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

揭陽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11月11日印發揭陽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1月11日
  • 發布單位:揭陽市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揭陽市商務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根據《揭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廣東省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揭陽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工作任務及相關保障措施,並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是戰略性、巨觀性、政策性規劃,是我市各級商務部門履職的重要依據,也是未來五年我市商務工作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 揭陽商務發展基礎及形勢
  第一節 揭陽商務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大力推進商務領域改革,全力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加強對外投資合作、提高口岸通關水平,最佳化貿易投資環境,為“十四五”時期商務高質量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發展規模相對穩定。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5億元,規模列全省第12位,與“十二五”時期持平;2016—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2%。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1776.6億元,其中2020年全市進出口194.3億元。全市契約利用外資4.0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新增對外投資1.04億美元。口岸出入境貨物550萬噸,航空口岸出入境旅客235萬人次。
  發展質量逐步提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揭陽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培育“中國淘寶鎮”35個、“中國淘寶村”121個,分別排名全省第2位和第3位;普寧市被評選為省級和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首個跨境電商園區於2020年9月投入使用。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由2015年的78.9%上升到85.4%,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超過70%,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成果顯著。外資項目質量明顯提升,中電投、通用電氣等世界500強企業先後落戶。
  口岸建設實現突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8條;揭陽港神泉港區LNG專用碼頭於2017年2月通過國家驗收,實現揭陽海港一類口岸零的突破;揭陽港口岸擴大開放申報於2019年4月獲國務院批准。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於2017年8月啟動上線,原產地證書、水運艙單、空運艙單、出口退稅、兩步申報等功能套用先後上線,主要申報業務(貨物申報)套用率達到100%。口岸保障機制日趨完善,落實口岸聯席會議制度,促進口岸查驗單位間深層次、多渠道的合作。
  營商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深入貫徹《外商投資法》,全面實行外資“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先後出台《揭陽市促進產業發展“1+1+12”政策體系》《揭陽市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若干措施》《揭陽市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揭陽市關於扶持商貿業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促進商務發展政策體系。積極複製推廣廣東自貿區創新經驗,推動6批次共119項改革事項落地實施。推動“放管服”改革,梳理完善行政權力事項辦事程式,最佳化政務服務,市局權責清單事項由原來的78項減少為20項。
  第二節 揭陽商務發展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重心調整,全球產業發展和供應鏈布局出現重大變革。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產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負面影響。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揭陽市商務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深刻變化,既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挑戰。
  從國際看,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當前,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新技術突破加速帶動產業變革,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然而,目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困難和風險增加,加之收入差距擴大、失業等經濟社會問題,國際上出現了質疑甚至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和行為,逆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衰退,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明顯減弱,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由高潮轉向低潮,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特別是美國單方面挑起中美經貿摩擦,給全球投資貿易造成了嚴重衝擊,全球化遭遇逆流且短期內難以扭轉,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對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並急速演變發展,疫情快速傳播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蔓延和各國控制疫情的措施嚴重影響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等活動,打破了現行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大變局的演變,世界經濟邁入全面的衰退期,影響甚至超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導致第三產業大幅衰退,貿易、投資、資金、服務和信息等流動嚴重受阻,全球消費需求降低、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同時全球供應鏈中斷導致企業生產效率下降甚至停滯,從全球化到“逆全球化”是“十三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的重大轉折。在上述因素交替影響下,全球新一輪國際經貿投資規則正在重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遭遇新挑戰,競爭優勢面臨重塑,新一輪技術革命對全球經濟格局正產生深刻影響,主要貿易大國針對新規則博弈日益凸顯。這些都將對“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期的商務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從國內看,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階段性特徵。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到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從“引進來”為主到“引進來”“走出去”並重的階段。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迴旋空間大,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我國經濟和社會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當前我們面臨的外圍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世界經濟成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尤其是美國推行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摩擦,意在對中國從經濟、貿易、科技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制裁和圍堵。外圍環境的巨變增加了我國實施全面開放戰略的難度。另一方面,從國內來看,我們經濟由高速發展進入中高速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經濟發展趨勢穩中向好。然而,仍然面臨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利潤下滑、民營企業生存困難及走出去的困境,對開放經濟新體制的建立帶來了障礙。
