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清廉忠義
楊漣生於
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十日,他五歲就學外塾,性敏慧,書過目輒成誦,塾師奇之。
楊漣的青年時代,正是
東林黨方興的時期,他對於
顧憲成等人以天下為己任、不畏權勢、敢於訾議朝政的氣節非常敬佩。每遇東林講會,楊漣一定千方百計趕到無錫,與東林諸君子探討性理之學,共商治國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漸成為東林黨的後起之秀。
萬曆十四年(1586年),娶張氏為妻。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因父親楊彥翱於前一年去世,楊漣按例
丁憂三年,失去參加
鄉試的機會。同年,原配夫人張氏去世。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楊漣的丁憂期滿,又娶詹氏為妻,並相伴終生。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秋,楊漣參加
科舉考試失利。後因貧困交加,在憂慮和勞累中一病不起,之後才病癒。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獲得“
遺才”參考資格,中
湖廣道第四十六名舉人。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楊漣考中
進士,於禮部
觀政,後出任常熟知縣。為真實了解當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遍知閭里利病,深受百姓擁戴。後因“舉廉吏第一”,升為戶科
給事中,不久又改為兵科右給事中。
奠安社稷
楊漣為人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權貴。當時明神宗
朱翊鈞已多年不見朝臣,
鄭貴妃與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結,離間神宗與太子
朱常洛(明光宗)的骨肉之情。楊漣識破了鄭貴妃的陰謀,深深為太子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在他看來,太子是一國之本,“國本”動則天下亂。因此他把穩定太子的地位與愛國忠君聯繫在一起,堅決支持朱常洛。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鈞久病不愈,本應召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藥膳。但由於鄭貴妃從中作梗,太子竟不得與父相見。楊漣一面暗遣人曉諭東宮伴讀
王安,要他讓朱常洛“力請入侍,嘗藥視膳,薄暮始還”。爭取接近朱翊鈞的機會,防止鄭貴妃假傳聖旨,惑亂朝政。同時,楊漣又聯合
科道敦促大學士
方從哲率百官赴
乾清宮問安,以示朝臣之力。方從哲懼鄭貴妃遷怒於己,便百般推諉,說:“帝諱病。即問,左右不敢傳。”楊漣立即引宋代
文彥博的先例,要方從哲率百僚一日三問“第令宮中知廷臣在,事自濟”。方從哲不便再推,只好照辦。
朱翊鈞駕崩後,朱常洛即位,是為光宗。然而,朱常洛登基四天后便一病不起。當時宮中紛紛傳言,說朱常洛之病是因為鄭貴妃進獻八位美女致使朱常洛身體虧損。又唆使中官
崔文升進瀉藥,使其病情加重。楊漣聽到這些傳言深為朱常洛擔憂,決心清除鄭貴妃對朱常洛的威脅,於是便聯絡朝臣,共請鄭貴妃
移宮,將她從光宗身邊趕開。又上疏劾崔文升“用藥無狀”,同時揭露鄭貴妃欲封
皇太后的野心。楊漣此疏,語言犀利,火藥味很濃,大家都擔心朱常洛看後會很不高興。奏疏上陳三日,仍沒有動靜,正要鬆一口氣,忽然宮中傳出話來,朱常洛將於明日召見大臣,並特宣楊漣和
錦衣衛官校。朝臣們心裡都知道,宣錦衣衛官校入侍,一般都是令其執行“
廷杖”。大家推測楊漣此次被召一定是凶多吉少。方從哲勸楊漣趕緊上疏請罪,楊漣執意不從,稱“死即死耳,漣何罪(死就死了,我有什麼罪)?”
