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浦江迎會,俗稱“抬閣”。它以中國民間傳說人物造型為主體,進行精心的藝術設計,具有驚、險、奇、怪、妙等特徵,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相傳浦江迎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祖上傳說是為了紀念胡公大帝。浦江農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會是因為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浦江黃宅等鄉村都會匯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領,一展風采。

2008年6月7日,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8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浙江省浦江縣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 項目編號:Ⅹ-87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流行地區,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浦江迎會源於南宋,黃宅黃姓為紀念九龍門弟而創製,因"巧"為主要藝術特色,所以當時叫迎巧。
明朝時,官岩山下五村六姓為接胡公引起紛爭,黃佛寄出面調停,以黃姓的迎巧代表大家接胡公而平息了紛爭,因此,迎巧更名為迎會,浦江迎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清代達於鼎盛。清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通化鄉青山岩舉行迎會活動。

民俗內容

抬閣巡遊是浦江迎會的重要活動之一,因此浦江迎會又稱“抬閣”並以奇、險取勝。抬閣由會桌、抬扛、會柵、抬會人、站會小演員五部分組成,每張會桌挑選數名三至五歲活潑秀麗的童男童女扮演傳統戲曲故事人物,在會桌上或懸空而立,或凌空飛舞,其造型採用傳統戲曲人物形象為主體並進一步加以藝術化設計。會桌由四至十六名青壯年抬著行走,在行走中扮演者還要變換造型。浦江迎會根據“孫悟空借扇”“劈山救母”“姜太公釣魚”“三請梨花”“借傘”“蟠桃盛會”等會桌上的故事情節取會名,一張會桌就是一台戲。迎會時以銅銃、鐵銃開路,龍虎旗、長旗、華蓋等為先導,大鑼鳴道,會桌和什錦班緊接其後,隊伍龐大,氣勢壯觀。

流行地區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長期流行於浙江省浦江縣的黃宅、前吳、通化(今屬蘭溪)等地。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遷,迎會的內涵發生了變化,逐漸成為節日及各種民間盛典中的慶賀活動。浦江迎會集中體現了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帶以民眾信仰為基礎的傳統民間文化,保留著戲曲、雜技等民間藝術的演出傳統,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浦江迎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一傳統文化也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亟待傳承與保護,需要通過多媒體宣傳,拓寬文化傳承渠道,形成全方位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傳承人物

張根志,男,漢族,1943年5月11日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序號:03-1479,申報地區:浙江省浦江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浦江縣文化館獲得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履職盡責情況評估建議予以公示,浦江縣文化館因2019年機構改革,原與浦江縣文化館合署的浦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調整為獨立設定,故變更保護單位為浦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抬閣(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項目保護單位浦江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浦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 重要演出
2019年春節期間,國家級非遺項目——浦江迎會中的紙會參加“多彩非遺新浦江”2019全國攝影大展啟動儀式的民間藝術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