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背景,面臨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統籌安全與發展、建設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築牢基層基礎提升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聚力提能擴容、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實施健康浙江行動,突出創新驅動、形成衛生健康科創新優勢,著眼全民共享、提升衛生健康服務獲得感,加強規劃實施保障,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法治保障,強化有效投入,強化規劃執行,強化多元參與,
發展背景
現實基礎
在“八八戰略”持續引領下,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紮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在浙江生動實踐。“十三五”期間,圍繞全面建成衛生強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總體目標,聚力推進“1+5”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攻堅戰,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數位化治理水平快速提高,“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健康浙江建設大格局基本形成,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健康浙江2030行動綱要》,率先推進健康浙江考核,深入開展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率先啟動一級回響,創新實施以“一圖一碼一指數”為代表的精密智控機制,實現患者高治癒率、醫務人員零感染,交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硬、兩戰贏”高分報表。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雙下沉、兩提升” 實現省市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縣域全覆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推進,成為全國兩個全省域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份之一,11個設區市全部納入城市醫聯體國家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國家綜合醫改試點省建設全力推進,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建立,“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改革取得突破,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調動,人民民眾就醫負擔逐步減輕。衛生健康數位化轉型步入快車道,“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紮實推進,率先在民生領域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城市大醫院尖峰時段平均排隊時間從8.26分鐘縮短到2.61分鐘。“醫學高峰”建設成效初顯,第一批簽約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院省共建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城市三級醫院三、四類疑難重大手術占比提高16.9個百分點。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遴選出“新浙八味”,《中醫藥與健康》率先納入中國小地方課程。衛生健康各項工作統籌推進,衛生法治水平不斷提升,全面兩孩政策有序實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啟動建設,醫養結合工作紮實推進,醫療衛生國際合作積極開展,健康扶貧相關任務順利完成。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到2020年底,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79.47歲,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3.86/10萬和3.03‰,人群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健康基礎。
表1 “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註:標*的採用2019年數據
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把加快衛生健康現代化作為加快構築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園的重要內容,衛生健康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地位更加凸顯。進入新發展階段,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後,各級黨委政府對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視程度空前高漲,社會公眾的健康意識大幅提升,健康越來越成為民眾關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社會關注的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基因工程、分子診斷等重大技術快速套用轉化,健康科技創新與數位化改革跨界融合,“網際網路+”、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加快建設,將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面臨諸多風險挑戰。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和生態環境、生活方式變化,疾病譜不斷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持續高發,傳統和新發傳染病疫情相互疊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多重疾病負擔並存、多重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狀況將長期存在,“一老一小”等多重健康需求迸發,衛生健康服務供給壓力、公共衛生安全治理難度持續加大。醫學“高峰不高”和服務“基層不強”、“三醫”聯動不足和“醫防”融合不夠等衛生健康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十四五”時期是浙江省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階段,也是高水平建設健康浙江、加快衛生健康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深刻認識新時期衛生健康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搶抓重要機遇、補齊發展短板、提升供給質量、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需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底線思維,堅持系統謀劃、集成攻堅、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視窗”,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發展主題,以數位化改革為牽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要為根本目的,以高水平建設健康浙江為統領,以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主線,持續疊代“1+5”改革發展攻堅戰,全面夯實基層基礎,有效保障公共衛生安全,顯著提升醫學綜合實力,著力增強衛生健康制度供給,推動民眾健康福祉邁上新的更大台階,為建設“重要視窗”提供更多衛生健康標誌性新成果,在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中譜寫衛生健康新篇章。
基本原則
堅持健康優先、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推動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制度體系。堅持公益性導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健康利益作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基本出發點,讓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黨政主導、多元共建。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充分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成為關注健康、促進健康的行動者,形成大衛生大健康建設格局。