  “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雖然受到國際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由以往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和內需支撐的發展模式,這將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強大動力。同時,隨著我國從經濟全球化重要參與者轉變為主要推動者,推動全球高端要素自由流動與共享將為我市商務高質量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引進來和走出去,拓展貿易格局,加快聚集全球高端優勢資源。強大物流體系加持下的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國際貿易的新比較優勢,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繼續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線下“接觸式”交易的衰減正逐漸被線上“無接觸式”交易所補充。同時,更為關鍵的是我國對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使得我國具備全球最具競爭優勢的營商環境。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全國的推廣與套用,也為商務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
  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內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快速升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供給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加快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商務工作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從省內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兩大國家戰略加快推進,“雙區驅動效應”加速釋放,“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為廣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廣東位居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市場經濟的發源地,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黨中央高度肯定廣東的工作,同時也賦予了廣東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東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希望廣東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視窗,兼具制度、市場、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本的多重優勢,廣東正迎來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製造業快速發展,支撐全省經濟連續29年穩居全國第一,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廣東服務業儘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需求低迷等不利因素,仍然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繼續領跑三次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成為新常態下穩定增長、吸納就業的主動力。廣東製造業、服務業產業基礎良好,並擁有完整供應鏈與產業鏈,具備深度參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潛力。
  在商務工作方面,廣東正找準定位和抓手,謀劃推進新一輪改革創新,特別是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統籌貿易高質量發展、內外資一體化發展,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新時代廣東商務工作全方位、全過程、高水平、高站位走在全國前列。廣東正圍繞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內外資一體化發展。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進程中,將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新要素優勢,全面提升我省產業的競爭力,也為揭陽商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作為粵東地區不可忽視的發展極,廣東省東西翼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揭陽在“十四五”期間應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契機,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實施中,抓住這一有利平台,承接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發揮揭陽在內外部雙循環建設中的重要門戶作用,為揭陽的經濟發展注入嶄新的活力。
  從市內看,揭陽正處於綜合實力提升的關鍵期、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期。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煉油、化工裝置如期正式開工,吉林石化年產60萬噸ABS、中石油廣東揭陽LNG項目等產業鏈配套項目正式落戶,國電投海上風電、明陽新能源綜合基地、GE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等重大項目落地建設,省委、省政府支持揭陽臨港產業布局,拓展國際航空和海運航線,對接海西經濟區,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長極,與珠三角沿海地區串珠成鏈,共同打造世界級沿海經濟帶,為揭陽發展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總體來看,揭陽改革開放40餘年的深厚積澱,外向型經濟的持續增強,均為揭陽商務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合研判,“十四五”時期,我市商務發展面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和挑戰,但也存在發展的基礎和機遇,要做好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主動把握來之不易的機遇,圍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商務改革,最佳化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促進商務高質量穩定發展,為我省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揭陽力量。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搶抓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重大戰略機遇,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帶一區”發展布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根本動力,以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目標,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劃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在新起點上推進揭陽貿易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揭陽貿易的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貿易強市。充分激發外商投資活力,推動高質量利用外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投資規模,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助推我市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
