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廈門、
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這是一個老命題,不過這次終於擺上了議事日程,還是很鼓舞人心。
廈門無疑扮演主要角色,左右兩翼對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個位居
長三角與
珠三角之間的東南沿海具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區,這或許就是未來大廈門的藍圖。它對廈漳泉三市都是一次歷史的機遇,但是,對於漳州而言尤為重要,這座在廈門和泉州影子裡生存並沉寂了好多年的城市,將徹底“解放”。
據說,
閩南人的祖先最早從中原河南一帶遷入時就是在漳州和泉州落腳的。兩個文化、歷史、背景、語言、民俗相同的
閩南兄弟,漳州一向是以老大哥自居,插一根扁擔都能發芽的肥沃土地,足以讓泉州人妒忌一輩子。可是,近幾十年來兩地的經濟發展大相逕庭,無論是GDP、財政收入等,漳州如今都已被遠遠地撇在後面。傳統的“廈漳泉”次序排列突然間被顛倒,漳州被擱在一個頗為尷尬的位置,除了農業示範區,外加一個文化名城的美譽,在工業經濟上則是乏善可陳。既生瑜,何生亮?讓漳州人很無奈。
很多在漳州居住過的人都感覺,漳州是一座不溫不火、安於現狀的城市。漳州人的心態總是知足常樂、小富即安,像他們喜歡看布袋木偶戲一樣,靜靜享受,細細品味,生活很輕鬆。包括漳州的女人也很小資,早晨從菜市場回家,菜籃子或腳踏車的前框裡總忘不了捎帶幾支艷麗的鮮花,看上去就像生活在北歐某個有序而寧靜的小鎮。
漳州時常沉浸在昔日氣候宜人、物產富饒的“農業立市”的輝煌當中,始終割捨不了傳統的“百般武藝,不如鋤頭鋤地”的農業情結。曾幾何時,九龍江畔的“花果之城”、“魚米之鄉”。沉甸甸的
龍眼、荔枝、香蕉、
鳳梨和盛開的水仙花,無不成為電視主持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漳州還是一座很“宣傳”的城市,善於在找尋“感動漳州的人物”中,提煉出各種鼓舞鬥志的精神榜樣。很早的時候朋友就告訴我,漳州人總結了好幾種“精神”,很了不起。屈指數來,有龍江風格的大局精神、谷文昌的創業精神、女排的拼搏精神以及
漳州110的服務精神等等。並相繼修建了“谷文昌精神教育基地”,“龍江風格”紀念館,女排“五連冠”陳列室等。
漳州人絕對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遺餘力地努力挖掘特色精神資源,也曾豎立過一位身殘志堅的國小鄉村教師的典型,轟轟烈烈到全省巡迴報告演講,人們都樂觀地期待著能在全國範圍泛掀起一股強大的學習熱潮。
一座城市確實應該有其立市的精神,那是靈魂。但是,一座城市的發展如果只有精神也還不夠,還需要機遇,以及對機遇的充分把握。泉州有沒有什麼精神呢?泉州人也許習慣埋頭做生意,來不及總結。從
石獅小鎮的“
三來一補”到“有街無處不經商,鋪天蓋地萬式裝”,再到享譽海內外的
柒牌、
七匹狼、
富貴鳥、
特步、
九牧王和
利郎等知名品牌企業。這大概也能折射出某種精神,總結起來應該是一種“愛拼才會贏”的敢於拼搏、敢於冒險的
海洋精神。
人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解放程度,泉州這輛經濟快車永遠是在“綠燈快行,黃燈慢行,紅燈繞道行”的“交通規則”中高速前進。漳州不乏人才,漳州也不乏機遇,國內知名的
萬利達集團正是從
南靖一所中學的校辦工廠起家。漳州人經營文化市場很有前瞻性,當年在民主路上那很不起眼的“
曉風書屋”,上世紀90年代初竟然長驅直入廈門書市,如火如荼,盛極一時。那時候,堂堂廈門特區還沒有一家像樣的民營書店。
漳州最需要的是對機遇的把握。在打造廈漳泉大都市區中,抓住了機遇,這座海濱城市將被激活,失去機遇,它只能在精神世界中繼續美妙地冬眠.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發展總體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昨日,有關部門提供的這份意見稿透露出一個訊息:廈漳泉三市擬共同爭取同城化發展規劃報批國務院,納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版圖,形成國家戰略。
意見稿長達53頁,由十二部分組成,從廈漳泉同城化的基礎和條件著手,制定了三城同城化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就廈漳泉三地的空間格局與
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同城化、建立共同市場、推薦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10個方面做出規劃,形成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同城化建設的綱領性檔案。
按照意見稿,廈漳泉三市計畫利用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時間,共同建設一個核心區面積達7772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區。這一面積比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面積還大,相當於7個香港的大小。
意見稿提出的發展目標稱,至2015年,廈漳泉初步實現同城化,三地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社會管理政策基本接軌,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關等基礎設施全面對接聯網;資源要素市場體系一體化形成,綜合經濟實力與