堅持目標牽引、唯實惟先。牢牢把握建設“重要視窗”、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新目標新定位,圍繞衛生健康領域突出短板、改革關鍵問題和民眾迫切需求,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建機制,以實幹出實效,推動衛生健康各項工作持續走在前列。
堅持系統觀念、價值導向。強化全局謀劃、戰略布局和系統聯動,更加注重統籌發展與安全,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中西醫並重,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促進均衡,實現發展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強化數位化改革賦能增智力量,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推動衛生健康領域理論、制度、管理和技術創新,加快推進衛生健康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衛生健康治理體系整體效能。
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健康浙江,建立健全區域協調、城鄉一體、醫防協同、中西並重、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發展均衡、服務優質、創新引領、整體智治的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綜合連續、經濟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顯著提升,民眾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人群主要健康指標全面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部分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前列。
到2035年,高質量建成健康浙江,建立起與浙江省基本實現高水平現代化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安全體系,衛生健康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率先實現衛生健康現代化。
“十四五”時期的具體目標是:
打造健康中國省域示範區,居民健康水平走在前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人均健康預期壽命穩步提高。健康行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健康浙江建設發展指數不斷提升。重點疾病防治效果顯著,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控制在8.5%以下。“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城鄉、區域、人群間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率先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打造公共衛生最安全省份之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走在前列。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專業化、數位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機制更加完善,公共衛生基層“網底”更加穩固,醫防高效協同,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打造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標桿,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走在前列。醫療資源配置結構更加合理,優質醫療資源更加充裕、均衡,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效運行,“四個分開”的分級診療格局加快形成,縣域就診率鞏固在90%以上,疑難危重病例省域外轉率持續降低。中醫藥服務體系特色優勢充分發揮,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達到95%。
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領跑者”,衛生健康數位化改革走在前列。全人全程智慧型便捷“掌上”醫療健康服務新生態加快形成,“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率先建成。政務服務事項“掌辦率”達100%,實時、智慧型、全程數位化監管實現全覆蓋,初步形成全流程智慧化衛生健康管理閉環。
打造全國綜合醫改示範省,衛生健康治理現代化走在前列。全國綜合醫改試點省建設縱深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多元衛生健康治理機制逐步形成。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控制在26%以下。
打造衛生健康科創高地,衛生健康核心競爭力走在前列。建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力和輻射帶動力的高水平醫院、團隊和平台,擁有國家級衛生人才數達到350人,高精尖科研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高水平臨床套用,成為全國衛生健康重要科技中心和創新策源地之一。
表2 “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註:部分人均指標將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正式公布後進行調整
統籌安全與發展、建設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長短兼顧、醫防融合”,聚焦公共衛生防控、救治、支撐三大關鍵領域,完善體制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專業能力,強化醫防協同,織緊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
1.強化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工程,建設國內一流省級疾控中心,爭創國家區域公共衛生實驗室,建強建優市、縣級疾控中心。依據國家標準合理核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力量配備。健全監測預警、疫情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網路體系。打造區域衛生應急綜合保障網路,推動構建長三角公共衛生區域聯防聯控應急體系。最佳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傳染性疾病監測哨點布局,所有建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基層哨點。
2.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實施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分級分層、規模適宜、功能完善、平戰結合的醫療救治體系,整體提升省級重症診治、市級綜合救治和縣級醫療收治能力。建設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加強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公共衛生相關學科建設,提升綜合救治和多學科聯合診治水平。推動建設國家級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和中醫應急救援隊,布局建設一批省級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加強省級衛生應急專業救治基地建設,建設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創傷危急重症立體救治中心,創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謀劃建設若干地市級創傷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形成全省立體式救治網路。規範設定醫療衛生機構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診室)、隔離病房等,合理預留改造提升擴容空間,加強應急物資、防護用品等的儲備和配置。
3.強化公共衛生應急支撐保障。動態調整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和技術指南,完善精密智控疫情防控調度指揮平台和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應急調度機制。統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機構檢測資源,構建質控統一、資源聯動、信息共享的實驗室檢測網路。合理布局院前醫療急救網路,建設全省域院前急救120雲平台,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5分鐘。加強采供血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縣級采供血機構服務能力,推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血,保證血液采供平衡,完善“分級回響、全省聯動”的采供血應急保障機制。規範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醫療廢物處置線上監管率達到95%。強化疫情、輿情、社情“三情”聯判聯動。健全醫療保障救助體系和應急醫療救助機制。
