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隴南市人民政府於2023年2月27日印發隴南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南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2月27日
  • 發布單位:隴南市人民政府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府汗充灶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發〔2022〕59號),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提升計量能力和水平,推動隴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計量監管體制機制逐步健全,社會計量溯源意識不斷強化,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新建、改造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60項以上,市級最高計量標準達到25項,縣級最高計量標準達到6項以上,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地方計量技術規範1項以上,培養造就一批計量人才隊伍,註冊計量師獲證人員達本單位實際在崗技術人員(從事計量檢定校準檢測工作)總數的80%以上,誠信計量示範單位達到100家以上,全市強檢計量器具檢定率達到95%以上。
到2035年,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大計量”工作格局,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民生計量得到充分保障,建成符合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計量基礎研究與合作
1.加強重踏奔旬點領域科研項目和檢定項目的合作。立足我市區域經濟特點,加強“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領域檢測技術的研究與運用,開展碳計量、民生計量、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環境和氣候監測等基礎領域的檢測技屑愚術發展,開展前瞻性研究和能力儲備。努力構建以計量前沿科研為主體、計量科研創新發展為手段、服務產業技術創新為重點的計量技術創新體系,夯實我市計量技術基礎。(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2.積極推動計量數位化轉型。積極參與國家、省級計量數據中心和計量數據套用建設,加強計量數據統計、分析和利用。運用線上監測、遠程校準等數位化技術,推行數字校準證書,促進計量器具智慧型化、網路化發展。(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大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3.營造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環境。發揮我市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產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厚估謎加大產學研用計量科技合作,鼓勵各類技術機構創新計量技術,加快校準測量能力建設,推進隴南計量測試基地一體化建設,打造計量科技創新基地。促進計量科技成果轉化套用,構建計量、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等融合聯動的計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二)強化計量套用服務
4.提升製造業計量保障能力。圍繞我市“三城五地”、“十大行動”發展戰略部署,突出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農特產品精深加工、釀酒、中醫藥及建築建材等煮射府試優勢產業領域建立健全計量標準。解決一批測不了、測不全的資質問題,增強促進產業發展的計量技術保障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全周期和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引導企業建設高等級、網路化、集成化、智慧型化精密檢測系統,推動計量測試服務與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合,提升質量控制智慧管理水平。(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配合)
5.助推能源產業發展。充分利用清潔煤電、化工、光伏、風電等能源領域專用測量設備和技術運用,健全碳計量標準裝置,建設能源產業計量服務支撐體系。聚焦高性能金屬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合金硬質材料、碳酸鈣等新興和高技術產業,開展計量技術指標的研究和套用。積極開展智慧型電錶遠程校準、充電樁線上監測、大氣壓力計智慧型化檢測等測量技術的套用和推廣。(各縣區政府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6.服務農業高效發展。圍繞隴南特色山地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加強產地環境監測評價、營養品質檢測評價、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和生產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的計量測試獄炒束技術及標準物質研究,為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存儲、物尋白槓流、貿易等提供全鏈條計量服務,助力我市核桃、花椒、油橄欖、茶葉、中藥材、新能源、文游康養、白酒釀造、非金屬、有色冶金、現代物流等十一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各縣區政府負責,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7.服務綠色隴南建設。提升“美麗隴南”、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監測類計量標準能力建設,為隴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計量技術支撐。推進重點企業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鼓勵支持有能力的計量技術機構建立碳計量標準裝置,開展碳計量工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強化重點用能單位計量主體責任,指導企業科學配備、依法管理能源計量器具,支持重點耗能行業有效節能降耗,推動能源計量與碳計量有效銜接,積極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開展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監督檢查,提高全社會節能意識。(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8.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圍繞精準醫療和創新中醫藥等領域計量技術研究和測試服務,建立醫用化驗設備、治療設備檢測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加強對醫藥檢驗檢測設備監管,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根據地質、地震、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防禦領域的計量保障需求,建立蒸發感測器、雨量標準球等計量標準,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危險化學品、可燃氣體報警裝置、礦山、建築施工、社會穩定和安全等安全領域相關計量器具的研製生產和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9.服務交通計量技術發展。針對機動車測速裝置和機動車聲污染、尾氣排放線上監測設備、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開展計量測試技術服務,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加強交通監管設備等計量器具監督管理和檢定能力建設,持續提升計量對交通運輸的技術保障能力,服務智慧交通建設。(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三)加強計量能力建設
10.完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面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及重大民生需求,構建鏈條清晰、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市、縣區兩級量傳溯源體系,破解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問題。落實地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指導性目錄,優先建立實施計量強制檢定工作所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大力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覆蓋率,填補重點量值溯源鏈建設空白。(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11.促進計量技術機構可持續發展。加強計量技術資源統籌規劃,通過技術協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等方式,推動計量技術機構科學化、持續化和優質化發展。市計量所在做好法制計量監管保障與計量公共服務的前提下,加強套用計量科學技術研究,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頭作用。市、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要進一步強化法制計量工作,落實好強制檢定職責,持續穩定為社會提供基礎性、公益性量值傳遞與溯源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項授權等形式支持其他各類計量技術機構發展,逐步實現各類計量技術機構優勢互補、有序競爭、共同發展。(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12.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計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行動,依託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建設平台,著力培養隴南高層次計量領軍人才和計量科研團隊,建立隴南計量專家庫。