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2月17日印發天水市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市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17日
  • 發布單位: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商貿物流是連線生產與消費各種形式的物流及服務活動,是構成第三產業的主要行業。現代商貿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連線生產和消費的橋樑紐帶,也是我市發揮區位優勢,搶占“一帶一路”建設通道樞紐制高點,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能變革的有效抓手。為加快全市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的意見》(甘政發〔2018〕37號)《天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制定《天水市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的背景下,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商貿活市”戰略,始終以擴大消費、發展現代流通為主線,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大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流通主體,大力推廣商貿物流信息化技術,加快發展對外貿易,完善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流通規模不斷擴大,商貿物流業基礎性地位和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強化,商貿經濟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一)成就回顧
1.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穩步提升
“十三五”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66.9億元,較2010年翻一番,五年年均增長6.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151元,較2010年翻一番,五年共減貧49.79萬人,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17.6:33.5:48.9調整為13:32: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5%和9%。消費能力、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投資及社會保障能力增強,消費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彰顯。千方百計把疫情防控中被抑制的消費力釋放出來,把催生的新興消費壯大起來,省財政統籌5000萬元,市財政配套5000萬元,採用限上企業獎補、近限企業獎補、擬培育企業獎補、限下企業獎補、新業態企業扶持獎補等方式,開展家具家電促銷、商超住餐促銷、特色美食與夜間消費促銷、成品油促銷、汽車促銷、新業態提質擴容促銷、線上線下融合經營、電商雙品網購活動、電商助推消費扶貧活動、農商優惠展銷周活動,建立健全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不斷改善市場消費環境,讓消費更好支撐經濟平穩運行,讓內需更好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電子商務對拉動消費、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作用,促進各行業與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現代商貿物流業及貨物貿易迅速發展,對商貿物流需求不斷擴大,消費升級轉型進一步加快,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貢獻率由2015年32.4%提高到2020年34.9%,提高了2.5個百分點。
2.商貿物流產業基礎逐步夯實
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強勁。2020年全市第三產業增長15%,占GDP的比重達到56.6%,服務經濟已成為“十三五”全市經濟成長的新亮點。商貿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4.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6.5%,是支撐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批零住餐四個行業銷售(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消費結構由產品型向服務型轉變,服務業進入黃金髮展時期。2020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37.9億元。外貿進出口在2015年23.8億元的基礎上翻了接近一番,外貿依存度由4%提高到8%,產品結構、市場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產業支撐更加強勁。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等戰略背景下,出台《天水市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天水市抱團隴南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區實施方案》,連線隴東南、融入大關中、打通南向通道步伐加快。服務業已成為招商引資重點產業。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對經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2020年商貿物流行業各類市場經營主體30636戶,占全市市場經營主體的80%。其中企業法人3880戶(批發零售企業2768戶,住宿餐飲企業237戶,租賃和商務服務企業619戶、交通運輸倉儲郵政企業261戶)。2020年全市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70戶,占全市商貿企業的0.43%,銷售額億元以上重點批零企業20戶,銷售額105.4億元,占限上企業的70.47%,營業額千萬元以上重點住宿餐飲企業17戶,營業額3.1億元,占限上企業營業額6.13億元的50.57%。
3.商貿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實效。強化規劃引領,突出大型綜合商業體、物流園區、商品市場、特色街區、電子商務等重點,加快流通設施建設。累計爭取國家和省資金支持6.75億元。啟動了天水國際陸港、天水市秦州區萬達廣場、甘谷縣花椒交易中心、天水區域糧食倉儲物流生態產業園、京東TDC城市倉、秦州區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和快遞中轉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天水商貿城、天水會展中心、天水騰邦物流園、麥積華夏物流園、武山金鑫物流園建設。改建完成了秦州區伏羲工坊美食城、上億廣場美食街、蘭天春樂美食城,麥積區景園西部美食城、盛達廣場美食街、隆昌路小吃街,秦安縣重邦尚城城南美食街、甘谷縣尚都百匯美食街、武山縣西關美食街、清水縣尚品休閒美食街、張家川縣同仁美食城等特色餐飲街區。新建改造大型批發市場和產地市場8個,鄉鎮農貿市場49個,社區市場21個。至“十三五”末,建成投入使用的各類市場332個(其中:城市市場115個,農村市場 217個;生產資料市場16個,消費品市場316個,比2015年的229個增加103個,城鄉流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商貿物流業態日趨豐富。隨著二維碼掃描、大數據分析、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的廣泛運用,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網淘購、電子商務、網路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不斷湧現,並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德邦、德發、八方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天水設立分部,順豐、中通、圓通、韻達等16家快遞公司在天水設立網點,將快遞業務延伸至鎮、村。建成縣城物流配送中心、鎮級配送網點、村級服務點,三級物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搭建電子商務物流倉儲信息管理平台,實現了配送線路及時最佳化,配送車輛隨時跟蹤定位,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2020年全市 7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成投運,麥積區、甘谷縣、秦安縣、清水縣、武山縣、張家川縣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示範縣區,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70億元,比2015年3.5億元增長20倍。2020年郵政業務總量完成8.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8%。快遞業務量完成1452.59萬件,同比增長44.46%。
