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鍵(隆武帝)

朱聿鍵

隆武帝一般指本詞條

朱聿鍵(1602年-1646年),字長壽,南明第二位君主,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祖父是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

崇禎帝在北京自縊後,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權。1645年弘光帝被清軍俘獲亦死,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稱帝,改元為隆武,後世稱為隆武帝,也稱唐王,並在同年開鑄隆武通寶錢。1646年,清軍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絕食而亡,享年40歲。

隆武帝是南明政權中的一位較有作為的帝王,只可惜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整個局勢。

永曆帝即位後初上尊號思文皇帝,永曆十一年上廟號紹宗,改諡號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註:由於戰亂和年代久遠,隆武帝的畫像並未流傳下來,概述畫像是後人附會的。)

基本介紹

  • 本名:朱聿鍵
  • 別稱:隆武帝、思文皇帝、明紹宗
  • 字號:字長壽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南陽府
  • 出生時間:1602年
  • 去世時間:1646年
  • 主要成就:開創隆武朝、聯合農民軍抗清
  • 廟號:紹宗
  • 皇陵隆武陵
  • 尊號:思文皇帝
  • 在位時間:1645年8月18日-1646年10月6日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起兵勤王,南下福建,君臨天下,如同傀儡,一帝一王,出師北伐,絕食身亡,為政舉措,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主要作品,歷史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生活簡樸,國姓爺,親賜匾額,皇帝洞,落地金錢舞,結識天主教,親屬成員,相關爭議,死因之謎,是否出家,後世紀念,陵墓,石碑,史書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朱聿鍵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後裔,是太祖九世孫。1602年(萬曆三十年)生於唐王府,母妃毛氏。
朱聿鍵的祖父老唐王朱碩熿惑在嬖妾,心裡一直愛惜小妾生的兒子,憎嫌朱聿鍵之父(當時的唐王世子朱器墭)。於是,他暗中把朱聿鍵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內,想活活餓死他們,當時朱聿鍵才12歲。幸虧暗中有個小官張書堂幫忙送些糙米飯,在囚房中,朱聿鍵父子苟活了十六年。身處牢籠,朱聿鍵埋頭苦讀,鑽研儒學典籍,沒有浪費光陰。朱聿鍵的父親氣息奄奄,在快要熬出頭時,卻被急切想襲唐王王位的弟弟在1629年(崇禎二年)毒死。老唐王準備封愛妾的兒子為世子,還想取消了朱聿鍵的世子地位。結果,地方官員陳奇瑜弔唁唐世子時,警告老唐王說,世子死因不明,貿然改變世襲人選,說不定朝廷日後會怪罪。老唐王害怕日法追究,趕忙立朱聿鍵為“世孫”。同年老唐王也去世。
1632年(崇禎五年)朱聿鍵繼為唐王,封地南陽。崇禎帝賜其皇明祖訓、大明會典、五經四書、二十一史、通鑑綱目、忠孝經等書。朱聿鍵在王府內起高明樓,延請四方名士。

起兵勤王

此時的朱聿鍵鋒芒畢露,在宗室換授等問題上與崇禎朝臣多有衝突,得罪了不少大臣。為父當年被毒死一事報仇,竟在1636年(崇禎九年)七月初一,杖殺兩位叔父福山王朱器塽(死)、安陽王朱器埈(未死)。當年八月,清朝王爺阿濟格率兵攻打北直隸等地,清兵入塞連克寶坻,直逼北京,京師戒嚴。朱聿鍵心切,上疏請勤王,崇禎帝不許,竟不顧“藩王不掌兵”的國規,招兵買馬,自率護軍千人從南陽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巡撫楊繩武上奏,崇禎帝勒令其返回,後朱聿鍵沒有遇到清軍,卻中途和農民軍交手,亂打幾陣,互有勝負,乃班師回南陽。明朝對藩王防備極嚴。依照明朝規制,藩王盡可在王府內享樂,惟獨不能興兵擁將離開藩屬。即使朱聿鍵動機純粹,仍使當時在位的崇禎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議,廢為庶人,派錦衣衛把這位唐王關進鳳陽皇室監獄。崇禎帝改封其弟朱聿鏼為唐王。
朱聿鍵高牆圈禁期間,鳳陽守陵太監索賄不得,用墩鎖法折磨,朱聿鍵病苦幾殆。熬了七年,終於能保住生命。1643年(崇禎十六年)明朝的鳳陽巡撫路振飛到當地巡視,前往監獄拜見朱聿鍵。朱聿鍵當時已經被磨掉許多銳氣,待路振飛彬彬有禮,使後者對他好感非常,並派人對這位唐王加以特別護理。後路振飛向崇禎帝上疏陳高牆監吏凌虐宗室狀況,請加恩賜宗室。下旨殺欺凌唐王之陵監石應詔。

