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之中山策

戰國策之中山策

《戰國策之中山策》是劉向所編訂《國策》之第三十三卷,全卷分十篇。題材為散文,記述上起前五世紀末魏文侯滅中山至白起攻趙歸秦前後百餘年與中山相關的事跡。書中多策士言行,語言字字珠璣。

中山國歷來被視為華夏災禍,同時期各國均以夷狄遇之。司馬遷亦因種種緣故未將其列入三十世家之列。各種文獻對中山國的記述都稍顯不足,正因如此,此卷更成為反映和研究中山國浮沉的文字材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戰國策之中山策
  • 外文名: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 作者:劉向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文學體裁:記敘
作品內容,影響,歷史記載,

作品內容

魏文侯欲殘中山
魏文侯想要滅掉中山國。趙臣常莊談對趙襄子說:“魏國吞併了中山趙國必將滅亡。您為何不請求娶魏文侯的女兒公子傾王后,並把她在中山,這樣還可以繼續存在。”
犀首立五王
魏將犀首公孫衍發起,中山五國互相稱王,然而只有中山國最後稱王。王對趙、魏兩國說:“寡人以跟中山並立稱王而感到羞恥,希望和各大國共同討伐中山,廢掉它的王號。”中山聽到此事後非常害怕,就召見大臣張登,告訴他說:“寡人已經稱王,齊王對趙、魏兩國說,以跟寡人並立稱王而感到羞恥,要討伐寡人。我擔心會要亡國,倒無心要求什麼王號。現在,非您不能救我了。”張登回答說:“君王為我多準備些車輛和錢帛,我願去會見齊相田嬰。”中山君就派張登去齊國。
張登見到田嬰說:“我聽說您要廢掉中山君的王號,準備和趙、魏兩國一道討伐中山。您錯了。拿小小的中山,需要三國聯合去討伐它,中山君即使有比‘廢掉王號’還要嚴重的後果,他也會接受的。何況中山君害怕齊、趙、魏三國,他一定會因為趙、魏兩國要廢棄自己的王號,便一心一意地親附趙、魏。這樣,您就等於把‘羊’往趙、魏那裡趕,這對齊國可不利啊。這怎么比得上要中山自己廢掉王號來投靠齊國呢?”田嬰說:“該怎么辦?”張登說:“如果您邀請中山君和您會晤,同意他稱王,他一定很高興,便會與趙、魏兩國斷交。趙、魏一氣之下必然進攻中山,中山緊急,又因為您‘與中山並稱為王’,中山一定十分恐懼,便會為您廢掉王號而投靠齊國。中山害怕亡國。這樣,您就使中山既廢掉了王號,而您又控制了中山,這比把‘羊’趕往趙,魏那裡好多了。”田嬰說:“好。”張醜說:“不行。我聽說:‘欲望相同的人互相忌恨,患難相同的人互相親近。’現在五國都互相稱王,只有齊國不願與中山並立稱王。五國共同的欲望是互相稱王,五國共同的憂患是擔心齊國從中干涉。如果您邀請中山君並和他會晤,同意他稱王,這就剝奪了四國稱王的權利,而有利於齊國。容納了中山,卻斷絕了四國,四國擔心,必先和中山一道稱王,並故意與它親近。這樣,您控制了中山,卻失掉了四國,而且張登的為人,善於給中山君設定陰謀詭計,一向是如此,很難相信他會是為了齊國的利益。”
田嬰不聽張醜的話,果然邀請了中山君,而且同意尊他為王。張登於是對趙、魏兩國說:“齊國打算攻打你們的河東,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為齊國認為和中山並立稱王是莫大的恥辱,可現在生又邀請中山君會晤,並同意尊他為王,這是想利用中山的兵力。你們何不即刻先同意中山稱王。來阻止齊國和中山聯合呢?趙國和魏國答應了。果然同意中山稱王並與它親近。中山果趙與齊國斷交,而與趙、魏聯合。
