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漢族。薛岳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薛岳考入黃埔陸軍國小學習,後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民國七年),參加孫中山新建立的援閩粵軍,任司令部上尉參謀,不久任第一師機關槍營營長;1921年(民國十年)5月,薛岳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第三營營長,成為著名的粵軍“三劍客”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與紅軍多次作戰。抗日戰爭中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時有抗日“戰神”之稱,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後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台灣。1952年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先後給了薛岳幾個虛銜,如“總統府戰略顧問”、“中國國民黨改造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行政院政務委員”等。兩蔣父子固然執禮甚恭,但並不授予實權。薛岳無兵可帶,無仗可打,百無聊賴,多半閒居在台灣南部嘉義鄉間,過著半隱退日子。1998年5月3日逝世於台灣,享年103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北伐戰爭,土地革命,中原大戰,圍剿紅軍,抗日戰爭,參加內戰,退守台灣,主要成就,政治成就,戰略成就,軍事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父母兄弟,妻子,子女,後世紀念,薛岳墓,伯陵堂,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薛岳進入保定陸軍校學習軍事。
1910年(清宣統二年),從保定陸軍校畢業。
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二次革命後薛岳加入中華革命黨,不久,恢復學生生涯,投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第二期,受訓兩年。
1921年(民國十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鄧鏗奉令成立大總統府警衛團,由第一師參謀長陳可鈺任團長,薛岳、葉挺及張發奎分任第一、二、三營營長。同年8月,孫中山溯西江至桂林,設定北伐軍大本營,薛岳任孫文總統府警衛任務。
1922年(民國十一年)3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破壞革命,將鄧鏗刺死,叛象漸明。4月,薛岳護送孫中山回粵,設大本營於韶關,6月初,又護送孫中山及夫人宋慶齡由韶關回廣州。6月16日凌晨,陳炯明公然叛變,令所部葉舉、洪兆麟等部隊圍攻粵秀樓和總統府。警衛團葉挺營堅守總統府前門,薛岳所部固守後門,戰鬥持續了10多個小時,警衛團保護宋慶齡突圍。葉挺全營在前面開路,薛岳率領機槍營殿後,將孫夫人送到嶺南大學校長鍾榮光所住石屋。孫中山則在事變即將發生前登上了永豐艦。
警衛團被衝散後,薛岳帶著部分警衛團戰士到珠江永豐軍艦,繼續守衛在孫中山身邊。不久,奉孫中山之命,同林直勉等人秘密潛往廣西梧州請兵平叛,正值粵軍許崇智部回師受阻被迫開往福州,軍事行動暫停。薛岳秘密地乘搭“大明號”輪船赴香港,轉往上海,向孫中山匯報廣西請兵情況。
1924年(民國十三年),蔣介石率部東征討伐陳炯明,薛岳任粵軍第一師少將副官兼師參謀長。
