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茂名
年例的起源:茂名年例最早起源於宋代,盛行明清時期。宋代《
太平寰宇記》卷之百六十三
竇州(今
信宜市)風俗:“谷熟時里閈同取,戌日為臘,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會作歌。”這是年例最早文獻記載。
明清時期年例活動受到官府重視,形成一定的規模。明代《
高州府志》有載:“自十二月到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清代
光緒年間《
茂名縣誌》記載:“二月祭社,分肉入社,
後田功畢作,自十二月至於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年例萌芽於
嶺南古老的祭祀。“爾乃卒歲
大儺,毆除群厲。
方相秉鉞,巫覡操茢侲子萬童,丹首玄制。”東漢張衡生動地描繪了
儺儀儺舞的情形。經過近兩千年變遷,在
化州“
跳花棚”、
吳川“
舞二真”之中,依然能感受到古儺的魅力。
年例最初是祭祀儀式,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式,重視祭祀儀式。部分保留明清時期祭社風俗,匯融中原元宵節的娛樂喜慶色彩。在祭祀活動中巫術被反覆運用,使年例帶上神秘的巫覡色彩。年例活動仍保留巫覡色彩,證明年例是一種古文化孑遺。年例的祭祀都由道士來主持,摻入了
潘茂名文化。在經年累月發展中,年例融入
中原文化、
廣府文化、
客家文化、
潮汕文化等元素,發展成為
粵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動。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年例傳承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傳播“好心文化”精神,弘揚國家統一、和諧團結的主旋律。
文化傳說
年例文化與冼夫人的關係
粵西凡是有冼夫人廟宇的地方,都做年例。《廣東地名探源》記載,
茂名市的
茂南、
高州、
電白、化州和
湛江市的廉江、吳川及廣西
北流市等地,是冼夫人當年活動區域,這一帶正是年例習俗最集中地方。世人在特定時間用某種形式,紀念親人和有功德威望的人。冼夫人作為“
境主”“保護神”,涉及粵西民眾諸多利益、需求,冼夫人成為祈求幸福、化解困惑、淨化心靈的
精神寄託。在後冼夫人年代,人們舉行紀念冼夫人活動,
冼夫人信俗應運而生。經過多元
文化匯融,沉積成年例的主體內容。“拜潘仙”信俗,也為年例注入古老的道教元素。在年例祭祀、
游神活動中,總會出現頭戴道觀、手拿浮塵的道士。
年例與諸神信仰有關
在各種神像的頂禮膜拜之中,不難發現村鎮神祇信仰的複合性。這裡除冼夫人、
潘茂名、
雷祖(
陳文玉)等信仰以外,還有各路神仙的供奉,所謂俗神文化,包括佛教神、道教神、人神。其中佛教神:菩薩、觀音娘娘、
華光大帝等。道教神:玉清大帝、文武帝、
灶君、鬥神、財神、八仙、
土地公等。還有由祖宗先賢崇拜發展而來的人神:
盤古、
伏羲、
孔子、馮公、
媽祖、張融、
華佗、
關羽、包公、“波羅神”、韓文公等。諸神文化信仰,也叫泛神文化信仰,不僅在粵西年例出現,也出現在嶺南其他地區。
年例也與祖宗崇拜有關
在某些信俗的朝拜儀式中,具有明顯的
家祭和宗族祭祀色彩。
祖先崇拜,源於人與生俱來的
潛意識。他們要么來源皇族貴胄、顯赫家族,擁有強大的祖宗勢力;要么是草根百姓,他們占了民眾主體。他們雖與某些重要家族無
血緣關係,但某家族的顯赫,已得到許多村民的心理認同,自然歸屬其中,建構一種超血緣的“類家族”崇拜。在粵西的城鄉,許多祠堂、公廟供奉著祖宗
牌位及香爐。大都平民百姓歷經歲月洗劫,家族的族譜失落,只有一種模糊的祖宗心理,只有敬些
香燭權當慎終追遠。茂名
莊垌村“妝春”廟會是蔡氏村民紀念先祖濟陽公,電白旦場村年例為紀念明代“蕭李”兩位將軍。
主要內容
茂名年例的主要內容
傳統年例活動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具體指
敬神、擺盅、打醮、祭拜、掛花燈、游神、放鞭炮等環節,大都以祭祀活動為主。還有舞獅、舞龍、
舞春牛、八音、粵劇(“做大戲”)、
木偶戲(“鬼仔戲”)、歌舞、雜劇、宴席等活動。除傳統項目表演,現代歌舞雜技的引入,讓年例不再局限在傳統祭祀,從最初娛神祭祀,發展為融交際和文娛於一體的文化盛會,所謂“做年例”“睇年例”(看年例)等。
典型代表
茂名年例的典型代表
高州“四大元”年例,粵西最壯觀的年例。
農曆二月年例日,
鑒江河畔的大元坡萬人空巷,出現獨有年例人潮,四大廟境花船共匯大元坡,觀者達三四萬人。
作為茂名市最大的村落,
鰲頭鎮飛馬村年例涉及16條
自然村,在
鄭姓人聚居地,盡情演繹粵西功夫之鄉的魅力,“醒獅爬竹山”“千人擺宗”節目,成為年例文化名片。
化州常嶺村盛大祭祀結束後,入夜“游塘”開始。四台神轎競走了,煙花怒放,鼓樂喧天,
