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89號)、《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畫〉的通知》(皖發〔2015〕13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5〕45號)精神,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完善標準化體系,提升我省標準化水平,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 發布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服務全省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為主線,落實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建立完善標準化體制機制,最佳化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夯實標準化技術基礎,增強標準化服務能力,加快標準化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普及套用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標準化+”效應,為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建設創新型“三個強省”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緊密銜接,服務發展。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與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的緊密銜接,統籌規劃建設全省標準化體系,科學確定發展重點領域,協調推進經濟、文化、生態、社會及政府管理各個領域標準化工作,滿足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轉型升級的需要。
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全面落實標準化改革要求,完善標準化法制、體制和機制。強化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進科技研發、標準研製和產業發展一體化,提升標準技術水平。以管理創新為抓手,加大標準實施、監督和服務力度,提高標準化效益。
協同推進,共同治理。堅持“放、管、治”相結合,發揮市場對標準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強政府組織統籌,強化部門分工協作,引導企事業單位主動作為和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導向明確、架構科學、運轉高效的標準化共治新格局。
協調配套,開放合作。堅持各類各層級標準協調發展,加強標準與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銜接配套,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和必要補充作用。緊扣安徽開放型經濟發展需求,深化國內外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推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國內外標準,全面提升實質性參與國內、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安徽特色的標準化體系。標準化戰略全面實施,標準先進性、適用性和有效性明顯增強。標準化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標準服務發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場規範有標可循、公共利益有標可保、創新驅動有標引領、轉型升級有標支撐的新局面。“安徽標準”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大幅提升,我省標準化綜合水平邁入中部一流、國內先進行列。
——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推進、協調配套,在技術發展快、市場創新活躍的領域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團體標準,建立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地方標準為補充、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支撐的先進標準體系。地方標準平均制定周期縮短至18個月以內,科技成果標準轉化率持續提高。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5項以上,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400項以上、行業標準800項以上,組織制修訂地方標準800項以上。
——標準水平明顯提升。標準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在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形成一批系統性強、集成度高的標準。企業標準體系在80%以上大中型企業普遍建立,造就一批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優勢骨幹企業。爭創“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10個。培育2—3家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探索開展標準比對和評價活動,鼓勵和引導企業追求高標準、實現高質量。
——標準化效益充分顯現。各領域標準化試點示範穩步推進,成果得到廣泛套用。培育認定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標準化示範企業100個,組織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100個;建成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50個;組織開展服務業標準化試點115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50個。
——標準化基礎不斷夯實。標準化技術組織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範,新增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及工作組工作的標準化技術組織15個、籌建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30個。標準化專業人才基本滿足發展需要,新培養標準化高級專家100名,通過考試取得標準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300名,培訓企事業單位標準化專業技術人員8000人次。
二、主要任務
(一)最佳化標準體系。
1.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把政府單一供給的現行標準體系,轉變為由政府主導制定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清理我省現行有效的強制性地方標準,對不再適用的予以廢止,對不宜強制的轉化為推薦性地方標準,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滿足社會經濟管理基本要求等範圍之內的力爭上升為強制性國家標準。集中開展地方標準複審工作,整合精簡地方標準體系,最佳化完善推薦性地方標準,逐步縮減現有推薦性地方標準的數量和規模,加快形成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推薦性地方標準體系,不斷提高推薦性地方標準的整體水平。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供市場自願選用,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完善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