1925年(民國十四年)2月,任第一軍第十四師副師長兼第十四團團長,在第二次東征中,常常以少勝多。由於戰果顯著,受到蔣介石的通電錶揚。
北伐戰爭
1926年(民國十五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薛岳所屬的第一、二兩師為總預備隊,隨西路軍行動,執行攻占江西的作戰任務,為北伐軍的主力,隨總司令蔣介石行動。9月初,自長沙趨瀏陽,展開對江西境內孫傳芳部的攻擊。而南昌城的攻守戰,是北伐軍與孫軍搏鬥最慘烈的一役,城垣兩次失而復得,革命軍多有敗退,大受挫折,唯薛岳兼領的第一師第三團始終勇敢奮戰。10月3日,蔣介石召集全師官兵訓話,慰勉以第三團做模範。蔣介石檢討作戰挫敗原因,地圖不準確是主因。這對於薛岳是一大教訓。其後20餘年,薛岳行軍作戰以及公餘,更注意研究實際地理環境和地圖。江西全境肅清,革命軍做東下滬杭的準備,戰鬥序列重行部署,第一軍第一師劃歸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前敵總指揮是白崇禧。12月中,薛岳升代第一師師長,率部東進。由於浙江軍政人員的傾向國民政府,故而革命軍進展順利迅速。
1927年(民國十六年)2月18日,帶兵克復杭州,各軍隨即分途合擊,攻取上海、南京。薛岳率第一師由杭州進至嘉興,為使大軍在這一湖沼河漢錯縱地區運動容易,薛岳獲得青紅幫頭目的合作,通知徒眾同時分別架設便橋以利行軍,因之,在短時間內即直衝至閔行,與友軍合圍攻擊上海,3月20日克復上海。
土地革命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朱德、葉挺等率起義軍南下廣東,進駐潮梅一帶地區。薛岳奉李濟深命令率新編第二師迅速開往揭陽、普寧地區,協同陳濟棠、徐景唐部,在湯坑與起義軍展開激戰。所部四個團都被擊敗,師部也被包圍,全師覆滅在即。這時,葉挺部營長歐震叛變,陣前倒戈。他便抓住這個時機,在趕來增援的鄧龍光部協同下進行反攻。紅軍寡不敵眾,彈藥將盡,被迫撤退。
湯坑會戰一結束,薛岳立即率領特務連輕裝前進,迅速地占領汕頭市,不準其他部隊開進汕頭。凡是各部要津、各種肥缺,都分別安排自己的親友掌管。
1926年(民國十五年)11月16日,張發奎、黃琪翔在廣州發動政變,奪取李濟深在廣東的軍政大權。薛岳也公開叛變李濟深,投靠張發奎。所率新編第二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第一師,他任師長,除將第四團駐紮於廣州西村陳家祠外,其餘全部調往江門駐防。
1929年(民國十八年)初,俞作柏因策劃倒桂有功,被蔣介石任命為廣西省政府主席。薛岳與俞是武昌陸軍第二期預備學校和保定軍校的同期同學。5月,他和李朗如等,奉汪精衛陳公博之命,乘俞作柏率部從上海南下就職,經廣州之時,勸俞趕走陳濟棠,統一兩廣,作為反蔣基地。俞感突然,未同意。7月,他又以遞送委任狀為名,前往南寧,勸俞早日出兵。待俞同意後,才回香港復命。10月1日,俞在廣西南寧通電反蔣,因部下呂煥炎叛變倒戈,反蔣失敗。12月,張發奎南下廣西,聯合李宗仁反蔣。在此之前與朱暉日等也在香港設立機關,分頭聯絡各地武裝團體,並於1928年12月3日,策應第四軍,舉兵反蔣。次年2月,第四軍在花縣討蔣失敗不久,薛岳和吳奇偉等在廣東廉江歸隊。6月中旬,參加北流戰鬥。第四軍與粵軍蔣光鼐、蔡廷鍇部激戰兩晝夜,損失慘重,縮編為三個團,他擔任第三十五團團長。
中原大戰
1930年(民國十九年)4月,中原大戰爆發。張桂聯軍從廣西分途北上配合馮、閻對蔣作戰。6月,其後續部隊在衡陽受到蔣光鼐、蔡廷鍇部阻截,後路被斷。在這緊急關頭,薛岳主張移兵東南,直搗南京,吸引蔣介石的主力,以達到“圍魏救趙”之目的。但未被張發奎等採納。後張、桂聯軍在衡陽遭到蔣、蔡部的圍攻,傷亡慘重。突圍至廣西時,第四軍僅剩千餘人。他因自己主張被否定,造成大敗,便灰心喪氣,牢騷滿腹,向部下公開宣布他和張發奎決不再幹下去,同意官兵自行處置所帶武器,致使軍心更加渙散。7月4日,第四軍退至桂林時,只剩下五六百支槍。可是,部分官兵要求堅持再乾。後來,李宗仁將桂軍一部分部隊充實第四軍的編制,任命薛岳為該軍第十師師長。10月,薛岳受白崇禧指揮,率部參與解南寧之圍,在對滇軍作戰中,腳部負傷。戰後,他向總司令部請求調動工作,呈稱:“平馬之役負傷後,復染瘧疾”,“尚未復原,懇準暫調工作,俾資調養”。12月,第四軍進行縮編,總司令李宗仁批准薛岳的請求,第十師併入十二師,他被調任柳州軍校校長。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月,他看到國民黨內部政局複雜,便辭職回九龍閒居。
