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武義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科學謀劃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布局,更好地建設“健康武義”,根據《健康中國2030行動綱要》《浙江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金華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武義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健康武義2030實施綱要》,結合全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義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規劃背景,現實基礎,面臨形勢,思想、原則、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具體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加強領導,做好協同,完善機制,加強評估,

規劃背景

現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武義縣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到2020年底,全縣常住人口46.25萬;人均期望壽命79.9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37‰;孕產婦年均死亡率13.3/10萬人。
醫療衛生資源持續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縣衛生技術人員2752人;每千人床位數4.9張;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2.26人;每千人註冊護士數量2.45人。健全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成縣第一人民醫院和縣口腔醫院的遷建,組建了2家縣域醫共體,推進縣域醫共體集團化運作、一體化運行和同質化管理。
公共衛生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出高分報表。持續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更加科學的補償機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打造“雙下沉、兩提升”升級版,縣級醫院與省市醫院開展合作辦醫,組建多個省市級專家工作站,建立全-專科聯合門診,專科醫生加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醫療質量和技術不斷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新成績,先後實施了新生兒“多證聯辦”、用血服務不用跑、電子票據改革、檢查檢驗結果電子化推送、醫事服務一站式等項目。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持續最佳化。人均公共衛生經費達到65元/人,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達到43.35%;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87.66%。截至2020年底,武義縣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3萬份;慢性病全程管理惠民工程項目順利實施,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70.19%,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70.16%;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12%。“十三五”期間共完成學生口腔體檢25827人,4600餘名學生參與近視調查。
全面推進“健康武義”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13個鄉鎮被命名為“國家衛生鄉鎮”,成功創建省級衛生村118個,城鄉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善。控煙工作的宣傳和培訓紮實推進,無煙黨政機關創建率達91.95%;青少年控煙工作取得新突破。有序推進廁所革命,至2020年底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99.2%。
中醫藥事業取得顯著發展成就。“十三五”期間縣中醫院先後與上海市曙光醫院成立中醫醫聯體,與金華市中醫醫院成立醫聯體,建立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全縣基層醫療機構實現中醫館全覆蓋,中醫藥適宜技術得到有效推廣。積極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普及和傳播中醫藥知識。
加強計畫生育服務管理。針對全面二孩政策後高齡產婦增多等情況,加強生育技術服務和再生育指導服務,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抓好孕前優生高風險對象的風險評估、優生諮詢、隨訪及免費避孕節育基本服務等後續服務。
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強化。“十三五”期間,完成衛健系統黨建管理體系整合,基層醫療單位黨組織劃轉為衛健局黨委統一管理。實施黨建信息化管理,“雲上黨建”工作紮實開展。全面推進清廉醫院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醫療衛生行業生態。
表1 “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分類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年
目標值
2020年
完成值
健康素質
1
人均期望壽命
80
79.9
2
孕產婦死亡率(五年平均)
/10萬
<5
13.3
3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五年平均)
<9
3.37
資源配置
4
每千人床位數
4.5
4.9
5
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
2.8
2.26
6
每千人註冊護士數
2.9
2.45
7
每萬人全科醫生數
2.0
3.57
公平與保障
8
政府衛生投入
-
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
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
9
食品安全監測覆蓋率
%
90
90.2
健康服務與管理
10
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
%
85
88
11
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
%
90
90.4
12
主要慢病社區規範管理率
%
70
70.17
13
城鄉居民社區門診就診比例
%
65
68
計畫生育服務管理
14
人口自然增長率
6.7
1.36
15
計畫生育率
%
95
95.35
16
出生人口性別比
/
107
109.95
註:人均指標按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統計

