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杖頭傀儡戲,中國地方木偶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杖頭傀儡戲
- 類型:木偶戲
湖南杖頭傀儡戲,中國地方木偶戲。
湖南杖頭傀儡戲,中國地方木偶戲。流傳範圍流傳於湖南的各派杖頭木偶戲的總稱。杖頭木偶在湖南盛極一時,並根據地方戲曲被劃分為四大流派:祁陽派,唱祁劇,表演粗獷樸實;衡山派,唱長沙湘劇,表演細膩;龍山派,唱辰河戲和常德漢劇,表...
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流傳於湖南省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的形成起源於湘南、湘西一帶的杖頭“內扦子”木偶,流傳到當下已有大約800 年。後來因為祁劇的產生,給木偶戲帶來了藝術的生機。從原來成年走村串戶、敬神祭祀的鄉村小戲“家庭班”,發展成為可以進入人口較多的...
于都縣木偶戲,有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又叫“蚊帳戲”)和布袋木偶三種類形。前兩種,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間盛行了。當時,銀坑鎮汾坑村劉氏家族的合順堂、鼎順堂木偶戲班,活躍在於都和鄰近的縣鄉等地,歷經數百年,世代相傳,已有十餘代了。演出信息 提線木偶劇團由4——8人,杖頭木偶劇團由2——4人組成,其中有...
雷州半島木偶戲(又稱雷州杖頭傀儡戲)一般是多人棚,由多名藝人操縱生、旦、末、醜4個傀儡仔,同時演奏1鑼1鼓1支笛。後來,增加淨和媽角兩個傀儡仔,稱為雙人棚或三人棚。大的傀儡班巳發展到7-11人棚。演出時,武戲(科白戲)用中音,念大字牌子;文戲逐漸改用土音,使用幫腔。經長期的發展,雷話木偶...
”中國的傳統杖頭木偶多為內操縱式。組成成分 內操縱杖頭木偶由頭、命桿、肩牌、手、手桿、內衣和外衣組成。傳統的木偶頭用木材雕刻成形,頭骨挖空,裝有機關,使嘴、眼活動。命桿用圓木或竹竿製作,與木偶頭固定連線。各地區杖頭木偶命桿長短不同。山西、陝西、江蘇等地木偶的命桿與木偶身軀等高。湖南、廣東等...
石阡木偶戲是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各民族中的一種民間傀儡戲曲劇種,鼎盛時期的演出範圍輻射到全縣各地及周邊湘、鄂、渝、黔等省邊區的各民族中。石阡木偶戲其遠祖可追溯到漢魏以遠的“刻木人像”的“傀儡”,為宋元時期杖頭傀儡的遺存。據口傳資料,大約在200年以前,自湖南辰溪傳入,至21世紀初已有7代傳人。石阡...
湖南杖頭木偶戲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湖南杖頭木偶戲”保護單位資格。
梅縣提線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客家人稱“吊線戲”,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梅縣提線木偶戲是明朝萬曆年間,由江浙地區經福建閩西上杭傳入,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稀有提線木偶藝術之一。梅縣提線木偶戲是各種木偶戲中和木偶舞台藝術形象中最完整、最完美、動作表演最複雜,操作難度最大的一個木偶藝術品種...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江蘇省演藝集團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江蘇省演藝集團木偶劇團,移植、改編、創作了一批以木偶絕活為龍頭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備、瀟灑俊逸”的藝術風格。在秉承傳統舉功、捻功、走功、頭功的基礎上,還創新發展了木偶作畫的絕技,在長期的國內外演出中,得到...
武漢杖頭木偶戲是一種源於荊楚民間傀儡戲的傳統戲劇,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戲劇融合了武漢民俗、手工製作技藝、地方劇種、服裝等多方面的傳統文化因素,在弘揚與傳承荊楚文化、繼承發展祖國傳統木偶表演藝術方面極具代表性。文化特徵 武漢杖頭木偶戲,就是以木杖操作木偶動作來完成的戲劇表演形式。由於操作的是結實的...
萊西木偶戲是一種傳統戲劇。中國木偶藝術,古稱傀儡戲,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1978年,萊西岱墅西漢木槨墓中出土了一件大木偶,屬考古發掘的一項重大發現,引起國內外考古界及有關方面的極大關注。該木偶高193厘米,肢體由13段木條組成,關節可活動,坐、立、跪兼善。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漢族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
不過,這次寫木偶選題,才弄明白它們的區別,比如前者是布袋木偶,後者是提線木偶,而杖頭木偶就是本文要表達的內容。在中國,木偶戲,也稱傀儡戲。春秋戰國時期稱木偶為俑。始作喪家祭祀之用。以俑的外形,模仿人或獸的動態,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演化發展到傀儡戲。史書記載,傀儡戲在唐代傳至維揚地區。尤其是在...
又名穿頭戲、杖頭戲或象頭戲,也稱儒林景戲,均是福州百姓對傀儡戲、木偶戲的俗稱。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年),閩縣人林滋作《木人賦》,記述當時福州木偶“曲直不差,短長合度”,雕刻奇巧“藏機關以中動”,頭部“假丹粉而外周”,表演起來,“既手舞而足蹈”,“必左旋而右抽”,達到“貫彼五行”、...