2.完善標準制定程式。廣泛聽取各關聯方意見,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保證標準技術指標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最佳化地方標準審批流程,加強標準立項、審查、編號和發布等“四統一”管理,落實標準複審要求,縮短標準制定周期,加快標準更新速度。加強標準驗證能力建設,積極培育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提高標準技術指標的先進性、準確性和可靠性。
3.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加強標準與科技互動,將重要標準的研製列入省科技計畫支持範圍,將技術標準納入省科技成果評獎範圍,將標準作為相關科研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和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的依據,套用科技報告制度促進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加強專利與標準相結合,支持專利融入標準,推動技術進步,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全球化”道路。
4.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制定嚴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將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納入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促進技術創新、標準研製和產業化協調發展。
(二)推動標準實施。
5.完善標準實施推進機制。發布重要地方標準,要同步出台標準實施方案和釋義,組織好標準宣傳推廣工作。規範標準解釋許可權管理,健全標準解釋機制。在高新技術、現代中藥、循環經濟、高端裝備製造、建築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現代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業等方面,積極爭取承擔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工作,不斷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推進並規範省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提高試點示範項目的質量和效益。建立完善標準化統計制度,將能反映產業發展水平的企業標準化統計指標列入法定的企業年度統計報表。
6.強化政府在標準實施中的作用。各地、各部門在制定政策措施時要積極引用標準,套用標準開展巨觀調控、產業推進、行業管理、市場準入和質量監管。運用行業準入、生產許可、合格評定/認證認可、行政執法、監督抽查等手段,促進標準實施,並通過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結果的採信和套用,定性或定量評價標準實施效果。運用標準化手段規範自身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效能。
7.充分發揮企業等在標準實施中的作用。企業要建立促進技術進步和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標準化工作機制。根據技術進步和生產經營目標需要,建立健全和有效運行企業標準體系,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並適套用戶、市場需求,保持企業所用標準的先進性和適用性。企業應嚴格執行標準,把標準作為生產經營、提供服務、控制質量的依據和手段,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和生產經營效益,創建知名品牌。充分發揮其他各類市場主體在標準實施中的作用。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以及相關標準化專業組織要積極利用自身有利條件,推動標準實施。
(三)強化標準監督。
8.建立標準分類監督機制。健全以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為主要形式的強制性標準監督機制,強化依據標準監管,保證強制性標準得到嚴格執行。建立完善標準符合性檢測、監督抽查、認證等推薦性標準監督機制,強化推薦性標準制定主體的實施責任。建立以團體自律和政府必要規範為主要形式的團體標準監督機制,發揮市場對團體標準的優勝劣汰作用。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的監督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組織開展抽查工作,保障公開內容真實有效,符合強制性標準要求。
9.建立標準實施的監督和評估制度。省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織開展重要行業和重要地方標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完善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渠道,強化對反饋信息的分類處理。
10.加強標準實施的社會監督。進一步暢通標準化投訴舉報渠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和消費者對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作用。加強標準化社會教育,強化標準意識,調動社會公眾積極性,共同監督標準實施。
(四)提升標準化服務能力。
11.建立完善標準化服務體系。拓展標準研發服務,開展標準技術內容和編制方法諮詢,為企業制定標準提供國內外相關標準分析研究、關鍵技術指標試驗驗證等專業化服務,提高其標準的質量和水平。提供標準實施諮詢服務,為企業實施標準提供定製化技術解決方案,指導企業科學、準確、有效執行標準。建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相關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對接機制,暢通企業參與行業和國家標準化工作渠道,提升企業國內外影響力和競爭力。幫助出口型企業了解貿易對象國技術標準體系,促進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強中小微企業標準化能力建設服務,協助企業建立標準化組織架構和制度體系、制定標準化發展策略、建設企業標準體系、培養標準化人才,更好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12.加快培育標準化服務機構。支持標準化科研機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歸口單位等加強標準化服務能力建設。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標準化服務機構發展。引導有能力的社會組織參與標準化服務。
(五)加強國際標準化合作。
13.加強國際標準化研究。鼓勵組建標準研究機構,加強對國際標準組織和主要貿易國標準的跟蹤,開展標準法規的蒐集和研究,進行技術標準比對、互認,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標準信息服務。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完善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平台,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性貿易措施和信息保障。