  第二節 主要目標
  展望2035年,經過“十四五”固本強基、“十五五”攻堅突破、“十六五”決戰決勝,揭陽開放型經濟將邁上新台階,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明顯增強,商務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貿易質量不斷提升,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水平不斷增強,全面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確定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為:
  至202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52億元,2021—2025年年均增長7.2%;外貿進出口達到282.4億元,2021—2025年年均增長7.8%;實際利用外資4115萬美元,2021—2025年年均增長10%。
  國內貿易。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流通成本持續下降,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模式占比不斷提升,消費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
  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穩步擴大,貿易結構不斷最佳化,進出口比重趨向平衡,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新業態、服務貿易等占比持續提高。進一步強化以跨境電子商務為重要載體的對外貿易形式,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雙向投資。外資大項目、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來自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外資比重進一步增加。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深入推進,對外投資規模和行業不斷增加。
  口岸建設。口岸通關改革深入推進,通行能力和通關效率持續提高。加快口岸開放建設,形成沿江口岸群、沿海口岸群,航空口岸作用進一步強化。
  營商環境。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穩步推進,商務法治體系、信用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形成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的一流營商環境。
  第三章 促進商貿流通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最佳化提升消費供給
  最佳化提升實物消費。支持會展服務企業、汽車經銷企業、線上汽車銷售平台開展汽車主題促銷活動,釋放汽車消費潛力。積極促進家裝、家電消費,促進智慧型家電、可穿戴設備、智慧型手機、生活機器人等智慧型產品消費,促進消費品升級換代。落實“家電惠民”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娛樂等消費,提升農村居民消費品質。
  擴大提升服務消費。適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趨勢,創新服務業態和服務模式,加快發展現代養老、托幼、健康、文化娛樂、休閒旅遊、家政等新興服務業,釋放服務消費潛力。加快發展網路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大力推進傳統文化消費升級。鼓勵發展教育培訓,推進“網際網路+教育”,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主體發展線上教育,擴大教育培訓有效供給。加快發展健康消費,推動健康消費多樣化發展,提升社區健康養老服務水平。積極發展家政服務,支持專業化家政服務機構拓展養老、幼托、托育服務。
  促進綠色消費。建立綠色產品多元化供給體系,豐富節能節水產品、資源再生產品、環境保護產品、綠色建材、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消費品生產。鼓勵創建綠色商場、綠色飯店、綠色電商等流通主體,開闢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體系,促進二手汽車等二手商品流通。
  第二節 培育壯大電子商務
  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線上消費”,支持專業市場、百貨商超、連鎖便利店等商業網點發展電子商務,支持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加強與國內大型電商平台合作,組織輕工塑膠、服裝服飾、玉器、五金餐具、家用電器等傳統產業“上網觸電”,推動電商平台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和新模式,進一步展示展銷企業品牌產品。培育扶持電子商務行業領軍企業發展,引導電商企業升級提質,規範管理和經營,進一步擦亮“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品牌。
  加快發展農村電商。以普寧市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為載體,示範帶動各縣(市、區)不斷健全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發展農村電商的新基建,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借鑑“中國淘寶村”——揭東軍埔電商村等成功發展模式經驗和惠來鮑魚國際網路節等直播帶貨方式,聯合電商平台舉辦線上購物節,鼓勵農產品上線銷售,助力農民增收。
  第三節 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發展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信息消費,積極拓展信息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各類便民利民信息消費產品。培育和發展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慧型消費、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滿足社會差異化、品質化、功能性消費需求。拓寬假日消費,舉辦旅遊節、汽車節、文化節、美食節等各類主題購物節會,持續營造濃厚的促消費氛圍。積極推進退稅商店建設,促進離境退稅商品消費。充分利用各類電子商務平台、自媒體網路和直播平台,打破空間局限,吸引消費者跨區域消費。
  積極發展會展經濟。加快規劃建設會展小鎮,提升辦展辦會水平。推動玉文化節、普寧梅花節等會展經濟發展壯大,提升揭陽電器展銷會、揭陽空港家具展銷會等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展會檔次。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展覽品牌,策劃、承辦專業化強、國際化程度高的綜合性展會。延伸會展業產業鏈,形成行業配套、產業聯動、運行高效的會展業服務體系,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
  推動夜間經濟消費發展。積極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完善配套服務和管理,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大力改造提升酒吧街、美食街,打造夜間經濟示範商圈。鼓勵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遊、休閒等緊密結合,開設深夜營業專區等特色商業街區。
  第四節 進一步健全流通體系
  加快城市物流發展。引導大型超市供應商、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協作推進城市共同配送發展,提升城市商業便利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快布局大型商品交易中心,推動玉器、中藥材等大型交易市場轉型升級。推動服裝、鞋類等專業批發市場接軌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會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組織發展幹線冷鏈、城市冷鏈配送服務,加快建成產地預冷、銷地冷藏、倉配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完善流通網路體系。鼓勵商貿物流企業加強供應鏈創新與套用,最佳化供應鏈管理,推進供應鏈智慧化、協同化,各主體各環節設施設備銜接、數據互動順暢、資源協同共享,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合理配置,實現供應鏈提質增效降本。支持專業供應鏈集成商,以消費需求為起點,為生產流通企業提供原料採購、庫存管控、流通加工、分銷配送等供應鏈解決方案。
