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河南省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全省計量工作的綱領性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通知發布,全文,內容解讀,

通知發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豫政〔2023〕19號
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索 引 號
10001-01-2023-00143
失效時間
-
發文機關
河南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年05月18日
標  題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發文字號
豫政〔2023〕19號
發布時間
2023年05月29日

全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提升我省計量能力和水平,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心任務,堅持“創新突破、改革引領,需求牽引、供給提升,政府統籌、市場驅動,協同融合、開放共享”的基本原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強計量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和頂層設計,調動各方資源,完善計量工作協調推進機制,構建新時代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計量事業發展新格局。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計量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計量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加強基礎、前沿和套用領域計量技術研究,建立全國一流的新一代計量標準,攻克一批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製一批具有原創性成果的計量標準裝置、儀器儀表和標準物質,建設一批計量科技創新先進測量實驗室,培養造就一支計量科學人才隊伍。
  計量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面向我省重點發展領域和需求,統籌計量標準建設,系統規劃省、市、縣三級及授權技術機構的計量能力,大力推進數位化轉型升級,建設一批普惠性、基礎性、公益性計量基礎設施,建成一批國家、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省級計量重點實驗室,開發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計量測試項目,進一步完善全省量傳溯源體系,提升計量的基礎支撐保障能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計量體系日趨完善。
  計量監管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統籌全省計量監管工作,加強對涉及貿易結算、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生態環境、能源資源、“雙碳”等重點領域及標準物質的計量管理。創新智慧計量監管模式,完善計量數據、行為、結果的全鏈條計量監管體制。增強社會計量溯源意識,建立健全開放共享的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推進我省計量管理條例、技術規範制定、修訂。
  到2035年,全省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量子計量套用技術進入全國先進行列。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大幅增強,線上測量技術得到廣泛套用。智慧型監管模式日益成熟,計量監管更加科學有效。計量科學文化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的社會計量意識更加牢固,建成符合我省發展需求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三、重點任務
  (一)強化計量科技創新。
  1.加強計量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測量基礎理論、計量整體解決方案、計量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機理等研究。開展量子標準、量子感測、精密測量等前沿技術基礎研究和創新套用。落實國家“量子度量衡”計畫,參與量子計量技術和計量標準裝置小型化技術研究,在量子感測和晶片級計量標準技術方面實現突破。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食品加工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研究。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
一圖讀懂丨河南計量技術力爭2035年全國領先!
  2.推進計量數位化轉型。開展網路授時套用服務及研究,推廣套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台。探索建設省計量檢定校準結果數位化平台,建立省計量電子證書系統。開展產業計量數據的採集、管理和套用,建成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在生命健康、裝備製造、糧食儲備、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節能降碳、新能源交通等領域加強計量數據安全和可靠性監測系統建設,爭創國家計量數據建設套用基地。
  3.開展計量技術研究和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創新。開展量熱技術、數位化模擬測量技術、工況環境監測技術等基礎共性計量技術研究;加強智慧型化計量校準技術、計量功能軟體安全測評技術和新型感測技術研究;建立計量新技術、新方法向產業轉移的服務平台;針對複雜環境、實時工況環境和極端環境的計量需求,開展遠程校準、線上計量量值傳遞、溯源方法和多參數、多功能自動化計量檢測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創新,推廣套用遠程、線上、動態、快速檢測技術,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快推進計量標準智慧型化、網路化。
  4.構建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生態。鼓勵計量技術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協同創新機制,組建跨地區、跨行業高水平先進計量測試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成立河南省計量科技創新委員會,建設計量科技創新生態夥伴聯盟。構建計量、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等融合聯動的計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二)深化產業計量服務。
  5.支撐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新興產業領域“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難題,實施製造業計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一批先進制造業發展急需的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標準,強化國家新能源汽車供能裝置、智慧型通信終端等國家產品質檢中心計量檢測能力。開展產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行動,實施工業強基計量支撐計畫,建設磨料磨具、氣體感測器、裝備製造、能源、新興材料等一批國家或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和裝備研製,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並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支撐我省新興產業發展。