次日上午,眾臣入朝朱常洛。朱常洛有氣無力地說了些要大家各盡其職,效忠朝廷的話,便把目光轉向楊漣,盯了他許久,始終不說一句話。大家正在擔心,忽聽朱常洛嘆了一口氣,指著楊漣對大家說:“此真忠君。”下旨驅逐崔文升,收回封鄭貴妃為太后的聖旨,並且還讓楊漣當上了
顧命大臣。楊漣對朱常洛的信任非常感激,從此更是孜孜不倦,誓死報效朝廷。
九月初一,朱常洛駕崩。他的寵妃
李選侍欲效仿當年的鄭貴妃,準備將朱常洛的長子
朱由校藏起來,“挾皇長子自重”。外臣
周嘉謨亦以皇長子既無嫡母,又無生母為理由,主張撫孤於李選侍。李選侍陰狠狡詐,朱常洛在時,她便恃寵驕橫,獨霸後宮。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便是被她害死。後來她又趁朱常洛病重,與鄭貴妃勾結,要求封鄭貴妃為皇太后,封自己為皇后。一次朱常洛被她糾纏煩了,便召幾位大臣商量,準備封她為皇貴妃。不料躲在門幔後偷聽的李選侍不滿意,竟然從幕幔後伸出手來將站在朱常洛旁邊的朱由校拉進去,耳語了一番,便將其推出。朱由校當即便跪在地上請父皇封李選侍為皇后。如此僭制違禮,不僅使在場的大臣面有怒容,連朱常洛也為之“色變”。為防止李選侍挾持皇長子干預朝政、擾亂國體。楊漣等一批正直朝臣決意鋌而走險,力挽狂瀾。
當天上午,楊漣、
左光斗促同大學士方從哲、
劉一燝、
韓爌等朝臣一齊到
乾清宮。剛至乾清門,便有內宦持梃攔路,不許入內。楊漣大罵道:“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駕,若曹不聽入,欲何為?”說完便揮手擋開槍梃,眾朝臣一擁而入。大家哭靈完畢,發現長子朱由校並未在朱常洛靈柩前守靈,心中暗暗吃驚。問左右的宦官,皆支支吾吾,不敢作答。楊漣見朱常洛的心腹太監王安以目示意西暖閣,當下會意,轉身對大家耳語了幾句,大家便一齊向西暖閣跪下,齊呼求面見儲君。李選侍擁著朱由校躲在西暖閣,哪裡見過如此陣勢,早已嚇得六神無主。王安隨即入內,假意勸說,稱皇長子面見眾臣後即可送回。說完便拉著朱由校出閣,等在外面的眾臣連忙把朱由校擁入早已準備好的輦車,護駕退出乾清宮。李選侍這才回過神來,慌忙吩咐左右的宦官快去擋駕。宦官們追來拖住轎子,大聲叫嚷:“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楊漣大怒,大聲斥罵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復畏何人?”眾宦官被罵得啞口無言,這才悻悻退去。
楊漣等人將朱由校抬至文華殿,當即舉行了“正東宮位”的典禮。並且議定於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六日在乾清宮即帝位。
李選侍見皇長子被擁走,十分惱怒,無奈大局已定。她決定賴在乾清宮不出,以此要挾朱由校封她為皇太后。訊息傳出,舉朝皆憤憤不平,奏請
李選侍移宮的章奏接連不斷。李選侍遣宦官召太子入乾清宮議事,被楊漣阻擋。他正色道:“殿下在東宮為太子,今則皇帝,選侍安得召?”怒目將前來傳話的宦官逼退。