  促進農村物流發展。推進縣級農村物流中心、鄉鎮農村物流綜合服務站、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的建設,促進城鄉高效配送。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惠來臨港產業園冷鏈中心等大型冷庫,打造具備低溫條件下中轉和分撥功能的大型配送中心,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以農業產業園區為節點,建設區域樞紐物流產業園區,帶動周邊農業規模化發展。升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加速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交易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的創新融合,形成農產品進城與農資、消費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格局。
  第五節 最佳化提升消費環境
  提升城市商業環境。積極引進建設城市綜合體,加快推進萬達、綠地、保利、中駿、佳兆業等城市綜合體和普寧星河等高端商務區建設升級,提升城市商業品位。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按照城市功能分布,高標準培育建設一批高品位文體娛樂、購物休閒、餐飲美食、旅遊觀光的特色商業街區。
  培育商貿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力度,著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零售品牌企業和知名連鎖品牌酒店。鼓勵現有商貿企業開展連鎖化、品牌化經營,向多行業、多業態拓展,逐步擴大經營規模和經營範圍。推動規模限下企業入庫納限,擴大限上企業比重,夯實消費基礎。落實國家鼓勵消費的財稅信貸政策、信用消費政策,不斷完善與新消費相關的配套環境與引導政策。
  提升市場監管能力。推進中藥材、肉類蔬菜等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有效提升流通領域的產品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市場運行監測體系,提高市場監測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加強市場預測預警功能。加強市場應急保供,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地方儲備制度,增強市場調控能力。完善商務領域信用信息系統,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實行信息公開和分類監管,嚴厲打擊違規失信和商業欺詐行為,初步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輿論監督、民眾參與的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
  第六節 深化區域經貿合作
  主動對接、主動支持、主動服務前海、橫琴“雙區”建設,加強與“雙區”在展會、商貿、跨境電商、口岸通關等方面的合作,擴大國際經貿合作,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提升口岸通關水平。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大力引進大灣區研發設計、智慧型製造等企業,推動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強口岸通關、商品檢驗檢疫平台的合作對接,擴大與台灣的進出口貿易。深化與周邊地市合作,發展商貿物流,搭建特色生態資源行銷渠道。
  第四章 促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最佳化對外貿易結構
  最佳化國際市場布局。支持企業依託廣交會、利用境外展會和網上展銷會,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方式,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鞏固對東協、歐美等傳統市場份額,擴大亞洲、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份額,實現市場多元化發展。支持企業在境外建立包括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海外倉等在內的行銷網路和物流服務網路,增強開拓國際市場能力。
  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推進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建立國際認可的產品檢測認證體系、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和出口產品質量檢測公共平台,引導企業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標準,提高鞋類、紡織服裝、塑膠、五金不鏽鋼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傳統出口產業市場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提升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自主行銷網路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規模和市場份額。提升竹筍、茶葉等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發展水平,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
  最佳化出口主體結構。積極培育大型出口企業,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貿易企業開展國際品牌併購、創建自有品牌及境外品牌宣傳,強化國際化經營能力。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服務,鼓勵創新型、創業型和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發展,推動其與大企業基於產業鏈協同發展,走“專精特新”道路。
  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加強主要進口市場的信息採集分析,推進進口平台建設,提高進口公共服務水平,引導企業積極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進口展會,努力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設備、關鍵原材料進口。大力培育引進進口貿易企業,加強對中石油、中海油LNG、國電投、GE、惠來電廠等企業服務,推動企業擴大生產亟需的資源型產品進口。支持企業參加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促進加工貿易穩定發展。加快申報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進保稅物流業發展。
  第二節 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積極申報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跨境電商B2B相關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先行先試,最佳化通關、稅收、收匯環境。充分利用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相關開放規則,支持揭陽市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發展,鼓勵普寧、揭東、揭西等縣(市、區)規劃建設跨境電商園區,大力培育跨境電子商務主體,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的市場規模和國際競爭力。健全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海外倉,深化與“一帶一路”夥伴國電子商務的交流與合作,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的新機遇。
  促進保稅物流發展。發揮空鐵港優勢,在揭陽機場片區規劃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服務航空物流、城區進出口貿易和跨境電商等業態發展。發揮海港優勢,在惠來沿海規劃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或綜合保稅區,服務中石油、中電投、GE等大項目設備、產品進出口。支持相關縣(市、區)結合產業需求規劃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服務本地區產業進出口貿易。
  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完善綜合服務信息平台,提升通關、物流、退稅、金融、保險等綜合服務能力,更好服務小微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引導更多中小微企業通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申請成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
