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人口數量,民族構成,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體育事業,環境保護,對外交往,交通運輸,運輸,交通,歷史文化,方言,宗教,飲食,火文化,舞蹈,文化遺產,戲曲,節日,文學作品,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據史載,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建制沿革
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
商朝(約前16世紀),契的十三世孫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初都南亳。
周朝(約前11世紀),周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稱宋國,都宋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廢封建,行郡縣,商丘屬碭郡(郡治今永城市芒山鎮)。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梁國,屬豫州。
三國黃初元年(220年),稱梁郡。
隋開皇初年,梁郡廢,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宋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置睢陽郡,屬河南道。
後唐,改稱歸德郡。
北宋初,復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應天府,為宋朝陪都。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改南京(應天府)為歸德府。歸德府之名自此始。
元朝,為歸德府,屬河南布政使司。
金承安五年(1200年),改稱歸德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為州,屬開封府。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歸德州復升為府,始置商丘縣,府領州一:睢州,縣八:商丘縣、寧陵縣、鹿邑縣、永城縣、虞城縣、考城縣、柘城縣、夏邑縣。
清朝,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
民國二年(1913年),裁歸德府。
民國十八年(1928年),起稱商丘。
1948年11月,解放後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
1949年3月,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
1968年,改為商丘地區。
1997年6月,撤地設商丘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2月,永城縣劃入皖北行署區宿縣專署。
1949年3月,設立朱集市。
1949年3月,商丘專區共下轄商丘縣、虞城、民權縣、睢縣、寧陵、夏邑、柘城7個縣。
1950年,商丘縣城關鎮改為商丘市。
1951年8月,朱集市、商丘市二市合併為商丘市,市治原朱集市。
1952年,永城縣由皖北宿縣專區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3年,撤銷淮陽專區,將淮陽、太康、鹿邑、鄲城、沈丘、項城6縣劃歸商丘專區,專區共下轄14個縣。
1960年,商丘縣、虞城、夏邑、永城、寧陵、柘城、鹿邑、鄲城8個縣重新成立商丘專區。
1965年6月,鹿邑縣與鄲城縣被劃出商丘專區,民權縣、睢縣被重新劃歸商丘專區。
1977年10月,蘭考縣劃入商丘專區。
1980年8月,蘭考縣劃歸開封專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09月,商丘市下轄夏邑縣、虞城縣、柘城縣、寧陵縣、睢縣、民權縣、梁園區、睢陽區6縣2區和1個省直管縣級市永城市;商丘市人民政府駐商丘市睢陽區府前路1號。
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萬人)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
| 673 | 80 | 476000 | 梁園新區行政中心錦繡路66號 |
| 960 | 75 | 476000 | 神火大道南段與雪苑路交匯處 |
| 2068 | 124 | 476600 | 東方大道西段與雪楓路交匯處 |
| 1048 | 78 | 476200 | 未來大道中段容湖生態園對面 |
| 1558 | 95 | 476300 | 人民路與惠民路交匯處 |
| 1470 | 92 | 476400 | 濱湖北路與縣府西路交匯處 |
| 786 | 56 | 476700 | 建設西路與西環路交匯處 |
| 1222 | 70 | 476800 | 人民路與府前街交匯處 |
| 920 | 71 | 476900 | |
