕如,一派神聖。場氛有如希臘、羅馬元老議院。記述文字,穿插其中。書畫輔成,境界閱深,含英咀華,合而成之。
200米長,人物達254名。其中包括國共兩黨最高軍政長官、愛國民主人士、愛國將領、國際政治人物,同時也有日本戰犯和各色漢奸。這是史詩國畫中唯一表現反派人物的畫面,“由於它的特殊意義,要求畫家必須擺脫一種簡單的臉譜化、公式化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可以從中引起更為深刻和強烈的反思。”畫面從“九·一八”開篇,末代皇帝溥儀在紙做的標準相框內一身戎裝,但明顯給人一種外強中乾的感覺,旁邊的日本軍閥坂垣征四郎的胳膊已毫不客氣伸進畫框之內;緊挨其旁,手持日本國旗的鄭孝胥在日本外相松崗洋佑的面前,顯出奴顏媚骨的姿態。這段畫結尾處,裕仁天皇在血色殘陽映照下宣讀投降詔書。站立其身後的東條英機岡村寧次等甲級戰犯個個目光呆滯、神情絕望。畫面顯要位置是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投降詔書和當時新聞報導的影印件。

卷五·青天碧海

歐治渝教授創作,長16米。因為此巨卷赴中國台灣首展,巨卷總策劃王康先生和創作團隊領悟,應該將台灣民眾的抗日補充進來。這一題材交由歐治渝完成,他參考了台灣歷史學家連橫的作品《台灣通史》上中下三部和諸多台灣史學方面的資料,從1895年第一批日本侵略者在台灣北部登入,台灣人民開始進行武裝反抗的歷史場景,一直到抗戰時期的抗日活動,其中知名的英雄人物48位最終被載入巨卷中。

卷尾·祈禱

張志中教授創作,長14米。描繪20世紀東西方著名和平運動和非暴力主義代表人士如甘地托爾斯泰等48人,祈願“維護和平,拒斥戰爭”之永恆理想。人類和平,惟持信義,以制邪惡,以葆仁和。此畫末端所繪《百鴿圖》取意張書旗一九四五年所繪為國民政府禮贈美國羅斯福總統之物。後畢卡索亦有畫鴿贈世界和平大會,遙承春秋大義,繼接畢卡索、張書旗二位前驅之寓薏,祈冀和平,永息戰火,以明中國人民之善良意願與崇高理想。
“千鴿圖”由兩岸小朋友共同繪製,長10米。共一千隻和平鴿,組繪成世界地圖,以藍天碧海、日月彩虹為背景,共同祈願世界和平。《浩氣長流》的結尾是反思戰爭的全景式畫面“祈禱”——畫面的下方是死亡籠罩的大地,深邃的天穹上,一群精靈般的白鴿穿越兩朵蘑菇雲和氫彈的陰影,展翅飛翔。

