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發〔2021〕37號)、《廣東省計量發展規劃(2022—2035年)》(粵辦函〔2022〕351號)和《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夯實計量基礎,提升全市計量能力和水平,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的實施方案。

該方案於2023年4月26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4月26日
  • 發布單位: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通知,全文內容,

發布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實施方案的通知
深府辦〔2023〕4 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
《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市場監管局反映。
市政府辦公廳
2023年4月26日

全文內容

深圳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計量是測量及其套用的科學,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計量發展水平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發〔2021〕37號)、《廣東省計量發展規劃(2022—2035年)》(粵辦函〔2022〕351號)和《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夯實計量基礎,提升全市計量能力和水平,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作為奮力推進新時代計量工作,以夯實計量技術基礎、強化計量套用服務為重點,集聚各方資源和力量,加快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不斷完善計量治理體系,充分發揮計量的戰略性、先導性和基礎性作用,增強計量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的支撐和保障,更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注入強勁動力。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深圳市在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量子信息等領域計量科技創新力、影響力位居全國前列。計量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計量支撐和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凸顯,計量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計量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對科技創新的引領持續強化。加強量子計量、新型感測、精密測量、計量數位化轉型等技術研究,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攻克一批重點領域亟需的關鍵、共性計量測試技術,自主研製一批計量標準裝置、儀器儀表和標準物質,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和計量科技創新載體,培養造就一批優秀計量科技人才,構築良好的計量科技創新生態,計量整體科技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計量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產業發展的賦能更加有力。計量技術機構實力不斷壯大,資質能力更加完備。計量在全市重大戰略中的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計量測試服務能力有效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立一批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研製一批專用計量測試裝備,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計量測試方法和標準規範,計量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計量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對治理效能的提升成效顯著。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不斷健全計量管理規章制度,基本形成新型計量監管機制。創新智慧計量監管模式,推動實現全鏈條計量監管。完善誠信計量體系,強化民生計量監管,推動計量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展望到2035年,深圳市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關鍵領域計量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綜合實力達到全國一流水平,計量的戰略性和基礎性地位得到全面強化。建成國內領先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實現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專欄1 全市計量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年
2025年
指標屬性
1
國家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數量(項/年)
1
2
預期性
2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項)
383
500
預期性
3
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個)
2
4
預期性
4
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個)
1
3
預期性
5
市級或以上計量相關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個)
3
6
預期性
6
市級或以上計量相關工程研究中心(個)
3
6
預期性
7
市級或以上計量相關公共服務平台(個)
7
10
預期性
8
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個)
0
1
預期性
9
編制地方誠信計量管理規範(項)
0
5
預期性
10
引導培育誠信計量示範單位(家)
600
1000
預期性
11
強檢項目建標覆蓋率*
90
93
預期性
* 按《市場監管總局關於調整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的公告》(2020年第42號)中的一級目錄。
二、強化計量科技創新,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三)加強計量前沿和基礎研究。
