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2021年11月29日天水市政府第87次常務會審議通過,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2月25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25日
  • 發布單位: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銜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期,是天水市強力推動天水經開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關鍵時期。經開區緊緊圍繞“工業強市”戰略,搶抓“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機遇,對接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兩大國家級經濟圈,著力培育一批與我市優勢資源稟賦相匹配的新興產業集群,努力開創天水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國發〔2019〕11號)及《天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天政發〔2021〕18號)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景目標為2035年。規劃範圍包括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社棠工業園、二十鋪工業園、東十里工業園、下曲工業園、冀城產業園、慕灘片區、相關縣(區)工業園等區域。
一、正確認識基礎現狀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天水經開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引領和高水平開放合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基礎配套能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達到預期,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為“十四五”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1.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天水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1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44.9%,五年年均增長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1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32.6%,五年年均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6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129.56%,五年年均增長18.1%。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66.7%,五年年均增長10.7%,五年累計完成124億元,較“十二五”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家,較“十二五”末增加3家。連續多年在全省國家級經開區商務部綜合評價排名中位居前列。
2.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天水經開區產業總體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總部經濟、循環經濟、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比重不斷增加,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產業層次不斷提升。在全省戰略性新興骨幹企業中,我市共入選14戶,其中天水經開區有長開廠、電傳所等8戶企業入選,另有星火廠、電科院、中航天飛等6戶企業入選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企業。天水總部經濟城項目全部建成,成為天水經開區總部經濟和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核心承載區。
3.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十三五”時期,天水經開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共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249億元,累計到位資金98.9億元。天水經開區專門成立招商服務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專業服務入園項目建設。制定出台《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優惠辦法》,利用優惠政策吸引項目落地。創新多種招商引資方式,重點突出環境招商、政策招商、委託招商和小分隊招商,充分利用蘭洽會、伏羲文化節、西洽會、廈洽會等節會招商。招大引強成效凸顯,海林軸承搬遷改造升級項目、中節能天水循環產業園等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總投資98.8億元的東旭集團OLED載板玻璃、中性硼矽藥用玻璃、高端裝備製造等項目正在有序建設。
4.科創能力不斷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天水經開區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51個,其中國家級8個,天傳所大型電氣傳動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1個,研發投入占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高技能人才占企業職工比重達到16%;累計授權專利2000項,其中發明授權專利137項。創業創新成效顯著,經開區被授予全省首批“雙創”示範基地,獲批國家級經開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項目,有國家級雙創平台2家,省級雙創平台5家。
5.對外開放縱深發展。“十三五”時期,天水經開區在社棠工業園建立公用型公共保稅倉庫和公路轉關內出口監管場所,推動了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借力蓉新歐、渝新歐班列等國際物流通道,打造天水連線成都、重慶乃至新加坡、歐洲等終端大市場的產銷對接平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開放合作高地,擴大與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2020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9億美元。
6.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十三五”期間,天水經開區全面落實開發區市級經濟綜合管理審批許可權,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在經開區落實派駐機構,下放職能許可權,派駐機構接受經開區管委會領導和市局業務指導,自然資源、稅務、公安、應急管理、生態環境、審計等分局全部落實到位,實現市級審批不出經開區。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實現“三證合一”、“五證合一”改革。全面清理、簡化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成立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將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建築市場管理等職能全部歸口到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智慧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行政綜合服務大廳和電子政務系統“網上政務大廳”“手機微信政務大廳”,形成“三位一體”的全天候服務和全流程的電子化、網路化。
7.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十三五”時期,天水經開區在項目準入、政務服務、市場主體保護等領域,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有效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有力地激發了各類社會主體創新創業熱情。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深入推進產城融合,大力發展交通、醫療、教育、生活、居住等配套功能,新建經開區眾創大廈、鳳凰公寓、經開區第一國小、幼稚園、體育健身中心等城市配套項目。生態環境日益改善,以打造“文明園區、園林園區、衛生園區”和工業旅遊小鎮為目標,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環保主要指標均達到目標要求。