中山與燕趙為王
中山和燕國趙國互相稱王,齊國封閉關口,不許中山的使臣通行,還說:“我齊國是萬乘大國,中山不過是千乘小國,你們怎么能和我們齊國並駕齊驅呢?齊國打算給燕國和趙國割讓平邑,要燕、趙出兵攻打中山。
中山的相國藍諸君很擔憂。張登對藍諸君說:“您對齊國有什麼好擔憂的?”藍諸君說:“齊國強,是萬乘大國,他認為與中山名位相同是恥辱,不惜以割地來收買燕國和趙國,出兵進攻中山。燕國和趙國好名位、貪土地,我擔心他們不會幫助我們。局勢嚴重的話,國家就有危險;往輕里說,王號也會被廢除,我怎么能不擔憂呢?”張登說:“我願使燕、趙兩國堅決幫助中山君稱王,此事終究是可以成功的。您願意幹嗎?”藍諸君說:“這正是我的願望。”張登說:“就請您權且扮作齊王,讓我試著說服您,如果成功,就這么乾。”藍諸君說:“願意聽聽您是怎么說的。”
張登說:“大王之所以不惜以割地來收買燕國和趙國,讓他出兵去攻打中山,其實是想廢掉中山君的王號吧!齊王說:‘是的。’這樣做,大王既有割地的耗費,又有首先發動戰爭的危險。割地收買燕、趙,這是加強敵人的辦法;出兵去攻打中山,這要背上首先發動戰爭的名聲。大王這兩點都做了,但所要求於中山的未必能夠得到。大王如果用我的辦法,不割地又不用兵,中山君的王號也可廢掉。王一定會說:‘你的辦法到底怎樣呢?’”藍諸君說:“那么,你的辦法到底怎么樣呢?”張登說:“大王派出特使,要他告訴中山君,說:‘我之所以封閉關口,不許中山的使臣通行,是因為中山單獨與燕、趙兩國共謀稱王,而不讓我知道這事,所以才不讓中山的使臣通行。假如中山君屈駕來見我,我也會幫助你們的。’中山君擔心燕、趙兩國不幫自己,現在齊王說:‘即刻幫助中山君。’中山一定會避開燕、趙,而與大王相見。燕、趙兩國聽說後,一定會與中山斷交。大王也和中山斷交。這樣,中山就孤立了,中山已經孤立,怎么能不廢掉王號。假如用這些話去勸說齊王,齊王會不會聽從呢?”藍諸君說:“這么說,齊王一定會聽的。這正可用來廢掉中山王的王號,怎么說是用來保存他的王號呢?”張登說:“這就是中山王保存王號的辦法,齊王已聲明‘立即援助中山君為王’。就可把齊王的話通知燕、趙兩國,要他們不要出兵攻打中山,這大有利於燕、趙。燕、趙兩國必然會說:‘齊國想割讓平邑給我們,並不是要廢掉中山的王號,不過是想離間我們與中山的關係,自己與中山友好。’這樣,齊國就是割一百個平邑,燕、趙兩國也必然不會接受。”藍諸君說:“好。”
於是派張登去齊國,齊國果然有那一番聲明。中山就把齊王的‘聲明’通知燕、趙兩國,要他們不要出兵攻打中山;燕、趙兩國果然都幫助中山,要中山君稱王。“成其王”的事終於成功。
司馬憙使趙
司馬憙要趙國為自己謀求在中山中任相國,公孫弘暗中知道這件事。一次,中山君外出,司馬憙駕車,公孫弘陪坐。公孫弘說:“做人臣的,求助於大國的勢力,來為自己謀求相國,君王認為這種人怎么樣?”中山君說:“我要吃他的肉,而且不把肉分給別人。”司馬憙對著車橫木叩頭,說:“我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中山君說。“為什麼?”司馬憙說:“我當死罪。”中山君說:“開車走,我明白了。”等了不久,趙國的使臣來為司馬憙求相國,中山君便很懷疑公孫弘與趙國暗中來往,所以才知道司馬憙要趙國為自己謀求相國這事。公孫弘怕裡通外國之罪,於是逃離中山。
司馬憙三相中山