創作背景

中華以人立國,以史垂法,以人生度量宇宙,以歷史充斥世界,不以政變辯忠奸、不以成敗論是非。斟酌損益、饋青史以本相,自法臧否,還前人以公道。
《浩氣長流》竭力以全景式的宏大敘事,以道成肉身的祭奠筆墨,濃縮中國抗戰的歷史圖卷,八百多公尺的畫幅藝術再現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歲月。在這裡藝術家的才華和史學家的良知,完成了一次空前的融合,王康說歷史對於我們幾乎等於宗教,它是中國藝術家最豐沛的靈感源泉,藝術家們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觸碰到了現代中國最重要的歷史啟示。
此戰乃中國三千年未有隻大變局以降,山河破碎,亡國滅種之最後關頭,亦為中國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之神聖抗戰,更是中華民族貞下起元,旋乾扭坤之偉大欽命。
《浩氣長流》的意義,首先還不是在美術上,而是在意識事態,在政治上的巨大突破,是對以前從黨派的立場,從某一個集團的立場上去觀察歷史,認識歷史的一種突破,一種前進。
1938年底,廣州、武漢相繼失守,位於大後方的湖南戰略地位異常重要起來,三次慘烈的長沙會戰之後,蔣介石痛感陣亡官兵多暴屍疆場,不得掩埋,遂命薛岳將軍在衡山修建公墓,忠烈祠於1943年竣工,其四周的山頭上散布著13座烈士陵墓,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藏原國民黨三十七軍門史師,2728位陣亡將士遺骨,如今忠烈祠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座供奉國民黨軍人的祠堂。
為記住不容忘記的苦難歷史,為記住超越黨派、超越政爭的民族和諧景氣,巨幅畫卷《浩氣長流》著意展露的既是它坦視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坦蕩胸懷和忠烈祭情,也是今代重慶一大批藝術家、史學家、思想家的靈秀才華及社會良知的集合。整幅長卷的構思與完成,除了要勇對歷史形成的大陸、台灣政治狹隘偏見外,還得要考慮這項“民族魂”還原工程的巨大經濟壓力。可喜的是,“心底無私”的“工程建造者”們“義工”建造“心靈忠烈堂”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謀過面與未謀過面的分布在海內外的“真正的中國人”,在沒有任何一紙募捐告示的情況下,僅憑著知道者的熱心“口信”相傳,通過民間自發資助匯零方式就自然匯聚齊了完成這幅巨卷所需的全部300多萬工程資金。耗時五年多,歷經千辛,《浩氣長流》巨卷終於完成。全體義務參與“這項工程”的重慶藝術家、思想家們在完成長卷後,最大的感慨就是“我們終於參與並完成了一個時代的民族靈魂記憶工程。這是一種活著價值的真實體現。”
這幅長卷不僅在內容上還原歷史真相,而且能夠做到在選材上不以成敗論是非,不以政爭論長短,超越歷史鴻溝和黨派恩怨,以自由獨立的民間立場,展示全景式的中國抗戰風貌,從而獨具恆久的人文價值
在長卷中出現的800多個人物,原則上每個人物出現一次,只有個別極其重要的人物,必須在不同的主題下重複出現的例外,毛澤東蔣介石周恩來是出現最多的,分別出現了三次,西安事變、延安組群、重慶談判就都離不開周恩來。
延安組群畫了中共在抗戰時期的38位領導的群像,背景是窯洞、寶塔山和延河水,兩邊是八路軍和新四軍軍歌,上面是一個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這38人中有後來成了批判對象的張國燾王明張聞天高崗林彪等人。選擇的依據是畫上的人物當時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劉志丹也在其中,是因為他創立了陝北紅軍,否則紅軍就沒有根據地,就憑這一點,也就算對抗戰作了貢獻,高崗饒漱石都是如此。延安組群和以往的中共領袖畫像另外一個不同點是,延安五老坐在中間,毛澤東周恩來都站在群像的最後一排的最旁邊。王康解釋道:在延安早期領導人的不少照片中,毛澤東是很隨意地坐在旁邊的,並不像後來那樣等級分明。
延安組群的旁邊,畫的是成立於抗戰周年之日的國民參政會,畫面參照了國民參政會歷史照片,正中是孫中山像,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分列兩邊,包括鄧穎超王明在內的各黨各派老資格的人士均在畫中出現。
繪製國民參政會的畫家馬一丹說:“孫中山和三民主義是海峽兩岸惟一能夠共同接受的政治理念和符號,在這幅畫上打破了階級的界限,黨派界限也被淡化,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希望。而且,我之所以採取白描手法,是因為中國人希望政治是一種清白的東西,國民參政會是中國民主政治的一個雛形,雖然中途夭折,但是這種記憶是良性的,而且是非常珍貴的。”
長卷的與眾不同之處並非重寫歷史,而是努力復原民族記憶,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包括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正面戰場就是一例。《血肉長城》中的陣亡將領,國民黨的將領以軍銜在少將以上為入畫標準。共產黨犧牲的有將軍銜的是左權彭雪楓兩人,為了保持平衡,同時也考慮到共產黨軍隊整個的軍銜要低一些,就把共產黨50多個團級以上的陣亡幹部都放在裡面,趙一曼趙尚志等人沒有軍銜,但是為抗戰作出過貢獻,也出現在畫裡。陣亡的將領總數達到216個。