14.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推動“安徽標準”走向國際,支撐我省產業、產品、技術和服務“走出去”。鼓勵、支持我省專家和機構擔任國際標準化技術機構職務和承擔秘書處工作。鼓勵具有技術優勢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研製,拓展與主要貿易國和地區的標準互認,推動我省優勢產業技術標準的國際套用。支持出口型企業按照國際標準或進口國標準組織生產,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六)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
15.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積極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標準化課程、設立標準化專業,廣泛開展“標準化走進大學”系列活動。充實安徽省標準化高級專家庫,完善標準化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制度。重視培養和引進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廣泛開展各類標準化培訓,加強標準化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和企業標準化人員培訓,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標準化人才需求。
16.加強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加強落戶我省的國際、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和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提高廣泛性、代表性,保證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公正性。組織修訂《安徽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規定》,完善“廣泛參與、公開透明、協商一致”的工作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規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運行,嚴格委員投票表決制度。建立完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價和獎懲退出機制。
17.加強標準化科研機構建設。支持各類標準化科研機構開展標準化理論、方法、規劃、政策研究,提升標準化科研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標準化科研機構承擔科技計畫和標準化科研項目。加快標準化科研機構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提升服務產業和企業能力,鼓勵標準化科研人員與企業技術人員相互交流。加強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協同發展,逐步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支撐產業發展、行業管理和社會治理。加強安徽標準館建設,充實標準文獻資料庫,提升服務保障功能。
18.加強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各類標準化信息資源,建立包含標準化共享資源、服務資源和大數據分析在內的全省標準化信息綜合服務平台,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標準化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全面提升標準化信息服務能力。
三、重點領域
(一)加強經濟建設標準化,支撐轉型升級。
以實施“4105”行動計畫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著力點,著力完善傳統產業領域標準體系,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加強生產性服務業標準制定及試點示範,加快現代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在工業企業中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推動我省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建設創新型經濟強省。
專欄1 工業標準化重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
圍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航空航天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基礎通用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重要產品標準綜合體研製,大力推動企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向標準轉化,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形成核心競爭力,以標準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傳統產業
以我省鋼鐵、有色、化工、煤炭、電力、家電、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建材、食品、紡織、資源再生利用等傳統產業為重點,開展國內外先進標準對比提升活動,加大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標準研製和實施力度,提升傳統產業的標準水平,發揮標準的示範引領作用,促進產能結構最佳化,為化解產能過剩提供技術支持。有效開展工業聯盟標準化,形成產業集群優勢,為創建區域品牌提供保障。
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製造
針對我省汽車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共性技術和工藝等團體標準。在智慧型製造領域,開展機器人、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增材製造等標準研究,制定地方標準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
消費品
加強跨領域通用、重點領域專用、重要產品等三級消費品安全標準和配套檢驗方法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研製消費品標籤標識、全產業鏈質量控制、質量監管、特殊人群適用型設計和個性化定製等領域標準。加強化妝品和口腔護理用品領域標準制定與實施。
專欄2 服務業標準化重點
旅遊
重點研製網路線上旅遊、國家公園旅遊、低空飛行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等新業態標準,制修訂旅遊住宿、旅行社、旅遊目的地、旅遊安全、文明旅遊、誠信旅遊、研學旅遊、智慧旅遊、休閒度假、生態環保、鄉村旅遊、紅色旅遊和旅遊可持續發展、旅遊公共服務、旅遊應急救援等相關地方標準。指導行業標桿企業創建標準化試點示範,系統提高旅遊業服務水平。
商貿和流通
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計畫,加快制定批發零售、居民服務、重要商品交易、職業中介服務等相關標準,建立健全我省現代貿易體系,提高商貿流通行業的規範程度及運營效率。重點研製通用基礎類、公共類、服務類及專業類物流標準,加大物流安全、物流誠信、綠色物流、物流信息、先進設備和城市共同配送、多式聯運等物流業發展急需的重要標準研製力度,形成一批對我省物流業發展和服務水平提升有重大促進作用的物流標準。
服務外包