司馬憙已經出任中山的相國,中山君寵姬陰簡為難他。大臣田簡對司馬憙說:“趙國使者探聽情況,怎么不把陰簡的美貌告訴他呢?趙王一定會要求娶陰簡,中山君如果給他,那么,在朝內就沒有難你的人了;如果不同意給趙王,您就勸君王立陰簡為正妻。陰簡會對你感激不盡。”司馬憙果然要趙王求娶陰簡。中山不同意。司馬憙說:“君王若不給趙王,趙王一定大怒,他大怒,君王的處境就危險,既然這樣,那么就可立陰簡為正妻,世上本沒有要別人的正妻,要不到還怨恨別人的道理。”
田簡自認為:按照這個辦法去做,既可以幫助司馬憙使他‘無內難。’又可以幫助陰簡“立為正妻”,還可以使趙王不能求娶陰簡。
陰姬與江姬爭為後
陰姬與江姬爭著要做中山君的王后。司馬憙對陰姬的父親說:“爭王后的事如果成功,您就能擁有封地統治人民;如果不成功,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想要成功,為什麼不來見我呢?”陰姬的父親行下跪叩頭禮,說:“事情果真象您說的那樣,不用說我就當先重重報答您。”司馬憙即刻向中山王上書說:“我知道使趙國弱中山強的辦法。”中山王很高興,接見了司馬憙,說:“希望聽聽使趙國弱中山強的高論。”司馬憙說:“我希望到趙國去,察看那裡的地理形勢險要關塞,人民貧富的生活情況,君臣賢的工作情況,斟酌以為參考,而不能事先無根據地陳說。”中山王於是派司馬憙到趙國去。
司馬憙拜見趙王,說:“我聽說,趙國是天下擅長音樂、出美女的國家。現在,我來到趙國,到了大都市,去了小縣城,聽了民歌,看了風俗,也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實在沒有見到什麼美麗漂亮的女子。我到的地方不少,週遊各地,無所不到,從未見到過象中山的陰姬那樣的美人。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仙女,那容貌姿色,簡直已經是絕代佳人了。至於那眼眉、鼻子、臉蛋、眉宇額角,她真是帝王,絕不是諸侯的姬妾。”趙王的心被說動了,他非常高興地說:“我想娶她,怎么樣?”司馬憙說:“我心裡覺得她太美了,口裡不知不覺就說出來了。如果想要娶她,這可不是我敢插嘴的,希望大王不要泄漏出去。”
司馬憙告辭,回報中山王說:“趙王不是賢德的君王,他不喜好道德,而喜好音樂,女色;不喜好仁義,而喜好勇武。我聽說,他竟然還想娶陰姬。”中山王神情嚴肅,很不高興。司馬憙說:“趙國是強國,趙王想娶陰姬是娶定的了。大王如果不給,那么國家就危險了;如果給了,又要被諸侯們恥笑。”中山王說:“那可怎么辦?”司馬憙說:“大王可立陰姬為王后,以此斷了趙王的念頭,世上決沒有向人家求娶王后的道理。即使他想提出要求,鄰國也不會贊同。”於是中山王就立陰姬為王后,趙王也沒有再提出要娶陰姬的事。
主父欲伐中山
主父趙武靈王想要攻打中山,派李疵去仔細察看,李疵說:“中山可以攻打,如果君王不去攻打,恐怕就要落在諸侯後面了。”趙武靈王說:“為什麼?”李疵回答說:“中山君禮賢下士,到窮街小巷之中,車子難以通行,就取下車蓋,甚至下車去拜訪士人,象這樣,總共去了七十家。”趙武靈王說:“這是賢能的君王啊,怎么可以去攻打他呢?”李疵說:“不對,如果任用士人,那么,老百姓就會致力於揚名,而不存心於農耕和作戰;如果拜訪賢者,那么,農夫就會懶於務農,戰士就會於作戰。象這樣而不亡國的,還從沒有過啊!”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
