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

《郴州市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已經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同意,郴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9月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郴州市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7日
  • 發布單位:郴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檔案解讀,

全文

根據《湖南省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湘政辦發〔2022〕27號),為進一步強化我市“三力”支撐,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現實基礎。能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在國家電網和郴電國際“兩網”支撐下,全市電網穩定供應能力達到250萬千瓦。鯉魚江電廠靈活送電湖南工程等一批重大能源項目建成投產,新粵浙國家天然氣幹線湖南段投產送氣,破解了全市氣源匱乏的困局,為全市經濟穩定增長、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風電、光伏裝機規模達到220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比重超過50%,其中風電裝機規模居全省第一,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逐年提升,能源綠色轉型加快。算力服務能力持續升級。全市建成5G基站超過5千座,縣級及以上行政區主城區全部實現5G網路覆蓋,行政村光纖和4G網路覆蓋率達100%。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已簽約項目(單位)達60家、簽約機架近2萬個,首家運營的中國電信(雲巢)東江湖大數據中心自2017年6月運行以來,受電機架超1800個,PUE值長期穩定在1.05-1.16,成為全國能耗最低的綠色大數據中心。園區正在全力爭取納入“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打造國家一體化算力體系重要節點。科創帶動能力逐步增強。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獲批建設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和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郴州片區。全市市級以上創新平台總數達到228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台6家,省級創新平台27家。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共獲各類省級科技獎35項,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30.41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6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達到431家,技術契約交易額突破30億元。創新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郴州市助力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三年行動計畫》《郴州市助力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若干支持政策》等鼓勵創新政策檔案,涵蓋產業、科技投入、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基地與平台、科技成果中試轉化等領域。
(二)發展形勢。能源格局面臨深度調整。在氣候變化及“雙碳”目標引領下,世界各國加快能源結構轉型,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創新不斷湧現,儲能、氫能、智慧型電網等新興領域展現出蓬勃生機。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加劇了能源格局演變,我國能源供應安全的外部風險明顯增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從省內來看,湘南地區已成為全省第二大負荷中心,是能源、電力保供重點區域。而郴州人均能源消費量與全省平均水平相當,僅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當前,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美好生活用能需求快速增長,全市能源消費存在較大剛性增長空間。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已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國家正在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體系,啟動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湖南正在實施“算力”提升行動,加快推動算力建設。郴州擁有豐富獨特的冷水資源和優越的地理環境,起步較早,大力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進程,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帶動相關產業上下游投資。作為科教資源強市,郴州在國家重大創新平檯布局、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等方面將迎來更多機遇。
(三)面臨挑戰。電力保障能力還需增強。能源電力仍然是郴州明顯的短板和弱項,全市電力對外依存度超過40%,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迎峰度夏(冬)期間電力缺口達30-60萬千瓦。大型穩定電源點缺乏,華潤B廠(130萬千瓦)直送廣東,無法支撐本地電網,華潤A廠(66萬千瓦)僅在迎峰期間靈活供電,支撐有限。電網結構薄弱,郴州處於湖南電網末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壓力較大。郴電國際與國家電網互聯線路偏少,電網單線單變比例較高,影響供電可靠性。算力發展存在較多制約。算力的基礎是伺服器的綜合運算能力,1000機架的硬體投入約在6-12億元,算力效能的發揮,需要大量的中高級數學和軟體編程人員不斷從事算法創新研究與最佳化。算力套用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套用場景落地推廣難度較大。郴州地處三四線城市,大力發展算力,面臨著更大的困難與壓力。創新動力還不夠強勁。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要加大力度,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需進一步加強,高能級創新平台還不多,創新體制機制和創新生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遵循發展規律,統籌發展和安全,適度超前加快電力、算力、動力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最佳化“三力”服務支撐體系,著力形成全市最佳化營商環境的新優勢,構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體系,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郴州提供強大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謀劃、適度超前。