  6.服務儀器儀表行業質量提升。加強新型感測器與高端儀器儀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術研究,推動關鍵計量測試設備國產化,促進量子晶片、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計量儀器設備中套用。實施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建設重點實驗室,強化計量在儀器儀表研發、設計、試驗、生產和使用中的基礎保障作用。建立儀器儀表計量測試評價制度,推動計量器具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支持鄭州、開封、許昌等地建設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品牌。
  7.服務人工智慧與智慧型製造發展。開展人工智慧計量基礎理論、評估方法和技術研究,探索建立用於評測人工智慧系統性能的參考數據集。研究智慧型基礎設施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完善5G+工業網際網路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形成各領域通用的人工智慧計量體系框架、接口與方法、標準規範。開展工業機器人機械系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提升智慧型工業控制系統整體測量性能。探索開發適用於智慧型製造、智慧型交通、智慧型安防等領域的智慧型水平評價標準和計量測試平台,提升數據和知識協同驅動的計量測試能力。
  8.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智慧農業、高標準農田、農機裝備、農業投入品等關鍵領域,建設省糧食、食品、菸草、農機等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相關計量標準研製和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服務食品安全生產和先進農機裝備研製。強化省內相關農業檢驗檢測實驗室間計量比對工作,全面推進計量在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中套用,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實施。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對電能表、水錶、衡器、水分測定儀、穀物容重器等涉農計量器具和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農資類定量包裝商品以及農業資源貿易結算的計量監管和保障力度,嚴厲打擊涉農計量違法行為。
  9.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開展碳計量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碳排放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套用,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完善碳排放計量體系,提升碳排放計量監測能力和水平;規範重點排放單位的碳計量要求,落實碳排放計量審查制度,開展低碳計量試點。建立完善資源環境計量體系,培育建立能源、水文水資源、環境計量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推進能耗、水資源、環境監測系統建設,加強能源資源和環境計量數據分析挖掘和利用;建立新能源設施運行效能計量評價體系,開展儲能設施及產品能效評價;加快推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範工程建設,引導和培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市場。
  10.服務生命健康與安全。建立省級醫學計量檢測研究中心,圍繞疾病防控、食品醫藥、醫療器械等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套用。加強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築施工、地質勘查等安全生產相關計量器具研製生產和監督管理。開展交通安全、社會穩定和安全等領域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套用,推進交通監管設備、警用裝備、刑事技術產品等計量測試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計量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建立計量預警機制和風險分析機制,制定計量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著力防範計量領域系統性安全風險。
  11.服務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加強新型顯示、智慧型終端、工業先進制造、感測器動態校準等數字計量設施建設,將計量檢測設備智慧型化水平納入智慧型車間和智慧型工廠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設,建立以數字計量框架為基礎的計量標準參考資料庫,完善計量數據分析共享機制,形成全頻域、全時段、全要素的計量支撐能力。
  12.服務交通運輸發展。加強鐵路、水運工程、軌道交通專用測量設備、公路超載超限及測速裝置等檢定校準,開展航道流量監測及港口裝卸設備、公路與水運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系統及機動車光污染、聲污染、尾氣排放線上監測設備計量測試等計量技術研究,實行交通一體化綜合計量檢測,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試評價,加快國家新能源汽車供能裝置質檢中心建設。開展超大力值、超大扭矩、超低頻等量值溯源技術研究,服務道路工程建設。
  (三)加強計量能力建設。
  13.加強計量標準建設和標準物質研製套用。統籌考慮技術能力和現實需求,建設以國家計量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企事業單位計量標準為主體的層次分明、鏈條清晰的計量標準基礎設施網路。實施計量標準能力提升工程,在公平交易、安全生產、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生命健康、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新建一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加快推進我省各類計量標準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加快推動嵌入式、晶片級、小型化的計量標準研製及套用。實施標準物質能力提升工程,圍繞環境監測、生產安全、生物醫藥、生命科學、食品安全、刑事司法等重點領域開展標準物質技術研究和套用。加強標準物質監管能力建設,建設標準物質量值核查驗證實驗室和標準物質質量追溯平台,形成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的監管能力。
  14.加強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深入推進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保持計量體系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確保國家量值的統一和安全,推動法定計量職責有效履行,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大對計量技術機構在基礎設施、計量標準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強頂層設計,最佳化整體布局,強化技術管理,推動計量技術機構協同、錯位發展。制定全省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規劃和指導目錄,統籌全省計量資源,構建科學、高效、嚴謹、開放、靈活的量值溯源體系。
  省級計量檢定機構:圍繞我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以及新興、未來產業的發展需求和量值溯源要求,加快現有計量標準的數位化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省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構建全產業鏈的現代量傳溯源體系,加強碳計量、食品安全、醫療衛生和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的現代測量體系建設。強化落實型式批准和強制檢定製度,切實保障加油(氣)機、汽車充電樁、電子計價秤、水電氣表等與人民民眾密切相關的計量器具計量準確。
