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

揭陽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12月23日印發揭陽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3日
  • 發布單位:揭陽市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前 言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興國之器。先進制造業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資源環境友好、質量效益顯著、產業帶動性強,一般包括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的新興產業與運用高新技術或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的傳統產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技術群相互滲透融合,不斷湧現出顛覆性創新,呈現出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趨勢。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領域,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將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加快生產模式的改變,是我市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未來五年,揭陽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和信息化將搶抓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以及國家、省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實施重大機遇,堅持製造業立市,堅持以“三貢獻一高一強”改革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體系。
  根據市“十四五”規劃編制部署,《揭陽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納入市重點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性檔案。《規劃》的編制主要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揭陽市委 揭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的若干意見》《關於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的決定》,以及國家、省、市有關製造業發展及要素配置等政策檔案。
  《規劃》立足於揭陽市製造業發展基礎和新興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戰略,做強做優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將我市著力打造成為先進制造業高地,推動揭陽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信息化水平的顯著提升。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面臨的機遇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有效應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國際經貿形勢多變的複雜局面,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增後勁,著力引進一批製造業重大項目,加快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做大做強經濟總量,提升製造業發展質量,實現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主要成績
  製造業總體實力不斷壯大。“十三五”期間,全市先進制造業整體規模穩步提升,202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0.29億元,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達1397家,其中產值20億元以上企業8家,產值10—20億元企業37家。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37.8%和12.5%。產業集聚速度明顯加快,已形成綠色石化、新能源、現代輕工紡織、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
  製造業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20年,全市R&D經費投入達19.9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0.95%,比2015年增加75.7%。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18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8%,現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家。質量強市戰略向縱深發展,全市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等先進標準19項。
  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大。“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合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以德國為重點的國際合作,成功舉辦5屆中德(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會,實際吸收外資10468萬美元。加快推進制造業優勢企業走出去,持續擴充產能和市場。先後引進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吉林石化年產60萬噸ABS、廣物控股化工產業基地、泛亞化纖一體化等重大石化項目,國家電投海上風電、GE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明陽新能源綜合基地、崑崙能源LNG等新能源項目,產業招商卓有成效,產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製造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全市製造業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有所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引導一批電鍍、印染等產業鏈配套企業分別進入中德金屬生態城、普寧紡織印染綜合處理中心等專業工業園區進行集中治理,工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製造業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先後出台《揭陽市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揭陽市促進產業發展“1+1+12”政策體系》等系列檔案,極大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不斷改善製造業投資經營軟環境。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供水、電力、通信、燃氣、交通、消防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夯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信息化硬支撐。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實施《揭陽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著力推進光纖網路和移動寬頻網路建設及套用。截至2020年底,我市固定寬頻接入連線埠347.1萬個,固定寬頻接入用戶累計138.4萬戶,家庭寬頻接入用戶122.5萬戶,家庭寬頻普及率108.7%,其中百兆以上寬頻接入用戶占比90.1%;光纖接入用戶累計達129.5萬戶,光纖入戶率115%;全市4G基站累計超過1.2萬座,移動寬頻用戶442.2萬戶,移動寬頻用戶普及率72.6%,20戶以上自然村均實現光纖網路和4G網路100%全覆蓋。全市網際網路出口頻寬超過1.5T,網路技術支撐能力各項指標在全省排名處於中上游。
  (二)存在問題
  自主創新能力仍待提高。2020年揭陽市製造業企業R&D經費投入占GDP比例雖顯著提升,但僅達0.95%,遠低於全省2.88%的平均水平。重點行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缺乏,原始創新薄弱,缺乏高端人才支撐,技術創新對製造業發展總體帶動能力不足。創新成果較少,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偏少,科技轉化能力不強,遠落後於省內先進地區,難以有效支撐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結構亟需調整。揭陽市產業規模總體偏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偏低,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低。產業結構層次偏低,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低,多數處於產業鏈中低端環節。缺乏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與之配套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業鏈條較短,企業間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水平不高。
  園區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產業園區規模偏小,缺乏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專業化程度較低,主導產業不明確,產業特色不鮮明,園區同質化競爭嚴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化運營程度不高,產業園區軟硬體環境有待最佳化,部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生產、生活配套服務不完善;部分園區管理機構許可權職能不足甚至沒有專業管理機構,政務服務效率低,營商環境與先進地區仍存在一定差距。