南下福建

1644年(崇禎十七年),崇禎帝在北京自縊,南京擁從洛陽逃出的福王子朱由崧為帝,在南京即位,改年號弘光,實行大赦。在廣昌伯劉良佐奏請下,囚在鳳陽的朱聿鍵也被釋,並封為南陽王。南京禮部請恢復唐王故爵,朱由崧不允,並令朱聿鍵遷至廣西平樂府(今桂林南),但朱聿鍵貧病不能多行。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五月,朱聿鍵赴平樂途中,在蘇州聞清軍已破南京,弘光朝覆滅,遂至嘉興避難。六月,朱聿鍵至杭州,遇潞王朱常淓,奏請其監國,不聽;請朝陳方略,不允。當時鎮江總兵官鄭鴻逵、戶部郎中蘇觀生至杭州,與朱聿鍵談及國難,泣下沾襟。後朱聿鍵被鄭鴻逵護送,前往福建。而朱常淓最後在眾人推戴下於杭州稱“監國”(代理皇帝)。清軍殺到時,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朱常淓與屬下沒做任何抵抗,向清軍獻城投降。途中在浙江衢州聞得潞王常淓已在杭州降清,於是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御史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商議奉朱聿鍵為監國。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六月十五日,黃道周第三次請朱聿鍵監國疏,十七日,朱聿鍵行至浙江衢州,就在檢閱軍隊時發布誓詞,表示將親提六師恢復中原。表明他已公開接受監國重任。

君臨天下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朱聿鍵在福建建寧稱監國。閏六月丁亥(初七)至福州,以南安伯府為行宮。二十天后,朱聿鍵於福州正式稱帝,改元隆武,宣布從七月初一起改弘光年號為隆武元年。改福建布政司稱福京,改福州行在為天興府,改布政司為行殿,建行在太廟、社稷及唐國宗廟。升鄭芝龍為平虜侯、鄭鴻逵為定虜侯,封鄭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以黃道周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蔣德璟為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朱繼祚為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曾櫻為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黃鳴俊、李光春、蘇觀生等人為禮、兵各部左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隆武帝即位後上高曾祖父四代帝號,高祖唐敬王朱宇溫為惠皇帝,曾祖唐順王朱宙栐為順皇帝,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為端皇帝,父唐裕王(追封)朱器墭為宣皇帝。四代祖妣皆追封皇后。封弟朱聿鍔為唐王,封國南寧;升叔德安王朱器䵺為鄧王;追封弟朱聿觨為陳王,子朱琳渼為陳王世子。遙上弘光帝尊號“聖安皇帝”。隆武元年七月下令將嘉靖年間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三殿之名恢復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各衙門前加“行在”二字。
依據倫序,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帝廣西的桂王,但桂王當時距離江南太遠。而眾明臣齊推唐王朱聿鍵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的封地在南陽。這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起家之地。眾臣推唐王朱聿鍵為帝,想把他當作重振大明的標誌,很想讓他暗和天意,爭取做一個明朝的“光武帝”,復興明朝。
隆武帝舉行大典儀式當天,大風霧起,拔木揚沙,尚璽官的坐騎受驚,玉璽摔落,碰壞一角。眾人心驚,皆認為兆征不祥。雖然如此,隆武君臣還是很有平復天下的決心,銳意恢復。

如同傀儡

隆武帝雖為英明之主,卻一直為鄭氏家族集團所架空。以鄭芝龍、鄭鴻逵、鄭芝豹、鄭影為首的鄭氏家族,都是大海盜頭子出身,數十年橫行福建、廣東、浙江一帶沿海,兼商兼盜。他們崇禎初年受招安後,趁天下大亂之際一直忙於擴大地盤,充實自己的私人力量。
鄭家惟一的忠臣,其實只有一個鄭成功。鄭成功原名鄭森,是鄭芝龍和日本老婆生的兒子。鄭芝龍有一次帶鄭成功入宮,隆武帝見之大悅,以手撫其背,說:“恨無一女配卿,卿為盡忠吾家,毋相忘也。”賜鄭森名成功,命為御林軍都督、儀同駙馬都尉,時人稱之為“國姓爺”。隆武帝此舉,也有籠絡鄭氏家族的意思在裡面。
鄭氏家族傲慢無上,賣官鬻爵,大肆搜刮百姓,橫毒凶暴,甚至超過弘光朝的馬士英。他們在敗走江南時候,依然大肆搶掠,以至於當時造成這種現象:“受害者延頸待清兵,謠曰‘清兵如蟹,曷遲其來!”

