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孝義木偶戲),山西省孝義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木偶戲(孝義木偶戲)是山西地方特色劇種之一,流傳於山西省孝義市及周邊市縣。
2008年6月14日,木偶戲(孝義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戲(孝義木偶戲)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14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地區:山西省孝義市
- 保護單位:孝義市皮影木偶劇團演出有限公司
- 遺產編號:Ⅳ-92
木偶戲(孝義木偶戲),山西省孝義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木偶戲(孝義木偶戲)是山西地方特色劇種之一,流傳於山西省孝義市及周邊市縣。
2008年6月14日,木偶戲(孝義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2
木偶戲(孝義木偶戲)是山西地方特色劇種之一,流傳於山西省孝義市及周邊市縣。2008年6月14日,木偶戲(孝義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2 歷史淵源 木偶戲(孝義木偶戲)屬杖頭木偶戲,宋代時傳入孝義地區。其木偶造型簡潔粗獷,神態靈活生動,機關奇巧適用,...
早期的孝義木偶戲並無職業的表演團體,木偶藝人只是隨皮影班作季節性演出。一九五六年後,孝義縣成立了六十多人的木偶劇團,分成木偶皮影兩個演出團體,創作移植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把泥制、木頭製作木偶改為石膏、紙精製作木偶,而且於眼、嘴等活動部位裝置電動設備,表演戲劇效果大大改觀,使木偶戲表演輕巧靈便,...
孝義市皮影博物館,位於山西省孝義市永安路,建於1988年,是一座收藏、研究皮影、木偶藝術的專題博物館。設施 總投資170萬元,占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展廳分皮影展演廳、木偶展演廳、木偶電視系列劇外景和內景影棚、文物展廳以及木偶皮影戲專用舞台實體陳列。藏品 館內收藏和陳列明清時期和現代的孝義皮影、木偶以及全國...
木偶劇是由演員操縱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又名傀儡戲。由來 中國木偶藝術,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巧。中國木偶真正成為藝術,還在它的戲劇特徵人以木偶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木偶藝術是藉助木偶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產生的,迄無定論。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奴隸陶俑...
皮影木偶藝術博物館坐落在山西省呂梁地區孝義市,成立於1984年9月,是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認定為“中華之最”、我國唯一的一座集收藏、皮影研究、木偶技術研究的專題博物館,展示出山西皮影、木偶藝術的深厚底蘊,特有的風格。建築布局 孝義皮影、木偶藝術博物館,規模龐大,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
朱景義,1940年6月生,山西孝義人,中共黨員,孝義縣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山西考古學會、山西石刻研究會、三晉文化研究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山西分會、太原收藏協會理事。他創建了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的我國第一座皮影木偶藝術博物館,館藏曆代皮影、木偶和有關戲劇文物五千餘件。收集整理了《孝義皮影木偶戲傳統劇本...
一、山西孝義木偶戲 二、甘肅永登木偶戲 三、甘肅張掖木偶戲 四、河南新蔡扁擔戲 第七章江漸地區木偶戲 第一節泰順藥發木偶戲 一、簡要描述 二、藝術特色 三、製作藝人 四、發展現狀 第二節平陽木偶戲 一、簡要描述 二、歷史發展 三、演出形式 四、藝術特色 五、著名藝人 第三節定海布袋木偶戲 一、簡要描述...
木偶戲(單檔布袋戲),浙江省蒼南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單檔布袋戲,俗稱“掌上戲”。其起源一般認為傳自閩南,亦有稱是祖傳的,未有定論。流傳地以平陽、蒼南為中心,輻射泰順、瑞安、洞頭、溫嶺及閩東北一帶。其特徵是:一米見方、小巧玲瓏、雕樑畫棟的小舞台裝搭在一隻戲箱背上,周圍蒙布,...
木偶戲(武漢杖頭木偶戲),湖北省武漢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木偶戲(武漢杖頭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92。歷史淵源 武漢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源於荊楚民間傀儡戲的傳統戲劇,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戲劇融合了武漢民俗、...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江蘇省演藝集團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江蘇省演藝集團木偶劇團,移植、改編、創作了一批以木偶絕活為龍頭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備、瀟灑俊逸”的藝術風格。在秉承傳統舉功、捻功、走功、頭功的基礎上,還創新發展了木偶作畫的絕技,在長期的國內外演出中,得到...
木偶戲(中型杖頭木偶戲),四川省資中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資中木偶源於清光緒年間,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集川中、南地區諸多木偶戲班技藝之長,採用瓷泥造型,然後石膏脫型,再用草紙、牛皮紙和皮紙逐個糊貼,最後打磨化妝。再經過科學的...