積極應對計量量子化變革,參與國家“量子度量衡”計畫,重點開展量子計量技術及套用研究。加強推動計量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究。聚焦重大科技創新,重點開展前沿和交叉領域測量新技術研究。把握計量發展前沿動態,重點開展計量基礎理論與技術套用研究。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重大民生領域的前瞻精準測量需求,重點開展新型感測及精密測量技術研究。積極對接國家、廣東省基礎研究重大布局和重大研究任務,在基礎研究、平台和載體、人才、創新創業、協同創新等市科技研發資金專項加大對計量領域的支持力度。
專欄2 計量前沿和基礎研究重點方向
1.量子計量技術及套用研究。重點研究時間頻率、長度、電學等量子計量基標準技術以及量子計量標準參考儀器,加強量子測量與感測技術套用基礎研究以及量子測量感測晶片及器件關鍵技術研究。
2.前沿和交叉領域測量新技術研究。重點聚焦量子信息、通信與網路、人工智慧、新材料、細胞與基因、合成生物、生物醫藥與健康、空天海洋、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領域重大需求,研究測量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
3.測量基礎理論與技術套用研究。重點開展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理論和模型套用研究、測量儀器與軟體算法測評、計量作用機理和效能評價模型及其套用研究。
4.新型感測及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重點開展圖像視覺、柔性觸覺、光纖、電離輻射、微力、微機電系統(MEMS)等智慧型化感測和精密測量技術研究,細胞(器)、生物分子(蛋白質及核酸等)感測與精準測量技術研究,微納米、大尺寸、空間與位置等精密測量技術、多參量綜合計量校準技術研究。
(四)開展計量數位化轉型研究。
圍繞數位化改革重大需求,開展計量數位化技術、測量數位化及數據套用技術研究。高水平建設計量數據中心、測量數據創新研究與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精準測量技術與數字經濟、產業數位化深度融合。強化計量數據深度開發利用,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建設一批計量數據套用基地,落地一批計量數據套用服務示範項目。
實施市級計量技術機構數位化升級改造工程,深度參與數字國際單位制建設,推行國際公認的數字校準證書。強化計量數據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推動跨行業、跨領域計量數據融合、共享與套用。
專欄3 計量數位化轉型研究重點方向
1.計量數位化和數位化測量技術研究。重點開展比特量、網路流量、數字對象的計量技術和數據質量評價、數字資產評價、測量數據安全保障技術研究;開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在計量測試領域的融合套用技術研究;開展產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城市、市場監管重點領域的數位化測量技術與集成套用方案研究,數位化測量管理與數據分析軟體系統開發。
2.測量數據中心與服務平台建設。高水平建設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深圳分中心;在智慧型製造、北斗導航及定位、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低碳與環保、感測器與儀器儀表、醫療健康、智慧農貿、食品安全、新材料等領域培育建設計量數據套用基地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標準參考資料庫,開展計量數位化、數位化測量技術和數據套用服務示範。
(五)開展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創新研究與能力提升。
圍繞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重大民生監管領域的新需求,開展新型、複雜、真實場景計量溯源技術、測試物理場構建和測量評價技術等研究。加強網聯化、扁平化、智慧型化、原位、線上、極值量、多維度綜合參數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及其套用研究,開展計量基標準、參考方法、標準物質、質控品研究與套用。
推動量值傳遞溯源新技術的轉化套用,持續提升計量技術機構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效能。
專欄4 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創新研究與能力提升重點方向
1.新興和重點領域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與能力提升。重點研究毫米波天線、快速比吸收率(SAR)測試系統及組織液、新一代通信骨幹網大容量通信、超大功率雷射等領域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痕量蛋白或肽段雜質的準確定性和定量技術;重點提升超高真空、微壓、視光、磁場、超聲、水聲等領域的量值傳遞溯源服務能力。
2.複雜、真實場景計量溯源技術研究。重點研究複雜環境中聲學振動(噪聲)、核電及醫療設施放射性核素一體化綜合檢測(監測)、地震預警及監測、橋樑及建築物振動線上監測等領域的量值傳遞溯源技術;人工智慧、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駕駛、無人機、智慧型機器人、智慧燈桿等領域的多參量綜合校準與測試評價技術。
3.線上、遠程與網聯化計量溯源技術研究。重點研究壓力真空、流量、溫濕度、氣體等方向線上計量溯源技術;電動汽車充電樁、高壓大電流設備等裝備的遠程校準技術;三坐標測量機、機器人、工具機等高端裝備的網聯化計量溯源技術。
4.測試物理場構建和測量評價技術研究。重點研究面向汽車、飛行器、建築材料等測試評價用的複合風洞構建及測量評價技術,集合多變環境參量組合控制能力的綜合測試物理場(裝備)構建及測量評價技術。
(六)加強關鍵共性計量技術攻關和測量儀器研發。
面向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社會治理領域內的重大需求,加強計量基礎共性技術攻關,發展原級、在役、動態等關鍵計量檢測技術。開展測量軟體功能和安全測評等關鍵技術研究和套用。加強測量儀器儀表高可靠、集成化、微型化、智慧型化、攜帶型等共性技術研究,加快研製高精度高適應性的新型測量核心部件、儀器儀表和裝置。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加快關鍵測量部件和儀器裝備的國產化替代。加強國產化測量儀器儀表的轉化套用,研究面向實際場景的精準套用技術方案和計量保障技術。
專欄5 關鍵共性計量技術攻關和測量儀器研發重點方向
1.關鍵共性計量技術攻關。重點研究時間頻率、氫能、電化學儲能、生物基因、核輻射、新材料等領域的計量基礎共性技術;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智慧型製造系統等領域的在役計量檢測技術;在役條件下計量器具的可靠性測試及失效分析技術;微波、溫度等領域的原級計量技術;動態血糖儀、動態扭矩等動態計量技術;多源參數測試、多層次分級評價技術;量子晶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測量儀器設備中的套用共性技術。
2.測量儀器及裝備研發。重點研發智慧型光學三維測量儀、智慧型數字X射線成像測量儀、光聲遙感/雷射超聲雙模態非接觸測量儀;中紅外氣體原位檢測、輻射線上監測等測量關鍵部件及系統;新型輻射探測、超低本底放射性核素計量等高精度探測器和精密測量儀器;晶片級量熱計、飛秒光頻梳等攜帶型、低成本、小型化測量儀器;毫米波通信、積體電路等重點產業關鍵領域的測量儀器和裝備。
三、強化產業計量服務,助推構築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