8.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十三五”期間,經開區黨工委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一切工作的統領,全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的政治建設全面加強,理論武裝不斷走深走實,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層組織建設、黨建群團工作不斷加強,工作作風持續改進,黨員幹部職工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使命擔當,為“十三五”期間經開區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二)主要問題
1.經濟體量偏小。截至“十三五”末,天水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1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僅為14.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占全市總數的37.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8億元、工業增加值61.1億元,分別占全市的37%和2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6億元,占全市的8.6%;當年新增工業企業5家。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和排頭兵,天水經開區現有經濟體量明顯偏小,對全市經濟總量貢獻率偏低,嚴重製約了其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輻射引領和帶動作用。
2.產業結構有待最佳化。“十三五”時期,天水經開區逐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電工電器、機械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的產業體系。但是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集群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對第二產業的促進支撐和服務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3.發展動能不強。天水經開區現有企業研發創新普遍需要外部協作,研發投入較低,具有獨特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較少。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占比偏低,科技人才總量偏小,創新後勁不足。產能供需結構錯配,低端無效供給過剩和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問題仍然未解決,生產要素難以從低端領域向中高端領域配置,部分企業仍存在落後產能,而積體電路、高端零部件等中高端產品仍需大量進口。天水經開區在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等潛力型指標上增長仍然較慢,項目實際投產率不高,制約了園區發展後勁。
4.發展空間不足。社棠工業園經過多年發展,土地已基本飽和;二十鋪、東十里、下曲三個工業園除少數工業企業保留以外,其餘土地屬性正在由工業用地向商住用地轉變;冀城產業園由於水源地、土地利用規劃等因素限制,短期內無法開發建設;慕灘片區由於水源地尚未釋放,開發條件不成熟,導致天水經開區未來發展和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招商引資項目難以落地,土地對產業發展的制約問題日益突出,亟需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5.建設資金缺口大。天水經開區核心區社棠工業園啟動建設以來,征地拆遷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23.7億元,導致建設資金欠賬大,還貸付息負擔重等問題。“十四五”期間,將啟動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和社棠北片區開發建設,據初步估算,征地拆遷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超過百億元,資金需求與天水經開區財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
(三)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全球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創新不斷湧現,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等各領域各環節套用持續深化拓展,產業動能轉換進入發展機遇期。主要已開發國家紛紛推行“再工業化”戰略,持續加大推動本國製造業發展,搶先布局新興產業,加速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格局重塑。全球化面臨的深層矛盾進一步凸顯,國際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從關稅向科技領域蔓延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供給側和需求端雙向衝擊。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將進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階段。內需市場活力和後勁將持續得到釋放,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將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成長的第一驅動力。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集群化、協同化、高端化特徵日趨明顯,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新基建、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推動我國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各地重視並搶抓培育擴大內需市場、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提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加快沿邊地區開放發展和區際互動合作,構建內陸多層次高水平開放平台,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國家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深挖中西亞、中東歐、東南亞市場潛力,擴大對外開放縱深空間,將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多層次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
從省內看,國家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進一步拓寬全省發展空間,天水經開區積極對接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兩大國家級經濟圈”,更深層次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全省“產業興省、工業強省”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提升產業鏈水平攻堅行動有序推進,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園區”“雲上甘肅”“數字強省”等戰略持續推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十四五”時期,全省總體上處在多重發展機遇的疊加期、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彌補基礎短板的突破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縮小發展差距的視窗期。