4.商貿物流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
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持續改善。截止2020年底,我市實現了與省會蘭州和關中天水經濟區核心城市以高速公路對接,市域縣區之間以二級公路連線,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4140公里,比2015年底的10513公里增長34.5%。秦州、麥積、甘谷、武山四縣區已經開通高速公路,實現與主城區一小時通達;G8513平綿高速平涼至天水段、S25靜寧至天水高速公路莊浪至天水段項目已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S03天水繞城高速公路項目、S35景泰至禮縣高速公路天水段等一批高等級公路項目均已在“十三五”期間開展相關前期工作。新建改建普通國省道420公里,85%的鄉鎮實現普通國省道覆蓋,G310秦州至甘谷至武山段升級改造工程、S325張家川至甘谷公路甘谷至渭南鎮至麥積段二級公路、麥積鎮至麥積山景區旅遊公路、S218高莊村至麥積鎮旅遊公路、S208洛門至水簾洞旅遊公路等20個普通國省道、旅遊公路、國防戰備公路項目先後建成通車。
信息技術支撐更加有力。“寬頻天水”、移動4G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工業機器人、物聯網、3D列印、網路和信息安全等基礎技術和網路支付、移動支付等前沿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十三五”末,全市光纖線路達3.95萬皮長公里,光纖寬頻網路覆蓋所有鄉鎮以及90%的行政村,移動終端普及率達到96.7部/百人。全市電信業務總量185.34億元,增長50%。年末電話用戶302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302萬戶,4G行動電話用戶250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45萬戶,其中固定網際網路光纖寬頻接入用戶49萬戶,移動寬頻用戶96萬戶。“網際網路+”向服務業和製造業全面滲透,智慧城市、智慧鄉村、網際網路金融、分散式能源、遠程教育和醫療、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為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傳統商業信息化改造全面展開。電子商務培訓孵化基地、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以及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助推了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業態,成為天水經濟新亮點。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堅持把調結構、轉方式作為促進外貿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19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15年23.85億元增長至2020年40億元,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達25.8%,較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外貿經營主體不斷擴大,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累計達90家,是“十二五”期間的1.8倍。
商貿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上關於加快商貿物流業發展政策措施,加大對商貿物流園、物流企業、商品交易市場、冷鏈倉儲設施建設和其他商貿企業的財政支持,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公開行政審批事項,減化審批環節,審批事項在政府服務大廳一窗辦,實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視窗統一出件,方便企業辦事。健全“不來即享”“容缺受理機制”,全力推行“網上辦”“不見面審批”,減少了商貿企業辦事成本,提高了商貿事項辦理效率,極大地促進了商貿物流業發展。
(二)面臨形勢
未來五年,世界經濟將進入長時期調整階段,全球貿易增長乏力,貿易保護、技術壁壘加劇,自由貿易向公平貿易轉變困難重重。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矛盾與風險增多,發展方式轉變任務艱巨,創新能力不足,從而影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全市“十四五”期間商貿物流業發展也同樣面臨機遇和挑戰。
1.發展機遇
重大戰略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明確了甘肅轉型發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甘肅發展最大的機遇在於“一帶一路”倡議,成為西北地區對外聯結的重要樞紐和支撐點。我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建強副中心”,著力打造“五個中心”的決策部署,天水作為絲綢之路甘肅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落實好國家“一帶一路”、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戰略,精準對接國家開放之需,緊密結合市情發展實際,打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突出資源優勢,放大區位優勢,培育產業優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重塑經濟發展新優勢,著力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平台,著力建設全省重要的經濟成長極,推動形成大保護、大開發、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天水市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和隴南共同融入成渝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是全省商貿物流產業布局“一肩挑兩頭”的重要增長極,為我市建設區域商貿物流中心,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帶來重大機遇。
政策支持機遇。天水市處於國家物流網路規劃中的重要節點,國家支持現代服務業、市場體系建設和流通方式創新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中,將與國家促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產業變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形成合力,有力促進我市現代商貿物流業的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以機制體制創新激發消費新活力,以改善消費環境和規範市場秩序釋放消費新空間,以產品創新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消費新需求,挖掘釋放消費潛力。在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農村消費、數字消費、智慧型消費等方面著力,培植消費新熱點,必然催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業態,帶動家政、養老、健康、物流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商貿物流業必將成為吸引投資和支撐未來經濟的重點產業。
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天水市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位於甘肅省主要經濟發展軸線—亞歐大陸橋上,毗鄰關中平原,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對外交通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隴海鐵路貫穿全境,寶蘭客專實現東中西部高鐵互聯互通,天平鐵路打通北向鐵路運輸能源通道;連霍高速、天平高速、十天高速構成“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打造隴東南區域交通運輸樞紐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樞紐地位,為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將在甘肅面向隴東南乃至全省全國物流集散輻射中發揮積極優勢。