一帝一王

由於清朝剃髮令下引發了血腥殺戮,浙江大地抗清鬥爭如火如荼。明朝諸王殺的殺,降的降,走的走,原本降清的明朝浙江防倭總兵王之仁重新舉起義旗,與張國維等人在紹興推舉魯王朱以海為“監國”。魯王政權仍舊沿用“弘光”年號。此時,他們並不知道隆武政權在福建成立的訊息。兩個朱明同姓政權產生齷齪,最後竟鬧出互殺來使的事情。
正因隆武帝和魯王兩個人都為疏宗,所以,魯王一方得知隆武帝稱帝訊息後,並未立即退位歸藩。雙方各自手下的大臣為爭擁立之功,自然都緊上疏要求不要退位,硬頂各自的“招牌”。
隆武帝起先很有誠意,他派人來信攜賞銀要魯王承認自己天下一統,並籠絡浙東的明臣明將,答應個個要加官晉爵。一般人可以接受隆武帝,魯王手下的張國維、王之仁等人不答應,因為如果這樣,他們就沒有“擁立”大功。魯王本人在給隆武帝的回信中,也稱隆武帝為“皇叔父”而不稱“陛下”,表明他不承認隆武政權。朱聿鍵怒,令殺魯王信使。
當時的魯王君臣,很想快速攻下南京這個象徵性極強的城市。如果南京在手,“監國”成為“皇帝”,自然名正言順,這樣魯王比起遠在福建的隆武政權,要“合理”“合法”得多。魯王軍力不行,進攻杭州大敗而歸,1646年夏天,清朝的征南大將軍博洛率數萬大軍從杭州對魯王軍隊發起進攻。不巧的是,一向水深浪急的錢塘江突遇數十年不遇的大旱,江流乾涸,頓失屏障,清朝馬隊從江中旱地以及水淺處盡數渡過,明軍不敵,紹興失陷。魯王逃往海上避難。

出師北伐

隆武政權一直在三面受困的境地,一受制鄭氏家族,二要防魯王軍隊,三則有李成棟率領的清軍節節逼近。清軍中的漢將進展迅速。順治三年春天,金聲桓部隊已經占領了吉安,很快推進到贛南。到了九月間,清軍漢將高進庫(高傑原部下)等人攻克重鎮贛州。如此一來,這個聯結湖南、福建、廣東等地的咽喉要地,落入清朝手中。
贛州失陷,全因湖廣總督何騰蛟等人私心所致。正是因為他安置處理先前的農民軍不當,造成眾心離散,協調不一,最終江西、湖南等地被清軍各個擊破。
無奈之下,隆武帝聲言要親自北伐,以挽頹勢。總領大軍的鄭芝龍只想割據福建,獨享一方,理也不理。而明朝老臣黃道周眼見鄭氏家族按兵不動,軍隊諸部怯懦觀望,已過花甲之年的黃道周對隆武帝表示:“與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為大臣,當先皇帝而行,以為人臣表率。”要先於皇帝北上抗清。
1646年(隆武二年),清朝貝勒博洛率軍攻福建,黃道周憑一腔忠義,自己出錢,加上朋友資助,僅帶萬餘兩白銀,攜數名弟子慷慨出征。福建各地義民聞之而附,近萬人加入他的指揮之下。隆武帝非常感動,流涕送行。由於人、財、物皆在鄭芝龍家族掌握之中,隆武帝只能給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狀,沒能拔給他一兩軍餉和一個士兵。
黃道周組織“扁擔軍”迎戰清軍,這支拼湊起來的軍隊,全無作戰經驗。黃道周救國心切,他出閩入贛,進至江西廣信(今上饒)。清軍已經搶先一步,占領了黃道周原擬為收得基地大本營的徽州。情急之下,黃道周緊急上疏隆武帝,請求增兵益餉。鄭芝龍等人絲毫不為所動,隆武帝只能著急,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坐視黃道周身陷窘境。黃道周如此臨危不懼冒死出征,鄭氏家族仍舊在朝中散播閒話,說黃道周交通外臣,欲謀不軌。
憂急之間,身在清軍占領縣城的婺源的明朝縣令,是黃道周學生,他給老師發來“密信”,表示說可以充當內應,要老師一定率軍前來攻取婺源。其實,這個人已經為清廷賣命。黃道周不知是計,貿然發三路兵前往。結果,半路皆被預先設伏的清軍各個擊破。黃道周手下僅剩三百人,戰馬十匹,仍舊義無反顧,直前衝殺。一戰全部覆沒,黃道周被擒,押入婺源縣城大牢看管。
關押二個多月後,清廷下令殺害黃道周。將其押行至南京東華門時,黃道周坐地不起,高聲說:“這裡與太祖皇帝陵寢甚近,可於此處殺我!”扭頭之際,看見市坊中有福建門牌,黃道周更堅定了要受刑當地的決心:“福建,皇帝正在那裡,臨行拜君,臣子之禮。”言畢,他南向再拜,慷慨就義。與其同死者,還有職方主事趙士超等數位弟子門人。
隆武帝再也不顧鄭氏阻攔,攜數千明兵“御駕親征”從福州抵達延平,準備冒險去湖南。鄭影等人忽然棄新城(今江西黎川)而逃,門戶大開。鄭芝龍早已暗中與清兵約降,福建各關隘均無人把守。不久鄭芝龍降清,鄭成功與其父決裂,率部南下。李成棟的清軍在浙江等地一路大勝,先後攻下紹興、東陽、金華、平州,很快攻陷鄭鴻逵所守的仙霞關,直入福建,攻陷建寧,直撲延平。楊鳳苞稱“福京之亡,亡於鄭芝龍之通款”。