從市內看,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天水市聚焦“建強省域副中心、走出新路子”的總體要求和“建設五區、打造五中心”的努力方向,大力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縣域”行動,奮力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天水。我市立足老工業基地發展基礎,突出創新引領、轉型升級、集聚發展、低碳綠色、循環暢通,走出工業興、農業優、文旅強、商貿活、生態美的新路子,加快形成區域發展的產業帶、增長極。預計到2035年,天水市基本形成以特色農業、先進制造業、文化旅遊業為核心的新型產業高地,基本建成創新型城市,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達到新高度,省域副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城市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天水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作為市域經濟發展主戰場和特色產業集聚地的天水經開區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從國家級經開區發展形勢來看,國家層面對國家級經開區需要承擔的歷史使命提出新的要求,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在《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中有眾多的政策突破和創新之處,例如支持外資進入園區開發和運營領域(特色產業園建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園區);支持設立綜合保稅區等。省市層面對國家級經開區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使命,支持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以上均為天水經開區“十四五”期間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明確總體思路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以建強“副中心”推動老工業基地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統攬,以建設“五區五中心”為目標,以生態產業為抓手,提質升級優勢主導產業,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特色細分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天水經開區高端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在產業升級、創新驅動、體制最佳化、開放合作、招商引資、生態建設、民生服務等方面構建發展新優勢,譜寫天水經開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價值鏈部署創新鏈,改善要素稟賦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技術、管理、體制和模式等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形成以創新為引領支撐的產業體系和發展模式。
2.堅持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提高工藝水平,強化節能減排,推廣清潔生產。加快工業企業改造升級步伐,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和高效節能生產設備,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資源節約,強化環境保護,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調,打造產業發達、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園區。
3.堅持融合發展。深度推進產城融合,推動天水經開區向多元化、多功能、多點支撐的城市產業功能區轉型。強化產業體系融合,套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新科技成果,改善提升傳統製造業領域,增強產業服務功能。推動區域產業間互動融合,提高天水經開區與省市重點園區的互動協作水平,形成省域層面重點園區融合發展、齊頭並進的新局面。
4.堅持擴大開放。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主動融入國家加快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領域和空間,全方位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參與區域經濟分工。
(三)“十四五”發展目標
天水經開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區實現經濟能級顯著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區域帶動成效顯著,開放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日益最佳化。力爭到2025年,將天水經開區建設成為天水市高端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核心區、開放合作先行區、生態建設示範區。
1.經濟能級顯著提升。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全市現代產業體系中保持領先地位。到202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億元,年均增長12.08%;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年均增長23.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70億元,年均增長14.1%;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8.19億元,年均增長1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7.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0億元。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最佳化,到2025年實現園區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達到28%;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0家,10億元以上製造業企業10家;形成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集群),兩大50億級產業集群(電工電器產業集群、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2.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建成區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累計達到50家;研發投入占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數量占比提高到8.55%;高技能人才占企業職工比重提高到22.46%;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82個。
3.區域帶動成效顯著。天水經開區產城融合程度明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天水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7%;高技術產業占天水市高技術產業比重達到12.5%;實際使用外資占天水市實際使用外資比重95%;企業數量增長率達到42.3%。
4.開放水平明顯提高。融入“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立足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園區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區域融合發展能力及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到2025年,園區進出口總額達到5.3億元;力爭五年新增投資超過10億元項目累計達到20個以上;力爭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4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4.18萬美元。
5.生態環境日益最佳化。園區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低碳、循環成為發展主基調,建設成為天水市綠色發展示範園區。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均完成上級下達指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保持92%以上。
(四)2035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天水經開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1.經濟實力實現大幅躍升。全區營業收入較“十四五”末翻一番,達到1000億元左右,邁入千億級開發區行列,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躍升新的台階。