搭建計量培訓平台和實訓基地,開展計量技術“傳、幫、帶”和計量技術比武活動,增強計量專業技術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加強註冊計量師職業資格管理、計量標準考評員隊伍建設、計量專業職稱評聘以及計量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提升計量人才隊伍層次。(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3.提升企業計量能力。通過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其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對工業測量過程和測量數據的管理,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落實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發揮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協同開展研發套用,建立創新高效的企業計量服務保障體系。對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4.落實區域計量協調發展。圍繞築牢隴南長江上游安全螢幕障和“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與“東西協作”共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計量服務協同平台,同時依託西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完善區域間協調通報機制、互認合作機制,整合利用好區域優質計量資源,充分釋放計量基礎設施效能,研究解決區域共性問題,縮小區域計量發展差距,加快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計量支撐服務體系。(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15.服務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依託現有各級技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民營檢測機構,加強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相關技術規範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鑑和共享共用,搭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為社會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全鏈條技術服務。(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四)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16.積極參與計量法規規章體系建設。推動全市計量技術規範體系建設,加強計量法律法規、檢定規程、校準規範的宣傳指導。鼓勵行業主管部門、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計量技術機構積極參與規範制修訂和推廣運用,提升計量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有效性。(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7.落實計量監管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抓手、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開展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檢查,提升監管的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推廣套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台,推動監管重點從管器具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的全鏈條計量監管體制轉變。開展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和標準物質監督檢查,保障計量單位統一和標準物質供給質量。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強化計量風險防範意識,快速有效處置計量突發事件。(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8.加大民生計量監管力度。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民生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督管理,提升基層民生計量保障能力。強化市場計量監管,明確市場主辦方對計量違法行為的主體責任,明確使用單位的管理責任。持續開展對集貿市場、醫療器械、環境監測、安全防護、加油(氣)站、餐飲業、商場、眼鏡店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等的專項監督檢查。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大對衡器、水分測定儀等涉農計量器具和種子、農藥等農資類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和保障力度,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延伸。(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9.推進誠信計量分類監管。建立完善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體系。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開展誠信計量示範活動,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對失信主體加大監管頻次,將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落到實處,為“誠信隴南”建設助力。(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20.嚴格計量執法。加強計量執法協作,推動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強化依法移送、依法辦案意識,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研究,嚴厲查處製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規範計量服務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積極回應民生訴求,快速查處民生計量投訴舉報。(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21.促進計量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力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法制計量工作,構建多元、開放的法制計量新格局。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新興業態,培育專業化計量技術服務市場,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通過推行計量校準機構自我聲明、公開公示,規範各類市場計量行為,促進計量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強化對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保障檢驗檢測數據準確可靠。(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匯聚推動計量事業發展合力。完善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計量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由市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建立,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門參與的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計量工作,推進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各縣區政府要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明確計量發展重點,制定具體措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要結合實際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本實施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落地見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縣區政府要對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予以支持,加強計量強制檢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等公益性工作經費保障。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發展改革委、科技、人社等部門要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投資、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對計量科技創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先進測量實驗室建設以及計量人才培養和引進予以政策及資金支持。鼓勵社會資源通過多元化融資方式,參與產業計量、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套用服務。
(三)推進計量文化建設。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加強計量科普宣傳和文化建設,結合“5·20世界計量日”等活動,組織開展法定計量單位、計量科技知識、計量文化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對計量的認識和關注。大力傳播計量文化、弘揚“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計量價值體系,積極開展計量先進典型和榜樣宣傳,不斷增強廣大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狠抓工作落實督查各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要建立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本實施方案的工作責任制,按照職責分工,對重點任務推進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市市場監管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通過第三方評估等形式開展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對實施中發現的問題積極研究解決對策,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