絕食身亡

1646年(隆武二年)8月21日,隆武帝逃出延平,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如此危難緊急關頭,酷嗜讀書的隆武帝仍然“載書十車以行”,邊逃邊讀,邊讀邊逃。小路狹隘,書又沉,更拖慢了諸人的逃跑速度。
到汀州城外時被清軍追上,他帶著曾皇后和隨駕的周之藩等躲入關帝廟。清兵在門前厲聲呼喝:“誰是隆武?”周之藩捨身想掩護隆武帝脫險挺身呼曰:“吾乃大明皇帝也”,清軍群射之。周之藩拔箭,手殺數十人,最後腦後中箭,墜馬被殺。將軍熊緯督二十餘人格鬥,最後喉嚨中箭而死。清兵也懷疑他不是隆武帝,進廟搜查,只見後門洞開,廟內空無一人,知隆武帝和曾皇后已從後門逃入汀州城內。
到汀州時,隆武帝的隨從僅僅五百人而已。隆武帝在汀州剛歇過一口氣,轉天凌晨,清軍前鋒統領努山命令幾百個兵士穿上明軍服裝,打著明軍旗號,直奔城門。汀州守軍以為是敗退下來的明軍,讓清軍進程,清軍一擁而入,俘獲了隆武帝和曾皇后,並將他倆分別押入轎子送往福州。到閩江支流九溪邊停下休息時,曾皇后猛然竄出轎子,哭喊一聲,陛下宜殉國,妾先去了。縱身跳崖身死。朱聿鍵也幾次想自盡,都因清兵的嚴密監守而未成,於是絕食而死在福州囚處。
不過另有一說是隆武帝是被清軍亂箭射死在汀州城衙的大堂上,同時遇難的,還有皇后曾氏、沈嬪、陳嬪和不滿月的皇子。隆武帝終年四十五,百姓斂葬在羅漢嶺。壬戌,天興府陷落,陽曲王朱敏渡、松滋王朱演漢、翼城王朱弘橺、奉新王朱常漣遇害。十月辛卯漳州陷落。弟弟唐王朱聿鐭在十一月在廣州繼位,改元紹武,是為明文宗
永曆帝即位後,不知隆武帝下落,初上尊號思文皇帝。當時有說法稱隆武帝潛至安溪妙峰山為僧,或稱在汀州單騎逃跑,藏於鄉民蔣氏家中,清兵去後前往大帽山。1651年(永曆五年)曾遣侍郎王命璇巡訪隆武帝下落,1657年(永曆十一年),確信隆武帝已死,上廟號紹宗,改諡號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 消除黨爭
隆武帝針對萬曆以來黨爭給國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黨爭,“用舍公明”的方針。就任監國時,他親自撰寫了“縉紳”、“戎政”、“儒林”三篇《便覽》。號召朝中官員摒棄門戶之爭,共同為復明大業出力。
1646年(隆武二年)正月,又在詔書中說對於以前參與黨爭的官員概不追究。
  • 心繫百姓
隆武帝在南明諸帝中是比較關心百姓的。為了減輕民間疾苦,他施政的一個重點是整頓吏治,嚴懲貪污。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監察御史吳春枝糾劾邵武通判陳主謨、古田知縣吳士燿、汀州知府王國冕貪污虐民。他當即下旨:“各官贓私可恨,皆紗帽下虎狼也。若不嚴懲,民生何賴?都著革了職,該撫速解來京,究問追贓充餉。”當他聽說被清朝逼勒剃頭的軍民往往遭到南明官軍誅殺時,特別下詔“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嚴禁不分青紅皂白地濫施屠戮。
  • 人事安排