羅傘旋動,村民們在正月夜晚追逐著新春的希望。
雞公口年例是
茂南區羊角鎮的年例,以諸神祭祀為主,這是粵西特大型年例,涉及4個村委會35條自然村。農曆正月二十七祭祀雞公嶺上五帝宮,茂名市東郊數萬人積聚,展現粵西濃郁的風情習俗。
主要菜式
茂名年例菜式
主要特徵
年例,是粵西人民過年的賀歲方式,是粵西地區一項盛大的傳統
民俗文化活動,是老祖留傳下來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大多數的年例舉行範圍是以
社廟、
土地廟、祠堂為中心,一條村或者數條村莊一起舉行。年例一般是一條村一天,少數兩天,個別村會有三天時間
做年例,各地略有不同。
1、”年例”是
廣東省乃至中國少有的風俗習慣,為茂名全市和
湛江少部分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出門在外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趕回來的;
2、年例的種種活動,表達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社會各階層廣大人群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聯絡親友感情。親戚朋友之間,常年沒事一般不相往來,但自家年例那天,無論貧富,均擺酒宴請親朋好友,朋友間也成群結伴到各家去串門,
吃年例,新年氣氛倍覺濃郁。
4、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從最初的娛神祭祀,到娛人娛神的節日,發展到現今融交際和
文娛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節日,讓茂名年例在當地得到普遍認同;
5、年例帶動了茂名經濟發展。年例不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徵,而且具有
物質文化方面的特徵。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經濟”,紛紛開設年例購物一條街,
菜市場、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水果、
糖果、餅乾、
酒水銷售大大增加,某個村莊做年例的時候,在村口會臨時形成一個小墟,叫賣聲此起彼伏......據有關人士
統計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銷售額,約占全年
農村市場銷售的四份之一。
6、年例帶動
飲食文化的發展。每年年例,各家各戶絞盡腦汁來安排菜品,而且每年都有各種新穎的菜品出現,極大的豐富了本地的菜餚品種。
重要價值
茂名年例,保留粵西地區及周邊以
漢民族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文化,是研究當地人世界觀和生活情狀的重要根據,在
民俗學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種寶貴的嶺南
文化遺產。年例有利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發展繁榮新農村文化。茂名年例入選廣東省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入“
茂名十大文化名片”。以年例為品牌的文化項目日益成熟,正逐步推進。圍繞年例的
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好心文化”,將迎來繁榮發展。
1、保留了茂名地區及周邊的以傳統
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傳統
民間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區民眾世界觀和生活情狀的重要根據,在民俗學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傳統傳統
民間藝術的沃土,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3、年例帶動了茂名經濟發展,有利於形成茂名的特色
文化品牌。一些民俗專家和學者認為:
茂名若能開發以“年例”為主題特色的
旅遊經濟,
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動具有
凝聚力,能夠增強民眾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精神,可以營造安定、祥和的氛圍,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