2.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創新鏈整體效能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凸顯,人才創新活力充分釋放,基本建成創新型園區。
3.現代產業體系愈加成熟。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工業化與信息化、製造業與服務業實現深度融合,產業鏈集群態勢成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
4.規劃建設面積初具規模。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冀城產業園、慕灘片區完成開發建設,社棠、東十里、二十鋪工業園完成轉型升級,部分縣(區)工業園納入管轄,全區規劃建設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
5.區域輻射帶動全面彰顯。園區經濟外向度大幅提升,區域資源整合能力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參與國際和地區經濟合作的競爭新優勢日益凸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最佳化發展空間布局
“十四五”時期,根據國家和省、市對天水經開區的總體部署,積極拓展發展空間,最佳化產業布局,實施錯位發展。總體布局為“一區多園”,即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社棠工業園、二十鋪工業園、東十里工業園、下曲工業園、冀城產業園、慕灘片區和縣(區)工業園,規劃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按照“拓展空間、提升產業、協調發展、做大做強”的原則,注重開放合作與內生髮展相結合,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式發展,推進天水經開區與周邊區域協調發展。
開發時序為:“十四五”期間,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完成基礎設施開發及部分項目入駐;社棠工業園完成北片區提升改造和中片區/南片區綜合產業區提質升級;二十鋪、東十里、下曲工業園除保留重點優勢企業以外,完成退園入園和退二進三計畫;各縣(區)工業園條件成熟則隨時啟動開發建設。“十四五”末,適時啟動冀城產業園和慕灘片區開發建設工作。
(一)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面積15.83平方公里,是“十四五”期間天水經開區產業發展和增容擴區的主戰場,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園。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編制理念由原來的概念規劃向模式規劃轉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充分借鑑發達地區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經驗,參照地理區位、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與天水經開區類似國家級經開區的產業定位、產業布局、空間規劃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科學制定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聚焦“新基建”領域,依託華天科技、天光半導體、華洋電子等骨幹企業,圍繞產業鏈補鏈延鏈,產學研深度融合,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引進行業細分領域優強企業,全力打造“百億級”半導體產業園;依託東旭集團(天水)新材料產業園二期項目,著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打造“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引進電工電器產業鏈條中缺失和薄弱環節的優質企業,培育壯大電工電器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到2025年,實現總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打造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成為全市高端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核心區、開放合作先行區。
(二)社棠工業園。規劃面積10.3平方公里,按照“產城融合”發展思路,以企業帶動園區發展,以園區推動城鎮建設,形成產城互動的良性發展格局,打造成為產業發達、配套服務功能健全、產城高度融合的社棠工業新城。園區分為中片區/南片區綜合產業區、北部生活區以及渭河沿岸景觀/功能核心區三個片區,初步形成以高端裝備製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新材料、裝配式建築等為主導,以總部經濟、商貿物流、行政辦公等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為配套的產業體系。“十四五”時期,社棠工業園以北片區提升改造和渭河開發區段生態治理為重點,不斷推進交通、教育、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特色工業小鎮,持續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三)二十鋪工業園。“十四五”時期,保留現有優勢骨幹企業,加快實施出園入園、退二進三進程,盤活存量土地,依託高鐵南站區位優勢,積極融入萬達商圈,引入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使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匯聚融合,推動天水經開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東十里工業園。“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園區內留存骨幹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出園入園和退二進三,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五)下曲工業園。規劃面積0.78平方公里,主要發展以房地產開發等為主的生活性服務業,打造下曲生活服務區,配套發展包裝、印刷、紡織等輕工產業。園區以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現狀用地基本飽和。“十四五”時期,園區持續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繼續實施退園入園、退二進三計畫,清退現有工業企業搬離,盤活存量土地,積極引入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使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匯聚融合,推動天水經開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六)冀城產業園。該園作為天水經開區擴區增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承接地之一,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新材料產業、裝配式建築等產業,配套發展辦公、商貿、物流等綜合服務,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重要加工製造基地和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由於水源地、土地利用規劃等限制,待條件成熟後適時啟動建設。
(七)慕灘片區。該片區規劃打造成為面向關中、對接成渝、引領甘肅的電子信息產業與數字經濟產業園,產城融合的生態型產業示範區,經開區開放創新、轉型升級的新高地。重點發展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軟體服務等為主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產業聚集效應強、產業關聯效應突出、消費帶動效應明顯的總部經濟。待水源地釋放後,啟動該片區建設。
(八)縣(區)工業園。按照“一區多園”的管理模式,逐步將有條件的縣(區)工業園區統一納入經開區管理,實現國家級經開區的政策、體制、牌子等資源由縣(區)工業園共享,構建全市工業經濟大體系。按照有利於縣(區)發展、有利於經開區做大做強和“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實現利益共享。按照經開區管委會和各縣(區)政府雙重管理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採取建設產業孵化基地、園中園、飛地經濟等模式,打造主業突出、優勢互補的特色園區。加大對縣(區)工業園區產業扶持力度,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和專項扶持基金,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推進縣(區)和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四、突出產業發展重點