面臨形勢

“十四五”期間武義縣衛生健康事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衛生健康事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更加凸顯,民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需求由單一醫療服務向多元化轉變。醫療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將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新動能。與此同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突出表現為:衛生健康體制機制尚不完善,醫療衛生投入相對不足;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結構布局不合理,老年、兒科、康復護理等服務資源缺乏;人力資源配置不足,中醫、影像、全科、精神、康復等類型的醫學人才相對缺乏;人才梯隊建設滯後、基層衛技人員老化問題較為突出。
為了扭轉上述不利因素對全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制約,“十四五”期間武義縣衛健系統將著力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合理最佳化衛生健康資源配置。以“健康武義”建設為契機,引導各類資源配置由“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轉變,落實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全面普及健康知識,推進健康行為養成,努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繼續推動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通過醫共體建設和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化配置,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二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三轉變、三提高”的要求,繼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的聯動改革,完善學科建設、人事薪酬、財務資產、質量控制等制度體系;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提標擴能工程,推動武義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三是推動健康領域數位化轉型。以政府數位化轉型為契機,繼續創新數位化健康管理服務供給模式,重點圍繞醫共體建設、健康檔案、免疫接種、衛生監督等領域推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廣泛套用,著力實現健康服務高效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是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加強縣疾控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持續完善縣域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大力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做好公共衛生應急保障,穩妥有序推進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五是加快衛生人力資源建設。大力扶持縣級公立醫院重點學科和人才梯隊建設,加大高水平衛生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強化基層衛技人員的培養和使用管理工作,多渠道補強基層衛生健康隊伍;持續完善醫務人員激勵和職稱晉升制度,加強鄉村醫生基本保障,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六是完善人口家庭發展服務。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鼓勵和引導民眾按政策生育,構建適宜生育的良好制度環境。認真落實獎勵扶助政策,全力推動人口家庭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思想、原則、目標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大系列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康中國”、“健康浙江”建設為指引,以聚焦破解衛生健康領域的突出問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核心,以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健康武義”建設、醫共體建設、公立醫院改革等為重點,通過科學謀劃、銳意改革,著力推動優質高效整合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實現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服務供給更加均等、技術水平更加均質,從而使得全縣城鄉居民享有更加優質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

基本原則

——堅持健康優先,質量引領。堅持生命至上,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秉承“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政府主導,維護公益。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對衛生健康的領導責任、投入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堅持衛生健康事業改革創新的公益方向,強化公共衛生健康服務供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堅持對標對表,實幹巧幹。堅持問題導向,從衛生健康領域存在的短板問題出發,查漏補缺、精準發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把全縣的衛生健康工作抓細、抓實、抓出成效。
——堅持多元參與,共建共享。堅持開放包容,共建共享,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提供差異化衛生健康服務,積極發揮市場機制,調整結構,最佳化質量,滿足人民民眾持續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積極回響武義“小縣大城”戰略,因地制宜、統籌城鄉,合理整合、最佳化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積極融入金華都市圈,鼓勵縣級公立醫院與市級醫院進行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積極探索創建有武義特色的衛生健康服務品牌。
——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順應數位化轉型趨勢,全面推動“網際網路+”技術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共體建設、衛生監督等業務深度融合,通過業務數據化再造管理服務流程,全面提升武義縣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水平。

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健康武義”。建立健全區域協調、城鄉一體、醫防協同、中西並重、富有韌性、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發展均衡、服務優質、創新引領、整體智治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格局;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綜合連續、經濟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主要健康指標全面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部分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前列。

具體目標

居民健康素質不斷提高。全縣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0.2歲以上;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7/10萬和5‰以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以上,健康金華建設發展指數達到85,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醫療健康資源總量增加和配置最佳化。每千人床位數達到5.8張,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和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3.1人和3.6人,每萬人全科醫生數達到5人,城鄉衛生資源均衡化水平明顯提高。
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不斷提升。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不斷最佳化監測預警機制,全面提升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的能力。
健康公平與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穩步提高,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縣域就診率持續提升,逐步提升簽約服務質量,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2%以上,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達90%以上。傳染病收治能力達1.5床/萬人,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持續降低,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機構覆蓋率大幅提升,每千人擁有嬰幼兒照護托位4.5張。
表2 “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主要目標
類別
指標名稱
單位
2025年
目標值
健康水
平指標
1.人均期望壽命
80.2
2.嬰兒死亡率
5.0以下
3.孕產婦死亡率
/10萬
7.0以下
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40以上
5.健康金華建設發展指數
-
85
服務體
系指標
6.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
3.1
7.每千人註冊護士數
3.6
8.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5.8
9.每萬人全科醫生數
5
10.每千人擁有嬰幼兒照護設施托位
4.5
服務效
能指標
11.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
%
90
12.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72
13.出生人口性別比
-
109以下
14.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
%
10以下
15.縣域就診率
%
穩步提高
保障水
平指標
16.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
穩步提高
創新發
展指標
17.市級以上衛生人才數
20
18.衛生健康數位化改革綜合指數
90