參考資料: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商丘介於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東西橫跨168公里,南北縱貫128公里,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西接河南開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臨山東菏澤、濟寧。商丘市轄區面積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6.4%,區域1070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商丘市域平原面積10623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的99.24%。商丘山丘面積81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0.76%。商丘除永城市境內有小面積孤山殘丘外均為平原,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為30米~70米,坡降為1/5000~1/7000。歷代由於黃河多次泛濫和改道,加之長期雨水、風力等自然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形成了許多沙丘、灘地、背河窪地、湖窪地等相互交錯分布的平原地貌,按成因可分為剝蝕殘丘和沉積堆積兩種類型。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類型的特徵,分為黃河沖積平原、淮河沖積平原、剝蝕殘丘三大類型區,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區。
氣候
商丘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寒冷乾燥;春季風多日暖,乾旱少雨;夏季受偏南風影響,炎熱多雨,水熱配合較好,適宜農作物生長,但亦間有陣雨、冰雹帶來危害;秋季雨量偏少,日照充足。按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候平均氣溫10℃以下為冬季,22℃以上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商丘市冬季較長,夏季次之,春、秋兩季明顯較短。
商丘市市區多年來平均年降水量711.9毫米,相應降水總量5913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76.8毫米,徑流總量640.5萬立方米。
水文
商丘市屬淮河流域,分屬洪澤湖、渦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內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幹河流有渦河、惠濟河、沱河、黃河故道、澮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東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間分布,多屬季節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漲,洪峰顯著,水位、流量變化很大。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商丘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資源總量22.84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1.34萬立方米,畝均水資源240立方米,人均水資源303.6立方米。
商丘市地下水靜儲量為2.14億立方米。埋藏在60米以內的淺層水,由於受到大氣降水和地表水體、田問灌溉回歸水兩種補給,儲水量較為豐富,年允許開採量為1628.1萬立方米。60米至170米有較厚的含水砂層。170米以下(深水層)的富水區和中等富水區面積廣,鐵路以南深度350米至420米,有一分布較穩定的深層承壓含水層(組),細砂及中細砂含水層厚達33米至55米,單位出水量4.85-6.80噸/時·米。
植物資源
商丘市由於受地形和氣候影響,形成比較單一的植被類型,但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商丘市區除自然生長的草本植物零星分布外,皆是栽培植物種類組成的人工植被,在河南省植被區劃中,屬黃淮平原栽培植物區。歷年來隨著農業發展和城市綠化,植物種類、數量都有明顯變化。農作物的秋糧結構,建國初期主要是大豆、穀子、高粱等,20世紀70年代後逐漸改為玉米、大豆等。在植樹造林方面,由於果樹、觀賞樹和用材樹等多種樹種的增加,更豐富了城鄉的植物種類。商丘泡桐資源豐富,商丘市桐木蓄藏量達8000萬立方米,被譽為中國泡桐之鄉。
動物資源
商丘市野生動物,獸類:有草兔、鼠、倉鼠、黃鼬、刺蝟、山貓、狐、獾、蝙蝠等。鳥類:有麻雀、灰喜鵲、家燕、赤腰燕、黃鸝、大杜鵑(布穀)、四聲杜鵑、鵪鶉、家鴿、斑鳩、啄木鳥、大葦鶯、喜鵲、百靈、烏鴉、黑卷尾、貓頭鷹、雀鷹(鷂鷹)、鳶(老鷹)、鴻雁、金絲雀、畫眉、黃雀等。爬行類:有壁虎、麻蜥、蛇、鱉等。兩棲類:有蛙類、蟾蜍等。昆蟲類:果木害蟲主要有天牛、蓑蛾、榆藍金花蟲、蚱蟬(知了)。農作物害蟲主要有:蚜蟲、螻蛄、蠐螬(成蟲稱金龜子)、玉米螟、地老虎、粘蟲、小麥葉蜂、粟灰螟、豆天蛾(幼蟲稱豆蟲)、豆莢螟、豆桿蠅、造橋蟲、棉紅鈴蟲、金剛鑽、盲椿象、薊馬、蝗蟲、介殼蟲、葉蟬、菜粉蝶等。捕食害蟲的天敵昆蟲主要有:瓢蟲、草蛉、赤眼蜂、步行蟲、食蚜蠅、螳螂、胡蜂等。其它昆蟲有:蚊、蠅、蚤、螞蟻、臭蟲、蜻蜓、蟑螂、羽虱、蚰蜒等。魚類有:鯉魚、花鰱、白鰱、草魚、鯽魚、鮎魚、鱔魚、泥鰍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商丘市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7種,占全省已發現106種礦產的16%。商丘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年產量2800萬噸,已進行過地質勘探工作的礦產地15處。境內新發現的通柘煤田,儲量230億噸,是河南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煤田。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18年底,商丘市總人口926.17萬人。常住人口732.5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7.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3.30%,比上年末提高1.5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1.46萬人,出生率12.42‰;死亡人口6.31萬人,死亡率6.83‰;自然變動淨增人口5.16萬人,自然增長率5.59‰。
