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成都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成都市政府同意,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7月29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29日
  • 發布單位: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

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21〕48號),加快推進我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安全監管,加強科技支撐,提升能力建設、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為防災減災、農業生產、污染防治和重大活動保障等提供堅實支撐,更好服務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軍地協同、綜合監管的人工影響天氣發展格局,形成組織完善、職責清晰、服務精細、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影響天氣監測、指揮、作業、安全、科研五大能力明顯提升,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更加最佳化,防範處置安全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地面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自動化改造率達到100%,人工防雹影響區覆蓋面積達到6000平方公里,增雨作業影響區覆蓋全市輻射成都平原經濟區,安全高效的人工影響天氣聯合監管體系更加健全、成都超大城市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人工影響天氣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成都市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和服務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監測能力建設。最佳化探測裝備布局,加快推進局地天氣雷達監測組網建設,補充布設雨滴譜儀、雲雷達、高性能增雨雲物理機載探測設備等系列雲降水探測設備,與現有風雲氣象衛星、新一代天氣雷達、地面氣象觀測等氣象探測體系,共同構建監測精密、技術先進的人工影響天氣雲水資源立體監測網路,為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科學指揮、精準作業和效果評估提供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逗號前面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指揮能力建設。充分套用大數據、雲平台等新技術,建設適應成都平原經濟區協同作業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台和移動應急指揮平台,建立高效的人工影響天氣飛機空地傳輸通信和信息化空域申報系統。利用多源雷達數據,發展雲降水探測資料的融合處理技術,推進多源融合降水、三維雲場、水汽場等實況監測產品和雷達預警產品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和分析評估中的套用,最佳化完善各區域不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目標條件識別精細化預警指標體系,提高作業條件預警識別準確率和作業效率。[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三)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建設。結合防雹抗旱、森林防滅火、大氣污染防治等不同領域需求,最佳化地面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站點布局,在西部龍門山、東部龍泉山區域新增布設人工增雨地面煙爐,開展聚能空氣炮等新型作業裝備試驗與套用。推進地面作業點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實施火箭、高炮等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升級和信息化改造。加強安全高效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新技術和高性能增雨飛機等新裝備的套用,加大飛機增雨作業服務力度,探索開展無人機探測和增雨新技術作業試驗。[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市公園城市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四)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安全能力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考核體系。強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依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器材購銷、運輸、存儲和使用等重點環節的安全監管,建立市、區(市)縣兩級智慧型化人工影響天氣安全聯合監管平台,強化“三碼合一”新型彈藥推廣套用,實現對作業場所、重要裝備、重大危險源的遠程視頻監控和實時風險預警。[責任單位: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五)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科研能力建設。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作為民生科技重點支持方向,聯合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組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協同創新團隊,開展雲水資源評估、作業條件監測預報等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聯合攻關。持續開展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雲減雨、改善空氣品質等科學試驗和成果轉化。多種形式開展科普宣傳,將人工影響天氣作為公益性科普宣傳的重要內容融入防災減災基地和科普場館建設,提高社會公眾對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認識。[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協調作用,加強對全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督促落實。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調、各司其職,加快形成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工作合力。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要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協調會議制度,切實加強本地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單位: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二)依法依規管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要制定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責任清單,明確相關部門在人工影響天氣彈藥規範化存儲運輸、作業安全、人員備案、作業站點巡查、空域申請使用等環節中的安全監管職責,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定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演練,依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聯合檢查,確保全全責任和防範措施落地落實。[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氣象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三)加強投入保障。市、區(市)縣兩級要把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保障作業站點標準化、飛機和地面作業裝備現代化等基礎建設經費,以及大氣環境治理、防雹抗旱、重大應急保障等人工影響天氣專項作業經費,支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四)強化隊伍建設。加快建立一支與超大城市人工影響天氣保障需求相適應的專業化隊伍,增強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科研專業人員和區(市)縣基層人工影響天氣機構作業人員力量,加強培訓考核,完善激勵措施,按規定落實福利待遇和保險政策。[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應急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