  市級計量檢定機構:圍繞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強制檢定需要,加強貿易結算、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
  縣級計量檢定機構: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強制檢定需要,加強生產安全、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等基礎民生領域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
  專項授權計量機構:圍繞行業和專業強制檢定需求,持續維護專項授權計量標準,提升承擔政府及行業專項授權計量工作的能力。
  15.強化計量人才隊伍建設。依託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建設平台,在計量領域培養高層次學科帶頭人,支持培養中青年人才、培育計量領域產業創新團隊。實施計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行動,以省、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依託,建設計量公共教育資源開發、培訓平台和實訓基地,全面提升我省計量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和水平。加強計量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註冊計量師職業資格管理和計量專業職稱評聘工作。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創新設定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等崗位聘任制度。建立省級計量人才庫和省際計量合作專家團隊,支持技術人員開展計量交流合作。
  16.完善企業計量體系。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引導其建立完善與其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落實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開展工業企業計量標桿示範。實行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發揮龍頭企業和各類計量技術服務機構引領帶動作用,全面提升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保證能力。鼓勵社會各方加強對企業計量發展的資金投入和支持。企業新購置的計量器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17.推動區域計量協調發展。圍繞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研究省際計量服務協同模式,建設省際計量技術機構技術服務協同平台,建立黃河流域計量技術協調通報、協同會商、互認合作機制。探索計量“行業+區位+技術”的聯合發展模式,開展區域性計量比對活動,推進區域計量互認和區域誠信計量建設,強化區域計量監管合作。規劃計量工作協作片區,建立省、市、縣三級計量技術機構聯動機制,開展計量技術指導幫扶活動,推動全省計量技術機構整體協調發展。
  18.支撐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套用示範創新,加強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推動計量與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相關技術規範和標準的相互參考借鑑和共享共用,強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計量溯源性要求,以精準計量推動標準數據和方法的科學驗證。在關鍵領域開展“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全鏈條整體技術“一站式”質量基礎支撐服務。
  (四)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19.健全地方計量法規體系。結合新時代國家計量法治要求和我省計量監管需求,按照立法程式,適時推動將修訂《河南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列入立法計畫。加強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開展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和實施效果評估。
  20.最佳化計量監管體系。推動監管重點從管器具向管數據、管行為、管結果的全鏈條計量監管轉變,實現全要素、全流程監管。健全計量比對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省級計量比對主導實驗室,推選一批國家或區域計量比對主導實驗室。適時建立計量校準管理機制,建設計量校準機構能力承諾平台,規範計量校準市場發展。常態化開展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專項監督。實施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效能評價考核制度,適時公布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立、維護和退出清單。建立標準物質質量追溯機制,開展標準物質研製生產機構技術核查。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強化計量風險防範意識,快速有效處置計量突發事件。
  21.創新智慧計量監管模式。加快計量數位化轉型,創新民生計量智慧監管。推進河南智慧計量監管平台和河南省計量大數據服務平台建設。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建立智慧型計量管理系統,推動設備自動化、數位化改造,打造智慧計量實驗室。探索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提升社會監督和政府智慧監管水平。
  22.強化民生計量監督管理。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供水、供氣、供熱、電力、通信、公共運輸、物流配送、防災避險等相關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層民生計量保障能力。面向精準醫療、可穿戴設備、體育健身、養老等健康民生領域,完善相關計量保障體系,夯實高品質生活的計量基礎。圍繞食品安全、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領域的計量監管需求,加強計量器具強制檢定能力建設。持續開展對集貿市場、加油(氣)站、餐飲業、商店、眼鏡店和定量包裝商品等的專項計量監督檢查。
  23.加強誠信計量監管。建立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體系。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開展誠信計量示範活動。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誠信計量社會共治可信服務平台,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完善數據可信、服務透明的誠信計量信息公開機制。綜合運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開展行業信用評價,推行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24.加大計量執法力度。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加大跨區域計量執法力度。加強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銜接,嚴厲查處製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以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存在與其承諾事項不符的計量違法行為。在監督執法中推廣加油機暗訪車等套用裝備,持續改善執法工作保障條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計量違法的社會監督,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25.