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動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

常德市動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已經常德市人民政府同意,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9月16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市動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16日
  • 發布單位: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全文

為強化科技創新動力支撐,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7%,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培育形成一批百億級優勢產業、十億級新興產業,一批百億級、十億級領軍型、創新型企業,加快建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服務中心和科技人才中心,逐步形成創新驅動、科技支撐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區域科技創新躍升行動
  1.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支持常德經開區打造全國知名的“鋰電谷”和“原料藥生產基地”,支持常德高新區打造國家先進裝備製造業高地,推動常德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取得重大進展。(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常德經開區、常德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支持省級高新區圍繞先進裝備製造、菸草、數字經濟、農產品精深加工四大千億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與軍民融合四大新興產業(以下簡稱“4+4”產業)鏈條上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在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攻關與套用等方面布局建設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負責)
 3.強化多點支撐創新布局。支持常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協同推進縣域科技創新,力爭新建省級創新型縣(市)2個。鼓勵各類園區爭創省級高新區和農業科技園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和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牽頭,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常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行動
  1.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培育高能級研發平台。積極對接國、省目標和戰略需求,瞄準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進行研發平檯布局,建設和培育一批高能級研發平台。到2025年,實現製造業領域國家級研發平台零的突破。(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聚焦關鍵領域突破建設省級研發平台。聚焦“4+4”產業,發揮產業鏈重點企業創新骨幹作用,自建或合作共建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台。支持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會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依託優勢學科組建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加快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站點建設。到2025年,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平台20家以上。(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科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圍繞產業鏈斷點堵點布局市級研發平台。圍繞“4+4”產業斷裂點補鏈,圍繞“卡脖子”技術強鏈,聚集項目、資金、人才,支持建設行業研究院,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台,形成“一鏈多平台”創新發展格局,實現套用研究、工程化中試、產業化對接融通。(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最佳化重組全市研發平台。按照“提升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新建一批”思路,在地域和行業布局上突出扶強補短,加快推進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提質增效。強化頂層設計,在前沿、新興、交叉和重點學科領域,培育一批實驗室。最佳化完善研發平台評估評價機制,建立建管結合、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對現有市級研發平台進行最佳化重組。(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技術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行動
  1.突出關鍵技術攻關。圍繞“4+4”產業創新鏈,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調研,形成技術清單,以“揭榜掛帥”形式支持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聚焦“卡脖子”技術領域,一體化配置項目、基地、人才、資金,力爭在重點領域研發出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研成果。每年篩選10大技術攻關項目、20項技術研發項目予以重點支持。指導支持園區、企業爭取更多部、省科技攻關項目,力爭向上爭取重大重點科技項目達到100項以上。(市科技局牽頭)
  2.推進制造業基礎再造計畫。聚焦“4+4”產業,瞄準“大院大所大企”和院士團隊合作項目與研發成果,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協同推進重要工業基礎產品技術研發、試驗驗證、產業化套用和示範推廣,力爭在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工藝技術等方面開發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培育出一批帶動性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重點新材料首批次和軟體首版次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出題、院校攻關,鼓勵高校院所開展重大套用研究和目標導向類基礎科學研究。(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釀酒、紡織、建材和化工等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產品創新、智慧型升級,促進技術、產品、品牌、效益提升,進一步鞏固擴大競爭優勢,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牽頭,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人防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強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常德分市場建設,引培專業運營和科技服務機構,提升配套服務水平。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行業共性需求、企業技術需求、企業融資需求“四張清單”,鼓勵園區、高校、產業鏈龍頭企業舉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場活動。持續深入推進“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動。全面推行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到2025年,力爭實現納入風險補償範圍的貸款累計發放6億元。(市科技局牽頭)
  (四)實施創新主體增量提質行動
  1.加速科技企業孵化。鼓勵各類園區圍繞主特產業培育、引進、建設專業孵化器和創新創業平台,積極打造泛湘西北創新創業“矽谷”。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管理運營水平,大力支持具有創新精神的“小人物”、具有市場前景的“小項目”入駐孵化,分門別類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市外人員來常創業,推動在孵企業與畢業企業量質提升。到2025年,力爭淨增在孵企業400家、畢業企業100家以上。(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壯大科技型企業。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領軍型企業”梯度培育名錄庫,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實施“規企升高”計畫。到2025年,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22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200家。(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快成長。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朝“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打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大力推進企業上市突破行動,開展上市專業服務,發揮基金投資作用,嚴格兌現上市獎勵,引導支持更多創新型企業走資本化道路。到2025年,力爭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突破50家、22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3家以上。(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府金融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國資國企創新發展。推動國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到2025年,實現國有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全覆蓋,部分重點優質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以上。(市國資委牽頭)
  (五)實施“三尖”創新人才引培行動
  1.大力引培“三尖”創新人才。編制發布人才需求清單,實行靶向引才、專家薦才、柔性引才。每年培育引進1-2名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給予200萬元/人項目支持。每年培育10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給予4萬元/人經費支持。聘請“沅澧引才大使”,積極參與“智匯瀟湘”人才活動。推動校(院、所)企合作和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牽頭,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科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全面落實《常德市關於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常人才發〔2022〕2號),出台關於鼓勵科研人員開展成果轉化有關工作實施細則,賦予科技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權。積極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建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尊重人才個性化和多樣化特點的新型人才評價體系。實施動態管理,明確動態考評周期,建立優勝劣汰的人才管理機制。(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牽頭,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最佳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各類人才綜合服務平台,細化保障措施,實行“一站式”專窗服務,提供包括人才認定、配偶就業、子女就讀、醫療保障、科研項目、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服務。落實《常德市人才綠卡管理服務辦法》(常人才辦發〔2022〕6號),為各類人才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市委組織部牽頭,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施開放合作創新提升行動
  1.積極融入區域創新合作網路和“強省會”戰略。依託“京洽會”“滬洽周”“港洽周”,對接引進先進地區創新資源。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深化與相關國家(地區)科技創新合作,爭取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實現零的突破。積極融入“強省會”戰略,在種業、先進制造、先進計算與人工智慧、精準醫學方面,緊密對接嶽麓山實驗室、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和芙蓉實驗室,加強技術協同攻關。(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與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引導企業對接爭取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院等支撐我市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世界500強企業、央企等在常設立區域研發中心、高水平研究院、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實施科技創新治理能力提升行動
  1.完善科研項目與經費管理。貫徹落實《湖南省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計畫》,部署開展科研項目組織、科技計畫管理、科研經費管理等改革任務,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研誠信管理,實施承諾和報告制度,推進科研失信信息匯交和聯合懲戒。緊盯科研前沿,健全風險評估機制,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辦好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送科技下鄉等大型科普活動。(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加強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布局建設一批智慧財產權保護試點,加快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建設,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在關鍵前沿領域加強自主智慧財產權創造和儲備。(市市場監管局牽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常德市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問題會商、信息通報和統籌推進。各級各部門要壓實責任,細化舉措,落實落地。
  (二)加大創新投入。落實《常德市“十四五”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畫實施細則》(常政辦發〔2022〕33號),加大研發投入獎補。到2025年,財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到3.5%。
  (三)強化督查調度。常德市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政府督查室定期調度通報本方案實施情況。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在工作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應及時反饋,共同研究解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