一部《傀儡戲》掀起江湖腥風血雨,風雲涌動中生長出的綿長情緣。本是鏡花水月雲家嫡女的雲清歡,卻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嘗遍苦楚,遭受背叛,直到遇到了那個能讓她再次嘗試去相信的人——謝長安。世人唾你如塵土,我必奉你上九霄。內容簡介 鏡花水月雲家嫡女雲清歡,在血月之夜受到重創,容貌永遠停留在十三歲。
木偶戲(文昌公仔戲),流傳於海南省文昌市地方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昌公仔戲又稱“木偶戲”,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一個戲曲藝術品種。元代時海南已出現俗稱為“公仔戲”的手托木頭班,用於表演的公仔(偶像)頭部約40厘米,以木頭雕刻,上半身以藤竹編織肩膀,兩手用木刻成,下半身用袍裙遮掩,...
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陝西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郃陽提線木偶戲(又稱“郃陽線胡”),地處渭南黃河之濱,與山西西部地區相鄰,是中國北方提線木偶的獨有之秀。明末清初,號稱“關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陽舉人李灌(向若)對線戲的唱腔、音樂、劇目及木偶製作等方面作了較大改革,使其更...
木偶戲(海派木偶戲),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20世紀初,海派木偶戲中的提線木偶戲和布袋木偶戲進入上海娛樂場所。20世紀50年代,來自江浙地區的3個杖頭木偶劇團和5個提線木偶劇團繁榮了上海的木偶戲舞台。上海木偶劇團博採中外舞台藝術之長,繼承和發展中國各類傳統木偶的特點及海派木偶藝術...
《木偶戲》是呂斌演唱的歌曲,由王丹填詞,邢晏魁譜曲,收錄在專輯《現實給了我什麼》中。歌詞 一個擁抱驅趕不走的憂鬱 我們之間有著隱藏的距離 空氣中過濾著我愛你 傳到耳邊只剩輕輕嘆息 我們的愛哪裡出了問題 安全感應該怎樣去解析 危機一不小心就會溜進去 終究還是逃不出去 我們上演這一場木偶戲 嘻嘻哈哈看到...
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項目保護單位陝西省民間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四川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川北大木偶戲為世界稀有的木偶劇種,可以追溯到清初移民時,至21世紀初已有300餘年歷史,主要流行於川北儀隴縣。其偶身高大,長約1.4米,重約5公斤,比京木偶大出三倍以上,酷似真人,五官靈動,四肢靈活,能基本完成人所能完成的一切動作...
木偶戲(揚州杖頭木偶)(卸甲布袋木偶),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歷史淵源 揚州木偶戲“興於唐、行於宋、盛於明清”;清代中葉曾一度遷徙到三泰地區,在那裡留下深深的腳印,寫下了濃墨重彩、光輝燦爛的一頁;上世紀70年代回歸故里,肩負傳承保護的重任,帶著發揚光大的希望,30...
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臨高人偶戲源於南宋末期。臨高先民求神拜佛逐鬼驅邪時,皆用人型杖頭木偶。後經過藝人改造,搬上舞台,在清康熙年間已形成臨高人偶戲的舞台表演,其舞台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台上同扮一個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之...
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傳統戲劇。2016年,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列入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歷史淵源 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誕生於清代道光年間,依託於七都鎮吳越村姚氏創立的“公記保和堂”進行演出。七都提線木偶採用人偶同台的形式對崑曲進行豐富...
木偶戲(紫金提線木偶戲),流傳於廣東省紫金縣的傳統戲劇,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基本特徵 紫金提線木偶戲用客家方言演唱,唱腔音樂由粵劇、花朝戲唱腔、民間小調、山歌曲調衍生而來,有20多種曲牌,自成一格。唱詞、道白自然。舞台語言典型化,通俗易懂,大量運用客家的俚語、歇後語、雙關語,並通過插科打渾、一...
木偶戲(石阡木偶戲),貴州省石阡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石阡木偶戲是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各民族中的一種民間傀儡戲曲劇種,鼎盛時期的演出範圍輻射到全縣各地及周邊湘、鄂、渝、黔等省邊區的各民族中。石阡木偶戲其遠祖可追溯到漢魏以遠的“刻木人像”的“傀儡”,為宋元時期杖頭傀儡的遺存。...
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流傳於湖南省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的形成起源於湘南、湘西一帶的杖頭“內扦子”木偶,流傳到當下已有大約800 年。後來因為祁劇的產生,給木偶戲帶來了藝術的生機。從原來成年走村串戶、敬神祭祀的鄉村小戲“家庭班”,發展成為可以進入人口較多的...
《紅軍娃》是由孝義市文化和旅遊局監製、孝義市文化館組織編排一台木偶戲,是山西省孝義市向建黨100周年獻禮而準備的。簡介 《紅軍娃》是根據紅軍東征途中發生在孝義市境內西董屯村的真人實事改編而成。該劇由劇作家霍鎖昌擔任編劇、導演,孝義傳統地方音樂創作人任太榮擔任音樂設計,孝義木偶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卓乃金,木偶戲(平陽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個人經歷 卓乃金一家祖孫四代都從事木偶藝術工作。爺爺、父親的木偶戲操作,名聞一方。卓乃金從少年起就師從父親,在木偶戲班學習木偶戲表演與木偶製作,15歲時便能上台操作表演。卓乃金出山演出後,除了傳承父輩們的藝術特長外,還不斷地博取眾家之長,在傳承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