4.強化醫防協同機制建設。進一步明確、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和相關補償機制,增強人員力量配備,二級以上醫院設立公共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公共衛生醫生配備達2名/萬人以上。健全醫院感染防控體系和管理制度,建立院感事先介入機制,按200-250張實際使用病床至少配備1名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專(兼)職醫院感染管理人員。拓展延伸醫共體“兩員一中心一團隊”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疾控、婦幼、精神衛生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密切協作工作機制,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推動醫防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
專欄1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工程。重點加強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公共衛生科研、套用性技術研究、實驗室檢驗檢測和公共衛生大數據套用等能力,建設全省統一的菌毒種保藏中心;加強市級疾控中心基礎設施、實驗室檢驗檢測和公共衛生大數據套用等能力建設;加強縣級疾控中心的基礎設施、基本檢驗檢測設備和現場調查處置等能力建設。 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根據國家相關建設標準,在杭州、寧波、溫州建設3個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市、縣定點醫院建設,完善省市縣三級和基層傳染病救治體系,確保有效應對傳染病的局部爆發、區域流行和全省中等程度流行的醫療救治需要。 區域衛生應急綜合保障網路建設項目。完善浙東、浙南、浙西、浙北、浙中5大區域衛生應急綜合保障基地,具備區域內應急救援、臨床救治、人力調度、物資儲備與應急調配等一體化保障功能。加強在浙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建設。探索建立航空、海上應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設長三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培訓與演練基地。 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依託浙醫一院建設具有一流診治水平、較大收治規模的傳染病院區,成為全省疑難危重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技術指導中心和遠程會診中心,爭取成為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創傷危急重症立體救治中心項目。依託浙醫二院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突發公共事件創傷危急重症立體救治中心,成為全省創傷危急重症診治中心、技術指導中心和遠程會診中心,有效應對極端氣候、自然災害、恐怖活動、化學中毒、消防事故等可能發生的群體性嚴重創傷、燒傷等事件,保障重大活動、國際賽事等公共衛生安全。 |
專欄2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制。完善應急指揮、監測預警、聯防聯控、精密智控、平戰結合、“三情”聯判聯動、醫防融合等機制,提升公共衛生安全防控能力。 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才培養使用機制,適當提高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探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機制,推進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 強化公共衛生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建設長三角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醫療協作系統,完善長三角地區血液應急聯動保障機制。 |
築牢基層基礎提升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
持續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強化縣鄉村衛生一體化,做大做強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承載能力,夯實縣域在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基礎主體地位,縣域內人人就近享有優質高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5.持續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以縣域醫共體或城市醫聯體為單位,統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信息化等建設,強化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滿足當地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需求;逐步開展相應的住院服務和適宜手術。到2025年,服務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鄉鎮(街道)所在地醫共體成員單位具備二級乙等以上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或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實施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工程,形成以村衛生室為主體,巡回醫療、遠程醫療等服務覆蓋為補充的村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醫共體模式下鄉村衛生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和多渠道補助機制。
專欄3 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工程 基層機構建設。合理設定標準化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新改擴建村級衛生服務機構3000家,加強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高政府(集體)辦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占比,村衛生室規範化率達到90%。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基層人才培養。多部門協同高質量推進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培養,面向鄉村兩級擴招定向培養醫學生20%以上。創新實行村級衛生人才“縣招鄉管村用”機制,到2025年,每個政府(集體)辦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至少擁有1名執業(助理)醫師。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力提升。以急診急救、全科、兒科、康復、護理、中醫藥、口腔等服務為重點,提高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門診、住院診療服務和傳染病防控能力,有條件的要建設成為縣域醫共體內提供老年護理、康復醫療、安寧療護等住院服務的病區;加強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培訓等工作。 |
6.持續深化縣級強院建設。推動醫共體牽頭醫院提標擴能,合理提高並積極落實建設和設施設備標準,加強醫院內涵建設,強化縣域龍頭和城鄉紐帶作用。針對重點病種,強化“外引內聯”,加強與省市醫院、縣域內專科醫院等機構在學科、人才、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進縣級醫學龍頭學科、重點專科和專病中心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有效承擔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等任務。到2025年,原則上每個縣至少有一家醫共體牽頭醫院的主要學科服務能力達到三級醫院水平。