(一)提質升級優勢主導產業
1.電子信息產業
重點發展智慧型電子元器件。依託華天科技、華洋電子、天光半導體、東旭產業園等龍頭企業,培育發展晶片製造、引線框架、半導體元器件、OLED載板玻璃、半導體照明、智慧型感測器等細分領域。最佳化提升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產業,重點發展積體電路研發設計、封裝測試、引線框架、半導體元器件等領域,打造國家級積體電路產業基地。積極發展半導體照明產品研發生產,開發高效能半導體照明發光材料,加強半導體晶片、外延片、光電探測器晶片、射頻器件等產品研發,推動半導體照明在市政、工業、醫療、景觀等領域的套用推廣。培育發展智慧型感測器領域,加大智慧型感測器領域領軍企業招引力度,重點發展數控工具機、智慧型物流裝備、消費電子、智慧型終端等領域智慧型感測器設備。著力打造PCB產業集群,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地區PCB產業轉移,重點圍繞計算機、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引進生產多層板、單雙面板企業,積極拓展高多層板、柔性板、HDI板、剛撓結合板和封裝基板,不斷豐富計算機用板、手機用板、音箱設備用板、電子玩具用板等PCB產品。
大力發展智慧型消費設備。重點瞄準智慧型家居領域,積極引進智慧型安防產品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家用攝像機、智慧型門鎖、智慧型貓眼、門磁感測器、紅外報警器等家庭安全類產品,配套生產智慧型開關、智慧型路由器、智慧型監控攝像頭、伺服器等家庭自動化設備,不斷提升家居自動化水平。積極開發智慧型車載設備,圍繞汽車製造、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開發車載導航儀、車載機器人、行車記錄儀、智慧型後視鏡、車載顯示器、車載攝像頭等智慧型車載設備,加快拓展車載電視、車載PC等大屏終端,配套生產汽車音響、音箱、揚聲器等電聲產品。突破發展服務消費機器人,以家政、教育市場為突破口,積極發展家政服務機器人、助老助殘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推動服務消費機器人的研發推廣。
重視發展電子設備代工製造。緊抓東部沿海地區國產知名品牌代工製造業向內地轉移機遇,承接計算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等關鍵零部件生產和整機組裝。大力拓展揚聲器、馬達、模組、柔性電路等關聯產品,為成渝、西安等地晶片、手機、電腦等產業做好配套生產服務。積極引進生產金屬後蓋、玻璃後蓋、陶瓷後蓋等機身產品,完善零部件本地供應體系。適度導入5G設備、VR/AR/MR眼鏡及頭盔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組裝。
2.電工電器產業
重點開發新型輸變配用電設備。依託天水長開、二一三、長控、電科院等重點企業,開發生產智慧型電網輸、變、配、用電系列產品,推進智慧型配電用電裝備在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電動汽車、礦山機械、數控工具機等先進制造業領域的延伸套用。圍繞輸變電領域,加快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發電機保護斷路器成套裝置、柔性直流及節能環保型輸變電設備等生產製造。探索先進儲能裝備及發電儲能一體化套用示範,重點發展儲能電池、空氣壓縮蓄能裝置、飛輪設備、超級電容器等儲能裝備。同步推進電線電纜、電工合金材料、儀器儀表等現有產業領域加快發展,形成完備的高中低壓輸變配用電裝備製造產業鏈。
加快發展智慧型控制設備。依託電傳所、長城電工研究院等骨幹企業,重點發展新一代智慧型電氣傳動及自動化控制裝置和成套設備。加快布局智慧型大型變壓器、電抗器、接收器、雙模式逆變器、大功率充放電控制器等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產品。積極發展智慧型型高中低壓開關、線上監測及診斷裝置、智慧型電錶等配用電智慧型控制設備製造。
(二)重點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1.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著力發展數控工具機成套裝備。依託星火工具機等優勢企業,全力提升數控工具機關鍵零部件加工技術、整機裝配技術,重點發展中高檔數控工具機、普及型數控車床、小型精密數控工具機、加工中心、自動化鍛壓生產線等整機產品。在金屬成形工具機方面,重點發展重型和超重型數控鍛壓工具機、數控磚塔式沖床、數控沖切工具機等。在金屬切削工具機方面,發展臥式加工中心、臥式數控銑鏜床、立式加工中心、龍門式加工中心、車銑、銑磨等複合加工工具機。在鑄造機械方面,重點發展砂處理設備、鑄砂造型、制芯機、自動造型線及造型制芯機等產品。圍繞數控工具機整機產品,配套發展成套設備核心部件、數控部件及輔助機械產品。重點攻克主軸、絲桿、刀具、鈑金等核心和基礎部件,同步發展電子管、伺服器、電機等數控部件及物流搬運、工具機、排屑裝置、工具機附屬檔案等輔助機械產品,著力打造整機產品結構合理、核心功能部件及工具自主配套能力強的產業體系。
深入推進軸承高端精密化。充分發揮天水經開區軸承產業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依託海林等優勢企業,對接國內外前沿高端產品需求市場,最佳化軸承產品機械性能及軸承產品主機配套相關性,以質量和品牌推動軸承精密化、柔性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重點發展精密軸承、超精密軸承、低噪音軸承,數控設備專用軸承,高精度免調整圓錐滾子軸承,高速精密滾珠絲槓副、線性模組,高速長壽命高可靠性離心機軸承。瞄準下游汽車、工具機、風電等軸承配套主機重點領域,重點發展發動機、電機、輪轂、齒輪箱用軸承等市場占有率高的汽車軸承產品。同步推進電工軸承、工具機軸承、重載卡車、新能源汽車、冶金礦山機械軸承、工程機械軸承等市場需求大的軸承產品,著力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高質量軸承產業體系。
積極發展智慧型物流成套裝備。圍繞物流裝備市場存量調整和裝備更新的現代化物流發展需求,按照“智慧型化、系統化、標準化、服務化”發展思路,加強物流核心技術和裝備研發,推動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在產品領域,圍繞物流產業工廠端、流通端、消費者端等套用場景,重點發展倉庫系統設備、搬運與運輸系統設備及分揀與揀選系統設備。著重推進輕型高速堆垛機、自動化立體庫、高速分揀機、多層穿梭車、高密度存儲穿梭板、高速托盤輸送機、起重設備等物流裝備的智慧型化水平提升。加快食品冷鏈、菸草、醫藥、汽車、機械、危化產品等專業物流裝備研發,提升物流裝備專業化水平。圍繞包裝、運輸、裝卸、儲存、信息化、流通加工等功能作業環節,強化智慧型物流裝備集成性及自動化水平。推動北斗導航、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產品可追溯、線上調度管理、全自動物流配送、智慧型配貨等領域的套用。
加快攻克智慧型關鍵基礎零部件。圍繞數控工具機、機器人、電工電器產業等重點領域高端發展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重攻克智慧型製造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解決終端行業迫切需求。重點針對高端裝備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核心零部件的薄弱環節,通過集成創新,提升產品的可靠性水平,發展高端液壓動力機械及元件、高速精密重載智慧型軸承、高性能齒輪傳動及系統、變速箱、先進感測器、高端儀器儀表、微特電機及組件製造。協同發展閥門、伺服電機及系統、發動機、精密減速機、密封件、緊固件、彈簧等生產製造,通過關鍵零部件提升帶動天水經開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2.生物醫藥產業
強化優勢現代中藥領域。圍繞天水市具備種植優勢的黨參、板藍根、柴胡、黃芪等大宗道地中藥材資源,依託天水經開區現有中成藥製造基礎,聚焦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新型中藥製劑等細分領域,大力引進國內外大中型製藥企業,做大做強中藥工業,穩步擴大天水經開區現代中藥產業規模,助力天水市打造國家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全面推進套用於日常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的發散風寒/風熱、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祛風濕藥等慢性病領域中藥產業化生產,積極推進安神藥、理氣藥、活血藥、補氣藥等健康養生中藥規模化生產。大力推進高端保健品、藥膳配方飲片、天然化妝品、純中藥洗護日用品等系列衍生產品深度開發,加快產業向高端精深加工轉型升級。推進中藥新產品研發,大力支持套用安全、療效顯著、智慧財產權清晰的特色中成藥和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經典名方的研發生產。