九月初五,眼見太子登基大典將近,而李選侍仍賴在乾清宮不出。楊漣心急如焚,又聯絡諸大臣聚集慈慶宮,要大學士方從哲帶頭請太子下詔驅李選侍移宮。方從哲卻不以為然地說:“遲亦無害。”楊漣辯爭道:“昨以皇長子就太子宮猶可,明日為天子,乃反居太子宮以避宮人乎?”當時有人提出李選侍是光宗的舊人,逼之太急是否有失體統。楊漣立即斥之道:“諸臣受顧命於先帝,先帝自欲先顧其子。”並且表示“能殺我則已,否則,今日不移,死不去。”其他大臣亦紛紛贊言助之,詞色俱厲,驚動了殿中的太子。太子遣人斥群臣退去,楊漣仍不肯服從,繼續抗辯道:“選侍陽托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在楊漣等的堅持下,朱由校只好下旨遣李選侍即日移宮。李選侍接旨,知敗局已定,只好哭哭啼啼地遷出乾清宮。次日,朱由校正式登基,即明熹宗。
從朱常洛駕崩到朱由校登基,前後不過六日。楊漣為輔佐太子順利登基嘔心瀝血,幾乎是夜夜不寢。史書上稱在六天內“漣鬚髮盡白,帝亦數稱忠臣”。不久後,楊漣升任兵科
都給事中。當時御史馮三元等極力詆毀
熊廷弼,楊漣公正疏陳此事。不久後,他彈劾兵部尚書
黃嘉善八大罪,黃嘉善遭罷免。
天啟二年(1622年),楊漣任禮科都給事中,旋即升任
太常少卿。
天啟三年(1623年)春,朱由校拜楊漣為左
僉都御史。
專劾魏閹
然而,這位在楊漣等正直朝臣捨命扶持下才得以登基的朱由校,並沒有像
東林黨所希望的那樣革除弊政,相反卻是變本加厲,更加荒淫奢靡、昏庸無能。宦官
魏忠賢和朱由校的乳母
客氏相勾結,在宮中獨攬大權,肆意為虐。一些官吏紛紛投靠魏忠賢,結成“
閹黨”,打擊和排斥東林黨人。楊漣懷著滿腔的悲憤,決心挺身而出,討伐魏忠賢。
同年六月一日,楊漣將寫好的奏疏藏在懷裡,準備趁早朝時面奏朱由校,當場揭露魏忠賢。不巧當日免朝,楊漣“恐再宿機泄”,只好交會極門轉呈朱由校。楊漣在奏疏中列舉了魏忠賢的二十四條罪狀,揭露他迫害先帝舊臣、干預朝政,逼死後宮賢妃,操縱
東廠濫施淫威等罪行,最後指出魏忠賢專權的惡果是“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請求朱由校“大奮雷霆,集文武勛戚,敕刑部嚴訊,以正國法”。
楊漣此疏,字字句句,如雷霆萬鈞,擊中魏忠賢的要害。魏忠賢聞疏後驚恐萬狀,慌忙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訴其冤,並利用朱由校不識字的緣故,削減罪狀。弄得朱由校真假難辨,好壞不分,反而溫言撫慰魏忠賢,“嚴旨切責”楊漣。
自此以後,魏忠賢對楊漣恨之入骨。同年十月,魏忠賢矯旨責楊漣“大不敬”、“無人臣禮”。將楊漣革職為民。
慨然赴死
擠走了楊漣,
魏忠賢仍不肯善罷干休,必欲
置之死地而後快。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指使“
閹黨”
大理丞徐大化彈劾楊漣、
左光斗“黨同伐異,招權納賄”,借興“
汪文言之獄”謀害楊漣等人。
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
許顯純在魏忠賢的授意下對汪文言嚴刑逼供,要他誣陷楊漣受賄。汪文言寧死不屈,仰天大呼道:“世豈有貪贓楊大洪哉。”許顯純無計可施,只好自己捏造供狀,誣陷楊漣、左光斗曾受
