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揭陽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揭陽市政府七屆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揭陽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1月30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30日
  • 發布單位:揭陽市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廣東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輝煌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揭陽市加快建設活力古城濱海新城產業強市、大力推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打造健康揭陽的重要五年。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廣東2030”規劃》《“健康揭陽2030”規劃》和《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揭陽實際,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一、規劃背景
  (一)基礎現狀
  “十三五”期間,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健康揭陽建設為引領,加快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醫療衛生體系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
  ——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市人均預期壽命為78.4歲,比“十三五”規劃前(2015年)增長1.64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為2.04‰、2.53‰、9.07/10萬,實現了我市“十三五”規劃分別小於3‰、8‰、10/10萬的主要目標。
  ——醫療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03個,較2015年增長12.63%;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09張,較2015年增長59.77%;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1.93人、每千人註冊護士數2.05人,較2015年分別增長24.52%、65.32%;每萬人全科醫生數1.94人,每萬人公共衛生人員數5.27人,較2015年分別增長312.77%、9.11%。
  ——衛生強市建設工作紮實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醫院7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98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0個,其他機構10個;醫院中,公立醫院21個(三級甲等醫院4個,二級醫院12個)、民營醫院50個(二級醫院1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婦幼保健機構6個(二級4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6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村衛生室2589個、鄉鎮衛生院6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個。5個縣(市、區)均制定並實施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推動區域資源共享。建立了遠程醫療服務系統,2019年全市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服務比例達33.33%和100%。實現了同級公立醫院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中心衛生院升級改造項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市39家鄉鎮衛生院、1245家村衛生站完成標準化建設。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和耗材加成,實行藥品耗材“零差價”銷售,破除“以藥補醫”、“以械補醫”機制,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建立建全長效補償機制,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以“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2020年實現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全市常住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43.3%,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0.72%。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現陽光用藥、合理用藥,全市基層醫療機構100%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金額占比分別達到41.87%和34.62%。
  ——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工作原則,切實加強基層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完善城鄉中醫醫療服務網路,合理配置中醫醫療資源,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全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80.72%的村衛生室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65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中醫館建設並投入使用,建設完成率為74.71%。全市中醫類別醫療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比例為32.65%,全市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總診療量比例為40.82%。
  揭陽市“十三五”衛生健康主要發展指標完成情況
主要指標
規劃目標
2020年
人均預期壽命(歲)
≥77.8
78.4
嬰兒死亡率(‰)
≤3
2.04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8
2.53
孕產婦死亡率(/10萬)
≤10
9.07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95
均達到98以上
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
≥40
64.38
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
≥40
65.80
3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管理率(%)
≥40
90.30
35歲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35
89.80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冊管理率(%)
≥85
92.13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80
52.22
結核病患者管理率(%)
≥90
98.41
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
≥85
95.85
兒童系統管理率(%)
≥80
93.99
出生缺陷產前篩查率(%)
≥80
80.94
孕產婦系統管理率(%)
≥90
95.72
縣域內住院率(%)
≥90
85.1
農村居民家庭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
≥90
100
出生人口性別比
≤111
108.57
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縣(市、區)覆蓋率(%)
100
100
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目標人群覆蓋率(%)
≥80
99.34
全員人口信息覆蓋率(%)
100
100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2.5-2.8
1.93
每千常住人口註冊護士數(人)
3.0-3.5
2.05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人)
1-2
0.53
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人)
2-3
1.94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張)
3.8-5.5
4.08
社會醫療機構床位數占床位總量比重(%)
≥30
27.87%
  (二)形勢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市發展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都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重大變化,將進入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將會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進入新發展時期,“兩個大局”深度聯動構成衛生健康發展環境的主基調;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等變化對健康服務供給提出了新要求;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兩個國家戰略加快推進,“雙區驅動效應”加快釋放,“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和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對衛生健康資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推進健康揭陽建設為衛生健康事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同時,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最佳化醫療衛生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提供了條件,也為推動衛生健康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帶來了新機遇。
  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整體發展不充分、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公益性彰顯不足、“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改革效果不明顯,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尚未完全破解;資源配置結構依然不合理,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基層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仍然存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新冠肺炎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風險長期存在,愛滋病、結核病、性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不良生活習慣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油化電氣紡”產業鏈、大灣區產業轉移以及人員流動性加大等使職業衛生、環境安全、食品安全等多種影響健康因素相互交織,給人民民眾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人口老齡化加速,城鎮化率不斷提高,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步入攻堅階段,一些深層次矛盾問題日益凸顯。機遇與挑戰並存,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將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作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預防控制重大疾病;以保障人民健康利益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出發點,以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主線,以強基創優建高地為抓手,全面建設健康揭陽,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和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打下更加堅實的健康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把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不斷提高衛生健康供給和服務水平,著力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的衛生健康服務。將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促進醫防融合、防治結合,建立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行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動共建共享健康揭陽。
