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方案

《安徽省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方案》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提升計量能力和水平,最佳化計量服務,強化計量監管,推動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的工作方案。

2022年5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方案
  • 印發時間:2022年5月18日
制定經過,方案內容,

制定經過

2022年5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方案》。

方案內容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提升計量能力和水平,最佳化計量服務,強化計量監管,推動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計量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計量科學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攻克超導、高溫、低溫、大電流等一批關鍵計量測試技術,培養造就一批計量科學人才隊伍。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支撐我省“三地一區”建設作用更加凸顯,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計量體系日趨完善。計量監管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加快推進我省計量條例規章制定修訂,增強社會計量溯源意識,建立健全開放共享的協同發展機制。
到2035年,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以量子測量為核心的計量技術在全國領先。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大幅增強,線上測量技術得到廣泛套用。現代計量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民生計量得到充分保障。建成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二深化計量科技創新
(一)加強計量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計量基礎理論和量子標準、量子感測、精密測量等技術研究和創新。充分發揮我省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研發的領先優勢,推動“量子度量衡”計畫,開展量子計量及計量標準裝置技術研究,在量子感測和晶片級計量標準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形成核心器件研製能力。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科技計畫項目,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和生命健康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開展測量不確定度等理論研究。(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責任單位,下同)
(二)開展計量數位化轉型研究。推廣套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台(e-CQS),探索建設全省計量檢定校準結果數位化平台,建立全省計量電子證書系統。積極參與國家計量數據中心建設,爭創安徽分中心。在生命健康、裝備製造、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節能降碳、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強計量數據建設,爭創國家計量數據建設套用基地。(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資源局)
(三)推進新型測試和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針對高溫、低溫、高壓、大電流等極端環境和量子計量需求,研究新型測試技術和量值傳遞溯源方法,解決極端量、複雜量、微觀量和實時工況的準確測量難題。探索開展計量標準智慧型化、網路化技術研究和套用。(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
(四)聚焦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開展量熱技術、數位化模擬測量技術、工況環境監測技術、智慧型計量校準技術和新型感測技術研究,加強時間、頻率、加速度、電磁場等物理量精密測量方法研究,推動光鐘、量子陀螺儀、量子重力儀、量子磁力儀等關鍵計量測試設備研製。(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
(五)構建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生態。發揮我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建設量子、新能源等先進計量測試實驗室和計量科技創新基地。支持安徽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爭創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安徽省重點實驗室。(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
三強化計量套用服務
(六)支撐新興產業質量提升。重點圍繞我省十大新興產業,開展計量能力提升工程。在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生物基材料、矽基材料、新型顯示、軌道交通、航空裝備、綠色食品和生命健康等領域籌建1—2家國家級、3—5家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計量測試聯盟。開展產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行動,發揮計量對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支撐保障作用。開展工業計量基礎資料庫建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數據資源局,各市人民政府)
(七)支撐高端儀器產業質量提升。鼓勵開展儀器設備核心技術、核心算法攻關,推動色譜儀、質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磁共振波譜儀、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跨尺度微納形貌測量儀等通用儀器質量提升,逐步替代進口。重點推動量子晶片技術在計量儀器設備中的套用。加快小型化矢量原子磁力儀、量子微波場強儀等量子感測器和太赫茲感測器、高端圖像感測器、高速光電感測器等研製與套用。開展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支持合肥、滁州、蚌埠市建設儀器儀表產業發展集聚區,籌建安徽省儀器儀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立儀器儀表計量測試評價制度,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安徽儀器儀表品牌。(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合肥、滁州、蚌埠市人民政府)
(八)支撐航空、航天和海洋領域計量能力提升。籌建安徽省航空航天、海工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渦軸、渦槳多類發動機、飛機起降系統、減速傳動系統和關鍵原材料、電子元器件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衛星製造、有效載荷、衛星發射、地面設備、運營服務、數據套用、無人機等空天信息領域計量技術研究和推廣套用。(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蕪湖、安慶市人民政府)
(九)支撐人工智慧與智慧型製造發展。加快建設安徽省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工業機器人減速器、控制器、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整機性能的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加快提高工業機器人質量穩定性。提升人工智慧領域計量測試服務能力,打造國家級語音及人工智慧檢測平台。(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肥、蕪湖市人民政府)