遼東經略熊廷弼賄賂二萬兩。魏忠賢立即遣錦衣衛緹騎前去逮捕楊漣等人來京審訊。
六月,楊漣被逮押送北京,沿途民眾聞訊,皆為楊漣鳴不平。他們自動夾道哭送,所過村市,“悉焚香建醮,祈祐漣生還”。當時,在知府李行志、知縣夏之彥等的倡議下,“四門設櫃,捐俸首倡。士民好義者,傾家樂助。更屬僧道,遍化吳楚申浙諸省”。但最終只籌集了一萬餘兩。
六月二十八日,楊漣被下
鎮撫司詔獄審訊。許顯純將錦衣衛的諸多酷刑一一用於楊漣,折磨得他遍體鱗傷,氣息奄奄。後來提審時楊漣被折磨得無法坐、立,許顯純便讓打手給楊漣帶上桎梏,拖他到堂上躺在地下受審。楊漣仍不屈服,在獄中寫下《絕筆》,繼續陳述“
移宮案”的真相,痛斥魏忠賢紊亂朝綱。魏忠賢得知後氣得七竅生煙,令許顯純立即殺掉楊漣。
七月庚申夜裡,許顯純令
緹騎在獄中處死楊漣,此賊先後以“土囊壓身,鐵釘貫耳”等手段加害楊漣,但楊漣並未身亡。天啟五年農曆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8日),許顯純以一枚大鐵釘釘入楊漣頭部,終將其害死,時年五十四歲。臨刑前,楊漣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封。稱“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寫完仰天大笑。
崇禎元年(1628年),楊漣之子楊之易、楊之賦向朝廷鳴冤,楊漣冤案得以平反。明毅宗
朱由檢“追錄死閹忠臣”,以楊漣為首,追贈他為
太子太保、
兵部尚書,
諡號“
忠烈”,賜
祭葬,並任命他的一個兒子為官。
清順治六年(1649年),楊漣遺骨歸葬應山。
主要成就
楊漣在“
紅丸案”、“
移宮案”和以
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的鬥爭中表現突出,對明末
天啟政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紅丸”、“移宮”兩案,直接關係到皇位的繼承和皇權利益的再分配,楊漣在兩案中表現積極,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移宮”中,楊漣出力最多。“移宮”之後,朝廷一度出現了“眾正盈朝”的良好局面,楊漣於其中,居功至偉。
人物評價
總評
楊漣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
東林黨的主要領袖之一,秉承以天下為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在當時消沉的政治局面下積極進取,有所作為。忠心報國,力戰“閹逆”,貫穿了楊漣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動。他終生致力於爭“
紅丸案”、“
移宮案”以正
宮闈,反
閹黨以遏止魏忠賢,為挽救混亂的政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史家評價他“為人磊落負奇節”,是極為中肯的。