台北都會區的發展差距明顯縮小。
到2020年,廈漳泉基本實現同城化,實現產業、空間和社會的高度融合。到時,廈漳泉將基本形成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功能,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性大都市之一,實現與台灣經濟文化的深度融合。
閩南著名人物
歐陽詹(755年-800年),字行周,福建晉江
潘湖歐厝人,歐陽詹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一生沒有離開
國子監四門助教這個官職。
蔡清認為,沒有歐陽詹的影響,福建不可能有“
海濱鄒魯”的稱謂。代表作品:《歐陽行周文集》8卷
俞大猷(1503年~1580年),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時期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
李贄(1527年一1602年),字宏甫,號卓晉,又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人,明末傑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
顏思齊(1589年——1625年),宇振泉,海澄
縣人。生性豪爽,仗義疏財,身材魁梧,並精熟式藝。台灣開發史上,顏思齊最早率眾縱橫
台灣海峽,招徠漳泉移民,對台灣進行大規模的有組織的拓墾,因而被尊為“開台王”、“第一位開拓台灣的先鋒”。《台灣通史》為台灣歷史人物列傳,“以思齊為首”。
黃道周(1585年~1646年)明末學者、書畫家、抗清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漢族,福建
漳浦銅山(現
東山縣)人。
天啟二年進士,歷官
翰林院修撰、
詹事府少詹事。南明
隆武時,任
吏部兼兵部尚書、
武英殿大學士。抗清失敗,被俘殉國,謚忠烈。黃道周學問淵博,精天文歷數諸術,工書善畫,以文章風節高天下,為人嚴冷方剛,不諧流俗。著有《
易象正》、《
三易洞璣》、《太函經》、《續離騷》、《石齋集》等。
洪承疇(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於松山之敗後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
英山霞美鄉(今
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歲。贈
少師,謚
文襄,
賜葬京師,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區
車道溝。
乾隆因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人,列於貳臣甲等列入《清史·貳臣傳》。洪承疇於
崇禎年間,曾輯有《古今平定略》12冊。後人又輯有《洪承疇章奏文冊彙輯》及《經略紀要》24卷。
陳化成(1776——1842)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
吳淞,英勇抗英著名將領。字業章,號蓮峰,漢族,福建
同安縣(今屬廈門市)人。出身行伍,歷任嘉慶間參將、道光間總兵,鴉片戰爭爆發時任任福建
水師提督,迎擊英艦,旋任
江南提督,道光十二年與英艦力戰而死。
施琅(1621年-1697年),字尊侯,號琢公,晉江
衙口人,維護國家統一,收復台灣。
鄭成功(1624年-1662年),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
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
田川氏。弘光時
監生,
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
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
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台灣的業績載入史冊,
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
翰林。累官至
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間,平定“
三藩”、收復台灣,和治理河患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夙志澄清”》《“夾輔高風”》《“謨明弼諧”》,表彰其功。李光地生平著作豐富,主要有《
周易通論》《榕村文集》《榕村別集》等。
陳嘉庚(1874年~1961年),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福建
同安縣
集美社人(現廈門市
集美區),廈門大學、
集美中學、
翔安一中、
集美學村、翔安同民醫院等,均由陳嘉庚創辦。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為
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生前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廈門大學、
集美大學(前身為集美學村各校)兩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晚年的
陳嘉庚,請人在
鰲園刻錄“台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台灣回歸!