中山君設宴款待國都的士人,大夫司馬子期在座,羊羹沒有分給司馬子期,他一氣之下,說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兩個人提著隨在中山君的後面,中山君回頭對二人說:“你們是乾什麼的?”二人回答說:“我家老父,餓得快死了,君王曾經了一熟食給我們父親吃。父親臨死時說:‘中山一旦有,你們一定要為中山效死。’所以我們來為君王效死報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長嘆說:“施與不在多少,而在於在他遭受困厄的時候;怨恨不在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國,而以一壺熟食得到兩位為國效死的義士。”
樂羊為魏將
樂羊做魏國的將領,攻打中山。他的兒子當時正在中山,中山君將樂羊的兒子處以烹殺酷刑,並將樂羊兒子的做成送給樂羊。樂羊了這肉湯,古今稱頌說:樂羊喝兒子的肉湯,為求君王的信任;(虎毒不食子,樂羊取勝後,魏文侯看到樂羊顯露出惡行,馬上敏銳覺察出來,並且遠離結果證明,魏文侯沒被樂羊所。)申鳴不顧父親被殺,為求嚴守君王的大法。
昭王既息民繕兵
秦昭王已使百姓得到休息。修繕武器,又準備攻打趙國。武安君說:“不行。”秦昭王說:“前一年,國家的府庫,人民遭受飢餓,您不估量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軍糧去消滅趙國。現在寡人使百姓得到休息,士卒得到安養蓄積了糧食,全軍給養又超過從前一倍,您卻說:‘不行’。為什麼這么說呢?”
武安君說:“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大勝,趙軍大敗;秦國人歡喜,趙國人害怕。秦國人戰死的給以厚葬,受傷的給以精心治療,有功績酒食給予慰勞,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會,浪費了財物;趙國人戰死的無人收殮,受傷的得不到醫療,軍民悲泣哀號,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努力耕田,增加了生產,現在大王派兵雖然三倍以前,我預料趙國的守備力量也會相當以前的十倍。趙國從長平之戰以來,君臣都憂愁恐懼,早上朝,晚退朝,用謙卑的言辭,貴重的禮品,向四方派出使節,結交盟友,與燕、魏、齊、楚結為友好盟。他們千方百計,同心同德,致力於防備秦國來犯。趙國國內財力充實,外交活動成功。現在這個時候,對趙國不可攻打。”
秦昭王說:“寡人已經派兵了。”於是他派出五大夫王陵率軍攻打趙國。王陵戰敗,損失了四千人。秦王又要派武安君白起,武安君聲稱有病不去。秦王於是派應侯范睢去見武安君,責備他說:“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戰士百萬。您從前率領數萬軍隊攻打楚國,攻下了楚都鄢郢。燒了他們的宗廟,一直打到東面的竟陵,楚國人震驚,往東遷都而不敢向西抵抗。韓、魏兩國前後相隨,動員大批軍隊,而您率領的軍隊不及韓、魏聯軍的一半,卻和它們大戰於伊闕,大敗了韓、魏聯軍,以致血流成河,起了大,共斬首二十四萬。因此,韓國、魏國至今還稱作秦國東面的屬國。這是您的豐功。諸侯無不了解。現在趙國士卒死於長平之戰的已有十之七、八,趙國虛弱,所以寡人才發動幾倍於趙國的大軍,希望派您領兵出戰,一定要消滅趙國。您曾以少擊多,獲勝神,何況現在是以強攻弱,以多攻少呢?”