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推進“三力”基礎設施謀劃建設,優先布局有利於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經濟安全的基礎設施,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最大程度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起來,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積極運用改革創新的舉措破除制約電力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電力建設和運營管護的積極性,充分凝聚各方合力。
堅持耕地保護、集約用地。項目選址應儘量不占、少占耕地,不占永久基本農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
堅持匯聚合力、開闢通道。加強政務服務指導,釐清保障界面,簡化項目行政審批流程,開闢推動項目建設的綠色通道,確保項目如期建成投產。
堅持注重效益、協同高效。既算“經濟賬”,又算“綜合賬”,創新“三力”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護模式,提高“三力”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三力”建設協調聯動,套用有機融合,形成互為支撐、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
堅持綠色低碳、安全智慧。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節能低碳技術的研發套用,促進資源要素節約集約利用。堅持數字賦能,持續拓展新技術的使用範圍和套用深度。堅持安全發展,做好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切實保障安全運行。
(三)發展目標。積極向國家、湖南省爭取“三力”支撐項目建設用地、用林、消納等要素保障。電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持續提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力爭到2025年,全市電力穩定供應能力達到500萬千瓦,風電、光伏裝機突破850萬千瓦。電力系統網路不斷最佳化,打通南北縱向第二輸電通道,形成以蘇耽、郴州東(水城)兩座500千伏變電站為支點的安全可靠、分區清晰、經濟高效的輸配電網路。“獲得電力”指數不斷增強,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電力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電力監測調度實現智慧型化、數位化、自動化運行。算力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鮮明、泛在高效、規模適度的算力支撐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總算力提升到2EFLOPS,數據中心總存儲能力達到12EB,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100%左右,數據中心平均利用率不低於65%,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指標控制在1.2以內。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技術契約交易額占GDP比重達2%以上。
三、建設以新型能源為主體的電力支撐體系
(一)提升能源穩定供應能力。積極爭取大型清潔煤電項目,加強天然氣管網和電化學儲能等項目建設力度,確保電力、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推動建設支撐性火電。充分發揮郴州煤矸石資源優勢,整合全域資源和力量。積極對接國家、湖南省能源主管部門,爭取項目建設指標,加快落實郴州2×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項目指標,爭取“十四五”開工建設,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穩定電力支撐。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依託“新粵浙”國家天然氣管道,加快推進桂陽-臨武、桂陽-嘉禾、安仁-永興、永興-土橋、宜章-沙洲-汝城-桂東等市內輸氣管網建設,形成“一乾六支”天然氣管格線局。不斷提高工商業、居民用氣水平,加快政府及城燃企業儲氣能力建設,提高戰略性儲備和應急調峰能力。積極發展電化學儲能。鼓勵可再生能源企業自建、合建或購買儲能調峰能力,引導電源側儲能規模化套用。支持和鼓勵資興電化學儲能電站、郴州福沖電池儲能電站、桂陽縣蓉城電網側化學儲能電站等電網側儲能項目建設,優先在新能源消納困難地區建設一批集中式共享儲能項目。推動用戶側儲能發展,圍繞終端用戶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加大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鼓勵探索能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機制,對於貧困地區的能源電力設施建設在政策和項目上給予大力支持。
(二)推進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加快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強化能源資源科學配置,在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能源清潔替代。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向湖南省積極爭取開發指標,落實項目建設條件,科學配置風光資源,按照“儲備一批、成熟一批、推進一批”思路,統籌推進全市風電、光伏發展。重點考慮對全市產業發展、能源保供有突出貢獻的主體,嚴格執行市政府關於新能源資源招商引資項目管理規定,建立政府、電網企業、開發企業等多方協同工作機制,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能力保障機制,積極引導新能源集中地區通過220千伏匯集站實現併網,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鼓勵符合條件地區積極探索林光互補、漁光互補等模式,推進“光伏+”項目的有機開發。加快發展抽水蓄能。積極推動安仁金紫仙120萬千瓦、桂陽泗洲山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加快項目核准報批手續,力爭2023年開工、2030年投產併網。有序推進“十五五”宜章麻子坪、仰天湖(宜章)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科學選定投資開發企業,做好站址保護。加快推進蘇仙小溪36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在國家、省“十四五”能源規劃滾動調整時積極爭取納入重點實施項目。適時開展蘇仙橫壠、臨武黃沙坪、永興神機沖水庫、資興清江鎮煙竹坪、北湖江源水庫、蘇仙山河水庫抽水蓄能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發展其他清潔能源。有序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推進嘉禾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資興煤矸石發電廠耦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鼓勵生物質能的多元化開發利用。鼓勵探索氫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新型能源儲備利用方式,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做好相關技術準備。