朱聿鍵以明朝疏藩即位稱帝,儘管他頗想有一番作為,重建明朝江山,可他曾經是高牆中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沒有足夠的名分,這一先天弱點使他不能不依賴倡先擁立的福建實權人物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即位後就以擁戴功加封鄭芝龍為平虜侯,鄭鴻逵為定虜侯、鄭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為了收攬人心,任命黃道周、蔣德璟、蘇觀生、何吾騶、黃鳴俊、陳子壯、林欲楫、曾櫻、朱繼祚、傅冠等二十餘人為大學士,入閣人數之多,在明代歷史上從未有過。任命張肯堂為吏部尚書,何楷為戶部尚書,吳春枝為兵部尚書,周應期為刑部尚書,鄭瑄為工部尚書,曹學佺為太常寺卿。
當時,弘光朝首輔馬士英在浙東成了過街老鼠,要求入仙霞關朝見。朱聿鍵內心裡是歡迎他的,鄭芝龍同馬士英關係較好,也主張收用馬士英。可是,朝廷上許多文臣都表示強烈反對,禮部尚書黃錦、太常寺卿曹學佺等上疏力爭。朱聿鍵只好下詔定士英為“罪輔”、“逆輔”,讓他在江浙“圖功自贖”。對於弘光時依附馬士英的楊文驄父子,朱聿鍵優加委任(主要原因是在唐、魯爭立中楊氏父子站在隆武朝廷一邊)。隆武二年正月,在給楊文驄之子左都督楊鼎卿的詔書中特別轉達了他對馬士英的關切:“閣部臣馬士英,朕必不負其捧主之心,在輔臣亦當痛悔其誤陷聖安(弘光帝)之戾。諸臣萬疏千章,豈奪朕心公論?”隆武帝在用人取捨上力戒門戶之見,不咎既往,只要參與抗清就量才錄用。

軍事

奉行“聯虜平寇”方針的弘光朝在南下清軍鐵騎的衝擊下土崩瓦解,擁明勢力認識到主要威脅是滿洲貴族建立的清朝。隆武帝總結弘光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訓,將“平寇”(即鎮壓農民起義)為主改為“御虜”(即抗清)為主。不失時機地樹立起抗清大旗,符合漢族百姓反對滿洲貴族強制推行的剃髮改制等民族壓迫政策的願望。他即位十天后,就誅殺清朝派來招降的使者馬得廠,表示於清朝不共戴天,還要御駕親征。
朱聿鍵在基本政策上採取的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為以後大西軍同永曆的合作打下了基礎,後來的歷史證明,如果沒有大順、大西農民軍的聯明抗清,南明政權絕對延續不了近二十年之久。
  • 出師北伐
隆武帝屢次下令出兵恢復,鄭氏兄弟都以各種理由推脫。隆武帝處在福建鄭氏控制區內,調不動軍隊。在這樣的形勢下,不甘心蹉跎度日的隆武帝終於決心御駕親征,擺脫鄭氏兄弟的操縱。他針對當時局勢,提出了大戰略,戰略核心為自己御駕親征,進入明清雙方激烈爭奪的江西地區,西連湖南何騰蛟,東控福建鄭芝龍,背靠廣東,控制全局。如在江西得手,則利用浙東魯王兵力牽制清軍後方,以何騰蛟部出湖北,東下長江。席捲江南。為了將這一戰略付諸實施,隆武帝於十二月十六日離開福州,二十六日到達建寧,開始做西進贛州的準備。
隆武帝任用金聲、楊廷麟、何騰蛟等抗戰派,收納李自成農民軍餘部,屢次打算出兵北伐,曾收復了安微旌德、寧國等失地。但他主要依靠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兵力,而鄭芝龍又懷有二心,為保存實力而拒絕發兵和供應糧餉,北伐終無所成。此時,在浙東的魯王朱以海政權又為爭奪所謂正統地位而派兵攻打隆武帝,使隆武帝四面樹敵,忙於應付。

