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財政事業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

《天水市財政事業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天水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28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市財政事業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8日
  • 發布單位: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階段。依據《中共天水市委關於制定天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天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甘肅省財政發展“十四五”規劃》,立足市情實際,科學編制了《天水市財政事業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財政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十三五”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市財政系統奮發有為,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努力提升財政管理水平,確保了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財力保障能力不斷提高,推動“十四五”財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財政質量穩步提高
(1)財政收支規模穩步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5年的36.69 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53.91億元,年均遞增 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015年的223.92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 351.93億元,年均遞增9.46%。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從2015年的19.3 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128.49億元,年均遞增 46.1%;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由2015年的22.55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128億元,年均遞增41.52%。
(2)財政收支結構逐步最佳化。全市稅收總收入由2015年的73.78億元上升到2020年的90.02億元,年均增長4.06 %;全市地方稅收入由2015年的22.59億元上升到2020年30.11 億元,年均增長5.91%。各級財政部門不斷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決兜牢“三保”底線任務,傾力支持打贏“三大攻堅戰”,為民辦實事、重點支出領域得到較好保障。
(3)財力保障水平有效提升。爭取到中央和省上各類補助資金1153.91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加420.23億元,增長57.28%,年均遞增9.48%。爭取到發行政府債券資金165.78億元。全市財政總財力由2015年的225.8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59.72億元,年均增長9.76 %,有力地保障了“三保”底線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
2.財政管理持續規範
(1)規範化管理成效明顯。全市財政部門以開展“財政規範化管理年”“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年”和“財政精細化管理年”活動為契機,全方位完善體制機制,明確責任分工、最佳化業務流程、完善崗責體系,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了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2)預算管理逐步加強。積極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
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體系,持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基本支出標準體系,推動項目庫建設,做實做細項目預算,不斷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著力加強預算管理的規範性和有效性。以“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套用”為主線,建立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機制。
(3)國庫改革全面深化。建立以財政一體化信息管理平台為支撐,以總預算會計為抓手,以賬戶賬務管理為基礎,以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支付、財政專戶支付為核心,以決算報表分析利用為重點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規範財政資金支付行為,築牢財政資金安全防線。
(4)財稅改革穩步推進。不斷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制定出台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科技、交通等領域市與縣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落實各級政府支出責任和分擔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開展綜合治稅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全面推行非稅收入電子化征繳改革。
(5)收入征管不斷加強。堅持依法征管,強化落實財稅庫銀聯合抓收入機制,不斷完善收入監控體系,著力提升財政收入質量,確保應收盡收、及時足額入庫。積極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多措並舉遏制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千方百計彌補財力缺口。
(6)政府採購日趨規範。堅持“依法採購、陽光透明、公平公正、規範高效”的原則,基本形成了政府採購各環節較為完備的政府採購管理體系。建立電子化政府採購平台建設,實現政府採購網上一站式辦理、全過程留痕,提升了採購工作的便利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促進採購工作更加規範、透明和高效。全市政府採購規模累計達到72.58 億元。
(7)資產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制度,探索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新機制,推進資產管理事項實現線上審批。完善各類資產的價值和實物量配置標準,研究制定分行業、分系統的資產配置標準,推動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實物管理、價值管理的有效銜接。
(8)投資評審質量全面提升。不斷強化投資評審職能,健全評審制度,完善評審機制,拓寬評審領域,財政投資評審節支效果顯著,提高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創新管理手段,率先引進開發全省唯一的投資評審管理信息系統,助力構建科學透明、嚴謹規範的投資評審體制機制。全市累計開展評審項目1906個,評審投資額253.46億元,節約財政資金8.07億元。
3.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全市財政民生支出累計達到1241.49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均達到80%以上。
(1)全力支持教育均衡發展。各級財政部門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財政職能,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積極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市教育支出 299.69億元,教育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2)全面支持社會保障和就業。全面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穩步實施,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各項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全覆蓋、待遇全享受。調整提高各類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和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全面落實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有效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創業。積極發揮失業保險基金穩定崗位、促進就業的作用。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229.78億元。市級共安排專項資金 1.88億元,支持開發13456個鄉村公益性崗位,助力脫貧攻堅。
(3)積極支持公共衛生建設。全市衛生健康支出 171.25億元,支持加快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著力提升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逐年穩步提高。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體系。全面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工作,增強基金供給能力。
(4)積極支持文化體育繁榮發展。全市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25.53億元,支持文藝精品創排、“三館一站”免費開放、重點文物及非遺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支持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及大型活動舉辦,進一步促進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旅遊首位產業和體育事業發展。