指標 | 年末數(萬人) | 比重(%) |
年末總人口 | 921.01 | — |
常住人口 | 729.86 | 100.0 |
城鎮 | 304.42 | 41.7 |
鄉村 | 425.44 | 58.3 |
男性 | 367.66 | 50.4 |
女性 | 362.20 | 49.6 |
0—14歲 | 148.75 | 20.4 |
15—64歲 | 497.84 | 68.2 |
65歲及以上 | 83.27 | 11.4 |
民族構成
商丘市主要有回、漢2個民族,但也有其他少數民族在此定居。這些民族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傣族、黎族、土家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等。
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共有少數民族4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6.6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85%,主要有回、蒙古、滿族等。回族人口16萬,其中回族人口總數居河南省第二位。屬於民族大市,少數民族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39個,其中民族鄉(鎮)4個,少數民族聚居村93個。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徵,是典型的民族散雜居地區。
政治
商丘市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商丘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商丘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 |
商丘市委 |
商丘市委書記 | |
商丘市委副書記 | |
商丘市委常委 | |
商丘市人民政府 |
市人民政府 | |
商丘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 |
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
商丘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 |
商丘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 |
商丘市政協 |
政協第五屆商丘市委員會主席: | |
政協第五屆商丘市委員會副主席: | |
政協第五屆商丘市委員會秘書長: | 閆昭敏 |
截至2017年 |
經濟
綜述
2018年,商丘市生產總值2389.04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1.8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987.64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1019.57億元,增長10.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7%。全年人均生產總值32673元,比上年增長8.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21.0%,高於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6.5個百分點。
全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六大高載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0%。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占比為0.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占比為0.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下降4.5%。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末下降0.4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下降0.76元。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教育等行業投資分別增長57.9%、100.6%和31.6%;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3.5%。
2018年,商丘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比上年增長11.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7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7.1%。民間投資增長9.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7.0%。工業投資增長15.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9.2%。