經濟

隆武帝在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踞福建福州時鑄造隆武通寶錢俗稱隆武錢,隆武錢是明末南明錢,錢幣背“南”小平大樣銅錢:背有星紋或無紋,或帶有背文“戶”、“工”、“南”、“留”等字,以背“南”、背“留”最為稀少,此錢是小平大樣錢,初鑄版,極罕見。
隆武通寶隆武通寶

文化

隆武帝也注重科舉的重要性,主張惟賢是求。1645年八月二十七日,隆武帝親出考選推官策題。

外交

隆武帝在位時,還和藩屬國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國王尚賢有過來過。隆武帝即位時,尚賢還派遣自己的兒子和大臣來祝賀,擁立隆武帝,反清復明。

主要作品

明末陳燕翼撰的《思文大紀》中記載了一篇關於隆武帝的自序。

歷史評價

總評

朱聿鍵如果生在太平盛世,可能是一位賢明的君王。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亂世,手中兵馬也不足以和清兵抗衡。他本人可以說是南明諸帝中較有能力的皇帝,只可惜在錯誤的地點選擇了錯誤的勢力,才使得他無所建樹,最終隆武朝廷的復國計畫失敗。朱聿鍵自奉甚儉,品格在南明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

歷代評價

黃道周:“今上不飲酒,精吏事,洞達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見也。”
錢秉鐙:“當今天子高帝孫,魯國同是至親藩。改元本非利天下,域內原宜奉一尊。越東諸臣殊可笑,誓死不開登極詔。天子灑筆親致書,相期先謁高皇廟。閩中恃越為藩籬,如今越破閩亦危。往事紛爭不足論,與國既失應同悲。昨夜中宮誕元子,通侯鵲印何累累?中興所重在邊疆,恩澤冒濫同爛羊。唇亡齒寒古所忌,君不聞元子之誕唇先亡。”
張岱:“唐王任意竟行,未免受鹵莽決裂之報。當其請纓御賊,則逕自出境;流離入閩,則逕自稱尊;敵未臨城,則逕自逃竄。登極三詔,徒自誇張,毫無實際;則所籌皆紙上空言、所行則蒙皮弱質,欲以羈縻天下、恢復皇圖,蓋斷斷不能者也。是以在閩之日,亦受制強藩,幾同漢獻;稱制之後,欲併吞魯地,妄效祖龍。中途受縛,國破家亡,則何所拯救哉!唐王多讀書史,倘見《北地王傳》,自應愧死矣!”“唐王粗知文墨,魯王薄曉琴書,楚王但知痛哭,永曆惟事奔逃;黃道周、瞿式耜輩欲效文文山之連立二王,誰知趙氏一塊肉,入手即臭腐糜爛。如此庸碌,欲與圖成,真萬萬不可得之數也。”
吳偉業:“喜讀書,好任俠。”
邵廷采:“唐王寬明恭儉,親親尊士,循良愛民,而有撫綏大略。識張家玉之奇俊,崇黃道周之耆德,褒忠行義,結於至誠。聞江陰涇縣力守見屠,曰:‘吾家子孫遇此二縣之人,雖三尺童子,亦當憐而敬之。’每誡出兵,毋殺難民,傷促國脈。大小主客,文武眾庶,恩勤和劑,鹹出其肺腑,瀕死無貳。待永明王以大公,諭群臣曰:‘大宗適自屬永明,朕在此間,去永明千里,不暇相求,臣民敦迫,勉行即位。然行年四十,未耀前星,不審永明才度何如,良用關切。’此可見其義矣。惟制於鄭氏,不獲展尺寸。然兩奪鴻逵彩侯伯,而諄諄諭芝龍和衷共功,消其亢慢。使臣以禮,隆世所難。使其遭際中興豈必在令主下哉?昔賈生過秦,責子嬰以不能救敗,未為通達事體,唐王在位雖一年,而大江以南,驕將劇盜望風歸命。此其關係國運,亦有由來。特月而紀之,使後來者得以考焉。”“唐王兄弟三人,皆儒雅有君人之度,與他藩絕殊。惠宗之遭靖難,紹宗之當末造,皆關世運,非獨一家之事。”
顧誠:“朱聿鍵和其他藩王的經歷有很大的不同,雖說貴為王孫,在出生後的四十三年里除七年奉藩以外,其餘歲月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多災多難的經歷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沒有的磨鍊,增加了許多閱歷,在國家處於危難時期正是充當最高統治者的有利條件。”;“朱聿鍵銳意恢復,頗有中興之主的氣概。南明滅亡以後,有一些遺民甚至認為留都立國之時就應該效法東漢光武帝不考慮親疏,徑直以朱聿鍵繼統。然而歷史過程不能悔棋,明朝的制度和1644年夏的局面都絕不允許鳳陽高牆(皇室監獄)中被囚的“唐庶人”當皇帝。即便在他被擁上帝位之後,號召力也不很大。朱聿鍵自知以遠藩子孫入繼大統事屬偶然,必然出現爭議。為了取得南明各地宗藩官紳的承認,不得不耍弄權術。”
梅毅:由於身世坎坷,隆武帝他善於撫慰群臣,樂於納諫,甚至同意招納“大順軍”(李自成軍)餘部,以共同抵抗清軍。這一點,尤顯大度和富有遠見。同時,針對南明軍殺害剃髮的漢族平民一事,他予以嚴厲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殺。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這一諭旨,使得一般百姓歡呼鼓舞,紛紛來投。南明諸帝中,其實隆武帝是最有帝王氣象的人,胸有大志,銳意進取,始終以恢復大明朝為念,堅持抗清。可惜的是,遭遇跋扈的鄭芝龍家族,隆武帝常遭掣肘,最終大志難成,含恨而終。