林語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
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
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
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1912年林語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
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
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併在《語絲》上發表第一篇文章《論士氣與思想界之關係》。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
吾國與吾民》《
風聲鶴唳》《
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藝術》,在法國寫《
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黃仲鹹(1920年-2008年07月30日)福建省南安市
碼頭鎮仙都村人。幼承堂訓,少懷
鴻志,高小修業未滿,便離鄉背井南渡印尼謀生。
黃仲鹹身在異邦,情系故土。五十年代始,黃仲鹹先生便熱心捐資家鄉公益事業,改革開放後,他深諳科教興國的重要,慨然捐資2000餘萬元,先後為南安市中國小和醫院建造各類樓宇40幢,又創設福建省“黃仲鹹文學獎”,資助地方史志的編纂和出版。為發展家鄉教育事業,1990年首建“南安市黃仲鹹教育基金會”,在全市開展獎教獎學和助學活動,至今有16500多名師生獲獎或受助,獎助金額560多萬元。1993年捐資2000萬元在
南安市區興建一座12層,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的“必利達大廈”作為基金會永久業產,“養雞生蛋”,以確保基金會的基金源源不斷,生生不息。1994年又投資近1.5億元在廈門市建造35層,建築面積47000平方米的“必利達大廈”,其運行收益擬作全國科教獎勵的基金。
黃仲鹹先生為振興家鄉教育,不惜變賣家產,傾其資財,至今已捐資2億多元之巨。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金質獎章,並於1995年為其樹碑嘉獎,同年國家教委授予“
尊師重教、振興中華”獎牌,1999年光榮地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慶典”。
目標
大都市區
根據意見稿,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準備規劃形成“一核、三帶、兩軸”的空間格局。
所謂的“一核”指廈漳泉大都市核心區。核心區由三部分組成,其中廈門城區為核心區中部,擬定位為建設東南
國際航運中心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金融商務中心、文化休閒旅遊中心、貿易中心、高端消費中心、先進制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研發基地。
核心區西部則包括漳州
薌城區、
龍文區、圓山新區等漳州城區,以及長泰縣城、
南靖靖城新區和
九龍江生態經濟區(包括華安豐山和長泰
古農農場)等中心城市拓展區域。這一區域擬被定位為:區域性服務業中心,製造業與服務業協調發展、
都市農業發達的現代化都市區。
泉州市中心城市2980平方公里範圍為核心區東部,功能定位為:區域性
先進制造業、專業會展中心、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研發中心、現代物流中心、商貿、文化、旅遊服務中心。
“三帶”指:廈漳泉三市沿海地區的沿海產業城鎮聚集帶;綠色山地生態保育帶,主要範圍是三市西北部,包括博平嶺和
戴雲山等山地;三市近海海域的藍色海洋保護與開發帶。
“兩軸”,即廈漳龍贛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廈漳龍贛發展軸”將串聯起廈門中心城區、漳州中心城區與沿海部分城鎮產業密集區,並向龍巖地區輻射,是廈漳泉大都市區與江西和
長株潭城市群聯繫的重要通道。“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由廈門、泉州合力帶動輻射
南安、安溪、永春、德化,並向西輻射三明、江西和長株潭城市群,以及向東輻射莆田的重要通道。
交通運輸
意見稿提出,廈漳泉力爭儘快開工建設
長泉鐵路、沿海貨運專線、
寧漳客運專線、昆廈客運專線,形成六條客貨共線(福廈、廈深、龍廈、鷹廈、漳泉肖和長泉)、兩條客運專線(寧漳、昆廈)、一條貨運專線(沿海貨運專線)的“九線”
鐵路網格局。
廈漳泉擬逐步實現都市區城市軌道交通連線,充分利用福廈鐵路及即將建成的廈深鐵路,共同爭取開行廈漳泉
城際列車;儘快動工建設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體系首期線路,推動廈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向邊界地區延伸並預留與漳州
角美、泉州
南安等地的對接口。
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擬新建G319線廈門海滄至漳州市區改線段,建成G324線改線即
漳州沿海大通道,加快推進廈漳海底隧道前期工作,推進廈門翁角路至角美翁角路和廈門集灌路至長泰快速路線等道路交通對接,率先實現廈漳公交在臨港產業區內跨界延伸。
廈漳泉將建設城市公交智慧型管理系統,利用衛星定位等技術,加強城市公交、農村客運、城際公交的行業監管,形成三市統一的公交調度和管理平台。
三市將積極推進廈門、漳州及泉州環城高速建設與銜接,開工建設
廈漳同城大道、廈漳泉城市聯盟高速路、環廈高速往漳泉通道(侖頭-雲埔段)等同城通道。
在港口建設方面,
大都市區擬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廈門、漳州聯合編制
臨港產業區規劃,發展臨港石化能源產業、港口物流業和濱海旅遊業。意見稿提出,將原
廈門港的稅費、補貼、口岸通關等各項優惠政策延伸至漳州所有港區。
意見稿稱,加快推進翔安國際
樞紐機場、高崎機場航空產業基地、泉州和漳州機場建設,推動機場之間配套服務銜接,實現機場間的異地候機,重點規劃廈門、泉州、漳州中心城市到達機場的快速交通聯繫通道,加快推進機場至金門跨海通道建設的前期工作。
教育培訓
廈漳泉將共享教育資源,提倡跨區域學校牽手幫扶,建立校長和教師交流合作機制,推動廈漳泉三市教育城域網互聯互通,促進三市校園網實現 “同城化”。三市擬推進統一繼續教育網路平台建設,自由選擇培訓網路和課程,互認繼續教育學分。
大都市區將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跨行政區共建教學及科研機構,支持其跨地區設立教學、培訓、科研分支機構,共建共用高等院校科研實驗室。
同時,廈漳泉將聯合開展教育綜合改革,推進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招生考試、教師隊伍和財政投入制度改革試驗。三市將聯合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銜接試點,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擴大異地招生名額,並共同研製統一的