全年房屋施工面積3371.0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2%。房屋新開工面積1157.83萬平方米,增長55.2%。房屋竣工面積438.30萬平方米,增長58.3%。
2018年,商丘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7元,比上年增長10.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96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6元,增長9.4%。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2091元,比上年增長10.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1.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9%。
2018年,商丘市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66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稅收收入108.53億元,增長24.8%,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6%,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4.0%,利潤總額增長14.9%。
第一產業
2018年,商丘市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649.8萬畝,比上年增長0.4%。其中,小麥種植面積905.1萬畝,增長2.6%;玉米種植面積649.9萬畝,下降0.9%。
全年糧食產量723.9萬噸,比上年增長0.9%。其中,夏糧產量427.1萬噸,下降2.4%;秋糧產量296.8萬噸,增長3.9%。小麥產量427.1萬噸,下降2.4%;玉米產量276.9萬噸,增長4.3%。
全年農村用電量24.8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7.6%。
第二產業
2018年,商丘市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805.83億元,比上年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61.4%;集體企業下降27.1%,股份制企業增長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2.9%;其他類型企業增長3.0%。
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2%,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6.7%,皮革、皮毛、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增長12.9%,醫藥製造業增長6.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3%,食品製造業增長8.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6.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8.2%。
2018年,全年全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現代家居、服裝服飾等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5.1%。
2018年,全年全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5.3%。
2018年,全年全市建築業增加值181.82億元,比上年增長8.7%。
第三產業
2018年,商丘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0%。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10.2%,餐飲收入增長13.9%。
2018年,商丘市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8%,五金電料類增長93.5%,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29.2%,中西藥品類增長41.6%,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90.7%,家具類增長30.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77.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3.5%。
2018年,商丘市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出口19.66億元,增長7.4%;進口3.96億元,增長170.0%。
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新設立企業7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84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7%。實際利用省外資金736.3億元,增長5.6%。
