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祠(河南省虞城縣伊尹祠)

伊尹祠(河南省虞城縣伊尹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尹祠,坐落於現在河南省商丘虞城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內,是商初名臣伊尹的墓地。現存的祠堂包括:聖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花戲樓。此三殿是元朝張之忠和侯有造所建,明歷年間重修。此外,花戲樓在“文革”期間也遭破壞,現在的花戲樓為後來民眾集資、政府輔助修復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伊尹祠
  • 地理位置:河南省商丘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早7:00-晚7:00
祠堂簡介,伊尹大殿,夫人殿,墓柏樹,伊尹墓,柏樹,雌雄二柏,羅漢柏樹,五龍柏樹,闖王刀砍柏,鳥柏渡江,母子柏,花戲樓,傳說,人物簡介,活動,

祠堂簡介

伊尹為商朝湯武王的宰相,輔佐湯武王滅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他還是廚師之祖。在中國古代史上,能夠實現從奴隸到宰相,從廚師到湯藥的發明家的,亘古只有一人,就是伊尹。
商丘虞城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內,長眠著中國歷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他輔佐過4位商王,奠定了商朝550多年的基業。他就是伊尹。伊尹墓高3米,周長46米,墓碑圓頂方座,纂字題名:元聖墓碑。墓前有伊尹祠,祠堂周圍紅磚花牆,古柏蒼翠,林木蔥蔥。不遠處的花戲樓為上下兩層建築,樓頂綠色琉璃瓦點綴走獸,兩耳樓對稱圓窗。
據考古專家說,以前院裡有祭殿、卷柵、鐘樓、配房、大門、圍牆等,現存的伊尹祠為元代張元忠、侯有造重修。此外,花戲樓在“文革”期間也遭破壞,現在的花戲樓為後來民眾集資、政府輔助修復而成。
走進伊尹祠,我們迎面看到的是一面影壁,上面是對伊尹的簡介:伊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他年輕是有莘氏的一位做飯的奴僕,後被提升為皰人(廚師)和有莘氏女兒的老師,後商湯聽說伊尹有才,便要用重金聘請他,有莘氏留住不放,於是商湯便向有莘氏求婚,有莘氏的女兒嫁給商湯時,伊尹作為陪嫁才來到商湯身邊,並輔助湯建立商,自此我國史冊上才有了伊尹的名字。
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座祭殿由東向西分別是:聖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此三殿是元朝張之忠和侯有造所建,明歷年間重修。
伊尹祠(圖2)伊尹祠(圖2)
伊尹祠位於虞城縣店集鄉魏固堆村,距縣城16公里,距商丘市區10公里。距京九鐵路伊尹站4公里,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尹墓園有唐植古柏近200株,蒼勁挺撥,鬱鬱蔥蔥,最大株3人才能合抱。傳說此柏林為程咬金帶兵所載。程咬金和魏徵(唐丞相)是結拜弟兄。魏徵死後葬在伊尹墓東400米處。程咬金帶兵打仗行走到這裡,聽說大哥葬在此處,異常悲痛,領兵連夜載植柏林以示紀念,由於軍情緊急,又是夜間,錯把伊尹墓當成了魏徵墓,將柏樹栽在了伊尹墓周圍,橫豎不成行,疏密也不一樣,很少有人能夠數清。名柏有鳥柏渡江、相思柏、母子柏、龍柏、闖王柏、羅漢柏等。

伊尹大殿

這座就是伊尹大殿,這裡向大家具體介紹一個伊尹的生平,伊尹之所以被稱為一代名臣,可以從以下幾點說起:①伊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並且是長壽之星,活了101歲。②伊尹是開國元老,輔助湯建立商朝,並連續輔佐5位君王,分別是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所以說是五朝元老。③伊尹在做皰人時,發明了用陶器熬治中藥是歷史上有名的“藥劑學家”。④伊尹在烹飪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所以是烹飪界的鼻祖。綜上所述,所以說伊尹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代名臣。
伊尹祠(圖3)伊尹祠(圖3)

