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

《揭陽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已經揭陽市人民政府六屆109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揭陽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12月31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31日
  • 發布單位:揭陽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自然資源是指具有社會有效性和相對稀缺性的自然物質或自然環境的總稱,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生態之要,在人類文明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重要地位。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斷,全市自然資源管理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其新內涵與新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的關係,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在助推揭陽打造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與新作為。
  根據《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規劃範圍為全市行政轄區,規劃期為2021-2025年。規劃確定了揭陽市“十四五”時期和到2035年的自然資源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重點任務、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改革舉措,以及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重大風險挑戰與應對預案,是落實揭陽市“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重要部署。本規劃作為揭陽市“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指導今後五年全市自然資源事業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基礎性檔案。  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十三五”時期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是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極不尋常的五年,全市自然資源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落實揭陽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資源廳工作任務,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保障。特別是機構改革以來,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圍繞深入貫徹落實“兩統一”新職責新使命,夯基壘台、立柱架梁,行穩致遠、擔當有為,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
  ——自然資源管理體系初步構建。全鏈條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相繼出台《揭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規範土地徵收儲備供應工作的若干意見》《揭陽市嚴格落實控規單元規範土地徵收整合儲備工作實施辦法》《關於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工作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實施意見》《揭陽市重點地區土地執法與管控工作方案》《揭陽市工程建設項目建立“土地資源和技術控制指標清單”制度實施細則(試行)》《關於處理揭陽市區不動產統一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檔案,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不斷提升土地規劃和管理水平、提高為民服務質量。自然資源“一套數”基本查實,堅持“求真、歸真、保真”原則,全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高質量完成,成果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農村地籍調查全面完成,地理國情普查、海岸線修測、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基本完成,海洋生態系統調查逐步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體系框架基本成型。國土空間“一張圖”初步繪就,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全面啟動市縣鎮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摸清底圖底數,編制形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初步成果,全市需單獨編制村莊規劃的1444個行政村全部編制了村莊規劃。產權登記“一本證”顯著提速,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平台全面建立,“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基本實現全覆蓋,實現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較法定時間提速90%以上。資源資產“一本賬”逐步清晰,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報告制度基本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有序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系統推進。自然資源“一起管”日益強化,“全鏈條”“嚴起來”遏制違法用地行為,季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專項執法行動和日常巡查等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大棚房”問題全部完成整改,違建別墅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圓滿完成,涉土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紮實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工作穩妥推進。生態保護“一體修”成效初顯,期末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有量均超過省下達指標,空港經濟區南潮村濕地公園海岸線生態修復項目、惠來縣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範區建設項目、石碑山角領海基點主題公園等生態修復項目順利推進。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構建源頭保護和末端修復治理機制。
  ——重點領域改革闖出“揭陽經驗”。組建全省首個地級市國土空間規劃技術聯盟,匯聚多領域專業技術力量,為規劃編制提供高水平、多專業、本地化的全方位技術服務。作為廣東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城市之一,探索總結形成的“四個三”(三高三融三聚三向)的階段經驗,受到省自然資源廳的高度肯定,並成為第一個在省廳官方公眾號宣傳推廣的地級市規劃編制經驗。突出創新與實用結合,創造性建立了“模型化總規+資源配置組團+實施性控規”三位一體的技術路線,從巨觀、中觀到微觀,逐步把脈開方,突出規劃能用、管用、好用。創造性建立規劃單元管理模式,以問題為導向,探索並形成了統一管理、分工負責、有序推進的土地徵收整合儲備供應建設工作機制,以規劃單元模式全方位指引土地徵收、整合、報批、供應、建設等各個環節,讓土地管得住、控得嚴、引得準、推得開,精準配置資源,精細規劃管控,精確規劃傳導,實現系統化、專業化和精準化,進一步完善揭陽城市治理體系,推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打通了揭陽“三位一體”技術路線的“最後一公里”,為揭陽高質量發展夯實了自然資源管理保障。
  ——品牌效應逐步顯現。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工作實際,在認真研究分析和實踐的基礎上,把全省列入考核、事關揭陽發展大局等重點工作納入“六項”專項工作進行整體統籌、一體推進,專項落實、專班跟進、專門檢查,紮實有效開展,集中力量打造揭陽自然資源品牌特色工作。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亮點紛呈,“一軸三極、一帶四廊、三區多點”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逐步形成。“三調”工作全面完成,轄下城鎮村內部總圖斑和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圖的調查舉證,成果資料庫通過部級和省級檢查。“大棚房”問題整治全面完成。土地管控實現系統化、專業化、精準化。用地報批實現從受罰到獲獎的轉變。墾造水田任務基本完成,年度進展在全省排名靠前。拆舊復墾在全省現場會上代表粵東地區作經驗介紹。“三舊”改造任務超額完成,全市五年累計完成新增改造項目,占省下達任務比例總體超過200%,全省排名靠前。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去庫存”成效顯著,僅2020年在完成省下達任務的同時掙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394畝。年度衛片執法打贏“翻身仗”,實現從被省政府約談到全省書面經驗介紹的轉變。
  ——資源保障服務能力有效提升。紮實開展模範機關創建活動,堅持把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佳化辦事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將“坐等審批”改為“熱誠服務”。積極倡導團結協作、主動作為,營造敢於擔當、履職盡責的幹事創業氛圍。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屬地主體責任,明確權責邊界,推動重心下移,調整最佳化市縣兩級自然資源管理體制。順利承接省下放或委託許可權。緊緊圍繞優質項目落地建設,多渠道爭取國家及省支持,全力抓好用地用海用礦保障和服務工作,高效率服務產業引進。用地保障方面,爭取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預下達建設用地規模達到133.5萬畝,在三調現狀基數基礎上新增18萬畝,解決二調以來長期困擾揭陽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滿足未來10年建設需求,2020年爭取預留規模5000畝,解決近期重要項目的建設需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020年底,揭陽市可以整合使用的已批未供儲備土地達3.7 萬畝,“十三五”全市累計供地2.64萬畝,全面保障重大產業、重點項目、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嚴格建設工程項目規劃管理,審查審批設計方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共205宗,建築面積1097.12萬平方米。用海保障方面,爭取國家和省在海岸線修測和海洋生態紅線劃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滿足重大項目用海需求,主動做好用海審核審批,“十三五”期間,揭陽市獲得用海批覆項目8宗,共批覆用海面積1320.5022公頃。中石油廣東石化變更工程用海、國電投海上風電於2020年8月、9月獲國務院、省政府用海批准,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國電投前詹通用碼頭、惠來電廠、神泉示範性漁港等4個重大項目的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得到省政府支持解決,繼續實施圍填海建設,揭陽市“陽光用海”得到上級部門和企業好評,在全省系統作為典型推廣。用礦保障方面,向縣級下放普通砂石土類採礦權出讓、登記許可權,全市採石場指標增加到47個,屬粵東最多,有效保障建設的砂石需求;抓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累計新增銅、錫、鉛、鋅金屬資源量20萬噸,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達到90%以上。獲省批准作為海砂利用試點城市之一,多渠道為項目落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