(七)構建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生態。
依託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等技術機構,大力加強基礎條件和科技能力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先進測量領域的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劃建設國家先進測量實驗室和計量科技創新基地,打造計量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助力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提升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能力,深化產學研用科技合作,組建一批計量測試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務平台,打造計量科技基礎設施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載體。支持建設計量科技領域創新創業孵化器,推動計量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套用。
專欄6 計量科技創新生態建設重點工程
1.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在量子、核能、積體電路等領域建設計量測試相關的市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發展為省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工程研究中心及公共服務平台。重點在核輻射、智慧型製造等先進測量套用領域建設工程研究中心;推動建設生物醫藥、綠色低碳、感測器與儀器儀表等領域的計量測試與評價公共服務平台。
3.重大計量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國家醫療器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石墨烯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深圳),謀劃建設超(水)聲、新一代通信等重點領域的先進計量基礎設施;持續提升國家電動汽車電池及充電系統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核電運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雷射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的創新服務能力。
4.交叉科技創新載體。高水平建設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智慧型光電感測)、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質譜),建設數字經濟、風洞測試等先進測量技術協同創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製造裝備等重點產業領域布局一批先進測量領域的交叉科技創新載體。
(八)支撐智慧型感測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痛點問題,開展計量測試解決方案研究。聚焦智慧型感測器、網路與通信和精密儀器設備等重點產業集群,支持建設一批提供可靠性試驗驗證、計量檢測的公共服務平台,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能力提升。依託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深圳分中心研究建立深圳市工業計量基礎資料庫,重點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計量測試數據的採集、管理和套用。提升精密儀器研發過程計量測試服務能力,探索研究精密儀器設備產品套用驗證。
緊跟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空天技術、深地深海等未來產業發展動向,圍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及新的套用場景,前瞻性地開展相關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關鍵特性參數計量標準研製,強化聯合攻關,著力構建未來產業計量技術支撐體系,為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計量技術儲備。
專欄7 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
1.精密儀器設備領域。聚焦科學測試分析儀器、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等領域,攻關智慧型感測、高精度測量等關鍵技術,提升高端精密儀器設備自主可控水平。
2.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重點開展高精度、高靈敏度、高解析度量子測量基礎研究,開展量子測量核心器件和關鍵感測器技術攻關;支持建設量子測量標準化公共服務平台,促進量子精密測量在重力探測、量子成像、時間同步、定位導航、目標識別等諸多領域的工程套用和發展。
四、強化城市治理服務,賦能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九)服務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
加強計量與現代數位技術、網路技術的聯動,支持以數字政府建設和套用為牽引,帶動計量數位化和數位化測量技術在物聯網感知平台、物聯網路體系等領域的規模化套用,賦能城市數位化加速轉型,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生態實現協同高質量發展。
(十)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夯實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基礎,支持建設公益性碳計量公共服務平台,完善碳計量數據溯源體系,加強碳計量數據的採集、分析、評價和套用。搭建基於生命周期的數據中心,集成碳計量線上校準、碳核算模型、碳排放監測、產品碳排放因子等相關數據採集,基本滿足產品碳足跡、碳減排或碳匯監測等碳計量需求。引導和培育碳計量服務市場,開展碳計量相關技術研發、認證、標準、測試、驗證、諮詢等服務。組建碳達峰碳中和計量專家諮詢委員會,研究碳計量前沿技術,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專欄8 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重點工作
碳計量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研究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計量技術與計量技術規範,建立碳排放計量服務支撐體系,提升碳排放計量監測能力;發揮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深圳)作用,推動能源計量數據與碳計量數據的有效銜接和綜合利用;開展重點領域碳計量精準服務工程。
(十一)服務全民健康與公共安全。
聚焦全民健康事業的計量測試需求,不斷完善計量測試服務體系,提升服務保障能力。重點加強醫療裝備、重大突發傳染病防治、康復設備、保健器械、中醫藥、精準營養與保健食品等領域的計量測試關鍵技術服務能力提升,以計量技術促進全民健康。