歷代評價
陳於廷:江河緯地,日月經天,誰其參之,曰維聖賢,有明御宇,“兩楊”媲哲,前為忠愍(
楊繼盛),後為忠烈。嗚呼忠烈!秉國之剛,英風毅骨,千載芬芳。
錢謙益:①嗚呼!公之死,慘毒萬狀,暴屍六晝夜,蛆蟲穿穴。畢命之夕,白氣貫北斗,災眚疊見,天地震動,其為冤天猶知之,而況於人乎?當其舁櫬就征,自雲阜抵汴,哭送者數萬人,壯士劍客,聚而謀篡奪者幾千人,所過市集,攀檻車看忠臣,及炷香設祭祝生還者,自豫、冀達荊、吳,綿延萬餘里。追贓令亟,賣菜洗削者,爭持數錢,投縣令匭中,三年而後止。昭雪之後,街談巷議,動色相告,芸夫牧豎,有嘆有泣。公之忠義激烈,波盪海內,夫豈待志而後著。擊奸之疏,愍忠之綸,大書特書,載在國史,雖微志,誰不知之?若夫光宗皇帝之知公,與公之受知於先帝,君臣特達,前史無比。公之致命遂志,之死不悔者在此,而群小之定計殺公者亦在此。②夫人生而為志士仁人,亦可以已矣。為人臣託孤寄命,奠安社稷,其為用亦不小矣。不咀藥以自屏,不引刀以懟君,慷慨對簿,從容絕命。千載而下,讀枕中齧血之書,殆未有不正冠肅容,傍徨涕泗,相與教忠而勸義者也。
吳應箕:①夫漣何如人也?自為諸生,孝友端方,慨然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家徒四壁,志氣軒如,其筮仕臣鄉常熟也,鐵面冰稜,吏胥不能仰視,而愛民如子,即嬰兒婦媼鹹得自盡其情。蒞虞一年,不名一錢,百廢具舉,錢糧之絕火耗,上下百年僅見漣一人耳!入計時止余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不能治裝以去;及居言路,揚清激濁,盡絕饋遺,寒素之風依然白屋。②夫人臣抗節,直言慷慨殺身,歷代史書常亦有之,如漣之貧不言清,勞不言功,從容就死,無怨無尤。方之宋
岳飛,本知十二金牌出自秦檜之手,而俯首就戮,斯亦可謂人臣之特矣。
鄭鄤:余觀公論事甚平,聞公與人甚和,嘗怪何以得禍至此?及讀遺編,愾然而嘆。人事忌認真,而公最真;物情忌勘透,而公最透。一薰一蕕,迎而其氣不相入,不必待抨抨若瓦石之擊也。若夫大人乘願持世,亦為天地間完一事兩事而已。宮移而公歸,逆糾而公死,先之未死,天以後一事屬公也。糾逆之疏出,而逆狀曉然於天下,奸魄斬矣。三年之內次第誅戮其黨,而終於開我聖明,乾坤不毀者,公之功也。三朝大業,公只手扶之,而公可以死矣。
朱純臣:漣事母至孝,為人忠貞孤介,慷慨自許,嫉惡如仇,故群奸百計誣擠,必欲死之。
陸雲龍:甲子偶閱邸報,見楊大洪先生劾忠賢疏曰:“嗟乎!蟻漏至於岸圻矣,乃思塞之乎?”猶恨佐之無愚公,使楊公徒作精衛,不意虞部且以杖斃,撫寧亦以直言奪糈,曰奸亦神矣。
陳仁錫:痛哉楊公!刀鋸殺之生前,借題殺之死後,勒追以殺子孫,塗抹以殺青史,邪橫以殺人心,其奈人倫天道何?然子孫賢不可殺,青史嚴不能殺,人心活不敢殺,則亦自殺其心而已。卒之全給謚蔭,建祠賜額,而後知楊公之死,死而生矣。
談遷:詔獄諸君子,楊文孺氣最勍,禍最慘,而死亦先之。方其兵垣上書,又光廟特召對,預於顧命,瑣臣之奇構,熟逾文孺?宜感奮而不顧其身也。排闥定位、移宮避嫌,具首自文孺,真有杜延年、李固所不敢望者。事定之後,眾人影附響集,欲共其功,議論相尋。始而衍,中而激,末而潰,於朝廷不惟蛇之足,且為梟之聲矣。嗚呼!文孺自足死,余死者即同難,或未同其心也。
