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據史料考證,吳川飄色藝術較早始於晚清。《
吳川縣誌》記載,當時吳川梅菉出現了“轉色”。每年游神活動,若干化妝兒童坐在長方形台的轉動板凳上,由四人抬著走街串巷,時而奏樂唱曲,將板凳旋轉一周,變換造型,是以稱“轉色”。其後,“轉色”發展為“板色”,人們將木板、紙做成色台和花木亭台,由一名歌妓手抱琵琶或胡琴坐在色台上遊街巡演,每到一處社廟便奏樂唱曲。
吳川飄色誕生於黃坡鎮沙崗村,為民間藝人陳趣珩始創,後由其子陳壽全繼承衣缽並改進技藝。民國18年(1930年)正月初八,適逢沙崗年例,陳趣珩首次製作四板飄色遊行。飄色一經演出,遂在本縣及周邊地區引起了轟動,慕名而來的觀眾絡繹不絕、讚嘆不已,不久後便受邀到各地巡演。陳趣珩將飄色技藝傳給陳壽全後,陳壽全幾經磨練,青出於藍,將飄色製作技藝發展到成熟階段。1946年,即日寇投降的次年,梅菉鎮瓦窯村在元宵節邀請陳壽全製作飄色來助興表演。飄色第一次在梅菉鎮遊行,便聲名大噪,其後形成了每逢元宵就有飄色遊行的習俗。到了20世紀50年代,各種原因使然,飄色製作和遊行活動一度中斷。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又喚醒了吳川的民間藝術,飄色技藝得以復活。1981年,作為飄色技藝繼承人的陳壽全,回到瓦窯村傳授飄色技藝。從此,飄色這門藝術便開枝散葉,在吳川盛行開來,如今在吳川飄色中已有梅菉頭、黃坡、梅嶺、隔塘等幾個主要的傳承譜系。
民俗內容
飄色被國外譽為“東方的隱蔽藝術”,其巧妙之處在於藉助力學原理,將各種人物造型用隱蔽著的“色梗”支撐起來,並加以裝飾打扮,在“暗藏玄機”的情況下,由兒童持續在空中表演。
巡遊分三天,從中午11時開始,環繞全城,約4小時。每年正月初九為黃坡飄色;正月十六為梅嶺村、隔塘村、瓦窯村飄色;正月十七為梅蒙頭村飄色。巡遊時以本地“鑼鼓班”開道,彩旗、幡傘、八寶等儀仗隊相擁簇,且每隔10組飄色配一套“鑼鼓班”(八音班),聲、色、藝交融在一起。
首先,設計師經過精心設計,形成飄色人物的整體布局方案,再由經驗豐富的工藝師通過力學原理判斷人物方位和可行性,並繪製工藝圖紙;接著,工藝師根據圖紙的要求,製作飾櫃車子,把鐵枝(“色梗”)安裝在車子上,使鐵枝穿過某個空心的道具,看上去就像人物被某種道具或飾物支撐著,相當奇巧;然後,給支架套上服裝,加以隱藏、掩蓋;最後,把人物造型固定在支架上,這是較為複雜的一步。製作完成後的人物形象,神態各異,或站立於花草樹木之上,或盤坐於刀槍棍棒之尖,手舞足蹈,各色造型逼真驚險,令人稱奇。
通常情況下,每一台飄色至少有兩層,檯面上立著的人或物稱為“屏”,而在屏上固定的人或物則稱為“飄”。屏和飄均藉助“色梗”來支撐定型,最初“色梗”採用木樁做成,後來發展到使用鋼筋焊接。整台飄色的搭建,充分運用了力學原理、平衡原理,以及較好的製作工藝。
飄色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取材於歷史或神話中的人物角色,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現代題材,如《參軍光榮》《奧運奪魁》等有名飄色。飄色在挑選人物扮演者時,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年齡6至12歲為佳。一般只有身材適中、歲數合宜的兒童才能扮演。遊行當天,被挑選中的兒童在早上5點就要起床化妝、上架,10點左右開始遊行展演,到了下午5點才可以下架。上架兒童除了可以口含花旗參來提神之外,期間不能進食任何東西。吳川民間有個傳說,被挑選中的孩子有“旺相”,因此較多家長都引以為豪。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吳川飄色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有著深厚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發展到當下,吳川當地掌握飄色技藝的能工巧匠不下千人,其中可以獨當一面的飄色師傅有上百人,老一輩藝人與新一輩藝人薪火相傳,代代延續,使吳川飄色有了長久發展的動力。
吳川飄色藝術,不僅是中國民間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星,而且是中華民族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它的形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歷史長久的積澱,因此保護和發掘吳川飄色藝術,使之經久不息,欣欣向榮,是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徑。
傳承狀況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外來文化影響的日趨加深,中國的非遺受到的衝擊也在加大。與中國其他地區的非遺藝術相比,吳川飄色藝術尚未瀕危滅絕之境,卻也遭遇傳承困難與發展瓶頸,其中所面臨兩個較為重要的問題是後繼無人與資金匱乏。
傳承人物
黎明,男,1931年11月21日,漢族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抬閣(芯子、鐵枝、飄色)(吳川飄色),申報地區為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吳川市文化館獲得“抬閣(芯子、鐵枝、飄色)(吳川飄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抬閣(芯子、鐵枝、飄色)(吳川飄色)項目保護單位吳川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92年和1997年,吳川飄色兩次晉京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3年,吳川飄色造型作品獲得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展金獎。
重要活動
2019年6月29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陸河分會場國家級、省級飄色類民俗巡遊活動在汕尾市陸河縣城舉行。由吳川梅菉街道隔塘、梅菉頭、梅嶺三地藝員組成的吳川市飄色藝術表演隊應邀參加該次民俗巡遊活動。
2019年6月29日晚,“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陸河分會場國家級、省級飄色類民俗巡遊活動在汕尾市陸河縣城舉行。吳川5板飄色參與了此次巡遊表演,與來自廣州、珠海、中山等地的飄色代表隊為數萬名觀眾奉獻了一場民俗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