優勢產業特色明顯。裝備製造業方面:天水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是全省裝備製造業兩大聚集區之一,星火工具機、華天電子、長城電器等品牌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特色農業方面:天水是我國北方果品蔬菜最佳生產基地之一,天水“花牛”蘋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櫻桃等為主的一批林果基地,甘谷和武山設施蔬菜、天水農業科技園區航天蔬菜、秦州和麥積城郊“菜籃子”、清水和張家川高原夏菜為主的一批蔬菜基地在省內有良好口碑;文化旅遊業方面:文化旅遊資源十分富集,特別是在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被規劃為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的重要產業。至“十三五”末,全市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累計302.8億元,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1億元,產品產銷率97.5%,全市優質林果基地穩定在500萬畝,水果總產量達到137.8萬噸,年產值120億,蔬菜種植面積84.69萬畝,總產量突破200萬噸,為全市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奠定了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
通道物流基礎不斷完善。“十三五”期間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城、天水萬達商業廣場建設全面啟動,天水糧食物流生態產業園、天水華夏物流園、天水東森現代物流園啟動建設。“十四五”期間建設的平涼—綿陽高速公路天水段、靜寧—天水高速公路、天水繞城高速公路、天水—隴南鐵路、張家川通用機場、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天水南站新增動力組存車線,天水車站社棠貨場西遷、三陽川火車站升級改造項目,將著力打造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及交通骨幹網路,流通設施進一步改善,輻射承接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實施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戰略為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創造商機。商貿物流業是滿足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重要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天水作為承接東部加工貿易、商貿物流產業的最佳地區,通過實施產業轉移和統籌城鄉發展,從而帶動投資增長,擴大需求,完善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將為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打牢基礎。產業建設尤其加快十大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拉長產業鏈,促進社會分工,夯實流通發展基礎。全市49.75萬貧困人口脫貧,隨著鄉村建設的順利推進,民眾收入的增加,消費能力將顯著提高。
2.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區域經濟競爭壓力日益加大。在國家和省上實施一系列促進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競相超越,天水與毗鄰城市西安市、寶雞市、蘭州市相比,在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發展提速、流通總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基礎設施和政策對周邊物流要素的吸附能力弱,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難度將會增大,尤其是寶蘭客專通車後,一部分消費群體外流,在區域發展競爭中,壓力明顯增大。
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艱巨。批零住餐傳統商業體量比較大,面臨網路經濟的全面擠兌,電子商務、社區服務、物流配送等新興業態和新型流通方式發展緩慢,家政服務、健康養老、現代物流等生產性、生活性新興服務業培育不夠,對社會經濟的貢獻度低,面臨著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的雙重艱巨任務。
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弱。各級財政對商貿領域的投入不足,物流園區、批發市場、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社區商業等流通基礎設施落後、現代化水平低,輻射隴東南乃至全省,聚集全國的骨幹市場沒有形成,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通道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商貿物流企業“造血”功能和市場開拓能力差,“弱小散”狀況仍未改變。
發展內生動力有待加強。現代商貿物流管理體制不順,大產業、小機構,不能適應加快發展和寬準入嚴管理的新形勢。用地、用電、投融資等要素供給和產業園區監管、行業監管等方面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商業網點規劃布局不盡合理,重複建設與設施匱乏並存。信息化與流通業融合程度低,網際網路+流通發展還不充分,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統建設滯後,用供應鏈、區塊鏈管理和網際網路思維謀劃、指導現代商貿物流業的能力不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聚焦省上確定的“五個制高點”,大力實施“商貿活市”戰略,圍繞“培育大市場、發展大物流、繁榮大商業、搞活大外貿”,加強商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最佳化商業網點布局,推進城鄉市場一體化,提升對外貿易水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構建與信息化、市場化相適應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和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將天水打造成隴東南現代商貿服務中心。
(二)基本原則
1.市場驅動、創新發展。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創新商貿物流發展方式,鼓勵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創新商貿物流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巨觀調控能力。
2.加強統籌、協調發展。統籌規劃重大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商貿物流城鄉合理布局和區域協同發展。最佳化供應鏈管理,推進現代物流業與商貿流通業融合發展,加快商貿物流與現代農業、裝備製造業、金融業等產業協調發展。
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鼓勵套用節能降耗技術,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損耗。推廣使用綠色物流設施設備和綠色包裝,推進物流設施設備的循環共用,創新綠色物流運作模式,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
4.加強合作、開放發展。堅持擴大開放,深化國內外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等要素資源,努力拓展國際商貿物流。積極構建國際行銷和物流網路,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保障。
