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
- 主題詞:傳統戲劇,杖頭木偶戲,寧都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戲劇
- 起源時間:明末清初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
- 所屬國家:中國
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杖頭木偶戲,當地人喊“蚊帳戲”。即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桿,頭部為主桿,雙手為側桿,演員躲於屏後...
杖頭木偶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劇,起源清朝同治年間由北流木偶藝人何十二及其子何旭山將其傳入桂平市,並發展六代木偶藝人,有李派和溫派之分。曾覆蓋全市各鄉鎮,演出場地多設於各鄉鎮文化站。杖頭木偶戲以演唱古代的歷史題材、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主,如《武松打虎》、《薛丁山》、《岳飛傳》等。2007年3月,...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江蘇省演藝集團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江蘇省演藝集團木偶劇團,移植、改編、創作了一批以木偶絕活為龍頭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備、瀟灑俊逸”的藝術風格。在秉承傳統舉功、捻功、走功、頭功的基礎上,還創新發展了木偶作畫的絕技,在長期的國內外演出中,得到...
”可見各地木偶戲藝術有較大發展。不僅木偶已經設有機關,可供操縱表演動作,而且演出的技藝,受到當代文人的關注和稱讚。17世紀初期,僅衡山一地就有十個戲班(當時稱十副箱子),一百多藝人,生、旦、淨、醜、文武場面,無一不精。20世紀初期,湖南杖頭木偶戲又有較大發展,常寧一縣有木偶戲班二十四個,五百多...
木偶戲(武漢杖頭木偶戲),湖北省武漢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木偶戲(武漢杖頭木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Ⅳ-92。歷史淵源 武漢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源於荊楚民間傀儡戲的傳統戲劇,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戲劇融合了武漢民俗、...
湖南杖頭木偶戲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湖南杖頭木偶戲”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