  2.堅持黨政領導、多元共建。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充分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成為關注健康、促進健康的行動者,形成大衛生大健康建設格局。
  3.堅持價值導向、系統謀劃。強化全局戰略和系統聯動,更加注重統籌發展與安全,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中西醫並重,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促進公平,更加注重強基礎和謀發展,實現發展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4.堅持底線思維、防範風險。主動做好防範化解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的準備,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改革和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立和健全風險防控配套措施,有力應對和化解公共衛生領域風險,不斷築牢院感防控“底線”、醫療安全“紅線”、生物安全“防線”,築牢全市公共衛生安全螢幕障。
  5.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強化數字轉型賦能,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推動衛生健康領域制度、管理和技術創新,加快推進衛生健康事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衛生健康治理體系整體效能。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健康揭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基本醫療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顯著提高。
  ——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水平進一步改善。人均期望壽命接近79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保持較好控制水平。
  ——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進一步完善、定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取得積極進展。
  ——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明顯改善,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
  ——健康服務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持續擴容、區域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健康服務模式實現轉型升級,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供給體系基本建立,健康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人民民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健康服務。
  ——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備,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對保障人民健康的引領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健康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越。建立起揭陽特色的健康產業體系。“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在政策、技術、人文等方面營造更加寬鬆的健康產業發展空間。
  到2035年,衛生健康體系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完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和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建立,中醫藥實現傳承創新發展,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實現。
  “十四五”規劃主要工作指標
領域
序號
主要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
目標
指標
性質
健康水平
1
人均預期壽命
78.4
>79
預期性
2
孕產婦死亡率
/10萬
9.07
<8
預期性
3
嬰兒死亡率
2.04
<3
預期性
4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2.53
<4
預期性
5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
15.22
<10
預期性
健康生活
6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18.67
30
預期性
7
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
%
25.3
<20
預期性
8
千人口獻血率
6
持續提升
預期性
9
國家衛生城市數量占比
%
50
持續提升
預期性
健康服務
10
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4.09
5.12
預期性
11
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
1.93
2.08
預期性
其中:每千人口擁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
0.38
0.62
預期性
12
每千人口擁有註冊護士數
2.05
2.73
預期性
13
每千人口擁有藥師(士)數
-
0.54
預期性
14
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師數
1.94
4.0
預期性
15
每千人口擁有公共衛生人員數
0.53
增長30%
預期性
16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
0.22
4.2
預期性
17
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
%
55.6
力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
約束性
18
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定老年醫學科的比例
%
7
≥60
預期性
-
19
重點行業用人單位勞動者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正確佩戴率
%
——
≥80
預期性
健康保障
20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
%
28
25左右
約束性
  三、主要任務
  (一)築牢公共衛生防護網
  1.推進疾控體系現代化建設
  最佳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定,構建以疾控機構為骨幹,醫療機構為哨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職能清晰、機制順暢、上下協同、防治結合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系統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從行政架構上提升疾控工作組織協調能力,按照行政區域健全設定縣級疾控中心,推動尚未設立疾控中心的榕城區完善機構設定,加強各級慢性病防治機構、職業病防治機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建設。建立與現代化疾控體系相適應的運行保障機制,多措並舉激發機構活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改善疾控機構設施設備條件,提升監測預警、風險研判、決策管理、檢驗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調查處置能力。
  2.推進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完善衛生應急指揮體系。構建統一領導、權責匹配、權威高效的公共衛生大應急管理格局,深化多部門聯防聯控應對處置工作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議事制度。建立應急預案定期評估機制,實行衛生應急預案動態最佳化。健全常態化演練機制,開展多部門、多模式的衛生應急處置演練。加強衛生應急管理專家體系建設,建立公共衛生安全專家庫。
  提升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加強衛生應急隊伍規範化建設,實現市、縣級兩級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緊急醫學救援類綜合隊伍全覆蓋。分級建立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合理確定各級政府儲備規模,實行分級儲備、動態調整。加強衛生應急信息報送工作,推動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和信息共享。提升核輻射、化學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能力。加強應急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提升重大突發事件心理救援能力。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培訓和演練,提升先期處置能力。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提高人民民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
  3.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網路,按照“平戰結合”原則,建立以市、縣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為骨幹,發熱門診、發熱診室為基本救治處理依託的市、縣兩級重大疫情醫療救治網,根據需求配置人、財、物及管理平台等軟硬體。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建立分級救治目錄、分層救治渠道和分流救治流程,實施重大疫情救治體系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綜合學科、感染病科和重症救治專科能力建設,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強市、縣兩級傳染病救治物資儲備、基礎設施和重症監護病區建設。強化基層醫療機構規範化發熱門診(診室)建設,規範預檢分診管理。強化公共設施平急兩用改造,規劃設定市縣方艙醫院,確保具備快速轉化救治和隔離場所的基本條件。
  4.健全醫防協同機制
  全面推進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深度協作,建立人才流動、服務融合、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對居民健康危險因素的監測、分析、評估和干預。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明確統籌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的科室,縣域醫共體應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管理協調機制,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試點縣級疾控機構在保持機構名稱、性質、編制、法人資格、職責任務、政府投入等不變的前提下,融入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展。建立社區疾病預防控制片區責任制,完善格線化的基層疾病防控網路。建立公共衛生醫師到醫療機構進修臨床知識機制,鼓勵臨床醫師參與預防保健工作。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為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服務。
