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的木偶頭用木材雕刻成形,頭骨挖空,裝有機關,使嘴、眼活動。命桿用圓木或竹竿製作,與木偶頭固定連線。各地區杖頭木偶命桿長短不同。山西、陝西、江蘇等地木偶的命桿與木偶身軀等高。湖南、廣東等地則有兩種長短不同的命桿:長的稱為“長頸”或“長把”,短的稱為“短頸”或“抓頸”。這幾種命桿各...
洋縣杖頭木偶是以漢調桄桄和秦腔為唱腔、以杖頭木偶進行表演的戲曲劇種,它分布在陝西省漢中市洋縣一帶城鄉。洋縣木偶戲是以演員操縱木偶人物表演各種動作、以演員唱奏的地方梆子戲。基本內容 洋縣木偶戲是以演員操縱木偶人物表演各種動作、以演員唱奏的地方梆子戲。洋縣木偶戲從唱腔上可分漢調桄桄木偶戲和秦腔木偶...
漢中木偶是漢水流域陝西漢中市民間的一種傳統戲劇劇種,它的名字叫漢調桄桄杖頭木偶戲。遺產文化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首都北京世紀壇接納了它。在演藝精品薈萃的世紀壇專題展木偶展演廳中,來自世界珍禽朱䴉之鄉的漢調桄桄木偶占盡了風流,獲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獎。與之輪換演出的尚有福建...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江蘇省演藝集團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江蘇省演藝集團木偶劇團,移植、改編、創作了一批以木偶絕活為龍頭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備、瀟灑俊逸”的藝術風格。在秉承傳統舉功、捻功、走功、頭功的基礎上,還創新發展了木偶作畫的絕技,在長期的國內外演出中,得到...
”詩中所說的“侏儒舞”就是指的杖頭木偶戲。可見當時的木偶戲演出,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相傳如皋杖頭木偶來自皇宮。說是清代中期從皇宮裡逃出一個姓黃的木偶藝人,改姓為鄺,隱居如皋,傳授宮中杖頭木偶製作和操作技藝。據史書記載: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2年,如皋杖頭木偶戲班繆二麻子在如皋東部一帶演出。同治三...
後世歷朝多有木偶戲演"郭禿"故事的記載,陝西合陽線戲今猶在的"來報子"(癩包子)角色,也有"郭禿"的影子。依史而斷,"至遲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齊時代,中國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戲”中多“水飾”,“機關木人”多搬演神話...
館內二樓為沉浸式互動體驗區,包含木偶非遺知識展示、經典劇目場景呈現、木偶文創展銷店等區域,展演中心正式運營後將會有10多位傳承人常駐進行演藝和研究工作。目的意義 為支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弘揚本土傳統文化,2020年10月16日,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落戶花木大世界(如皋)國際園藝城“盆景大觀”...
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流傳於湖南省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的形成起源於湘南、湘西一帶的杖頭“內扦子”木偶,流傳到當下已有大約800 年。後來因為祁劇的產生,給木偶戲帶來了藝術的生機。從原來成年走村串戶、敬神祭祀的鄉村小戲“家庭班”,發展成為可以進入人口較多的...
木偶戲(武漢杖頭木偶戲),湖北省武漢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木偶戲(武漢杖頭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92。歷史淵源 武漢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源於荊楚民間傀儡戲的傳統戲劇,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戲劇融合了武漢民俗、...
演員的左手操縱木偶的簽子,控制木偶雙手動作。雙腳的動作要依靠其他演員來幫忙。20世紀80年代,如皋杖頭木偶率先打破傳統木偶戲的表演格局,巧妙運用皮影、布袋、提線、燈彩等木偶藝術表演手法,真人與木偶幻化交替表演,開創了木偶藝術人偶同台的先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藝術特色 如皋杖頭木偶戲是一門包含木偶製造跟...