圍剿紅軍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5月,薛岳被蔣介石起用為第五軍軍長,參加對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10月,到達南昌。先任北路軍之第三路軍副總指揮兼第七縱隊司令,後任第一路軍代總指揮兼第七縱隊司令。次年1月,任北路軍之第六路軍總指揮,負責贛南“剿共”任務。從這年4月開始,薛岳指揮第六路軍先後占領了韶源、上岡、壽華山、興國和贛南重鎮古龍岡。10月,又占領石城,威脅紅都瑞金。
中央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後,薛岳奉蔣介石命令,指揮第六路軍和第八縱隊跟蹤追擊。紅軍入湘後,何鍵任追剿軍總司令,他為前敵總指揮。11月,蔣介石調集中央和湘桂軍四十萬,企圖將紅軍包圍和消滅於湘桂之邊。薛岳即奉命率部沿湘桂公路實施側擊,與紅軍戰鬥七天七夜。1935年1月,當中央紅軍進占遵義時,他指揮所部急行軍開進貴州省會貴陽市及其周圍,不久被蔣介石任命為龍雲總司令的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兼貴陽“綏署”主任。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月中旬,中央紅軍一渡赤水河,準備從川南北渡長江。蔣介石急調三十六個團進行包圍。薛岳奉命急調周渾元部渡過烏江,進入黔西,實施側擊,企圖將紅軍壓至長江以南,橫江以東,烏江以北、以西地區消滅之。3月上旬,紅軍三渡赤水河,進入川南。薛岳立即指揮各縱隊進行尾追,並大築碉堡進行包圍。4月,蔣介石也趕到貴陽督戰。就在這時,毛澤東揮師東向,四渡赤水,再過烏江,指向貴陽。這使蔣介石感到意外的威脅,便親自布置貴陽防衛。同時,急令雲南孫渡率部日夜兼程前往“救駕”。這時,紅軍便乘虛轉入滇境,從昆明西北方向渡過金沙江,圍攻會理。薛岳又率部渡江向會理尾追。當他到達目的地時,紅軍已向大渡河挺進(1863年5月,石達開就是在大渡河遭到覆滅的)。這時,蔣介石立即調集薛岳的中央軍及其他地方軍隊,二十餘萬人,組織大渡河會戰,企圖殲滅紅軍。可是,薛岳等正忙於調兵遣將之時,紅軍即分兵兩路,迅速地打破劉文輝部的防線,分別從安順場和瀘定橋搶渡了大渡河。薛岳率部從江西至大西南,行程兩萬餘里,轉戰西南數省,與紅軍作戰,雖未取得勝利,但為蔣介石統治西南各省擴充了勢力。西南戰事結束後,薛岳受到蔣介石的嘉獎。4月5日,薛岳晉升為陸軍中將。
抗日戰爭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薛岳離開西南到達南京,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加入左翼軍戰鬥序列,駐節安亭。9月下旬,日軍進攻劉行、羅店,失守後,日軍分路進犯蘊藻浜、楊涇等地。10月8日,薛岳擔任左翼軍中央作戰區總指揮,在蘊藻浜南岸一帶堅守半個多月。10月28日,戰鬥移至江橋鎮、小南翔、陳家行、廣福鎮地區。他指揮第十九集團軍在竹園村與日軍展開爭奪戰,猛攻五次,失而復得,給敵重創。其部也損失嚴重,生存者不足十分之二三。11月1日,日軍繞到杭州灣在金山衛登入。11月13日,薛岳上任左翼軍總司令,奉蔣介石的命令進行吳福線軍事部署。12月12日,南京陷落。薛岳從錫澄線撤退後,升任抗日戰爭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駐節屯溪,收容整頓隊伍,深入杭、嘉、京、蕪一帶敵後,切斷水陸交通,以策應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對敵作戰。