  ——生態保護有效實施。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01.12萬畝,保有耕地面積181.75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指標。嚴格落實建設“占補平衡”。實施墾造水田項目地力培肥計畫、開展耕地質量等別更新評價等措施,有效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強化海域海岸帶修復整治,打造惠來海岸帶綜合示範區。推進海岸線精細化管控,將海岸線劃分為最佳化利用、限制開發和嚴格保護3種類型共28段,落實10段嚴格保護岸段標識立碑。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51.51%,超出廣東省政府對揭陽市到2020年底不低於49.59%的要求。嚴格管控圍填海,加快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開展海岸線修復項目,修復總長度4.6千米,爭取海岸線修復資金6200萬元,已劃定海水養殖區4061公頃,滿足《揭陽市海洋功能區劃(2015-2020年)》的要求。強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轉型升級驅動綠色礦業發展成效顯著,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12公頃,建成4個綠色礦山。編制《揭陽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落實河長制,履行巡河、管河、護河、治河職責,實施榕江堤圍防洪(潮)工程,有效保護水資源生態環境。完成揭陽北部、西部中、低丘陵區,蓮花山及榕江、練江、龍江等水系地生態保護地劃線工作。狠抓森林資源管護,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林地定額總量控制,推動國有林場改革,實現森林資源持續穩定增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78%,森林蓄積量1023.86萬m,造林合格面積超21.7萬畝。
  ——基礎業務不斷夯實。編制《揭陽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開展揭陽市採礦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工作,完成粵東(武夷)重點成礦區帶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探礦權採礦權年檢制度全面改革為勘查開採信息公示制度。最佳化測繪服務,推行“多測合一”,收集整合市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以及所有縣(市、區)的包括遙感影像、地形、土地、城規、海洋等基礎數據資料超過250GB,完成2000國家大地坐標轉換使用,成功重新構建出覆蓋全揭陽市的統一標準國土空間“一張圖”資料庫,實現多解析度、多種類遙感影像數據全覆蓋,做好“數字縣區”地理空間框架和“一村一鎮一地圖”建設工作,完成市區1031平方千米公開服務用地定級與基準地價項目成果,完成市區國有農用地基準地價編制工作,推進揭陽市區標定地價制訂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制定工作。加快推進 “金土工程”項目、信息化綜合平台、“數字揭陽”項目、不動產登記平台建設與升級,全市國土資源信息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組織海島普查和養殖用海調查工作,加強對石碑山角領海基點巡查監視監測,完善我市海島保護開發利用基礎數據,指導中海油LNG向自然資源部辦理無居民海島“車礁”利用手續,有效提高海島保護與管理水平;對國家下發的272個養殖用海圖斑全面核查,逐村逐戶蒐集核查養殖場海域權屬等相關資料,完善排查數據,規範養殖用海管理。狠抓用海管海工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進科學管海能力建設,及時完善海域海島動態監管系統基礎數據,強化市海域動態監視監測能力建設,組織市海域動態監管中心聯合市海洋綜合執法部門做好用海疑點疑區圖斑核查,落實縣(市、區)屬地管理責任,有效遏制違法違規用海行為。
  ——民生服務紮實開展。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行業管理特點,全力助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服務工作。發布不動產登記便民指南,合併交易登記視窗,有效提高辦理效率。印發實施《關於處理揭陽市區不動產統一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制定揭陽市加快解決征地留用地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堵點”。抓好不動產數據整合與農村房地一體登記,完善視窗設定,最佳化視窗服務,落實“一窗受理、並聯審批”,建成“不動產+網際網路”平台,“一崗多能、全員通辦”, 壓縮登記時限,簡化登記流程,實現不動產落號、落圖、落宗100%要求,完成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實現不動產信息查詢“零跑動”,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辦證”。完善海洋防災減災體系,開展海洋災害預警預報,完成揭陽神泉示範性漁港氣象潮位觀測站建設前期準備工作。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及人員搬遷避讓工作,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發布預警,全市沒有發生因地質災害致使人員傷亡情況。簡化項目選址、規劃許可等事項申報資料,提高辦事效率。及時組織應議應訴,積極化解自然資源爭議問題。抓好信訪案件排查、化解、穩控,全市自然資源系統信訪總量連年下降。開展地球日、土地日、海洋日、測繪法宣傳日等系列活動,營造依法依規用地用海和珍惜保護自然資源的良好氛圍。持續推進供水市場最佳化,存量升級和投資新建並舉,實施韓江粵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引韓供水、惠來縣第三水廠及縣城城區管網改造等工程,簽訂百億水務項目大單,用水供應能力顯著提升。
  第二節 “十四五”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揭陽奮力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在新起點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開局階段,是揭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的關鍵時期,也是揭陽市自然資源系統全面整合後開始履行新職責的第一個五年計畫期。形勢催人奮進,自然資源管理正在不斷更新,改革步伐加速前進,新舊問題交織不斷,這要求揭陽自然資源找準定位,明確方向,聚焦重點,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推動思想、作風、能力走進新時代,在攻堅克難中奮力前行,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揭陽自然資源工作新局面。
  ——新發展格局對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正圍繞省委省政府賦予揭陽的新發展定位,在國家及廣東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落實“三個”最嚴格制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等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大背景下,亟待推動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加大自然資源精準配置與有效供給,強化對實體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和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撐保障,推動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可持續發展。
  ——新發展要求對揭陽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揭陽市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少,城鄉人地矛盾突出。同時,資源供給不足與粗放利用、配置不合理並存,廣大農村地區用地粗放,土地產出效率低、土地閒置嚴重,而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較高,資源環境壓力較大,土地資源配置方式與“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並向優勢地區集中”的理念不相適應,未能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揭陽自然資源事業基礎薄弱,需要更高更廣更精準的統籌謀劃,以全面開放的思維、方法和姿態拓展發展空間、聚集創新要素、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倒逼自然資源管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進入新發展階段,自然資源分散管理、重審批輕監管、一刀切、人工管理等模式已然不符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亟待立足“兩統一”職責,以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強化新制度供給,推動實現信息化管理,實施自然資源“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逐步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兩統一”職責,以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把自然資源的運籌管理、開發利用和生態修復放在揭陽市乃至廣東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統一謀劃,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強化服務保障能力,為揭陽市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提供更堅實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保障。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節約優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強化資源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堅決守住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界,全面提升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和利用效率,推動資源要素由外延擴張型向節約集約型轉變,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堅持市場有效、政府有為。