創作團隊

王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著名民間思想家,抗日戰爭研究專家。同時為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光華戰略俱樂部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多年來,他引領著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通數家電視台合作,先後拍攝了五集電視政論片《大道》,《抗戰陪都》,《盧作孚》,《中美西部開發啟示錄》,《重慶大轟炸》等著名電視政論片,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關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浩氣長流》巨幅國畫是由王康任創作的總策劃人。
王土火:總策劃王康的副手,擔任巨型長卷史詩國畫《浩氣長流》卷一、卷二的策劃工作。1969年生於四川省達縣罐子鄉,本名張逢春,原本是學法律的。1991年達縣中學畢業考入西南政法學院,1996年畢業。1998年,他來到陪都公司,跟著王康,日日浸潤,多有收穫。2004年陪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土火擔任副主任,與力帆聯合攝製《重慶大轟炸》,他又擔任製片人之一。《重慶黃山抗戰博物園》(汪道涵題名):擬建大後方抗戰紀念館、國共合作紀念館、抗戰勝利紀功碑、二戰援華陣亡將士紀念碑以及美齡國學研修院(包括以書、畫等形式彰顯二戰中國歷史);策劃案《老重慶影視基地》;策劃案《中國改革開放博物館》;策劃案《浩氣長流》(連戰題名、吳伯雄題字、江丙坤題字)。
江碧波:196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後留校任教,曾任繪畫系主任,現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重慶創作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藝委會委員。擅長版畫、雕塑、油畫。作品《歌樂山群雕》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最佳獎,彭德懷紀念館雕塑及壁畫獲1998全國十大陳列展精品獎。版畫作品《近鄰》、《白雲深處》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有《江碧波藝術作品集》、《東方魂─江碧波藝術集》、《巍然天地間》等。
歐治渝:(1945。1—)四川巴縣人。擅長連環畫、中國畫。曾任重慶市中區文化館美術幹部,現任重慶出版社美術編輯室編輯。連環畫《水滸》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並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三等獎;《愛國老人沈鈞儒》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七君子圖》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連環畫《鄧小平的路》入選第七屆全軍美展。
張春新:1954年生,河北唐山人。198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90年結業於中國美術學院,1998年3月調入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現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學位辦藝術學博士授權點評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國畫院副院長。他長期致力於中國人物畫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努力尋找新的視角符號,並形成了一定的個人風格。作品曾參加第六至九屆“全國美展”及多屆“全國體育和教師節美術作品展”(國家級)。其作品《重慶大轟炸》、《四渡赤水》、《白日——關天培血濺虎門》、《出夔門——記鄧小平離渝赴法》、《同心圖》等,多次獲文化部等主辦單位獎勵;13次獲四川省優秀作品獎;6次獲重慶市優秀作品獎。
馬一丹:1950。3生,浙江龍遊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美術家協會理事、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香港〈國際美術報〉編委、油畫技法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擅長油畫。1977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國畫系,1984年在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1987年畢業後在該院任教,現任系主任、副教授。作品《北上》入選建軍60周年美展,《百年·華夏之夢》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春的旋律》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李犁:1959年生於重慶市,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本科專業,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美協油畫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擅長油畫、水粉畫。作品多次參加各種畫展、藝術博覽會。1996年油畫系列獲中國藝術博覽會優秀獎。1999年創作的油畫《山區希望國小》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又獲1999年文化部"群星獎";2001年水彩畫《星晨》獲四川省優秀作品獎,並推薦全國美展;2002年水粉畫《她們》《老鎮》參加紀念"延講"60周年全國美展,2002年水粉畫《老街》參加全國職工美展;2003年油畫《爬坡上坎》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獲重慶市油畫大展優秀獎。多幅油畫作品參加歷年來在港台等地舉辦的個人畫展、聯展,獲得好評,並被香港角王藝術中心、台灣卡門藝術中心等單位和愛好者收藏。
秦效侃:1925年生,名運甓,字效侃,以字行。四川省岳池縣人。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書法家、古代文學研究家、詩人。曾擔任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和書法學研究生導師,重慶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生於書香之家。幼承庭訓,中學、大學期間,於學校教育外,更受業於李味腴、陳家驥、張名振、商承祚諸先生。自大學畢業至今從教五十餘年,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及傳統文化的教學研究,擅文章詩賦與書法,蜚聲海內外。以87歲高齡受命為《浩氣長流》長卷謄寫長達一千多字的總序,他使用的書體是莊嚴的漢隸。秦先生書寫時,既不站著,也不坐著,而是半蹲著書寫,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周身全部的力量貫注在筆尖上,對一個八十幾歲的老人,這是很大的一個勞動量,寫了將近10天,寫完之後,人們看到的是滿紙菸雲。
貴用寶:《浩氣長流》的裝裱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大工程,為此裝裱師們特地從河南買回一台長3米寬2米的超大裝裱器。35歲的貴用寶師傅,有15年的裝裱經驗,儘管如此,面對到處是挖補和拼貼痕跡的大畫,貴用寶仍然覺得像一場惡夢。這位四川省三台縣的農民,特別願意承擔這項工作,雖然他率領的是一家小公司,他總得養家餬口,但在簽訂了合作協定後,曾經有過畫作方的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的違約,但貴師傅都給予理解,並從成都將自己的妹妹和幾位師傅及他本人,專門到重慶來,住在像打工仔那個簡陋的床上,吃了很簡單的一伙食,工作數月。
義工人員:老席,曾經是重慶的一個中日汽車公司的一個副經理,擔任義務司機,是優秀的公關人才,五年來堅持不懈地替團隊疏通各種關係,擺平各種麻煩。跟蹤拍攝不論白天黑色,大陸台灣;韓子渝,團隊的智多星,以35萬字洋洋灑灑地記錄了長卷的創作過程;下崗工人牟寅生,退休工程師苟文級,用雙手完成了168枚石質印章的鐫與刻。洪冬姐,為整個團隊做了五年半的飯,人員最多的時候,有六七十個人吃飯,她在那個非常小的廚房裡面,把飯做出來,然後一盤一盤,一缽一缽的,一碗一碗的從11樓搬到9樓下面去,那個飯支撐團隊五年半,是那些畫家們的美味佳肴。