  (二)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堅持“調整存量、做優增量、補齊短板、提升能力”的原則,加強與揭陽中心城區、普寧主城區、揭陽濱海新區(惠來)三個粵東城市群城市中心和揭西生態發展示範區“三中心一示範區”區域空間布局的銜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中心城區和普寧主城區兩個區域醫療中心以外的醫療衛生資源薄弱區域輻射轉移,形成“雙核雙翼”優質醫療資源空間布局(雙核指中心城區和普寧主城區兩個區域醫療中心,雙翼指惠來和揭西兩個醫療服務次中心)。強化龍頭醫院地位,推進揭陽市人民醫院和普寧市人民醫院省級高水平醫院建設。支持揭西縣人民醫院、惠來縣人民醫院升級建設成為三級綜合醫院,揭陽市婦幼保健院、普寧市婦幼保健院升級建設成為三級婦幼保健院。
  2.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
  推行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管理。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質增效工程,強化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常規手術、傳染病篩查、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進各地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完善和落實財政補助、人事分配、醫保支付、價格管理等配套政策,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轉變基層服務模式,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築牢“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基層運行新機制。到2025年底,20%左右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推薦標準,70%左右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長期處方服務全覆蓋。
  3.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以全面質量管理、發揮人才優勢、提升技術水平、補齊專科短板為核心,實施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工程。根據區域內不同醫院的規模和功能定位,確定每個醫院的重點學科及其發展方向,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爭取省內高水平醫院對本市醫院的管理及其專科、技術和人才支持,補齊短板專業、專科,打造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婦產及兒科等一批專科類的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引領市域整體醫療水平提升。加強縣級醫院臨床專科和管理能力建設,強化與省、市級三甲醫院開展對口幫扶,根據居民健康需求、縣域外轉診等情況加強薄弱專科建設,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診療能力。組建市、縣、鎮三級急救網路,完善獨立設定的急救(指揮)中心建設,強化市、縣級創傷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醫療中心”建設,提升危重急症救治能力,提供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和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針對重點人群多元化健康需求,加強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綜合性醫院中醫、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專科建設。到2025年,爭取市域就診率達到95%以上,縣域就診率均達到90%以上。
  4.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強化醫療質量安全。完善醫療機構醫療質量控制網路,發揮全市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業學(協)會的作用。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範,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規範診療行為,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健全醫療技術臨床套用監管,嚴控院內感染。以規範抗菌藥物臨床套用為重點推進合理用藥,進一步加強處方監管,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善現有血站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臨床用血管理,開展血液安全風險監測。建立醫療質量管理激勵機制,促進質量持續改進。完善醫療廢棄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提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
  推進醫療服務優質化。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活動”和“平安醫院”建設工作。進一步改善就診環境,最佳化服務流程,推進預約診療、遠程會診,推行日間手術、檢查檢驗結果市域內互認,豐富便民措施,改善民眾就醫體驗。強化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加強醫患溝通,保護患者隱私。建立醫務社工和志願者服務制度。
  (三)全方位干預主要健康問題
  1.推進健康揭陽行動
  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實施健康揭陽17項專項行動。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堅持防治結合,強化慢性病、精神疾病、職業病、地方病、傳染病等疾病的防治。建立完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緊急醫學救援應急體系,健全完善重大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完善老年、婦女、兒童醫療保健服務體系,促進婦幼、老年、殘疾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健康,打造粵東醫療衛生事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2.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健全市、縣兩級設定合理、管理高效的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及其管理的健康教育服務基地為核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健康教育職能部門為基礎,學校、機關、社區、企事業單位健康教育職能部門為延伸、社會團體為輔助的工作體系。加強健康教育人員能力建設,完善人才培養、進修與晉升機制。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以愛國主義教育、文明衛生習慣、疾病防控知識、社會心理健康等為重點內容,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科普宣傳,引導公眾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保持良好的衛生、飲食和社交習慣,培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加強科普人員隊伍建設。構建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加強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和監管。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均等化,提供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健康教育服務。推進“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建立完善健康素養監測系統,提高健康素養監測評價能力。打造市級健康教育服務基地。加大學校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力度。
  3.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總結疫情防控經驗,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入格線入家庭、融入民眾融入日常生活,逐步形成全民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格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工作網路,配齊配強愛衛工作人員。組建市、縣兩級愛衛專家庫,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培訓、交流學習,不斷提升全市愛國衛生工作規範化、專業化水平。完善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和分級管理的工作方式,進一步明確愛衛會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管理監督機制,合力推進愛衛工作縱深發展。
  以衛生創建為重要抓手,實現“到2025年底,全市廣東省衛生鎮覆蓋率達到50%以上,廣東省衛生村全覆蓋”的目標。健全常態化長效管理機制,落實“三個一”環境衛生整治制度,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以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為主的愛國衛生運動,鞏固提升衛生創建成果,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強病媒生物密度監測,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路,擴大蚊媒監測覆蓋面。強化風險評估,定期組織開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效果評價,實施科學、精準防制策略,有效降低轄區內“四害”密度。推進無菸環境建設,實現並鞏固“到2022年底,全市各級各類黨政機關、學校全面建成無煙黨政機關、無煙學校”的目標。以無煙黨政機關、無煙學校、無煙家庭等創建活動為載體,加強示範引領,廣泛普及吸菸有害健康科普知識,推動形成公眾自覺參與控煙禁菸的良好氛圍。推進健康村鎮、健康社區、健康單位(企業)、健康學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建設,培育“健康細胞”建設示範點,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社會健康治理水平。
  4.強化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
  健全以市疾控中心為主體、縣疾控中心和哨點醫院為基礎,延伸鄉村的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網路。強化監測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拓展監測項目。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完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針對孕產婦、新生兒、學生、老年人、貧困地區人群等重點人群開展營養干預行動。到2025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路實現街道鄉鎮100%全覆蓋,病例監測報告醫院覆蓋到所有開展食源性疾病診療的醫療機構。
  5.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健全國民體質監測服務體系,加強體質測試和健身指導服務,加快建設一批公共體育場館、戶外健身場地和生態體育公園,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城鄉全覆蓋,城鎮社區建成“15分鐘健身圈”。實施全民健身行動,深入開展青少年身體素質增強行動。加快推動體育產業融合互動,積極拓展體育產業內容,延伸產業鏈條,擴大中高端體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創新發展體育健身休閒、場館服務等體育業態。
  6.強化重點疾病預防控制