7.持續深化醫共體改革。健全統一高效的縣域衛生管理體制,充分落實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強化“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改革要求,完善醫共體內分級診療、分工協作機制。格線化推進城市醫聯體,提高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效能。強化多部門制度供給,深化醫保支付方式、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等協同改革。健全區域信息共享中心等遠程醫療服務的運行機制,完善“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到2025年,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制度體系和發展模式基本成熟,縣域就診率鞏固在90%以上,基層就診率鞏固在65%以上。
聚力提能擴容、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
超常規推進“醫學高峰”計畫,持續提升優質醫療資源的帶動、輻射作用,推動形成省級有高峰、市域有高地、縣域有高原的全省域協調發展格局,省域內人人享有較高水平危急重症、疑難病症診療和專科醫療服務。
8.推進“醫學高峰”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打造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努力爭取更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推動建設一批相關疑難複雜疾病診療能力頂尖、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高超,具有一定輻射規模的高水平醫院。以高水平醫院為主體,積極參加制定國家級疑難危重症診療規範、疾病診療指南和有關標準。積極爭取全國高質量發展醫院試點,全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開展“四個一批”高峰學科計畫,以差異化、錯位化發展為導向,加強重點學科(專科)建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重點學科(專科)。依託重點學科(專科)打造國際合作基地。
專欄4 “醫學高峰”計畫 完善財政投入、人事管理、醫保支付、服務價格等政策配套,高標準建設傳染病醫學中心、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心血管病、創傷、呼吸、婦產、兒童、癌症等6個專業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開展“四個一批”高峰學科計畫,創建一批一流品牌學科、發展一批重點優勢學科、培育一批特色學科、支持一批潛力學科,進入國內、國際第一方陣。優先發展人體器官移植、血液病、重症醫學、神經疾病、骨科、眼科、微創外科、康復醫學、老年醫學、口腔醫學等10個醫學重點培育專科(學科),作為爭取更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的重要儲備,規劃布局30-40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進入全國前3的學科數量達10個以上,前10的學科數量達30個以上。 探索開展新型先進技術平台和示範性研究型病房建設。加大醫院科研和信息化投入力度,省級三甲醫院年科教人才和信息化經費支出占比、專職科研人員比例、橫向課題數量與經費占比均不低於10%。 |
9.推進優質資源均衡布局。推動高水平醫院有序向城市周邊、向異地疏解,加強與長三角一體化和“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等全省發展重大戰略的統籌銜接,建設浙東、浙南、浙中和浙北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進甬舟、溫衢、杭紹、杭嘉等高水平醫院組團式幫扶發展,鼓勵湖州、嘉興、溫州、衢州、麗水等地區建設成為省際邊界醫療服務高地。支持市級醫院提升綜合能力和創傷、傳染病等專科能力,著重加強針對老年人、兒童等人群的區域專科專病醫療資源配置,建設一批中心實驗室等市級科研平台。
10.推進優質資源精準下沉。按學科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持續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重點加大對山區海島縣的支持力度。以山區海島縣為重點,建立健全以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診療技術為重點的“精準下沉、靶向提升、量化考核”工作機制,打造“雙下沉、兩提升”升級版。鼓勵醫院經營管理權委託、醫院分院和集團化運行等管理創新。支持通過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擴大優質醫療服務覆蓋面。
六、堅持傳承創新發展,打造中醫藥強省
強化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服務體系再最佳化、能力再提升、特色更明顯,加快構建高水平中醫藥服務平台,構築中醫藥醫學高峰,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省,中醫藥在治疾病、防未病、促健康中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凸顯。
11.健全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爭創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健全以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打造教學科研臨床相融合、中西醫相結合的浙江中醫藥醫學高地。強化中醫醫院強院建設,建成中醫藥特色優勢鮮明的綜合性現代化中醫醫院,推進各級治未病中心建設,普及基層中醫藥服務,打造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鼓勵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至2025年,各設區市至少設定一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每千人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0.73張,每千人中醫醫師數達到0.7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定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12.健全中醫藥臨床優勢評估機制。建立中醫藥臨床評估機制,探索完善中醫藥療效評價方案,篩選臨床療效顯著的名方名術名藥,推廣套用浙派中醫“百醫百方”。支持做強中醫內科、婦科、骨傷科、兒科、皮膚科、眼科、治未病科、腎病、情志病等優勢專病專科,推廣50個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發揮中醫藥在預防保健、康復中的獨特作用,培育推廣20項中醫藥預防保健(治未病)干預方案。加強中醫藥與西醫藥臨床協作,完善中西醫聯合診治制度,開展癌症、風濕免疫病、情志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藥等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探索開展中醫藥疫病防治體系建設,發揮中醫藥“溫病學”研究成果與防治經驗的傳統優勢。至2025年,公立中醫類醫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達到60%。
13.健全中醫藥傳承創新模式。加快中醫藥傳統技術推陳出新,加強經典名方蒐集整理和獨特處方、秘方、診療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推動中醫藥典籍的電子化和資料庫建設,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完善師承教育模式,推進中醫藥傳統技能代際傳承。推進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深度融合。實施中醫藥重大專項攻關,支持組建省級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推進國家中醫藥循證醫學基地、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學科建設,打造國內一流中醫藥基礎與臨床研究機構。支持發展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
專欄5 中醫藥傳承創新政策體系 出台《浙江省中醫藥條例》,推進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確立浙江中醫藥事業特色、內涵和融合發展新模式。印發《加強醫共體中醫藥工作的實施意見》,強化醫共體模式下中醫藥創新發展。出台提升中醫藥特色服務能力若干意見,強化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實施健康浙江行動
不斷完善健康促進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有效控制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強化全人全程健康服務供給,持續提升民眾健康生活品質和區域健康發展水平。