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5月,薛岳被調任抗日戰爭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駐節河南開封,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四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諸軍,以及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新編第三十五、八十八師的和二六四旅進行蘭封會戰。他確定首先在蘭封及其附近,消滅從菏澤南犯之日軍第14師團;然後移兵殲滅魯西、豫東之其他敵軍,以達到保衛京漢鐵路,阻止日軍西進之目的。5月14日,土肥原的第十四師團,分乘數百輛戰車、汽車和大炮牽引車從菏澤南竄。幾天之內,連陷內黃、儀封、野雞崗、楚莊砦等地,企圖消滅蘭封地區守軍主力,進而占領京漢鐵路,包圍武漢。薛岳先後收復了內黃、野雞崗等地。但因國民革命軍第27軍軍長桂永清擅自棄守要地蘭封,使整個作戰計畫遭到破壞。他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控告,將桂革職後,重新調整布置,奪回蘭封,並將日軍壓至三義砦、興集和羅王砦三個據點,進行圍攻。就在殲滅在望的時刻,負責阻擊從魯西南下增援之敵的第八軍,違令退出歸德,使魯西日軍繼續西犯,支援被圍困之敵。5月30日,薛岳升任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指揮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的湯恩伯、商震、孫桐萱、曹福林等部。6月1日,日軍兵分兩路,一路從歸德等地西犯,占領了睢縣,迫近蘭封、杞縣,一路向太康進犯,以解被困在三義砦、曲興集、羅王砦土肥原部之圍,進而攻擊開封、蘭封等地。蔣介石怕主力被消滅,令薛岳將部隊撤往京漢鐵路以西山地,前敵總司令部遷往洛陽。6月9日,蔣介石頒布武漢衛戍區戰鬥序列。薛岳任該衛戍區第一兵團總司令。7月,日軍侵占九江之後,以第一O一、一O六、第九師團和近衛師團一部,分別由湖口、九江南犯,企圖占領南昌,進而占據湖南長沙和粵漢鐵路,從南面包圍武漢。8月1日,薛岳奉命指揮南潯鐵路沿線和鄱陽湖沿岸的防衛,以粉碎日軍從南面包圍武漢的企圖。9月中旬,薛岳迅速地從南潯線正面調集主力部隊,以優勢兵力向敵進攻,在麒麟峰全殲鈴木聯隊。同時,第一六O師也在三角尖、金輪峰、南康尖殲敵七八百名。10月7日,薛岳指揮各路部隊發起總攻。至10日,第六十六軍擊潰萬家嶺、茅坪聶、老虎尖、石堡山之敵後,又擊敵于田步蘇;第四軍攻占扁擔山,第七十四軍攻占張古山。這時,敵一0六師團除逃脫千餘人外,其第一二三(木島)聯隊、一四五(池田)聯隊和一0一師團的一四九(津田)聯隊以及配屬部隊,計一萬餘人,全部被消滅,並有三百餘人被俘。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2月,兼任國民黨湖南省主任委員和省主席。2月27日,南昌失守。9月,薛岳指揮第一次長沙會戰。9月下旬,日軍六個師團在百多架飛機和三百多隻艦船配合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分兵六路向長沙進犯。薛岳調集二十一個軍、五十二個師的兵力,分別部署在贛北、鄂南和洞庭湖畔,以阻止日軍從側面進攻。10月初,經過二十多天的戰鬥,日軍慘敗,傷亡四萬多人,其中包括少佐以上軍官四十餘人。受到蔣介石嘉勉電,並犒賞參戰將士十五萬元。