  強化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完善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監測網路,織密監測哨點布局。做好新冠病毒肺炎、鼠疫、禽流感、登革熱、流感、諾如等突發急性傳染病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徵、伊波拉出血熱等新發傳染病監測。強化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發熱診室等重點單位,市場外環境等重點場所,動物疫病等多維度多渠道監測。建立完善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增強風險評估能力,分區域分等級評估突發急性傳染病風險,實施分級分類防控。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全力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充分發揮公共衛生與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完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模式,推動專業防控和社會力量參與有機結合。強化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築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線,確保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有序處置。
  強化重大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防控。完善全市愛滋病防治監測網路,加強重點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愛滋病檢測隨訪和綜合干預。落實將愛滋病、梅毒檢測諮詢納入婚前自願醫學檢查和重點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健康體檢內容。健全性病綜合防治體系,提升性病綜合防治能力和水平。持續推進消除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實施消除C肝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完善結核病“三位一體”綜合防治服務模式,提高“防、診、治、管、教”相結合的綜合服務能力和質量。加大一般就診者肺結核發現和耐多藥肺結核篩查力度,推進肺結核患者全程隨診管理。強化學校結核病疫情監測和處置,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加強麻風病症狀監測和流動人口麻風病例篩查。到2025年,愛滋病全人群感染率、5歲以下兒童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別控制在0.16%、0.9%以下,肺結核發病率降至50/10萬以下,一二期梅毒報告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重點強化瘧疾境外輸入病例和復燃病例的監測檢測,堅決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到2025年,市級和瘧疾再傳播風險縣(市、區)全部具備瘧原蟲核酸檢測能力。持續強化對原釘螺孳生區域、適宜釘螺孳生可疑環境的螺情監測。持續降低肝吸蟲、兒童蟯蟲等重點寄生蟲病感染率。持續做好重點縣(市、區)土源性線蟲病的傳播控制與傳播阻斷工作。實現碘缺乏病和飲水型氟中毒的監測評價全覆蓋,推進全民科學補碘健康促進行動,做好地方病現症病人的治療和健康管理,開展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居民生活飲用水碘含量調查工作。
  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加快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完善死因監測、腫瘤隨訪登記、心腦血管疾病監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監測系統,與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探索開展骨質疏鬆、阿爾茲海默症等老年常見慢性病監測工作。開展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和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核心的生活方式干預活動。加強對目標人群的血壓、血糖、血脂、肺功能等檢查監測,強化重點癌症的篩查和早期發現,加強慢性病患病風險評估和隨訪管理服務,提高早診率及規範化治療水平。到2025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到43%以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縣(區)覆蓋率達95%。
  健全精神衛生和心理服務體系。最佳化整合全市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精神衛生服務網路。完善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工作機制,加大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救助力度,實施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強工程。加強基層精防人員培訓,進一步完善基層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關愛幫扶小組的有效運轉機制,全面推廣長效針劑。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部門各行業心理健康服務網路。
  強化免疫規劃工作。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依法依規進行疫苗使用管理和預防接種服務。持續推進預防接種單位規範化建設。加大預防接種信息化建設投入,落實疫苗全程電子追溯,加強冷鏈系統建設和管理。落實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做好查漏補種和補充免疫,重點關注流動兒童和偏遠地區兒童,確保以鄉鎮為單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90%以上。積極推動成人疫苗接種。加強疫苗可預防疾病監測和人群免疫水平監測。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持續開展和完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保險補償工作。
  7.加強傷害預防和干預
  實施兒童和老年人傷害預防和綜合干預行動計畫,加強兒童玩具和日常用品安全標準落實情況監管,減少兒童和老年人意外傷害的發生。開展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置、防溺水等方面安全教育,加強管理完善危險水域等重點場所和防護設施建設,預防和減少意外傷害。完善傷害綜合監測評估體系,健全不同人群、年齡階段重點傷害干預技術指南和標準。
  (四)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
  1.強化生育政策配套銜接
  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健全重大經濟社會政策人口影響評估機制。完善托育、教育、社會保障、住房、基本醫療保險等政策,減輕生育、養育子女家庭負擔。推進落實生育產假和配偶陪產假制度。鼓勵用人單位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的工作方式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改革完善人口統計和監測體系。根據人口政策調整,重點掌握全市人口出生、死亡、流動遷移等信息,建立數據質量評估機制,不斷提高全員人口信息的覆蓋率、準確率和及時率,突出預警職能。拓展人口監測數據套用,促使全市人口數量、結構、分布與經濟布局相對協調。完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和配套扶助政策,逐步構建計畫生育家庭社會關懷長效機制。推進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母嬰室建設,營造良好的嬰幼兒照護環境。
  2.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統籌推進城鄉托育發展。大力發展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普惠性托育服務。引導各類主體提供普惠性服務,支持非營利性機構發展,綜合運用規劃、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支持政策,擴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有條件的用人單位以單獨或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舉辦的方式,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支持大型園區建設服務區內員工的托育設施。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網路,建立各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站),組建照護服務指導團隊。依託基層力量提供集中托育、育兒指導、養護培訓等服務,加強嬰幼兒身心健康、社會交往、認知水平等方面早期發展干預。
  3.促進婦女兒童健康
  實施婦幼健康保護工程,健全母嬰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加強婦幼保健特色專科建設,積極發揮中醫藥在促進婦幼保健中的價廉、效優作用。規範孕產婦健康管理。擴大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覆蓋面。消除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達到國家消除項目各項指標要求。實施落實適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項目。健全覆蓋城鄉居民、涵蓋生育全程的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體系,開展婚前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免費產前篩查干預、免費新生兒疾病篩查干預等出生缺陷防控項目,降低重型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徵、神經管缺陷等嚴重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強化母嬰保健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監督管理。強化兒童青少年近視、齲齒、肥胖、心理行為問題與精神障礙等綜合防控工作。
  4.加強職業健康保護
  建立完善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職業病防治機制。推動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建全完善職業健康監督執法制度和分類分級監管機制,實施職業健康“黑名單”管理。建立健全市、縣兩級並向基層延伸的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完善監測評估、工程防護、診斷救治等技術支撐網路,強化職業病防治技術供給和質量控制。建設職業病監測預警體系,提升全市職業病監測預警能力,2025年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85%以上。各縣區至少確定1家公益性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健康工作。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評價、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救治等技術能力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全方位保護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強化勞動者基本職業健康服務供給,探索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一批“職業健康小屋”。深入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教育,2025年重點人群的職業病防護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
  5.促進老年健康服務
  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強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完善老年醫療資源布局,推動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康復醫學科,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康復、護理床位占比。推進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並對老年優撫對象、計畫生育優待對象優先落實。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工作,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老化改造。推動長期照護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發展,擴大長期照護服務的有效供給。探索建立能夠滿足城鄉老年人全周期、梯度式長期照護需求和實現居家、就近享受服務的長期照護模式。在不同類別的醫療機構開展安寧療護試點,促進發展多層次安寧療護服務。
  6.促進殘疾人健康