(三)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全面落實市政府和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加快構建堅強可靠、源網荷協調互動的郴州市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適度超前主幹電網。加強500千伏電網網架,加快推進郴州東(水城)至衡陽雁城50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打通南北縱向第二輸電通道。擴大省際電網互聯,重點依託鯉魚江電廠500千伏送出線路通道,加快推動湘粵聯網200萬千瓦背靠背直流項目建設工作。最佳化220千伏網路結構,新建嘉禾東、資興東、桂陽南等220千伏變電站,積極推進桂東羅霄至資興東等22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加強電網保障和新能源送出能力。打造堅強靈活智慧型配網。加強配電網與城鄉發展規劃的統籌協調,積極支持城鎮配電網改造和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不斷提高配電網供電保障能力,積極適應電動汽車、5G基站、分散式電源、儲能等多元用戶接入需求,推動配電網向綠色化、智慧型化、數位化方向轉型。推動電力系統數位化轉型。加快電網數位化建設,有效提升電力系統自動化及智慧型化水平,助推源網荷儲協同發展。
(四)提升電力運行調度水平。創新電力運行調度工作機制,不斷提升電力系統整體運行水平。打造高效電力調度體系。完善電力調度機構工作規範,釐清內部調度權責界限,提高調度信息透明度,確保調度順暢銜接。加快智慧型化技術套用,提高調度智慧型化、自動化水平,探索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聯合調度。加強電力調度運行監管。按照“全領域、全流程、全覆蓋”的要求,全面開展電力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全市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推動全市小水電集中式管理和智慧型化運維,加強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出力預測,提升頂峰發電能力。加強迎峰度夏(冬)期間負荷監控,適時啟動鯉魚江電廠靈活送電湖南。完善電力預警機制。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協同和大數據分析,編制迎峰度夏(冬)有序用電工作方案,力爭有序用電負荷指標,積極做好部署安排,確保全市高峰期電力安全穩定可靠供應。根據全市電力負荷實時情況,精準開展電力運行調度,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全市電力供需平衡。
(五)提升電力服務保障效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和智慧型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最佳化電力營商環境,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要。持續推進電能替代。提高工業、交通、建築終端等領域電氣化和低碳化水平,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普及率。大力實施工業領域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繼續實施“鑄造行業電能替代全覆蓋”專項行動,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築,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為居民綠色出行提供堅強電力支撐。持續最佳化“獲得電力”。深化“三零”“三省”服務,紮實推進“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再提升工作。最佳化升級“網上國網”“數字郴電”APP線上辦電功能,提供報裝用電全流程服務。深化“供電+能效服務”業務融合套用,為產業鏈重點企業提供電能質量、綜合能效提升專項方案。對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任務指標進行專項考核。
(六)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認真貫徹國家和湖南省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快融入全省電力市場體系,深化配售電業務改革,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持續擴大市場主體數量,推動全市所有經營性工商業用戶直接通過市場交易完成購電。加快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步伐,鼓勵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拓展新能源消納空間,提高本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完成率。持續深化電力價格機制改革。在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基礎上,按照國家、省要求,持續深化各類電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加快輸配電價改革力度,理順增量配電網和大電網之間購售電費結算關係,做好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後的省電網與郴電國際躉售電價改革工作。進一步深化配售電業務改革。按照國家、省最新政策,加快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工作推進。明確增量配電公司的電網企業地位,鼓勵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等增值業務,積極研究出台相關扶持政策,創新增量配電區域商業模式,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擴大園區招商引資的窪地效應。
(七)最佳化電力支撐項目審批機制。聚焦項目建設審批遇到的實際問題,完善項目審批標準化流程,開闢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強化項目審批問題協調與政策指導,確保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制定項目審批標準化流程。各責任部門按照項目分類制定標準化審批流程,建立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創造優質服務環境。開闢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準入條件的前提下,對重點項目辦理行政審批手續時,採取特事特辦方式,開闢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審批問題協調與政策指導。針對電力支撐項目建設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問題解決,強化對相關法規政策的宣傳服務,進一步加強對電力建設單位相關政策的業務指導。