民辦非學歷教育辦學機構審批標準。
社會保障
廈漳泉將加快推進養老、失業、醫療保險,以及社會福利、救助等政策一體化進程;建立
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
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信息及服務共享機制;逐步統一城鄉低保標準,建立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大都市區將建立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相互認可、信息共享、協助監督機制和同城醫療費用結算(清算)系統,實現參保人醫療保險費實時結算。
同時,三市將推動老年卡互認和乘坐公交、景點門票免費等政策共享,並協同開展失業保險基金擴大支出範圍試點工作。
此外,廈漳泉還準備建立區內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庫,建立戶口不遷、關係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動機制。
共同市場
廈漳泉將不斷打破
行政性壟斷,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統一規範企業登記註冊條件和程式以及重點行業準入標準。
三市計畫一起推進金融服務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
金融風險處置聯動機制。大都市區準備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體系,鼓勵支持三市地方金融機構互相設立分支機構,建立一體化的存取款、支付與資金結算、金融網路系統和信用保證體系,並推進信貸管理一體化,實行同城放貸。
此外,意見稿提出,建立三市之間共推
企業上市的工作聯動機制,打造證券市場的“
閩南金三角板塊”,探索建立三市區域性企業股權融資、股權交易平台。
三市計畫建立統一的
產權市場,構建土地、房產、礦產等統一的產權信息網路服務平台和管理平台,搭建一體化的內
外貿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電子商務平台。
在區域共同市場內,三市擬共同出資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支持同城化科技合作項目,構建大都市區統一的技術交易網路和
技術產權交易平台,促進技術市場一體化。
文化體育
三市將通過整合三地旅遊文化資源,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海峽西岸
休閒文化與自然生態旅遊中心”。
廈漳泉計畫增進區域媒體合作,推行電視傳媒互相對等落地、有限電視節目互聯互通,實現各市自辦節目互相傳播,共享新聞。
大都市區將推進文化體育資源的共享,通過共建培訓系統,推動文化、體育人才共同培養,並將建立統一的文體協會。
廈漳泉還計畫推出集公共運輸、公園遊覽、圖書借閱等功能於一體的“都市區市民一卡通”,並一起構建廈漳泉公共圖書館服務聯盟。
此外,三市還準備聯合舉辦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合作舉辦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等,共同爭取申辦全國性、國際性等重大體育賽事,聯手打造區域文化品牌。
醫療衛生
廈漳泉打算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共享,統籌建設5個平台——— 三市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平台(含居民電子病歷平台、居民體檢信息平台等)、二級以上醫院遠程聯網掛號平台、統一遠程專家會診平台、
稀有血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平台,促進醫療服務網路化和同城化。三市還將實現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帶動
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
大都市區將統籌規劃急救設施,逐步建立統一的急救醫療網路體系,實現急救信息共享和急救網路連通,消除覆蓋盲點。
廈漳泉還準備探索建立雙方定點醫院
雙向轉診、醫保互認以及急診報銷三種機制,推動建立醫保卡同城購藥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廈漳泉還準備探索建立雙方定點醫院雙向轉診、醫保互認以及急診報銷三種機制,推動建立醫保卡同城購藥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及
電子病歷讀取、健康檔案查建、重大
體檢項目結果互認等,實現門診
病歷“一本通”,逐步推進醫療一體化試點。
兩岸交流
根據意見稿,廈漳泉將共同建設兩岸產業對接園區,以引進台資金融機構、促進兩岸貨幣兌換便利化、建設兩岸跨境資金清算等為主,努力建成海峽兩岸金融業合作的大基地、大平台。
三市擬探索台胞融入廈漳泉大都市區社區生活的社會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胞申請參加醫師資格認定、考試、執業註冊和短期行醫。
最新進程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第一次黨政聯席會在廈門召開。這標誌著三市同城化正式拉開了帷幕。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的發展分為目標與中長期目標,目標(2012年),同城化要邁出實質性步伐,中長期目標(2015年),要初步實現同城化。
廈漳海底隧道北起於廈大附近 (連線
成功大道),南止於漳州開發區
南炮台,通車之後,廈門島內和
漳州開發區的中心城區,車程僅5分鐘。
年內開建同城大道
2012年10月10日,廈漳泉大都市區第二次黨政聯席會在漳州舉行,審議通過《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發展總體規劃》等5項議程。
廈漳泉同城化按規劃將在2015年初步實現。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廈漳泉大都市區目標範圍包括三市全域;至2015年初步實現同城化,即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同城化聯網、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同城共用、基本社會公共服務有效融合、資源要素市場體系一體化形成和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大都市區的四個發展定位,即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先行示範區、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先行先試區。《規劃》還提出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明確七個方面主要戰略任務,推動保障措施全面落實等。
廈漳泉大都市區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