武安君說:“當時楚王依仗他的國家大,不顧國政,大臣們居功自傲,嫉妒爭功阿諛諂媚之臣掌權,賢良的忠臣受到排擠而被疏遠,百姓離心離德護城河也不修浚,既無良臣,又無守備。所以我能夠領兵深入楚國,占領了很多城邑,拆除橋樑,燒毀船隻,歸路,來堅定百姓作戰的決心,並在郊野各處尋找食物,來補充軍糧。在這個時候,秦國的士兵,把軍隊當作自己的家,把當作自己的父母。沒有經過約定,大家都很親近;沒有經過商量,大家都很信任。全軍上下同心同德。抱著必死的決心,死也不回頭。相反,楚國人在自己的國家作戰,都只關心自己的家,全軍將士離心離德,沒有鬥志。所以,我才能夠建立戰功。在伊闕戰役中,韓國勢力孤單,等待魏國,不願首先動用自己的軍隊。魏國依靠韓軍精銳,想推韓軍打頭陣。韓、魏兩軍爭利,不能同心協力,所以我有機會能夠設定埋伏,來對付韓國的軍隊,並集中精銳,組織勁旅出其不意,進攻魏國。魏國軍隊已經戰敗,韓國軍隊自然潰散。乘勝窮追敗軍。因,我才能夠建立戰功。這都是由於謀劃得當,利用形勢,隨機應便,符合自然的道理,哪有什麼‘神奇’可言呢?現在秦國在長平打敗了趙軍,不在當時趁趙國畏懼而滅掉它,卻有所顧慮,放棄了機會,讓他們能夠從事耕種,提高生產,增加積蓄;使孤兒能夠養育,幼兒成長,以增加人口;並修繕兵器,以增強戰鬥力;增高城牆,修浚護城河,以鞏固防守;國君放下架子,對臣下以禮相待;上級軍官對士卒推心置腹同甘共苦;至於對平原君趙勝這類人,都讓他們的軍營中,來為戰士縫補衣裳臣民一心,上下辦,如同越王勾踐當初被會稽山受辱,而後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一樣。現在如果攻打趙國,趙國必定拚死;如果向趙軍挑戰,他們必定不出戰;包圍其國都邯鄲,必然不可能取勝;攻打趙國其它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奪趙國的郊野,必然一無所獲。我國對趙國出兵無戰功,諸侯就會產生抗秦救趙之心,趙國一定會得到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有攻打趙國的危害,還沒有看到有利之處;再加上我有病,所以不能出征。”
應侯范睢慚愧地退下,把白起所說告訴了秦王。秦王說:“沒有他白起,我就不能消滅趙國嗎?”又更增加兵力,另派王齕替換王陵攻打趙國。包圍趙邯鄲八、九個月,死傷人數很多,卻沒有攻下。趙王派出輕兵銳卒,來襲擊秦軍的後路,秦軍一連失利。武安君白起說:“不採納我的計謀,現在到底怎么樣呢?”秦王聽說後大怒,於是親自去見武安君白起,強迫他起來,說:“您雖然生病,也要為寡人病指揮。如果建立軍功,這是寡人的願意,一定重賞您,如果您不去,寡人就要深深地怨恨您。”
武安君白起叩頭地,說:“我明知出戰雖然不會成功,卻可以獲罪;不出戰雖然沒有罪過,卻不免處死。但還是希望大王接受我的愚見,放棄攻打趙國,讓人民養精蓄銳。利用諸侯的關係變化,安撫他們中擔驚受怕的,討伐他們中驕傲輕慢的,消滅他們中昏庸無道的,這樣來號令諸侯,就是所謂‘白起一臣,卻可以戰勝諸侯’的做法呀。如果大王不明察我那愚計,一定要消滅趙國,求得一時痛快,致使我獲罪,這也就是所謂‘取勝白起’一臣,而被諸侯所屈服’的做法呀,取勝一臣的威嚴,哪裡比得上戰勝諸侯的威嚴大呢?我聽說,明君愛他的國家,忠臣愛他的名譽;滅亡的國家不可能再復原,死去的士卒不可能復活。我甘受重罪而死,也不能做一個敗國的將領,希望大王謹慎考慮。”秦王沒有回答,轉身就走。

影響