1941年(民國三十年)9月下旬,日軍以十一軍為主,派遣四個師團及兩個獨立旅團,共約十五萬人,在一百多架飛機、兩百多隻艦船支援下,分兵兩路,第二次進犯長沙。薛岳調集了十七個軍共二十萬兵力,在正面進行“後退決戰”的同時,將七個軍部署於東側山地,實施側擊,牽制敵人。經過逐次抵抗後,誘敵深入汨羅河、撈刀河伏擊地帶予以重創。最後,日軍被迫逃回新牆河以北原據點。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勝利。12月,日軍又以十二萬兵力對長沙發動第三次侵犯。日軍向新牆河陣地發起猛攻。薛岳命守軍逐次抵抗後,將敵誘致撈刀河、瀏陽河決戰地區。次年1月1日,日軍從東南方向進攻長沙。1942年1月4日,各部先後攻至第二次攻擊線,完成了對日軍的反包圍。隨即,從東、西、南、北方向球心攻擊,將敵擊潰。薛岳見殘敵突圍北逃立即命令各部追擊、側擊和截擊。這次會戰,歷經半個多月,使南犯之敵傷亡五萬多人。第三次長沙會戰後,他獲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5月,日軍任命板垣為華中派遣軍總司令,移關東軍南下,加上贛北、鄂南和湘北日軍,共二十餘萬之眾,在六百餘架飛機、三十輛汽車配合下,分兵三路第四次進犯長沙。1944年6月19日,長沙失守。第四次長沙會戰失利。長沙失守,蔣介石震怒,下令處以第4軍軍長張德能死刑。
日軍侵占長沙後,立即分兵南下進犯衡陽。早在日軍進犯長沙之前,薛岳已令戰鬥力較強的第十軍防守衡陽。7月30日,日軍在岡村寧次親自指揮下,對衡陽發動第三次攻勢。薛岳命令各部進行反包圍,並發出求援電十三件。這時,駐守衡陽城的第十軍和暫編第五十四師,兵員已減半,戰鬥力大損,增援部隊又受阻擋。1944年8月,日軍占領衡陽後,他將部隊撤至湘、贛、粵邊區,阻止日軍打通粵漢鐵路。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薛岳任南潯線受降司令官,9月14日,在南昌舉行受降儀式。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給他頒發一枚自由勳章,表彰其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
參加內戰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薛岳就擔任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根據國民黨國防部“南北會師,占領山東,打通津浦線”的方針,發動了進犯魯南解放區之戰役,企圖打通臨(城)徐(州)和台(兒莊)棗(莊)間的兩條鐵路支線,迅速占領棗莊煤礦,以維持軍運和解決南京等地冬季燃料的供應。10月6日,薛岳令王長海為師長的整編第七十七師和馬勵武的整編第二十六師,在空軍支援下,分別向嶧縣和棗莊進犯。因魯南新四軍採取避實就虛的戰略方針,早已撤離,未經多大戰鬥,於8日便相繼占領了嶧縣城和棗莊一帶。11月初,又令各部從東、北、西、南向解放區大舉“清剿”,威脅臨沂人民政府和沂蒙革命根據地。中旬,駐防台兒莊的王長海部突然受到葉飛所率新四軍進攻,旅長戴之奇因兵敗畏罪自殺。12月上旬,薛岳又命令裝備精良的整編第二十六師,從嶧縣東面進犯解放區。
1947年元旦,該師離開嶧縣百餘里,被新四軍誘入卞莊、向城等地。隨後,在向城被新四軍從蘇北、魯中迂迴來的八個師包圍。他又立即從徐州調兩個整編師前往支援,其中一個師剛進抵古林村就受到新四軍的圍攻。5日,困於向城的馬勵武部突圍,傷亡慘重。其旅長蔣修仁被擊斃。10日,嶧縣城被新四軍攻破,馬勵武及其參謀長被生俘,整編第二十六師覆沒。
薛岳任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半年多時間,連戰連敗,引起國民黨內部眾多非議。3月3日,蔣介石見他“指揮無力,名聲低落”,將其“綏署”主任撤銷。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4月,國大在南京召開。薛岳與張發奎等成立競選小組為孫科競選副總統籌經費,拉選票。還非正式地內定了一個孫科的影子內閣:張發奎為國防部部長,薛岳為參謀總長,余漢謀為軍政部長,陳策為海軍部長,李漢魂為內政部長,鍾天心為教育部長。但是不久,粵人為孫科拉票的醜態被南京“救國日報”披露,並涉及孫科的私生活。薛岳等感到難堪,率領百餘人前往該報社問罪。上海一家報紙以“三帥奪大炮,表演全武打”之顯著標題,登載了此則新聞。