四、建設安全高效的一體化算力服務支撐體系
(一)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以超級計算中心、新型數據中心為主體的算力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算力規模,提升用能效率。大力發展先進計算中心。抓住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改造升級,前瞻布局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的機會,力爭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啟動郴州東江湖分中心建設,推動郴州發展先進計算中心,提升區域先進算力能級。加快建設新型數據中心。重點建設易信科技東江湖百旺信雲數據中心、資興城投(移動、聯通)東江湖大數據中心、中國電信(雲巢)東江湖大數據中心3個新型數據中心。靈活部署邊緣數據中心。構建城市內的邊緣算力供給體系,支撐邊緣數據的計算、存儲和轉發。引導城市邊緣數據中心與變電站、基站、通信機房等城市基礎設施協同部署。
(二)構建一體化算力網路體系。著力增強算力服務體系的網路化、系統化水平。提升數據中心互聯能力。加快新型數據中心集群間網路直連,促進跨網、跨地區、跨企業數據互動,支撐高頻實時互動業務需求。推動邊緣數據中心互聯組網,促進數據中心、雲計算和網路協同發展。建立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算力協同機制,加快構建“雲網邊端”協同的泛在化算力網路。提升算力網路支撐能力。加快建設直連長沙、廣州、深圳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節點光纖,打造“千兆城市”。引導基礎電信企業開放省級骨幹節點的網路寬頻,完善網路結算機制,降低通信成本。通過制定優惠合理算力價格,提升算力綜合服務水平,為更多的套用主體提供優質高效算力服務。提升中小城市數字服務水平。增強中小城市網路基礎設施承載和服務能力,推進套用基礎設施最佳化布局,全面集成算力資源。
(三)完善數據治理體系。進一步挖掘數據資源、放大數據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收集套用。聚焦智慧型製造、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重點領域,不斷拓展算力套用場景。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加強政務、公共數據共享,建設統一開放共享的服務平台,按照“管運適度分離”原則,創新運營模式,推動套用創新。加強政企數據共享,建立健全政企數據融合標準和對接機制。促進數據有序流通。研究制定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評估地方標準,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流動安全管理制度,推動數據使用者落實數據安全保護責任,安全有序推動數據流通套用。
(四)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助力信息通信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改造,推廣安全綠色全快閃記憶體儲、製冷系統節能、新型機房精密空調等技術,推動新型數據中心向新能源發電側建設,最佳化能源結構。增強數據中心綠色管理能力,深化新型數據中心綠色設計、施工、採購與運營管理,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要達到綠色數據中心要求,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
(五)增強算力安全保障能力。牢牢守住網路安全、數據安全、經濟安全底線。加強網路安全防護,防範化解多層次安全風險隱患。強化數據資源管理,探索算力設施承載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機制建設,強化企業數據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加強多方安全計算等數據安全關鍵技術創新突破與推廣套用。積極做好各類網路數據安全協同處置,及時消減數據安全重大隱患,提升新型數據中心可靠性。對承載重要信息系統以及影響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數據中心,增強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保護能力,強化供電、製冷等基礎設施系統的可用性,提高新型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及其業務系統整體可靠性。
五、建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科創動力支撐體系
(一)最佳化區域創新格局。加快推進郴州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模式。實施強中心城區戰略,引導創新資源最佳化布局,推動創新資源向縣市和園區輻射延伸,積極支持創建省級高新區、省級創新型縣(市),推動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提升園區創新發展能力。
(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培育,瞄準技術制高點搶占先發優勢,爭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引領者。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滾動梳理卡脖子技術清單,針對清單採取競爭立項、揭榜掛帥、定向委託等方式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三)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高新技術後備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堅持優環境、搭平台、重幫扶、助融資“四輪驅動”,為“創新幼苗”企業快速壯大營造良好環境。建立完善後備高新技術企業庫,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抓好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結對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科技活動全覆蓋。支持科技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和智慧財產權聯盟,承擔國家科技項目。
(四)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深入推進科技研發創新平台建設計畫,落實創新平台建設鼓勵政策,支持重點企業聯合科研院所以創新聯合體等協同創新模式,創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流動站)、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推進郴州市可持續發展創新中心、東江湖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示範基地、可持續發展現代產業研究院等平台建設。大力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建設。