  開展防盲治盲工作,推動實施全面的眼健康。做好防聾治聾工作,提升耳與聽力健康水平。健全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健全殘疾兒童首診報告制度。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並對殘疾優撫對象優先推進。落實《廣東省扶助殘疾人辦法》中規定對殘疾人的醫療扶助措施。促進殘疾人社區康復,支持殘疾人主動康復、互助康復。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支持醫療、康復機構開展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到2025年,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與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85%。
  (五)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加快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
  以系統連續健康服務為導向,圍繞區域協同、城鄉融合、上下聯合、急慢銜接,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醫療聯合體為平台,建立不同級別、類別、舉辦主體醫療衛生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加快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進一步推動揭陽市人民醫院為龍頭的健康揭陽醫療聯合體等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以縣域醫共體為抓手,整合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在縣域醫共體內部實現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系統六個方面統一管理。充分發揮揭陽市人民醫院、普寧市人民醫院等高水平重點建設醫院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與縣域醫共體建立對口幫扶合作關係,或規劃建設分院區、分中心等,有效引導優質資源向資源薄弱地區延伸。組織揭陽市中醫院、普寧華僑醫院、普寧市中醫醫院、揭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揭陽市婦幼保健院、普寧市婦幼保健院等重點專科醫院組建特色醫療專科聯盟。加快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落實適宜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基層病種範圍,實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同病種同分值,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健康發展,促進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機構間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等信息共享,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建立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提高履約服務質量。
  2.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揭陽市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2-2024年)》,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章程為統領,以文化建設為引領,以運營管理為抓手,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健全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加強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合理制定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加強成本控制。落實崗位管理制度,實行競聘上崗、契約管理。落實“兩個允許”,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更加注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鼓勵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支持公立醫院開展網際網路診療,規範網際網路診療運營模式,推動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醫保報銷範圍。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
  3.強化“三醫聯動”和系統集成改革
  推進醫療保障和醫藥服務相互協同。加快構建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療保障制度,健全基本醫保穩健可持續籌資運行機制。完善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支付方式,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深化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將結核病、C肝等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的重大傳染病和嚴重精神障礙納入門診特殊病種保障。積極推進緊密型醫聯體以績效為導向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穩步落實基本醫療保障省級統籌,落實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落實門診異地就醫和門診特定病種直接結算。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制度,提升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水平,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探索建立重大疫情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提高康復服務的費用保障力度。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推進落實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暢通中選品種進院渠道,將醫療機構執行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完善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採購協同機制,健全完善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等激勵約束機制。全市各級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醫用耗材應通過採購平台採購,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自願參與採購平台採購,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以醫聯體、醫共體、醫院聯合等方式開展集團採購。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推動各級醫療機構逐步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用藥模式,鼓勵城市醫療聯合體、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等建立藥品聯動管理機制,促進上下級用藥銜接。定點醫療機構應配備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特別是抗癌藥品等,保障民眾用藥需求。對老年人和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性病病人實施基本藥物免費或定額付費政策。完善短缺藥品監測網路和信息直報制度,健全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最佳化醫療機構短缺藥品管理和替代使用,加強罕見病治療藥品等供應保障。保障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加強對傳染病藥品監測預警,推進傳染病治療短缺藥品供應保障。以臨床需求為導向,推進藥品使用監測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遠程處方審核機制,依據遠程醫療平台,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集中處方前置審核、遠程藥學會診等,實施“AI藥師”工程,提升基層藥師能力。
  統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根據基本醫保省級統籌改革的統一部署,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則,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持續最佳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理順比價關係,支持醫療技術進步,支持體現技術勞務價值,支持為人民民眾提供更有價值、更高效率的醫療服務,做好醫療服務價格和支付政策協同。
  4.強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
  完善落實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監管機制,健全能力共建、信息共享、相互銜接、協同配合的工作協調機制,重點推進綜合監管績效評價、督察追責相關制度。加強全市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要素準入、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安全、醫療衛生機構運行、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監管。加強監督執法體系規範化建設。改善衛生監督執法辦案辦公條件,編配一批現場快速檢測車和執法設備,提升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建立健全信用監管、依法聯合懲戒機制,推進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加快醫療衛生行業智慧化監管。建立健全綜合監管結果與醫療衛生機構校驗、等級評審、醫保定點協定管理、重點專科設定、財政投入、評先評優等掛鈎機制,以及從業人員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結果與職稱聘任、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績效分配等的掛鈎機制。
  (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1.建立體現傳承創新特點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加快建設公立中醫醫院。力爭到2025年底,揭陽市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揭西縣、揭東區中醫醫院創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鼓勵各級各類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設定中醫科室,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動普寧市中醫醫院創建廣州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強化中醫藥服務信息化支撐,建立健全1個市級、5個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平台,探索推動“網際網路+中醫藥”、“人工智慧+中醫服務”、“智慧中藥房”等新型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實施中醫優勢病種強優提質工程,提升中醫預防、診療和康復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在疫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
  築牢基層中醫藥服務網。實施基層中醫館能力再提升工程,鼓勵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多點執業,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數達到不低於執業醫師總數的20%。立足編制隸屬關係,按省部署探索縣域中醫藥人員“縣管鎮用”。支持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持續推進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加強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在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中擇優招收基層中醫師。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療聯合體。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力爭到2022年,實現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全覆蓋。鼓勵支持市、縣級中醫院開展定點幫扶工作。