政策解讀

一、編制的背景和依據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防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和產業升級、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計量需求,為全方位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更好服務隴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和《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本市實際,編制《隴南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
二、編制的目的和意義
編制《實施方案》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計量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是計量事業全面貫徹落實《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行動綱領,對計量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保障民生福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好新隴南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實施方案》提出的發展目標
到2025年,本市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部分專業領域項目達到省內前列水平。新建、改造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60項以上,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計量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秩序平穩運行的作用更加凸顯。
到2035年,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大計量”工作格局,計量綜合實力躋身省內一流行列。全市計量科技創新、計量服務保障、計量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建成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協同融合、開放共享的計量社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滿足本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
四、《實施方案》的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共四個方面21條。第一方面加強計量基礎研究與合作,包括3條:面對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發展和數位化、扁平化量值傳遞溯源新要求以及先進技術快速發展套用,結合實際,提出我市計量科技創新必須緊跟計量科技前沿,主動融入國家“量子度量衡”計畫,充分發揮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龍頭企業等組織優勢力量,加強計量數位化轉型,開展新型量值溯源技術和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等前瞻性技術研究和能力儲備,構建新計量服務體系。第二方面強化計量套用服務,包括6條:主要圍繞我市“三城五地”、“十大行動”戰略部署,提出計量服務我市先進制造與質量提升,在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農產品精加工、釀酒、中醫藥、建材、高效農業、綠色隴南和數字隴南、碳達峰碳中和、大眾健康和安全和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和工作方向,推動計量測試服務與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合,提升質量控制智慧管理水平。第三方面加強計量能力建設,包括6條:主要考慮面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區域協作聯動和重大民生需求,構建鏈條清晰、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量值溯源體系,以解決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全面、不平衡問題,努力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覆蓋率,填補重點量值溯源鏈建設空白。從計量標準、標準物質、機構、人員、企業計量以及“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一體化等方面提出計量能力建設主要任務。第四方面加強計量監督管理,包括6條:主要考慮計量法規規章制度等規範化建設,提升計量法律法規科學性、適用性、有效性和系統性,從健全地方計量監管體系、探索計量監管制度改革、智慧計量監管模式創新、強化民生計量和誠信計量、構建多元開放一體化的法制計量新格局、促進計量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出了加強計量監管的重點內容和具體任務。
五、保障措施
《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計量文化建設和狠抓工作落實督查四個方面,提出:一是加強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組織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的作用。各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採取有力措施,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實。計量工作部門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重大問題加強溝通協調,統籌研究解決。同時還要對規劃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跟蹤問效。二是各級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科技、網信、人社、財政等部門要依職責制定相應的保障支持政策,確保我市計量各方面工作有序推進。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計量發展的支持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三是加強計量科普和文化建設,結合“5.20”世界計量日等活動,提升計量工作社會認知度,形成共建、共促、共治、共享的發展氛圍。四是加強市、區聯動和部門協調,加強隴南市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及專家庫建設,深化計量技術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學會協會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本市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
5.助推能源產業發展。充分利用清潔煤電、化工、光伏、風電等能源領域專用測量設備和技術運用,健全碳計量標準裝置,建設能源產業計量服務支撐體系。聚焦高性能金屬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合金硬質材料、碳酸鈣等新興和高技術產業,開展計量技術指標的研究和套用。積極開展智慧型電錶遠程校準、充電樁線上監測、大氣壓力計智慧型化檢測等測量技術的套用和推廣。(各縣區政府負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6.服務農業高效發展。圍繞隴南特色山地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加強產地環境監測評價、營養品質檢測評價、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和生產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的計量測試技術及標準物質研究,為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存儲、物流、貿易等提供全鏈條計量服務,助力我市核桃、花椒、油橄欖、茶葉、中藥材、新能源、文游康養、白酒釀造、非金屬、有色冶金、現代物流等十一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各縣區政府負責,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7.服務綠色隴南建設。提升“美麗隴南”、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監測類計量標準能力建設,為隴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計量技術支撐。推進重點企業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鼓勵支持有能力的計量技術機構建立碳計量標準裝置,開展碳計量工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強化重點用能單位計量主體責任,指導企業科學配備、依法管理能源計量器具,支持重點耗能行業有效節能降耗,推動能源計量與碳計量有效銜接,積極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開展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監督檢查,提高全社會節能意識。(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8.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圍繞精準醫療和創新中醫藥等領域計量技術研究和測試服務,建立醫用化驗設備、治療設備檢測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加強對醫藥檢驗檢測設備監管,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根據地質、地震、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防禦領域的計量保障需求,建立蒸發感測器、雨量標準球等計量標準,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危險化學品、可燃氣體報警裝置、礦山、建築施工、社會穩定和安全等安全領域相關計量器具的研製生產和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9.服務交通計量技術發展。針對機動車測速裝置和機動車聲污染、尾氣排放線上監測設備、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開展計量測試技術服務,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加強交通監管設備等計量器具監督管理和檢定能力建設,持續提升計量對交通運輸的技術保障能力,服務智慧交通建設。(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三)加強計量能力建設