軼事典故

生活簡樸

在私人品德上,隆武帝的作風也是福王潞王之流所不能比的,許多史籍都說他生活簡樸,稱帝後還穿土布黃袍,“行宮中不許備辦金銀玉各器皿,止用磁、瓦、銅、錫等件,並不許用錦繡、灑線、絨花,帳幔、被褥,止用尋常布帛”。除了愛讀書之外也沒有其他嗜好,“從龍祗有五車書。”頗有中興之祖,銳意恢復的氣概。

國姓爺

鄭成功受隆武帝的信賴,賜姓為明朝的國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

親賜匾額

位於福建省晉江市的報恩寺,規模宏偉,曾是安海名寺之一。據說隆武帝稱帝後,鄭芝龍受封平虜侯,為表達對隆武帝的忠心,請建報恩寺,隆武帝親賜“敕建報恩禪寺”匾額。

皇帝洞

皇帝洞位於福州晉安區。民間傳說隆武帝從杭州入閩,在福州稱帝前,亦曾逃離皇帝洞避難。出洞後因深潭瀑布披掛阻礙至今再無人敢入洞。三位閩王避難皇帝洞的傳說也為皇帝洞賦名加值。

落地金錢舞

隆武帝從福建一路南逃到平遠差乾五指石,在山西總兵謝志良等眾臣的簇擁下,憑險固守。因見隆武帝每日站在殿前引頸北望、淚流滿面,謝志良等人便與隨行一李姓樂師商議,徵召十多年俊男俏女,編制《落地金錢》舞蹈節目,以求暫寬隆武帝落拓之心。由此具有濃郁的北方秧歌舞特色的民間舞蹈《落地金錢》以差乾為發源地,在平遠民間流傳下來。

結識天主教

西方傳教士艾儒略來到中國福建時,隆武帝也支持天主教,對艾儒略及葉向高長孫所建教堂,嫌其湫溢,諭令擴建。教堂告成,御筆親書“敕建天主堂”立碑於堂前,教堂上懸有“上帝臨汝”匾額。
隆武帝身邊的重臣鄭芝龍、黃道周都是天主教徒,隆武帝巡視天主教福州總教區的三山堂,嫌其狹小,下令重修,立碑記其事”門前立‘敕建天主堂’牌坊。