研製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標準,通過標準體系構建助力合肥“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做大做強,推動其他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和示範區轉型升級。
高技術等新興服務領域
加強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智慧財產權、檢驗檢測、數字內容、科技成果轉化、電子商務、生物技術、創業孵化、科技諮詢、標準化服務等服務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及重要標準研製,開展會展、會計、審計、法律等商務服務標準研究,抓好標準推廣套用和實施監督工作,全面提高新興服務領域標準化水平。
交通運輸
結合我省交通運輸業發展實際,開展道路交通客運管理和公眾服務標準化試點,研製道路交通客運服務管理標準;以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出租汽車、公共腳踏車、公共運輸信息化服務等領域標準研製為重點,健全城市客運服務標準體系。
家庭服務
以家政、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研究制定一批急需的地方標準。圍繞家政培訓、家政鑑定與考評、家政服務保障、母嬰護理和陪護、社區照料服務等,建立健全相關標準體系,進一步推動家庭服務業規範化建設。
人力資源服務
建立健全基礎術語、機構評價、服務規範、人員資質、服務技術等方面的人力資源服務標準體系。
專欄3 農業標準化重點
農業
圍繞我省糧食、棉花、油料、中藥材、茶葉、蠶桑、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及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加工與貯運,完善質量標準及其生產技術規程,以及相應的農業投入品標準。加快制定步伐,儘快建立我省農業質量標準體系,並加大對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引進力度,逐步健全從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控制、產地準出要求等配套的農業標準體系。
林業
建立涵蓋林業基礎、林木資源保護與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管理、森林培育與經營管理、濕地保護、林產品加工、林業裝備及林業新興領域等各領域的標準體系,形成覆蓋生態建設全領域、支撐產業發展全過程的科學規範的林業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保障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水利
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重點研製防災減災、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水生態保護、水質評價、水文等關鍵保障技術標準,加快建立科學、統一、權威的水利標準體系。
糧食
籌建安徽省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強安徽特色糧食製品標準制定。抓好糧油質量安全控制、檢驗檢測、現代倉儲流通、節糧減損、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糧油加工機械等標準推廣實施和實施監督,健全糧食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監測體系。加強標準驗證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安徽省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機構。
農業社會化服務
開展農資供應、農業生產、土地流轉、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和質量追溯、農產品流通、農業信息化、農業金融、農業經營等領域的管理、運行、維護、服務及評價等標準研製和推廣實施,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美麗鄉村建設
推進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的美麗鄉村發展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等方面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農村社會管理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標準的制修訂,提高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形成。
脫貧攻堅
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綜合施策發力,系統推進產業脫貧、就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脫貧、智力扶貧、社保兜底脫貧、健康脫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金融扶貧、社會扶貧標準化建設,及時將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的成熟經驗和做法總結提煉並形成地方標準,逐步建立一套可固化、可複製的標準體系,加以推廣套用,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二)加強文化建設標準化,促進文化繁榮。
貫徹落實《中共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形成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個性、上下銜接的標準指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創新型文化強省。
專欄4 文化領域標準化重點
文化藝術
按照我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和實施標準的要求,建立健全包括保障標準、提供標準、評價標準在內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研製一批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演出場館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服務標準,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新聞出版
加強新聞出版領域著作權保護與著作權運營、數字出版技術與管理、新聞出版產品流通等標準的推廣套用,豐富新聞出版服務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
廣播電影電視
加強網路制播、超高畫質電視、高效視音頻編碼、廣播電視媒體融合、下一代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數字音頻廣播、新一代地面數位電視、衛星廣播電視、應急廣播、數字電影與數字影院等標準推廣套用,提高影視服務質量。
體育
籌建安徽省體育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重點推動涉及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公共體育服務、體育休閒服務、競賽表演、體育場館、體育用品、運動設施及國民體質監測等相關地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在有條件的單位和企業開展體育服務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形成有效推動體育標準化的工作機制。
(三)加強生態文明標準化,服務綠色發展。