2018年,商丘市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含快遞)36.98億元,比上年增長46.0%。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691.58萬件,包裹業務17.15萬件,快遞業務量1.2億件;快遞業務收入8.02億元。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69.64億元,增長190.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7.6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80.21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63.4萬戶,無線上網用戶551.28萬戶。
2018年,商丘市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608.3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7%。旅遊總收入34.31億元,增長14.6%。
2018年,商丘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922.2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8%。其中,境內住戶存款餘額2181.13億元,增長12.6%。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620.31億元,增長13.1%。其中,境內住戶貸款餘額686.94億元,增長29.2%。
2018年,商丘市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96.47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6.61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9.86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5家,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6家。全市建成省級高新區4家,培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全年申請專利4214件,比上年增長54%。簽訂技術契約3份,成交金額473.4萬元。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共有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91個,其中國家級檢測中心3個,省級檢測中心9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6個,其中依法設立的7個、依法授權的9個;5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6.45萬台(件);制定河南省地方標準3項;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商丘市有普通高等學校6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7所,在校生4.40萬人,畢業生1.74萬人。普通中學439所,在校生48.25萬人,畢業生15.74萬人。其中,高中34所,在校生15.35萬人,畢業生5.18萬人;國中405所,在校生32.90萬人,畢業生10.56萬人。國小2115所,在校生78.31萬人,畢業生11.28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影劇院8個,文化館5個(含文化分館1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6個。有線電視用戶52.2萬戶。廣播電台7座,電視台8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共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6325個。其中,醫院79個,衛生院192個,婦幼保健機構9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3個,疾病控制機構10個,衛生監督機構10個。衛生技術人員37878人。其中,執業醫師8506人,執業助理醫師5448人,註冊護士13213人。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42534張。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 7.41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0.6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8%,比上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4.3 萬人,年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232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19萬人,省外轉移113萬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商丘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5.87萬人。其中,參保企業職工49.04 萬人,參保事業職工 16.8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 42.1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2.56萬人。