(五)加快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育。深入貫徹落實人才新政,培養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青年科技人才,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注重培養本地專業人才,支持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完善靶向引才、專家薦才機制。採用長期聘用和柔性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編制發布高端人才指導目錄和科技人才圖譜,聚集一批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鼓勵引進外國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健全創新激勵機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建立年薪制、協定工資、項目工資等多元分配機制。完善科技人才流動機制,支持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市校合作,構建與國內外技術市場互聯互通的技術轉移網路。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加強技術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加強服務機構建設,在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科技檢驗檢測、人力資源、資產評估、技術交易等方面引進培育一批優質科技服務機構。打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供需對接、成果融資等科技成果市場化流動平台,建立科技成果庫和企業技術需求庫。加快推進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郴州分市場的建設和運營,進一步促進技術要素全域市場化流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中試和產業孵化基地。
(七)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著眼重大戰略需求,明確戰略目標,加強技術創新體系頂層設計。突出質量、貢獻、績效導向,最佳化科技項目組織實施機制,簡化科研項目申報流程和材料,推行項目材料網上報送和“材料一次報送”制度。推動構建一體化的協同創新政策體系,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與自貿區功能疊加、政策共享。最佳化創新環境培育創新文化,建立科技巨觀管理統籌協調機制,強化部門溝通協調和縣市區有效聯動。
六、環境影響與能源評價
(一)環境影響分析依據。為改善環境質量和保障生態安全,從決策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等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論證規劃方案的生態環境合理性和環境效益,提出規劃最佳化調整建議,為規劃決策和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環境管理提供依據,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本規劃與《郴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有效銜接,符合國家、省對郴州發展戰略定位和主體功能定位,與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建設現代化新郴州等要求相符合,對支撐郴州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規劃實施客觀上會產生一定的污染物排放和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占用、生態影響和污染排放三個方面。“三力”支撐項目建設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通道、能源等資源,可能涉及部分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環境敏感區,可能對局部地區資源承載力產生影響。項目建設、運營產生的揚塵、廢氣、廢水、噪聲和固體廢物等污染物,如未採取合理的環保措施,可能會對周邊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通過嚴格落實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基礎設施節能環保和風險防控能力,規劃實施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總體可控。
(三)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最佳化項目規劃布局。發揮電力支撐規劃的引領作用,切實做好與電力、油氣、可再生能源、土地、林業、水利、交通等專項規劃的銜接,充分考慮電力支撐基礎設施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重要濕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的影響,統籌項目環評、林地可研(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水保等工作,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規劃項目布局,儘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嚴格建設運營管理。按照環境質量不斷最佳化的基本原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嚴格管理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環境質量底線,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在項目建設期,關注地表水、地下水、取棄土場的污染;在項目建成後,及時復綠、復墾,恢復臨時用地;在項目運營期,關注運輸產生的大氣和噪聲污染,防範水環境風險。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合理利用資源,最佳化項目設計,提高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節地節水水平。加強對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優先利用存量用地,高效實施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採取綜合節能與效能管理措施,提高“三力”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完善環境管理制度。加強規劃實施效果跟蹤評估,開展階段性環境跟蹤監測。本規劃提出的項目將在前期工作階段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履行環評法定程式,做好環評公示並充分徵求公眾意見,同時充分吸納相關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成果,並將有關環評結論作為後續建設實施的依據。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環保措施,降低對環境和公眾生活的不良影響。