中山國是戰國第八強國,強大時戰車帶甲十萬。數百年來為周邊的燕、趙、齊、心腹之患,被稱之為北狄,中山國終被西戎飛廉的後代,虎狼親兄弟秦(惡來)趙(季勝)同為贏姓的後代趙國所滅,末代國王中山王尚易姓祖先之一,《戰國策》記載中山國最詳細的史料,《戰國策》的作者是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異母弟楚元王劉交四世孫,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光祿大夫中壘校尉劉向,劉不愧是正義之人。

歷史記載

魏文侯借道於趙攻中山
魏文侯向趙國借道攻打中山。趙烈侯將要不答應。趙利說:“您錯了。如果魏國攻打中山不能占領,那么魏國一定很疲勞,魏國疲勞趙國就威重。如果魏國占領中山,一定不能超越趙國而擁有中山的土地。這就是說,用兵的是魏國,可是取得土地的是趙國。君王不如答應他,但如果答應得很痛快,他們就會明白趙國利用他們的用心,就一定會停止對中山的進攻。君王不如借給他們路,而表示出不得已的樣子給他們看。”
武靈王平晝閒居對中山國的描述
趙武靈王說:“我不是對‘胡服騎射’這件事有什麼顧慮,而是擔心天下人笑話我。狂狷的人覺得高興的事,有理智的人會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興的事,賢明者卻對此擔憂。如果國人都支持我的話,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即使舉世的百姓都譏笑我,北方胡人和中山國的地方我也一定會得到手。”
趙武靈王說:現在王叔公子成您所說的是有關適應風俗的意見;我所說的則是如何改變舊的傳統。現在,我國東面有黃河、漳水,是和齊國、中山共同擁有的邊境,但卻沒有戰船守御它。從常山到代郡上黨郡,東面與燕國和東胡接壤,西面與樓煩、秦國、韓國緊緊相鄰,但我們沒有騎兵部隊防守。所以我準備製造戰船,招募習於水戰的居民,讓他們來防守黃河、漳水;改穿胡服,練習騎馬射箭,防備與燕國、東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境。從前簡子不把自己限於晉陽上黨兩個地方,襄子兼併了族和代郡,以抵禦胡人。這些道理不論是愚笨之人還是聰明之人都明白。過去,中山國依仗齊國強大的軍隊的支持,侵犯掠奪我國的土地,擄掠囚禁我國的人民,引水圍鄙城,假若不是祖宗神靈的保佑,鄙城幾乎被攻破。先王對這事非常氣憤,直到今天,他們的仇怨還沒有報。現在我們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從近處說,可以扼守上黨這樣形勢險要的地方;從遠處說,可以報中山侵略先王的仇恨。可王叔您卻偏偏要因襲中原的舊俗,違背簡子和襄子的遺願,憎惡改變服式的做法,卻忘記了國家曾遭受的恥辱,這決不是我期望您做的啊!”
趙惠文王三十年記載中山國部分
古代眾多的諸侯國已經歸併成為戰國七雄,它們可以召集十萬兵力,打曠日持久消耗戰,如果這樣持續幾個年頭,就會出現你們齊國(被燕攻破)那樣的狀況。齊國動用二十萬兵力攻楚,五年才結束戰爭;趙國出動二十萬兵力滅中山,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假如說,現在齊、韓兩國勢均力敵,又相互圍攻,有誰敢對我誇下海口,說他能用三萬兵力去援救這兩國呢現在方圓千丈的大城、戶口上萬的大邑相互對峙,如果想用三萬的兵力去包圍千丈的大城,恐怕連城的一角都圍不住,至於進行野戰就更加不夠了,你能拿這點兵力去乾什麼呢”安平君田單長嘆了一口氣,說:“我確實比不上您趙奢的高明呀!”