  要素制約日益明顯。揭陽市製造業企業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不高,工業用地相對緊張,建設用地分散難以連片開發,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機制尚未建立,人才、技術、資金、公共服務平台等要素制約日益明顯,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缺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重大科研平台建設投入不足,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科技金融等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滯後。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揭陽市信息產業總體體量較小,產業規模和競爭力有待提升,5G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與國內信息化發展先進地區存在一定差距,信息產業的多數企業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產品和技術,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套用水平參差不齊,信息技術人才嚴重匱乏。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環節仍以單項業務套用為主,與傳統製造業融合程度較低,難以有效推動製造業服務化發展。
  第二節 面臨機遇和挑戰
  (一)主要機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動我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引領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向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拓展,不斷湧現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加速突破,與製造、能源、材料等領域的融合創新成果越來越豐富,將促進生產方式變革和生產效率提升。數字經濟日益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和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揭陽市作為製造大市,必須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與信息化。
  ——我國處於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期,正加快形成製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由深度依靠國際產業大循環向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轉變,國內市場需求持續擴張,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倒逼和推動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揭陽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當前,國內大力實施新基建戰略,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列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將為揭陽市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提供基礎支撐。“一帶一路”倡議、製造強國、科技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等國家戰略的持續推進,也將有利於揭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成為經濟成長新亮點。
  ——廣東省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全力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信息化。廣東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在中央支持下積極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將加速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在省內集聚與自由流動,推動揭陽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後組織召開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活動,特別是隨著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園區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效應的陸續釋放,將有助於一攬子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揭陽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的瓶頸問題,全面增強我市製造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揭陽市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著力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揭陽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高度重視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信息化,先後召開了市委六屆八次全會、六屆九次全會、六屆十次全會、六屆十一次全會和六屆十二次全會,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市委六屆八次全會指出,我市要堅持製造業立市,大力發展臨港特色產業和特色工業,做強做優傳統工業和新興產業,全面落實製造業發展扶持措施,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推動揭陽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市委六屆九次全會審議並通過《中共揭陽市委關於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的決定》,隨後配套出台了《關於打造產業強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2年)》。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開展製造業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構建沿海經濟帶上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總定位總目標,按照“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緊扣省委對揭陽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提振再創業的精氣神,將2021年作為“攻堅強基年”,實施“八大攻堅行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要實施產業強市攻堅行動,加強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提升產業園區,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強調,要強化系統思維、整體行動,深入挖掘產業、市場、環境潛力,在主動對接、主動支持、主動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兩個合作區建設中,找到新的發展空間,汲取新的發展動力,加快揭陽高質量發展。一要依託產業基礎,找準揭陽重大產業與合作區產業布局的契合點,深化與兩個合作區的產業分工協作,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聚力推進科技創新。二要挖掘市場潛力,從制度上、空間上、平台上打通資源要素流動渠道,主動接受兩個合作區的輻射帶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縣域協同發展,拓展與兩個合作區的合作空間。三要圍繞省委對揭陽發展的定位要求,全面改善發展條件,不斷最佳化城鄉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在服務支持兩個合作區建設中提高城市品質,增強揭陽城市吸引力。“十四五”期間,揭陽市將牢牢把握歷史機遇,找準發展定位,重點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努力打造成為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在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展現揭陽作為、貢獻揭陽力量。
  (二)面臨挑戰
  ——國際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經貿摩擦日漸加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不斷抬頭,全球經濟戰、科技戰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國家貿易摩擦將成為新常態,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經貿格局進入艱難重構期,國內製造業出口增長受到抑制,已開發國家在關鍵核心領域對國內製造業和信息產業限制升級,國內供應鏈中斷風險提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製造業信息化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增強,揭陽應主動順應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積極制定和調整先進制造業與信息化發展戰略,最佳化產業布局,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有效應對“十四五”期間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區域競爭加劇,承接產業轉移優勢不明顯。已開發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推動中高端製造業回流解決國內就業,搶占製造業高地,開發中國家利用要素低成本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廣東製造業面臨東南亞等地區的競爭加劇。同時,國內其他地區高度重視先進制造業發展,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出台政策吸引產業和人才,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相比而言,揭陽現代產業體系尚未建立,營商環境亟待最佳化,要素成本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優勢不明顯,這給我市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帶來了較大壓力與挑戰。