(十)支撐數字安徽建設。加強計量與現代數位技術、網路技術以及產業數位化科研生產平台聯動。針對工業先進制造,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合肥一級核心站)、感測器動態校準等數字計量設施建設。推動安徽省計量資料庫建設,服務數字安徽。(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數據資源局,合肥市人民政府)
(十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利用星載、機載、基站等先進測量技術,重點加強碳排放、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套用,健全碳計量標準裝置,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推進碳計量監測技術中心、安徽省水資源計量中心建設,發揮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安徽)作用,積極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範工程建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各市人民政府)
(十二)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加快安徽省生物醫藥、中藥等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圍繞疾病防控、生物醫藥、診斷試劑、高端醫療器械、康復理療設備、可穿戴設備、營養與保健食品等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套用,重點在先進診療技術、治療裝置、腫瘤靶向藥物等前沿領域提供計量測試技術服務。加強公共安全、社會穩定、自然災害等領域計量技術研究和測試服務。(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合肥市人民政府)
(十三)服務交通計量技術發展。針對鐵路及軌道交通安全專用測量設備、貨車超載超限設備、機動車測速裝置和機動車光污染、聲污染、尾氣排放線上監測設備等開展計量技術研究,實行交通一體化綜合檢測模式,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試評價,加快國家新能源汽車儲供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圍繞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在役動力電池、“光儲充放”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大功率雙向充放電系統等領域,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試評價。加強智慧型網聯汽車計量測試方法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
四加強計量能力建設
(十四)建立新型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積極應對國際單位制的變革和量值傳遞溯源的數位化、扁平化要求,逐步構建政府統籌、依法管理的量值傳遞體系和市場驅動、高效開放的量值溯源體系。強化量值傳遞體系的法制保障和基礎保障,科學規劃全省計量標準建設,加快大口徑流量、超大尺寸基線、高電壓互感器、30MN力值和電離輻射等方面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儘快填補我省量值傳遞空白。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勵社會資源提供量值溯源技術服務。(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
(十五)推進計量基標準建設。加大在量子、高溫、低溫、高壓、大電流等領域的研究,推進計量基準、國家計量標準建設。開展計量標準能力提升工程,在公平貿易、鄉村振興、公共安全、自然資源等重點領域新建一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推進我省各類計量標準升級換代。加快推動嵌入式、晶片級、小型化的計量標準研製及套用。(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各市人民政府)
(十六)加強標準物質研製套用。實施標準物質能力提升工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圍繞環境監測、生產安全、生物醫藥、生命科學、食品安全、刑事司法等重點領域,開展水中氨氮溶液、水中COD溶液、水中總磷溶液、水中總氮溶液、高錳酸鹽指數溶液等標準物質技術研究和套用。加強標準物質監管能力建設,參與標準物質量值核查驗證實驗室及標準物質質量追溯平台建設,形成標準物質全壽命周期監管能力。(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十七)統籌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推進全省計量技術機構改革,推動計量技術機構協同、錯位發展。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要重點加強套用計量科學技術研究,發揮技術輻射全省的帶頭作用;市、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要立足為社會提供基礎性、公共性量值傳遞與溯源服務,落實好強制檢定職責,強化民生計量、法制計量保障。鼓勵支持其他各類計量技術機構發展,支持其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創新提供多樣化的計量測試服務。促進計量技術機構創新發展,搭建產業計量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國家產業計量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項目建設,推進國家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型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
(十八)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依託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建設平台,在計量領域培育國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鼓勵支持在計量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型人才申報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積極引進緊缺人才,支持培養中青年人才,培育計量領域“115”產業創新團隊。實施計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行動,以省、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依託,建設計量“傳、幫、帶”培訓平台和實訓基地,提升我省計量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加強計量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註冊計量師職業資格管理和計量專業職稱評聘工作。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崗位設定,探索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建立我省計量人才庫和省際計量合作專家團隊,培養一批國家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計量標準考評員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國家級考評員,支持技術人員開展多層次計量交流合作。(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十九)加強企業計量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計量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計量科技創新和測量數據套用,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落實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推廣開展企業計量標桿示範。發揮產業計量優勢,落實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提升產業鏈計量保證能力。鼓勵社會加大對企業計量發展的資源投入,研究出台激勵企業增加計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落實好國家對企業新購置計量器具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稅務局,各市人民政府)