重點任務

(一) 全面加強醫院黨的建設
1. 全面加強醫院黨的建設
完善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及配套制度,健全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機制,院級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抓落實的領導作用。
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黨支部工作質量,努力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十四五”末期,力爭標準化黨支部達標率超過90%;優秀黨支部比例超過10%。
全面加強醫院黨建工作,積極吸收優秀醫務人員加入黨員隊伍,加強高知識群體發展黨員工作。實施醫療機構黨建工作考核,持續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快推動民營醫院黨組織建設,至“十四五”末,實現民營醫院黨組織全覆蓋。發展壯大民營醫院黨員隊伍,強化民營醫院黨員的管理,全面提升民營醫院黨建工作水平。
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以及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責任,以格線化監督、民主監督為手段,持續糾治醫療衛生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推進清廉醫院建設,嚴格對照清廉醫院建設標準,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建成清廉醫院。強化醫德醫風和行業自律,夯實醫患信任,持續改善醫患關係。
(二) 建設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2. 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強縣疾控中心基礎建設和設備提檔升級,提升疫情發現、檢測檢驗和現場處置能力。健全監測預警、疫情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網路。增加縣疾控中心編制數量、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構建縣鄉村一體化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最佳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監測哨點布局,增加基層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數量;把所有建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基層哨點。
3. 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
規範設定醫療衛生機構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診室)、隔離病房等;強化定點醫院感染病區建設,合理預留改造提升擴容空間;在定點醫院建設可轉換病區,適當擴增重症監護病區床位。獨立設定120急救指揮中心,合理布局院前急救網路;適當增加急救站點、應急車輛的數量,構建“15分鐘醫療急救圈”。提升醫療收治能力,加強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學科建設;確定1家適當規模的醫院作為後備醫院,在發生重大疫情時可快速回響,具備傳染病收治功能。
4. 強化公共衛生應急支撐保障
持續最佳化公共衛生應急預案管理體系,完善應對傳染病疫情的應急指揮調度、監測預警、“三情”聯判聯動機制。加強醫療衛生類應急物資儲備與配置,重點做好人員安全防護、緊急醫療救助等應急物資的保障工作。完善采供血應急保障機制,保證血液采供平衡。規範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實現醫療廢物處置線上監管。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健全重大傳染病應急醫療救助機制。
5. 完善醫防協同機制
進一步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強化二級醫院公共衛生中心管理職能,增加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醫師配備,到2025年,力爭公共衛生醫師達2名/萬人。健全醫院感染防控體系和管理制度,建立院感事先介入機制,每200-250張實際使用病床配備1名院感管理專職人員。拓展延伸醫共體“兩員一中心一團隊”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疾控、婦幼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密切協作工作機制,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推動醫療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專欄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l 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提檔升級,加強基礎設施、病毒檢測和現場調查處置能力建設;A類設備配置率達到95%以上;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建成傳染病監測哨點。
l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規範建設發熱診室和隔離病房、合理布局院前急救網路;加強重症、呼吸、感染等學科建設;確定1家後備醫院,發生重大疫情時可快速騰空整個院區,具備傳染病收治的功能。
l 應急支撐保障:加強血液供應保障和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與配置。
l 醫防協同機制:最佳化“兩員一中心一團隊”工作模式、強化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
(三) 全面推進“健康武義”建設
6. 最佳化“健康武義”推進機制
建立健全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大健康格局,完善“健康武義”建設推進機制。重點圍繞健康素養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健康行為養成、健康環境營造等方面分解任務目標、細化實施措施,確保“健康武義”行動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7. 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
鞏固和擴大國家衛生城鎮創建成果,積極打造衛生城鎮“升級版”,繼續開展省級衛生村創建及複審工作,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國家衛生鄉鎮全覆蓋、省級衛生村達到50%以上。配合做好農村改廁工作,切實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推進健康促進縣建設,以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為重點,深化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醫院、健康社區、健康鄉鎮、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設。推動控煙行動,創建無煙場所。
8. 開展健康生活普及行動
完善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推廣普及“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到2025年末,居民健康素養達到40%以上。大力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培養公眾良好衛生習慣,強化高危個體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與干預,多措並舉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養成。
