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遺址
- 外文名稱:The Grande Canale Shangqiu south gate terminal site
- 地理位置: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 南岸北岸共41.3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 年代:隋朝至宋朝時期
- 申遺成功時間:2014年6月22日
地理位置,考古發掘,碼頭遺址發掘經過,碼頭遺址詳細數據,碼頭遺址出土文物,申遺成功,
地理位置
考古發掘
在大運河通濟渠汴河遺址商丘南關段,考古人員發掘出城市“河市”區河岸,這是中國大運河考古首次發現城市河岸,堪比北宋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場景。這處大運河通濟渠汴河遺址考古新發現,將為隋唐至北宋時期中國大運河發展歷史研究增添重要考古材料。
碼頭遺址發掘經過
“在河岸遺存中,清理出大量的建築磚、瓦,有的磚瓦碎片層層疊壓,出土的陶瓷器也非常多,青瓷、白瓷、黑瓷等全國各個窯口的都有。這表明唐宋時期宋城南汴河兩岸建築密集,全國各地的大量物資在此集散,當時的場景應該比《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更為繁華和熱鬧。”汴河遺址商丘南關段考古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劉海旺說。
劉海旺說:“不同於一般河段河岸堆築而成的梯形河堤,此次發掘出的汴河河岸是夯築而成的,直立陡峭的河岸,非常便於停船,具有人工運河碼頭駁岸的形態特點,應該是宋朝時期南京(應天府)城南汴河的‘河市’區和碼頭區。”
市文物局局長劉昭允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汴河遺址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遺址位於商丘古城南2公里我市睢陽區古宋辦事處葉園村的大郭莊、武莊自然村,2007年至2009年,市文物局組織對大運河商丘段進行了全面的調查,並對北岸碼頭進行了試發掘。2011年7月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市文物局聯合對汴河遺址商丘南關段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取得豐碩成果。
碼頭遺址詳細數據
碼頭遺址跨隋唐大運河南北兩岸,分磚石結構和夯土結構兩種。磚石結構部分頂部距地表深5至5.5米,下部距地表深8米,東西長(沿河岸)約150米,寬約52米。北岸遺址面積約24.5萬平方米,南岸面積約16.8萬平方米。碼頭表層由灰土、白灰、料礓石等混合夯築而成,在北岸碼頭遺址發現磚、石砌築的排水溝一條,西端發現有房基兩座、船板一塊、灶台一處及大量宋代瓷片、青磚及北宋“熙寧元寶”錢幣等,初步判定碼頭遺址上層的年代為北宋時期。
“汴河河岸仍然保存著最後使用時的完整形態,有助於真實了解隋唐至北宋時期通濟渠(汴河)段河岸形態、使用分期、河道變遷、疏浚歷史等信息。”劉海旺說。
碼頭遺址出土文物
考古中還發現一些待解之謎,如在較早的河岸夯土層中,清理出一件大型青瓷罐,它保存完整,器高和最大腹徑均為60厘米,罐上口蓋著一個黑釉瓷盤。專家認為,這兩件組合在一起的器物顯然是有意埋入夯土內的,其埋藏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河市”碼頭區河岸的首次發現,為了解其建築方法、加固方式、加高過程、用料選擇,以及河岸碼頭的道路分布、功能分區等方面,提供了經科學發掘的全新考古實物資料,可以與豐富的汴河歷史文獻記載相印證。
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遺址的發現是河南境內大運河考古的重要成果,對研究中國隋、唐至宋時期的航運史和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都有著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申遺成功
2013年3月5日第七批“國保”名錄公布時,這個考古新發現被正式命名為“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遺址”。可以說,6月22日,來自卡達首都多哈的捷報背後,是商丘考古工作者數年的艱辛努力。
申遺成功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如何更好的保護展示。大運河商丘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組主任科員陳登華告訴東方今報記者,商丘市政府已經編寫了保護規劃,聯繫到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專家做縝密設計,準備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方案等上面審批之後就會全面推進。”
據了解,接下來商丘運河遺址工作,重點在完成保護範圍內的考古普探與重點挖掘和完成綜合整治,初步建成有效的保護和全面展示的碼頭考古遺址公園。
目前,通濟渠商丘南關段和通濟渠商丘夏邑段已被列入中國大運河申遺立即列入項目,商丘古城被列為後繼項目。
未來,商丘將全面揭示碼頭遺址段與商丘古城的關係,建成包含商丘古城、火文化景區、商文化景區、應天書院等內容的商丘南關大遺址考古公園。
商丘市副市長岳愛雲曾表示,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對推動商丘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