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白銀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已經白銀市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白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1月6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銀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1月6日
  • 發布單位:白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進一步夯實我市計量技術基礎、提升計量套用和服務能力、強化計量監管效能,更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甘肅省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發〔2022〕59號)精神和要求,結合《白銀市“十四五”市場監管規劃》和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我市計量科學技術水平逐步提升,計量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市計量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快,計量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計量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計量協同推動機制進一步完善,能源計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展望到2035年,我市計量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前列,計量管理體系趨於完善,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大計量”工作格局,計量測試服務能力基本覆蓋傳統產業,基本符合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計量發展主要目標
序號
指標名稱
2021年
2025年
2035年
屬性
1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數(含新建、改造、擴項)(項)
35
45
65
預期性
2
建立企業最高計量標準(項)
83
93
113
預期性
3
計量誠信單位(家)
365
500
800
預期性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計量基礎研究
1.加強計量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強熱工計量、化學計量等計量基礎技術研究,積極參與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生態環境、醫療衛生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計量測試與套用技術研究,支持專業技術機構、企業、科研院校申請計量科研項目,開展測量技術研究。(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2.推動計量數位化轉型。推廣套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台,加強計量數據統計、分析和利用。運用線上監測、遠程校準等數位化計量技術,推行數字校準證書,促進計量器具智慧型化、網路化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3.營造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環境。加強與省計量院、科研院校及龍頭企業產學研用計量科技合作,發揮其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促進計量科研成果轉化和有效套用,努力打造計量科技創新基地,構建計量、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等融合聯動的計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強化計量套用服務
4.服務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全市重點產業計量能力提升工程,夯實高質量發展的計量基礎。重點圍繞有色金屬、稀土、煤炭、化工、生物製藥等重點產業,聚焦“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痛點和“卡脖子”技術難點,建立一批先進的計量標準,加強套用性、創新性、前瞻性計量測試技術的推廣和套用,增強促進重點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提升質量控制和智慧管理水平。(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5.服務農業高效發展。參與甘肅省開展特色農業產地環境監測評價、營養品質檢測評價、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和生產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的計量測試技術及標準物質研究,為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存儲、物流、貿易等提供全鏈條計量服務,助力我市“羊、菜、果”等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6.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推動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設,做好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落實碳排放計量審查制度,強化重點排放單位的碳計量要求,推動能源計量與碳計量有效銜接,積極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開展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監督檢查,提高全社會節能意識。(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7.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提升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安全防護領域計量技術測試服務能力,建立民生領域安全防護類、醫療衛生類計量標準,努力實現民生領域安全防護類、醫療衛生類強制檢定項目全覆蓋目標;加強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築施工、特種設備等安全領域相關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8.服務交通計量技術發展。開展交通安全專用測量設備、貨車超載超限設備、機動車測速裝置和機動車光污染、聲污染、尾氣排放線上監測設備等計量技術套用,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套用。(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加強計量能力建設
9. 推進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面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及重大民生需求,構建鏈條清晰、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市、縣兩級量傳溯源體系,破解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問題,落實地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指導性目錄,優先建立實施計量強制檢定工作所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大力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覆蓋率;加快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升級換代,對不適應計量工作需要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進行技術改造,提升自動化、智慧型化、網路化水平,提升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溯源能力。(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能分工負責)
10.加快計量技術機構建設。加強計量技術資源統籌規劃,通過技術協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等方式,推動計量技術機構科學化、持續化和優質化發展。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做好法制計量監管保障與計量公共服務的前提下,承擔地方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任務,加強套用計量科學技術研究,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頭作用。市、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進一步強化法制計量工作,落實好強制檢定職責,持續穩定為社會提供基礎性、公益性量值傳遞與溯源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項授權等形式支持其他各類計量技術機構發展,逐步實現各類計量技術機構優勢互補、有序競爭、共同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能分工負責)