協同發展醫療器械製造。重點發展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製造,瞄準藥用膠囊、藥用玻璃、醫用口罩、石膏繃帶、脫脂棉紗、貼上傷口料等產品領域,培育壯大本地製造企業,積極引進外部規模較大的生產製造企業。積極發展藥用輔料及包裝材料製造,主要引進天然纖維縫合材料、醫用金屬縫合材料、新型固體製劑用輔料、新型包衣材料、新型注射用輔料、藥用製劑預混輔料等產品領域生產企業。加強自主研發水平,圍繞傳染病檢測、血液檢測等領域,支持鼓勵園區企業發展無汞體溫計、各類體外診斷用試劑、試紙及其配套設備與耗材等體外診斷檢測儀器。
3.新材料產業
重點發展光電信息材料。充分發揮天水及周邊區域有色金屬、化工材料等原料優勢,圍繞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產品需求,重點發展OLED載板玻璃、3D車載蓋板加工、超薄柔性蓋板、觸控材料、鍍膜材料等新型顯示材料製造水平。強化提升光纖預製棒、高性能複合介質基板、拋光液、電子粉末包封料、輻射固化材料等關鍵材料國產化水平。加快培育微晶玻璃、液晶玻璃基板、智慧型手機玻璃蓋板等智慧型終端用玻璃產品。
積極發展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發展中性高硼藥用玻璃、中硼玻璃管、中硼玻璃瓶等市場需求量大、穩定性高的藥用包裝材料,加快實現我國藥用玻璃由低硼矽玻璃產品向中硼矽玻璃產品的升級發展。大力發展夾層複合防火玻璃、夾絲防火玻璃、特種防火玻璃、中空防火玻璃、高強度單層銫鉀防火玻璃等特種玻璃的生產製造,提升產品製備工藝、規模化生產水平。
培育發展前沿新材料產業。重點提升石墨烯粉體、石墨烯薄膜等材料規模化製備技術,提高石墨烯基礎材料的產業規模和產品穩定性。加強發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儲能材料、防護塗料、複合材料、生物醫用碳材、高效膜及特種功能產品的開發。突破發展石墨烯薄膜製備設備及石墨烯材料專用計量、檢測儀器等製造輔助設備生產,拓展完善石墨烯產業鏈條。
(三)積極發展特色細分產業
1.健康食品產業
立足天水市食用菌、蘆筍、玉米、蜂蜜、花牛蘋果、大櫻桃、核桃等優勢農業資源,以藥食同源為切入點,重點發展食品製造、酒飲加工,推進產品開發精細化多元化,推動食品加工雙創載體建設最佳化完善,打造甘肅重要的“甘味”基地。聚焦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食品添加等市場前景廣闊的產品領域,重點推進食用菌、玉米、蘋果、肉製品等速凍、醃製、罐頭、果脯、果醬、脆片、脫水蔬菜及風味肉製品等產品生產,促進果蔬色素提取等高附加值環節發展。積極推進蘋果、核桃、蜂蜜等產品創新發展,重點開發果乳製品、果汁飲品、果漿、濃縮果汁、果酒、果茶、蜂糖、蜂漿等精深加工。壯大以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天水西聯蜂業公司為龍頭的食品產業基地發展,打造最佳化藥用食品深加工、蜂產品深加工技術、罐頭加工工藝技術等領域雙創平台發展。
2.綠色建材及裝配式建築產業
做強綠色建築材料產業。聚焦建築節能、環保領域,加快推進以新型牆體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等為主導的新型建築材料產業體系構建。鼓勵發展RPC活性粉末混凝土等具備超高強度、超高韌性以及超高穩定性的新型水泥基礎材料。積極發展新型集抗震、保溫、隔熱、隔音、防水、防火、裝飾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牆體材料及部品,包括非粘土類空心製品、透水磚、加氣混凝土砌塊、屋面瓦及輕質板材等。協同布局其他新型防水密封卷材、節能隔音材料、綠色耐火材料、無機防火保溫材料等。推進建材行業資源綜合利用,鼓勵加大脫硫石膏、粉煤灰、尾礦礦渣等工業固廢循環利用,生產研發多品種新型牆體塊材、板材及各類新型建築材料產品。
壯大裝配式建築產業。圍繞大成實業、浩瀚鋼構、大成隆源、隴鼎等區內優勢龍頭企業,推進傳統建築產業向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綠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圍繞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條,以高性能、多功能、集成化為發展導向,積極發展梁、柱、牆、板、陽台、樓梯、欄桿、門窗等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預製件;加快壯大組合式輕鋼結構部件、各類板/管等鋼結構部件;重點發展集成地面/集成式衛生間/集成式廚房等裝修部品、預製混凝土牆板/夾芯保溫牆板等外圍護部品、集成式設備與管線部品。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重點針對裝配式建築裝備製造、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及配套服務領域,發展部品部件生產類機械裝備產品,提高裝配式建築設計諮詢及裝配式建築施工安裝水平,配套延伸物流運輸、裝飾裝修、質量檢測等裝配式建築服務功能,培育壯大一批有競爭力的全過程工程諮詢企業,打造西北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高地。
3.垃圾焚燒發電及生物質燃料產業
穩步發展固體廢物焚燒處理及發電。立足城市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需求,依託區內優勢龍頭企業,以“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發展導向,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及發電。在上游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及設備領域,重點發展生活垃圾清潔、廚餘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自動化分選,提高資源產出率。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重點發展焚燒爐排、電控設備、煙氣治理、灰渣處理系統等核心設備,同步發展垃圾熱解氣化處理裝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成套設備、垃圾好氧處理和除臭設備等成套設備。加快套用現代垃圾焚燒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環保水平。鼓勵建設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
積極發展生物質燃料及專用設備。以改善環境質量、發展循環經濟為主要任務,加快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液體燃料。聚焦上游領域,積極發展農林生物質資源收集、運輸、儲存技術開發與設備製造,統籌原料收集及負荷。在生物質成型燃料領域,以秸稈、鋸末、甘蔗渣、稻糠等農林廢棄物為原料,積極發展農林生物質成型燃料,協同發展加工設備、鍋爐和爐具製造。
(四)同步拓展生產性服務業
1.著力發展商貿物流。鼓勵本土物流企業套用新理念、新裝備、新技術,創新物流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冷鏈物流、供應鏈物流等物流新業態,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發展嵌入式供應鏈物流,為製造業提供原材料及配件採購、輔助加工、產品包裝與銷售配送等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加強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關鍵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套用,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積極引導、鼓勵物流企業構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創建物流標準化信息服務平台,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完善“物流基地、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四級配送網路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物流業的公共服務水平。
2.壯大發展電子商務。重點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積極推進在天水經開區設立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區等工作,加快建設集保稅展示、物流、交易、服務於一體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打造工業電商平台,大力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全面合作,著力構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等行業電商平台,促進上下游企業提供線上交易,拓展配送安裝、監測診斷、維保等產品服務,推進工業與電商的深度融合發展。發展綜合電商平台,加強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關鍵技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套用,引進培育一批集信息展示、電子交易、電子結算、現代物流等功能於一體的電商平台,全面提升電子商務套用水平。