9. 強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貫徹省委調整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有關規定。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完善人口監測預警與形勢分析,提高人口數據準確性。加強常住人口的生育服務,開展免費避孕藥具發放、優生優育指導等工作。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和計畫生育公益金制度。積極落實聯繫人制度、就醫綠色通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三個“百分百”全覆蓋。持續做好計生特殊家庭的幫扶工作,細化扶助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做好為計生特殊家庭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的工作。
開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持續做好孕產婦產前產後保健檢查、隨訪管理、0-3歲兒童標準化發育監測、適齡婦女“兩癌”篩查等工作。實施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項目,產前篩查率達到90%以上;“兩癌”檢查人群覆蓋率達到80%以上。鼓勵兒保、婦保團隊與服務對象之間建立多種形式的信息溝通渠道,逐步推廣線上健康諮詢、線上健康宣教等服務。開展中國小健康促進行動,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加強學生近視、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的防治力度。
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在50%的街道、鄉(鎮)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力爭到2025年底,每千人擁嬰幼兒照護托位達到4.5個。繼續推進母嬰室標準化建設,在醫院、商場、車站、企事業單位等場所開展標準化母嬰室建設,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實現公共場所母嬰室全覆蓋。
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加強老年醫學、康復醫學學科建設,增加老年醫學、護理、康復等醫療資源。二級綜合醫院、中醫院規範設定老年醫學科,建設1個安寧療護病區。2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家庭醫生團隊為有需求的簽約居民提供居家護理、居家康復等服務。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鼓勵醫療機構內設養老床位,或與養老、護理、康復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為居家或機構內服務對象提供家庭病床、中醫治未病、慢病管理、長期護理、中醫藥適宜技術等類型的醫療、預防、護理和康復服務。
10. 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規範開展各類免疫規劃項目,促進和完善預防接種門診規範化管理。開展預防接種門診、產科門診和犬傷門診的信息化建設,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
實施重點慢性病干預計畫。全面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工作,持續提高高血壓、糖尿病人群的基層就診率,力爭“十四五”期間“兩慢病”基層就診率提高到70%以上、規範管理率保持在70%以上。強化慢阻肺、癌症防治;推進重點癌症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有序擴大癌症篩查範圍、提高常見腫瘤的篩查早診率。完善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危機干預機制,規範開展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
做好傳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大針對愛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有效防控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熱、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新冠肺炎等重點和新發傳染病。
11. 扶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
鼓勵各類型民營醫療機構的差異化發展,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的品牌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支持社會辦醫機構加入縣域醫共體,對條件成熟的機構嘗試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醫生簽約和有關公共衛生服務。引導社會辦醫機構健康規範發展。加大對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非法行醫、發布違法醫療廣告和虛假信息、醫德醫風等問題的日常監督;進一步規範民營醫院處方開具、病曆書寫、院感防控、醫療技術套用等方面的醫療質量管控,有效引導民營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誠信經營。
“健康武義”建設
專欄二:“健康武義”建設
l “健康武義”建設推進機制:做好改革創新、部門協同和考核評估工作。
l 健康生活普及行動:提高公眾健康素養、加強戒菸限酒健康教育與服務、健全精神衛生防治體系、普及應急急救技能。
l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開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做好孕產婦隨訪、0-3歲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和婦女“兩癌”篩查等工作,出生缺陷控制在15‰以下。完善0-3歲嬰幼兒照護體系,強化中國小近視、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的防治,中小學生的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下降1%;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和失能預防項目。
l 重大疾病防治:規範開展各類免疫規劃項目、提高“兩慢病”人群規範化管理率、擴大癌症篩查範圍、提高慢阻肺疾病知曉率,慢病過早死亡率控制在8.5%以下。
l 愛國衛生運動:夯實衛生鄉鎮創建基礎、打造衛生城鎮升級版、實施健康“細胞”培育工程。
l 支持社會辦醫:加快形成品牌化、專業化、特色化社會辦醫格局;鼓勵民營醫院加入醫共體建設;強化對民營醫療機構日常監督和醫療質量監管。
(四) 提升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
12. 穩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推進縣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工程,“十四五”期間完成武義縣公共衛生中心、縣中醫院遷建工程、縣婦保院發熱門診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實施白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體搬遷、推進第一人民醫院平疫結合病區新建項目。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公衛樓改擴建項目,新改擴建一批村級衛生服務機構,支持唐風醫院擴建和康寧醫院搬遷項目。支持醫療機構合理配置、更新醫療設施設備。
13. 推進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