夫人殿

這座大殿內的塑像是伊尹夫人像,她嫻慧開明,與丈夫同甘共苦,竭盡全力幫助丈夫共同獻力於商,至今其助夫理事的精神,仍為世人所敬仰。

墓柏樹

伊尹墓最為引人之處在於墓地周圍的柏林,說起這些柏樹的形成,民間還流傳一段有趣的故事。
千年古柏千年古柏
隋朝未年,瓦崗寨聚會了一起起義的隊伍。為首的是一班子結拜兄弟,老大魏徵,老二秦瓊,老三徐茂公,老四程咬金。他們南征北戰後投奔唐王李世民。李世民禮賢下士。喜才愛將,把魏徵當做自己的一面鏡子,把秦瓊、程咬金等封為元帥、大將。不料魏徵早亡,他死後,就埋在魏固堆附近。那時還沒有村莊,而是一片荒涼的土地。
後來,羅通掃北,程咬金奉命押運糧草,路過此地,眼看日落西山,便下令安營紮寨,當晚,程咬金在帳中飲酒,忽聽耳邊有人說道:“好你程咬金,大哥的墳墓在此,你為何不去拜謁?難道忘了瓦崗結義之情嗎?”
程咬金大驚,這才猛然想起大哥魏徵的墳墓就在這裡。他急忙站起身,走出帳外。沒走多遠,影影綽綽的月光下,果見一座高大墳墓。他想,這無疑是我大哥的了。便吩咐手下人速備祭品。到墳前拜祭。拜祭完畢,程咬金圍繞墳墓轉了一圈,見一座孤墳立於荒野之中,不由大怒:“有墳豈能無樹?迅速給老子栽柏樹來!”眾兵將從命,從附近移來一大片柏樹,號稱千棵,手下人問程咬金:“將軍,月光昏暗,如何分行?”程咬金把手一揮。喝道:“只管給老子栽上就是!”就這樣,幾百棵柏樹便栽在了大墳的周圍。直到現在還流傳著一句歇後語,魏固堆的柏樹-數不清。
當夜,程咬金回到帳篷,又思索起來:光有柏樹還不威風,不如留下幾個人在此守墳,也免得大哥孤單。他說乾就乾,連夜吩咐幾個人搬到墳前去住,讓他們守墓三載。哪料,睡到半夜,突然探馬來報,敵人來劫糧草,程咬金驚詫而起,立即傳令拔寨起程。程咬金一走,杳無音信。守墓人不敢離去,只得在這裡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就形成了現在的村莊魏固堆村。
但是,程咬金搞錯了。這個墳墓並非他大哥魏徵的,而是古代賢人伊尹的。那么,魏徵的墳墓呢?
魏徵的墳墓離此不遠,就在東一里半處。如今它只是個不大顯眼的小土堆。這些據今已有千餘年的柏樹,為世人留下了不少美麗動人的傳說。有歷史典故,有愛情故事,個個引人入勝。

伊尹墓

我們現在所看到就是一代名相伊尹的墓地,伊尹於商湯沃丁8年葬於此地,沃丁得力於伊尹輔佐,國泰民安,伊尹死後,沃丁難忘其恩,以天子禮葬之,距此處向北2公里谷熟集原為沃丁宮殿所在處,將伊尹葬於宮殿正南方的大門之外,用沃丁的話來講,能望見其師伊尹,不忘輔佐之恩。
伊尹墓伊尹墓
伊尹墓高3米,周長46米。周圍有石徹牆,高2米,墓四周有高大古柏183棵,密茂參天,西南角有鳥柏1株,枝葉呈現鳥形。墳前墓碑為清同治年間所立,長方形,圓頂方座,碑高2.05米,寬0.48米,厚0.18。篆字題名:“商元聖墓”(即伊尹墓碑)。1981年,“伊尹墓”作為辭條收入《中國名勝詞典》。