社會評價

劉兆玄(台灣文化總會會長):一群從重慶來的畫家,花了五年半的時間,投入無數的心血,用無比的毅力完成了這樣一幅歷史巨作。
連戰(國民黨榮譽主席):它的規模、它的範圍,它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工作的浩繁,都是超過我們所能夠想像得到的。
郝柏村(台灣前行政院長):1949年以後,抗戰的歷史真相,無論在大陸,甚至於是在台灣,都被淡化,甚至被扭曲了,我覺得我個人作為參加抗日的一員,恢復抗戰歷史的真相,還原抗戰歷史的真相,我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得到,而王康教授你們這首先是很偉大的很了不起的一步,我只能說這是一個開始。
林木(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洋洋巨製,從全民抗戰、大型會戰,到抗戰期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國際關係,全方位地立體地展現整個抗戰歷史。這在中國美術史上無疑是前無古人的扛鼎之作。這種由著名歷史學家、文化學者與著名畫家的強強聯手,使創作在再現歷史的深刻、全面、真實、具體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大手筆之力量。這種聯合,顯然也是偉大的民族抗戰史實那種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之使然。畫卷將完,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已為此長卷題辭“浩氣長流”,大陸汪道涵先生,國內國際若干政治家或與抗戰相關的重要人士及和平人士也將介入,當然也是因於抗戰之偉大與中華民族之復興。這樣,該畫卷就不僅是整箇中國美術史上前無古人的鴻篇巨製,不僅有現代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中華民族於經濟、文化、政治全面復興與騰飛的今天,《浩氣長流》在重振民族固有之精神,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重樹民族自主、自尊、自信與自強之精神,在立足民族本位之和諧社會的構建上,必將有超越美術作品之重要作用。
何亮亮:《浩氣長流》這幅巨作非常有意義,它揭示了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族萬眾一心,不畏強敵,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幅由民間來主導的畫,它把抗戰時期1000多個歷史人物都栩栩如生的表現出來。更可貴的還專門為台灣的抗日誌士,包括像蔣渭水等等,這些人都給他搬上了畫卷。讓今天的青年一代看到,今天我們所享有的和平生活不是憑空得來的,中華民族已經有了100多年被屈辱的歷史,但是這個歷史就在抗戰,在80年的全面抗戰當中就已經結束了,就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新中國。這幅《浩氣長流》也揭示了當時國軍在抗日主要戰場,正面戰場的歷史地位,這個地位現在是兩岸都公認,這樣的一種對歷史的,它最主要是對於現在來說,它有助於兩岸共同的來發展經濟,來維持一個和平的局面,進而大家一起來完成中華民族的復興進程。所以這幅畫我希望它不僅會在台北展出,以後有機會也能夠到香港展出,也能夠到大陸各地去展出,讓更多的民眾,讓更多的青年一代看一看,抗戰八年是怎樣壯烈的一個歷史。
佟麟閣的女兒已經是83歲的老太太,看到父親的畫像感慨萬千、老淚縱橫,在畫像前下跪。馮玉祥的兒子看了覺得非常震撼,稱讚道,你們畫我的老爹畫得很像,還想再來看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