加強地質災害等重點災種計量服務能力建設,面向城市基礎設施重點部位、關鍵環節、重要參數的實時動態監測預警計量測試需求,開展北斗高精度位移監測等關鍵計量技術研究及套用。
專欄9 計量服務全民健康與公共安全重點工作
1.醫療裝備領域。重點加強放療、手術、生命支持、急救等重要治療設備,超聲影像、放射影像、臨床檢驗等診斷設備和手術室、監護室、醫用氧艙、中心供氣系統等醫用設施的計量測試服務能力建設,基本實現全市重點醫療裝備的計量測試能力覆蓋。
2.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重點推動核酸提取儀、擴增儀、重症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負壓設備、隔離方艙等重要裝備的計量測試能力建設,完善傳染病防治全鏈條計量服務保障;開展重大突發傳染病標誌物精準檢測、快速檢測儀器及試劑的量值溯源技術和快速測量技術研究與套用,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的計量保障能力。
3.康復設備與保健器械領域。加強康復理療設備、保健器械的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康復輔具、可穿戴設備、體育設施和器材、青少年近視防控等領域計量測試服務能力。
4.精準營養與食品領域。重點推進新型營養素和活性營養成分確證與有效成分、有益生物因子、原輔料真實性鑑別等計量測試服務能力建設,完善食品快速檢測的計量測試技術能力和服務體系。
5.安全監測領域。開展北斗高精度位移監測系統在安全監測領域的線上數位化計量校準方法研究,建立針對北斗高精度位移監測系統的質量評價準則和規範,為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在建築、大壩、橋樑、邊坡等情景的套用提供保障。
(十二)服務交通運輸保障。
加快深圳市公路水路行業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在公路工程、水運工程、能源監測等方面完善信息化、自動化檢測監測設備計量能力。
持續增強計量技術對建設融合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的支撐能力,完善智慧交通建設運維監管、交通載運工具清潔發展、軌道交通等領域的計量測試服務能力,助力相關產業健康安全、綠色低碳發展。
五、強化計量能力建設,夯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計量基礎
(十三)推進計量基標準建設和標準物質研製。
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導向的量值溯源體系。研究建立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計量基標準。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規劃布局,穩步提升深圳市強制檢定能力覆蓋率。探索建立“深圳測量標準”,補充現有溯源體系。加快推進各類計量標準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提升智慧型化水平。推動國家級標準物質研製中心落地,加強重點領域標準物質及質控品研製。
專欄10 計量基標準建設和標準物質研製重點工程
1.國家計量基標準。重點圍繞保障科技創新、關鍵共性計量技術需求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推動建立時間頻率、幾何量、電學等領域國家計量基標準。
2.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重點在網路與通信、智慧型製造、精密儀器設備、高端醫療器械、民生保障等領域加大計量標準建設力度,提升現有計量標準技術水平。
3.企事業單位計量標準。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自主建立最高計量標準,加強計量標準能力建設,採用先進計量器具,提升生產工藝過程控制、產品質量升級的相關計量技術支撐能力。
4.標準物質、質控品研製。重點研製食品安全、臨床檢驗、資源環境、石油化工、材料、農業、電子等領域的標準物質、質控品和快速檢測試劑。
(十四)加快計量技術機構建設。
大力推動計量技術機構創新發展,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的計量技術服務能力。支持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設立分支機構,高水平建設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持續提升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能力水平。鼓勵有條件的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強強聯合,瞄準區域性科技創新目標,組建跨行業的研發機構,實施重大計量科技攻關項目,推動建立計量協同創新示範中心與計量科技創新生態夥伴聯盟,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計量科技協同創新體系。
(十五)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提高計量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吸收引進國際計量人才,打造新時代計量人才集聚高地。積極在居住、教育、落戶等方面為符合條件的高端計量人才提供支持,引聚高水平計量人才。充分發揮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優勢,加強“專業+計量”特色學科建設,培育套用性、技術技能型人才;聯合計量技術機構或企業,強化計量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特色計量人才培養。
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創新崗位設定,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積極落實註冊計量師制度。完善計量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建立計量公共教育資源開發、培訓平台和實訓基地,打造技術一流、業務精湛的計量人才隊伍。
(十六)完善企業計量體系。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落實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開展工業企業計量標桿示範。發揮龍頭企業和各類計量技術機構引領帶動作用,在食品、醫療器械等領域實施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全面提升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保證能力。對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十七)加強計量交流與合作。
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深港)計量檢測認證發展促進聯盟等行業組織作用和國家高新技術計量站視窗作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計量技術交流與合作。以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為龍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計量科技創新。積極引入國際/區域計量合作組織、技術委員會在深圳設立分支機構,組織和參與國際計量比對、區域能力驗證,深化計量國際交流合作。
六、完善計量治理體系,率先構建“大計量”發展新格局