淮海戰役後,薛岳與張發奎等粵籍要人提出以“粵人治粵”的口號,反對宋子文繼續主粵。蔣介石為籠絡廣東地方要人,批准了宋子文的辭職請求,並任命余漢謀為廣州“綏署”主任,薛岳為廣東省府主席,張發奎接任余漢謀的陸軍總司令職務。
退守台灣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2月,薛岳前往廣州上任,決心在廣東與共產黨繼續較量。他首先亮出“廣東人民大團結”的旗號,大力收羅廣東舊軍政人員,安插親信,排除異己。各廳、局、處、科級幹部的任免,都由自己說了算。同時,將原來十五個保全團,擴充為二十個團,編成五個師。由其親信分任師長。為了適應大兵團作戰,還在各師配備重型大炮、戰車,並把部隊從各地調集到廣州附近和省內各重要鐵路沿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廣東進軍。5月14日,薛岳的老部下吳奇偉在粵東起義,廣東省內政局大亂。10月11月,他來到海南島。1949年12月1日,任海南防衛總司令,統一指揮海南陸、海、空三軍。為了阻止解放軍解放海南,在全島設立三道防線:從文昌縣的銅鼓嶺起,中經抱虎嶺、木蘭頭、七星嶺、鋪前、塔市、海口市、白蓮、花場、天尾、馬梟、臨高角、新盈、新英、定城等沿海地帶為第一道防線;由瓊山縣在長坡、煙礦、黃竹、定城、新英,瑞溪、金:江、紅石嶺、加萊、那大、白馬井等為二道防線;以海口市,白蓮,花場、天星、馬梟一線為核心防線。其部署兵力達十萬之眾。薛岳認為這三道防線堅如“銅牆鐵壁”,自稱為“伯陵防線”。
1949(民國三十八年)年,12月10日蔣介石兵敗退逃往台灣,薛岳的部隊直到1950年才從海南島撤退。到台灣後,蔣介石對他非常尊重。
1952年薛岳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總統府”戰略顧問。
1991年,李登輝把委員會裁撤,薛岳自付租金。台灣銀行欲索高額房租,薛岳不接受,便於1993年把薛岳告上法院。
1992年11月,世界客屬總會訪問團訪問樂昌,把薛岳所贈的一份珍貴禮物“銅鏡”帶到樂昌,上刻他的題詞“桑梓情深”,再次表明了薛岳對故里的牽掛思念之情。
1998年5月3日,薛岳逝世,享年103歲。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1月,薛岳在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期間,還進行了一系列湘政建設,他臨危受命就任湖南省主席。上任後,根據湖南的實際情況和抗戰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針。所謂“安”,就是力圖使湖南人民安居、安業、安心,“便”,即便民、便國、便戰;“足”,即足食、足兵、足智。並依此實施所謂“六政”建設。
薛岳把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作為湘政建設的第一要政,稱之為“生民之政”。他指出,唯有每個國民身體健康,乃能救國,唯有整個民族的健康,乃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平等。除了增加經費改善醫院醫療設備外,還各撥款四百萬元,新建了省立第三、六、七、八醫院。後來,又籌建了省立第九、十醫院。抗戰勝利前還電令省建、教兩處撥款建設南嶽體育館和開闢中山公園。與此同時,嚴令禁止鴉片和限制娼妓活動。
在施政中,薛岳重視發展農業、林業、興建水利,以及交通運輸和工礦企業,稱之為“養民之政”。他鼓勵湖濱農民開墾湖田,擴大耕作面積。準許基層幹部和文職人員,租種田地,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要求各地做到“一縣一農林場,一分鎮一農林場,一保一農林場”。