柏樹

雌雄二柏

1、雌雄二柏。這棵樹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員外之女與一貧困生相親相愛,但終不能成眷屬,二人均憂鬱而亡。小姐變成一隻雌鳥。書生變成一隻雄鳥。有一日悲啼數聲,各棲一棵柏樹,永不再遷。故此後人美其名曰:雌雄二柏,也叫鳥柏,相思柏。

羅漢柏樹

2、羅漢柏樹。據傳,唐初,十八家弟兄老四-程咬金,在一天夜晚,誤以為此處是魏徵之墓,便動手栽樹,領著隊伍來給換貼老大-魏徵墳墓栽柏樹,自己先動手栽,兵卒也隨著栽起來。天明一看,此外不是魏徵之墓,程咬金惱羞成怒,便用力去拔栽之樹,用手將樹皮捋破,形成象羅漢肚子般大小的樹疙瘩,因名叫羅漢柏,流傳至今、

五龍柏樹

3、五龍柏樹。1853年鹹豐三年五月初五午時,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在此古林上空連響五雷,頓時此樹斷了枝,從此形成有頭、有尾、老、中、幼五條龍之模樣,蟠踞在此樹上五處,各顯技能,故名五龍柏。

闖王刀砍柏

4、闖王刀砍柏。明未農民起義軍將領闖王李自成,統帥三軍人馬,常與明兵大動干戈。一日行軍,來到伊尹墓園,埋鍋造飯,不巧缺乏燒柴,隨命兵砍柏樹,供燃薪釜底。戰後,親自督工建造兩座大殿,雖滄桑幾度今仍存。

鳥柏渡江

5、鳥柏渡江。此柏,宋時有一段鳥柏渡江的傳奇故事,說是有兩個南方人來到此地,在麥收季節,二人偽裝成在樹林拾麥,每天將拾的麥把旋排在樹的周圍多日積累排到樹杈。有一天更深夜靜,二人巧施詭計,將此樹偷鋸走一塊板,隨即該盜又將麥把旋排原址,當時難以發現,之後人走麥走,忽一陣北風驟起吹倒麥把,露出鋸痕,才知道此樹少了一塊板。於是跟蹤追跡,趕到江岸,發現江心反漂浮樹葉與賊船後,要他停船靠岸,經過幾次搜查終於在賊船底下查出此板,將板運回後,才看到板上有各種各樣的鳥形。由此可知此樹落過什麼鳥,木質裡面就長出什麼鳥形,於是將此板填入鋸縫,至今還有痕跡。

母子柏

6、母子柏。據傳說:前代某朝,奸臣當道,時時刻刻想謀害正宮(因當時正宮懷揣有孕)。她得之訊息,出外逃難,路經元聖林,於是拜謁聖墓,恰巧在此樹傍分娩,果然是個男孩。從此以後,在這棵柏樹東北面樹皮上生出一棵較小幼枝,年復一年,逐漸增長,故此名叫母子柏,流傳至今。

花戲樓

花戲樓,原為本式結構,在“文革”期間被破壞。一九八四年,由民眾集資政府輔助重建起戲樓。其樓座南向北,與伊尹祠隔街相對,總高十一米,東西長十九米,南北十五米各寬不等,建築面積為二百平方米,午台進深十一米,寬八米。後台兩側各跨耳樓,接通各室,並向北設有四個園窗,對稱美觀。戲樓分為兩層,頂為五脊四山,飛檐挑用,陪襯綠色琉璃瓦點綴寶瓶走獸等,十分壯觀。伊尹祠所在地-魏固堆,每年農曆二月二、四月八、九月九及臘月初一逢古會,其中以九月九會逢的最好最大。方圓數百里豫、魯、蘇、皖的人們和香火團體,各帶獅子、高蹺、鬼會等民間文藝前來朝會,成為四省的文化交流和物資集散中心,熱鬧非凡。
花戲樓花戲樓