親屬成員

朱聿鍵稱帝後,一心試圖恢復明朝江山。他生活檢點,宮中沒有什麼寵妃,只有皇后曾氏。曾氏也知書達理,是一位賢內助。
祖先
高祖父:唐敬王朱宇溫。追尊敬皇帝,然因與弘治帝最尾謚字“敬”同,旋改謚為協天安道敬正恭聖熙文淵武戴仁恪孝惠皇帝,廟號哲宗。
高祖母:趙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上諡號為惠皇后。
曾祖父:唐順王朱宙栐。追謚篤天成道欽昭獻穆理文定武居仁體孝順皇帝,廟號純宗。
曾祖母:周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上諡號為順皇后。
祖父:唐端王朱碩熿。追謚他為象天統道莊敏睿質長文信武齊仁顯孝端皇帝,廟號定宗。
祖母:魏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上諡號為端皇后。
父母
父:唐裕王朱器墭。隆武元年(1645年),追封父親明宣帝,
母:毛氏。隆武元年(1645年),追封為宣皇后
兄弟
唐愍王 朱聿鏼
紹武帝朱聿鐭
唐王 朱聿鍔
陳閔王 朱聿觨
皇后
曾皇后,即孝毅襄皇后
兒子
莊敬太子 朱琳源,母曾皇后,隆武二年六月生,八月薨

相關爭議

死因之謎

關於隆武帝的命運有多種說法:絕食而死、被亂箭射死、菜市口斬首、死於汀州府堂等眾說紛紜,真偽難辨。
清軍追到汀州,隆武帝、曾皇后、沈嬪、陳嬪被俘於趙家塘。隆武帝、後大約在被俘之日即遇害於長汀。據清實錄記載: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將軍入閩,連下建寧、延平等府,“聞偽唐王朱聿釗遁走汀州,遣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杜爾德等率兵追擊,直抵城下。我軍奮擊先登,擒斬朱聿釗及偽陽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佺、松滋王朱演漢、西城王朱通簡併偽官、偽伯等,撫定汀州。……獲偽璽九顆,馬騾輜重無算”。
江日升《台灣外記》云:“隆武帝後死於汀州府堂,乃順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諸家紀事,悉書隆武被執,送福州斬於市。但時有錦衣衛陸昆亨從行,眼見隆武帝後戎裝小帽,與姬嬪被難。昆亨脫出。百姓收群屍葬於羅漢嶺,豎其碑曰‘隆武並其母光華太妃諱英忠烈徐娘娘之墓’。後昆亨歸鄭,繼而為僧,年八十有奇,為口述雲。故特表出。”
隆武帝的下場在記載上出現程度不等的分歧。江日升批駁了押回省會福州斬首的說法,是有見識的,因為在清方檔案文書和福州人士的記載中從未提及這樣一個重大事件。

是否出家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汀州遇害的是隆武帝的替身,他本人逃到廣東五指山當了和尚。在民間傳說中,隆武帝逃難到湖頭後,怕被人識破告密,便在妙峰山上的妙峰廟安頓下來,削髮為僧,自號“南方僧”。初時,“南方僧”讀書練武,打算臥薪嘗膽,有朝一日光復大明河山。但後來見天下局勢明朗,大勢已去,灰心喪志之餘,他就做起了和尚,最後終老湖頭。
這種說法很難令人置信,理由是:第一,當時廣東是擁戴隆武朝廷的,隆武帝如果真能逃到廣東,毫無必要遁入空門;即令說他心灰意懶,看破紅塵,那又同傳說中的“帝派使者慰勞群臣”自相矛盾。第二,這一流言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出面證實;相反,跟隨隆武帝逃難的大學士何吾騶回到廣東以後,肯定得到相當準確的訊息,才寫信給肇慶當局另立新君。

後世紀念

陵墓

隆武帝去世後當地的老百姓將其埋葬在羅漢嶺(今福州羅漢嶺),建起隆武陵。但並未有類似於官方的祭司。

石碑

隆武帝退守汀州,城破之日,兩從臣賴垓、熊緯雙縊於柏樹下殉節,後人在樹旁建“雙忠廟”,稱雙柏為“雙忠樹”,今汀州試院舊址東牆尚存清知府劉國光的“雙柏記”石碑。

史書記載

黃宗羲行朝錄·卷一隆武紀年》
錢秉鐙所知錄·卷上·隆武紀事》
金堡嶺海焚余·卷上》
南沙三餘氏《南明野史·卷中·紹宗皇帝紀》

影視形象

2001年電影《英雄鄭成功》:徐敏飾演朱聿鍵;
唐國強飾演的隆武帝唐國強飾演的隆武帝
2009年電視劇《民族英雄鄭成功》:唐國強飾演朱聿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