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戲(杖頭木偶戲)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單位:江蘇省演藝集團
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流傳於湖南省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的形成起源於湘南、湘西一帶的杖頭“內扦子”木偶,流傳到當下已有大約800 年。後來因為祁劇的產生,給木偶戲帶來了藝術的生機。...
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2006年5月20日,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江蘇省演藝集團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江蘇省演藝集團木偶劇團,移植、改編、創作了一批以木偶絕活為龍頭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備、瀟灑俊逸”的藝術風格。在秉承傳統舉功、捻功、走...
揚州杖頭木偶戲是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最具個性、最具魅力的藝術種類,是中國寶貴的戲劇文化遺產。木偶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誇張而富有美感,“不是真人,勝似真人”,“能人之所能,亦能人之所不能”,方寸之地,演繹萬千氣象,生動活潑...
木偶戲(高州木偶戲),廣東省高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高州木偶屬杖頭木偶,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州木偶像頭雕刻精巧,表演技藝精湛,...
木偶戲(海派木偶戲),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20世紀初,海派木偶戲中的提線木偶戲和布袋木偶戲進入上海娛樂場所。20世紀50年代,來自江浙地區的3個杖頭木偶劇團和5個提線木偶劇團繁榮了上海的木偶戲舞台。上海...
武漢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源於荊楚民間傀儡戲的傳統戲劇,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戲劇融合了武漢民俗、手工製作技藝、地方劇種、服裝等多方面的傳統文化因素,在弘揚與傳承荊楚文化、繼承發展祖國傳統木偶表演藝術方面極具代表性。文化特徵 武漢...
木偶戲(中型杖頭木偶戲),四川省資中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資中木偶源於清光緒年間,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集川中、南地區諸多木偶戲班技藝之長,採用瓷泥造型,...
屏南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既有民間藝術傳統性,又是多種藝術綜合的傳統戲劇藝術形態,它在流傳過程中,也具有相應的木偶角色行當、偶身製作、木偶劇目、演唱音樂、木偶戲台等配套的藝術形式,構成了具有不同於其它木偶藝術形式風格的杖頭木偶...
據史載,木偶又稱傀儡,木偶戲亦稱傀儡戲。春秋戰國時代稱木偶為俑,從俑發展到傀儡戲稱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到了明清時代,才出現了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等相對完整的表演形式。本人木偶的最初印象,是童年在幼稚園看見那個女教師...
2008年6月14日,木偶戲(孝義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2 歷史淵源 木偶戲(孝義木偶戲)屬杖頭木偶戲,宋代時傳入孝義地區。其木偶造型簡潔粗獷,神態靈活生動,機關奇巧適用,...
根據操縱方式不同,木偶可分為提線木偶、藥發木偶、布袋木偶、水木偶、肉木偶和杖頭木偶。川北大木偶屬於杖頭木偶。所謂杖頭木偶,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撐木偶的軀體,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撐傘一樣把木偶舉起,另一隻手操作木偶上...
杖頭木偶人一般由藝人自己做,用樟木雕刻,然後點光。木偶人衣服也是自己做,包括頭飾、道具等等。主要價值 從藝術形態來說,寧都縣東塘村的杖頭木偶戲堪稱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偶爾留下的“活化石”,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木偶戲唱本文字,...
為生存計,木偶戲亦有過去的只唱漢調桄桄而改為以唱秦腔為主、兼唱漢調桄桄的局面。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為桄桄或秦腔藝人唱念,並操縱杖頭木偶完成各種戲劇動作。木偶製作形制分為暗桿、明桿兩種,其洋縣杖頭木偶戲很有個性。藝術特徵...
粵西杖頭木偶戲,中國地方木偶戲。流行於廣東西南部。粵西每個縣、鄉、村幾乎都有木偶戲班,以長頸木偶戲最為流行。長頸木偶又分大小兩種。大中型戲班採用大杖頭木偶,身高一般為2.7尺到3尺;小型戲班和單人班則採用小杖頭木偶,身高...
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臨高人偶戲源於南宋末期。臨高先民求神拜佛逐鬼驅邪時,皆用人型杖頭木偶。後經過藝人改造,搬上舞台,在清康熙年間已形成臨高人偶戲的舞台表演,其舞台不設布幛...
20世紀80年代,如皋杖頭木偶率先打破傳統木偶戲的表演格局,巧妙運用皮影、布袋、提線、燈彩等木偶藝術表演手法,真人與木偶幻化交替表演,開創了木偶藝術人偶同台的先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藝術特色 如皋杖頭木偶戲是一門包含木偶製造跟...
湖南杖頭木偶戲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湖南杖頭木偶戲”保護單位資格。
2014年11月,“中型杖頭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傳承
湖南杖頭傀儡戲,中國地方木偶戲。流傳於湖南的各派杖頭木偶戲的總稱。杖頭木偶在湖南盛極一時,並根據地方戲曲被劃分為四大流派:祁陽派,唱祁劇,表演粗獷樸實;衡山派,唱長沙湘劇,表演細膩;龍山派,唱辰河戲和常德漢劇,表演豪放...
陝西杖頭木偶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14年11月,“陝西杖頭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陝西省民間藝術劇院...
于都縣木偶戲,有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又叫“蚊帳戲”)和布袋木偶三種類形。前兩種,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間盛行了。當時,銀坑鎮汾坑村劉氏家族的合順堂、鼎順堂木偶戲班,活躍在於都和鄰近的縣鄉等地,歷經數百年,世代相傳,已有十餘代...
韓健,女,1966年11月生,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杖頭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韓健,女,1966年11月生,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工作,揚州市人。所獲榮譽 2016年12月30日授予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杖頭木偶戲...
泰興廣陵鎮是木偶之鄉的發源地,這裡的木偶劇起源於清朝中期,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據史載,木偶又稱傀儡,木偶戲亦稱傀儡戲。春秋戰國時代稱木偶為俑,從俑發展到傀儡戲稱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到了明清時代,出現了提線木偶、杖頭木...
我國的木偶戲主要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布袋木偶”三大類。邵東縣主要分布有杖頭木偶和布 袋木偶。邵東木偶戲以湖南民間傳統的短把舉桿類的杖頭木偶戲為主流,是一項集多種藝術門類於一體的雙重表演的手工操縱藝術,既具...
不須更說魚龍戲,贏得逢場一舉觴。”詩中所說的“侏儒舞”就是指的杖頭木偶戲。可見當時的木偶戲演出,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相傳如皋杖頭木偶來自皇宮。說是清代中期從皇宮裡逃出一個姓黃的木偶藝人,改姓為鄺,隱居如皋,傳授宮中杖...
一部《傀儡戲》掀起江湖腥風血雨,風雲涌動中生長出的綿長情緣。本是鏡花水月雲家嫡女的雲清歡,卻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嘗遍苦楚,遭受背叛,直到遇到了那個能讓她再次嘗試去相信的人——謝長安。世人唾你如塵土,我必奉你上九霄。...
白戲作為杖頭木偶戲,追溯其起源,始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安鋪鎮已成粵西重要商埠,經濟發達,文化日漸繁榮。距安鋪鎮六里的曲龍村農民創造了一種“竹筒戲”,這種戲,用本地白話民歌演唱,輔之以自制簡易木偶,一般二至五人即可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