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平涼市人民政府於2023年2月24日印發平涼市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請認真抓好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涼市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2月24日
  • 發布單位:平涼市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提升氣象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甘肅省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發〔2022〕5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3659”發展思路,圍繞“三大基地”“兩個示範區”建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牽引發展、多方協同發展,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平涼提供堅強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現代氣象科技創新、業務、服務和管理體系更加健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氣象服務供給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氣象現代化邁上新台階。
到2035年,建成滿足平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徵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服務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
二、強化氣象科技創新
(三)加強氣象核心技術攻關。將氣象重大核心技術攻關納入市級科技創新規劃和市級科技計畫予以重點支持。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提升局地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乾旱監測預警與影響評估、生態環境監測評估和人工影響天氣等領域技術攻關能力。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監測評估和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氣象深度融合套用研究。(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農科院)
(四)打造氣象科技創新平台。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打造集科學試驗、科技創新、合作交流、科研業務相融合的綜合性創新平台。深度融入市級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深化氣象與重點產業鏈牽頭部門協同合作、聯合技術攻關,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科技局、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科協〕
(五)完善氣象科技創新機制。建立極端災害性天氣聯防、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等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機制。推動氣象核心業務領域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完善以業務服務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申報機制,推行“揭榜掛帥”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套用機制和創新激勵機制。建設氣象科研誠信體系。〔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科技局、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
三、提升氣象基礎業務能力
(六)建設精密監測系統。推進局地預警雷達建設,提升氣象災害易發、人口密集、糧食主產、經濟林果等區域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最佳化升級現有地面氣象觀測站網,提高觀測站點密度和觀測要素數量。增加中西部乾旱山區自動土壤水分觀測點,建設生態植被和物候自動觀測系統,提升農業氣象精密監測能力。開展城市積澇、生態氣象以及二氧化碳觀測,提升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專業氣象觀測能力,推動全市重點領域專業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將各部門各行業自建的氣象探測設施納入氣象部門統一規劃和監督協調。持續完善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繼續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提升精準預報水平。發展無縫隙智慧型格線預報技術,強化多源資料融合與數值預報解釋套用。加強平涼局地小氣候、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技術攻關,研發協同、智慧型、高效的氣象綜合預報預測分析平台,建立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指標,發展精細化預報技術+行業影響的服務技術體系,支撐重大活動氣象保障與專業氣象服務發展,逐步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氣候異常。(責任單位:市氣象局)
(八)發展精細氣象服務。推進氣象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發展基於需求、基於位置的氣象服務模式,研究構建氣象服務大數據、智慧型化產品製作和融媒體發布平台,建立精細化氣象服務體系。建立氣象部門與各類服務主體互聯互通機制,探索打造面向社會的氣象服務支撐平台,促進氣象數據信息全領域高效套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
(九)提升氣象信息化水平。加強氣象信息網路基礎能力建設,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氣象數據資料互動共享機制,推進氣象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綜合運用信息安全技術手段,保障氣象信息安全和網路安全,提高氣象綜合信息化水平。加強氣象通信網路建設,完成網路升級提速。(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委網信辦、市工信局)
四、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十)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開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業務,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下的城市內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構建極端氣象災害“早期關注、近期預報、臨近監測、及時預警”的時間線工作機制。完善平涼市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預報預警服務模式,最佳化遞進式氣象服務流程。完善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推動廣泛利用政府公共資源和社會資源規範發布傳播氣象預警信息。建立本地暴雨、大風、雷電、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指標,及時提供點對點的重要天氣實況、預報預警和影響分析服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市林草局〕
(十一)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編制實施平涼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最佳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保障機制,推動完善“政府領導、綜合監管、責任落實”的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縣(市、區)政府領導、鄉(鎮)政府管理、作業點實施、氣象部門業務指導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管理體制,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納入各級地方政府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強基層專業化作業隊伍建設,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完善作業點基礎設施,持續推動作業點標準化建設和作業裝備更新及自動化改造。最佳化作業點布局,提升作業效益。健全部門聯合保障機制,規範作業炮彈、火箭彈採購儲運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培訓制度和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提高安全作業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應急局、市委軍民融合辦〕
(十二)健全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預警信息製作、發布規範,將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體系,融入格線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聯動機制,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加強面向黨政領導的氣象法律法規、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加強大中小學生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依法做好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強化重大工程建設氣象服務保障。〔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應急局、市林草局、市科協〕
(十三)加強防雷安全監管工作。推動各行業主管部門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協調解決防雷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將防雷安全納入安全生產監管和考核體系。建立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實施協同監管,形成監管合力。持續推動防雷中介機構規範化管理。將生產經營單位和防雷中介機構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對嚴重失信企業和機構開展聯合懲戒。〔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
五、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十四)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圍繞“牛果菜薯藥”等特色農業產業,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服務體系。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資源和分災種農業氣象災害區劃,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全過程氣象精準服務能力。開展果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聯合開展農業保險天氣指數研究,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等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強化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完善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和溯源體系,打造系列“氣候好產品”。〔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畜牧獸醫局〕