構建城鄉區域統一、暢通高效的自然資源要素市場,推動自然資源要素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最佳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政府調節與監管,做到放活與管好有機結合,讓資源保護與開發惠及民生,使人民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堅持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為導向,注重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增量與存量、地上地下空間,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自然資源管理制度更加銜接配套、成熟定型,實現目標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堅持依法行政、改革創新。堅持法治思維,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自然資源法治體系,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職能,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切實維護民眾權益。堅決守住底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守正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系統謀劃創造型、引領型改革舉措,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改革創新。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和全市一盤棋思想,自覺把自然資源工作目標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主動對接、主動對標對表,找準靶向目標、及時發現問題、科學分析問題、著力解決問題,把目標願景轉化為具體行動,增強部門目標、區域目標與全市發展總目標的匹配度和契合度。
  ——堅持高質量發展。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資源觀,全面落實生態優先戰略,健全自然資源高效利用制度,重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強化規劃單元管控,實現精細化和一體化管理,轉變利用方式、提升利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強度,提高自然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益,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制度建設,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不斷推進思想、作風、能力進入新時代,確保自然資源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展望2035年,全市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建成,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成為全省典範,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按照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戰略部署,“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事業力爭實現如下主要目標:
  ——自然資源保護更加有效。耕地保護紅線牢牢守住,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於省下達任務。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提升,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到1136平方千米以上。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得到完善,海洋生態退化趨勢得到根本遏制並逐漸好轉,海洋生態環境管理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地下水、地表水、森林、海洋及海岸帶和礦山資源得到更加有效保護。初步建成以5個自然保護區和14個自然公園構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自然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制度全面建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不高於省下達指標,有效保障新型城鎮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民生工程項目用地用海需求。構建更加靈活有效的招商政策體系,創造更加友好的營商環境。海洋資源得到高效利用,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建設,推進海域海島“放管服”改革,全力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用海需求,充分保障海洋經濟發展。保質保量完成省下達全市“三舊”改造工作任務。增加銅、錫、鉛、鋅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礦山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礦產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保障程度進一步提高。
  ——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普遍提高。建設用地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進一步加大,存量土地供應比例進一步提高。健全用地控制標準體系,規範土地管理利用,確保農民建房更加有序。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礦山開發利用整體水平明顯提高,開發利用結構和礦業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全面建成科學合理、綠色環保的現代礦業開發體系。
  ——自然資源服務民生效能大幅提升。“三調”工作數據成果全面完善、更新及時。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歷史遺留“賭點”基本解決。按時完成省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任務,不發生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情況,地質海洋災害防禦能力顯著提升。安全生產和維穩工作進一步加強,涉土信訪占全市信訪量明顯下降。依法依規用地用海和珍惜保護自然資源氛圍更加良好。完成引韓供水、揭陽市中心城區供水一體化工程、粵東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工程、龍頸水庫應急備用水源引水工程、惠來縣第三水廠等重點飲水工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35%,用水供應能力顯著提升。
  ——自然資源生態修復成果充分顯現。森林覆蓋率達到50.78%以上,森林蓄積量1100萬m,造林綠化面積22萬畝,造林任務完成率100%,新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面積5萬畝,守住生態控制線。惠來縣石碑山角領海基點主題公園基本建成,海岸帶綜合示範區建設取得實效;完成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省下達的總量控制指標值,岸線修復長度達到8千米,近岸海域國控點位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海洋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15公頃,新建綠色礦山2個,建設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1個,綠色礦業格局全面建立。榕江等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等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5%,水資源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總體加強。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內部管理制度體系規範運行。審批制度改革穩妥推進,服務更加高效透明。自然資源整體概念樹立形成,管制、利用、建管、登記及海洋等部門審批工作實現協調合作。檔案整理及檔案庫房建設工作全面完成,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自然資源宣傳教育工作全面加強,工作效率和業務水平大幅提升。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全面落實,資源市場化配置程度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學決策能力顯著提升,衛片執法不斷加強,涉土違法違規與農村“三亂”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基礎保障能力明顯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發揮自然資源制度優勢,與時俱進提升自然資源質量能力,堅定助推揭陽市乃至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根本遵循,必須以此為統領,將新發展理念全面體現、貫穿於揭陽市自然資源事業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
  第三章最佳化開發利用格局,推動自然資源  統籌協調發展
  圍繞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最佳化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城鄉協調,推動陸海統籌,支持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實施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戰略
  實施國土安全戰略。強化底線約束,保障國土安全。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優先,應保盡保;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生態修復和系統治理;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以水定產、節約利用,存量挖潛、集約利用;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和應急防護體系,補足設施,提升品質。
  實施區域協同戰略。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強化“雙向借力、雙區驅動”,發揮比較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反向配套;加快設施提質互通,強化產業承接共建,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強縱深推進、向海發展,進一步加強與粵北、贛南、閩西南等腹地的鐵路、高速、港口、產業等聯繫合作,打造出海大通道。推動汕潮揭同城多級、一體化發展,強化生態格局共育共保,交通設施高效銜接,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歷史文化協同傳承,實現區域共融。