(5)助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棚戶區和老舊小區居民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不斷最佳化,農村民眾住房質量大幅提高。全市住房保障支出77.15 億元,實施棚戶區改造9.55萬套(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71萬戶;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9個,加裝電梯 150部;改造農村危房168538戶。
4.傾力支持打贏“三大攻堅戰”
(1)全面保障脫貧攻堅。通過壓縮一般性支出,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為全市脫貧攻堅提供財力支撐。全市落實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9.31億元,整合涉農資金98.91億元,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到位6.77億元。積極探索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公共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全市農林水支出從2016年的 38.6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 69億元,累計支出266.72億元,年均增長15.58 %。
(2)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扛起財政部門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礎性底線性任務,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節能環保支出24.17億元,重點支持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保障機制,全域無垃圾創建活動全覆蓋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實施旅遊景區、重點交通沿線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城鄉環境連片整治,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了資金支持。
(3)堅決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各級財政部門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嚴格執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和變相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政府隱性債務存量,切實做好全市防範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加強債券項目爭取,及早安排部署,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拉動經濟發展。2020年末全市政府債務率為29%,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5.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減稅降費成效明顯。全面推開“營改增”,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落實應對新冠疫情減稅降費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減輕了企業稅費成本和居民個人負擔,有力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經濟活力,加速釋放政策紅利。全市共減免各類稅費 68.17億元,占全市稅費收入總額的11.97%。
(2)堅定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1.14億元,大力支持“工業強市”戰略,工業擴量提質、轉型升級,“出城入園”、電子科技園和新興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增容,同步支持縣區工業集中區立足優勢、協同發展。在全省率先設立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投資基金,政府及社會資本累計出資3.15億元,對17家企業投資3億元。注資8億元成立甘肅金控天水分公司,支持和引導全市中小企業做優做精做強,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積極探索政府資金市場化運作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帶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中小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3)加快發展現代商業服務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
用,整合資金8.28億元,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和促消費活動。積極支持推進研發設計、信息技術、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補齊健康養老、旅遊遊覽、餐飲住宿、家政服務、維修服務、物流配送等生活性服務業短板,著力培育新興業態,努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品質提升。
6.持續促進科技創新
全市財政科技支出5.95 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逐年提升,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格局,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綜合科技進步指數位居全省前列,為實現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培育了動力。
(二)面臨機遇
從機遇看,一是國家、省級巨觀政策拉動地方經濟較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
新天水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實踐路徑,注入了強大動力,是
做好今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總綱領。國家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政策制度的紅利加速釋放。特別是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的深入推進,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決策部署的落地實施,為我市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有利於我市立足區位優勢爭取國家更多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站在中長期發展的角度,我市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動力和空間依然較大,消費紅利、改革紅利、人才紅利、自主創新紅利等內生動力不斷累加,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巨大潛力和強勁韌性。二是天水發展戰略規劃引擎效應將持續釋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建強副中心”“走出新路子”目標定位,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新基建”機遇,積極最佳化培植財政資源,以新一代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型製造等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將催生出一批新經濟新業態,經濟結構將不斷最佳化,產業體系將不斷完善,新的產業格局將會加速,財源建設新路徑和增長點將會拓寬。三是財政職能更加強化,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十四五”時期為財政職能進一步強化提供了視窗和契機,把握這個重要的機遇期,對於正確履行財政職能、提升財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財政職能的重要性愈益凸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財政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央明確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最佳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財政職能的邊界逐步釐清。現代財政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而現代財政制度的基礎是政府與市場、政府與政府間關係。理順這兩組關係,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無法繞過的兩條主線。中央將進一步劃定政府與市場的作用邊界,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為財政改革釐清職能邊界指明方向,提供了發展良機,財政職能的完整性將不斷增強。一個國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預算能力。通過完善全口徑預算體系、取消掛鈎機制和專款專用規定、清理整合專項、編制中期財政規劃等改革舉措的實施,將有效解決財政投入與事業發展“兩張皮”、“錢等項目”、“敞口花錢”等問題,為財政職能提升和管理質效充分發揮提供了新的機遇。