11.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計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行動,依託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建設平台,積極引進緊缺人才,培育高層次計量領軍人才和計量科研團隊,擴充我市計量專家庫。充分利用省級培訓平台和實訓基地,開展業務培訓,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計量比對,組織開展市級計量比對、計量大比武活動,增強計量專業技術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加大註冊計量師制度宣傳力度,組織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技術人員、鼓勵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計量技術工作人員積極參加註冊計量師考試,指導註冊計量師註冊申報。(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12.提升企業計量能力。通過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其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建立最高計量標準,採用先進計量器具,提升生產工藝過程控制、產品質量升級的相關計量技術支撐,強化對工業測量過程和測量數據的管理,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落實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發揮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協同開展研發套用,建立創新高效的企業計量服務保障體系。對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13.推動計量協作發展。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計量服務協同平台建設,參加區域計量服務協同平台和計量數據協同套用中心建設,加強區域間計量創新科技合作,整合利用好區域優質計量資源,充分釋放計量基礎設施效能,研究解決區域共性問題,縮小區域計量發展差距,推進區域計量能力、結果互認,加快構建黃河流域、“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計量支撐服務體系。(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14.服務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加強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相關技術規範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鑑和共享共用,建立完善計量基礎設施,為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四)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15.落實計量監管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抓手、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開展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檢查,提升監管的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推廣套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台,推動監管重點從管器具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的全鏈條計量監管體制轉變。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強化計量風險防範意識,從生產、使用、維修等各個環節嚴格控制計量器具風險,築牢穩定、準確、可靠的計量安全螢幕障,快速有效處置計量突發事件。(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16.加大民生計量監管力度。實施計量惠民工程,提升基層民生計量保障能力。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涉及民生領域重點強檢項目全覆蓋,持續開展對集貿市場、加油(氣)站、計程車、餐飲業、商店、眼鏡店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行業領域和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加強對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安全防護、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等行業領域計量監督管理,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大對衡器、水分測定儀等涉農計量器具和種子、農藥等農資類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和保障力度,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延伸,重點服務糧食收儲、農資銷售、農產品收購、農業電商等環節,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商務局、市糧食和儲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17.推進誠信計量分類監管。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開展誠信計量示範活動,在集貿市場、餐飲業、加油(氣)站、眼鏡驗配等領域樹立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誠信計量典型,通過全省計量監管服務信息化平台實現誠信計量承諾公示和信息收集,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對失信主體加大監管頻次,將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落到實處。(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18.嚴格計量執法活動。加強計量執法協作,推動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強化依法移送、依法辦案意識,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研究,提高計量執法裝備水平。嚴厲查處製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缺斤短兩、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的計量作弊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積極回應民生訴求,快速查處民生計量投訴舉報。(市市場監管局、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匯聚推動計量事業發展合力。完善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計量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建立住建、科技、工信、衛生、應急、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參與的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計量工作,推進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各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計量工作,提高對計量工作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地位的認識,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明確計量發展重點,制定具體措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要結合實際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本實施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落地見效。(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糧食和儲備局等有關部門及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強計量基礎設施、計量標準、標準物質、計量數據等國家戰略資源能力建設,強化計量監管和基層、基礎能力建設,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預算,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改造、提升,強制檢定以及計量專項監督管理等工作所需經費給予保障,發改、科技、人社等部門要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投資、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對計量重大科研項目、計量科技創新支撐平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先進測量實驗室建設以及計量人才培養和引進予以政策及資金支持,促進計量科技研發和重點科研項目、成果的轉化和套用。鼓勵社會資源通過多元化融資方式參與產業計量、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套用服務。(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及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加強計量宣傳和計量文化建設。深入開展計量科普宣傳,挖掘計量歷史文化,創新計量文化表現形式,培育建設我市計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在“5·20世界計量日”“質量月”“全國科普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法定計量單位、計量科技知識、計量文化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計量科學素養,提升社會各界對計量工作的認知度、認可度和參與度,弘揚“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計量價值體系,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計量精神,選樹計量先進典型,增強新時代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旅局、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及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能分工負責)
(四)強化督查評估。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要建立落實本實施方案的工作責任制,按照職責分工,對重點任務推進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市市場監管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通過第三方評估等形式開展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對實施中發現的問題,積極研究解決對策,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市市場監管局、各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能分工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