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2022—2025年)

《永州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2022—2025年)》已經永州市人民政府同意,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9月26日印發.本檔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州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26日
  • 實施時間:2022年9月26日
  • 發布單位: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進一步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化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十四五”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的通知》(湘政辦發〔2022〕1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科技自強自立和“四個面向”,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充分激發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和社會力量創新投入的積極性,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建設現代化新永州提供強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1%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3%以上,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研發經費支出比例不斷最佳化,企業主體作用更加凸顯,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研發經費占比逐步提升至8%,全市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達3%。
三、主要措施
(一)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
1.實現財政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各級財政科技投入應逐年提升,健全普惠性後補助經費和競爭性經費相協調的科技投入機制。最佳化科技資金支出結構,向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單位集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含管理區、永州經開區,下同)〕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資金,對市內研發單位承擔的國家科研項目等給予一定配套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民政局等)
2.建立研發導向的優先支持機制。將研發投入作為全市產業園區評價重要指標,指導產業園區將研發投入高的重大項目優先納入各類重點項目庫,引導銀行、供電、供水企業在貸款、用電、用水方面予以重點保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各類財政扶持資金優先支持研發投入強度大的企業,對高於全市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水平2倍的企業或在全市企業研發投入排名前200名的企業,優先支持申報財政扶持相關資金。(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健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統稱“產業相關15個部門”)
3.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激勵作用。鼓勵企業牽頭承擔各級科研項目時加大配套自籌資金投入,完善財政後補助方式,提高后補助支持企業研發項目的比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各部門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用於引導企事業單位開展科技創新、加大研發投入。(責任單位:產業相關15個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省市自然科學聯合基金永州基金,支持高校院所、醫院等自科類項目,引導全社會加大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科技基礎設施投入,各類獎補政策對基礎研究投入傾斜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相關部門要指導企事業單位積極爭取省級財政研發經費獎補資金,市財政對冷水灘區、零陵區、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洞管理區、回龍圩管理區研發投入排名前20的規模以上企業給予名次獎勵,各縣市區財政對轄區內研發投入排名前10的規模以上企業給予名次獎勵,獎勵標準均為每家企業一次性獎勵3萬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實施永州市“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主要支持本市六大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重大民生科技攻關,引導本市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調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社會力量開展技術攻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
(二)突出企業研發投入主體地位
1.分類培育創新型企業。加快建設本市六大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爭取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2.1%以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著力培育以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型企業,推動工業園區建立專業孵化器或眾創空間,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孵化,引導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提高研發能力,爭取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引導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能力和水平,“十四五”期間全市每年重點培育15家左右省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鼓勵企業建立創新平台和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構建多層次、開放式的產業創新研發體系,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台。支持企業或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創建研發創新平台,對新批准組建的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創新中心、設計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台,新批准設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由受益財政根據相關政策檔案給予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協)鼓勵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的設立和註冊登記,市、縣兩級財政分別對轄區內研發投入總量排名前3的新型研發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動各類企業開展研發並歸集好研發經費。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特一級建築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建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提高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到2025年,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80%以上,鼓勵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加強基礎研究。(責任單位:產業相關15個部門)建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將研發投入強度情況納入年度和任期績效考核範疇,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責任單位:市國資委)企業應歸集好研發經費,規範研發經費輔助賬,規模以上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企業申報市級科技項目,上年度應當填報研發經費年報和月報,對沒有研發經費投入的規模以上企業,科技相關財政扶持資金不予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4.開展雙“強”企業研發經費掃零工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引導轄區企業重視研發投入,鼓勵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主要指工業、服務業、建築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實現研發經費投入及年報申報掃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鼓勵當年稅收排名前50的企業(主要指工業、服務業、建築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實現研發經費投入及年報申報掃零。(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到2025年,力爭國有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科技活動全覆蓋,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3%以上,部分重點優質企業達到5%以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國資委、市工信局)
(三)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投入
1.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發投入。把研發投入作為市屬高校、科研院所績效考核評價等工作的重要指標。高校要逐步提高財政性經費用於科研創新的比例,“雙一流”學科建設專項資金用於研發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5%。(責任單位:各科研院所主管部門、各高校)
2.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國家實驗室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承載主體、省市縣聯動支持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參與省市自然科學聯合基金(永州)的創建和實施,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原始創新和自由探索,重點支持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符合條件的,經申報和評審納入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實行經費包乾和負面清單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各科研院所主管部門、各高校)