  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推動縣級中醫藥管理機構設定全覆蓋,明確承擔中醫藥管理職能的機構,合理配置人員力量。建立健全各級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協同推進中醫藥發展工作。
  2.提升中醫藥預防、診療和康復服務能力
  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大特色中醫“治未病”方案推廣套用力度,推廣套用規範化標準化中醫“治未病”服務模式。將中醫藥“治未病”技術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疇,每個家庭醫生團隊必須配備不少於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師。建設中醫藥名科。以省名老中醫和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為領軍人物,打造省級中醫藥重點(特色)專科。通過競爭性擇優扶強,培育一批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促進中西醫結合。在綜合醫院等逐步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組建中西醫結合多學科診療團隊,探索中醫藥參與重大疑難疾病診療的具體環節和施治辦法。按省部署開展嶺南地區主要病邪研究,提升中醫藥臨床研究水平。提高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水平,落實中醫康復技術規範化與標準化要求,推動傳統武術、體育健身與中醫藥保健康復深度融合。到2025年,實現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康復科全覆蓋。發揮中醫藥在疫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支持揭陽市中醫醫院、普寧市中醫醫院規範建設重症醫學科,加強市傳染病防治院中醫科建設,鼓勵揭東區、揭西縣、惠來縣中醫醫院規範建設感染性疾病科。
  3.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挖掘收集、整理傳承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推動全國基層名老中醫、省名中醫和省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能力建設並致力推動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公傳統技藝傳承。推動中醫婦科、針灸科、皮膚病科、骨傷科、兒科等學術流派發展。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開展名老中醫臨床經驗研究,實現數位化記錄。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進農村、社區、家庭、機關、校園、企業等“六進”活動,提升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營造“學中醫、信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謀劃打造1-2個重要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七)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
  1.鼓勵發展社會辦醫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動社會辦醫向高水平、多元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支持和規範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開展多種類型的醫療業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合作。支持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加入公立醫院牽頭組建的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支持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按照平等自願原則組建專科聯盟。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高水平醫院,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專科醫療品牌。支持發展高水平、集團化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血液淨化、安寧療護等第三方專業機構。依法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的監管,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健康發展。
  2.深入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
  建立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合理規劃、建設和改造醫養結合機構,推進條件適合的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為養老服務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家醫養結合機構。將醫養結合機構內設的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促進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深度融合,推動二級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健康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推進社區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實施社區(鄉鎮)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支撐,增加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積極探索中醫藥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在各養老服務機構逐步推行中醫藥保健和康復服務。普寧市中醫醫院老年康復醫療中心爭取建成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老年康復醫療中心。揭西縣依託縣中醫院的醫療服務,將“治未病”理念融入養老服務中,發展中醫院健康養老服務,建設以舒適居住、活力養老、醫養結合為核心,以親情服務為特色,集養老、醫療、護理、營養、康復、教育、娛樂於一體的現代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實施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工程,開展醫養結合示範縣(市、區)和示範機構創建活動。建立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預約就診、雙向轉診等合作機制,到2025年,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率達到100%,65歲及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率達到40%以上。
  3.積極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
  充分利用普寧、揭西醫藥健康產業優勢,建設國家生物醫藥生產研發基地。著力打造揭陽市“健養森林”旅遊品牌,培育發展“旅遊+健康”新業態。推動中藥產業創新發展。推動1個省級南藥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嶺南特色道地中藥材市級產業園種植基地、5箇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建設。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打造1至2箇中藥材標準化綠色種植基地,培育一批中藥大品種和國內外著名南藥品牌。推動普寧市建設中醫藥名城,建設現代化中藥物流中心和生產基地。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旅遊產業等融合發展,推廣廣東望天湖生態旅遊度假區、揭西京明溫泉度假村“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建設經驗,做強做精一批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產品。培育健康醫療信息化新業態,推進銀行與醫院合作,利用信息技術,整合醫療機構與醫保、金融機構的服務資源,解決醫療流程最佳化、醫療費用結算、醫療沉澱資金增值等難題,提高民眾接受醫療服務的獲得感。發展健康信息服務,整合居民健康管理及醫療信息資源,開展居民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推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鼓勵引進國內外健康服務機構,打造地方健康服務業品牌,大力發展體檢、心理諮詢、母嬰照料、健康諮詢、家庭醫生等健康服務形式,提供人性化的健康服務。
  (八)完善健康優先發展保障體系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與省內外高校合作培養衛生健康人才,創建揭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推動醫教協同。充分利用好人才強市政策,引進和培養一批高層次衛生健康人才。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推進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實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公共衛生、全科、兒科、重症、產科、精神科、康復、護理、心理健康、藥學、托幼、老齡健康等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構建全生命周期衛生健康人才支撐體系。強化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驗檢測、衛生監督執法人才培養,爭取建設區域流行病學調查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全科醫生培訓和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力度,繼續實施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畫,加大高層次、複合型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人才培養力度。設定基層緊缺專業特設崗位,落實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人才柔性流動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各類衛生健康人才幫扶基層項目。落實職稱評價制度改革政策。
  2.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鼓勵和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醫學科研機構、生物醫藥企業聯合開展醫學科技創新,構建“醫研企”協同創新體系。加快衛生健康科技成果轉化。落實科技相關評價制度等基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科研管理制度建設,強化各級監管責任,加強對臨床研究項目的審查指導,強化生物醫學倫理監管,築牢醫務人員的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意識,為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生態和氛圍。
  3.發展數字衛生健康