國民教育,即所謂“教民之政”,是薛岳湘政建設中的一個重點。他一方面發展中國小的文化教育,提高民智,一方面發展中等師範和職業教育,以適應工農業生產和中國小教育的需要,同時,反對學校商品化,責令各區專員對本區內之省立師範學校、職業中學及私立國立中等以上黨校進行督導,“嚴整學風,改善教法,如有違背現代教育方法,以學校為商品化者,均應報府嚴辦”。
薛岳還重視強化警察組織,肅清漢奸土匪,安定後方,稱之為“衛民之政”。他要求對那些被敵偽收買,“操縱市場,高抬物價,積極破壞社會經濟,進而怨惡戰爭發生反戰行動”者,進行“切實防範”;凡“參加偽組織,替敵人帶路、作偵探、作便衣隊、修築公路、運輸糧彈傷兵者一經捕獲,訊明確實,準予就地槍決,以正國法”。
為了喚起民眾力行抗戰,薛岳推行所謂“管民之政”,整頓和健全政治組織和社會組織。他規定:凡屬於社會組織之人民團體、經濟團體合作事業團體,均有絕對服自命令,力行抗戰建國之責,否則依法解散,重新改組;凡屬社會組織之文化團體,均有宣傳法令,喚起民眾力行抗戰建國工作之責,否則依法解散,重新改組。
薛岳實施的第六政就是所謂“用民之政”。他很重視糧政建設,指令有關部門合理地規定米谷價格,防止奸商、宮商高價圖利,以圖“谷主糧商,食米之人,皆得共生共存,而不背民生主旨。同時,還要求各縣市、各有關部門,要把評定、核正、檢查物價;作為“當前最重大之任務。指出:“高抬物價固不準,壓抑物價也不行,力求‘中正’二字,使商民賣得出,買得入;則物暢其流,價安於市。”如“奸商操縱,官商居奇,而縣府縱任不理,對民生漠不關心,物價反而高漲。
戰略成就
天爐是將兵力在作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薛岳保長沙,敗日軍而成名。中國戰史出版局還曾專門出版了薛岳撰寫的《天爐戰》一書。
八字口袋戰法
類似於一字長蛇陣,不論敵人攻其首尾,另一頭皆可相救,必要時可以完成合圍,缺點是如果敵人有優勢兵力,則可同時攻擊首尾和腹部。產生於武漢會戰時期。
事實上,這些理論是薛岳將軍經過長期戰爭實踐和研究各種戰爭,參考各種軍事著作,包括中國古代軍事著作,而產生的。其戰法是在敵強我弱第情況下,正面迎擊的最有效戰法之一。
軍事成就
三次長沙會戰,薛岳所指揮的部隊共殲滅日軍11.75萬人(三戰殲敵人數分別為2萬、4.15萬和5.6萬)。雖然中國軍隊在1944年的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利,長沙和衡陽相繼失守,但仍給日軍造成了傷亡6.8萬人的代價。
人物評價
前國家主席毛澤東:你們遭遇薛伯陵務必持重!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軍事家粟裕:薛岳用兵尚稱機敏果斷。
軍事家張治中:百戰名將。
學者、教授王建學:薛岳在抗戰當中對日軍的打擊最大,殲滅日軍也最多,他是日軍最懼怕的中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了大功。
親屬成員
父母兄弟
父親:薛豪漢,字宗元(1871—1939)
母親:李慈玉(1877—1929)。
兄弟姐妹:薛岳是長子,其下是薛仰芹(字孟堅)、薛仰霆(字仲述)、薛仰驃(字叔達)、薛仰謙(字季良)、薛冠華,薛岳六兄弟中,出了四個國民黨將軍,除薛岳為四星一級上將外,三弟仲述、四弟叔達為中將,五弟季良為少將。
妻子
薛岳前後共有三位妻子,第一位是在家鄉娶的朱氏,無子嗣,後死於台灣。
第二位妻子為方少文,其父曾任樂昌縣長,方少文學識突出,曾給薛岳做秘書,後嫁與薛岳,生二男三女,據薛岳的侄子交代,薛岳的夫人方少文系海南文昌人,死於1947年。
第三位妻子譚幸申是方少文死後、薛岳到台灣後所娶,生二男二女,譚氏病逝於1994年,享年68歲。
子女
薛岳的第二位夫人方少文生了5個子女,都去了國外。
薛岳的第三位夫人生了4個子女。
後世紀念
薛岳墓
薛岳將軍墓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五指山國軍公墓特動區內。
伯陵堂
薛岳故居“伯陵堂”,廣東薛岳故居“伯陵堂”將按原貌“修舊如舊”成抗戰紀念基地,主樓於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