傳說

傳說冼姑是伊尹的養母,伊尹出生後就被遺棄於今洛陽偃師一帶一處桑林中,冼姑恰經於此,聽到孩子的哭聲,頓生憐憫之心,於是把孩子抱回家,母子二人居住於伊永之濱,所以他的名字叫伊,尹是官名。伊尹之所以成為一代名相,與冼姑的教誨是分不開的。人們為紀念她教子有方,特建此殿。因為伊尹諡號商元聖公,所以他的母親稱聖母冼姑。

人物簡介

伊尹是我國烹飪界的鼻祖,是我國中藥史上偉大的藥劑學家“湯液”的創始人。他不僅是我國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也是商王朝開國的元勛,我國歷史上的名臣。
伊尹對飲食調味有精深的研究
伊尹是商成湯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飪學、中醫學、藥性學、絲織業創始人。又是中國美味飲食的開創者,歷代餐館、酒肆、食品、飯店、食府、調料等,均敬伊尹為聖人,蓋因伊尹對飲食調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論述。據《呂氏春秋·本味》記載:成湯聘請伊尹,在宗廟裡舉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伊尹。伊尹向成湯講述天下美味的精妙,他說,“肉類:水中的有腥味,食肉動物肉臊,食草動物肉膻,要使這些肉成為美味,水是第一重要,其次用甜、酸、苦、辣、鹹,臭的、惡的、蕕草、甘草五種味道多種調料,誰先加誰後加,誰多誰少,很有講究。火候很關鍵,快慢緩急掌握好,能很好去除腥味,去掉臊味,減少膻味。美味全由鼎中精妙的變化而產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就象射箭駕馬,陰陽變化,四季規律那樣,須花費時間,多多實踐,細心觀察體會。掌握了其中的奧妙,制出的肉就會熟而不爛、香而不薄、肥而不膩,五味恰到好處”。
成湯聽了伊尹的論述很高興,說“你能做嗎?”伊尹回答說“你的國家太小,不能滿足置辦製作美味食品所需要的東西,只有你成了天子,才有具備的條件。我給你講一講天下的美味特產吧:最美味的肉有:猩猩的唇,熊獾的掌,燕雀的尾肉、述盪的蹄筋,旄象的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鳳鳥的蛋。美味的魚有:洞庭鰒魚、東海鮞魚,醴水的朱鱉,六隻腳,有百串透明的珠子。灌水的鰩魚,象鯉魚卻長著飛翼,經常從西海夜飛,游於東海。菜中的美味有:崑崙山上的靈芝,壽木的花。指姑東邊中容國有紅木黑木的葉子。南極石崖上青色的嘉樹菜。陽華山的芸菜,雲夢澤的芹菜,具區澤的菁,浸淵的土英。調和味道的美味調料有:陽朴的姜,招搖的桂,越駱的菌,膻魚的醬,大夏的鹽,宰揭的露,長澤雪白如玉的卵石。做美味飯食的糧食有:玄山的禾麥,不周山的小米,陽山的黃黍,南海的黑米。最好的水有:三危山的露水,崑崙山的井水,沮江丘陵的搖水,曰山的水。高泉山的湧泉,是冀州的水源。美味的水果有:沙棠的果。常山之北投淵的上游有百果,是君王們愛吃的。箕山東邊的青島,有甘甜的櫨,江浦的桔子,雲夢的柚子,漢水的石耳。以上這些美味特產,要想得到它們,必須用”青龍“,”遺風“等快馬,如果不成為天子,無法全部得到。但天子不能強為,必須懂得古往今來治國之道,加強自身的德行修養,成為天下之主,那所有的美味就很容易齊備了。所以,了解近處就能知道遠方,成就別人也就成就自己,這是王者之道啊。”
成湯聽了伊尹關於美味和天下特產,又聯繫治國之道的論述後,認為伊尹是個難得奇才,於是破格任用他主持國家政務。“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桀敗於有狨之墟,夏師敗績。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報,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史記·殷本紀》)。“湯立為天子,夏民大悅,如得慈親,朝不易位,農不去疇,商不變肆,親邦如夏,盡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呂氏春秋·慎大》)。