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位於如皋花木大世界“盆景大觀”景區,分木偶劇場與杖頭木偶體驗館兩部分,總建築面積近1500平方米。走進沉浸式互動體驗區,這裡有木偶非遺知識展示、經典劇目場景呈現、木偶文創展銷店等區域。觀眾、遊客可以了解如皋杖頭木偶戲的前世今生,也可以買到工藝精美的木偶禮品。建築格局 展演中心分...
湖南木偶最早見於史籍,《舊唐書·崔慎由傳》中記載:唐鹹通六年(865),桂州戍邊官兵起事,經湖南 “每將過郡縣,先令倡卒弄傀儡,以觀人情。”湖南杖頭木偶戲至清代已甚為興盛。清同治八年(1869年)《漵浦縣誌》中,載有清嘉慶辛酉(1801年)科舉人鄧大猷的《竹枝詞》:“梨園弟子不知耕,一擔傀儡隨處行...
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項目保護單位陝西省民間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泰興木偶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劇藝術。泰興是我國的木偶之鄉。泰興廣陵鎮是木偶之鄉的發源地,這裡的木偶劇起源於清朝中期,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據史載,木偶又稱傀儡,木偶戲亦稱傀儡戲。春秋戰國時代稱木偶為俑,從俑發展到傀儡戲稱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到了明清時代,出現了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等表演...
洋縣當地老百姓非常痴迷於杖頭木偶戲,在漫長的古代和沒有電視的年代中,杖頭木偶戲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文化生活。“吃麵要吃梆梆子,看戲要看木腦殼(杖頭木偶)桄桄子”這一百姓的口頭禪,表明杖頭木偶戲的藝術魅力之大,他們將精神需求一一木偶戲與物質需求看得同等重要,杖頭木偶絕活的視覺衝擊力和劇情的藝術...
大台宮戲(rod puppet play),中國清朝宮廷演出的杖頭木偶戲(又稱托偶)的別稱。據《燕京歲時記》載:“京師戲劇之外,又有托偶……托偶即傀儡子,又名大台宮戲。”一般唱皮黃,有時也演武戲和大戲等。《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大台宮戲的表演舞台小於戲台,下半截用隔扇圍著,可以把裡面遮蓋住,內外隔絕...
杖頭木偶戲 杖頭木偶戲是陝西省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20年9月11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杖頭木偶戲被列入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木偶戲(中型杖頭木偶戲),四川省資中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資中木偶源於清光緒年間,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集川中、南地區諸多木偶戲班技藝之長,採用瓷泥造型,然後石膏脫型,再用草紙、牛皮紙和皮紙逐個糊貼,最後打磨化妝。再經過科學的...
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江西杖頭木偶戲(寧都縣)杖頭木偶戲,當地人喊“蚊帳戲”。即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桿,頭部為主桿,雙手為側桿,演員躲於屏後,操縱時左手持主桿,右手持側桿,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在舞台上活靈活現...
藤縣杖頭木偶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藤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戲劇,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6年11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桂政發〔2016〕57號)》,藤縣...
明代的水傀儡也有了新的發展。明人劉若愚的《酌中志》卷十六有詳細描述。清代與地方戲曲結合蓬勃發展的木偶藝術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發展。木偶藝術從各地的戲曲中吸收滋養,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戲劇種或聲腔,如線胡腔(合陽線戲)、龍溪布袋戲、廣東木偶戲、湖南杖頭傀儡戲、泉州傀儡戲、川北大木偶、成都精木偶等各種木偶劇...
90年赴日本參加中日合作木偶戲《三國志》的演出,在劇中擔任“小喬”、“糜夫人”、“吳國太”等角色的操縱表演;91年赴澳大利亞參加墨爾本國際藝術節;92—94年赴日參加中日合作木偶戲《三國志》的演出,並擔任主要角色及領隊;97年赴巴基斯坦為該國訓練木偶藝術人才。此外,先後嚮慕名而來的北京、上海、湖南、湖北...
向承福,恩施市沙地鄉木偶戲傳人,13歲隨師學唱木偶戲,從藝60餘年。經歷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沙地鄉遺存的屬杖頭木偶。“我自幼愛好...
譚奇書,男,漢族,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傳承人。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意見 譚奇書系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主要傳承人,師承湖南杖頭木偶戲藝術大師,傳承脈絡清晰。系統掌握杖頭木偶戲的操作與表演藝術,有較強的編劇、導演水平...
“大儺”方向驅鬼,便是傀儡戲的開始。北宋時期傀儡戲有了廣泛的發展,種類較多,有“杖頭傀儡”和“懸絲傀儡”,還有獨特的“水傀儡”。《傀儡嬰戲圖》、《骷髏幻戲圖》屬於懸絲傀儡,《蕉石嬰戲圖》中描繪的則是杖頭傀儡戲的表演。另外模仿戲曲的作品還有《荷亭嬰戲圖》,《百子圖》按情節來看也應屬於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