貫徹落實《安徽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資源節約、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為著力點,加強水資源保護、地質和礦產資源保護、土地資源保護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巢湖流域和黃山、蚌埠、宣城等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快制修訂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地方標準,研究確定節能環保技術標準目錄,建立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提高我省綠色產業發展水平,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建設創新型生態強省。
專欄5 生態文明標準化重點
環境保護
圍繞污染物排放控制、環境監測方法、污染處理技術規範等方面,加強環境保護地方標準制修訂。發布實施巢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工業領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在用壓燃式發動機汽車載入減速法排氣煙度排放限值》和《在用點燃式發動機輕型汽車穩態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機動車管理地方環保標準。啟動我省地方環保標準中環境監測方法、污染處理技術規範等推薦性標準的探索研究工作。
節能
加快能源線上監測、系統能效檢測、能源審計、契約能源管理、節能量及節能技術評估、能源績效評價等配套的節能基礎與管理標準研製,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制修訂產能過剩行業涉及節能、節水、環保、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標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
水資源保護
制定並實施水資源保護、用水定額等領域技術標準,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水資源管理、河湖管理、節水管理、應急監測管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技術等領域標準研究。
地質和礦產資源保護
開展地質調查評價預算標準修訂,地質實驗測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土地復墾等關鍵技術標準修訂和推廣套用,提高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水平。
土地資源保護
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規劃、農田保護規劃、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地下水污染監測等領域標準研製和推廣套用,探索研製不動產統一登記、權籍調查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設等領域技術標準規範,推進土地資源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
(四)加強社會治理標準化,保障改善民生。
以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為著力點,建立健全教育、衛生、安全、民政等領域標準體系,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標準清理整合與實施監督,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強民政、測繪、氣象標準研製,加快社會信用標準體系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更加公平、安全、有序發展。
專欄6 社會領域標準化重點
公共教育
落實《安徽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要求,推進學校建設和管理、教師專業能力、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裝備等領域的標準研製,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教育及服務標準體系。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改造、各類學校信息化建設評價、教育信息化平台開發接口規範等地方標準。研究教育區域布局、學校辦學條件和評估標準,建立各學段的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和師資配備標準,用標準化推動實現公共教育及服務均等化。
醫療衛生
發揮安徽中醫藥產業優勢,開展中醫特色優勢診療服務、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等特色領域標準研製;制定完善醫療機構管理、預防保健服務、醫療服務提供等服務標準;指導醫療衛生領域單位開展標準化創建試點工作,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質量水平。完善我省公共衛生標準化體系建設,開展公共場所衛生清洗、消毒標準化操作規範研究並制定相關地方標準。
食品藥品安全
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宣傳貫徹培訓與跟蹤評價工作,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地方標準,形成科學合理的食品、藥品(含中藥材和中藥飲片)、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加工生產、檢驗檢測和追溯標準體系,推動食品藥品工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建立食品藥品標準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於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國藥典》的制修訂工作。
公共安全
籌建安徽省公共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提高重點行業、重要目標防範恐怖活動能力為落腳點,全面推動公共運輸、水電油氣、旅遊、物流寄遞和軌道交通等重點行業反恐怖防範地方標準體系建設;以保證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健康運行和發揮作用為著力點,建立健全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套用、維護、保障等標準體系;以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出發點,深化消防安全和應急救援標準體系建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產
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建築施工、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消防產品等重點行業或領域地方標準制修訂,健全安全預防、檢測、評估、管理等標準體系,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規範各類生產經營行為。
民政
加大社會組織、優撫安置、減災救災、社會救助、社區建設、平安邊界、社會福利與老年服務、殘疾人福利服務、兒童福利服務、福利彩票、婚姻、收養、殯葬、社會工作、民政信息化等重大民生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力度,加快構建民政服務標準體系。加強民政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逐步在民政領域形成一批標準化示範單位,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推廣經驗,推進我省民政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
氣象