14.最佳化健康浙江推進機制。健全各級黨委政府健康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完善健康浙江政策體系、工作體系、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建立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大健康格局。創新健康浙江建設工作評價模式,強化健康浙江考核的導向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深化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評估試點工作。高水平推進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健康細胞、健康促進場所和健康促進縣(區)建設。融入村(居)格線化管理,建立村級醫療機構同村文化禮堂、居家照料中心、格線等服務平台的協同機制,不斷健全基層健康治理機制。加強健康教育和社會健康管理,把健康教育納入學前、學校和在職教育全過程,完善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倡導勤洗手、科學戴口罩、使用公勺公筷等衛生習慣,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進體醫融合加快發展。普及全民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推進控煙行動,創建無煙場所,人群吸菸率下降到20%以下。
專欄6 全面健康促進體系 開展健康浙江建設監測工作,定期發布健康浙江建設發展報告(白皮書)。探索健康優先發展的有效路徑,在部分地區和領域先行先試健康影響因素評價,並逐步擴大範圍,建立公共政策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健康影響評價機制,全省開展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縣(市、區)覆蓋率達到80%以上。 高質量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高水平創建和鞏固國家衛生城鎮,全面推進健康城鎮、健康村建設。國家衛生鄉鎮創建比例達90%以上,健康促進縣(區)建設比例達80%以上。 完善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健康素養監測體系,建立菸草使用等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監測評估系統,加強健康素養與健康大數據的收集和利用研究。 構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會網路,營造健康教育的支持性環境。完善健康科普發布和傳播機制,打造健康科普傳播矩陣,探索“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健康促進學校建設率達到80%,健康促進醫院建設率達到95%,建成健康家庭達50萬戶。 |
15.最佳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加強免疫規劃工作,維持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加大愛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梅毒等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強化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源頭治理和綜合防治,加強麻風病監測與畸殘康復工作,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實施重點慢性病干預計畫,強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及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推進常見癌症的預防篩查,提高癌症早診率和五年生存率,到2025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至43.8%,重點癌症早診率提高至60%,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降低到8.5%以下。完善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規範開展精神病患者隨訪管理、服藥指導和康復訓練等服務,強化心理救援隊伍建設,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到2025年,精神科醫師數提升至4名/ 10萬人。加強職業健康工作,健全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全力推進塵肺病專項攻堅行動。持續開展各類健康環境監測,提升飲用水實驗室檢測能力。
16.最佳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增強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深入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大力實施老年人疾病預防、篩查、干預民生實事項目。加快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加快推進安寧療護工作。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完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全面改善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強化各級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創建國家級婦幼保健示範專科。強化青少年近視、齲齒、肥胖等防控,全省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全面實施國民營養計畫。最佳化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和服務制度,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加強人口監測和形勢分析,健全生育服務體系和計生特殊家庭扶助保障體系,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專欄7 “一老一小”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加強浙江省老年醫療中心和設區市老年醫療中心建設,強化老年醫學、康復醫學學科建設。通過新建、轉型、提升等措施,全省新增100家以上老年醫院和護理院、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滿足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和生命終末期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全省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甲及以上中醫醫院規範設定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各市培育1家以上醫療機構作為康復技術指導中心,至少設立1個安寧療護培訓基地。在縣、鄉兩級規範化建設安寧療護中心、病區或床位,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1個安寧療護病區,2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家庭醫生團隊為有需求的簽約居民提供居家護理、居家康復等適宜服務。 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完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制度和標準規範,建立健全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推進嬰幼兒照護綜合管理平台建設,建成一批管理規範、模式可複製的示範單位,建立實訓基地和指導中心,加強家庭育兒和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鄉鎮(街道)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覆蓋率達50%以上。宣傳貫徹母嬰設施有關標準,開展公共場所母嬰室標準化建設,原則上二級以上醫院配置標準母嬰室,推進流動母嬰室建設。 |
專欄8 老年健康服務政策體系 積極回應老年人快速增長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完善老年健康和醫養結合支持政策,加快推進老年健康相關地方標準、規範和制度建設,加強質量控制,提升老年健康服務機構和設施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加強醫養結合機構和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養結合服務。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著力解決老年人在看病就醫中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問題。加強康復護理、健康管理、安寧療護等專業人才培養,落實相關激勵政策。 |
專欄9 包容性生育政策體系 落實浙江省委廢止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檔案的決策部署精神,完善生育政策,會同相關部門出台鼓勵按政策生育的配套制度。建立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監測體系,健全人口監測網路,基本實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內人口基礎信息部門共享。 |