從挑戰看,一是財政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將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低速增長。國際環境方面,和平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但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使得我國外需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環境方面,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在“三期疊加”背景下,諸多結構性矛盾導致全要素生產率降低,供給側驅動增長的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支撐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正逐步弱化,新增投資更多依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人口紅利、資源紅利逐漸衰弱,經濟社會風險不斷累積。區域環境方面,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農業大而不強,工業轉型滯後,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比重偏小,財源結構不夠合理,縣域經濟、開放型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和金融服務業仍是發展短板,區域發展梯度落差明顯,鄉村振興任務異常艱巨。財政收入基數相對於過去已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要在高基數上實現高增長,難度越來越大。綜合考量以上因素,預計財政收入個位數增長在一定時期內將成為一種常態。二是財政支出剛性增長。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勢頭不減,中長期平衡壓力很大。在地方財政收入增長趨緩、中央轉移支付力度下降、存量資金盤活空間縮小的背景下,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穩增長支出難以壓縮,為防止經濟滑出合理區間,國家將保持適度的財政投資規模,著力推動交通、旅遊、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改造等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工程建設,以此拉動經濟成長。政府投資預計會從傳統的財政直接投資轉為財政引導投資,財政性引導資金規模預計也將大幅度增加,以此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決定了財政支出規模將繼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惠民生支出保持遞增,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全覆蓋,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並進入關鍵階段,一批民生項目將進一步擴面提標,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財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改革支出不可或缺,新一輪財政改革全面縱深推進,不可避免地產生改革成本,觸動利益調整,更需要財政承擔起兜底的職責,負擔成本、補償利益、分擔風險,確保改革如期向前推進。三是財稅改革任務艱巨。財稅改革由小步慢跑、邊試邊行的探索階段,進入到全面實施、立體推進的快車道,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進入攻堅克難階段,改革任務異常艱巨。利益訴求更加多元,社會結構發生更為深刻變化,各方面訴求日益增多,而且更加複雜。財稅改革直接涉及利益調整,要凝聚社會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難度很大。推進策略更加靈活,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穩增長依然會擺在比較突出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把握好財稅改革措施出台的時機、力度和節奏,找準“六穩”“六保”與推進財稅改革的最佳結合點。改革任務更加艱巨,財政部門不僅擔負著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大任務,還承擔著支持配合其他領域改革取得關鍵進展的責任,財政必須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全過程參與金融、農業、養老、國企、醫療衛生、簡政放權、新型城鎮化、土地流轉和勞動力轉移等重大改革,深刻介入,主動買單,全面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綜合研判,“十四五”時期天水市財政發展總體仍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面對發展機遇和現實挑戰並存的新階段,各級財政部門必須主動作為,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增強促進經濟發展的信心與動力,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堅持改革與法治精神,堅持建設和完善現代財政的方向,紮實工作,砥礪奮進,積極開拓財政改革發展新局面,推動天水經濟社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經濟和生態、城鎮和鄉村、發展和安全,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加注重生態優先,更加注重培植動能,更加注重提質增效,更加注重固強補弱,更加注重系統治理,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建強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推動老工業基地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發展方向,不斷補齊短板弱項,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全面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預算管理,著重做好財政收支“緊平衡”、部門預算“零基預算”、政府債務“防風險”、財政管理“強績效”、財政監督“嚴約束”,積極培植財源,提升財政綜合實力,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持續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財政支撐,為全面提升
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賦能助力,奮力譜寫加快建設
幸福美好新天水的時代篇章。
(二) 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強化預算對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實現有限公共資源與政策目標有效匹配。
2.堅持預算法定。增強法治觀念,強化紀律意識,嚴肅財經紀律,更加注重強化約束,著力提升制度執行力,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制度的剛性約束力。明確地方和部門的主體責任,切實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3.堅持目標引領。按照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完善管理手段,創新管理技術,破除管理瓶頸,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以信息化推進預算管理現代化,加強預算管理各項制度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提高預算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和預算透明度。
4.堅持底線思維。把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發展和安全、當前和長遠,杜絕脫離實際的過高承諾,形成穩定合理的社會預期。加強政府債務和中長期支出事項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發展目標
財政綜合實力顯著提升,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有效發揮,財
政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整體財政建設穩步推進,財政資源統籌能力進一步強化,基本建成現代財政制度,推進我市財政工作走在前列。更好發揮現代財稅體制在資源配置、財力保障和巨觀調控等方面的基礎作用,把制度優勢充分轉化為治理效能,把天水建成人文厚重、生態優良、產業興盛、宜居宜游的西部新興崛起城市提供財力保障,作出財政貢獻。
1.確定財政收支目標。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不斷擴大收支規模,努力實現收支平衡,確保財政平穩運行。根據財政收入與經濟成長相適應的互動關係,參考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的發展目標,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預計年均增長6.5%以上,到2025年達到7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均增長7%以上,到2025年達到500億元。
2.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增強財政政策實施的敏感性和及時性,破解支出結構僵化難題,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加大教育、衛生、就業等民生領域投入,確保民生支出穩中有升。通過配置新增財政資源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總量和水平。
3.加快財源建設步伐。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推動作用和市場機製作用,圍繞構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基礎穩固”的新財源體系,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逐年加大,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具有天水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4.提升財政治理效能。持續深化財政領域改革,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推進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推進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建設;持續深化國庫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政府採購等領域改革;深化財政與金融融合發展,發揮好融資擔保平台公司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提升對實體經濟服務質效,適當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積極開展供應鏈融資,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深化財政與稅務融合發展,著力擴大稅基、培養財源,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稅收軟環境,加快建立現代財稅制度。
5.保障居民收入增長。全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通過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完善轉移支付結構、健全財稅體制機制,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持續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支持健全現代支付和收入監測體系,構建透明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到“十四五”末,初步形成“中等收入群體占相對多數、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得到有效調節、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新型分配格局。