推動計量服務市場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參與計量工作。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新業態,培育和壯大專業化計量技術服務市場,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強化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所屬實驗室及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測試結果的可信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計量工作的全面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計量工作,把計量事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施有效銜接,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明確階段計量發展重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分解細化目標任務,確保各項任務完成。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地要對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予以支持,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標準物質研製、計量數據套用、強制檢定等工作。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發展改革、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投資、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教育部門要加強計量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持高校自主設立計量相關二級學科,按程式設定計量相關專業或方向,將計量基礎知識納入公民基本科學素質培育體系。加大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申報計量重大科研項目和計量科技創新支撐平台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計量科技研發和科研項目實施、科研成果轉化套用。鼓勵採用多元化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計量技術、裝備研發和套用服務。
  (三)加強協調聯動。充分發揮計量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和地方協調推進機製作用,加強上下聯動和橫向協調,努力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成立政府計量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為政府提供計量決策支撐和諮詢服務。充分發揮計量學會協會、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推進軍民融合,集聚各方資源和力量,共同推動我省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
  (四)狠抓工作落實。各地要建立落實本實施意見的工作責任制,確保工作任務落實。省市場監管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實施意見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監測,通過第三方評估等形式開展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發現問題並研究解決對策,重要情況及時報告省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3年5月18日

內容解讀

 一、有關背景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防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省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和計量基礎持續完善,基本滿足了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針對我省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加強計量科技創新,最佳化計量套用服務,完善計量技術機構,抓實計量基礎建設,提升計量監管效能,是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提供計量支撐的必須。
  二、編制過程與思路
  按照省政府要求,省市場監管局在深入基層充分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和認真學習借鑑外省市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實施意見》基本框架,先後組織召開了起草小組會議、座談會、專家學者論證會,經反覆討論修改,形成了《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先後徵求了省計量廳際聯席會議27個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的意見,編制完成《實施意見》送審稿,報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實施意見》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河南省“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等檔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 進一步提升我省計量能力和水平,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充分發揮計量在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
  三、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總體要求。緊扣國家和我省發展戰略,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強計量科技創新、計量基礎能力建設、計量服務支撐、計量頂層設計,形成新時代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計量事業發展新格局。二是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全省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計量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到2035年,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量子計量套用技術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建成符合我省發展需求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三是重點任務。提出強化計量科技創新、深化產業計量服務等四項任務;開展國家“量子度量衡”計畫、工業強基計量支撐計畫、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等三項計畫;實施製造業計量能力提升、儀器設備質量提升、能源資源計量服務、計量標準能力提升、標準物質能力提升、計量惠民等六項工程;構建科學、高效、嚴謹、開放、靈活的量值溯源體系;加強誠信計量監管,維護民眾利益,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民生計量需求。四是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把計量事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施有效銜接;加強政策支持,將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協調聯動,努力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狠抓工作落實,建立工作責任制,將實施意見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