  ——經濟高速增長與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必須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我市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高技術製造業、先進制造業占比較低,處於產業價值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協作配套能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尚未形成。當前我市製造業空間約束日益加大,生產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傳統的投資驅動、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在原有比較優勢逐步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新舊交替期,揭陽必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第二章 總體思路與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要求,按照市委六屆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製造業立市不動搖,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立足我市製造業現有基礎,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為主攻方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著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製造業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佳化體制機制,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創新型示範企業。加強政府引導,強化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信息化的頂層設計、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創新驅動,重點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高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攻關和套用推廣,突破一批智慧型製造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形成一批具有產業鏈主導力的戰略性技術產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開放合作,協同創新。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加快推進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和區域產業合作,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體系,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際創新高地創新資源,打造產業基礎穩定、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質量為先,綠色發展。以提高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以質量品牌建設帶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圍繞綠色石化、現代輕工紡織等戰略性產業,大力發展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生產、綠色供應鏈,推廣套用綠色製造技術,構建綠色製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積極落實國家和省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行業推動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
  第三節 發展定位
  沿海經濟帶上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全面落實廣東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在綠色石化、新能源、現代輕工紡織、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成為沿海經濟帶上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粵東地區智慧型製造高地。圍繞現代輕工紡織、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戰略性產業的智慧型化生產需求,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重點行業智慧型化升級和工業網際網路套用,積極推動智慧型工廠、智慧型管理、智慧型服務、工業網際網路的試點示範,培育發展智慧型製造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打造粵東地區智慧型製造和信息化技術的產業高地。
  粵東地區製造業開放合作先行地。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重大機遇,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推動全市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製造業企業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引導企業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粵東地區製造業開放合作先行地。
  第四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全市製造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產業鏈進一步完善,製造業整體實力達到省內平均水平以上,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明顯提高,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發展體系,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承載力強的產業園區,建立健全涵蓋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指標的招商選資綜合評價機制,強化產業帶動、能耗約束、排放達標,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
  到2035年,全市製造業總體實力大幅躍升,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以5G、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套用,綠色石化、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先進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等戰略性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建成自主發展、產業鏈條完善的“8+3”現代化產業體系。
  規模實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00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0.3%,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達到500億元、35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0%、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000家以上,年均增長120家,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打造形成綠色石化、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千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創新驅動顯著增強。集聚全球創新要素,培育若干國家級和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製造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0家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全社會研發(R&D)經費支出逐步提升,R&D占GDP比重達1.2%,工業技改投資達到200億元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3件。
  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25年底,全市實現5G全域覆蓋,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充分發揮數據資源要素新價值,推動數位技術創新套用,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形成數字經濟新動能。圍繞高端裝備製造、綠色石化、現代輕工紡織等產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數位化轉型試點,新增一批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發展成效明顯。
  招商選資成效顯著。到2025年,按照“三貢獻一高一強”要求,引進一批重點優質的戰略性產業企業和項目,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市場進一步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不斷加強,深化與德國等歐洲已開發國家合作,推動一批製造業優勢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製造業招商選資取得明顯成效,引資質量與效益明顯提升。
  第三章 產業發展重點