三、主要任務
(一)切實提升依法理財水平
1.夯實地方財源基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著力改善財政收入結構,增加政府可用財力。緊緊抓住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機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大力培植支柱財源。落實財稅優惠政策,支持綠色產業做強做大、重點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新基建”項目加速推進,培育打造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帶動財政持續增收,逐步扭轉後續財源乏力的局面。加強公共資源綜合管理,嚴格落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增加政府資源性收入,穩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財政比重,完善國有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建立財政、稅務、自然資源等部門的銜接機制,分析財政收入情況,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和時效。
2.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緊壓實部門運轉和事務性支出,持續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管理,支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兜住“三保”底線。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向財政困難縣區傾斜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加大部門結轉結餘資金統籌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線,穩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支持就業、醫療、教育、社保、文化等公共事業加快發展,全面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
3.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堅持科學理財,加強制度創新,深入
推進預算管理改革,逐步建成標準科學、程式規範的支出管理體系,確保預算執行規範、安全、高效。積極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主動加強對重大戰略、重要任務、重點改革的財力保障研究,同步靠實部門三年滾動支出規劃編制和執行主體責任,改進預算控制和管理方式,加強對年度預算的指導約束。強化“零基預算”管理理念,改變“基數+增長”的預算編制模式,健全支出標準體系,根據財力狀況、輕重緩急、優先等次、使用績效等因素統籌安排預算,建立能增能減、有保有壓的預算安排機制,著力打破預算支出固化格局。加強項目庫建設,實行預算項目滾動管理,未納入項目庫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預算。認真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把預算關口,強化執行審核,按照據實按需、能省則省的原則,節約每一分財政資金,統籌用於重點領域支出。推動全面取消一般公共預算中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規定,強化財力統籌,統一預算分配。嚴格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的預算,堅持先有預算後有支出,嚴禁超預算、無預算安排支出,除突發性、應急性支出外,嚴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新的增支政策原則上通過以後年度預算安排。在切實鞏固預決算公開工作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公開範圍,規範公開內容,著力提高預決算公開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4.持續規範國庫管理。繼續建設和完善基礎牢固、功能健全、體系完備、技術先進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全面深化和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進一步規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最佳化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最佳化國庫集中收付規範化和信息化管理體系。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將動態監控範圍擴展到所有財政資金和全部預算單位,建成預警高效、反饋迅速、糾偏及時、控制有力的覆蓋各級財政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穩步擴大直達資金管理範圍,強化資金監管,著力增強直達機制政策效果。加強財政總決算反映報告功能,將財政專戶資金納入統一會計核算。推進各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報和依法備案工作,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公開和審計制度,強化政府財務報告信息分析和利用。
5.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按照權責統一、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在遵循頂層設計、注重管理實效基礎上,穩步推進市與縣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按規定落實各級政府支出責任和分擔機制,“十四五”期間逐步實現市縣區政府間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法治化、規範化。堅持把財政可承受能力擺在首位,在確保財政收支平衡的基礎上,建立民生政策和財政收入增長相協調機制,嚴禁超越財力提高支出標準,堅決杜絕影響財政可持續運行的行為。進一步最佳化轉移支付項目,探索對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實行清單管理,完善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立足地方實際,主動建言獻策,建議中央和省級進一步完善地方稅稅制,加快培育地方主體稅種,合理配置地方稅源體系。支持稅務部門建立權責清晰、規範統一的稅費征管制度,完善征管方式,豐富征管手段,提高征管質效,持續推進涉稅信息共享平台建設,促進政府稅收應收盡收。
6.防範政府債務風險。堅持以穩為主、穩中求降的原則,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把握好防風險和促發展的關係,爭取省級增加我市債券限額和新增額度,新增債券額度適當向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低的縣區傾斜。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進一步規範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行為,嚴禁各種違法違規擔保和變相舉債。加強溝通銜接,完善債券項目安排協調機制。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確保債券資金及時撥付安全使用。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鼓勵債務人、債權人協商處置存量債務,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性風險。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和審計問責,嚴格落實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健全跟蹤問效機制,加強常態化政府債務風險監控評估。
7.完善國資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財政綜合管理、單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持續推進政府資產報告制度,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強化對資產配置預算編制的巨觀指導,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標準體系,強化資產配置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繼續支持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資本與其他社會資本有機結合,支持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加強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管理,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模,增加政府可用財力。
8.提升績效管理水平。強化預算績效管理,靠實部門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完善績效目標體系,加強績效運行監控和自評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套用,推動績效管理常態化、規範化。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績效和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在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鏈條架構的基礎上持續發力,圍繞預算支出結構最佳化、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區域財力均衡、債務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性等方面,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提質擴圍,逐步將預算績效管理從支出領域向財政政策實施、財政管理效果評價領域拓展,不斷充實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內容,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全覆蓋目標,推動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有效提高政府公共資源配置效率,促進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雙提升。建立績效運行跟蹤監控機制,定期採集績效運行信息並匯總分析,對績效目標運行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和督促檢查,糾偏揚長,促進績效目標的順利實現。跟蹤監控中發現績效運行目標與預期績效目標發生偏離時,要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