陝西省民間藝術劇院有限公司 陝西省民間藝術劇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企業。2019年11月12日,陝西省民間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的保護資格。
揚州木偶戲“興於唐、行於宋、盛於明清”;清代中葉曾一度遷徙到三泰地區,在那裡留下深深的腳印,寫下了濃墨重彩、光輝燦爛的一頁;上世紀70年代回歸故里,肩負傳承保護的重任,帶著發揚光大的希望,30年裡樹立起座座豐碑,譜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 揚州杖頭木偶戲是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最具個性、最具魅力的藝術...
藤縣杖頭木偶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藤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戲劇,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6年11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桂政發〔2016〕57號)》,藤縣...
萊西木偶以杖頭木偶為主,俗稱“撮頭戲”,木偶造型多數沿用戲曲中的生、旦、淨、末、醜等戲劇臉譜,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木偶面部眼、耳、鼻、口可動,表演講究舉功、捻功和步功。操縱講究穩、準、正、平,並借鑑戲劇人物的步伐、跳躍、翻身、轉身等表演程式。其他木偶的表現形式則根據木偶形象的本身特點,增加...
清代以後木偶戲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流行範圍廣,而且演出的聲腔也日益增多,出現了遼西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邵陽布袋木偶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藥發木偶戲、臨高人偶戲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為提線木偶、杖頭木偶、...
木偶戲(中型杖頭木偶戲),四川省資中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資中木偶源於清光緒年間,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集川中、南地區諸多木偶戲班技藝之長,採用瓷泥造型,然後石膏脫型,再用草紙、牛皮紙和皮紙逐個糊貼,最後打磨化妝。再經過科學的...
陝西杖頭木偶戲 眉戶 涇陽木偶 朱王秧歌劇 旬陽八步景 宜川蒲劇 商州皮影戲 曲藝:陝西快板 旬邑咪子戲 安康曲子 眉縣曲子 漫川大調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甘水坊高空耍獅子 李式太極拳 吳東無底鴛鴦鞦韆 南社鞦韆 華縣填字謎接龍遊戲 柳池芯子 洛南擔芯子 民間美術:漢中民間木版圖畫 周至剪紙 朝邑剪紙 佳縣...
屏南杖頭木偶印證了宋代杖頭木偶在福建民間的存在,同時,它也為福建杖頭木偶源流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證資料。其研究具有弘揚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以及填補中國木偶戲史乃至中國戲劇史學科研究的空白。屏南杖頭木偶戲的流行過程中,仍保留古代杖頭木偶的原始結構,由此可見屏南杖頭木偶戲的戲曲文化積澱並...
韓健 韓健,女,1966年11月生,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杖頭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韓健,女,1966年11月生,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工作,揚州市人。所獲榮譽 2016年12月30日授予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杖頭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
中型杖頭木偶戲 2014年11月,“中型杖頭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四川省資中縣木偶劇團獲得“中型杖頭木偶戲”保護單位資格。
華美霞,女,出生於1947年12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偶戲(杖頭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1962年1月考入原泰興縣木偶劇團學藝班,5月隨團演出,師從著名木偶表演老藝人蔡艷秋、孫艷霞。在三十六年的舞台實踐中,先後參加了現代戲《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
殷大寧,男,1945年8月1日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偶戲(杖頭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1963年在排練《追魚》、《豬八戒找鑰匙》過程中向賈小奎老師學習木偶及道具製作;1964年開始在《海防前哨》一劇中塑造“海壩子”木偶造型;1965年在無錫惠山泥人廠學習泥塑技法。後來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擔任藝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的著名評論家朱丹團長在《戲劇報》發表了題為《木偶戲皮影戲的發展情況和藝術成就》的文章,熱情讚揚“木偶戲《打金枝》中公主的表情活畫了一個嬌媚人性的閨閣千金”,“合陽線戲的曲調在西北一帶是很有特色的音樂,稱為‘線吼調’,具有一種悲壯激昂的情感”。1956年,又參加了陝西省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