  第一節 鞏固提升戰略性支柱產業領域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做大做強戰略性支柱產業,持續加快傳統支柱行業轉型升級,完善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分配與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掛鈎制度,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建立健全涵蓋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指標的招商選資綜合評價機制,增強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改善供給質量,推動先進制造業邁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著力打造現代輕工紡織、先進材料、現代農業與食品、綠色石化等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現代輕工紡織。充分發揮揭陽在紡織服裝、製鞋、塑膠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的基礎優勢,以普寧市產業轉移工業園、榕城工業園、普寧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等工業園區為載體,重點發展紡織服裝、製鞋、塑膠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的高附加值、輕量化、高性能、綠色安全新材料,加大力度支持紡織服裝、製鞋、塑膠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的生產設備智慧型化改造,鼓勵企業積極引進智慧型化生產設備。支持現代輕工紡織產業相關企業開展生產工藝創新,加大力度研發綠色環保新工藝。推進紡織服裝、製鞋、塑膠製品、金屬製品、工藝美術和體育娛樂用品等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服務型製造。到2025年,形成具有揭陽特色的現代輕工紡織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先進材料。把握國家大力培育和發展先進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依託揭東經濟開發區、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重點發展綠色鋼鐵、精細化工材料、建築材料等先進材料產業。著力發展精深加工的高性能合成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等高端綠色精細化工產品,建設一批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複合材料及高端精細化學品項目。重點發展多功能電子顯示薄膜材料、光伏背板薄膜基材、高阻隔性包裝薄膜材料、可降解薄膜材料、鋁塑膜等功能性膜材料,加快推進廣東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膜材料生產基地、廣東德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反滲透膜生產線等項目建設。推進先進材料產業套用技術創新,重點發展超高強度鋼材、特種金屬板材、高性能合金材料以及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先進金屬表面處理等精密加工工藝,加強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與綠色發展。依託廣東秋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循環再利用差別化滌綸短纖維和原液著色“綠色纖維”。充分利用我市地域原材料和建材產業集聚優勢,重點發展高端石材、微晶玻璃、人造石材、綠色水泥等現代建材產業。到2025年,形成以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新材料為主的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現代農業與食品。實施特色產業培育工程,推進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發展,形成國家、省、市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依託普寧青梅產業園、惠來南藥產業園、揭西茶葉產業園、揭東竹筍產業園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建設跨區域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發展青梅、竹筍、南藥、茶葉等特色農產品,打造具有揭陽特色的農產品基地。重點推進調味品方便化、營養化、健康化,開發無添加、低鹽和有機等健康產品,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和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加強調味品質量品牌建設。重點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培育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加快發展數字農業,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產業園,探索開展農業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工作。到2025年,形成以現代農業和果蔬農產品加工為特色的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綠色石化。圍繞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目標,最佳化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空間布局,重點發展煉油石化、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等綠色石化產業。依託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吉林石化ABS等重點項目,以延伸產業鏈為中心,強化與大亞灣石化區的聯繫與合作,著力引進一批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複合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項目,培育延伸現代石化產業鏈,將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打造為規劃布局科學合理、產品和產業鏈獨具特色、綜合競爭力強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粵東地區石化原料和產品的中轉基地。依託榕江實驗室,以綠色化、高性能化、精細化、專業化為主線,與省內相關石化精深加工區域聯合開展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引導石化產業綠色發展,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的研發和套用,構建石化行業綠色製造體系。到2025年,打造產值超千億元的世界級綠色石化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與健康。以普寧、揭東現有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為依託,重點發展醫藥製造、高性能醫療器械、醫療康養等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支持一批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與新產品研發、產業化示範套用項目建設。圍繞醫療康養需求,加快發展醫療服務、康復保健、養老養生等產業。加快醫療器械研發及產業化,重點發展需求量大、套用面廣的高性能醫學診療設備。加快推動療效確切、臨床價值高的中藥創新藥的研發和產業化,著力推進現代中藥標準化,促進中藥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積極布局生物製藥、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道地藥材和嶺南特色中藥材原料產業基地,著力建設普寧市產業轉移工業園等一批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園區。到2025年,我市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形成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智慧型家電。以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園、揭東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做強做優家用清潔衛生電器、家用美容美髮電器、保健電器、照明燈飾等優勢家電產業。加快發展微電機、模具、五金、塑膠等家用電器核心配套產業,提升智慧型家電原材料和零配件質量與供應水平。推進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家電產品的深度融合,開發出高端新型智慧型家電產品,提升家電產品的智慧型化水平。加快衛生健康家電發展,重點開發具有除菌、殺病毒、營養保健、個人護理等功能的智慧型家電產品。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與裝備在智慧型家電產業的套用,研發一批綠色家電產品。到2025年,打造以“網際網路+”、智慧型製造為特色的戰略性智慧型家電支柱產業集群。
  新一代電子信息。依託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揭東經濟開發區、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園等產業園區,主動承接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輻射,重點發展新一代通信與網路、半導體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套用等產業。探索適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的產業開發體系,支持創建“5G+4K/8K+AI”融媒體數字內容產業生態平台,推動數字創意與軟體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發展軟體信息服務業,支持國內大型軟體企業、網際網路企業、IT企業通過開設分公司、子公司等形式在我市開展軟體外包業務,加大力度培育本土軟體企業。推進深圳市金泰克半導體有限公司普寧存儲產業基地、揭陽市工業網際網路套用等重點項目建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套用領域。依託揭陽高新區,以航空電子儀器、關鍵電子元件為重點,加強中外合作,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骨幹企業,促進前沿電子信息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孵化和產業化。依託製造業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建設行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台和創新開放平台,推動數據資源深度整合和開放共享。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新一代通信與網路、半導體元器件為主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軟體與信息服務。以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園、榕城工業園為載體,圍繞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加大軟體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重點發展嵌入式軟體、新型工業套用軟體、大數據存儲和智慧型分析軟體,加大研發設計類、信息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工業軟體在生產、流通領域的推廣套用力度。以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著力培育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VR/AR等信息服務和相關配套產業,加快開發網際網路套用、移動通信APP、智慧城市套用,大力發展面向農業、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支持發展網路與信息安全軟體開發和產業化套用,豐富信息安全產品的種類,推動信息安全產業快速發展。到2025年,初步形成服務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的軟體與信息服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第二節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以“三貢獻一高一強”引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以戰略性支柱產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推動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智慧型機器人、增材製造及其裝備等新興產業成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到203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市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柱。