  健全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台,推進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對接聯動。到2025年,二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套用水平要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三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區域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達到四級甲等以上。大力推進遠程醫療套用體系建設,將省級遠程醫療平台延伸至鄉鎮衛生院。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體系建設,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為基礎,深入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強化預防、治療、康復的精細服務。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爭創“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市、縣(區)。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5G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發展智慧醫療,創新健康服務模式,提高健康服務效率和質量。在全市二級以上醫院普遍開展以數據為核心的智慧醫院建設,發展智慧服務、智慧臨床、智慧管理,最佳化智慧醫療服務流程,提供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連續服務。全領域、全流程改造公共衛生服務,加強智慧型化早期預警能力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探索實施智慧型醫生進基層,提高基層醫生服務能力和效率。完善信息標準套用管理機制,推動標準和技術規範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中的套用,從源頭落實數據標準,加強數據管理,規範數據採集,保障數據質量,確保健康醫療數據的合法、真實、有效、可用。建立健全網路與信息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體系,增強安全技術套用,提升安全運營保障能力。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4.加強衛生健康法治建設
  配合省修訂衛生健康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和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加強規範性檔案的合法性審核(查)和公平競爭審查,定期開展評估和清理。加強依法治理體系和依法治理能力建設,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依法推進政務公開。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強向社會宣傳衛生健康領域的法律法規和衛生健康標準,提升全社會守法意識和標準化意識。
  5.加強衛生健康安全生產工作
  嚴格落實醫療衛生機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強化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整治,促進醫療衛生機構加大安全投入。加強消防安全整治,推行行業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加強消防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設。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意識和工作水平,落實實驗室生物安全屬地監管責任、技術指導責任、管理主體責任。建立生物安全專業技術隊伍。最佳化完善一、二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管理機制。規範實驗活動管理,加強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和菌(毒)種、樣本的監管。建立常態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監管機制。落實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考核制度,嚴格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生物安全應急演練方案,定期開展演練。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市級的規劃協調推進機制,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合理推進規劃實施。各地建立相應工作推進機制,編制本地區“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細化分解任務,紮實加以推進。
  (二)強化有效投入
  建立穩定的衛生健康事業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本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事業發展等經費保障,加強對薄弱領域、關鍵環節的投入傾斜。建立健全績效考評體系,提升財政投入績效。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槓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立完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穩步降低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並維持在合理水平。
  (三)強化監督評估
  本規劃是“十四五”期間我市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區域衛生規劃以及衛生健康領域其他專項工作規劃均應注重與本規劃的銜接。各縣(市、區)要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的監測評價體系,適時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四)強化宣傳引導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政策解讀,營造衛生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多樣化的媒體傳播手段,及時宣傳各類政策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提高民眾對改革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營造全社會關心、理解和支持衛生健康事業的良好氛圍。

政策解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廣東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個五年,是揭陽市實現前兩年強基礎、後三年快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大力推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打造健康揭陽的重要機遇期和改革攻堅期,科學編制《揭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意義重大。《規劃》全面總結了我市“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事業取得的成就,清晰描繪了我市“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體現了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把握、系統貫徹和一體落實。《規劃》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編制背景
  “十三五”期間,全市衛生健康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建設健康揭陽戰略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加強,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醫療衛生體系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驗。截至2020年底,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4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了“十三五”規劃要求,人民民眾看病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十四五”時期,我市發展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都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重大變化,將進入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將會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進入新發展時期,“兩個大局”深度聯動構成衛生健康發展環境的主基調;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對健康服務供給提出了新需求;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兩個國家戰略加快推進,“雙區驅動效應”加快釋放,“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市委提出聚焦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宜居宜游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產業強市,對衛生健康資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推進健康揭陽建設為衛生健康事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同時,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最佳化醫療衛生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提供了條件,也為推動衛生健康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帶來了新機遇。
  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整體發展不充分、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公益性彰顯不足、“醫療、醫藥、醫保”三醫協調改革效果不明顯,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尚未完全破解;資源配置結構依然不合理,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基層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仍然存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新冠肺炎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風險長期存在,愛滋病、結核病、性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不良生活習慣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職業衛生、環境安全、食品安全等多種影響健康因素相互交織,給人民民眾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人口老齡化加速,城鎮化率不斷提高,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步入攻堅階段,一些深層次矛盾問題日益凸顯。機遇與挑戰並存,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二、規劃思路
  (一)堅定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
  始終瞄準黨中央提出的“十四五”期間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省政府提出的實施健康廣東戰略、推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市政府提出的推進實施健康揭陽戰略等目標。
  (二)堅持戰略性與操作性相協調
  《規劃》既充分發揮“十四五”時期對衛生健康工作的巨觀引領和戰略導向作用,全力推進健康揭陽建設,又通過謀劃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工程項目,作為《規劃》中最具有操作性的內容,提高《規劃》的可實施性,堅持提早謀劃、審核從嚴,深化研究論證、做好平衡協調,加強資源需求和保障測算,不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搞寅吃卯糧的工程。《規劃》同時強調檔案的約束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規划動態監測評估和把控規劃實施進展。
  (三)堅持系統全面與突出重點相結合
  《規劃》既全面對標新時代揭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的戰略定位,釐清“十四五”時期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基本思路、重大戰略和重點任務;又聚焦衛生健康領域的短板弱項,著力解決百姓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四)堅持延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
  《規劃》內容在與“十三五”規劃保持延續性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了國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階段性要求。20個發展指標中,一部分沿用了“十三五”規劃指標,如人均期望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新增的指標主要結合“十四五”的工作重點如中醫藥、托育服務、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等設定。主要任務中,公共衛生、醫療衛生、醫改、中醫藥等任務在“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鞏固深化,同時新增了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健康、提升生物安全能力等任務。