17.最佳化健康產業發展環境。落實社會辦醫扶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舉辦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婦兒等專科醫療機構,鼓勵連鎖化、集團化經營醫學檢查檢驗、血液透析等獨立設定醫療機構,促進品牌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鼓勵社會辦醫與公立醫療機構規範開展醫療協作。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展連鎖化、專業化長期照護服務機構。推進以社區為基礎的小規模、多功能整合型護理服務中心、居家護理服務站建設。大力發展健康旅遊、健身休閒、養生保健、旅居養老等健康產業,促進健康新消費。積極培育拓展健康產業鏈供應鏈,探索打造若干以區域醫療中心等為核心的高質量健康產業集群。大力推動分子診斷、醫療器械、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新型健康產業發展。探索新型健康服務機構管理模式和用人機制。加強對健康產業的規範引導和執法監管,促進依法執業、有效管理和健康發展。
專欄10 支持健康產業發展 推動醫療與養生、養老、文化、旅遊、信息等產業融合。支持中醫藥特色街區(基地)建設,發展中醫醫療健康、社區中醫康養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支持舟山、湖州等地建設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區。支持湖州打造醫、防、智、研、產綜合體。支持麗水康養產業發展,支持衢州大健康長壽產業發展。高質量舉辦浙江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浙江國際科研暨醫療儀器設備技術交流展覽會等。 協同打造生物醫藥標誌性產業鏈,支持發展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技術,助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創新製造高地、全國重要的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 |
突出創新驅動、形成衛生健康科創新優勢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著力打造衛生健康科創新高地、數位化改革示範地和高質量人才聚集地,推動創新興衛、數字賦能、人才強衛,鍛造浙江衛生健康硬核競爭力。
18.建設科研創新高地。打造生命健康重大醫學創新平台,成為集聚頂尖科研資源、引育高精尖特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究攻克重大醫學難題的重要載體。建設國內領先的公共衛生高能級科創平台和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支持公共衛生、先進技術、交叉前沿等領域科研立項,推動在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上形成有效突破,加強醫學基礎科學研究。高水平運行中國(浙江)衛生健康科技研發與轉化平台。拓展國際醫學合作交流。力爭新增國家重大項目100個、國家級成果獎勵10個以上,科研經費同比增長30%以上,全省醫院科技人才影響力進入全國第一陣營。
專欄11 生命健康重大醫學創新平台 依託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等重要載體,以精準診斷、靶向治療、生物材料、轉化醫學等重大醫學創新為主攻方向,建設覆蓋省市縣多級的重大醫學創新平台,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型醫院。最佳化布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在重點優勢領域爭創國家級平台,力爭新建50家以上各類國家和省級科研基地,發揮在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全面推進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和產學研中心二期項目,投入運行臨床研究中心和產學研中心。建設重離子診療、核酸適體研發工程中心,建立佇列臨床樣本庫、腫瘤大數據平台等,支持建設錢塘實驗室。同步規劃建設腫瘤研究所三期,建設浙江省腫瘤醫院紹興院區、溫州分院。高標準、高水平、高產出建設中國(浙江)衛生健康科技研發與轉化平台,成為國內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重要引領性平台,推動重大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數量累計達到100項以上。 |
專欄12 公共衛生高能級科創平台 聚焦病原監測、毒株分離、基因測序、檢測試劑和疫苗藥物研發、抗體製備等領域,依託浙江省疾控中心、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等優質科創力量,建設具有國際水準、國內領先的公共衛生領域高能級科研創新承載體。 加強公共衛生政策轉化研究、社會經濟效益評估研究和分子核酸、抗原抗體、高通量測序等先進疾病篩查診斷技術研究。 適時規劃建設P4實驗室,改擴建現有P3實驗室,以杭州醫學院和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等為依託,加快建設大動物P3實驗室。 |
19.建設數字衛生健康。堅持“以通為本、以用為本、以人為本”,加快推進衛生健康數位化改革,建成“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實施衛生健康“雲網”計畫,健全權威統一的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浙江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加速衛生健康新基建。疊代國民醫療健康專區,推進看病就醫“一碼通”,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新生態。以醫療衛生智慧型監管和績效評價綜合系統為重點,建設衛生健康全方位數位化治理新體系。推進智慧醫院、數字醫共體和醫學人工智慧創新示範,支持引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技術融合套用。推進“醫後付”“無感付”等便民場景建設與套用推廣。推廣可穿戴式、便攜化、居家型健康監測設備和健康管理設施。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加強信息和網路安全防護。建立浙江省衛生健康政策和大數據決策研究中心。
專欄13 浙江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 升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浙江健康雲,形成浙江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建立全省醫療健康數位化改革基本數據目錄庫,高質量匯集公共衛生、臨床診療、健康管理等行業數據,強化跨部門數據共享和場景化多業務協同,積極構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套用和大數據開發利用為主要特徵,涵蓋服務與治理、科研與創新、基礎與套用的數字衛生健康新架構,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在惠民套用、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深度套用。探索患者主導的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 |
專欄14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建設 提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公共服務,依託“浙里辦”國民醫療健康專區,整合衛生健康線上政務服務、公共服務,集成10個以上掌上套用,深化檢驗檢查和醫學影像互通共享,縣級以上公立醫院檢驗檢查、從業人員體檢等信息共享、套用和開放率均達90%以上,每年新推或深化5項以上智慧醫療便民舉措。疊代升級“兩卡融合、一網通辦”,推動電子健康卡、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融合套用,健康醫保卡覆蓋90%以上醫院。 推進浙江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管理平台和浙江省醫院綜合監管與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全省通用數字醫共體平台建設,搭建統一的組織架構和套用框架,打造成覆蓋所有醫共體的衛生健康線上協同體系。 聯合醫院、企業和科研機構,按照“協同開發、示範套用、成熟推廣”的步驟,推動醫學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創新套用,啟動20個“區塊鏈+”、醫學人工智慧創新示範。 |