9.推進信息一體化建設。實施智慧財政建設,抓好套用支撐平台升級,最佳化平台架構,強化平台套用功能,最佳化數據交換機制,提升包含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支付等核心業務系統的集成能力和一體化程度,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推進信息網站的升級改造和財政內控管理信息化建設,抓好新上業務系統開發,保障財政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充分挖掘利用財政內生數據,逐步開展與相關部門的數據銜接,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和比對分析,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決策作用,打造數字財政。進一步完善財政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加固網路安全設施,保障業務套用安全。積極使用新的安全技術和保障模式,提高新興技術在套用過程中的安全防護能力。深度開發利用大數據,提高財稅大數據對財政決策支持力度和財政資金配置效率,不斷提升財政治理效能,推進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
10.深化政府採購改革。加快建立現代政府採購制度,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面推進、長期持續深化”的總體思路,不斷完善以法律為根本、以市場為主導、以競爭為手段、以需求為核心、以誠信為保障、以系統為支撐的政府採購運行機制。發揮政府採購政策功能,積極落實國家通過政府採購支持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自主創新、重點產業調整、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強監督檢查,做好政府採購質疑投訴處理,支持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加快推進“政府採購+網際網路”行動和政府採購信息公開,不斷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逐步構建更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政府採購體系,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權利。
11.深化投資評審改革。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推進投資評審體制改革,探索創新專家庫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財政評審管理系統的最佳化升級,強化評審流程管理與風險防控工作。最佳化和改進財政預算投資評審方法,在側重做好部門預算重點項目評審基礎上,積極探索推動第三方參與預算評審工作以及預算評審評價結果的綜合研究利用。積極發揮評審工作在現代財政管理中的定量基礎和技術支撐作用,探索開展政府投資重大項目的全程跟蹤評審、招標控制價和契約評審、PPP項目評審,努力把投資評審與預算管理緊密結合,為財政投資項目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深入推進投資評審工作規範化和法治化建設,逐步將建設單位履職情況納入投資評審內容,探索建立對投資評審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的移送處理機制。
12.強化內控制度建設。加強對單位內控制度建立與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公開監督檢查結果,並將監督檢查結果、內部控制自我評價作為安排財政預算、實施預算績效評價與中期財政規劃的參考依據。督促各部門單位針對預算業務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府採購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契約管理等六大經濟業務領域,有效運用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單據控制等內部控制基本方法,科學設定了管理層級、崗位職責許可權、權力運行規程,切實加強內部控制,做到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並定期輪崗。強化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會計檔案管理,提高會計信息化水平。積極探索會計信用體系建設,將會計信用信息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強與審計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建立長效機制,注重相互補位,形成監督合力。
13.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圍繞服務財政管理,強化資金監督檢查,積極開展部門預算編制、預決算公開和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維護好預算法律的權威性。重點關注“三農”、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涉及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推進監督轉型創新,提高監督管理效能,藉助省市縣財政監督上下聯動機制,將監督檢查關口前移。注重開展事前和事中監督檢查,突出對管理體制運行情況和各項財經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解決”。推進“大監督”格局建設,拓寬監督渠道,對財政專項資金的檢查,財政內部信息共享,共同監管。把監督手段充分運用到預算管理中,積極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有效規範監督檢查工作程式。注重問題處理結果運用,發揮監督績效,重視項目檢查發現問題處理、整改和結果運用,做到“有問題必處理,問題整改必到位”,確保監督檢查取得實效。同時,重視財政部門內部檢查,重點對履行財政管理工作職責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預算執行、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合法性、真實性以及資產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監督檢查。
  (二)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基礎設施建設。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新型基礎設施重大機遇,積極籌措資金,創新融資機制,著力補齊公路、鐵路、機場、水利、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積極發展數位化信息技術和重點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已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全方位、高層次、多領域基礎設施體系。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充分利用PPP模式、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引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補短板項目建設,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財政項目儲備庫建設,統籌保障在建項目合理資金需求,推動在建項目順利實施,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資能力,嚴格項目建設條件審核,合理安排工程項目建設,堅決避免盲目投資、重複建設。重點支持靜寧—天水高速公路、機場連線線道路、S03天水繞城高速、鄉村振興南北兩山基礎設施、天水—隴南鐵路、天水車站社棠貨場西遷、三陽川火車站升級改造、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引洮供水二期配套、曲溪城鄉供水、白龍江引水工程、天水市東北部供水(花園水庫)等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項目;“光網城市”建設、特高壓產業發展、天水有軌電車二期建設、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光纖寬頻擴容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2.產業最佳化升級。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財政支持的著力點,大力支持傳統產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提升,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生成,著力培育千億級工業園區、百億級產業集群、十億級龍頭企業,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以優勢產業為基礎、生態產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多元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格局。重點支持電子信息產業、電工電器產業、醫藥食品產業、先進機械製造產業和綠色建材及裝配式建築等傳統優勢產業集群改造提升;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航空維修製造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智慧型終端製造產業和數字經濟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著力提升清潔生產產業、加快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產業、發展壯大中醫中藥產業、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鞏固拓展通道物流產業、積極培育數據信息產業、最佳化升級先進制造產業、協同推進相關融合產業等生態產業提質增效;推進經開區“擴區增容”和各級各類工業園區建設,強化各類基金、銀行信貸、股權投資、證券市場撬動作用,拓寬入園企業投融資渠道。同時,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積極培育新型服務業,支持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