5.整合最佳化、共享發展。鼓勵套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信息平台的資源整合優勢,推進物流設施、技術裝備、數據信息等資源共享。大力推廣租賃制、交換制等循環共用方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零售網點為基礎、批發市場為骨幹、物流園區為中心、流通企業為主體,覆蓋城鄉的現代商貿流通網路,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城鄉統籌、結構最佳化,內暢外聯、安全高效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
——商業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更加突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5%以上;商貿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商貿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0%以上,城鄉連鎖率達到80%以上,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65%以上,全市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8%,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2%左右,商貿物流業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數位技術在商務領域廣泛套用。聚焦消費、貿易、投資、招商等重點領域,充分利用創新、產業、時尚、區位優勢,持續激發商務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活力,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0億元,成為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新動力。全市商貿物流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鐵路、公路骨幹物流通道更加暢通,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得到廣泛套用。
——對外貿易規模保持適度平穩增長。到202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左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占貿易總額比重達到30%。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20家,其中:年出口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達8家以上,年出口額5000萬元-1億元的企業達10家以上,年出口額3000—5000萬元的企業達15家以上。
——對外開放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到2025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4500萬美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利用境外、國外資金達到全市總量的60%以上,對全市開放型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引進5家以上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來天水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對外投資合作進一步深化。
三、發展布局
全市現代商貿物流業按照以陸港空港為核心,以高端商貿為引領,國家級品牌為帶動,城鄉終端市場為支撐,電子商務為助推的現代商貿物流格局。按照天水國際陸港、中梁空港新興商貿物流區,秦州區、麥積區和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清水縣、張家川縣商貿物流核心區,城市社區商貿物流輻射區,重點鄉鎮商貿物流中心“四個層次”進行布局,形成以商貿物流聚集區為龍頭,商貿企業為主體,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層次分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貿物流體系。
(一)完善陸港、空港新興商貿物流布局。按照集聚式發展的原則,圍繞人員流量和交通條件,統籌規劃,建設物流園區,最佳化商業集聚區業態,借力陸港物流樞紐和空港人流樞紐優勢,打造在國內有影響力、服務隴東南商貿物流樞紐。
(二)完善兩區五縣商貿物流布局。支持五縣商貿物流核心區建設綜合性物流配送中心,暢通城鄉商貿物流通道,促進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的高效銜接。不斷最佳化完善兩區和五縣商貿物流核心區,著力打造全市現代商貿物流服務業發展新高地。
(三)完善城市社區商貿物流布局。圍繞秦州、麥積萬達廣場、恆順三陽川中央商務區等大型聚居區,商住房、棚改房建設,最佳化社區商業結構和布局,重點打造和培育大型社區便民商圈,著力提升社區商貿物流服務質量和水平。
(四)完善重點鄉鎮和村級商貿物流布局。結合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區建設,大力推進和完善重點鄉鎮和村級物流服務設施,完善鄉村商貿物流服務網路,打通特色產品銷售渠道。
四、重點任務
(一)著力最佳化商貿物流消費環境
1.完善城市消費商圈。重點推進原有商貿流通企業升級改造、大體量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和專業市場建設。打造岷山片區、南站片區、廿里舖片區、三陽川片區等重點商圈。加快秦州、麥積兩個萬達商業廣場、恆順三陽川中央商務區、世茂國際生態城等重大商貿綜合體項目建設,加快秦州印象、福田天水中心、上億商業廣場、伏羲新園、羲元·水岸天街、麥積區天豫商貿城、天河廣場地下空間綜合利用項目、火車站站前廣場改造及商埠路埠北路地下商業街、商埠路步行街及周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城市商業的輻射帶動功能。明確天水西關古城的功能定位,業態布局,將策劃方案細化到具體巷道、院落以及各個單體建築,多元化滿足遊客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
圍繞渭河、藉河兩岸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規劃貫通兩岸的商貿產業帶,充分利用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國文化、明清建築文化、民俗風情文化,在渭河、藉河沿線,加快發展旅遊、美食、購物、娛樂、休閒、養老等業態,加快藉河渭河風情線東西延伸建設步伐,形成“歷史文化有載體,產業運營有內涵、河湖風光有韻味”的商業文化開發模式。建設完善並提升改造蘭天城市廣場、天水百貨大樓、天水金都商城、天水商貿城等商業綜合體,秦州區大眾路、麥積區商埠路等商業核心聚集區,以中華路步行街、商埠路步行街、伏羲路步行街、文景園步行街、佳水岸小鎮商業步行街等為依託的特色商業街區。培育以旅遊資源和人流優勢為依託的集購物、飲食、休閒、娛樂、文化、旅遊、會展、體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特色休閒消費集群。
2.推進鄉村商貿服務建設。健全農村流通網路,豐富農村市場供給,激發農村消費活力。探索多元化“農超對接”模式,大力發展村級便民商業,提高村級農家便利店商品配送率。依託豐富的農特產品、旅遊資源優勢,重點建設集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商貿旅遊業聚集區,加大生態旅遊開發力度,帶動農民發展庭院經濟,規劃建設農家樂聚集區,努力打造傳統老街與新型城鎮、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交融的風情小鎮。
3.深入發展電商產業。深化與國內頭部電商平台合作,大力培育本土電商平台,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鞏固提升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推進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鄉級電商服務站、村級電商服務點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對行業發展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專業電子商務平台,反映、監測全市農特產品數量、質量、品牌、流通等。引導我市傳統企業信息化對接,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能力,加快整個行業網際網路化。
積極探索電商發展新模式,構建電商新零售模式,運用區塊鏈技術、雲計算等前沿科技手段,促使電商智慧型化運用與發展,同時,依託我市農產品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網路行銷和訂單農業,建設特色農產品網貨供應基地,提升快遞物流整體發展水平。支持專業商貿物流企業和各類市場,藉助電子商務擴展交易渠道,升級交易模式,擴大線上交易量。力爭到202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0億元。鄉村電商服務站點覆蓋率達100%,力爭全市電子商務發展總體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二)著力促進商務服務業提質擴容