張岱:魏忠賢虎踞宮中,牙爪已具,岌岌有出柙之勢。而楊漣一疏,乘勢決藩,張牙橫噬,毒遍寰區,乃遂不可收拾矣。京方言:趙高奸未大露,正先發之,正先死,而趙高威自此成。是楊、左不幸而為忠賢之正先也。及後阜城之誅,與望夷之族相報不遠;伯有為厲,則仍是楊、左殺之也。
夏允彝:庚申一月之內,連遭大喪,中外洶洶。楊漣率眾排闥,見東宮即羅拜。選侍時在乾清宮,以母禮自待,左光斗遽疏言乾清宮非至尊不可居,持論自正。但中言“武氏之禍立見於今”,差亦過當。楊、左即拉閣臣揭請即日移宮,選侍頗覺皇遽。御史賈繼春遂言先帝至孝,何至一妾一女不能遺庇,亦未可盡言其非。然宮之應移,自屬定禮。楊、左不可居以為功,他人亦何可詆之為罪也。楊與賈互相譏諷,賈以楊必將與大璫共受封拜譏之,楊遂掛冠歸。中旨切責賈,賈倉皇自辨,詞頗哀。高弘圖、張慎言出疏兩解之,言至平且確。乃賈終黜為民,而楊不久優擢至副院,則亦東林失平之事也。後遂以此殺楊、左,則冤彌甚,即賈亦心憐之。
朱由檢:朕閱往牒,有精忠亮節,浩氣剛風,苟利社稷,不惜一死者,輒欷歔憑弔,尚嘉壯之。惟爾貞誠,自矢孤介性成。皇考違和,以篤祜切經心之痛;熹皇御極,以沉憂奠磐石之安,一議而正名定分攸關。再疏而保身保家莫顧,群凶構陷,鍛鍊駢多,而爾肉綻而忠彌完,身忘而志如在,能承顧命,不能殄慍於宵人,能矢艱貞,不能謝誣於讐吻,能使故鄉老幼號泣遮留,不能使偵邏朋謀少寬箠楚,能使封仗彈文,嶔崎歷落,不能使橫張璫焰,共見丹忱。爾不云乎:“三朝豢養,一念獨盟。”二祖十宗,實鑒此心,天下後世,共見此血。庶幾其無愧歟。
翁長庸:自古忠臣得禍,未有如公之甚者也。斯時也,公豈不知璫焰之必不可滅,聖意之必不可回,直道之必不可容,國事之必不可救,而決然為此者,亦謂擊之,而勝則社稷之福,不勝則繼之以死,為朱雲之檻,為侍中之血,為博浪沙之椎,皇天后土實鑒臨之。公不云乎:“不願為楊震仰藥,不屑為張儉逃亡,”是則公之志也,而公之志於是乎不朽矣!
林時對:古來直諫之臣,攖龍頷而捋虎鬚者,代不多人。本朝三百年,犯顏強諍,如南巡、大禮、國本、擊璫諸公,或因杖斃、或遭慘殺,以至沉冤獄底。荷戈邊徼者,指難屈數;則皆間出之正氣,而天植之孤忠也。……天啟乙丑、丙寅,門擊璫被逮慘殺者,有六君子、七君子。左副都御史楊漣、左僉都御史左光斗、吏科都給事中魏大中、兵部員外郎顧大章、戶科給事中周朝瑞、河南道御史袁化中,所謂六君子也。
王夫之:直擊嚴嵩,而椒山之死以正;專劾魏閹,而應山之死以光。
計六奇:光宗崩,李選侍猶居乾清宮,欲與熹宗同居,邀封后,垂簾稱制。而楊、左等以選侍素無德,又非生母、嫡母與養母,恐有武氏之禍,必欲令選侍出乾清宮,不與熹宗同居,豎議甚正,未免稍激,遂為群小所忌,而禍自此始矣。
趙吉士:有明三百年,相臣前有“三楊”,曰楊榮,楊溥,楊士奇,最後楊一清能寘逆閹劉瑾於死為尤著。諫臣亦有“三楊”,曰楊爵,楊最,楊繼盛,最後楊漣攻逆閹魏忠賢以死為尤著,而一代盛衰之概約略可見矣。
張廷玉:國之將亡也,先自戕其善類,而水旱盜賊乘之。故禍亂之端,士君子恆先被其毒。異哉,明之所稱“三案”者!舉朝士大夫喋喋不去口,而元惡大憝因用以剪除善類,卒致楊、左諸人身填牢戶,與東漢季年若蹈一轍。國安得不亡乎!