2018年,商丘市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1億元,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07萬人。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06億元,農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數20.9萬人。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 1.83億元,供養對象4萬人。
體育事業
2018年,商丘市參加省級以上群體單項賽事32次。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我市代表團榮獲金牌11枚、銀牌13枚、銅牌14枚。組織開展全市性群體賽事16次,承辦省級以上群體體育賽事6次。
環境保護
2018年,商丘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51%,初步核算可完成省下達的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
全年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04天,PM10平均濃度10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62微克/立方米。全市8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對外交往
省份 | 城市 | 締結時間 |
---|
| | |
| |
| | 2004年10月24日 |
| | 2005年4月16日 |
| | 2005年7月1日 |
| | |
| | 2005年 |
| 2008年4月23日 |
| 2010年5月7日 |
參考資料: |
洲別 | 國別 | 國際主要友好城市 | 締結時間 |
---|
| | | 1986年 |
| | 2007年 |
| | | 1986年 |
Fremont(弗里蒙特市) | 1998年 |
| | 2006年 |
| | | 1987年 |
| | 1987年 |
| | 2008年 |
| | GreatShepparton(大謝珀頓市) | 2010年 |
| 2009年 |
| | | 2006年 |
交通運輸
運輸
2017年,商丘市全年公路運輸完成貨物周轉量482.0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8%;旅客周轉量完成56.59億人公里,下降1.3%;貨運量18570萬噸,增長17.5%;客運量7528萬人,增長0.4%。年末幹線公路通車裡程2112公里,農村公路通車裡程2213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11公里。
交通
商丘是因鐵路而興盛的一個城市,是貫穿中國東西、南北的隴海鐵路和京九鐵路的高鐵普鐵“雙十字”交會城市。
鐵路名稱 | 始發∣終點站 | 途徑站(商丘境內) | 始發∣終點站 |
---|
| | | |
| | | |
鐵路名稱 | 始發∣終點站 | 途徑站(商丘境內) | 始發∣終點占 |
---|
| | | |
| | | |
鐵路名稱 | 始發站 | 途經站(商丘境內) | 終點站 |
---|
| 商丘站 | - | 新密站 |
| | 柘城站 | |
2017年,商丘市全年幹線公路通車裡程1682公里,農村公路通車裡程19088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95公里。
高速公路名稱 | 始點 | 所經城市 | 終點 |
---|
連霍高速(G30) | 連雲港 | 商丘 | 霍爾果斯 |
濟廣高速(G35) | 濟南 | 商丘 | 廣州 |
濟祁高速(G3W) | 濟南 | 商丘(永城) | 祁門 |
國道名稱 | 始點 | 所經城市 | 終點 |
---|
G105(京珠線) | 北京 | 商丘 | 珠海 |
G310(連天線) | 連雲港 | 商丘 | 天水 |
地區高速名稱 | 始點 | 終點 |
---|
商周高速 | 商丘梁園區(經睢陽區、柘城) | |
商菏高速 | 梁園區 | |
商登高速 | 梁園區(經寧陵縣、睢縣) | 登封 |
鄭民高速 | 民權縣 | |
德商高速公路(S39) | 梁園區 | |
永登高速公路(S32) | 永城 | 登封 |
2011年,商丘市沱澮河航運工程開工建設,工程起點位於商丘市梁園區劉口鄉,經虞城、夏邑、永城和安徽省的濉溪、宿州、固鎮、五河流入淮河,全長340公里。其中河南境內航道全長146.9公里,共分二期實施,建設標準為4級航道,通航能力為500噸級船舶。
商丘境內有:西氣東輸二線、西氣東輸支線、日照—東明—商丘原油管道、海氣登入(LNG)連雲港—商丘管道、鹽城—商丘管道等在建/建成的國家幹線管道在境內經過。
2017年2月,商丘機場建設被列入“十三五”規劃。
歷史文化
方言
商丘市由一個小集鎮發展成為新興城市的特殊歷史,使縣、市方言逐漸有了差別。隴海鐵路通車後,朱集車站方便的交通條件招來了魯西南各縣的大批商旅。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魯西南戰事頻繁,又有大批居民和商人攜家帶眷來朱集車站定居。建國後,商丘地區各縣遷居商丘市的人口日益增多,通過數十年的社會交往、融合,來自魯西南的多數居民及其後裔也都"入鄉隨俗",商丘方言占了主導地位。但其中也融進不少魯西南方言。
宗教
解放前夕,傳人商丘的基督教豐要有三個宗派,即基督教聖公會、基督教浸禮會和基督教劉莊自立會。
伊斯蘭教是伴隨著回回民族遷至朱集而傳人的。回回民族在商丘市先後建5坊清真寺。市內2坊:東清真寺和西清真寺;市郊3坊:蘇莊清真寺、劉莊清真寺和石莊清真寺。
民國十五年(1926年)初,西班牙神甫聖道立來朱集車站開闢教堂,在復興三街25號處買地皮32畝,房屋31間,於5月22口設立朱集車站天主教堂(當時教堂所置買的地皮包括今職業高中、東風國小、牲畜交易所)。
飲食