3.不斷提升科技服務。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建設公共技術服務機構和孵化器,面向廣大企業提供技術集成、試驗服務、市場推廣、資本嫁接等服務。加大檢驗檢測機構引進培育力度,探索“網際網路+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模式,打造成為融合檢驗檢測、分析試驗、標準研製、技術研發、培訓諮詢等功能的能力強、覆蓋寬的新型服務機構。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專業化工業設計公司,支持設計產業聯盟等產業生態平台建設,搭建工業設計企業與工業企業對接平台,推動產學研協同設計創新。
4.積極發展金融服務。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著力緩解產業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鼓勵全市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天水經開區內製造業“三化”改造升級和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的中長期金融支持,力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依託即將設立的“天水市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基金”,積極引導資金向天水經開區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電工電器等先進制造業傾斜。主動對接全市計畫設立的“天水市中小微企業專項貸款”,支持天水經開區內中小微企業積極申報,完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建立健全企業轉貸應急機制,合理安排續貸過橋資金規模。繼續做好擬上市企業培育工作,加大企業直接融資資金政策扶持,支持金融機構建立直接融資企業“一對一”綠色服務通道。
5.創新發展數字服務。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在數字服務領域的融合滲透,引進培育套用型研發機構,增強數據清洗、數據挖掘、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算法等基礎領域支撐能力。實施數位化、網路化升級,建立網路化製造資源協同平台或工業大數據服務平台,打通企業設備、產線、信息系統等數據鏈,實現信息數據資源在企業內外可互動共享。推動在製造企業建立產品信息採集與控制、自動診斷、基於專家系統的故障預測和故障索引的管理平台,開展遠程無人操控、工作環境預警、運行狀態監測、故障診斷與自修復、產品最佳化等線上支持數字服務。推進數字服務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行銷、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全流程各環節的套用。
五、明確轉型升級路徑
(一)強化創新驅動
1.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提高產業基礎研究能力。充分發揮天水市智力資源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土地、人才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打造從基礎研究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貫通式區域創新平台,有效提高科技創新供給能力。依託省內外科研實力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以頂尖專家及其研發團隊,建設服務天水、面向甘肅的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加強與省級科技重大專項、重大計畫銜接,培養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造就一批科研、工程和管理人才隊伍。
提高項目科技攻關能力。針對天水經開區產業發展的創新需求,特別是主導產業科技攻關重點方向,積極爭取省級科技專項資金和產業直投基金等,組織開展重大項目攻關和重大產品開發,推動智慧型電子元器件、數控工具機、智慧型物流裝備、新型建築材料、醫藥食品等向產業鏈的中高端發展。
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有條件的企業優先布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台、製造業創新中心,助力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支持天水經開區主導產業中的骨幹企業和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領軍型企業自主選擇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實現技術需求與科技研發的無縫對接。依託具有一定規模和研究開發實力的企業組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導能力。
最佳化協同創新發展機制。整合利用天水經開區的科技資源,探索建立聯合協同創新體制,通過前沿技術研發機構、協同創新平台、共用重大科研基地、科技協同創新孵化中心、融合產業園等建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電工電器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裝配式建築、新材料產業等重點產業。有效利用海外創新資源,推動企業與國際一流大學、技術轉移機構等開展協同創新,拓寬技術來源,承接技術轉移。深化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集成龍頭或骨幹企業、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開展協同創新。
2.搭建技術創新平台
產業創新平台築建。聚焦電子信息產業、電工電器產業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等天水經開區重點發展產業領域,大力推進基礎研發平台建設,整合省內外技術創新平台資源在天水經開區落戶,建設一批套用型科研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載體。推動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平台,充分發揮天水市高校資源優勢,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技術創新組織,加快先進適用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套用,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產出、轉化和產業化。
科技中介機構匯聚。支持興辦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等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提供智慧財產權代理、轉讓、投融資等服務。鼓勵重點產業領域內的高等院校與行業權威機構在天水經開區發起建立綜合性公共測試中心和行業檢測集成服務中心。吸引國內外知名科技諮詢機構建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力爭天水經開區擁有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轉移、科技諮詢、科技評估、專利代理、檢驗檢測等多種中介服務機構。
高端科研機構引駐。實施全國創新連結,著力引進一批高端科研機構、新興產業研發中心和一流企業研發總部等科創平台到天水經開區建設區域總部和功能性分部。探索企業研究院建設模式,鼓勵園區企業在創新人才資源集聚區設立研究院,形成天水經開區承擔生產製造,人才富集區承擔研發和基礎研究的創新合作體系。
產業技術聯盟構建。加快組建一批產業技術聯盟,鼓勵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共同參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合作,促進行業協同創新與資源共享,增強區域產業發展話語權。鼓勵聯盟開展對外合作交流,支持聯盟對接省外協會、聯盟,組建跨區域產業聯盟網路,扶持聯盟組織承辦產學研互動交流會、行業技術研討會、高端峰會等,推動產業、技術、產品的信息交流。
3.構築創新服務平台
加快眾創空間等載體平台建設。最佳化企業培育機制,把企業孵化向培育創業團隊、加速企業發展延伸,形成以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為主線的“一體化”培育機制,完善培育鏈、增強服務鏈、強化產出鏈。積極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集聚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等專業型孵化器。大力發展民營孵化器,創建形式多樣化、功能專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各種不同性質的孵化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孵化器+商業空間”等新型創業空間。