  高端裝備製造(智慧型機器人、雷射與增材製造)。充分利用揭陽裝備製造產業基礎,順應製造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發展趨勢,依託揭東經濟開發區、中德金屬生態城、惠來臨港產業園,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數控裝備與精密模具、海上風電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慧型機器人、雷射與增材製造,以航空維修和航空服務為抓手延伸培育航空裝備產業鏈。著力突破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模具等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加快高檔數控工具機、智慧型加工中心和智慧型機器人的推廣套用。支持製造業企業積極開展設備改造、工藝革新、新產品開發,不斷改進提升專用裝備和專用生產線,推動高端裝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形成一批細分領域生產製造系統智慧型化解決方案。著力發展一批與高端裝備產業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相匹配的專業化、規模化配套企業,提升基礎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及關鍵系統的配套能力。到2025年,打造產業特色明顯、配套較為完備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戰略性新興集群。
  新能源。依託我市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產業。著力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加快推進國家電投、GE、明陽等集團的海上風電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大容量海上風電場開發、設備製造、工程設計、施工及運行維護的全產業鏈。依託惠來臨港產業園,加快推進粵東LNG項目建設,引進一批LNG冷能空氣分離項目,加快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套用;充分利用神泉一級漁港、深水碼頭的港口優勢,發展冷凍冷藏、冷鏈物流項目,延伸LNG產業鏈條,打造上中下游密切銜接、配套完善的LNG產業鏈。推動電線電纜產業高端化發展,著力布局風力發電用電纜、核電站用電纜、太陽能發電用電纜等新能源用電纜以及耐高壓、耐高溫、高抗拉強度的特種電氣裝備線纜。到2025年,依託揭陽得天獨厚的臨港、臨海優勢,努力打造國內領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綠色能源創新基地。
  安全應急與環保。依託中德金屬生態城、普寧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積極引進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重點項目和企業,加快布局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建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加快監測預警技術裝備、應急處置救援技術裝備的推廣套用,提升安全應急服務水平。面向公共衛生風險應對需求,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立常態化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污水治理、環境保護監測處理、新型環保材料等環保技術與裝備。推動綠色石化、新能源、先進材料等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支持和引導企業開發節能低碳工業產品、設備與技術服務。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服務先進制造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為主的、較為完備的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
  第四章 先進制造業發展和信息化重點任務
  第一節 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綠色石化、高端裝備製造、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細分領域技術創新需求,以高端裝備、關鍵器件、基礎件和核心材料為重點,研究和發布紡織服裝、醫藥製造、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細分行業的技術創新路線圖。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資源,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領域重大研發計畫和重點專項,開發一批帶動性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突破一批產業鏈關鍵共性核心技術。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及高端裝備的聯合攻關,落實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獎補政策,加快高端裝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套用推廣。
  強化製造業協同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協同創新生態。加快推進榕江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依託高校創新團隊、創新平台,重點圍繞綠色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創建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產業創新平台,鼓勵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重點領域部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戰略聯盟,推動實現年度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圍繞綠色石化、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創新發展的共性需求,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眾創空間、專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和科技成果技術轉移機構建設,支持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強化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服務功能,做強做優“網際網路+科技創新”服務平台。著力培育科技服務業,發展工業設計、檢驗檢測、專利服務、技術轉移、財務審計、科技金融、科技諮詢等科技服務機構,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提供配套服務。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健全創新服務體系,提高政府服務創新能力和水平。積極組織國內外技術成果信息交流、交易轉化,加強與大灣區以及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的資源對接,支持企業購買境內外技術開發、諮詢或服務,推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
  到2025年,全市先進制造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0家以上,創建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5家左右,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以上,培育市級以上技術中心、工程研發中心120家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3件以上。
  第二節 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
  培育製造業“鏈主”企業。培育重點行業產業鏈“鏈主”企業和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研究全產業鏈支持措施,在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優選一批重點企業進行扶持,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支持大型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產業延伸、協作配套等方式做大做強,打造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品牌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支持龍頭骨幹企業發揮產業鏈核心優勢,加強先進產能擴張,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區域產業集群,強化骨幹企業對供應鏈和市場的控制力。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業開展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到2025年,培育若干“鏈主”企業和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以產業鏈為紐帶,初步形成具有揭陽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在細分市場精耕細作,專注核心業務,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優選出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入實施高企數量和規模“雙倍增計畫”,支持製造業企業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鼓勵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生產需求,提升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協作配套水平,最佳化產業鏈分工協作體系,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著力扶持科技型、成長型等小微企業“小升規”,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到2025年,實現年培育“小升規”企業100家以上、“個轉企”企業300家以上。