  實施強心帶動戰略。全市“一盤棋”統籌,以“新城+重大產業平台”開發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全力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普寧、惠來三個城市中心,強化輻射帶動作用,重塑揭陽發展新格局。最佳化調整功能布局,高效整合全域空間要素資源,組團發展,實現土地、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等資源的精準配置,全域融合統籌,實施差異化空間發展。
  實施品質提升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目標,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汕潮揭三市水環境協同治理提升,整合榕江、練江流域功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城鎮密集區總體風貌提升和特色彰顯,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融樂山水,建設活力開放的宜居宜業之城,實現空間集約高效,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第二節 最佳化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布局
  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布局。強化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等底線管控,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各類國土空間,科學配置建設用地資源,優先滿足重大平台、重要功能區域和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合理控制國土空間開發強度。完善落實與區域發展戰略相適應、與人口城鎮化相匹配、與節約集約相協調的國土體系,促進區域、城鄉用地布局最佳化,構建 “三心多點、一軸一帶三片”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細化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對國土空間進行精細管理。推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和集聚開發、分類保護及綜合整治。進一步調整用地結構,加強產業與用地空間協同,優先供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民生工程等發展用地。
  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編制實施新一輪市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最佳化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布局。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深入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礦業發展要求,形成綠色開採、集約開發的礦產資源開發布局。
  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制訂實施揭陽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等規劃。堅持海岸線精細化管控,嚴格圍填海管理,嚴格落實圍填海總量控制制度和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制度,強化海域海島使用管理,節約集約利用海洋資源,提高海域空間資源的使用效能,控制近岸海域開發強度和規模,全力服務保障重點項目用海需求,加快惠來縣海洋經濟綜合示範區建設。
  第三節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面向汕潮揭共榮發展。積極最佳化產業、城鎮、交通、生態布局,實現同城多極共榮發展。從更大的區域產業共建格局謀劃揭陽產業發展空間拓展方向,形成差異分工、協作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完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強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建立信息共享的自然資源服務體系,形成陸海統籌、圈層拓展的城鎮發展走廊。充分挖掘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價值,加強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減災防災及海洋經濟發展方面的合作,形成山海聯動的區域生態人文格局。
  面向大灣區開放發展。圍繞“雙區所需,揭陽所能”,通過沿海高速鐵路、濱海產業大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和惠來濱海新區粵東新城建設,加強粵東沿海經濟帶與珠三角地區的連線,主動接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的輻射帶動,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積極拓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海西經濟區交通和產業對接優勢,依託石化、紡織、醫藥、金屬和食品等產業基礎,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實業集聚,成為承接東西兩翼產業轉移的重要地區。圍繞機場、高鐵、港口建設空鐵港交通樞紐,充分發揮“灣+帶”聯動優勢,打造沿海經濟帶高水平產業集群。
  第四節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圍繞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汕潮揭都市圈建設和揭陽市三中心一示範區的發展格局,加強城鎮建設用地管控,最佳化城鎮用地結構和布局,提高城鎮化質量。統籌各業各類用地,通過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調整完善,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空間需求,優先保障基礎設施、民生項目、新產業新業態用地。引導城鎮化建設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高的城區和鎮區集聚,建立與人口集聚和人口結構等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深化“人地錢掛鈎”等配套政策,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各項基本福利。共同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依法自願有償轉讓。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保障村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需求。全面開展村莊規劃最佳化提升,統籌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防災減災和歷史文化傳承,最佳化空間布局,落實村莊建設用地,解決村莊規劃不實用、不好用問題。開展土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鄉村治理“三位一體”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組織實施好國家和省試點項目,統籌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和鄉村歷史文化保護。推進城中村更新改造,開展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工作,鼓勵發展第三產業,融入城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支持農村營利性建設用地入市流通,土地出讓收入優先支持鄉村振興。貫徹落實農業設施建設用地政策,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用好用足點狀供地政策,提升農村產業用地政策保障力度。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鈎政策,完善收益形成和返還機制,將掛鈎收益全部返還農村。
  第五節 推進陸海統籌發展
  推動陸海一體化發展。以建設廣東省海岸帶綜合示範區為重點,充分發揮海洋作為經濟新空間、資源新基地、安全新屏障的支撐作用,統籌與最佳化惠來縣沿海地區及其腹地的產業布局,統籌陸地和海洋資源利用,協調用地、用海和用島,保障港口、橋隧及其配套設施等海洋工程建設,形成陸海協調、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路,提高沿海產業與城鎮建設集約化程度、海域利用立體化和多元化程度與港口利用效率,促進海洋經濟與地區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互動,促進建設粵東商務休閒和生態宜居城市。
  打造全市經濟發展藍色引擎。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積極回響“一帶一路”建設,擴大汕潮揭三地在海洋方面的合作領域。最佳化產業結構與空間布局,構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構建臨港工業基地、裝備製造基地、濱海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現代漁業基地、濱海能源基地、海洋文化產業基地、海洋生態示範區,重點培育臨港石化產業集群、海上風電產業集群、高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文旅融合發展海洋旅遊業、現代海洋漁業等產業。  第四章強化自然資源保護,推進國土空間  生態修復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堅持把保護和修復作為重中之重。管好“一本賬”、落實“一體修”,切實加強自然資源整體保護和修復力度。
  第一節加強自然資源整體保護力度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按照省下達的至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劃實劃優永久基本農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將未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的優質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嚴格永久基本農田用途管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改變永久基本農田用途和布局,禁止通過擅自調整國土空間規劃規避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審批,符合國家規定的重大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嚴格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總體穩定”要求進行補劃。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嚴格落實省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以“六個嚴禁”為重點,嚴查嚴懲耕地“非農化”行為,嚴控耕地轉為非建設用地開展各類建設活動,按照“以補定占”的原則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引導非農建設項目最佳化選址,儘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別是水田等優質耕地,對空港區登崗鎮,揭東區錫場鎮、月城鎮、桂嶺鎮、霖磐鎮,普寧市麒麟鎮、南徑鎮、占隴鎮、軍埠鎮,揭西縣棉湖鎮、鳳江鎮,惠來縣隆江鎮、東隴鎮等水田集中區域開展重點保護。