商丘是中華烹飪鼻祖伊尹的誕生地,烹飪匯古今於一爐,地方特色各類名吃有千餘種之多。商丘菜法取乎自然,用料真實,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濃之譽,無華而不實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盤子、大碗,看上去大開眼界,吃起來大氣磅礴。其中,比較有特色的、盡顯中原傳統烹飪技藝的菜餚有砂鍋羊肉、子衣燉甲魚、烏雞燉子衣、垛子羊肉、蟲草燉葫蘆雞腿、炸八寶葫蘆鴨、蔥燒梅花參、翡翠魚肚、三秋烤河鰻等。還有開花燒餅、蔥油餅、胡辣湯、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
火文化
商丘市睢陽區是“三皇之首”、“火祖”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的地方,是“火神”閼伯司火的勝地。“燧皇陵和閼伯台作為中國火文化的發源地和重要流傳地,承載著中國火的發明史和管理史。燧人氏發明的人工鑽木取火,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舞蹈
商丘市民間舞蹈有竹馬和旱船。竹馬、旱船傳入朱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竹馬,是以竹篾為骨架,用鐵絲或繩子綑紮成形。用染上各種顏色的麻作為馬身的全毛和馬尾,馬頭用布包纏並飾以彩繪,脖子上掛一串雞蛋大的銅鈴,將竹馬裝扮得栩栩如生,酷似活馬。馬腹背處留出空位供演員站立。表演時男女人數相等,多者各12人。旱船的製作是用竹篾綁紮成船狀,四周用彩綢圍起來,在下部畫水浪波紋。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撐起一個布涼棚,前後以各色花朵和繡球裝飾點綴。乘船人打扮成油頭粉面、身穿古裝的小姐,搖船人則扮作白髮銀須的老艄公。在商丘市流傳的還有花籃舞、推小車、踩高蹺、鬼會、舞龍燈、老背少、獨桿轎等一些各具特色的民間舞蹈節目。
文化遺產
遺產分類 | 序號編號 |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 | 遺產地點 |
---|
民間文學 | 537Ⅰ-50 | | 虞城縣 |
民間戲劇 | 194Ⅳ-50 | | 商丘市 |
傳統舞蹈 | Ⅲ-43 | | 睢縣 |
遺產分類 | 序號編號 |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 | 遺產地點 |
---|
民間信仰 | 140XⅢ-7 | | 睢陽區 |
民間文學 | 2Ⅰ—32 | 伊尹傳說 | 虞城縣 |
傳統美術 | 22Ⅱ-4 | | 柘城縣 |
5Ⅱ—9 | | 夏邑縣 |
15Ⅱ-45 | | 夏邑縣 |
傳統舞蹈 | 63Ⅳ-11 | | 睢縣 |
50Ⅳ-33 | | 梁園區 |
14Ⅳ—35 | | 寧陵縣 |
16Ⅳ-39 | 竹馬舞(民權竹馬舞) | 民權縣 |
民間曲藝 | 63Ⅵ-9 | | 柘城縣 |
65Ⅵ-11 | | 柘城縣、民權縣、永城市 |
45Ⅵ—13 | | 夏邑縣 |
26Ⅵ-2 | | 商丘市 |
民間戲劇 | 88Ⅴ-21 | | 睢縣 |
61Ⅴ-28 | | 虞城縣 |
17V—6 | | 睢陽區 |
傳統技藝 | 100Ⅷ-42 | 月夭韭湯 | 夏邑縣 |
102Ⅷ-44 | 張弓酒傳統釀製技藝 | 寧陵縣 |
76Ⅷ—67 | 醬菜醃製技藝[大有豐醬菜醃製技藝,三園齋味合醬菜醃製技藝] | 睢陽區、柘城縣 |
35Ⅷ—45 | 毛筆製作技藝(劉騰龍毛筆製作技藝) | 寧陵縣 |
41Ⅷ-76 | 墜胡製作技藝(王氏墜胡製作技藝) | 夏邑縣 |
傳統醫藥 | 83Ⅸ—8 | 口腔咽喉疾病療法(張氏喉科) | 柘城縣 |
85Ⅸ-10 | | 民權縣 |
65Ⅸ-21 | 史家中醫藥組方 | 商丘市 |
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
| 新石器時代至商代 | 柘城 |
| 新石器時代 | 永城 |
| 新石器時代至商代 | 永城 |
| 商代早期 | 柘城 |
| 西周 | 睢陽 |
| 西漢早期 | 永城 |
| 漢代 | 永城 |
| 漢代 | 柘城 |
| 西漢 | 梁園 |
| 隋至宋 | 睢陽 |
大運河夏邑濟陽段 | 隋至宋 | 夏邑 |
| 北宋 | 睢縣 |
| 北宋 | 永城 |
| 明代 | 睢陽 |
| 1948年 | 睢陽 |
| 舊石器時代 | 睢陽區 |
營郭遺址 | 舊石器時代至漢代 | 虞城 |
| 新石器時代 | 睢陽區 |
| 新石器時代 | 寧陵 |
清涼山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夏邑 |
牛牧崗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民權 |
| 新石器時代 | 民權 |
| 新石器時代 | 永城 |
馬頭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夏邑 |
三里堌堆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夏邑 |
吳家寺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夏邑 |
丁堌堆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寧陵 |
喬寨遺址 | 新石器時代、商 | 睢縣 |
李崗遺址 | 新石器時代、商 | 民權 |
周龍崗遺址 | 新石器時代、商、周 | 睢縣 |
魏固堆遺址 | 新石器時代、商、周 | 虞城 |
| 新石器時代、戰國 | 永城 |
費侯亭遺址 | 新石器時代至秦 | 永城 |
| 商、周 | 夏邑 |
| 西周 | 睢陽區 |
| 春秋 | 梁園區 |
| 戰國 | 睢縣 |
| 戰國 | 民權 |
| 秦代 | 永城 |
| 西漢 | 睢陽區 |
僖山畫像石墓 | 漢代 | 永城 |
| 唐代 | 夏邑 |
| 唐代 | 睢陽區 |
| 唐代 | 民權 |
| 唐代 | 睢縣 |
睢州故城 | 宋代 | 睢縣 |
大聖寺石塔 | 元代 | 夏邑 |
| 唐代、元代、清代 | 虞城 |