伊尹輔佐成湯推翻了夏桀暴政,建立了商王朝,在成湯以後,伊尹又輔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幾代商王,並對不遵湯法的成湯之孫太甲進行“放之桐宮”的嚴厲教育,太甲悔過後又重新迎回為王。伊尹當政期間主持規劃建造了偃師商城、鄭州商城等商的王都,規範統一了甲骨文,發展中醫、中藥,“撰用神農本草為湯液”(《古今圖書集成》)。“閔生民之疾苦,作湯液本草,今醫言藥性,皆祖伊尹”(《通鑑》)。開創絲織業,“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繡”(《管子》)。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多有祭祀成湯和伊尹的,歷代商王均把伊尹作為功臣與先王一同祭祀。
伊尹生於伊水莘地
伊尹做為德高望重的賢相聖人,又是中國歷史上有史料明確記載的華夏第一相,受到人們尊敬是當之無愧的。伊尹生於伊水莘地,稱有莘氏人伊尹,從甲骨文字中可看到不少信息:伊尹是莘地人,當了官,戴上官帽,成為宰相,宰相的“宰”字即是辛上加官帽。伊尹為商的開國元勛,功勞“格於皇天”,死後沃丁葬以帝王天子之禮,“帝”即辛字加上衣袖、袍子。伊尹為國政,他的話即為章法政令,“章”字是辛曰合寫,意思是辛氏伊尹說的話。伊尹是庖人養大,庖人即廚子,天天拿著廚刀割肉切菜,辛字加上人為親,拿著刀(斤)為新,即成湯聘任的新國政,是辛地人,當過廚子。伊尹生地古代叫新城,今名伊川。
伊尹生地龍頭溝發現有遠古時代形成、長達九十餘米的巨型天然石龍,石龍面前出土有萬年前古人擺放的打制石器。
在石龍東邊的大莘一帶,出土的西漢空心磚上,模印有“人龍和諧圖”(見照片1),畫面表現的是蒼龍騰飛跳躍,尾部有一小人將手中的網狀物撒向龍,使人聯想起“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的詩句。過去把長纓理解為長繩子,然而龍能否用繩子縛住?漢代捕龍者手中是網狀物,畫面中龍與人的關係也很有趣,龍在跳躍,是乎帶有歡喜騰舞的意思。人手中一個小網,顯然不能捕住前面的巨龍,只是一種藝術性戲龍或舞龍。
龍字的寫法,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定型為繁體“龍”字,有一定演變規律。典型甲骨文字 ,《甲骨文字典》釋義:龍,“ 象龍形,其字多異體,以作者最典型,象巨口長身之形,從辛,從 。 其吻, 其身”。
金文參見西周青銅器上之龍字,例如: 《軻尊》、 《多友鼎》、 《頌壺》、 《王孫遺書鐘》;演變成篆體為 ;繁體定型為“龍”,辛字頭變為立,巨口有牙成為月,龍身成右偏傍。甲骨文、金文、篆體“龍”字雖多有異形體,但演化卻有一條明顯的規律,主體是龍的頭部,為巨口有牙,頭上方有“辛”字頭,右旁是彎曲之身。
特別有意思的是,伊川出土的“人龍和諧圖”,與金文《王孫遺書鐘》的 字,兩者的藝術表現手法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騰龍的後身上有一個小人,形象的表達出人與龍的親密關係。
如果將天然石龍“巨口、彎曲之身”的藝術形象簡單描繪下來,上面標出石龍所在的地理位置“辛”,式樣如 ,與古龍字( ) 極其相似,很可能就是“龍”字的原始寫法或含義。
現今我國的版圖上,稱為“辛”的地名多不勝數,但石龍所在的地方,不僅現在稱作“大莘”,而且在先秦文獻中即明確記載、並歷代延續至今。天然石龍為標準的巨口有牙,彎曲之身,又位於莘(辛)地,附近的新城故城遺址在先秦即稱新(辛)城,是有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古遺址。