嚴格管控耕地轉為林地、園地、草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防止耕地“非糧化”。嚴格落實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強化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市內調劑為輔、省級統籌為補充的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機制,大力實施墾造水田新一輪三年行動,推進可以長期穩定耕地的即可恢復類和工程恢復類農業用地整治改造為耕地,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強化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和獎懲,強化動態監測監管,確保全市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按照依據科學、實事求是、應劃盡劃的原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形成陸海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確保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1136平方千米。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推動生態保護紅線精準落地。嚴格落實管制規則,在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對生態保護紅線以外的重要生態系統,按照相關法律和規劃明確管控規則。根據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占用、調整相關審核審批。強化監管考核,依託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定期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全面評估,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對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進行評價考核。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開展勘界定標並建立矢量資料庫,組織編制自然保護地專項規劃,確保自然保護地整合最佳化預案落地。建立分層級的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明確分級管理職責,理順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職能,形成“一個保護地、一套機構、一塊牌子”。
  第二節推進國土空間生態整體修復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編制實施新一輪全市土地整治規劃,加強實施監管,將土地綜合整治有關信息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對城市化地區,在嚴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特色風貌的前提下,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最佳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對重點生態功能區,以自然修復為主,加大封育力度,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對礦產開發集中區,綜合運用土地和礦業政策,推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對海岸帶和海島地區,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生態島礁工程,修復受損生態系統,提升環境質量和生態價值。
  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海岸帶修復治理,實施岸灘整治、海灣治理和海島保護修復等工程,確保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滿足省自然資源廳規定目標,重點推進惠來海岸帶保護修復和石碑山角領海基點主題公園等項目建設。嚴控圍填海,對臨港工業集中區和重大海洋工程施工過程實施嚴格的環境監控。加強陸海污染源頭聯防聯治,嚴格監管入海排污口。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合理控制海水養殖規模。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污染防治目標銜接,強化入海河流斷面水質考核。加強海域海岸帶及海島保護性建設,保持海島常態化監視監測,規範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秩序。劃定海洋保護區,繼續推進藍色海灣工程,加快污染海域生態修復,保護海島、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
  加強礦山綜合整治。開展歷史遺留礦山土地損毀情況核查,摸清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面積底數,按照歷史遺留礦山復綠標準,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市場化,探索實施“生態修復+資源利用+產業融合”分類綜合修複利用模式。
  加強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源頭治理,注重污水治理和垃圾治理,強化工業污染、船舶污染整治,實現河湖長治、長清。做好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保障農田灌溉用水需求。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育,推進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實現三江水資源可控可調、最佳化配置。加快推進練江、榕江流域綜合整治,完善區域污水處理系統,建立完善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落實“林長制”,推進揭陽靖海灣防護林與汕頭廣澳灣防護林聯合建設,共建以沿海岸線分布的防護林、濕地為主體的綜合生態防護帶,有效保護水資源生態環境,全力支持《廣東萬里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落地實施。  第五章保障自然資源供給,提高自然資源  高效利用能力
  高度重視自然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支撐作用,強化自然資源要素有效管控,提高資源高效利用能力,保障重點區域、重大平台、重點項目用地用海用林用礦等自然資源需求,為揭陽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第一節增強自然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加強規劃引領,科學合理配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以規劃單元模式全方位指引土地徵收整合報批及供應,以詳細規劃指導項目落地建設。繼續推進土地徵收整合計畫、土地供應計畫兩本台賬的組織實施,把準土地利用計畫指標改革精神,實行“指標跟著項目走”“有好項目才有地”導向,有效引導土地資源流向項目“優等生”。充分運用“爭”“掙”“騰”保障建設用地指標,積極爭取將項目納入國家或省重大項目清單使用國家或省用地指標,著力通過推進批而未供閒置土地“去庫存”掙取指標,通過撤銷批文或認定失效等方式騰出指標。大力推行差別化用地精準供應,提高市場配置效率。用足用好省政府《關於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措施》,探索實施“標準地”“帶項目”“帶方案”供地和建設“工業保障房”,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產業強市”戰略部署,優先保障符合“三貢獻一高一強”評估標準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需求。按照國家房地產調控相關政策,結合市場需求,把控住宅供地節奏,有序推動年度供應計畫落實,合理確定出讓價格,提高土地供應效率。持續挖掘存量土地資源潛力,持續推動“三舊”改造深入開展,大力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促進土地再開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動海洋資源高效利用。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成果,提高用海規劃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強化海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強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拓展海洋經濟區域合作空間。壯大支柱海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海洋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海域海島使用管理,規範海域海島使用審核審查工作。嚴格執行海域使用論證和建設項目用海預審制度,健全海砂等海洋資源開採海域使用權招拍掛制度。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強化業務指導,全力服務保障重點項目用海需求。
  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開展礦產資源調查,摸清現有重要礦產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分布情況,盤點資源家底。開展重要成礦帶礦產地質調查,重點加強蓮花山斷裂帶南西段的礦產資源勘查。開展重點區域礦產資源大比例尺礦產勘查,完成粵東(武夷)重點成礦區帶1:5萬區域地質礦產普查,新增一批銅、錫、鉛、鋅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
  提高審批服務水平。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調整一批省級權責清單委託我市實施的政策,進一步深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用地選址、用地許可等審批制度改革,最佳化審批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審批效率,確保項目儘早取得審批手續落地建設。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和出台更多最佳化營商環境措施,全面推開“多規合一”“多證合一”“多門合一”“多測合一”“多審合一”,全面落實“三高一減”,依法依規全面推進容缺受理、並聯審批、用地清單制,推進工業項目“出讓即報建”、不動產登記“交房即領證”,不斷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第二節提高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深入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精準配置新增用地,健全“人地掛鈎”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機制,嚴控新城區和開發區無序擴張,嚴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嚴格執行各類行業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嚴格各類建設用地標準管控和項目審批,推廣節地模式和技術,推進建設用地立體開發、複合利用。健全“增存掛鈎”機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加強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全面落實建設用地“淨地”出讓,強化出讓契約管理和違約處置,探索完善閒置土地分類收回機制,探索建立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機制,實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強化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考核,制定地區單位土地產值貢獻、投資強度、開發強度等評價標準,開展區域土地開發利用效益考核。健全土地市場服務監管體系,依託數字政府和省土地市場交易平台,建設監控監管、預警分析和決策支持一體的土地二級市場監管系統,逐步完善一、二級市場聯動機制,加強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建立健全城鄉建設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畫,及時向社會公開供地計畫。