3.市場主體培育。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清理取消不合理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持續開展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強化公平性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在政策層面特別在政府採購、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發揮政府採購政策優勢,推廣政采貸工作,以政府採購契約為抵押,對以財政資金為主要還款來源的項目,協調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配套融資服務,有效將財政系統、融資銀行、供應企業、採購單位銜接起來,開通“政府採購契約融資”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手續,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輕中小微企業運營負擔,使中小微企業更有信心參與政府採購項目投標,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的財稅營商環境。支持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通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等機制,推動降低民營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推進中國(天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4.城鄉融合發展。通過本級安排、爭取上級支持、整合項目資金等途徑,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完善財政支持體系,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力度,落實鼓勵縣域經濟成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承接產業轉移等各項財稅政策,培育縣域經濟持續增長;大力創新投融資機制,指導縣區規範推廣PPP模式,拓展基層投融資渠道,引導、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城鄉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上對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的扶持優惠政策,加快完善市政管網和排水防澇設施,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拓展城市功能。強化財政資金和政策引導作用,通過財政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城鄉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市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新型農村社區和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社會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大力支持秦州、麥積、三陽新區和八大新城建設。先期重點加快推進金家莊棗園莊片區、羅玉小區、東方紅片區、天水迎賓館片區、秦州新區、三陽新區等城鄉更新改造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城鄉人居環境質量。推動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政策,建立成本分擔機制,加快農業轉
移人口市民化。
5.鄉村振興戰略。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在財政政策總體保持穩定的基礎上,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財力投入,在過渡期內不低於當前水平,為做好銜接工作提供資金保障。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爭取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拓展提升脫貧質量,接續推動脫貧地區鄉村振興。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政策,加強資金收支管理,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於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強化資金統籌、最佳化支出結構,支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農村優勢產業,健全農業保障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進一步加大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業水價改革等重大建設和重大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強創新資金投入方式、促進資金效
益發揮、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等方面的政策研究,著力提高財政對
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
6.科技創新能力。落實人才強市戰略,統籌財力保障落實引才留才用才的各項優惠政策。逐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創新財政科技投入導向,推動提升科技創新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簡化科研項目預算編制,賦予科研單位更大的經費管理自主權。協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從傳統觀念上的分錢、分物、定項目轉到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及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來,強化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與共性技術研究項目的支持。探索制定科研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負面清單,在最大限度賦予科研人員自主性和靈活性的同時守住底線。有效利用財政手段吸引資金投入,提高製造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農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高新基礎企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和設備購置、設施更新投入。
7.普惠金融發展。在進一步理順財政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關係基礎上,立足公共財政職能,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建立財政金融協同配合常態化機制,完善用好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及社會資本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提高全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滿足不同群體融資需求。認真落實中央省級有關政策要求,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支持力度,擴大創業擔保貸款覆蓋範圍,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逐步放寬貸款申請條件,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同人行、人社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統籌協調,加快健全完善協作機制,做到“不來即享”,不斷提高創業擔保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前有補貼、後有補償的長效機制,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扶小支農、降費讓利,逐步將平均擔保費降至1%以下,提升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支持經濟薄弱環節發展的功效。
(三)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服務水平
1.教育優先發展。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教育,辦好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扶持民辦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支持普惠性幼稚園建設,重點支持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進一步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升保教水平。繼續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減輕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壓力。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進一步調整教育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消除城鎮“大班額”,補齊發展短板,提升辦學質量,有力促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重點支持建設天水市實驗國小分校、天水市幼稚園分園、天水市逸夫實驗中學分校等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服務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線,加大對職業教育建設的支持力度,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產教融合深度發展為切入點,不斷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支持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職教師素質培訓及精品課程、精品專業建設等重點工程,落實財政保障,支持中職學校國家體質培優工程和“雙優”校建設工程,推動職業教育跨越發展,重點支持天水職教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穩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推進精準資助,逐步建立科學的量化指標體系,採取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應助盡助。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鼓勵社會力量以捐贈、出資、投資、合作等方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突出社會效益,促進民辦教育事業發展。