龍字的原始寫法是先人對天然石龍形體的描繪,上邊加辛字頭,應是石龍所在地理方位的表示。甲骨文“辛”亦有寫做“ ”,“莘”和 “辛”與“新”古義相同。在斷代史書《漢書·地理志》中,石龍所在的地名為“新城”,此地在《左傳》、《戰國策》、《呂氏春秋》、《史記》、《水經注》、《唐書》等史書典籍中均有記載。新城古稱“有莘氏”、“大莘”,“辛”應是地名的表示。《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朝開國宰相伊尹即是有莘氏媵臣。
伊尹的故里被稱為“新城”,秦統一六國之前就稱為新城郡。在四川成都“武侯祠”正殿內,有“伊周經濟”匾一塊,是頌揚諸葛亮如同伊尹、周公那樣,有經世濟民之材。由此也反映出伊尹的歷史聲望。歷史上的“新城縣”即現在的伊川縣古城村,其南部三里地的平等鄉大莘店村西附近,有伊尹祠,祠中過去曾有供奉牌位,上書:“商開國右相有莘氏伊尹之尊位”;祠後有“莘伯(伊尹)墓”,伊尹祠西不遠就是石龍。
對伊尹的出生,史料中有一些信息。《列子·天瑞》記載:“后稷生乎巨跡,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賢》:“昔伊尹為莘氏女師仆,親為庖人,湯得而舉之”。《莊子·庚桑楚》:“湯以庖人籠伊尹”。《呂氏春秋·本味》記:“有 (東漢高誘注, 讀莘,音”辛“)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於空桑中,獻之其君,其君令孚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中國姓氏尋根》載:“夏末有有莘氏人伊尹,因生於伊水之旁而得氏。”《姓氏尋源》:“伊尹姓伊,以有莘氏女採桑伊川,以伊為氏。”
由以上史料,知伊尹生於伊川有莘氏,那么有莘氏地望在伊水流域何地?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伊水》有較詳細考證:“伊水又東北,涓水注之,水出陸渾西山。其水有二源北水東流,合侯澗水,水出西北侯溪,東南流注於涓水。涓水又東逕陸渾縣故城北,平王東遷,辛有適伊川。魯僖公二十二年,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故縣氏之也。涓水東南流,左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左會北水,亂流,左合禪渚水,水上承陸渾縣東禪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里,佳饒魚葦,世謂此澤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於涓水,涓水又東南注於伊水。昔有莘氏女採桑於伊川,得嬰兒於空桑中,言其母孕於伊水之濱。其母化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獻之,命養於庖,長而有賢德,殷以為尹,曰伊尹也,伊水又東北過新城縣南”。
莘女採桑得嬰兒之地,為伊尹誕生也,地在“陸渾縣故城北”“陸渾縣東”“新城縣南”的有莘氏。 “陸渾故城”在今嵩縣田湖鎮上古城村。“新城縣”在今伊川縣平等鄉古城村。大莘店位於嵩縣田湖鎮上古城以北,伊川縣平等鄉古城村南,即今伊川縣平等街,古稱大莘,有莘。附近有葦子湖,沼澤地,即“慎望陂”。這裡是伊水之旁最大的一片平坦沃野,伊水支流銀河注於伊水,十里平原,佳饒魚葦,名不虛傳。