  促進海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格執行國家、省節約集約用地控制指標,推進海域資源多功能立體化高效利用,落實海域使用金動態調整機制,探索海域資源低效利用退出機制,開展閒置用海調查,探索建立對自然淤積形成的陸域、非法填海形成的陸域、長期閒置海域等實施海域收儲制度。實施海岸線使用占補平衡,建立岸線占補指標交易機制,推進海岸線整治修復,增加海岸線儲備資源。
  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大力推進綠色礦業,全面開展綠色礦業達標行動,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推進新建礦山設計和建設,加快老礦山改造升級,2025年前全市持證在採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嚴格落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嚴格執行重要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等標準,依靠科技創新和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政策巨觀調控作用,最佳化礦業開發布局,合理調整開發結構、規模和時序。最佳化礦業產業結構,引導礦產資源規模開發和產業集聚發展,延伸礦業產業鏈。   第六章持續推進“六項”工作,  夯實自然資源特色抓手
  堅持把“六項”專項工作作為自然資源系統一個品牌繼續推進,並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和新工作需求,不斷對“六項”專項工作進行動態更新調整。
  第一節深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全域統籌,繪好“一張圖”。在市、縣、鎮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區三線”劃定和全市“一張圖”繪製全面完成基礎上,以重要功能區、成片連片開發區域、近期建設以及擬進行土地儲備或出讓地區為重點,優先組織編制詳細規劃,指導開發建設。繼續深化管控單元規劃研究,抓好規劃策劃、土地整備和精準招商。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細化完善“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最佳化村莊布局。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完成海岸帶、自然保護地等專項規劃編制。
  第二節做好土地管控和徵收儲備供應
  加快推進管控單元土地徵收整合儲備進度,以控規單元規範土地徵收、供應、建設,充分發揮規劃引領,突出抓好“找地、整地、供地”,綜合運用規劃、行政、經濟、法律手段,通過收回、盤整、補征等方式,精準實施“清拆圍”,整合形成可利用、可供應、可建設的完整地塊,保障城市功能、產業發展用地,促進土地高效利用。建立征地、供地年度台賬,實施周匯報、月通報、季度報告等制度,做好土地徵收儲備和有序供應工作。強化各縣(市、區)屬地管理責任,深入協調解決征地、供地、建設遇到的突出問題,促進供地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嚴格落實供後監管,加大閒置土地巡查處置力度。
  第三節加快推動“三舊”改造
  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保護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為根本遵循,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充分尊重民眾意願,防止大拆大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綜合運用全面改造、微改造、混合改造等方式有序推進“三舊”改造。繼續落實《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動“三舊”改造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粵府〔2019〕71號)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深入推進“三舊”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重點落實《廣東省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為重點,大力推進“工改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在“三舊”改造中尤其注重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古樹名木保護,堅持留改拆相結合,運用“繡花”功夫,加強工作統籌,把控改造節奏,科學、合理制定改造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均衡有序推進舊村莊改造。制訂出台《揭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動“三舊”改造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揭陽市“三舊”改造項目報批指引》《揭陽市舊廠房“工改工”改造項目實施指引》《揭陽市舊村莊改造成本核算辦法》《揭陽市舊村莊改造復建安置資金監管辦法》等配套政策,打造多元化的配套政策體系。
  第四節完成墾造水田和拆舊復墾任務
  按照“以補定占、以需定墾”原則,加大墾造水田和不實耕地整改力度,充分保障非農建設項目落實水田占補平衡。全面完成墾造水田自我承諾任務,重點完成2020年以前項目並形成指標。出台並實施《揭陽市墾造水田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加快謀劃推進新一輪三年墾造水田。制訂出台《揭陽市耕地儲備指標統籌使用實施方案》,建立市級耕地儲備指標庫,建立耕地指標使用規則。加大政策宣傳,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三清三拆”,引入市場化公開競價交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善用節餘指標在全省範圍內流轉競價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調動激發鄉鎮居民與村民積極性,創造性推進拆舊復墾工作。
  第五節完成不動產數據整合與農村房地一體登記
  有效促進不動產登記能力和作風建設雙提升,發好“一本證”,落實省政府工作任務。做實不動產“一窗受理,並聯審批”,“一崗多能、全員通辦”,提升交易、納稅、登記一體化水平,完成登記數據整合匯交,實現不動產單元落圖落宗編號達到“三個100%”。完成房產交易系統的搭建,提供統一的數據核驗入口,提升房產交易數據共享能力。組織開展“房地一體”權籍調查、登記發證和成果上報,全面完成“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
  第六節加強違法違規土地整治
  以“零容忍”的態度,採取“長牙齒”“全鏈條”的硬措施,嚴肅整治衛片執法違法用地,打好“兩違”攻堅戰,確保違法用地“零增長”。嚴格執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堅決拆除整改2020年7月3日後新增的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穩妥推進存量農村違占耕地建房整改工作。完善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機制,配強執法力量,加強執法培訓,著力提升基層日常執法監管能力,夯實土地共同管理職責。建立執法監管制度,健全“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嚴懲戒”的執法機制,將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創新監管手段,運用無人機、基站監測、“智慧國土”等新技術,推動執法監管信息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加大自然資源法律法規和國情、國策宣傳力度,正面輿論引導和反面以案說法相結合,不斷增強廣大幹部民眾的法律意識,提高保護耕地、依法用地的自覺性,強化“一起管”。  第七章 推進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自然資源  管理服務水平
  圍繞落實“兩統一”職責,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堅持保障發展、服務民生,推動落實“放管服”,持續推進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惠民利民便民措施,推動高效服務。
  第一節落細落實“兩統一”職責
  維護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等成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清單,清晰界定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全面開展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所有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監管信息平台,建立確權登記資料庫。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推進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布設立使用權,最佳化海域產權配置模式,探索開展以三維海籍為基礎的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登記,試點推進無居民海島使用權轉讓、出租及產權登記。落實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鼓勵可以使用劃撥土地的項目以出讓、租賃方式供應土地,有序推進存量劃撥土地有償使用,推進國有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海域、無居民海島等資源有償使用。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開展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動態監測、價值核算、考核評價、收支管理,將自然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實行離任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充分利用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監管協調機制。
  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落實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以土地用途管制為基礎,將用途管制擴大到所有自然生態空間,健全全域、全要素、立體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鎮開發邊界外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對自然保護地、重要海域海島、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實行特殊保護制度。探索建立覆蓋全域全類型、相互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以加強生態保護和耕地保護為重點,最佳化細化分區分類用途管制規則,嚴格控制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用途轉化。完善覆蓋全部國土空間的用途管制監管系統,加強部門信息共享,推進形成統一的用途管制監管體系。