  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金屬製品、紡織服裝、製鞋等優勢傳統產業企業積極引進和購置先進適用設備,推廣套用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智慧型感測與控制裝備、智慧型檢測與裝配裝備和智慧型物流與倉儲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提升企業裝備水平。有效盤活利用存量用地,建立健全涵蓋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指標的招商選資綜合評價機制。大力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PP)、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製造(CA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業資源計畫(ERP)等信息技術在製造業的深入套用,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深度套用,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實施智慧型化技術改造,開展智慧型工廠培育試點,推廣重點行業智慧型化車間,加快生產設備智慧型化技術改造,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智慧型化、精細化轉變。到2025年,力爭累計開展技術改造工業企業超過1200家。
  培育戰略性產業集群。依託我市濱海新區“一城兩園”,加快推進綠色石化、LNG、海上風電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油、氣、化、電、服”五大主導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現代輕工紡織、先進材料、現代農業與食品、綠色石化等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加快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安全應急與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著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先進制造業發展新動能,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到2025年,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構建具有揭陽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綠色石化、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
  第三節 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促進制造業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現代產業體系,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建立與廣州、深圳都市圈的產業協作機制,實現與大灣區產業錯位發展、配套發展、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開放平台作用,以爭創國家高新區為契機,加強與海峽西岸經濟區、閩粵贛其他城市的對接聯動,推進我市與國內先進地區在產能、產業鏈和市場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國內先進地區的先進技術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依託中德金屬生態城等重點產業園區,導入更多歐洲工業孵化項目,支持本地企業與跨國公司開展聯合研發、成果轉化等活動,吸納國際先進技術、資本和人才等創新要素,提升產業科技研發水平。推動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建設,加強與歐盟地區城市合作。依託國家和省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積極參與境外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我市先進制造業走出去,支持製造業龍頭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建設全球化生產體系、研發基地和行銷網路。鼓勵企業參加“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展會和中博會等展會,以新一輪廣貨網上行、廣貨全球行為平台開展製造業企業產品展銷活動,持續開拓國內外市場。
  提高產業鏈發展質量。聚焦綠色石化、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建鏈”工程,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加快突破高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戰略性產業的關鍵核心環節,打造自主可控全產業鏈條。引導社會資本、研發機構等資源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針對產業、區域的共性技術需求開展產業協同創新,支持市內優勢企業堅持研發設計、高端製造、總部經濟等核心環節本地化發展,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聯動發展。支持全市傳統和新興產業鏈組建產業聯盟或協會等機構,加強全產業鏈政產學研用等主體的交流與聯動。
  加大先進制造業招商選資力度。圍繞綠色石化、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輕工紡織、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性產業,編制產業招商路線圖,研究推進產業鏈發展措施。加快推進重點招商選資平台規劃建設,實施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聚焦產業鏈缺失環節,著力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產業“頭部企業”,推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具有揭陽特色優勢的產業鏈條。建立政府、園區、行業商協會三結合招商工作機制,以中介招商、專業招商小分隊等多種形式創新製造業招商選資方式,分地區、分行業定向開展招商選資和推介活動。完善重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第四節 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5G網路及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5G、IPv6、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5G基站和智慧桿塔建設,加快5G網路布局,提升5G網路基礎設施水平,支持運營商與產業園區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實現園區整體5G網路連續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市5G網路全覆蓋。推進5G網路套用,重點開展智慧機場、智慧酒店、5G直播、VR套用等套用場景建設,推進典型行業套用場景按需覆蓋。加快下一代網際網路部署和套用,推進IPv6在通信網路中的部署和套用,建立完善IPv6骨幹網網間互聯體系,提升企業IPv6用戶普及率和網路接入覆蓋率。
  加快推進數據中心建設。實施數字設施提升工程、“數字揭陽”工程,著力推進數據中心規劃和布局,積極引進一批網際網路、雲計算等類型企業或機構的數據中心落戶揭陽。大力發展面向高端裝備製造、綠色石化、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的數據服務。推動廣東聯通粵東雲數據中心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增強其為先進制造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服務能力,為我市工業企業上雲上平台提供高效技術支撐。重點推進數字政府、數據中心、公安信息化工程、智慧水利等一批數據中心項目建設。
  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面向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套用需求,改造升級工業網際網路內外網路,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際網路。支持製造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電信運營商等牽頭或聯合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引導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增強5G、人工智慧、區塊鏈、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支撐能力,強化設計、生產、運維、管理等全流程數位化功能集成。
  第五節 大力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桿示範項目。實施工業網際網路提升工程,支持製造業企業利用5G網路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等特性,面向生產製造場景,研發行業工業網際網路產品、套用並開展實踐,加快打造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平台和套用標桿企業,支持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套用示範園區。加強工業網際網路標桿示範建設經驗總結,通過製造企業與服務商精準對接會、項目推介現場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等多種形式,推廣標桿示範建設經驗。
  推進制造業數位化升級。依託優秀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圍繞生產製造核心環節,支持傳統優勢產業運用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技術改造提升生產設備。圍繞塑膠、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組織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開展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試點工作,制定數位化轉型實施方案,持續推進集群內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著力推動紡織服裝、金屬製品等現代輕工紡織產業細分行業發展服務型製造,廣泛推行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智慧型化生產等基於網際網路的製造業新模式。