1.加快培育夜間消費新業態。加快夜間經濟發展,打造精品特色美食街區,“十四五”期間,打造夜間消費街區15個,特色餐飲示範街10個,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範、各具特色、功能完善、業態多元的商圈和生活圈和高品質夜間經濟示範街區,使購物、休閒、餐飲、娛樂、健身、遊覽、文化更加豐富,推動文化、教育、托幼、體育、健康、養老、家政等交叉融合發展,催生服務消費新業態。加快發展網紅經濟,打造3—5條精品特色美食街為網紅街,開發夜逛天水、夜賞文創、夜品佳肴、文化沙龍、閱讀空間、夜間演義等多樣化夜間消費區,力爭使我市夜間經濟的發展和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2.壯大家政服務業。加快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高質量發展,依託天水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學校與家政企業合作,培養高水平家政從業人員,考取上崗證持證上崗。通過實施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市場主體擴大工程、發展環境最佳化工程,使我市家政服務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本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多層次需求。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大力發展“網際網路+家政”等新業態,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區家政+跨界融合”等家政服務進社區新模式,推動家政與育嬰、托幼、養老、物業等多種社區服務融合發展。強化品牌建設,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白娃娃家政”、“顧家米人”、“冀城阿姨”等家政品牌,全面推進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家政服務業員工制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家政服務人員培訓全覆蓋。每個縣區有1家列入省級家政服務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培育2—3家龍頭企業列入國家家政服務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
3.提升餐飲住宿業。鼓勵餐飲住宿等傳統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促消費,精準補齊短板,不斷推進我市餐飲住宿等傳統生活服務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加快實施世茂、萬達、中深、奧特萊斯、溫德姆等五星級酒店建設,改善基礎條件,提高服務質量,豐富高端化吃住業態。鞏固提升天水賓館、嘉孚酒店、陽光酒店服務功能,進行智慧型化、數位化改造,方便消費者手機端消費。精心打造“天水美食”,加快提升挖掘整理地方傳統宴席、伏羲盛宴、秦州八景宴、女媧宴、八大碗、十三花、養生美食宴,講好飲食文化故事,發展好地方美食產業。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智慧型化的目標和擴內涵、提質量、延鏈條的總體思路,培育建設一批布局科學合理、經營規範、服務完善、管理科學的現代化中央廚房龍頭企業,實現加工行業的標準化、操作的規範化、技術的現代化。到2025年,餐飲住宿業在商貿業中占比明顯提高。
4.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現代線上線下會展運營機制,協調各部門為舉辦會展活動提供完善的政務服務。引進國內知名大型會展企業落戶天水,市場化運作天水會展中心,帶動全市會展業的發展。延伸會展產業鏈,創新會展業發展模式,促進會展上下游產業鏈整體協調發展,推動會展業與文化產業、旅遊、餐飲融合發展。推動會議與展覽的結合,高端會議、論壇召開期間引入相關領域的商業化展覽活動,專業展覽展會期間召開研討會、專題會議等。依託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平台資源,將線上線下會展深度融合,拓展展示形式,豐富展示內容。最佳化會展中心、賓館酒店、旅行社和餐飲、廣告等行業企業的會展服務機制,促進配套服務企業為會展主辦方、參展商提供優質服務,帶動交通運輸、通訊、餐飲、住宿、金融、零售等相關產業發展。
立足花牛蘋果、大櫻桃、花椒等特色名優特農產品,按照不同產業和產品的季節差異,通過“政府引導、產業唱戲”的形式,組織天水花牛蘋果博覽會、櫻桃節、花椒豐收節、農民豐收節等農事節會活動,形成“一品一節”局面,促進我市特色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加大對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秦安女媧文化旅遊節、甘谷大像山文化旅遊節、武山文化旅遊節、清水軒轅文化旅遊節、張家川縣關山文化旅遊節等重點展(節)會商品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展會規模和檔次。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展會和節慶活動,加強對會展品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專業展會、節慶活動積極主動申請註冊商標和網路域名,引導中小會展項目向品牌化方向發展,以會展品牌化提升我市會展業省內知名度。
積極組織市內企業參加國內、省內有影響力的廣交會、京交會、東協博覽會、蘭洽會、西交會、藥博會、津洽會、絲博會等,宣傳推薦、行銷天水商品,尋求與外地企業合作,吸引外地企業來天水參會辦展、旅遊觀光、投資興業。鼓勵我市會展企業到會展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積極參加行業協會組織的行業培訓、信息交流、技術交流等方面的活動,逐步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服務體系、運作模式,提升我市會展業質量和水平,促進城市實力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將我市會展中心打造成全國知名的會展中心,為我市會展業國際化打好基礎。“十四五”期間,引進1家國內知名會展企業落戶天水。發展培育2家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具備競爭優勢的現代化本地會展企業。將天水會展中心打造為全省乃至中國西部知名會展中心。
(三)著力最佳化商貿物流發展布局
1.構建商貿物流通道。根據天水市主導產業發展需要,以及增強與關中地區及隴東南地區整體聯繫的需要,形成以天水市城區為中心的“井”字型鐵路骨架運輸體系,進一步提高天水境內鐵路運輸能力。加快天平鐵路南延線天隴鐵路建設,北連銀西鐵路,南接蘭渝鐵路,與隴海鐵路互聯互通,構建隴東南“十字型”鐵路網路體系。打造大隴東經濟區鐵路樞紐中心,有效帶動天水國際陸港鐵路物流中心建設,新建蘭州至天水至漢中城際鐵路。建設“1橫2縱1聯”和繞城高速公路主骨架,推動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打造空中商貿物流大通道,形成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為輔,航空運輸為補充的多式聯運模式。強化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環節的配合和連線,促進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聯合完成貨物的全程運輸任務。在西向通道上,瞄準中亞、西亞和東歐市場,加快出口農產品基地建設,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和農業設施對外合作;在南向通道上,積極有效利用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鼓勵本地物流企業在廣西、重慶等地建立物流基地,支持外地物流企業在天水設立物流中轉中心和貨物集散地,爭取把天水打造成為連線東協的重要物流節點。
2.強化物流集群效應。依託通道優勢和絲綢之路國際班列,建設鐵路貨物集散中心和貨櫃聯運體系,依託我市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稟賦,與周邊市州建立合作機制,加快融入成渝經濟區,借力蓉新歐、渝新歐等陸海貿易新通道國際貨運班列,推動果品、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走出去”,以天水車站社棠貨場西遷和三陽川火車站升級改造為契機,力爭開行南向通道國際貨運班列天水農產品專列,構建國際行銷網路體系。鼓勵我市企業積極參與中國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等企業在白俄羅斯格羅德諾州採取“兩國雙園”參股模式合作建設物流園。組織農產品流通企業參加物流企業聯盟和外貿企業聯盟,支持企業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商品展示展銷中心,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在阿聯杜拜設立天水花牛蘋果展示中心;在東南亞有條件的國際市場設立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設立境外物流中心。建設天水物流大樞紐,做大7個縣區商貿物流規模,推動80%以上的物流配送企業實現智慧化管理運營和標準化托盤作業,實現物流配送功能集成化、服務系列化、作業規模化、手段現代化。
