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婁底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婁底市人民政府同意,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1月16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婁底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1月16日
  • 發布單位: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全文

為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湘政辦發〔2021〕55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完善體制機制,強化能力建設,嚴守安全底線,落實屬地責任,為防災減災救災、保障人民民眾安全福祉、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三高四新”戰略、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婁底提供堅實保障。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組織完善、技術先進、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影響面積達到5000平方公里,實現乾旱區域飛機增雨作業全覆蓋。到2035年,力爭全市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服務能力達到全省先進水平,有效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大氣污染防治、重大活動保障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保障等重點領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
二、做好重點領域服務保障
(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把增雨抗旱、防雹減災作為保障糧食生產豐收、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以我市水稻生產功能區和油菜籽、金秋梨、黃精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加大重點區域、重要農事季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度。強化動態監測和區域聯防,建立區域聯合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模式,減輕災害損失,促進糧食穩產增收、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四)助力生態文明建設。貫徹落實《婁底市資江保護條例》、《婁底市孫水河保護條例》,因地制宜開展常態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發揮在飲用水安全、水源補給、水庫蓄水、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作用。把人工影響天氣作為加強婁底生態安全螢幕障建設、生態濕地保護、生態脆弱區修復等的重要手段,加強空中雲水資源監測評估,制定合理開發利用計畫。圍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探索開展改善空氣品質的人工增雨科學實驗。(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水文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五)做好應急保障服務。建立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保障體系,完善多部門參與、軍民聯合的應急保障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應對森林火險火災、異常高溫乾旱、大氣污染防治、枯水期地表水生態環境、流域重金屬濃度超標等重大事件的應急會商工作機制。加強強對流等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根據重大活動保障需要,建立人工影響天氣試驗演練工作機制,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業局、婁底軍分區、市水文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三、增強基礎業務能力
(六)完善監測站網。依託全市現有的183個區域氣象站進行升級改造,確保六要素自動氣象站鄉鎮全覆蓋,加強降水、乾旱、高溫、大風等監測能力。依託婁底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1部風廓線雷達,加強空中雲水資源垂直監測能力。各縣市區各建設1套微波輻射計、雨滴譜儀和2套移動式自動氣象站,增強人工影響天氣現場指揮和效果檢驗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七)增強作業能力。依託新化春田機場、橋頭河通用機場建設飛機作業基地,提升飛機人工增雨作業能力。最佳化地面作業布局,根據乾旱區劃、“水網建設”(衡邵婁乾旱走廊北部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以及梅山灌區工程需要,在全市布設5個標準化固定作業炮點和31個規範化流動作業炮點,完成1套雙管高射炮自動化改造,列裝2套以上新型高安全性能增雨火箭。在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漣源湄峰湖國家濕地公園、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雪峰山脈生態屏障區、紫鵲界梯田等外圍迎風面建設地面碘化銀煙爐站點,提升旅遊景觀保護區和資水、孫水、漣水、側水等重要河流生態區的人工影響天氣保障能力。推廣運用高效安全綠色作業彈藥,探索水上作業船、無人機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新方式、新手段。(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廣體局、市林業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水文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八)提升科學作業指揮水平。建設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型市縣兩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平台和市縣一體化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系統,提高決策指揮的科學性、時效性和預報準確率。加強跨區域、跨部門作業協調,提高空域申報效率,提升指揮調度、區域協同水平和作業指揮的精細化程度。充分利用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編制“一圖一表一計畫”,即全市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服務作戰圖、周年服務一覽表、年度工作計畫,提升農業抗旱、冰雹防禦、森林防滅火、重污染天氣防治、水庫增蓄和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科學指揮套用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四、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九)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完善氣象、科技等多部門協同的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吸收借鑑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支持開展人工增雨(雪)、人工消雨、人工防雹、重污染天氣干預等套用技術研究,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套用,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信息化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十)加強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依託工程建設和科研項目,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大力培養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形成不同梯次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加強基層作業隊伍建設,根據作業需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聘請專業隊伍,提升專業化水平。健全聘用管理制度,落實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按規定落實津補貼政策,充分保障合理待遇。對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給予表彰。(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五、健全安全監管體系
(十一)落實安全生產屬地責任。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是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底線要求的觀念,嚴格落實《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的通知》(湘辦〔2018〕41號),強化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完善體制機制,加強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安全責任措施。將人工影響天氣納入安全生產考核體系。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綜合監管的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及時解決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具體問題,嚴格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審批。依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聯合檢查、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應急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十二)加強重點環節安全監管。嚴格執行氣象、民爆物品管理等法律法規,健全部門緊密協作的聯合監管機制,常態化聯合應急管理部門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各部門要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彈藥的儲存運輸、作業安保、人員備案、作業站點巡查、空域申請、射界管理等環節安全監管,確保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安全開展。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指揮調度,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和安全教育。(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婁底軍分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十三)提高安全技術水平。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質量提升行動,提高作業裝備安全技術水平。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採購作業裝備和彈藥,加快列裝更高安全性能的作業裝備,限期淘汰落後和老舊裝備,適時更新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專業車輛,充分發揮軍隊對作業彈藥存儲的協助作用,加快推進市縣作業彈藥集中存儲倉庫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安全技術防範和信息化管理,推廣物聯網、智慧型識別、電子晶片、信息安全等技術套用。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智慧型化水平,努力實現對重點場所、重要裝備、重大危險源的遠程監控和實時風險監控預警。(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婁底軍分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
六、完善保障機制
(十四)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全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區域協調。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婁底經開區管委會要加強對本地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穩定人員隊伍,提升隊伍素質。(責任單位: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市委編辦、市人社局)
(十五)完善聯動機制。加強部門之間、地區之間、軍地之間的溝通協調,實時通報人工影響降雨作業時點和影響範圍,建立上下銜接、分工協作、統籌集約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制,協同做好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作業能力建設、業務運行保障、科技研發攻關、監管協調以及空域保障等方面工作。(責任單位: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十六)加強經費保障。將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重大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規劃。各級政府要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所需經費列入當地政府預算,最佳化財政投入結構,重點支持人工影響天氣建設、運行和作業保障、關鍵技術研發等。統籌中央和省、市級資金,對經濟落後地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建設和作業任務重的地區給予支持補助。(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氣象局)
(十七)加強科普宣傳。將人工影響天氣作為公益性科普宣傳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融入氣象科普基地、防災減災基地和科普場館等內容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教育,提高全社會對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認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科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