制修訂符合我省氣候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地方標準,重點研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評估、農業氣象服務與評估、大氣成分監測預警服務、智慧型氣象觀測裝備、氣象設施建設、氣象裝備保障、氣象計量、氣象數據資源、氣象資料匯交、氣象大數據環境和接口、氣象信息共享服務、氣象軟體模組、大氣污染監測預警、氣候環境容量等技術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針對氣象服務市場發展需要,加強市場準入、行為規範、共享共用等配套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提升氣象服務的準確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社會信用體系
貫徹執行國家和行業社會信用標準,加快制定地方性社會信用基礎類、通用技術類、管理類、服務類等標準,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強社會信用標準化研究,制定地方性公共信用信息徵集類、管理類、套用類等標準,規範全省範圍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採集、交換、共享、套用和服務等,推動“信用安徽”建設躍上新台階。
物品編碼
加大商品條碼資料庫建設力度,加快物品信息資源體系建設,加強物品編碼技術在產品質量追溯中的套用,支撐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設。加強商品條碼在電子商務產品監管中的套用研究,加強條碼信息在質量監督抽樣中的套用,加快二維條碼的推廣套用。
工程建設
加強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建築產業現代化、建築節能、綠色建築、智慧城市、城鄉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安全等工程建設標準研製工作,推進養老服務設施、無障礙設施、可再生能源、建築信息模型、地方歷史建築保護等領域的標準制定工作,打造工程建設標準信息化工程,建立工程建設標準員管理制度體系,滿足安徽省工程建設發展需要。
新型城鎮化
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加強基礎通用、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資源環境、文化傳承、宜居型城市等領域的標準研製,完成新型城鎮化標準重點制修訂項目任務。
(五)加強政府管理標準化,提高行政效能。
以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範化、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著力點,固化和推廣政府管理成熟經驗,加強權力運行監督、公共服務供給、執法監管、電子政務等領域標準制定與實施,構建政府管理標準化體系,鞏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樹立依法依標管理和服務意識,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專欄7 政府管理領域標準化重點
權力運行監督
探索建立權力運行監督標準化體系,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範化。進一步完善我省政府權力事項編碼標準,研究制定政府權力公開規範、辦事流程、管理許可權取消和下放效果評估、運行監督等相關地方標準,實現依法行政、規範履職、廉潔透明、高效服務的政府建設目標。
基本公共服務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分類與供給、質量控制與績效評估標準,研製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社區服務標準,制定實施綜合行政服務平台建設、檢驗檢測共用平台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分級分類管理、服務規範等標準,培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執法監管
強化節能節地節水、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和公共衛生、生態環境保護、消費者安全等領域強制性標準的實施監督,開展縣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基層執法設備設施、行為規範、抽樣技術等標準研製,提高執法效率和規範化水平,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電子政務服務
研究制定我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標準,建立和完善電子公文、電子檔案、電子證照、電子監察、電子審計等技術標準,加強統一電子政務平台、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統一身份認證和政府數據對外開放等標準化工作,圍繞“放管服”構建大數據採集、分析、套用標準規範體系,促進電子政務標準化水平提升。
信息安全保密
加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保密檢查監管、安全保密產品等標準化工作,開展虛擬化、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套用的安全保密標準研究,增強信息安全保密技術能力。
四、重大行動
(一)高端製造業標準化行動。實施《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中國製造2025安徽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智慧型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家電、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機裝備和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電力裝備等高端製造業為重點,研究制定一批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的“安徽製造”標準,構建“安徽製造”先進標準體系,提升“安徽製造”品牌形象。
按照“先進標準—技術改造—做強產業”模式,引導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制定實施先進團體(聯盟)標準,推動技術改造、“機器換人”與採用國際先進標準互融互促,帶動全產業鏈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有效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加快建設製造強省。
(二)創新驅動標準化行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工程》和省科技重大專項,圍繞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在新型顯示、積體電路、語音技術、量子通信、“網際網路+”、機器人、智慧型家電、數控系統、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等領域加強攻關的同時,加強技術標準戰略研究,強化科技計畫執行與技術標準研製互動,開展重點產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企業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高新技術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積極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及工作組工作,實現標準創新和產業套用的有效對接,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按照“技術創新—標準轉化—做優產業”模式,鼓勵和支持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更加重視技術創新、標準研究,積極主導或參與國際和國內標準制修訂,將自主智慧財產權融入標準,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一批掌握國內外標準話語權的優勢產業和企業,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三)農產品安全標準化行動。