從考古材料可知,伊川大莘地區早在距今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即有高度文明發展。出土有紅陶三足缽、磨製骨針、石器、有鋸齒的石鐮、刻劃骨片等(《中國文物報》1996年3月17日一版)。這裡有著名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南遺址、馬回營遺址和舊石器文化穆店遺址等《洛陽市文物志》、《鄭洛地區新時代聚落的演變》)。
大莘店地名因1927年馮玉祥置自由、平等縣而將大莘改為平等。平等縣政府設在莘店村邵夫子祠內。村西有“伊尹祠”,其基址有古蹟陶片等,年代久遠,“伊尹祠”有聯曰:“伊尹耕野幾度鳴鶴盤桓九皋去,湯王聘賢五番玉騎奔騰龍門來”。祠內牌位上書:“商成湯開國右相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伊尹塑像兩旁有木匾,上書:“伊水遺嬰伊川伊尹成湯五聘造就華夏相,莘野慈母莘地莘氏空桑得嬰養成河洛賢”。惜伊尹祠內牌位和木匾等文物前幾年被盜丟失。
大莘店《伊尹故里》碑文曰:“新城縣南涓水東北為莘女採桑得嬰處,其地乃昔之大莘。伊、銀二水交匯於此,其諧音乃伊尹命名之所依也,史籍載伊尹以水命名,信然有據矣。伊銀二水發洪水,伊尹母逃命中生子,情急時置嬰兒於桑樹空洞,母身力竭,隨洪水而去,莘女採桑得嬰兒,非神話也”。對伊尹出生之謎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說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先秦史學會秘書長孟世凱先生著《夏商史話》,在講到伊尹生地時寫到:“伊尹出生在伊水邊(有說在今河南伊川)”。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秘書長張國碩教授,在《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一書中寫到:“伊尹在商受到諸商王最降重的祭祀,甲骨文中許多祭祀伊尹的卜辭,其地位幾乎比於先王。”
有關伊尹出生地其他說法的研究
儘管史料文獻和考古材料以及地理環境條件都肯定伊川大莘是伊尹生地,但由於伊尹是歷史名人,目前仍有幾個地方也稱是伊尹生地,列舉如下:
1、伊尹生於陳留說。《孟子正義》註:“有莘,國名。伊尹初隱之時,耕於有莘之國,正義引《括地誌》云:‘古莘國在汴州陳留縣東五里故莘城是也’。呂氏春秋本味篇:‘有先氏採得嬰兒於空桑,後居伊水,命曰伊尹’。《元和郡縣誌》:‘汴州陳留縣故莘城,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古莘國地’此即湯妃所生之國,伊尹耕於是野者也”。
此說最大之誤是立論錯位,在引證《呂氏春秋·本味篇》時將原著中“(伊尹)其母居伊水之上”篡改為“後居伊水”。“居”與“後居”,一字之差謬誤千里。何況汴州陳留根本不在伊水,故不可能是伊尹生地。
2、伊尹生於杞縣說。宋《太平寰宇記》記:“空桑在雍丘(後改為杞縣)”。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縣誌》載:“空桑又名伊尹村”,其《北轅錄》中有“自杞西行二十里過空桑伊尹所生之地”。清《重修伊尹廟碑》雲“莘野封壤,與空桑實為接鄰,則杞乃伊尹自出之鄉”。杞縣葛崗鄉空桑村有“伊尹廟”,為杞縣文物保護單位。
杞縣說的論據與陳留說同出一源,兩地相距較近,其誤在忽視了伊尹之名是因伊水而命名的。史籍文獻載伊尹“母居伊水”“孕於伊水之濱”,陳留、杞縣與伊水相去甚遠,說伊尹出生於此,顯系附會之語。
3、欒川說。欒川縣墁子頭有一塊《耕莘古地》碑,於是就有了伊尹生於此,耕於此之說。然《耕莘古地》碑系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由盧氏縣知事劉應元所立,考之史料典籍,在此之前並沒有伊尹生於欒川的記載。據《水經注·伊水》“伊水自熊耳東北徑鸞川亭北, 世人謂伊水為鸞水,奸水為交水,故名斯川為鸞川也”。“耕莘”語出《孟子》:“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但欒川距伊川有莘之地有300餘里,說伊尹到此耕種,顯系後人仰慕之意。