(四)著力推進商貿物流產業建設
1.建設骨幹物流園區。積極爭取省級扶持,按照“市縣主導、企業主建”的方式,建設大型商貿物流園區,積極打造集多式聯運、現代倉儲、物流配送、物流增值加工、城區配送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物流園區(中心),重點建設天水國際陸港公路物流中心、天水空港物流園、高鐵快運中心、天水江南市場、京東TDC 城市倉二期、天水市秦州區電子商務創業基地暨隴東南倉儲物流集散中心、天水郵政郵件處理中心、天水糧食倉儲物流生態產業園、武山洛門物流園、甘谷大像山物流園、秦安供銷物流園、麥積花牛蘋果產業園、麥積花椒產業園、清水縣物流貨運中心、張家川縣物流中心等項目,吸引周邊城市建立零擔貨物採購中心和分撥中心,形成高密度商貿聚集區。
2.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按照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居民消費升級、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積極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支持天環冷鏈公司、中農批(南京)公司、來富果業公司在天水陸港投資建設天環冷鏈物流項目和鄉村振興蘋果產業示範先導區項目,加快產業集群化步伐,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產業項目投資和基礎設施改善,促進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食品深加工等相關產業發展。
提升改造甘肅伏羲御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冷鏈物流項目、天水花牛蘋果現代物流產業園冷鏈項目、天水市秦州區春滿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冷庫建設及肉品配送冷藏車購置項目、天水茗秀果品有限公司秦安縣8000噸冷鏈物流擴建項目、甘谷縣花椒交易中心項目、天水四方達果業有限公司冷庫、武山洛門5萬噸冷庫及1.2萬噸果蔬商品化處理生產線建設、張家川縣伊潤齋東博清真畜禽屠宰加工生產線建設等冷鏈物流項目,完善農村冷鏈物流服務體系,開展大宗農產品產銷對接。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相關政策,支持建設產地預冷集配中心、產地低溫加工倉儲設施、田間地頭小型冷庫,支持發展冷鏈多式聯運和共同配送,開展與銷地市場冷鏈合作,完善流程管理和標準對接,提升冷鏈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型化水平,延伸農產品冷鏈龍頭企業外貿產銷產業鏈條,積極擴大農產品出口,讓更多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3.推進天水國際陸港建設。按照省上加快天水國際陸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國際貨運吞吐能力的要求,項目功能布局結構按“一核、兩區、三園、四心”總體布局,即建設一個綜合服務核心(集商務辦公、會議會展、文化商貿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核心),兩個生活配套區(即生活配套北區與生活配套南區),三個產業園(即電子商務產業園、農產品深加工及冷鏈物流產業園、創新型產業園),四個中心(鐵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保稅物流中心、商貿服務中心)。
繼續推進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已開工項目建設,推進甘肅(天水)國際陸港團莊、張白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安置區域內征地拆遷居民。加快“三路兩橋”項目建設,積極與天水海關溝通對接,加快推進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工作和鐵路、公路物流中心建設,積極與蘭州鐵路集團公司加強溝通,努力爭取將天水車站貨場搬遷至天水國際陸港,同時爭取將三陽川火車站提升改造納入鐵路總公司升級改造計畫,為規劃布局建設鐵路物流中心奠定基礎;引入外資建設公路物流中心,建設天水鐵路國際貨櫃場站,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
4.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天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要求,培育和引進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電商平台,經過3—5年的改革試驗,力爭把天水綜合試驗區建成以“跨境電商+特色產品+綜合服務”為主要特徵,貿易便利、投資高效、監管規範的絲路電商通道節點城市,藉助天水優勢產業,形成三中心:西部農特產品集散中心、絲路文創產品與旅遊商品集散中心、西部裝備製造業及高新技術產品中心。
5.著力提升對外貿易發展水平。到“十四五”末,全市進出口額達到6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0%左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占貿易總額比重達到30%。外貿結構持續最佳化,外貿經營隊伍不斷壯大,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20家,其中:年出口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達8家以上,年出口額0.5億元—1億元的企業達10家以上,年出口額3000—5000萬元的企業達15家以上。外貿競爭新優勢日益增強,出口商品附加值明顯提高,農產品自營出口比例不斷增加,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有品牌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有所提高,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
(五)著力完善商貿物流市場體系
1.建設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在已建設的甘肅武山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天水麥積元龍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等基礎上,根據產業布局和市場需求,建設或改造提升2—4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8—10個農貿市場,建設天水江南果菜市場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到2025年實現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縣(區)全覆蓋、農貿市場縣(區)和重點鄉鎮全覆蓋,有效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
2.鞏固提升專業市場。在現有天水橋南家俱建材城、天水銀通汽車銷售市場、天水堅家河花鳥魚蟲市場等專業市場的基礎上,繼續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集散市場、汽車及汽修配件市場等專業市場。重點建設天水江南果蔬市場、天水閆家河花鳥綜合市場、天水秦州區建材市場、天水新銀通汽車城、天水聯源汽車商貿城、甘谷五金機電城、武山洛門世紀家居建材城、張家川易德廣場等項目,豐富壯大生產生活專業市場。
3.發展社區便民市場。建設或改造升級天水市秦州區光明巷、綠色市場、麥積區渭濱市場、橋南花鳥魚蟲市場等一批社區便民市場,最佳化社區商業結構和布局,完善服務設施和網路,支持品牌企業以連鎖經營的形式配置生鮮超市、標準化菜市場、直銷菜店、便民藥店等必備型業態。
(六)著力提升商貿物流數位化水平
1.著力推進物流信息共享。依託省級建立的數據匯聚平台、商貿物流大數據中心,積極構建功能齊全、智慧互聯的商貿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網路,統一網路平台制式、接口,實現省內、國內、境外物流信息共享。與實體經濟聯動發展,推動商貿物流大數據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系統對接,重點支持和鼓勵物流園區和骨幹企業開展供應鏈創新與套用。