加強縣級醫療能力建設,支持縣級醫療機構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服務。實施醫共體牽頭醫院提標擴能工程,按照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標準,推進縣第一人民醫院的內涵建設,使之成為全縣的醫療中心、醫學教學與科研中心、醫療應急救援中心。按照三級乙等標準實施武義縣中醫院遷擴建工程,建成中醫診療中心、治未病中心。力爭到2025年,達到三級乙等中醫院標準。大力推進第二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口腔醫院三家縣級醫院的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高質量醫療服務群。實施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以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為依託,以縣級強院建設為核心,完善制度、創新服務、提高質量,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增和均衡化布局。積極推動“縣市省合作”項目的開展,針對診療需求較大、縣域外轉占比較高的病種,鼓勵縣級醫院與上級醫療機構圍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開展合作,持續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
深入開展“強基補網”工程,新建改建一批村衛生室。持續推進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至“十四五”末期鄉鎮衛生院標準化率達到100%,服務人口較多、服務半徑較大的醫共體成員單位具備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村衛生室標準化率達到80%以上。推進南部山區醫療衛生資源整合,積極鼓勵醫共體牽頭單位採取派駐、巡診、遠程醫療等方式,有效解決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持續推進臨床路徑管理,促進醫療服務質量同質化和管理標準化,提高日間手術比例、降低術前等候時間,加強臨床用藥管理,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逐步推廣多學科診療、責任制整體護理等先進服務模式,持續改善護理質量,進一步夯實二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加強病歷質量管理,建立實施病歷質量管理制度,強化臨床數據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持續提升病案首頁質量。嚴格執行消毒隔離、院感監測、醫療廢棄物管理等規定,築牢院內感染防線。
做好采供血管理工作,加大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鼓勵適齡公眾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加強對用血相關機構的指導、保障臨床用血質量。
14. 深化醫共體建設
建立統一高效的縣域衛生管理體制,落實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按照“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的要求,完善醫共體內分級診療和分工協作機制。深化醫共體支付方式、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耗材集中招標採購的協同改革。
積極推動醫共體醫防融合新機制的建立,鼓勵醫共體牽頭醫院的專科醫生在基層醫療機構開設專科門診,積極參與隨訪管理、慢病宣教等工作。持續推進省(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加速下沉共享,有效推進城市醫院以學科建設為牽引帶動縣域醫院相關科室發展。
逐步建立並完善醫共體績效考核機制,重點圍繞縣域基層就診率、服務能力、醫療質量、費用控制和醫保基金使用效率等維度建立指標體系,對醫共體建設質量進行全面、動態、連續的監測和分析。到2025年,縣域就診率進一步提升,基層就診率鞏固在65%以上。
15. 最佳化分級診療制度
進一步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完善疾病分級診療目錄、健全轉診工作機制,打通信息共享通道。醫共體牽頭醫院應最佳化病種收治結構,側重疑難雜症的治療和高難度的手術開展,加大醫共體內部手術、病理、麻醉、消毒等技術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統一使用。牽頭醫院應適應分級診療工作的需要,引導普通門診患者到基層就醫,增加常見病下轉患者人次數。積極配合醫保、價格管理等部門,對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逐步建立約束性的基層首診制,落實醫保差別化支付政策,引導患者合理診治。
16. 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
紮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實施按標化工作當量法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廣“1+1+X”的團隊組合式服務模式,即由1名全科醫生、1名護士和X名專科醫生組成整合型家庭醫師服務團隊。其中專科醫師應充分藉助醫共體牽頭單位的技術優勢,引導縣第一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專科醫生、中醫師加入基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
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質量,逐步改善“重簽約、輕服務”的現狀,鼓勵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針對失能失智老年人、慢病患者、孕產婦等人群,開發個性化簽約服務項目。繼續挖掘簽約服務對象的潛力,提高重點服務對象對簽約工作的知曉率、有效簽約率。積極推廣“網際網路+”簽約服務模式,“十四五”末期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0%以上。
17. 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改革
積極推進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對公立醫院的主要負責人建立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制,依據年度和任期考核結果進行梯度性的薪酬激勵。加快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合理確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提高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機制,發揮績效考核“方向標”和“指揮棒”作用。
落實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政策措施。逐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比價關係,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和“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路徑,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改革;通過集中採購、醫保控費、規範診療行為等措施,有效降低藥品、器械、耗材等費用;適當降低部分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價格、嚴格控制不合理檢查檢驗費用,持續最佳化公立醫院收支結構、有效提高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加強醫療費用監管,將控費工作納入公立醫院目標管理、院長年度績效考核和院長任期考核目標之中,並作為新增床位審核、醫用設備配置的重要依據。建立醫療費用動態預警干預機制,門急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年均增幅控制在5%以內。
18. 提升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水平
加強醫療衛生行業準入許可、醫療質量、醫療行為、機構運行等全行業、全過程、全要素的綜合監管。完善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主,風險監管、信用監管、聯合監管為輔的監管方式。全面實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推動“網際網路+監管”從違法事件事後查處向事前、事中風險預警延伸,推廣非現場執法套用。增加衛生監督員數量,並持續最佳化人員結構。
推廣“網際網路+衛生監督”新模式,開展醫療機構廢物管理線上監控、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線上監控、重點公共場所監控、醫療機構壓力蒸汽滅菌線上監測、醫用射線線上監測、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線上監測、游泳池水質線上監測系統的建設,搭建統一的衛生健康執法套用平台,有效地推進衛生執法的數位化轉型。