谷應泰:洎乎文言冤獄,遍染清流,楊漣、左光斗等並系鋃鐺;魏大中、周順昌等同嬰桎梏,正如朱並所告二十四人,李膺所坐六百餘士,雖夕陽亭下,震酖何辭,首陽山前,滂屍不愧。而田爾耕三木橫加,許顯純五毒備至。乳虎乍逢,盡灑萇弘之血;蒼鷹所擊,皆含杜伯之冤。是則拊髀之憤,原不馮生,而破柱之風,猶能為厲矣。
李贊元:於乎!公之功可以回萬泰兩朝之天,而不可以塞婦寺群小之口;公之誠可以下旄孺萬里之泣,而不可以拔囊頭飛肉之冤。讀其文,想其人,恨不再起群奸之屍而戮之,以報公於地下。
蒲松齡:公生為河嶽,沒為日星,何必長生乃為不死哉?或以未能免俗,不作天仙,因而為公悼惜;余謂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 一聖賢,解者必不議予說之傎也。
張伯行:有明稱文章節義赫奕古今者,莫盛於“二楊”,曰椒山(
楊繼盛),曰大洪,一則發奸相於前,一則摘逆璫於後,而皆不免於巨憝之手。嗚呼!何禍之烈也,蓋二公懷忠義之性,抱負直之操,均所謂丹可磨而不可改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香,玉可碎而不可移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其質賦於天,其學成於人,夫孰得而撓之者。
陳鼎:①崔魏煽逆,不有楊、左諸君,則趙高問鼎矣。……東林初起者為顧(顧憲成)、為高(高攀龍)、為鄒(鄒元標)、為趙(趙南星),繼之者為楊、為左(左光斗),再繼之文震孟、姚希孟,最後則馬世奇輩,皆節義文章足以驚天地動鬼神者也。②於是天下以楊、左之死比漢陳(陳蕃)、竇(竇武),且多兩義士也。③天欲亡明也,故生逆璫以戕忠良,忠良盡而明運絕。……吾觀楊左之死,而知天已絕明矣。
汪有典:嗚呼!公區區一曹郎,非有貴戚肺腑之親、大臣心膂之重,直以光宗病中之詔,奉為顧命之尊,身先勛舊大臣,攘臂疾呼“奪天下於婦人之手”,而歸之主器。擎天捧日,當無與公比烈者矣!以故沖人亦嘆為忠臣,舉朝交欽其大節。然而“移宮”之爭,國是雖定而禍即釁焉,遂至逆閹主烹,群小行焮,連染“三案”,並及邊鎮,長城既煆,盜賊遂橫,國祚卒斬,殃禍未竟。吁嗟悲夫!斯豈曰命乎?
秦篤輝:楊椒山之攻嚴嵩,楊大洪之攻魏忠賢,皆在其勢正盛之時,此與以身飼猛虎何異?二公何不姑俟其熟乎?蘇明允所謂“取其心,不取其術”,正此類也。
汪廷珍:余讀明史,知應山大洪先生移宮劾閹,忠君愛國,防患未然,功在社稷,迄今聞其風者,無不感奮興起,誠足誅千古殺諫官之奸慝,愧千古不指佞之言官,更為身膺主知者,立感恩圖報之準,乾坤不毀,精爽如新,公之生平已可概見矣。
蔡東藩:①至如李選侍之求為皇后,以及挾皇長子,據乾清宮,皆陰承貴妃之教而來。不有楊、左,庸鄙如方從哲輩,能不為選侍所制乎?故君子創業垂統,必思可繼,不惑聲色,不殖貨利,其所以為子孫法者,固深且遠也。②晉伯宗好直言,卒致及難,楊、左等讀書有素,寧未聞之。熹宗不明,暴揚選侍過惡,不留餘地,而可灼、文升之應加罪,反遷延不發,嗣雖一戍一放,乃久後復有赦免之旨,如此昏憒,不值一爭。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如楊、左諸臣,毋乃失先幾之智乎?
崔瑞德、
牟復禮:楊漣的剛烈性格在1620年的移宮案中曾經受過考驗,他毫不動搖。
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拷打、折磨,毫無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體,卻沒有征服他的意志。無論何時,他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那個他寫在絕筆中的信念,那個崇高、光輝、唯一的信念: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但願國家強固,聖德剛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頭,至死不改。有人曾質問我,遍讀史書如你,所見皆為帝王將相之家譜,有何意義?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財萬貫,不求出將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國家、以百姓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視死如歸?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錢財,不求富貴,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渾之氣,萬刃加身不改之志。楊漣,千年之下,終究不朽!