  第二節推進管理制度改革
  繼續推進審批制度改革。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落實陽光審批、陽光執法、陽光資金使用“三大陽光”工程組織實施,有效推動自然資源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治理體系。不斷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嚴格規範審查程式,精簡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整合、最佳化建設用地預審、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等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能。樹立自然資源整體概念,加強規劃、管制、利用、建管、登記以及海洋等部門審批工作的協調合作,推動落實“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多證合一”“多審合一”“多門合一”,行政審批事項實行部門間並聯式網上會審和“非接觸式”政務服務,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綜合考慮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進一步完善耕地保護建設性補償制度。堅持占用耕地補償制度的基本原則,完善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具體措施。落實土地徵收制度,縮小徵收範圍,規範徵收程式,公開徵收信息,健全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補償保障制度。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強度,完善控規單元管控制度。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完善國有劃撥用地管理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
  第三節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加強地質和海洋災害防治。全面推進區域地質綜合調查、海岸帶陸海統籌綜合地質調查等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加強海洋觀測設施建設,完善監測網路布局,建設地質和海洋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提高海洋生態環境監視監測能力,提升海洋環境預報警報服務水平。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重點完成4處大型及以上隱患點、116處中小型隱患點治理工程,按時完成地質災害隱患點遞減10%目標任務。加強汛期值班和巡查排查,及時發布地質海洋災害預報預警信息。落實面向公眾的海洋環境信息公開發布制度,加強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監視監測和海洋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切實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完善突發性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和以群測群防為主的監測網體系,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禦能力。
  完善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圍繞坐實“一套數”,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全面推進自然資源調查,查清各類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生態功能及人文地理等多維度信息,形成全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一張底圖”。開展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動態掌握各類自然資源的類型、分布、範圍、面積等變化情況,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生態修復等重點內容提供監測與分析評價。
  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重視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套用,提高1:1萬基礎地理信息覆蓋率,做好測繪成果轉化和技術共享,不斷提升測繪技術和服務水平。繼續推進自然資源管理各系統建設,促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打造基於網際網路的自然資源服務平台,高效服務各項業務工作。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平台,暢通公眾交流渠道。完成檔案整理及檔案庫房建設,促進檔案管理規範化,努力實現安全、快速、便民利民、高效運用的目標。以自然資源管理需求為導向,圍繞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保護、開發、管理和執法中的突出問題,提高自然資源系統信息化建設水平。
  深入推進不動產登記服務改革。全面推進不動產數據整合,繼續按照“整合一批、質檢一批、套用一批、更新一批”的要求,做好檔案整理、權籍調查、實地勘測。持續推進不動產登記最佳化營商環境改革,發揮優質政務服務助推營商環境最佳化,不斷推進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改革創新,打通登記服務“最後一公里”。大力推動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全面深化“不動產登記+民生服務”“不動產+金融服務”“不動產+法院服務”,推動不動產登記辦事服務延伸至鄉鎮(街道)。在完成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基礎上,統籌不動產登記相關資源,實現資料及時移交、業務流程再造、系統有效融合,提升不動產登記滿意度。加快推進“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工作,將房地產交易數據和農村“房地一體”發證信息納入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實現數據互通共享和實時更新。
  加強安全生產和維穩工作。樹立和強化資源惠民服務意識,把維護民眾權益擺在自然資源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規範測繪市場與策劃技術隊伍管理,做好測繪安全工作,提高地圖製作的精準性、實用性,加快測繪成果轉化,實行成果與技術共享、聯合測繪。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和批後監管,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維護正常的礦產資源開採秩序。以打造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為目標,認真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建立自然資源領域爭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依法就地解決民眾訴求,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  第八章 全面加強自然資源建設,保障規劃實施
  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強黨、理論強黨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自然資源工作,加強自然資源法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保障規劃實施。
  第一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抓牢黨的政治建設。嚴抓正風肅紀反腐,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實施細則,特別是要防止不動產登記、土地管理、執法監察領域等各種“四風”問題,不斷推進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和能力提升。鞏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經驗成果運用,繼續圍繞“三個一”工作思路推進“六項”專項工作,緊抓主業主責,不調頻、不換道,有效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夯實幹事創業的政治基礎,最佳化治理效能。
  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好黨建平台載體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基層黨建各項制度,推進黨組織全面進步。加大幹部培養力度,落實選、育、管、用的用人機制,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激發隊伍“迎著困難上、頂著風浪沖”的拼搏精神,不斷提高幹部思想、作風、能力進入新時代,為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建設,落實揭東區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機構人員轉隸備案、檔案資料移交等工作,實現市區自然資源管理一體化。加快事業單位整合設定,明晰市局、區分局和縣(市)局以及自然資源管理所職責職能,規範事業單位管理。解決基層力量薄弱問題,推動鄉村配備自然資源管理員,依託鎮(街)基層格線化治理體系,強化自資源基層管理格線化、全覆蓋,切實提升自然資源基層治理水平。
  第二節著重加強法治建設
  提高自然資源依法治理能力。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式,提高自然資源領域重大行政科學決策水平。建立職責明確、邊界清晰、層級合理的自然資源權責事項清單,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全面落實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紮實做好普法工作,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落實學法用法制度,加大自然資源領域法律法規培訓和配套政策宣傳教育。
  加強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健全自然資源違法行為“全鏈條”監管機制,建立自然資源部門內部協調配合機制,完善落實前端疏導、中段提速、末端查處、考核問責等各環節措施,形成共同遏制違法用地工作“閉環”。加強溝通協作,建立完善自然資源部門與公安、司法行政、檢察等機關之間的高效協作機制。強化屬地責任,落實縣、鄉鎮(街道)共同責任機制。轉變執法監管方式,創新執法手段,推動執法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將違法行為“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從源頭上防範違法行為發生。統籌開展土地衛片執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八不準”,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遏制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違法用地專項整治,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和項目建設單位依法用地責任,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強化依法治林、依法治礦,嚴厲打擊各類涉林涉礦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自然資源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國土資源系統特別是領導幹部遵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和法治原則貫穿到國土資源管理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做好“國家憲法日”“地球日”“土地日”宣傳,大力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公民的國土資源法律素質,增強行政管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能力。