10.完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面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及重大民生需求,構建鏈條清晰、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市、縣區兩級量傳溯源體系,破解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問題。落實地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指導性目錄,優先建立實施計量強制檢定工作所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大力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覆蓋率,填補重點量值溯源鏈建設空白。(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11.促進計量技術機構可持續發展。加強計量技術資源統籌規劃,通過技術協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等方式,推動計量技術機構科學化、持續化和優質化發展。市計量所在做好法制計量監管保障與計量公共服務的前提下,加強套用計量科學技術研究,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頭作用。市、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要進一步強化法制計量工作,落實好強制檢定職責,持續穩定為社會提供基礎性、公益性量值傳遞與溯源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項授權等形式支持其他各類計量技術機構發展,逐步實現各類計量技術機構優勢互補、有序競爭、共同發展。(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12.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計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行動,依託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建設平台,著力培養隴南高層次計量領軍人才和計量科研團隊,建立隴南計量專家庫。搭建計量培訓平台和實訓基地,開展計量技術“傳、幫、帶”和計量技術比武活動,增強計量專業技術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加強註冊計量師職業資格管理、計量標準考評員隊伍建設、計量專業職稱評聘以及計量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提升計量人才隊伍層次。(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3.提升企業計量能力。通過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其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對工業測量過程和測量數據的管理,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落實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發揮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協同開展研發套用,建立創新高效的企業計量服務保障體系。對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4.落實區域計量協調發展。圍繞築牢隴南長江上游安全螢幕障和“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與“東西協作”共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計量服務協同平台,同時依託西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完善區域間協調通報機制、互認合作機制,整合利用好區域優質計量資源,充分釋放計量基礎設施效能,研究解決區域共性問題,縮小區域計量發展差距,加快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計量支撐服務體系。(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15.服務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依託現有各級技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民營檢測機構,加強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相關技術規範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鑑和共享共用,搭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為社會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全鏈條技術服務。(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四)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16.積極參與計量法規規章體系建設。推動全市計量技術規範體系建設,加強計量法律法規、檢定規程、校準規範的宣傳指導。鼓勵行業主管部門、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計量技術機構積極參與規範制修訂和推廣運用,提升計量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有效性。(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7.落實計量監管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抓手、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開展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檢查,提升監管的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推廣套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台,推動監管重點從管器具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的全鏈條計量監管體制轉變。開展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和標準物質監督檢查,保障計量單位統一和標準物質供給質量。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強化計量風險防範意識,快速有效處置計量突發事件。(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8.加大民生計量監管力度。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民生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督管理,提升基層民生計量保障能力。強化市場計量監管,明確市場主辦方對計量違法行為的主體責任,明確使用單位的管理責任。持續開展對集貿市場、醫療器械、環境監測、安全防護、加油(氣)站、餐飲業、商場、眼鏡店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等的專項監督檢查。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督,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大對衡器、水分測定儀等涉農計量器具和種子、農藥等農資類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和保障力度,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延伸。(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9.推進誠信計量分類監管。建立完善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體系。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開展誠信計量示範活動,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對失信主體加大監管頻次,將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落到實處,為“誠信隴南”建設助力。(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20.嚴格計量執法。加強計量執法協作,推動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強化依法移送、依法辦案意識,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計量作弊防控技術和查處技術研究,嚴厲查處製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規範計量服務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積極回應民生訴求,快速查處民生計量投訴舉報。(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21.促進計量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力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法制計量工作,構建多元、開放的法制計量新格局。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新興業態,培育專業化計量技術服務市場,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通過推行計量校準機構自我聲明、公開公示,規範各類市場計量行為,促進計量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強化對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保障檢驗檢測數據準確可靠。