20.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建立適應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的醫療衛生人員培養機制和供需平衡機制。深入實施“551衛生人才培養工程”。加大對海內外高端人才的招引力度。推動醫教協同改革,鼓勵醫學院校合理擴大招生和培養規模,新增緊缺專業人員不少於7500人,全科醫生達5名/萬人,醫護比達到合理水平。推進畢業後醫學教育內涵與質量建設。加強定向培養人員的履約監管,建立職業跟蹤和評價機制。實施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計畫、醫工信融合人才培養計畫,加強複合型高級人才培養。實施國醫大師、國家和省級名中醫培養計畫,增強多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供給。強化衛生健康執法隊伍建設。加強衛生健康行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深化改革醫務人員分類考核和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不唯論文、不唯頭銜,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科教人才綜合評價機制。推動完善長三角互認互聯互通的人才發展機制。
專欄15 高質量衛生人才培育 高層次人才引育。集成“鯤鵬行動”等人才新政,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平台,依託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載體,引進院士、國際頂尖人才等高端人才20人以上,大力培養新興交叉複合型人才、青年拔尖創新人才,國家級人才達到350人,新增省級人才200人。每年招收200名博士、300名碩士。深入實施“551衛生人才培養工程”,分批培養領軍人才50名、創新人才500名、醫壇新秀1000名。 重點人才培養。健全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重點補齊全科、兒科、婦產、精神、麻醉、急診、影像、病理、康復和公衛等急需緊缺專業人員缺口。紮實推進新醫科建設,探索跨領域、多主體聯合培養機制,促進醫防、醫工、醫理、醫文、醫管交叉融合的複合型人才培養。 繼續教育和行業人才培訓。高質量高標準推進行業人才培訓,建立統一、高效、協同的醫師規範化培訓服務與管理體系,持續提升醫師崗位勝任力,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培養本領過硬的合格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和公衛醫師2.5萬人以上。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構建先進、適宜、高效的繼續醫學教育體系,推進繼續醫學教育線上線下一體發展,線上項目占比70%以上,完善“浙衛學習培訓”平台服務與管理,面向重大需求,面向臨床實用,面向急需緊缺,每年遴選線上精品課程不少於200個。加快健康管理師、醫療護理員等衛生健康行業技能人員培訓,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
九、注重系統集成,深化“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改革
堅持價值導向、公益導向,以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為核心,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強化“醫院、醫生、中醫”統籌發展,鞏固深化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
21.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堅持居民自願、政策引導,以降低省域外轉率和提高縣域就診率為重點,完善服務網路、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完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梯度功能定位,科學建立分級診療病種目錄和轉診標準。加快城市三級醫院提質升級,減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門診患者占比,將更多專家號源、床位、手術等服務和技術資源下沉,到2025年,城市大醫院專家號源下沉比例達50%以上。建立健全上下級醫院、醫共體內外、城市醫聯體之間的轉診標準和工作機制,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通道,對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逐步提高預約轉診比例。推進“全專聯合”家庭醫生團隊組合式服務,使家庭醫生成為居民健康、資源配置與衛生費用的“守門人”,重點人群在基層就診率達70%以上。落實醫保差別化支付政策,進一步拉開統籌區內外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之間報銷比例,降低未經轉診的報銷比例,建立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新秩序。
22.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按照管辦分開、放管結合的要求,強化政府辦醫責任,創新醫院治理方式,建立健全權責明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健全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建立健全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完善激勵獎懲掛鈎機制。聯動推進藥品耗材採購供應、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醫務人員薪酬制度和績效考核管理等綜合改革,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35%以上。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健全決策機制和管理制度,推進醫院管理專業化、科學化、精細化。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省級試點。推進“清廉醫院”建設,清廉指數逐年提升。
專欄16 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 完善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及其配套制度,健全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機制,院級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行使職權。 深入實施“雙培養”工程,加強高知識群體發展黨員工作,省級醫院高知黨員占黨員總數比例不低於45%。 完善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質量評價辦法,健全醫院黨建工作組織指導體系,構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格局,形成主體明晰、責任明確、有機銜接的黨建工作機制。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實施清廉醫院建設五年行動計畫。 |
23.完善醫療衛生綜合監管制度。加強醫療衛生全行業、全過程、全要素綜合監管。完善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推動綜合監管手段和方式創新,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分類監管制度,加強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開展省級綜合監管督察,切實強化依法行政、依法執業,實現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100%覆蓋。推動“網際網路+監管”從違法事件事後查處向事前、事中風險預警延伸,推廣非現場執法模式的實踐套用,提升執法效能。探索對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和智慧監管。
24.完善“三醫”聯動改革機制。持續深入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系統集成改革,完善高效有力的醫改領導體制和組織推進機制,堅定“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強監管”改革路徑,發揮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典型地區對全局改革的示範、突破和帶動作用。全面實行招采合一、量價掛鈎的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建立完善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採購價格協同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全面實施住院費用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點數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探索建立適應醫療服務模式發展創新的醫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結算管理機制。科學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門急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年均增幅控制在5%以內。