(二十)推動計量協作發展。積極參加區域計量服務協同平台和計量數據協同套用中心建設,參與建立區域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提升我省區域發展計量服務保障和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區域計量科技創新合作,參加併力爭主導區域性計量比對和計量技術規範制定修訂,推進區域計量能力、結果互認。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計量合作,籌建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證書指定實驗室,鼓勵我省計量器具製造企業取得相關證書。(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二十一)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深化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套用示範創新,依託現有技術機構、重點企業等搭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智慧財產權、品牌培育等一攬子服務,聚焦“芯屏器合”等關鍵領域,開展“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全鏈條整體技術服務。推動計量與相關領域技術規範共享共用,強化計量溯源性要求,發揮精準計量的科學驗證作用。(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五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二十二)推動計量制度改革。貫徹落實計量法律法規,推動適時修訂《安徽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快智慧型計量器具實時監控、失準更換和監督抽查相結合的新型監管制度建設,加強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監督檢查和標準物質監管,爭創國家級計量比對中心。壓實市場主體責任,落實《安徽省計量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試行)》。(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
(二十三)大力推進民生計量監管。廣泛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對供水、供氣、供熱、供電等基礎民生計量行業的監督管理,提升精準醫療、可穿戴設備、體育健身、養老等高品質生活領域的計量監管能力。加強計量器具強制檢定能力建設,持續開展對集貿市場、加油站、餐飲業、商店、眼鏡店和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加強對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安全防護、取用水、節能減排等領域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加強鄉村民生計量保障,加大糧食、化肥等涉農物資計量監管。(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各市人民政府)
(二十四)積極推行智慧計量監管。探索建立智慧計量監管平台和資料庫,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建立智慧型計量管理系統,建立智慧計量實驗室。做好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在用電能表狀態評價及更換試點工作並逐步在全省推廣套用,積極建立全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線上計量監管平台,確保充電設施強制檢定工作有效開展。(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
(二十五)加強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體系。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推進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二十六)嚴格計量執法活動。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查處製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執法聯動機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實現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信息共享,提升執法效率。加強計量執法隊伍建設,提高計量執法裝備水平。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各市人民政府)
(二十七)推動計量市場健康發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項授權等形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法制計量工作。推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的計量需求。強化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所屬實驗室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確保科研成果有效和測試結果可信。(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八)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安徽省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協調統一、多元共治的計量工作新格局。謀劃建立安徽省計量發展諮詢專家委員會,為我省重大計量決策提供支撐和諮詢服務。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計量事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施有效銜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
(二十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對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予以支持,加強計量強制檢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等公益性工作經費保障。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市應制定相應的投資、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加強對計量科研項目和計量科技創新支撐平台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源通過多元化融資方式,參與產業計量、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套用服務。
(三十)推動計量文化建設。省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安徽高校計量學科建設,將計量知識教育納入我省公民基本科學素質培育體系,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計量知識宣傳教育。各級科技、文化等主管部門要加強計量科普宣傳和文化建設,培育建設一批計量博物館、科技展覽館,建設量子計量科普基地。弘揚新時代計量精神。
(三十一)狠抓工作落實。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落實本工作方案的工作責任制,明確職責分工,並將主要目標納入質量工作考核。省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工作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通過第三方評估等形式開展本工作方案實施的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發現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對策,重要情況及時報告省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