(十八)完善地方計量政策法規體系。
提升計量法制建設水平,借鑑國內外計量立法與創新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深圳地方計量法規。積極參與國家、部門行業計量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積極申報計量技術委員會,推動地方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需求,探索研究通用性、基礎性、前瞻性的計量技術規範。鼓勵行業學會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參與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和宣傳推廣,提升規範的經濟性、適用性和有效性。
(十九)構建智慧計量監管體系。
堅持一般監管與重點治理相結合,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強化計量風險防範意識。研究基礎科研和科技攻關項目量值準確性、可靠性計量評價,推動對智慧型計量器具、測量軟體、測量系統等進行綜合計量評價。研究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新型監管模式,探索結合抽查檢定、運用線上計量數據監測等計量數據核查的方式,打造新型智慧計量監管體系。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實施設備自動化、數位化升級改造,搭建智慧型計量管理系統,打造智慧計量實驗室。推動企業開展計量檢測設備的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引導建立動態測量數據信息庫,開展測量數據分析研究,提升質量控制與智慧管理水平,服務智慧工廠建設。
(二十)強化民生計量監督管理。
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民生計量保障能力。積極推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規範量和單位使用。面向精準醫療、體育健身、健康養老、幸福出行等民生領域,加大關鍵計量測試技術、快速測量方法的研究和套用。持續開展對集貿市場、加油站、餐飲業、商店超市、眼鏡制配以及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檢查。強化鄉村民生計量保障、服務和監管,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二十一)推進誠信計量分類監管。
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以經營者自我承諾、政府部門推動、社會各界監督三位一體的誠信計量管理模式。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引導推行誠信計量管理系列地方標準,鼓勵市場主體誠信計量自我承諾,開展誠信計量示範活動。探索推行誠信計量智碼,落實誠信計量閉環監管。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推進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營造公平公正的計量市場環境。
(二十二)加強計量執法體系建設。
加強計量執法隊伍建設,增強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的銜接。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研究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嚴厲查處製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規範計量服務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二十三)推動計量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力量,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法制計量工作,構建多元、開放、共治的法制計量新格局。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保障測試結果的可信度和科研成果的有效性。積極發揮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的協同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一體化質量基礎支撐服務。強化深圳市計量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台作用,大力開展計量、檢測、認證一站式服務,壯大專業化計量技術服務市場,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七、保障措施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方案實施全過程。充分發揮計量工作部門間聯席會議機製作用,統籌協調重大問題、推進重大項目,形成整體謀劃、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各責任單位要分解細化目標任務,採取切實有力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十五)完善扶持政策。
積極落實國家計量相關優惠政策,將公益性計量工作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預算。在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專項資金中加強對計量能力建設、基標準建設維護、人才隊伍、交流合作、成果轉化、文化宣傳等的支持。在科技、產業專項中支持計量領域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布局和科技創新載體建設。拓寬融資渠道,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合理利用各類政策性、市場化基金,鼓勵各類基金積極參與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套用服務。
(二十六)加強文化建設。
創新開展計量文化建設,全方位、多形式強化科普與宣傳推廣。精心打造計量主題公園。建設若干高水平計量科普基地,設立計量科普講堂,提高全民計量科學素養。充分利用“世界計量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組織開展計量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計量先進個人或典型案例評選,弘揚計量精神,引導全社會關注和支持計量工作。
(二十七)匯聚多方合力。
組建計量戰略諮詢智庫,充分發揮計量專業技術組織專家作用,做好計量決策支撐和諮詢服務。加強政府部門與各單位的聯動與溝通協調,推進上下協同,形成落實方案合力。充分發揮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學會協會、聯盟等單位優勢,集聚各方資源和力量,努力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
(二十八)狠抓工作落實。
將方案實施情況納入市質量工作考核,明確工作責任,強化監督檢查和考核。市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和定期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對策,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