  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推動傳統貿易數字轉型,引導外貿企業搭建公共數字貿易平台,運用金融、科技技術,服務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外貿轉型升級。強化行業信息互通共享,支持企業不斷提高貿易數位化和智慧型化管理能力,推動訂單流、單證流、資金流數位化。
  第三節 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機制。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深化服務貿易對外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政府市場高效協同、國內國外有機聯動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支持和引導廣大企業面向全球配置資源、拓展市場。探索建設一批服務貿易境外促進中心,更好發揮貿易促進機構、行業協會的貿易促進作用。探索基於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制度的貿易促進機制,及時收集企業訴求,協助開拓海外市場。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統計、運行和分析體系,促進部門間數據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健全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制度,提高重點監測企業的代表性。
  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創新傳統服務貿易發展動能,最佳化消費環境,著力推動旅遊、運輸、醫療、教育、文化等產業國際化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著力加強旅遊、體育等領域國際合作。利用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積極發展入境游特別是中高端入境游,提升生活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引導消費回流,吸引入境消費。順應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趨勢,助推服務貿易數位化進程,大力促進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零售、物流、金融、保險、教育、專業服務等領域的數字貿易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服務業對服務貿易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向非國有資本開放的力度,增強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激活服務市場活力。
  促進服務外包產業高質量發展。明確產業發展導向,同步推進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著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業務,促進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落實《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加強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指導。積極拓展服務外包行業領域,大力發展設計、維修、諮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外包。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從事服務外包業務,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支持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務外包企業。鼓勵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體化格局,購買非核心業務的專業服務。
  加強服務外包人才隊伍建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採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服務外包中高端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校和企業創新合作模式,積極開展互動式人才培養,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加強高校教師與企業資深工程師的雙向交流。全面提升從業人員能力和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通過開展校企合作錄用高校畢業生,建立和完善內部培訓體系。
  第五章 促進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促進產業鏈招商。充分發揮我市空鐵港交通、產業基礎、市場需求、土地空間等比較優勢,依託中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國電投海上風電、GE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等大項目,針對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開展產業鏈招商,著力發展石油化工、精細化工、機械製造、生物醫藥、新型材料、高端服務業等六大支柱產業,做大做強臨港產業鏈條。主動對接歐美日韓等已開發國家、世界500強企業,加強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利用中德金屬生態城等重點平台,加強與德(歐)的交流合作,引進德(歐)企業先進技術、品牌、人才、管理等,促進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鞏固和加大對港澳招商力度。積極融入“雙區”、對接“雙城”,主動接受產業、科技、人才、服務等各領域、全方位的輻射帶動。藉助粵港澳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平台,重點引進高端製造、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等產業。發揮僑鄉優勢,加強與港澳企業家和商(協)會的交流對接,強化與港澳的投資合作,力爭同港澳地區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抓住國家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契機,加大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電子商務、物流倉儲、交通運輸、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外資項目。穩步擴大教育體育、健康養老、醫療衛生和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開放,增強外資吸納就業、促進國內消費的作用。做好金融及類金融項目招商,擴大融資租賃利用外資規模。
  大力推進開放平台建設。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榕江新城、粵東新城、普寧東部創新城、揭西北部新城和重點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推動園區創新開發建設機制,聚焦產業、技術、管理、資金、人才,建立健全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園區運營管理體制。充分利用揭東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契機,強化園區品牌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力提高園區規模和效益。
  第二節 最佳化外商投資機制體制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推動設立對外招商園區,組建專業化招商隊伍,緊緊圍繞重點產業,瞄準重點區域和龍頭企業,綜合運用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會展招商、“網際網路+招商”等多元化方式開展招商,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重點產業數字招商信息系統,推動智慧招商。
  完善重點外商投資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建立重點外資項目工作檯賬,按照一名領導負責、一個小組服務、一張時間表推進的“三個一”服務制度,為投資項目落地發展提供專業化、全程化服務,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外資企業發展壯大。