(十五)實施交通戰略氣象保障。開展全市交通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完善交通氣象監測站網。面向公路、鐵路、機場,探索開展基於影響的交通氣象服務,提升濃霧、大風、強降水、道路積雪和結冰等高影響天氣的精細化預報和監測預警服務能力,增強惡劣天氣下交通處置和運營管控能力。〔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
(十六)開展“氣象+”賦能行動。推動將基於影響預報的氣象服務產品深度融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氣象信息為支撐,構建氣象服務與相關行業深度融合的氣象服務新業態。強化電力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做好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調度精細化氣象服務。探索氣象+保險的防災、減災、定損模式。(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水務局、平涼銀保監分局、國網平涼供電公司)
(十七)豐富公眾氣象服務產品供給。將氣象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個性化和精細化需求。大力開展“數字氣象”能力建設,融入“智慧城市”大數據服務平台,發展基於位置和氣象風險的快速發布、精準推送的分眾化智慧氣象服務,持續最佳化氣象供給,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佳化農村、山區、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以及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獲取氣象信息的便捷性,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開展個性化、定製化氣象服務。強化旅遊氣象服務,開展健康氣象、全民健身氣象服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體育局、市殘聯〕
(十八)完善覆蓋城鄉的氣象服務體系。建立面向城市生命線、城市建設、生態環境等高影響領域的氣象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業務,開展分區域、分時段、分強度精細化預報,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下城市生命線氣象服務能力,提高城市運行管理精細化氣象服務水平。強化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防洪排澇、交通出行等氣象服務。將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村建設行動,構建行政村全覆蓋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與回響體系,加強農村高風險地區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能力建設。強化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及防禦指南的科普宣傳。〔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科協〕
六、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
(十九)加強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持續提升國家“雙碳”戰略服務能力,探索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探測、精細化區劃、資源評估、發電功率預測、運維、氣象影響評價、生態修復論證等全鏈條氣象服務。建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氣象公園、天然氧吧、避暑旅遊地、氣候宜居地等氣候生態品牌。(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林草局)
(二十)提升生態氣象支撐保障能力。圍繞涇河、葫蘆河等黃河支流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生態氣象觀測要素和站網布局,建設綜合生態氣象監測站網,提升生態氣象支撐保障能力。開展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影響評估技術研究,提升決策氣象服務支撐能力。強化氣象與生態環境部門數據共享、會商研判和應急聯動,聯合開展大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技術研究,提升重污染天氣應急回響能力。開展隴東黃土高原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氣象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氣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
七、加強氣象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
(二十一)加強氣象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市級人才計畫和人才獎勵對氣象領域的支持力度,深入實施專項人才計畫,提升氣象領域人才服務質量。圍繞氣象領域重大業務科技問題和氣象服務保障需求,培養造就一批氣象優秀青年人才。組建創新團隊,健全創新團隊管理機制,加強與市內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合作,形成“產學研用”融合的人才使用鏈。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對在平涼氣象高質量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將氣象類職業技能競賽納入市級職業技能競賽目錄,定期開展氣象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基層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將氣象管理人才納入各級地方幹部教育培訓計畫,推進氣象人才與地方的橫向交流。加強教育培訓,推動氣象人才隊伍轉型發展和素質提升。(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氣象局)
八、強化組織實施
(二十二)加強組織領導。深化與省氣象局合作,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靠實責任,強化督查考核,統籌推進重點工作,協調解決氣象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建立常態化考核機制,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相關內容納入各縣(市、區)政府績效考核。
(二十三)加強法治建設。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實施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統一發布制度。有效保護氣象數據安全,規範人工影響天氣、氣象災害防禦、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氣象信息服務等活動。推動《平涼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出台。將氣象執法人員納入地方行政執法培訓。強化標準套用實施。加強防雷安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監管。
(二十四)強化支持保障。落實雙重計畫財務保障體制,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重點支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等地方氣象事業發展。強化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屬地管理和氣象規劃重點工程地方立項批覆,落實項目建設用地和地方項目建設經費。氣象職工同等享受地方政府津貼補貼等待遇,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政策解讀

2023年2月27日,平涼市人民政府印發《平涼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平政發〔2023〕16號,以下簡稱《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方案》出台背景和依據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甘肅省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發〔2022〕54號)的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平涼市人民政府2023年2月印發《平涼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二、《方案》的主要目標
《方案》提出了未來平涼氣象發展主要目標。到2025年,現代氣象科技創新、業務、服務和管理體系更加健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氣象服務供給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氣象現代化邁上新台階。到2035年,建成滿足平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徵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服務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
三、《方案》的主要任務
《方案》包括六方面十九項主要任務。一是強化氣象科技創新。加強氣象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氣象科技創新平台,完善氣象科技創新機制。二是提升氣象基礎業務能力。建設精密監測系統,提升精準預報水平,發展精細氣象服務,提升氣象信息化水平。三是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健全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加強防雷安全監管工作。四是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實施交通戰略氣象保障,開展“氣象+”賦能行動,豐富公眾氣象服務產品供給,完善覆蓋城鄉的氣象服務體系。五是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加強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升生態氣象支撐保障能力。六是加強氣象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
四、《方案》的保障措施
《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法治建設、支持保障三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主要強調了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加大對氣象的資金投入力度,落實相關單位責任,統籌推進重點工作,形成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合力,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平涼氣象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強與省氣象部門溝通對接,充分發揮市廳合作優勢,指導督促縣(市、區)政府、市直各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切實抓好《方案》的貫徹落實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不斷推進氣象事業與平涼經濟社會同步高質量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