  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以工業企業“上雲上平台”服務券獎補等形式,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支持企業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運用“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解決生產製造環節的痛點難點問題,重點解決企業信息化部署成本、生產效率、經營成本、產品品質等問題。
  第六節 推動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構建工業園區發展新格局。編制完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支持條件成熟的園區擴容提質,構建工業園區發展新格局。圍繞省著力培育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根據園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特色,明確園區主導產業,引導推動各園區優先發展1至2個主導產業,依託龍頭項目延伸先進制造業鏈條,吸引配套項目集聚,打造一批空間布局合理、主導產業突出的專業園區。大南海石化工業區重點發展綠色石化產業,重點發展清潔油品、化工原料等產業,加快發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複合材料及高端精細化學品,加快構建以產業鏈為重點的創新鏈,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惠來臨港產業園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產業,打造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聚焦發展金屬製品等產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大力培育玉文化產業,擦亮玉都品牌;揭東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勢,聯合中德金屬生態城打造中歐合作平台,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金屬製品、電子信息、大健康、節能環保、人工智慧等產業;普寧市產業轉移工業園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普寧紡織印染綜合處理中心著力發展綠色紡織印染、安全應急與環保等產業;揭西縣產業園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大力推動電線電纜企業集聚發展,提升園區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吸引力;榕城工業園重點發展金屬製品、製鞋、先進材料等產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展銷等生產性服務業;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園著力發展智慧型製造、航空服務和現代物流等產業,結合創建國家高新區,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軟體與信息服務,推動前沿電子信息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孵化和產業化。
  深化園區開放合作。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契機,充分利用我市工業園區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在產業轉移、創新平台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對接合作。爭取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與珠海、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區開展產業共建合作。加大園區招商選資力度,支持園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招商選資優惠、扶持與獎勵政策,吸引世界500強企業、龍頭企業以及研發中心進駐園區。支持園區按照“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的類別篩選出一批真正上規模、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的重點項目,進行一對一定向扶持和精準服務,促進重點項目履約落地。
  提高園區產業承載力。按照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推動園區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推進園區土地徵收整備和集約節約用地。加大對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完善園區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園區環保能力建設,推進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廢氣處理、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與綜合利用等環保設施建設。以中德金屬生態城、普寧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等工業園區為依託,引導電鍍、印染、酸洗等重污染行業集中入園管理。重點推進園區產城融合發展,改善園區周邊交通和生活配套服務條件。
  第七節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高標準化水平。以先進標準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在紡織服裝、金屬製品、製鞋等優勢傳統製造業領域,支持企業瞄準國際新技術和市場新需求加大標準研製投入,推動優勢傳統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強化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意識,加大國內外標準制訂項目的發掘、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勵大型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積極參與和主導重點領域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訂。加強中小微企業標準化提升幫扶,引導中小微企業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升企業標準化管理,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加強標準宣貫和培訓指導,提高企業標準化意識,引導企業建立標準化工作機制,加強企業標準體系建設。
  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引導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帶動產品升級換代,加強線上檢測、過程控制、質量追溯等質量管理工具的推廣套用,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卓越績效、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推廣套用,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鼓勵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質量獎,強化質量獎的示範引領作用。樹立一批製造業質量標桿企業,開展質量標桿示範,引導更多企業實施質量經營戰略。推進質量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建設一批計量、標準、檢測、認證和智慧財產權等專業機構,鼓勵社會組織、專業技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集產業協同研發設計、質量管理、標準研製和智慧財產權運用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台。
  擦亮揭陽製造品牌。加強品牌標準化建設,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擇優扶持企業核心技術專利項目,營造有利於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引導集群內企業提質升級,形成高質量產業集群區域品牌。扶持發展一批競爭力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企業集團,支持和鼓勵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和擁有自主創新技術的產品爭創名牌產品,建立以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國際性展會,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各類線上線下平台,加大力度推介揭陽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進一步提高我市優勢品牌影響力。
  第八節 最佳化製造業發展環境
  推進制造業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強化乙方思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政府數位化轉型,加強政務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完善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相適應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推進公平準入。深入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超前預防鄰避效應,建立完善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管理體系和服務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企業信用信息互聯互通交換共享機制,強化對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管理。