專欄17 “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改革 開展“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創新綜合醫改試點,推進藥品、醫用耗材招采、價格調整、醫保支付、薪酬制度、綜合監管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聯動改革,形成更多原創性、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適時全面推開,打造全國醫改高地。 |
25.完善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制度機制。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基本權益,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生、護士、專業公共衛生人員等醫務工作者的長效機制。加快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建立並完善激勵相容、靈活高效、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力爭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達到45%左右。完善職稱晉升體系和職稱晉升辦法,建立健全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用人機制,適當提高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引導全社會更加關心關愛醫務工作者,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依法保障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
著眼全民共享、提升衛生健康服務獲得感
立足民眾視角、關注民眾感受,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安全和人文關懷,為民眾提供更有溫度、更加安全的衛生健康服務。
26.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紮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全面實施按標化工作當量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質量,建立經費保障長效機制,推廣“網際網路+簽約服務”,老年人等10類重點人群簽約率保持在70%以上。完善重點慢性疾病分級分類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達70%以上。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開放套用,開放率達到80%。開展老年失智症、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健康指導,持續開展70歲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自願免費接種和50-74歲重點人群大腸癌篩查。實施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項目,產前篩查率達到90%以上,重症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徵、神經管缺陷等嚴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深化城鄉婦女“兩癌”檢查項目,人群覆蓋率達80%以上,創新育齡婦女生殖健康服務模式。
27.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民眾體驗。持續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創新智慧醫療便民舉措,二級以上醫院全面開展分時段精準預約、智慧型導診、院內導航、智慧結算、信息提醒等服務,預約時段精準到30分鐘,全面最佳化醫療機構就醫環境,提升就醫體驗。兼顧老年人等群體需要,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型化服務創新並行,推廣適老智慧服務,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豐富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完善價格、醫保等政策,形成“網上看病”“線上結算”“送藥上門”的閉環式管理和規範化服務。完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探索結果互認風險共擔機制,二級以上醫院檢查檢驗首次提醒調閱率達30%以上。在二、三級醫院全面設立職業醫務社工。
28.提升醫療質量安全。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各級各類質控組織、質控標準體系、專業化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持續推進臨床路徑管理,促進醫療服務同質化和管理標準化。全方位推進合理用藥,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控制在國家要求範圍內,綜合性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下降到40以內。提升醫療照護水平,二、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實現全覆蓋。加強麻醉醫療服務,三級醫療機構逐步開設麻醉門診、疼痛門診,加強兒童、老年人、腫瘤患者的鎮痛服務。完善日間手術管理流程,建立日間手術配套措施,省級三甲綜合醫院日間手術比例達25%以上,日間手術病種及術式達200個以上,日間化療普遍開展,平均住院日下降到7天以內。推廣多學科診療服務,探索建立疑難複雜專病臨床診療中心。
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強化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衛生健康事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浙江省委省政府健康浙江建設領導小組、浙江省深化醫改聯席會議的統籌領導、組織協調作用,推動將主要健康指標、重大疫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考核指標體系。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強化法治保障
推進衛生健康法治建設,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完善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制度。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推進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應急、中醫藥發展、愛國衛生促進、院前急救等地方法規規章制修訂工作,積極推進衛生健康行業標準制修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合理擴大審批改備案、告知承諾範圍,創新套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和政府信息公開。
強化有效投入
建立穩定的衛生健康事業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本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事業發展等經費保障,加強對加快發展地區和薄弱領域、關鍵環節的投入傾斜。建立健全績效考評體系,提升財政投入績效。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槓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立完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穩步降低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並維持在合理水平。
強化規劃執行
建立規劃執行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機制,制定年度執行計畫,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細化工作舉措、層層抓好落實。充分發揮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的牽引作用,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帶動規劃整體實施。建立規劃執行閉環管理機制,完善重點醫療資源配置合規性審查制度,強化督查考核、年度監測分析和總結評估,完善規劃反饋與調整機制,增強規劃剛性。
強化多元參與
完善幹部隊伍培養使用、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激發廣大幹部職工幹事動力和創新活力,著力提升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專業能力、實踐本領。積極開展正面典型宣傳,充分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注重輿論引導,及時回應民眾關切和社會熱點。有效防範化解醫患矛盾,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推動社會大眾和多元主體共建共享衛生健康事業,努力營造“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