  (五)堅持需求、問題、目標、結果導向
  《規劃》編制過程中以需求為出發點、以問題為突破點、以目標為根本點、以結果為落腳點。一是堅持需求導向。《規劃》緊扣民眾健康需求,如提出與三孩政策、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托育服務增量提質工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項目。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規劃》聚焦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如針對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的迫切需求,提出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作為主要任務;針對我市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三是堅持目標導向。《規劃》錨定“建成健康揭陽”這一宏偉目標,深入研究其內涵外延,謀劃實現路徑和實施策略,在“十四五”規劃中進行布局。如貫徹健康揭陽提出的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規劃》中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等主要任務。四是堅持結果導向。《規劃》更加注重健康結果和效益,如2025年總目標中包含了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顯著提高的內容。
  三、主要內容
  《規劃》的主要內容可以用“1+8+6+20”概括:即1個總目標、8大主要任務、6個項目專欄、20個具體發展指標。
  1個總目標,到2025年,健康揭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基本醫療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顯著提高。
  其中包含5個具體目標: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改善、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健康服務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8大主要任務,分別是築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充分融入“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全方位干預主要健康問題、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完善健康優先發展保障體系。
  具體包含35項具體任務,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化公衛體系建設和重點疾病預防控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的短板和問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疾控體系,提高衛生應急能力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最佳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強化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二是充分融入“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中心城區和普寧主城區兩個區域醫療中心以外的醫療衛生資源薄弱區域輻射轉移,形成 “雙核雙翼”優質醫療資源空間布局。推進市級龍頭醫院建設,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三是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三醫聯動”、行業綜合監管等重點改革。四是深入推進健康廣東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傷害預防干預、健康促進教育等方面的配套銜接,強化對主要健康因素的全方位干預。強化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一老一小、殘疾人、職業人群等健康保護,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母嬰照料、健康諮詢、家庭醫生等健康服務。五是構建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體系。從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和生物安全能力建設、發展數字健康、衛生健康法治建設等方面,構建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體系。同時,《規劃》從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有效投入、強化監督評估、強化宣傳引導等方面提出了實施保障措施。
  6個項目專欄,分別是公共衛生能力提升項目、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項目、健康促進項目、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項目、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項目、衛生健康保障體系項目。6個項目專欄明確提出我市衛生健康“十四五”時期計畫開展的一系列重點行動以及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進一步細分為醫療衛生建高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提升等20個工程。
  20個具體發展指標分為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四大類。指標選擇和目標值設定主要參考了國家衛健委和省衛健委有關十四五規劃基本框架中的發展指標,並結合《“健康揭陽2030”規劃》《健康揭陽行動(2020-2030年)》《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有關檔案要求。
  四、規劃特點與亮點
  (一)體現大衛生大健康和預防為主理念
  “十三五”時期,我市以建設健康揭陽戰略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衛生健康領域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良好,主要指標呈現出兩優一降,即衛生資源配置、居民健康狀況在不斷最佳化,民眾就醫負擔在持續下降,醫療衛生體系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驗。“十四五”時期,《規劃》提出進一步落實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和預防為主方針,加強政策統籌和部門協同,在“十三五”的基礎上新增了體育、托育等內容,大力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廣泛普及健康知識,鼓勵個人、家庭積極參與健康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有效提升健康素養,在全社會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質量,推動健康揭陽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二)更加注重大力發展公共衛生
  《規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作為重要內容,著力推進疾病防控、衛生應急、重大疫情救治三大體系現代化建設,強化醫防協同。聚焦突發急性傳染病、慢性病、精神衛生和心理服務、免疫規劃、地方病等重點疾病防控,加大服務供給。突出愛國衛生、健康教育與促進、全民健身等的重要性,探索更經濟、更高效的健康投入產出路徑。
  (三)更加注重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規劃》以鞏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為抓手,沿著“強基層、建高地、登高峰”的發展路徑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通過實施醫療衛生建高地工程,加快推進揭陽市人民醫院、普寧市人民醫院2個高水平醫院建設,爭創多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省重點扶持建設臨床專科,打造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專科類市級區域醫療中心。通過實施提升縣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工程,加強縣級醫院臨床專科和管理能力建設,根據居民診療需求、縣域外轉診等情況加強薄弱專科建設,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診療能力,推動建立相關專病中心。通過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質增效工程,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到2025年底,20%左右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推薦標準,70%左右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基本標準,進一步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四)更加注重衛生健康數位化轉型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繼續朝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市的目標邁進,建設一批“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市、縣(區)。《規劃》提出健全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台。把數位化融入到醫療衛生服務各類場景,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建設智慧醫院,在全市二級以上醫院普遍開展以數據為核心的智慧醫院建設。全領域全流程改造公共衛生服務,加強智慧型化早期預警能力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完善信息標準套用管理機制,推動標準和技術規範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中的套用。加強信息和網路安全防護。
  (五)更加注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規劃》深入貫徹落實2020年市中醫藥大會精神,抓住重點領域下實功夫,築牢根基、塑造優勢,著力打造粵東中醫藥服務高地。一是建立體現傳承創新特點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力爭到2025年底,揭陽市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揭西縣、揭東區中醫醫院創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築牢基層中醫藥服務網,力爭到2022年,實現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二是提升中醫藥預防、診療和康復服務能力。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打造省級中醫藥重點(特色)專科。到2025年,實現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康復科全覆蓋。三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全國基層名老中醫、省名中醫和省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能力建設並致力推動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公傳統技藝傳承。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
  (六)堅持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近年來,我市在深化醫改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醫改仍處於深水區、攻堅期。《規劃》全文一共有22處提到“改革”,有31處提到“創新”,在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強化“三醫聯動”和系統集成改革、強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破除制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