  第三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加強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和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紮實、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加強幹部的使用交流,重視青年幹部的培養,關心離退休幹部。以黨政領導幹部、公務員隊伍為重點,加強自然資源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創新培訓機制,提升廣大幹部的素質和能力。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基層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水平。
  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壯大自然資源科技創新隊伍,完善自然資源科技人才遴選和培養機制,逐步最佳化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繼續實施自然資源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工程,提高土地、礦產、地質、海洋、測繪等科技隊伍素質,培養自然資源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管理科學、科普、信息技術等科技人才。統籌推進自然資源智庫人才、緊缺人才、實用人才和法治人才隊伍建設,深化自然資源人才培養支持、評價發現、流動配置和激勵保障機制改革,加強人才培養載體建設,加快推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落實。
  第四節加強規劃實施管理
  加強組織領導。市自然資源局要發揮牽頭作用,統籌本規劃的組織實施,將重要指標、主要任務、改革要求逐項分解,明確責任主體、實施進度要求,確保如期完成。全市自然資源系統要切實加強本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督導、推進,形成規劃實施合力,確保規劃落地。
  突出重點攻堅。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資源廳的決策部署,謀劃推進一批自然資源領域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措施,在完善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編制和實施調整重構型國土空間規劃等方面取得突破。按照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各項指標,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加強資金、資源、技術等要素保障,確保資源配置和時序安排協調一致,確保重大工程取得預期成果。
  強化監督實施。強化規劃對全市自然資源工作的統籌指導,涉及到土地、海洋、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均應與本規劃相銜接。建立規劃中期與終期評估制度,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跟蹤分析規劃實施存在問題。加強統計監測與分析,提高自然資源管理數據準確性、及時性、權威性。建立信息發布和情況通報制度,增強社會公眾知情權、監督權。

解讀

 一、規劃背景
  “十四五”時期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我市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在新起點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開局階段,是揭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的關鍵時期,也是揭陽市自然資源系統全面整合後開始履行新職責的第一個五年計畫期。形勢催人奮進,自然資源管理正在不斷更新,改革步伐加速前進,新舊問題交接不斷,這要求揭陽市自然資源找準定位,明確方向,聚焦重點,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推動思想、作風、能力走進新時代,在攻堅克難中奮力前行,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揭陽市自然資源工作新局面。“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斷,全市自然資源管理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其新內涵與新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的關係,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在助推揭陽打造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與新作為。
  為明確“十四五”時期揭陽市自然資源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改革舉措,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揭陽市自然資源局緊抓廣東省爭創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示範省、揭陽市全面推進“三中心一示範區”建設契機,以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緊緊圍繞“兩統一”職責,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2021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精神,依據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編制《揭陽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規劃發展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省自然資源廳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兩統一”職責,以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把自然資源的運籌管理、開發利用和生態修復放在揭陽市乃至廣東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統一謀劃,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強化服務保障能力,為揭陽市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提供更堅實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保障。自然資源保護更加有效,自然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普遍提高,自然資源服務民生效能大幅提升,自然資源生態修復成果充分顯現,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總體加強,形成更科學的開發利用格局,更好的保障經濟城市發展和服務社會民生,助力全市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支持廣東省爭創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示範省。
  三、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共設8章27節,從最佳化開發利用格局、推動自然資源統籌協調發展,強化自然資源保護、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改,保障自然資源供給、提高自然資源高效利用,持續推進“六項”工作、夯實自然資源特色抓手,推進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水平,全面加強自然資源建設、保障規劃實施六個方面提出發展策略:
  (一)最佳化開發利用格局,推動自然資源統籌協調發展。圍繞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保護開發國土空間,最佳化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格局,推動區域協調、促進城鄉協調、推進陸海統籌,支持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戰略、最佳化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推進陸海統籌發展。
  (二)強化自然資源保護,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論斷的科學內涵,堅持把保護和修復作為重中之重。管好“一本賬”、落實“一體修”,切實加強自然資源整體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強自然資源整體保護力度,推進國土空間生態整體修復。
  (三)保障自然資源供給,提高自然資源高效利用能力。高度重視自然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支撐作用,強化自然資源要素有效管控,提高資源高效利用能力,保障重點區域、重大平台、重點項目用地用海用林用礦等自然資源需求,為揭陽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四)持續推進“六項”工作,夯實自然資源特色抓手。傳承發揚揭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聯盟、規劃管控單元管控模式管理、衛片執法政策、土地徵收整合儲備及供應與用地指標掛鈎等成功經驗,堅持把 “六項”專項工作作為自然資源系統一個品牌繼續推進、馳而不息,並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和新工作需求,不斷對“六項”專項工作進行動態更新調整。
  (五)推進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水平。圍繞落實“兩統一”職責,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堅持保障發展、服務民生,推動落實“放管服”,持續推進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惠民利民便民措施,推動高效服務。
  (六)全面加強自然資源建設,保障規劃實施。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強黨、理論強黨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自然資源工作,加強自然資源法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保障規劃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