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圍繞安全種植、健康養殖、綠色流通、合理加工,把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作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農產品安全保障標準體系,組織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300項。進一步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全省種植業、養殖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分別達到65%、80%以上,有效保障農產品安全。
圍繞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以及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提升等,大力開展以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為目標的標準化示範推廣工作,建設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各類標準化示範項目。組織農業標準化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產業聯盟,構建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台,建立現代農業標準化示範和推廣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
(四)消費品安全標準化行動。以保障消費品安全為目標,建立完善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和市場準入、退出制度,促進消費品安全和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開展消費品安全標準“築籬”專項行動,圍繞化學安全、機械物理安全、生物安全和使用安全,建立跨領域通用安全標準、重點領域專用安全標準和重要產品安全標準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的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在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家具、汽車、紙製品、化妝品、白酒、煙花爆竹等重點領域,組織制修訂相關地方標準30項。加強消費品售後服務、標籤標識、質量信息揭示、廢舊消費品再利用等相關領域標準研製。建設消費品標準信息服務平台,完善產業發展、產品質量監督、進出口商品檢驗、消費維權等多環節信息與標準化工作的銜接互動機制,加強對消費品標準化工作的信息共享和風險預警。在重點消費品領域,扶持建立一批團體標準制定組織,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資源,合力研究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的設計、材料、工藝、檢測等關鍵共性標準。結合現有各級檢驗檢測實驗力量,建設一批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探索建立重要消費品關鍵技術指標驗證制度。
(五)節能減排標準化行動。創新節能減排標準化管理機制,支持各類社會組織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節能減排標準制修訂,加快全省重點節能減排領域地方標準研製工作,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求的團體標準,適時上升為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及時開展節能減排標準複審和修訂工作,每年制定實施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2個以上,逐步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地方標準體系。嚴格執行節能減排強制性標準,引導節能減排推薦性標準實施,強化節能減排標準實施監督。
開展節能減排標準化試點,把循環經濟標準化作為國家和省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單位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標準體系,加大各行業節能、節水、節材、廢物再利用、資源化等方面標準套用力度,完善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式,樹立一批循環經濟標準化示範單位,促進綜合發展效益的提升。
(六)旅遊標準化行動。突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大別山旅遊扶貧實驗區、皖北歷史文化旅遊區四大重點,形成全域旅遊、山嶽旅遊、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健康旅遊五大標準體系,積極主導或參與旅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強化旅遊國際標準的引入和實施,提升全省旅遊業國際化、信息化、標準化、特色化水平。
積極組織開展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全國旅遊服務質量標桿單位等創建活動,創建一批標準化和名牌旅遊企業。加強旅遊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建立健全我省旅遊標準體系,重點研製旅遊業基礎標準,旅遊區、旅遊產品、旅行社、旅遊住宿、旅遊餐飲、旅遊交通、旅遊購物、旅遊文化娛樂等旅遊業要素標準,旅遊資源保護、旅遊信息服務、旅遊公共設施、旅遊安全等旅遊業支持標準,旅遊人力資源、旅遊投訴處理、旅遊統計管理、遊客行為管理、旅遊目的地評價、旅遊企業誠信評價、遊客滿意度等旅遊業工作標準等地方標準50項,為加快建設旅遊強省提供更為有力的標準支撐。
(七)現代物流標準化行動。研究制定安徽省物流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在全省物流產業集群內,以推廣標準托盤及循環共用為重點,建立物流標準化體系,系統推進物流標準研製、實施、監督等各項任務。加強物流園區建設、托盤、城市配送物流車營運技術規範等重要標準宣傳貫徹和培訓,積極採用適合我省物流業發展的國際先進標準,促進物流標準推廣套用,滿足物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
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物流標準化創新,推進重點物流企業參與專業領域物流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制定工作,組織制修訂物流地方標準20項,並力爭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積極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選擇大型物流企業、配送中心、售後服務平台、物流園區、物流信息平台等,組織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20個。加快推進長三角物流信息領域標準化合作試點,加強區域協同物流標準聯合研製,逐步建立區域物流標準對接以及協調互認的工作機制。