  強化製造業人才支撐。圍繞我市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需求,積極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力度集聚創新人才,重點引進海內外創新創業團隊、緊缺拔尖人才,提高我市先進制造業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加快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建設,鼓勵省內外科研院所、知名院校來揭陽建設科技成果轉移中心,推進榕江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建設,圍繞特色產業支持建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和博士工作站等創新平台,集聚創新人才。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依託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揭陽技師學院等職業院校,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加強校企聯合培養,著力培育一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在落戶、住房、醫療、職稱評審、子女入學和配偶就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基地。促進人才在企事業單位之間合理流動,破除人才流動機制障礙。
  加強工業用地保障。最佳化國土空間布局,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落實土地供給的產業優惠政策,鼓勵進行工業用地連片收儲開發,推進“工改工”“商改工”,加強工業土地整備,保障重大產業項目土地供應。在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製造業企業在現有工業用地上新建、擴建生產性用房,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地下空間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建立健全要素最佳化配置機制,完善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分配與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掛鈎制度,提高盤活利用存量用地的積極性。分行業、分區域定期開展企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估,依據企業“三貢獻一高一強”綜合評價結果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污等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實施創新引領行動,引導製造業企業加強技術、管理、製造、商業模式的創新,加快提質升級。合理制定針對性強的產業支持政策和區域發展規劃,集中資源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合理推進區域生產力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製造業金融保障。著力提高我市製造業的金融服務水平,強化對製造業創新平台、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的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高端裝備製造、現代輕工紡織、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發展符合製造業企業特點的產品和業務。持續開展企業上市掛牌實務培訓,支持製造業優勢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進行併購重組。加強政銀企合作,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對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機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進行補償,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積極引入天使投資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支持農合機構健康發展,支持企業通過信用貸款、股權質押貸款、智慧財產權質押等科技信貸產品融資,拓寬融資渠道。構建立體化金融風險防範體系,深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規範製造業上市公司發展,強化新興金融業態監管。
  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用好省支持粵東新城發展政策,著力發展與製造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面向製造業的研發設計、智慧財產權、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專業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發展總部經濟,為製造業提供優質配套服務。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面向綠色石化、新能源、先進材料等先進制造業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台,支持製造業企業向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拓展,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加快發展專業型會展經濟、平台經濟,推動綜合性會展中心建設。加快完善現代物流業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供應鏈物流信息平台,促進快遞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冷鏈物流產業。著力完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鼓勵製造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貿易業態,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第九節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步伐。支持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著力推進紡織服裝、金屬製品、食品加工等傳統製造業的綠色化改造。推進工業循環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支持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方案,開發套用綠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設備,鼓勵企業使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推動製造業綠色發展。在紡織服裝、製鞋、金屬製品、塑膠等現代輕工紡織產業推廣套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原輔材料,鼓勵企業使用綠色環保的塗料、油墨、清洗劑和膠粘劑等原輔材料。
  構建綠色製造體系。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標,引導企業開發節能低碳工業產品,打造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低碳園區,著力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工廠,推進工廠用地集約化、生產潔淨化、資源高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管理精細化。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進駐產業園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著力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園區建設。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在紡織服裝、金屬製品等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協調
  依託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全局性工作。圍繞重點培育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明確產業集群標誌性產業鏈“鏈長制”,建立完善戰略性產業集群的“五個一”工作體系。加強戰略謀劃,指導全市各地、各部門開展工作,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要事項,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信息化。
  第二節 加大政策支持
  根據國家、省關於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的政策導向,及時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強化財政金融、土地供給、環境容量、人才引進培育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加強土地資源向畝均投資強度大、畝均產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流轉,促進我市製造業轉型升級。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和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揮市重點產業投資發展基金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業的重點領域。爭取省創新創業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等對我市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的支持。開展以股權投資、貸款貼息、事後獎補等方式,鼓勵製造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
  第三節 強化項目支撐
  完善重大項目管理機制,加強重點項目土地、資本、人才等要素保障,提高重點項目規劃、用地和環評等環節的審批效率,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強化重大項目跟蹤服務,重點加強對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跟蹤服務,對投資2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實行專員服務制,及時了解、掌握項目進展情況,著力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難。
  第四節 加強考核評價
  以本規劃為指引,制定各部門年度工作要點,並按年度分解重大工程、重大任務和支撐項目。積極開展年度工作回顧與評價,組織開展“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科學分析評價規劃實施效果,對發展現狀和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評估及目標調整,充分發揮先進制造業發展與信息化規劃的作用。完善規劃實施的考核機制,將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指標納入園區考核體系,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責任意識,適時組織對各地各部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