富丁欲以趙合齊魏記載中山國部分
趙武靈王說:“我跟齊魏韓三國一起進攻秦國,這是都會遭到破壞的。”司馬淺說:“不是這樣。我們約結三國把情況告訴它們,用沒有和中山講和為藉口不參與進攻秦國。三國想要進攻秦國是真心,必定聽信我們的話,想讓我們和中山講和。中山如果聽從,這是我們依靠三國力量阻撓中山而取得土地的時機。如果中山不聽從,三國一定和它斷絕邦交,這是孤立中山的好辦法。三國不能使我們和中山講和,即使少出兵也是可以的。我們分兵孤立中山使它削弱,中山一定滅亡。我們滅亡中山以後,用剩餘兵力與三國一起攻打秦國,這是我們一舉從秦國、中山兩處割取土地的好辦法。”
三國攻秦、趙攻中山翻譯
韓、齊、魏三國進攻秦國,趙國攻打中山,奪取了扶柳,五年以後占有了滹沱河。齊國人戎郭、宋突對仇郝說:“不如把新占領的土地全部歸還給中山。中山國據此向齊國說,四國將要向衛國借道,以阻斷章子進攻燕國經過的道路,齊國聽到這件事,一定會獻出鼓地。”趙國派趙莊率領合縱國的軍隊,想要討伐齊國。齊國請求獻出土地,趙國因此輕視趙莊。齊明為趙莊對趙王說:“齊國害怕各國合縱,所以獻出土地。如今聽說趙莊被輕視,破壞合縱的張熟顯貴,齊國一定不獻出土地了。”趙王說:“好。”於是召見趙莊並使他顯貴起來。
秦武王謂甘茂曰記載中山的史實
張儀西巴、蜀,北取河西,南占上庸,諸侯並不因此就讚揚張儀的能耐,卻稱頌先王(秦惠王)的賢明。魏文侯派樂羊為將,進攻中山,三年就滅掉了中山。樂羊返回魏國,稱道自己的戰功。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箱群臣誹謗樂羊的意見書給他看,樂羊趕緊接受了文侯的批評,心悅誠服地說:‘這不是我的功勞,完全是主君的功勞啊!’我現在只不過是寄居在秦國的人,而秦國權臣樗里疾公孫衍倚仗和韓國的關係,將來如果在攻打宜陽時對我進行非議,從中作梗,大王必會聽從。如果這樣,大王就欺騙了盟國魏國,而我又會白白招致韓國相國公仲侈的怨恨。
從前曾參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仍然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仍然織布。又過了一會,又有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牆,逃跑了。就連曾參這樣賢德的人,他的母親都對他產生了疑惑和不信任。現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參的母親相信曾參,非議我的將不止三人,我擔心大王恐怕會因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武王堅定地說:“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於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訂立盟約。
中山狼對中山滅國的原因分析
司馬遷不為中山國寫史實屬無奈之舉。司馬遷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風氣與現在不同,世人把家族名聲看得極為重要。他的祖先有背叛魏國投靠中山國之舉,此為不忠;後有三次擔任中山國相國司馬喜和他親兒子司馬子期以沒喝到一杯羊羹為由,出賣中山國,謀殺大臣,引楚軍攻破中山國首都靈壽,中山姿王逃往齊國,犯下種種惡行,此為不義。司馬遷祖上世代為史官,家中肯定掌握有大量中山國史料。因為寫中山國史不能不寫司馬氏,司馬氏是中山國的重臣,從中山桓王復國至中山國滅亡,中山國的權力機構都離不開司馬氏,這讓他很為難。司馬遷知道,身為史官,把一個轟轟烈烈存在了二百多年的諸侯國遺漏掉,顯然是失職。但如果為中山國立傳,無論怎樣寫他都難以擺脫尷尬的境地。如果讓漢武帝知道了他的祖宗就是中山國的司馬氏,說不定就會被誅滅三族,所以司馬遷寫《史記》不為中山國寫史,司馬光《資治通鑑》時故意不寫易姓歷代名人於此。
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年輕時逃亡第一站是中山國前身-白狄國。中山國前身-白狄國人對重耳還是比較客氣的,安排他好吃好喝。有一次攻打了一個小部落,收穫了部落首領的二個女兒,把他們送給重耳作。重耳不忘手下人,自己娶了小妹,生了二個兒子。把姐姐給了隨從之一,能說會道的趙衰,生了一個兒子,趙衰與嬴姓秦朝王族都是飛廉的後代,趙衰的祖先叫贏季勝,是飛廉之親子,惡來親兄弟,趙氏,名衰(作“崔”)字子余,一曰子餘,諡號曰成季,故史稱趙成子,他是趙國國君的祖先。一晃十二年過去了,兒子滿地亂跑,已跟當地人沒什麼兩樣了。重耳打算離開這兒,前去衛國,再呆下去自己都成當地人了,還是走吧。他對妻子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來你就改嫁吧。”季隗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再嫁,我都要進棺材了,還是讓我等你吧。”他們在白狄國呆了十二年離開了,後來趙國忘恩負義滅了中山國,真是一條白眼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