軼事典故
楊漣被害之後,
魏忠賢及其黨羽為了毀滅罪證,下令獄中人員仔細搜查楊漣隨身之物;一牢頭在搜檢楊漣的枕頭時發現了這份楊漣臨刑之前書寫的血書,他如獲至寶,欲將其拿去請賞,但在仔細閱讀了這份血書之後,被楊漣的浩然正氣所感動,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將其保留了下來,直到魏忠賢等
閹黨被誅滅之後才將其公諸於世。
漣今死杖下矣!痴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復掛念。不為
張儉逃亡,亦不為
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
打問之時,枉處贓私,殺人獻媚,五日一比,限限嚴旨。家傾路遠,交絕途窮,身非鐵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
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云:“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但願國家強固,聖德剛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頭,至死不改。
這封血書寫完之時藏在了草蓆之下,但是楊漣死後,這封書立即就被一個監獄看守搜查到了,但是,在看完整個血書的內容之後,他改變了主意,沒有按照閹黨的要求將血書上交,而是偷偷帶回了家中,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對自己的妻子說,有朝一日,閹黨倒台,冤獄得反,我會將這封血書公開於天下。所以這封血書才得以保存至今為世人所見。
楊漣在獄中,還憑藉驚人的毅力,在獄中用殘損的手掌寫下了另外一封書。當時,朝廷的大臣只知道包括楊漣在內的
六君子是因為收受
熊廷弼賄賂才被抓捕入獄,在楊漣的這封書公開之前,朝臣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而並不知道六君子在獄內飽受酷刑折磨。但是這封書寫完後被交給了同時入獄的
顧大章收存,輾轉換了好幾個地方保存,直到顧大章被審問時(他是最後一個受審被殺的),一個神秘的燕大俠使用神秘手段將顧大章從詔獄內提到
刑部大堂審問(顧大章原為刑部官員,在刑部公審有望逃脫一死,這是燕大俠的打算),可是顧大章同意這個做法,並不是為了苟活,而正是為了公開楊漣的這封遺書。更何況當時刑部尚書已經投靠了魏忠賢,這個救人方案肯定行不通。顧大章抱著必死之心,在刑部大堂上公開了楊漣的遺書,終於將閹黨在獄內酷刑拷打六君子致死的罪行公之於世。之後不久,顧大章死於獄中。
個人作品
家族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楊公鐸 | |
祖父 | 楊萬春 | |
父親 | 楊彥翱 | 字劍山,性端重,以好施聞命。 |
母親 | 劉氏 | 楊漣平反後,贈一品夫人。 |
繼母 | 宋氏 | 楊漣遇害後,與楊漣夫人詹氏寄居譙樓。 |
長兄 | 楊清 | 字澹孺,楊漣胞兄。 |
—— | 正室 | 張氏 | 萬曆二十三年(1595)去世,楊漣平反後被封孺人淑人,誥贈一品夫人。 |
繼室 | 詹氏 | 楊漣遇害後,與楊漣繼母宋氏寄居 譙樓,楊漣平反後被封孺人淑人,誥封一品夫人。 |
子輩 | 長子 | 楊之易 | |
次子 | 楊之言 | |
三子 | 楊之賦 | 曾為生員。 |
四子 | 楊之才 | 在看到父親楊漣被逮捕後驚恐而死。 |
五子 | 楊之環 | 曾為生員(庶出,生母姓名史書無記載)。 |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②《蘧編·卷十三》;
後世紀念
墓址
楊漣墓位於
廣水市南的龍興溝天井澗,墓碑為其族人改革開放後重建。
故居
楊漣故居位於廣水市蔡河鎮的照壁塆,其故居房舍己圯,有楊漣塑像,故居遺址仍清晰可見三進台階遺蹟。
忠烈亭
忠烈亭位於廣水市三潭風景區的楊公嶺,亭內有楊漣塑像。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劇照 |
---|
1971年 | | 賈魯石 | |
1976年 | | 關洪 |
1988年 | | |
1995年 | | |
2002年 | | 盧問章 |
2006年 | | |
2006年 | | |
2007年 | | |
2007年 | | |
2010年 | | |
2010年 | | |
2011年 | | |
2012年 | | 節冰 |
2015年 | | |
2016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