七、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協調。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要發揮牽頭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強化“三力”支撐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分領域具體實施方案。各級各部門要搶抓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機遇,統籌各方資源,建立工作清單,積極爭取國家、省支持,加快推進全市“三力”基礎設施建設。各縣市區要按照本規劃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有序推進規劃實施。
(二)強化要素保障。加大財政資金對“三力”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三力”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對“三力”重大工程項目,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在網路、電力、土地、林地、用能、能耗排放指標及市政配套等方面做好保障。建立健全支持“三力”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最佳化人才政策、獎補政策。
(三)強化監督考核。各級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將規劃確定的相關任務納入本地區本部門年度工作計畫,明確責任人和進度要求,定期調度通報進展情況;及時把握“三力”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妥善應對,加快解決。建立健全“三力”評價指標和統計體系,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四)強化氛圍營造。充分發揮各級新聞媒體和網路媒體作用,建立健全統一協調的信息發布機制,全面解讀規劃目標和重點任務,合理引導社會預期,調動各方面力量。各級各部門要及時總結“三力”建設的階段性成效,總結實施過程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各級宣傳部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三力”建設濃厚氛圍。

檔案解讀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的通知》(湘政辦發〔2022〕27號)檔案精神,結合本市實際,市政府辦牽頭起草了《郴州市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三力”規劃)。
一、起草背景
近年來,我市“三力”現實基礎日益夯實。一是能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在國家電網和郴電國際“兩網”支撐下,全市電網穩定供應能力達到250萬千瓦。鯉魚江電廠靈活送電湖南工程等一批重大能源項目建成投產,風電、光伏裝機規模達到220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比重超過50%,其中風電裝機規模居全省第一。二是算力服務能力持續升級。全市建成5G基站超過5千座,縣級及以上行政區主城區全部實現5G網路覆蓋,行政村光纖和4G網路覆蓋率達100%。資興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已簽約項目(單位)達60家、簽約機架近2萬個,成為全國能耗最低的綠色大數據中心。園區正在全力爭取納入國家“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打造國家一體化算力體系重要節點。三是科創帶動能力逐步增強。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獲批建設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和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郴州片區。全市市級以上創新平台總數達到228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台6家,省級創新平台27家。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共獲各類省級科技獎35項,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30.41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69家。
二、起草依據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的通知》(湘政辦發〔2022〕27號)
三、主要內容
“三力”規劃包括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建設以新型能源為主體的電力支撐體系、建設安全高效的一體化算力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科創動力支撐體系、環境影響與能源評價、實施保障等七個方面。其中,三力支撐體系部分是規劃的重點。
(一)建設以新型能源為主體的電力支撐體系。包含提升能源穩定供應能力、推進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電力運行調度水平、提升電力服務保障效率、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最佳化電力支撐項目審批機制等七項。電力發展目標是:電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持續提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力爭到2025年,全市電力穩定供應能力達到500萬千瓦,風電、光伏裝機突破850萬千瓦。電力系統網路不斷最佳化,打通南北縱向第二輸電通道,形成以蘇耽、郴州東(水城)兩座500千伏變電站為支點的安全可靠、分區清晰、經濟高效的輸配電網路。“獲得電力”指數不斷增強,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電力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電力監測調度實現智慧型化、數位化、自動化運行。
(二)建設安全高效的一體化算力服務支撐體系。包含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一體化算力網路體系、完善數據治理體系、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增強算力安全保障能力等五項。算力發展目標是:算力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鮮明、泛在高效、規模適度的算力支撐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總算力提升到2EFLOPS,數據中心總存儲能力達到12EB,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100%左右,數據中心平均利用率不低於65%,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指標控制在1.2以內。
(三)建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科創動力支撐體系。包含最佳化區域創新格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加快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等七項。動力發展目標是: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技術契約交易額占GDP比重達2%以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