2.推廣套用商貿物流信息化技術。引導商貿物流企業與絲綢之路信息港、全省商貿物流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建設末端套用平台。推廣套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加快普及條形碼、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系統(GPS)、無線電射頻(RFID)、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ETC)等信息技術,促進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銷售商的全流程信息共享,提高商貿物流智慧型化、自動化、現代化水平。順應流通全渠道變革和平台經濟發展趨勢,探索發展與生產製造、商貿流通、信貸金融等產業協調聯動的智慧物流生態體系,推廣全國智慧物流示範企業成功經驗。
(七)著力健全城鄉物流配送體系
1.實施電商同城配送行動。建設天水電商同城配送平台,加快同城配送“三端兩線”建設和天水市同城配送平台端運營和供應鏈組織,嚴把產品價格、質量關口和紮實做好網貨篩選儲備上架,按要求做好平台交叉公測。
在供應端建設上,加快培育特色農產品網貨品牌,做好產品供應及產品質量監管等工作;在平台端建設上,做好產品信息對接、供貨價格商定、平台運營管理維護、平台推廣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在配送端建設上,整合現有客運、物流、快遞資源,開發建設物流智慧型信息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共用,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在產品對接線建設上,積極組織農戶及生產、加工、代理、銷售商等供應端,暢通供應端到平台端間的產品上行線,建設“城鄉對接,自產自銷”供應鏈。在產品配送線建設上,做好同城配送隊伍建設,規範配送車輛和線路,構建城市配送共同體;實現資源最佳化和服務功能共享。隨著人們生活智慧型化、網路化的逐步加深,區域購物成為新常態。在現有基礎上,最佳化資金支持,加大各級財政資金補貼力度,在有條件的社區、小區等人員密集區域,打造區域快遞寄遞及收放“蜂巢驛站”。整合和挖掘電商三級服務體系的服務功能和潛力,鼓勵、支持快遞企業搭載電子商務三級物流體系建設項目,利用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設立快遞服務點,提升快遞進村覆蓋率。藉助同城配送生態體系功能,積極搭載同城配送共同體便捷功能,搭建區域配送網路,形成網路化配送能力,拓展配送服務區域和路徑;探索物流配送城市通道,進一步延展配送區域,最佳化服務功能區域建設,構建物流與貨運配套服務體系,打造集運輸、分揀、投遞、儲存為一體的配送節點,減少配送車輛空載、車次、人員密集等城市增容難題,提升工作效率。謀實抓細消費幫扶,支持東部地區協作電商消費幫扶體驗館建設運營,以展促銷,為東部協作省市開展消費幫扶提供視窗和服務。
持續開展產品代言和直播帶貨。充分挖掘域內有電子商務經驗、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電商從業者,藉助快手、抖音、拼多多、淘寶等平台,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持續開展直播帶貨等活動,銷售本地農特產品,幫助本地農產品出村進城,實現產銷對接。
2.促進快遞與相關行業聯動發展。加快京東TDC城市倉二期天水市秦州區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和快遞中轉場建設,在現有的京東TDC城市倉項目基礎上,積極引進京東零售板塊,創新全渠道商業模式,引進京東便利綜超,3C家電體驗館,京東跨境商品體驗館等優勢資源,打造西北地區首個京東超級體驗店。加快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天水郵件處理中心、天水市秦州區電子商務創業基地暨隴東南倉儲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支持申通、圓通、中通、韻達、順豐等國內快遞企業在天水設立機構,支持快遞業整合資源,與民航、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與相關機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構建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豐富和完善省內主要城市間及省際“當日達”“次晨達”“次日達”等快遞服務。推進“快遞下鄉”工程,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因地制宜推動郵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快合作等多模式並進,多品牌快遞服務有效下沉,提高覆蓋率,增加代投量。各相關部門要主動對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快遞進村示範縣項目,大力提升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持續推動快遞服務現代農業,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微循環。
3.提升物流企業標準化水平。認真貫徹落實省上推廣標準托盤和發展單元化物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商貿物流設備設施標準化水平,力爭通過3年時間,通過試點企業帶動,市內大型物流企業標準化托盤(籠、箱、筐)使用率顯著提高,物流降本增效取得明顯進展,企業裝卸成本大幅降低,貨損率顯著下降,裝卸貨效率、車輛周轉率明顯提高。
4.全力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交通運輸、公安等管理部門,做好最佳化貨運車輛通行管控工作,推動貨物運輸便利通行。積極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試點,促進物流信息互聯共享,完善流通網路體系行動。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健全農村商貿流通網路,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體系,促進商貿與物流融合發展,全力推進商貿物流業降本增效。
  (八)著力培育壯大商貿物流隊伍
1.大力實施“人才強商”戰略。堅持人才引培並舉,加大開放型經濟、內貿流通、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儲備。加強商務領域重點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套用型、複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加大對商務領軍人才、優秀專業人才的表彰和獎勵力度。推動建設商務研究機構,發揮市場化智囊團的作用,提升商務系統研究和規划水平。
2.建立商貿物流企業聯盟。引導物流園區、批發市場、物流企業建立商貿物流企業聯盟,按照統籌規劃、政策引導、信息互通、利益聯動、龍頭帶動的原則,優先發展農產品流通企業聯盟,促進成員單位資源共享、業務互動、票據互認、客服互查,積極抱團發展、培育品牌、開拓市場。
五、政策扶持
1.加大資金投入。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陸港、空港、貨運樞紐及商貿物流園區(基地)項目建設,支持南向通道商貿物流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市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搭建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投融資平台。積極培育鐵路和航空貨運線路,爭取我市納入冷鏈物流國際班列計畫,促進國際貨運業務發展。為快遞下鄉進村給予資金支持,給予運費補貼。
  2.落實稅費政策。對商貿物流企業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減按所屬土地登記使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商貿物流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符合小型微利商貿物流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機場飛行區用地,場內外通訊導航設施用地和飛行區四周排水防洪設施用地,免徵土地使用稅;機場場外道路用地免徵土地使用稅;場內道路用地依照規定徵收土地使用稅。對鐵路線路、公路線路、機場飛行區占用耕地,減按每平方米2元的稅額徵收耕地占用稅。
  鼓勵發展綠色物流,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商貿物流企業從事生活必需品、藥品、中藥材、鮮活農產品和冷藏保鮮產品配送,以及使用節能與新能源車輛從事配送的,優先給予通行便利。合理確定配送車輛停靠缺貨區域。
支持商貿物流企業按照現行增值稅匯總繳納有關規定申請實行匯總納稅,鼓勵物流企業一體化、網路化、規模化運作。
3.強化要素保障。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商業網點規劃中,充分考慮並統籌保障商貿物流業發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在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中,對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項目給予適當傾斜。各縣區可根據全市商貿物流業布局適當調整規劃,制定或調整規劃時應徵求商務部門的意見。