2.醫療衛生改革。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支持推進全市區域綜合醫改,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全面提升傳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規範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建立統一的醫療救助基本政策和醫療救助基金管理制度,規範醫療救助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實現醫療救助統籌層次與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相一致。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逐步將門診醫藥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根據國家安排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辦法,加快推進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積極支持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康復中心綜合樓和三陽分院、天水市婦幼保健院婦女兒童綜合保健樓、天水市中醫院內科綜合樓和成紀新城醫養分院、甘肅省天水傳染病醫院改擴建工程,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異地遷建、天水市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秦州區南山體育場“方艙醫院”和天水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等項目建設。
3.擴大和穩定就業。推進實施就業引領戰略,在制定和實施財稅政策時更加注重促進就業,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補助,加大就業專項資金投入力度,支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實現更加充分、高質量就業服務能力。切實落實職業介紹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促進就業政策,推進政府採取招標方式購買培訓服務。注重重點群體就業引導,著力推進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完善就業與社會保障聯動機制,為勞動者靈活就業、流動就業或轉換工作崗位提供保障,對吸納就業人員的企業全面落實國家稅費政策。促進穩定和擴大就業,支持穩崗擴就業,聚焦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積極落實就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大稅費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力度,推動做好失業保險基金支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工作,全力穩住現有就業崗位,支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進城務工人員、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兼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拓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渠道;推動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改善收入分配和財富分配格局,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
4.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著力解決民眾關心的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突出問題,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適當提高城鄉低保、專項救助等標準。進一步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配合國家儘快實現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面落實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完善社保基金管理,積極探索建立我市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趨勢和基金投資運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支持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救助標準科學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將失業人員、城鄉低保戶、社會救助人群、受災民眾、特困人員、殘疾人以及優撫對象作為關注重點,密切關注困難民眾數量、困難面以及困難程度的變動,及時採取措施,切實兜住民生底線,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支持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完善特困人員供養政策,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強化社會救助能力建設。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困境兒童的財政保障政策。進一步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支持最佳化退役軍人和軍屬保障政策。
5.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維護老年人健康權益,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社保基金的影響。立足天水基本情況,建立健全合理的社會保險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做好社會保障政策、待遇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承受能力的銜接工作。健全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合理分擔、可持續的養老、醫保籌資機制。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加強對養老、醫保等專戶管理資金的監督管理。統籌支持社區綜合性、一站式老年照護設施和針對老年人尤其是面向失能老年人的養護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老齡事業發展,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擴大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支持引進社會資本,推進麥積全國綜合養老示範基地、天水康健康復養老中心等項目建設。支持最佳化婦幼保健服務、嬰幼兒健康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量提高社會層面對嬰幼兒的照護服務能力和水平。
6.文體事業提質惠民。持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支持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夯實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根基。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公民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建設。堅持保基本、補短板,繼續加大公共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將重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天水市圖書館新館、文化館新館、博物館新館建設,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晉等升級,完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硬體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快歷史街區、文保單位、名人故居、歷史建築及構築物搶救性修繕,支持古樹名木復壯保護,西關片區古名居保護修繕等,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發展,推進文化資源向基層和農村傾斜。支持推進文化旅遊首位產業優先發展,加快實施文化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文化旅遊點極帶建設、文化旅遊精品演藝、智慧文旅建設等重點項目,切實提高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支持推進網路綜合體系建設,提高網路安全保障能力,營造清朗網路空間。逐步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支持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強民眾體育健身活動場地和設施建設,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著力增強人民體質。推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等渠道,積極支持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建設民眾體育組織和隊伍、改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條件,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增強人民體質。支持深化體育改革,促進教衛體融合,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促進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支持深化體育管理改革,加快促進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