3.鼓勵職務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管理及收益分配細則,科研人員(包括擔任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入股股權),按不低於70%的比例劃歸成果完成人及其團隊所有,其餘部分統籌用於科研、智慧財產權管理及相關技術轉移工作。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後,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按規定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人員給予的現金獎勵,計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作為核定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組織聯合建立研發平合、技術轉移機構或技術創新聯盟,共同開展研究開發、成果套用、標準制定等活動。推進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高質量建設和專業化發展,鼓勵開展校地、院地技術轉移合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高校、各科研院所主管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最佳化研發政策環境
1.落實創新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落實落細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技術轉讓稅收優惠等政策。(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推動金融賦能科技企業促研發。開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試點,完善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按照省、市兩級1:1配套原則,建立市級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鼓勵經開區、高新區與商業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政銀保”合作,建立“政府+銀行+擔保+保險+評估”的五位一體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永州銀保監分局、市財政局、人民銀行永州市中心支行、各園區管委會)大力推動科技企業掛牌上市。實行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專項行動,充實科創板上市後備資源,推動企業到湖南股交所科技創新專板掛牌規範,對在湖南股交所科技創新專板掛牌的企業,由受益財政一次性給予獎勵15萬元。〔責任單位:市政府辦(金融辦)、永州銀保監分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對省級以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按照申報單位註冊地實行屬地管理,在人才落戶居留、醫療保險、子女入學和配偶隨遷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前沿領域科技人才團隊的引進與培育,實施好《中共永州市委辦公室關於印發〈永州市瀟湘人才行動計畫〉〈永州市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辦法〉〈永州市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辦法〉〈永州市重點產業人才引進培育實施辦法〉的通知》(永辦發〔2018〕15號)、《中共永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印發〈永州市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團隊支持計畫實施辦法(試行)〉〈永州市支持鼓勵科研創新十條措施(試行)〉的通知》(永委人才〔2020〕4號)等,兌現相關的人才獎勵政策。(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四、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充分發揮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工作聯席會議作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推進行動計畫的實施。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和各級政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協同聯動,推進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責任單位: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統計培訓,抓好新增入統。加快建立統一管理、科學分工、各方聯動、信息共享的研發投入統計工作機制。加強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科技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研發統計數據質量。繼續做好新增符合條件的單位納統,做到應納盡納。市工信局負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納統,各相關單位負責相應領域的服務業企業新增納統,市民政局應大力支持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註冊。(責任單位:產業相關15個部門、市民政局)研發經費投入相關的各部門要設立研發統計專員,指導所轄行業內企事業單位的研發經費填報。
3.完善考核評估,抓好政策落實。壓實責任,加強考評。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情況納入年度縣市區、市直相關單位的績效考核。將高校、科研院所研發經費投入情況納入科技績效管理,與市本級科技項目經費安排掛鈎。(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考核辦)
4.加強政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組織各級媒體廣泛宣傳全市各地在研發經費提升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新成效,加強政策宣傳和解讀,紮實推進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本檔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解讀

一、政策背景
近年來,中央、省、市把科技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工作。今年,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十四五”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湘政辦發〔2022〕13號)檔案,實施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研發財政獎補政策,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研發投入積極性。為進一步促進我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有力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我局結合永州實際,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形成《永州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9月5日經市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
二、主要內容
《行動計畫》由總體要求、工作目標、主要措施、組織保障等部分組成。
1.總體要求: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充分激發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和社會力量創新投入的積極性,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建設現代化新永州提供強力支撐。
2.工作目標: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1%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3%以上,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研發經費支出比例不斷最佳化,企業主體作用更加凸顯,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研發經費占比逐步提升至8%,全市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達3%。
3.主要措施: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從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創新政策供給等角度入手,提出全面提升我市研發投入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分為四個部分:
一是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各類財政扶持資金優先支持研發投入強度大的企業,對高於全市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水平2倍的企業或在全市企業研發投入排名前200名的企業,優先支持申報財政扶持相關資金。市財政對市直五區研發投入排名前20的規模以上企業給予名次獎勵,各縣(區、市)財政對轄區內研發投入排名前10的規模以上企業給予名次獎勵,獎勵標準均為每家企業一次性獎勵3萬元。
二是突出企業研發投入主體地位。加快建設本市六大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爭取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2.1%以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十四五”期間全市每年重點培育15家左右省、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80%以上。
三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投入。把研發投入作為市屬高校、科研院所績效考核評價等工作的重要指標。高校要逐步提高財政性經費用於科研創新的比例,“雙一流”學科建設專項資金用於研發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5%。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參與省市自然科學聯合基金(永州)的創建和實施,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原始創新和自由探索。
四是最佳化研發政策環境。落實落細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技術轉讓稅收優惠等政策。開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試點,完善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按照省、市兩級1:1配套原則,建立市級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對省級以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按照申報單位註冊地實行屬地管理,在人才落戶居留、醫療保險、子女入學和配偶隨遷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4.組織保障:從加強組織領導、抓好新增入統、完善考核評估、加強政策宣傳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確保行動計畫順利實施與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三、主要特點
1.實行分類激勵,增強主體活力。立足我市實際,根據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主體的不同定位,分類建立研發導向的激勵機制,提升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的積極性。
2.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結合縣市區實際,對各縣市區研發經費投入目標進行責任分解;根據職能分工,明確“十四五”時期重點行業領域研發經費投入任務,以及部分重點單位基礎研究投入任務。通過部門協同,加強責任落實,形成推進合力。
3.注重政策落實,激發創新動力。針對創新主體的需求,加強普惠性、導向性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落實國家優惠政策,延續研發後獎補等有效政策,最佳化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