  政府對舊城區改建需搬遷的商貿物流業用地,在收回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後,經批准可以協定出讓方式為原土地使用權人安排用地,有土地使用標準要求的,應按標準安排同類用途用地。完善社區商業網點配置,新建社區(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區、棚戶區改造和舊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於10%。嚴格社區商業網點用途監管,不得隨意改變必備商業網點的用途和性質,確保其基本服務功能不缺失。
  鼓勵各地以租賃方式供應物流業用地,支持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物流業。鼓勵地方政府以土地作價入股、土地租賃等形式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作為經營性商業用地,應嚴格按照規劃合理布局,土地招拍掛出讓前,所在區域有工業用地交易地價的,可以參照市場地價水平、所在區域基準地價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等確定出讓底價,土地出讓後嚴禁擅自改變用途從事商業性房地產開發,確需改變用途、性質或者進行轉讓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規劃並經依法批准。突出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重要定位,增強政府調控能力,遇災害性天氣和突發事件時減免市場交易費。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用電、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用水,在已按要求簡化用水價格分類的地區,執行非居民用水價格;在尚未簡化分類的地區,按照工商業用水價格中的較低標準執行。
鼓勵現代商貿物流企業投資參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項目,盤活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對占地面積大、資金投入多、投資回收期長的倉儲設施、配送中心、轉運中心以及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要在加強和改善和管理、切實節約土地的基礎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利用舊廠房、閒置倉庫等建設符合規劃的流通設施,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租賃的,經批准可採取協定方式供應。
4.創新金融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大型商貿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支持,推進物流業與金融業兩業融合,創新開發供應鏈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實現對供應鏈上下遊客戶的內外部信用評級、綜合金融服務、系統性風險管理。支持銀行依法探索擴大與商貿物流企業的電子化系統合作,完善商貿物流企業融資模式,符合條件的可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和上市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改進信貸管理,發展融資租賃、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等業務。發揮小額貸款公司、典當等行業對中小微流通企業融資的補充作用。推廣動產、倉單和商鋪經營權、股權、智慧財產權等質押擔保融資,積極扶持符合條件的中小流通企業申請創業擔保貸款。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投資基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市政府建立加快商貿物流業發展協調機制,定期研究國家和省上關於商貿物流、招商引資、利用外資、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區、各部門要強化規劃引領,建立項目庫並篩選重大項目,著力推進重點項目落地、重要政策落實。各縣區、各部門要自覺服從,嚴格執行,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要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充實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商務主管部門與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交通運輸、郵政管理、供銷等部門和單位之間的統籌協調,定期研究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重大問題和重要舉措,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要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協調服務,確保規劃落實。
(二)強化項目支撐。根據國家及省的產業導向,按照“論證一批、儲備一批、建成一批、補充一批”的項目發展思路推進項目建設。切實加大項目前期投入,完善項目諮詢評估、審議決策制度,不斷提高項目的成熟度,爭取國家和省的扶持和招商引資投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把項目工作做為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爭取更多項目納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建立項目工作責任制,落實項目建設單位主體責任,靠實縣區屬地責任,壓實市級行業指導責任,定期分析、研判項目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採取切實措施,確保項目有序推進。
(三)加強基礎統計。建立條塊結合、分工協作、資源共享、政府統計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現代商貿物流業統計調查體系。落實商貿業、物流業統計制度,加強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的統計工作,建立符合實際、全面、完善反映商貿物流業發展的統計調查方法,指標體系和信息發布制度,加強統計分析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總結行業轉型發展的情況和問題,準確反映產業發展情況。
(四)提升服務質量。加快複製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進商貿流通領域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後證”等制度,簡化辦理程式。探索“商貿+網際網路+物流”整合發展新模式,增強協同服務發展能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商貿物流行業與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信息共享,建立商貿物流業信用體系,定期發布嚴重失信“黑名單”,並向社會公開,營造誠信經營、依法經營氛圍。
(五)重視人才培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扶持商貿物流人才培訓項目。組織商貿物流企業管理人員參加國家省上舉辦的商貿物流人才專題培訓班。組織商貿物流高管人員赴發達地區掛職學習,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考察學習。組建專家諮詢團隊,從國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聘請一批專家學者,為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提供智力支持。
(六)強化責任落實。將《規劃》所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按年度分解落實到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作為年度綜合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加大督查力度,對標對表,嚴格績效考核,倒逼目標責任落實,為推進規劃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強化監查考核,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將商貿物流業發展重點任務,納入縣區政府年度督查重點,加強跟蹤問效。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對重點支持項目進行績效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