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
專欄三: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
l 縣級公立醫院能力建設:開展“省縣合作”項目、引導縣級公立醫院內涵式發展;加強學科建設,力爭到2025年,新增市級重點學科2-3個、縣級重點學科6-8個、縣級醫學龍頭學科1-2個。
l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廣“1+1+X”的團隊組合式服務模式,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70%,推廣“網際網路+”簽約服務模式。
l “三醫聯動”、“六醫統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藥品耗材採購供應、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醫務人員薪酬制度和績效考核的聯動改革;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達35%以上、門急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年均增幅控制在5%以內。
l 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加強醫療衛生行業準入許可、醫療質量、醫療行為、機構運行等方面綜合監管;推廣“網際網路+衛生監督”模式。
(五) 推動中醫藥服務與中醫藥傳承創新
19. 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支持縣中醫院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院工作先進單位,按照三級乙等標準統籌推進縣中醫院新院區建設。持續開展中醫醫院強院建設,提升縣中醫院醫療服務和中醫特色康復服務水平。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健康氣功等養生保健方法。支持縣中醫院與社區、鄉鎮衛生院深入開展中醫藥合作,提供中藥調劑、中藥飲片代煎等服務。
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的建設投入,實現基層規範化中醫館全覆蓋。普及基層中醫藥服務,鼓勵基層機構繼續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提高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的占比。鼓勵綜合性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社會辦醫療機構開設中醫科室,提高門診中藥處方使用比例。
20. 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培育
支持各基層醫療機構選派醫護技術骨幹至省、市、縣級中醫院開展進修培訓,培訓一批技術成熟、服務規範、信譽良好的基層中醫藥服務團隊。加強中醫藥骨幹人才和後備人才培養,持續做好中醫師承教育、“西學中”培訓工作,鼓勵非中醫藥專業的執業醫師積極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參加相關考核,鼓勵確有專長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至2025年,每千人中醫醫師數量達到0.6人。
21. 做好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
積極創建有利於中醫藥文化傳承的社會支持環境。常態化組織名中醫、中醫藥骨幹人才的評選工作,形成尊重中醫、重視中醫的輿論氛圍。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合理布局中醫藥文化長廊或中草藥園地,營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中醫藥文化氛圍。鼓勵縣級醫療機構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平台等,不定期推送中醫藥保健項目、中草藥功效、名中醫專家介紹等中醫藥文化傳承內容。鼓勵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積極與社區街道、養老院、康復醫院等機構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開展中醫健康大講壇、義診等形式,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事業發展
專欄四:中醫藥事業發展
l 中醫藥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推進縣中醫院強院建設、普及基層中醫藥服務、適度提高門診中醫處方和中藥飲片使用比例。2025年,中醫醫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達到60%。
l 中醫藥人才隊伍:常態化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組建中醫藥服務團隊、做好中醫師承教育和“西學中”培訓工作。
l 中醫藥傳承創新:創建有利於中醫藥文化傳承的社會支持環境、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
(六) 推進衛生健康領域科創事業發展
22. 全面推進健康領域數位化轉型
健全完善縣域一體化、智慧型化的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實現電子檔案、電子病歷和人口信息等資料庫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有序推進醫共體牽頭單位和成員單位業務信息的互聯互通,條件成熟時積極探索與金華市級醫院的信息化對接,實現市域範圍內檢查結果互通、互認。公立醫院檢驗檢查、從業人員體檢等信息共享、套用和開放率均達90%以上。繼續推進“兩卡融合,一網通辦”的推廣套用,增加醫保電子憑證套用數量,健康醫保卡覆蓋各個醫院。逐步提高電子健康檔案和免疫接種信息的開放水平,“十四五”期間電子健康檔案開放率達到80%。
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創新智慧醫療便民措施,開展分時預約、智慧型導診、智慧結算等服務,推進醫後付等便民服務系統的建設與套用。做好“網際網路+”套用技術的適老化改造工作,在已建立的服務平台基礎上,通過開發老年版移動客戶端、簡化操作界面、放大顯示字型、增加語音提示等方式進行適老數位化改造,提高老年人智慧醫療體驗感。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院建設,提供網際網路診療、遠程視頻、雲處方、雲支付、雲配送、雲健康管理等多種形式的線上健康服務;探索開展智慧病房、AI客服、醫療服務智慧型化知識庫等智慧醫療套用系統建設。
23. 加強醫療衛生行業人力資源建設
積極協調縣編辦等機構,動態調整縣域衛健系統人員編制總量,“十四五”期末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總數達到3000人以上,持續提升全科、兒科、老年醫學、康復、中醫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數量。不斷最佳化衛生技術人才的職稱和學歷結構,鼓勵縣級公立醫療機構積極引入具有高級職稱或研究生學歷的醫護人員。最佳化人才引育政策體系,加大急診、全科、兒科、精神、老年醫學、康復等短缺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開展農村定向培養醫學生工作,充實村衛生人才隊伍。完善各級各類衛生人才的在崗培訓工作,鼓勵各級醫療機構通過脫產接受學歷教育、進修培訓、參加學術會議等方式,持續推進人才隊伍的內涵式發展。
24. 促進醫教研協同發展
鼓勵縣級公立醫院圍繞院內特色學科,組建優質教研團隊,承接省內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努力探索與國(省)內知名醫學院校進行深度合作新道路,鼓勵業務骨幹積極申報省、市、縣等各級科研課題;開展科研成果推廣套用,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等。
衛生健康科創發展
專欄五:衛生健康科創發展
l 健康領域數位化:打造縣域一體化衛生健康信息平台、信息系統適老化改造、推進電子健康檔案開放。
l 高質量人才隊伍:增加全科、兒科、老年醫學、康復、中醫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數量、提高高學歷衛生技術人才比例。
l 醫教研協同發展:承接省內外醫學院校的臨床實習工作和省(市、縣)級繼續教育培訓項目。