(八)政務服務標準化行動。以打造法治型、高效型、責任型、服務型、廉潔型“五型”政府為目標,按照“以相關國家標準為基礎,以統一的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及相關共性標準為核心,以各地政務服務中心個性標準為補充,以統一的硬體、標識標準化為特徵”的構建思路,深入推進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省項目建設,在全省範圍對共同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規範和服務時限及外觀標識進行統一,推動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政務服務標準化,進一步提升全省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質量和水平。
貫徹實施《政務服務中心運行規範》等7項國家標準,在我省政務服務優勢領域力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研究制定行政權力事項編碼、行政審批公開規範、辦事流程、管理許可權取消和下放效果評估、運行監督等地方標準30項,修訂《行政服務中心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26項地方標準。不斷深化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動態調整和樹立一批政務服務標準化示範中心,帶動全省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水平整體躍升。加強政務服務地方標準的宣傳貫徹實施和監督工作,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常態化、系統化和體系化,讓企業和民眾享受到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樹立政務服務發展“安徽樣本”。
(九)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行動。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改革重點領域,研究編制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加快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配套的規劃、建設、管理與評價等標準的制修訂,組織制定相關地方標準30項,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基本覆蓋新型城鎮化建設各環節,滿足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的需要。
開展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推動標準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套用和實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標準化水平,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模式,支撐和促進新型城鎮化規範、有序發展。
(十)標準化基礎能力提升行動。以整體提升標準化發展的基礎能力為目標,推進標準化人才培養和儲備,引導高校、科研機構開設標準化課程和學歷教育。支持我省專家到國際、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任職或參與工作。加強標準化培訓和宣傳工作,開展面向專業技術人員的標準化專業知識培訓、面向企業管理層和員工的標準化技能培訓、面向政府公務人員和社會公眾的標準化知識宣傳普及。組建新一批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著力加強規範化建設與管理,探索建立監督考核和獎勵退出機制。
加快標準化服務業的培育和發展。引導建立標準化事務所等新興業態。加強標準化服務機構信用體系建設,促進標準化服務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加強標準化科研機構能力建設,系統開展標準化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夯實標準化發展基礎。鼓勵標準化專業機構為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標準化信息諮詢、試驗驗證、數據挖掘、知識培訓等專業化服務,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建立統一的全省標準化信息網,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快標準化法治建設。加快推進《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辦法》及相關配套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工作,夯實標準化法治基礎。加大法規、規章、政策引用標準的力度,在法規中進一步明確標準制定和實施中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鼓勵地方立法推進標準化戰略實施,制定符合本行政區域標準化事業發展實際的地方性配套法規、規章。完善支持標準化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對法律法規的技術支撐和補充作用。
(二)完善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健全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加強標準化工作的部門聯動,充分發揮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在標準制定、實施及監督中的作用。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領導,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加強督查、強化考核,加大重要標準推廣套用的協調力度。
(三)加大標準化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政府應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統籌安排標準化工作經費。制定強制性標準和公益類推薦性標準以及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化活動的經費,由同級財政予以安排。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加大投入,促進標準創新和標準化服務業發展。
(四)加強標準化宣傳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大力宣傳標準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化先進典型和突出成就,擴大標準化社會影響力。廣泛開展世界標準日、質量月、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民眾性標準化宣傳活動,深入企業、機關、學校、社區、鄉村普及標準化知識,宣傳標準化理念,營造標準化工作良好氛圍。
(五)加強規劃組織實施。省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各地各部門分工負責,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推進本規劃實施。做好相關專項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抓好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領域和重大行動的責任分解和落實,將本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健全標準化統一管理和協調推進機制,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本規劃落到實處。
各地各部門可依據本規劃,制定本地本部門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