(各縣區政府負責,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匯聚推動計量事業發展合力。完善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計量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由市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建立,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門參與的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計量工作,推進計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各縣區政府要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明確計量發展重點,制定具體措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要結合實際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本實施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落地見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縣區政府要對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予以支持,加強計量強制檢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等公益性工作經費保障。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發展改革委、科技、人社等部門要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投資、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對計量科技創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先進測量實驗室建設以及計量人才培養和引進予以政策及資金支持。鼓勵社會資源通過多元化融資方式,參與產業計量、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套用服務。
(三)推進計量文化建設。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加強計量科普宣傳和文化建設,結合“5·20世界計量日”等活動,組織開展法定計量單位、計量科技知識、計量文化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對計量的認識和關注。大力傳播計量文化、弘揚“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計量價值體系,積極開展計量先進典型和榜樣宣傳,不斷增強廣大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狠抓工作落實督查各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要建立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本實施方案的工作責任制,按照職責分工,對重點任務推進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市市場監管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通過第三方評估等形式開展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對實施中發現的問題積極研究解決對策,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

政策解讀

一、編制的背景和依據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防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和產業升級、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計量需求,為全方位加強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更好服務隴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37號)和《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本市實際,編制《隴南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
二、編制的目的和意義
編制《實施方案》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計量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是計量事業全面貫徹落實《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行動綱領,對計量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保障民生福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好新隴南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實施方案》提出的發展目標
到2025年,本市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部分專業領域項目達到省內前列水平。新建、改造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60項以上,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計量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秩序平穩運行的作用更加凸顯。
到2035年,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大計量”工作格局,計量綜合實力躋身省內一流行列。全市計量科技創新、計量服務保障、計量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建成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協同融合、開放共享的計量社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滿足本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
四、《實施方案》的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共四個方面21條。第一方面加強計量基礎研究與合作,包括3條:面對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發展和數位化、扁平化量值傳遞溯源新要求以及先進技術快速發展套用,結合實際,提出我市計量科技創新必須緊跟計量科技前沿,主動融入國家“量子度量衡”計畫,充分發揮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龍頭企業等組織優勢力量,加強計量數位化轉型,開展新型量值溯源技術和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等前瞻性技術研究和能力儲備,構建新計量服務體系。第二方面強化計量套用服務,包括6條:主要圍繞我市“三城五地”、“十大行動”戰略部署,提出計量服務我市先進制造與質量提升,在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農產品精加工、釀酒、中醫藥、建材、高效農業、綠色隴南和數字隴南、碳達峰碳中和、大眾健康和安全和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和工作方向,推動計量測試服務與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合,提升質量控制智慧管理水平。第三方面加強計量能力建設,包括6條:主要考慮面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區域協作聯動和重大民生需求,構建鏈條清晰、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量值溯源體系,以解決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全面、不平衡問題,努力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覆蓋率,填補重點量值溯源鏈建設空白。從計量標準、標準物質、機構、人員、企業計量以及“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一體化等方面提出計量能力建設主要任務。第四方面加強計量監督管理,包括6條:主要考慮計量法規規章制度等規範化建設,提升計量法律法規科學性、適用性、有效性和系統性,從健全地方計量監管體系、探索計量監管制度改革、智慧計量監管模式創新、強化民生計量和誠信計量、構建多元開放一體化的法制計量新格局、促進計量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出了加強計量監管的重點內容和具體任務。
五、保障措施
《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計量文化建設和狠抓工作落實督查四個方面,提出:一是加強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組織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的作用。各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採取有力措施,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實。計量工作部門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重大問題加強溝通協調,統籌研究解決。同時還要對規劃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跟蹤問效。二是各級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科技、網信、人社、財政等部門要依職責制定相應的保障支持政策,確保我市計量各方面工作有序推進。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計量發展的支持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三是加強計量科普和文化建設,結合“5.20”世界計量日等活動,提升計量工作社會認知度,形成共建、共促、共治、共享的發展氛圍。四是加強市、區聯動和部門協調,加強隴南市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及專家庫建設,深化計量技術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學會協會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本市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