| 明代 | 睢陽區 |
東關清真寺 | 明代 | 睢縣 |
| 明代 | 睢縣 |
皇溝酒古窖池 | 明代、清代 | 永城 |
| 清代 | 永城 |
湯家祠牌坊(含祠堂內石碑) | 清代 | 睢縣 |
青銅寺大殿 | 清代 | 夏邑 |
楊氏壽坊 | 清代 | 夏邑 |
| 清代 | 睢陽區 |
侯氏故居 | 清代 | 睢陽區 |
| 清代 | 睢陽區 |
| 清代 | 虞城 |
寧陵清真寺 | 清代 | 寧陵 |
洪林寺 | 清代 | 睢陽區 |
天主教南堂 | 1924年 | 睢陽區 |
大張莊清真寺 | 1936年 | 民權 |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舊址 | 1940年 | 永城 |
| 1940年 | 永城 |
| 1940年 | 民權 |
| 1944年 | 夏邑 |
淮海戰役總前委後勤機關舊址 | 1948年 | 睢陽區 |
淮海戰役陳官莊戰鬥紀念地 | 1948年 | 永城 |
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舊址 | 1949年 | 睢陽區 |
戲曲
清乾隆年間,藝人蔣扎子將豫劇祥符調由開封朱仙鎮傳入商丘,經與當地語言結合,產生豫東調,為豫劇四大流派之一,商丘遂成為豫東調之鄉。豫東調流行於豫東各縣及魯西南、皖北、蘇西北等地區。其板式結構、伴奏樂器和音樂調式都同於祥符調,而在旋律進行上則長於跳進和節奏變化,唱法上善用偷字、閃板、加襯、疊句等。
四平調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在蘇北花鼓的基礎上,吸收評劇、豫劇、曲劇、京劇的音樂成分創建的一個年輕劇種,流行於豫、魯、蘇、皖交界地區農村。建國後,擴展至陝、晉、冀等省的廣大城鄉。唱腔音樂多為宮調式。男女聲均以真嗓為主,真假嗓相結合,並保持了花鼓的說唱成分,適於表現接近民眾生活的現代題材戲劇。
節日
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台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台”。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而成,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前來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為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影響深廣,聲名遠播。除火神台廟會以外,在商丘還有白雲寺廟會、芒碭山廟會、玉皇廟會、伊尹墓廟會和木蘭廟會等。
| 柘城炎帝朱襄氏祭祖大典 |
| |
中國夏邑長壽文化節 | 葛天古韻音樂節 |
| |
中國商丘食品博覽會 | 河南省民間傳統體育大會 |
文學作品
年代 | 作者 | 作品 |
---|
先秦 | | |
唐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代 | | |
| |
| |
| |
王仲旉 | 《南都賦》 |
| |
| |
| |
| |
| 《和劉僕射感舊言懷寄蘇左丞左丞昔守南京僕射》 |
| |
| |
| |
| |
| |
| |
金朝 | | |
明代 | 曹璉(河南按察司僉事) | |
名優特產
| | | 夏邑宮燈 | 劉騰龍毛筆 | | | |
| | 柘蒜 | | 睢州燒雞 | | | 睢州燒餅 |
| | | | | | | |
| | | | 林河酒 | | | |
| | | | | | | |
| | | | | | 民權河蟹 | |
風景名勝
商丘是中國旅遊發源地和中國景區文化發祥地,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有景點3000多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6個。
| | 柘城容湖生態旅遊區 | |
承匡古城景區 | 太丘生態民俗文化旅遊區 | | |
古文化游 | | |
---|
紅色游 | | |
---|
生態游 | | |
---|
著名人物
時期 | 人名 |
---|
古代 | 商湯、惠施、墨翟、莊子、宋鈃、灌嬰、欒布、申屠嘉、戴德、戴聖、焦延壽、橋玄、楊泉、魏元忠、崔曙、王懷隱、戚同文、戚同文、石延年、張方平、潘禮、宋纁、沈鯉、袁可立、李汝華、呂坤、侯恂、徐作肅、侯方域、宋犖、姚海觀、肖玉金、謝世堂、孟廣瀛、徐崇懋、褚紀雯 |
近代 | 井俊起、李學品、王尚濟、曹興奎、張朝臣、程先敏、武景善、潘吉祥、馬子寬、孟昭行、徐華章、謝裕東、朱義才、葉誠憲、王瑋西、孫端夫、劉崇清、劉崇清、李秀榮、楊學付、董存鵬、馮紀漢、王九輕、申其賢、杜文進、楊世恂、李雲龍、李宏林、陳照點、李永才、蔣承明、張明周、王正源、張廣生、張連山、史金良、王繼秀、楊振啟、宋克彬、陳文茂、殷效舜、謝善修、蘇星、梁樹今、陸含華、譚勛、王浚明、梁樹藩、穆可培、莫陽、汪時太、熊珠林、蘇楓、林路、祁欽發、劉漢屏、路統歸、宋崇華、李良官、蘇元吉、權家保、徐友成、盧光祖、楊格明、朱慈源、潘好友、賈存蓮、高太寧、劉忠河 |
現代 | 陳維行、金守平、張林棟 |
參考資料: |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1986年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2005年10月 |
中國火文化之鄉 | 2009年 |
中國物流最具活力城市 | 2017年12月 |
全國見義勇為城市 | 2014年12月 |
中國武術之鄉 | 2011年 |
國家森林城市 | 2016年 |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 | 2013年 |
河南省文明城市 | 2017年 |
中國高鐵最受乘客喜愛的城市 | 2017年 |
《中國國家旅遊》最佳文化旅遊目的地 |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