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江蘇省金壇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興起於明代,在江蘇省金壇市金城鎮及周邊地區流傳,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裝戲劇人物,懸立在數層四方形閣架上,由人抬著並配以吹打器樂浩蕩出行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形式。

2007年,金壇抬閣被列入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JSⅨ-1。2008年6月7日,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Ⅹ-8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金壇市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Ⅹ-87
  • 保護單位:常州市金壇區文化館
歷史淵源,主要內容,表演形式,服裝道具,演奏樂器,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南宋年間,金兵圍困牛首山並向金壇進攻,百姓紛紛逃難。後來岳王帶兵打了勝仗,金兵敗退,背井離鄉的百姓重返故里,便用各種形式歡慶勝利,其中最盛行的一種娛樂形式是“細打鑼鼓”。始初,“細打鑼鼓”尚無固定的節奏。
明朝,戚繼光帶兵打敗侵擾金壇的倭寇,並將金壇的城牆加了高三尺。金壇百姓歡慶時,逐在戚繼光軍隊中的湖北籍士兵的傳授下,在“細打鑼鼓”的基礎上,加配了從湖北移植的抬閣進行雜技造型表演,以祈求國泰民安,百姓樂業。此後代代傳延,遂成為一種融戲劇造型和雜技娛樂表演為一體的民俗活動。
最初的抬閣很小也不高,後經金壇民間藝人改造創新,不斷發展,使之既吸收了湖北抬閣的長處,又溶進了金壇的本土特色,從而獨樹一幟,更具觀賞性。
歷史上金壇抬閣活動的策劃、經費、組織等均由商會負責,業主和職員共同參加。當時商會的辦公地方很小,借用各地區的廟房製作和存放道具、戲服等。抬閣出行時,由商會組織各行各業店主和職員等手工業者及搬運工人等承擔勞作,並派有專人負責上樁和下樁。
清末民初,金壇抬閣的出行大多在城內最大的廟會“城隍廟會”。行會時,萬人空巷,人山人海,其勢十分壯觀。“抬閣”的出行帶來了極大商機,四方商賈雲集,飲食業、旅店客滿,各家店鋪生意猛增。一時間,城鄉各廟祠紛紛模仿,也製作抬閣參加競爭,很快繁衍增出了李王廟、河東廟、河西廟、八蜡廟、殿植祠、忠義祠、城隍廟等7支抬閣。
1956年以後,由於歷史原因,抬閣沉寂了很長一段時期,21世紀金壇民間又逐步恢復了此項表演活動。

主要內容

表演形式

金壇抬閣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裝戲劇人物,造型懸立於若干層四方形閣架上,在廟會出會時由眾人抬著並配之於吹打器樂浩蕩出行的一種大型民俗活動。
“閣”的製作是以木樁和插銷為“骨”,以樁載人分層連體固定。出行時由十六個壯漢“八抬八插”,即八個人用肩抬著,八個人用扛插撐著。抬閣座架為六尺長、五尺寬的長方形,有四條腿的長方底座,底座中以木桿為支架,裝有花木欄桿,飾有假山曲橋,花卉綠蔭和亭台。假山旁和亭台前坐立著古裝戲劇人物。閣以樁為依託上下連為一體,由高至下分五層為頂樁、二樁、三樁、四樁和末樁,上下高達兩丈四五尺。“閣”上共有5至7個塑扮各種戲劇人物的童男童女,年齡都在七八歲左右。所選的童男童女要求面目俊秀,膽大機靈,且經過家長同意,並要許願謝神,事前進行一些訓練,事後給予一定的報酬。為安全起見,出行時通常會有兩個壯漢手舉長柄“高叉”,一左一右對閣樁上的人物進行保險,同時還可為樁上的人傳遞食品或飲料。一支抬閣出行時(包括指揮、糾察和輪番交替)約需40多人。
金壇曾有城隍廟、忠佑祠廟、河西廟、李王廟、八蜡廟、殿值祠、河東廟等7支規模龐大的“抬閣”。金壇“抬閣”的出行時間一般是四五月間的廟會,最多時七支“抬閣”與廟會同行,過街穿巷,人如海潮,而秩序井然。廟會神歸堂後,當日下午七支“抬閣”便集中在東察院廣場(今朝陽國小場地)或橋西舊縣衙廣場(今華羅庚中學操場),進行“穿梭插花”的獻技表演,並選優評獎,賞給銀牌或銀元,以資鼓勵。
金壇抬閣造型優美、畫面壯觀,加上鏗鏘有節奏的吹打器樂相伴,表演時氣氛濃烈,場面壯觀,猶如一個個抬在肩頭上的流動戲台,一直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服裝道具

台架——木製結構,4至5層,為六尺長、五尺寬、四條腿的長方底座,底座中以木桿為支架,裝有花木欄桿,飾有假山曲橋,花卉綠蔭和亭台,用於固定造型人物和道具;
抬扛、插槓——直徑16公分左右的粗大木槓,用於出行時由十六個壯漢“八抬八插”,即八個人用肩抬著,八個人用扛插撐著。
叉竿——用於為台架上表演者遞送用品的毛竹竿(因固定在台架上的表演者不能隨意下來,表演間隙休息時需要吃喝等用品),竿有兩丈多長,此竿有也是穩定抬閣、起安全保護作用的輔助工具;
服裝飾品——各種戲劇人物如貂蟬、呂布、董卓、白素貞的服裝及飾品,以增強表演人物的真實感。
另有裝飾的彩布、鮮花及其它道具等。

演奏樂器

吹打器樂,有大鑼、大釵、大鼓、戲鼓、繞鈸、嗩吶等等,用於配樂,增強氣氛。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是一種雜技與傳統戲劇結合得甚為緊密的動態造型藝術,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審美價值。其常與大型廟會活動結合在一起,內容和形式均與當地的民風、民俗緊密相關,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價值。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對豐富當地人民民眾文化生活,增進海內外金壇人的文化認同也起著重要作用。

傳承狀況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抬閣活動漸趨式微,農村中出現了抬閣製作技藝後繼無人的狀況,相關的搶救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傳承人物

姚汝明,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申報地區:江蘇省金壇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常州市金壇區文化館獲得“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江蘇省金壇市民俗)項目保護單位常州市金壇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表演
2016年2月21日,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在直溪鎮參加金壇區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迎新春表演活動。
2021年1月26日,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金壇抬閣)作為非遺項目在全國“非遺過大年”活動中壓軸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