7.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扛起財政部門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礎性底線性任務,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著力支持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天水。積極爭取中央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及省級生態環保資金和環境污染防治與監測監管專項資金,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資金支持。整合環保類專項資金,提高污染治理與生態建設的合力。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國土綠化,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繼續堅持以“十大生態產業”為引領,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加速崛起。積極支持做好碳中和、碳達峰工作,以碳中和意願為導向,支持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經濟體系,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8.平安天水建設。深入推進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財政應急管理政策體系。支持自然災害風險普查等重點工作任務,提高綜合監測、預報預警和綜合防禦能力。支持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援和物資調運能力。強化安全生產工作經費保障,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加強政法領域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推進“六位一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決防範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支持全面依法治市重點工作,落實司法體制改革任務,發揮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的社會兜底功能。配合政法綜治部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經費保障政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推行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矛盾糾紛綜合化解機制,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支持完善信訪工作機制,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1.全面提高財政系統機關黨的建設水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深化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黨支部集中學習為主體、黨員領導幹部為重點,夯實黨員幹部教育的理論武裝基本格局,準確把握以政領財、以財輔政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確保財政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展。著力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創新完善黨建工作標準化體系,規範黨組織設定和任期管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抓實抓細黨建工作定期通報和年度述職評議考核制度。著力推進全市財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抵制“四風”,建立健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貫通協同工作機制,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加強對幹部日常教育監督管理,強化隊伍紀律規矩意識,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緊扣機關黨建時代特點和業務工作規律,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思路,努力將黨建融入到業務和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各個方面,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實現黨建工作和財政業務工作能力水平“雙提升”。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團組織作用,統籌發揮各方面積極性。
2.加強新時代財政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幹部原則,緊扣財政履職定位和人才需求,打造一支政治忠誠可靠、堅持事業為上、矢志愛國奮鬥、勇於創新拼搏、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隊伍,加強隊伍建設統籌規劃,改善隊伍結構,加大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力度,形成有序更替的人才梯隊。聚焦打造高素質專業化財政幹部隊伍,加強培訓資源統籌,最佳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完善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多崗位、遞進式培養鍛鍊,著力培養財政幹部“七種能力”,提升財政幹部綜合素質和履職本領。創新人才流動及激勵機制,堅持多維度、多渠道評價人才,完善選拔任用體系,用好職務職級政策,強化擔當作為正向激勵。推進完善“一庫兩池一室”建設,構建具有財政特色的人才工作體系。
(二) 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財政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十四五”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把規劃實施任務納入目標責任制。根據本規劃,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各級財政部門領導班子要切實把落實規劃確定的工作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靠實工作責任,排定時間表,制定路線圖,帶領財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攻堅克難、積極作為,整合團隊力量,凝聚集體智慧,促進全市財政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確保各項財政目標任務穩步有序高效推進。同時,堅持與時俱進,動態調整,建立健全年度規劃執行效果評估研判機制,2023年組織開展中期綜合評估,為動態調整和修訂完善規劃打好工作基礎,提供決策參考。規劃目標調整和內容修訂必須依法依規報請同級黨委、政府履行必要的審議程式。
(三)強化法治財政建設
篤學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確保規劃全面落實,各級財政部門要深化財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規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財政各項管理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做到工作上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將財政法治化、標準化管理貫穿於財政管理的全方位、全過程。依法將重要規範性檔案、財政發展綜合規劃和重大專項規劃制定、重大財政政策制定、財政預算編制和重大資金安排分配、重大國有資產處置等事項納入重大決策範圍,加快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機制。建立決策實施情況跟蹤反饋制度,健全相應的執行保障機制,對決策實施效果組織開展或委託第三方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決策是否繼續執行或者修改決策方案的重要依據,確保重大事項決策高質高效貫徹落實。認真貫徹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預算法定意識、強化預算剛性,嚴格預算執行,嚴厲監督問責,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領域執法監管,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廣應運“網際網路+監管”。持續開展財政普法宣傳教育,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樹立法治意識,規範財政行為,使各項財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努力實現財政收支規範化、財政管理精細化、財政工作法治化,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平。
(四)強化規劃銜接引領
加強財政規劃與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銜接,與省、市財政改革與發展規劃統一銜接,按照職責分工,將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重大項目、主要指標納入年度工作計畫,明確責任和進度要求,細化工作措施,加強組織實施,確保規劃落地實施。集中財力保障規劃確定的重點目標任務實現,著力解決好制約全市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加強與相關重點專項規劃和一般規劃統一銜接,樹立中期財政管理理念,及時研究提出未來三年涉及財政收支重大改革和政策事項,測算分年度支出需求,科學制訂形成中期財政規劃。對農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扶貧、就業、環境保護等民生方面涉及財政支持的重大政策,應建立中長期重大事項科學論證機制。強化中期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編制的約束,除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改革外,未納入中期財政規劃的增支政策,年度預算原則上不予安排。
(五)強化監督評價評估
在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基礎上,切實履行法定監督職責,以推動重大財稅政策貫徹落實為根本任務,強化內部控制、加強財稅監督、推進績效監督、深化會計監督,將監督評價工作有機融入財政管理中,全面提升監督評價的層次和效果。組織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鼓勵第三方參與評估,強化監測評估結果套用。結合規劃中的各項預期指標及重點改革任務,在明確責任主體的基礎上,加強對責任主體實施規劃效果的考核、評估與監督管理,推進規劃中涉及到的重點改革任務、重大項目資金的跟蹤評價分析,讓規劃真正落實到具體的財政改革、落實到具體的財政政策制定與業務推進過程中,全面提升財政系統改革執行力,確保每一分財政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真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