保障措施

加強領導

發揮縣委縣政府在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的統籌領導、組織協調作用,將“健康武義”建設、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服務等重點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考核指標。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切實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

做好協同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準確把握規劃精神和目標任務,明確工作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努力開創武義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局面。衛健系統與其他部門做好溝通協商和制度銜接,著力推進各項重要工作的有序實施。

完善機制

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進一步明確政府在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供給中的主導地位,繼續提高衛生健康支出占全縣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構建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宜、與金華都市圈建設相呼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衛生投入保障機制。加大對基本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事業發展等方面的經費保障,同時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立多元衛生健康投入機制。

加強評估

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的監測評價機制,依據上級及本縣域實際情況,定期圍繞規劃實施進度、實施效果進行監測和評估,監督重大項目、重大改革、重大任務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研究相關解決對策,切實保證“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
五、附錄
表3 “十四五”期間武義縣衛生健康領域重點項目
“十四五”期間武義縣衛生健康領域重點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性質
建設內容規模
建設期限
投資規模(萬元)
責任主體
1
縣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工程
新建
用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000平方米,含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血站、應急指揮中心、120急救指揮中心、衛生進修學校等項目。
2020-2023
9980
武義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
縣中醫院遷建項目
遷建
用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5500平方米,按三乙中醫醫院標準,設定床位450張
2020-2024
36000
武義縣中醫院
3
縣婦保院發熱門診樓建設項目
新建
用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按新版發熱門診設計規範設計,含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留觀病房、PCR實驗室
2021-2022
1300
武義縣婦保院
4
縣第一人民醫院平疫結合轉換病房建設項目
新建
用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000平方米。按傳染病醫院設計規範設計,平時作為體檢中心、康復中心等功能,疫時立即騰空隔離成定點傳染病房。
2022—2025
9800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