4、嵩縣說。嵩縣紙坊鄉白土窯村有“元聖祠”,又稱“伊尹祠”。明宣德二年(1427年),禮部尚書胡瀅曾寫有紀念伊尹的詩,立有“題伊尹祠碑”。據清光緒(1875-1908)《嵩縣誌》記述:“明知府陳宣記伊尹古聖人也,由商至今,庸人、孺子無不景仰,而樂道之嵩縣,南有空桑澗,世傳為伊尹所生之地,歷代祠祀禮也。明尚書胡瀅即其地重建祠,明正統年間知縣何新重修。明弘治年間,知府陳宣重修。明崇禎年間,邑人屈動重修”。
嵩縣紙坊鄉的“伊尹祠”以及飯坡鄉的“尹姑冢”,在明代以前的史料文獻中沒有記載。這一帶原有古蹟為“崑崙祠”據《水經注·伊水》記載:“伊水又東北徑伏流嶺東、嶺上有崑崙祠,民猶祈焉。劉澄之《永初記》稱,陸渾縣西有伏流坂者也。今山在縣南,崖北二十里許,西則非也,北與溫泉水會,水出新城縣之狼皋山西南阜下,西南流會於伊水”。
文中“北與溫泉水會”明確了“崑崙祠”的方位,因為溫泉即嵩縣陸渾水庫東北方的曲里溫泉,正在九皋山西南,如果溫泉西南的崑崙祠附近有關於伊尹的遺蹟,《水經注》決不會漏記的。所以嵩縣的“伊尹祠”、“尹姑冢”是後人所立紀念物,不能作為伊尹生地的依據。
嵩縣在宋屬伊陽縣,1139年改為順州,金皇統元年(1141年)更名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為縣,始名嵩縣。伊川大莘店古屬伊侯國,秦、漢置新城(此地自古為有莘氏故地)。東魏改新城為伊川郡,唐改為伊闕,宋熙寧時併入伊陽,隨伊陽的變遷而屬嵩縣。所以就有了“伊尹生於嵩縣”之說。從字面上看並無不對,明代官吏出於對伊尹的景仰之情,在嵩縣縣城附近為伊尹立祠紀念,符合情理。
伊川大莘店在1927年由國民政府置平等縣,從嵩縣分出,1932年平等、自由兩縣合併重置伊川縣,轄區基本上是古代新城伊川的範圍。近年來,在史載伊尹誕生之地發現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尤其是二里頭夏文化遺存。這裡有“拜尹台”(民眾稱“百音台”)有商周車馬坑大墓等與伊尹同時代的遺物遺蹟,尤其是大莘店是伊河與銀河(因其水色呈銀白色)相交匯的地點,又位於新城故城附近,新城以南的伊水流向為東北西南向,與史載伊尹母居伊水之西有莘(新)氏,伊尹以水為姓名緊密相關。商又稱殷,可能與伊尹的出生地有關。因此,伊川縣大莘店(平等鄉)作為烹飪美食 的第一名相伊尹的出生地是較為可信的。

活動

2009首屆中華名廚拜祖大典在虞城縣店集鄉伊尹祠舉行。
2009年9月9日,首屆中華名廚拜祖大典在虞城縣店集鄉伊尹祠舉行。全國各地名廚300人和有關單位領導參加了這一盛典。
伊尹是中華食文化鼻祖,位列中華十大名廚之首,他創立了“五味調和”、“九湯九變,火之文化”的餐飲(烹調)理論,奠定了中國餐飲(烹調)發展的理論基礎。
為紀念廚祖伊尹,弘揚中華飲食文化,中華伊尹食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商丘食文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這次盛典。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名名廚到場參加。國資委飲食服務發展中心培訓部副主任、中國奧食卡食盛典組委會秘書長葉子凱先生主持祭典活動,伊尹食文化研究會會長孔祥道宣讀了祭文。祭文宣讀後,300名名廚統一穿著廚裝,正冠肅立,對伊尹雕像鞠躬祭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