  最佳化外商投資管理與服務。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實施條例,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鼓勵外商投資新開放領域,爭取項目率先落地。加強外資企業產權保護,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機制,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發揮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和外商投資信息公示平台作用,推動有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事中事後監管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加大參與監督力度,提升外商投資監管的科學性、規範性和透明度。
  第六章 促進對外投資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加快推動企業“走出去”
  鼓勵優勢企業積極“走出去”,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推動輕工紡織、金屬製品、機械、家電等優勢產業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建設生產基地、行銷網路,通過海外併購擴大市場渠道、獲得關鍵技術和品牌,深化與“一帶一路”貿易、資源、能源的合作。發揮行業協(商)會的作用,組成戰略共同體,抱團到國家和省在境外設立的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投資,參與海外能源資源開發、開展境外農業綜合開發等業務,擴大對外投資規模。
  第二節 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
  按“鼓勵發展+負面清單”模式引導和規範企業境外投資方向,落實以備案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方式,除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或行業以外的項目,實行備案管理。完善境外投資備案(核准)無紙化管理,進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建立完善對外投資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加強對外投資的事前服務引導及事中事後監管保障,為企業更好“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節 健全走出去服務保障體系
  建設“走出去”綜合信息宣傳服務平台,收集發布有關政策及國外投資環境、市場需求、項目合作、風險預警等信息。加強對企業和項目的引導管理,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走出去”專業諮詢、培訓和公共信息服務,支持有能力、有優勢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強與國家、省駐外經貿機構以及駐穗領館、各國商協會聯繫,為企業搭建境外投資渠道。適度調整出入境管理政策,對執行重要經貿類任務、舉辦或參加境外展會以及開展重大合作項目的公務團組,根據需要適當放寬時間限制。
  第七章 促進口岸通關建設
  第一節 推動口岸開放建設
  提升口岸開放水平。推動惠來沿海港區中石油原油碼頭、國電投通用碼頭、榕江港區新港碼頭等已獲批對外開放的碼頭和位於開放水域的惠來沿海港區中石油產品碼頭、大南海東岸公共碼頭加快建設,申請國家驗收,儘快實現對外開放。
  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揭陽航空口岸查驗監管服務設施業務綜合樓修繕,保障口岸通關安全。支持揭陽潮汕機場擴建,提升機場人流、物流功能。進一步完善口岸倉儲、冷鏈、中轉、交易、展示等配套服務功能,重點依託沿江口岸群規劃建設沿江外貿加工區。依託沿海口岸群,規劃建設沿海綜合保稅區。依託揭陽航空口岸,規劃建設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增強機場貨運樞紐作用。
  第二節 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
  最佳化口岸通關流程和作業方式。支持口岸查驗單位進一步簡化口岸驗核的監管證件和進出口環節隨附單證,支持相關證件簽發部門最佳化監管證件辦理程式,積極實現網上申領、網上辦理。深化口岸通關一體化改革,持續最佳化通關流程,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
  提高口岸通關服務水平和效率。健全口岸經營單位公布口岸作業時限制度,細化作業時限標準。依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加大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協調推進口岸作業環節無紙化和電子化,提升全流程電子化程度。建立完善口岸收費公示制度,持續完善規範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加強對口岸價格的監督檢查,進一步規範經營服務收費行為。推動各縣(市、區)口岸管理部門建設,強化歸口管理,切實履行其規劃、協調、管理和服務的職能。
  第三節 提升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效能
  繼續推廣和拓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功能,穩步提升各項套用覆蓋率,加強與金融、保險、電商、通信、信息技術、網際網路、物流等行業機構對接,探索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建設智慧型“單一視窗”,逐步將國際貿易貿易“單一視窗”套用功能覆蓋至國際貿易全鏈條。加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數據安全管理,健全網路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單一視窗”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水平。
  第八章 保障機制
  第一節 加強黨對商務工作的領導
  發揮商務主管部門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黨組統籌商務發展、研究商務發展戰略、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措施的工作體制機制,提高對重大政策的科學決策、科學管理水平。最佳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加強政治、經濟、法律、外交、管理等方面的學習,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黨員領導幹部,增強黨領導商務工作專業化能力和法治化水平。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健全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增強商務領域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更好推進商務事業發展。
  第二節 加強對外貿易與投資權益保護
  積極防範應對國際貿易風險。建立健全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機制,提升貿易摩擦協調聯動水平,妥善應對各類貿易摩擦。發揮公平貿易工作站培育和管理功能,提升企業運用國際規則應對貿易摩擦的能力,積極應對突發性風險。強化貿易摩擦預警信息公共服務,協助產業開展貿易救濟調查申訴工作,維護產業安全。
  強化對外投資安全保障。指導企業加強跨國經營合規制度建設和對外投資合作全過程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加強對境外投資的指導與審查,引導規範企業境外投資方向,促進企業合理有序開展境外投資活動。支持企業運用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性避險工具,推動對外投資合作風險管理向市場化、專業化發展,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積極複製推廣自貿區創新經驗,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遵循市場經濟規則和國際慣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和監管規則。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公開與套用,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評價機制。強化市場監管,規範生產、經營、交易等市場行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深入推動“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一門式、一網式”高效政府服務模式。
  第三節 加強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和督導,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建立健全規劃年度監督制度,拓寬規劃實施公開渠道,營造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本規劃執行期間,如國際環境和國內省內形勢出現較大變化,根據實際情況,依照相關程式,適當調整本規劃的預期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