加大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天水經開區企業專利聯盟建設,構建企業之間專利共享機制,實現專利的交叉許可等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積極建設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平台、智慧財產權服務平台、科技中介服務平台等各類公共創新資源平台,建立共享機制,為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保障。推進天水經開區人才服務平台與人才實訓基地建設,培育和發展人才服務業,探索產學研聯合實踐帶教的人才培育新模式等。
(二)推動產城融合
1.完善基礎設施網路
市政基礎設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天水經開區的綜合承載能力,為園區協調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不斷完善開發區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水、供熱、天然氣、排污水、雨水等配套設施建設,建設保障有力的能源網路,提升園區生產、生活基本功能。
交通基礎設施。構建內暢外快的開放式綜合交通網路,推進天水經開區建設發展。天水經開區對外依託隴海線、天平鐵路、寶蘭客運專線等鐵路線,及天水—寶雞、天水—十堰、天水—平涼等高速公路,提升天水經開區對外交通聯繫。天水經開區內部按照主幹道、次幹道和支路三級設定,社棠工業園依託高速、鐵路等實現對外連線,冀城產業園初步形成九縱、五橫、一環的道路網體系。
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數位化建設,增強協調發展活力,積極推動各類社會主體在天水經開區建設信息化等基礎設施,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充分利用並推進大數據中心、雲端設備等終端設施建設,推進公共數據資源的存貯和開放利用,加快大數據在工業、物流、環保、居民生活等領域的套用,實現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社棠工業園、二十鋪工業園、東十里工業園、冀城產業園、慕灘片區和各縣(區)工業園等一區多園互聯共通。
2.建設智慧產業新城
在發展理念上,著力構建科技創新型智慧新城,突破傳統園區管理的既有模式,培育塑造自身的競爭力,以智慧園區統領輻射建設智慧產業新城。
在具體實施上,綜合智慧園區的理念和園區一體化的服務需求,充分套用大數據、雲服務、物聯網、網際網路等先進技術,以“園區運營服務”為建設核心,在天水經開區打造基於園區綜合監控指揮中心的“一個中心”,面向“兩個門戶”、“三大平台”的科技創新型智慧園區。構建一個園區綜合監控指揮中心。集成園區智慧型化系統,採集園區的安全、消防、智慧型建築設備運行等數據信息,讓園區能實時掌控水、電、氣、熱等能耗,機電設備運行,安全防範、消防等信息,並可通過視頻通信、無線、有線、數據等多重通信手段實現應急指揮調度,統一監管。打造兩個外部門戶。打造天水經開區面向社會公眾的外部“宣傳門戶”及面向企業的“服務門戶”,做到對政策諮詢、通知公告、招商宣傳、線下服務的線上化,搭建三大服務平台。以園區管理方、園區企業、園區公眾三方為主體,構建運營管理服務平台、運營監管平台及基礎設備集成平台三大服務平台,顆粒化構建融合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全面整合園區資源、企業資源、社會資源,打造產業生態圈。
3.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加快推進人口集聚。以居住片區為單元,加快改善居住配套環境,加快開發區人口集聚,通過規劃現有產業有序入園,結合社棠北片區提升改造,最佳化人居環境。二十鋪工業園、東十里工業園未來主要集聚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完善天水經開區產業發展要素支撐;持續壯大原有商貿服務綜合體功能,構建一批商業購物、商貿辦公、文化娛樂、遊憩休閒等各類功能複合、有機聯繫、高度集約的配套組團。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冀城產業園作為天水經開區擴區增容的主要載體,是未來戰略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產城融合統籌發展的主要承載地。
實施城區融合行動。按照產城融合理念,推動天水經開區向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點支撐的城市產業功能區轉型,將天水經開區作為推動地區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載體。強化市區一體化發展,著力引進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同時引導本地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園區有機更新,以點帶線逐步提升,帶動區域整體功能和形象提升。
(三)深化體制改革
1.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簡政放權,最佳化天水經開區“小機構、大服務”的管理服務體系,兌現落實省、市下放到天水經開區的經濟管理許可權。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網上審批,探索推進“並聯審批”、“多圖聯審”、“多評合一”,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建立與審批許可權相對應的監管機制,強化市場監管功能,推進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完善工作機制改革。加強調查研究、徵求意見、評估把關等關鍵環節,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完善重大問題工作機制,構築專家諮詢網路、公眾參與機制,健全決策諮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規範會議決策程式,完善決策執行的反饋機制和決策效果評估機制。創新績效考核機制,最佳化績效考核分類模式,用好績效考核的“指揮棒”。
2.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
完善規範招商引資機制,實現從政府部門主導招商引資向專業化、市場化的招商引資運作機制轉變。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建立健全中介組織的規章制度。爭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實現外資單列管理。突出招商重點,圍繞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實施全產業鏈招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規範優惠政策,健全項目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強化項目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稅收貢獻等實際開發投產效益監管考核。
提升外資利用水平。擴大外資利用規模,強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加大外資引進力度。充分利用外資的技術溢出和綜合帶動效應,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支持外商通過併購、共建園區和產業合作基地等形式,參與園區現有企業的最佳化壯大。推動利用外資重點向合資合作開發、對外併購及引進領軍人才轉變,產業合作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行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
推動園區“走出去”。探索建立產業跨行政區轉移的利益分享機制,健全以互惠共贏為核心的異地建園機制,依託園中園、飛地園區,共享要素資源,提升產業輻射能力。瞄準重點區域、重要行業,支持天水經開區優勢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支持企業抱團出境投資、合作、跨國併購,引導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區域對外平台及經貿活動,暢通政府、工業園區和企業間的對話嗟商渠道,帶動本土外向型企業加快發展。
最佳化開放型服務平台。建設企業國際化服務平台,為企業境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信息、法律、政策諮詢和對上爭取等優質服務。建立出口產品技術性貿易服務平台,完善應對貿易摩擦和境外投資重大事項預警協調機制。發揮中介機構作用,培育一批國際化的設計諮詢、資產評估、信用評級等中介服務。
(四)推進區域協作
1.提高地區協作水平
提高區域交流合作層次。以產業對接協作和優勢資源互補為重點,強化與蘭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銜接合作,深化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進一步提升天水經開區與周邊城市群的合作交流。加強與西安、鹹陽、寶雞等城市旅遊線路共建、優勢產業協作互補,打造工業旅遊示範區、國家先進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轉化基地。依託西洽會、絲博會、文博會等重要平台,藉助論壇、展覽、會晤機制、行業協會、技術聯盟等合作形式,加強天水經開區對外交流水平,強化互動交流、合作學習。
承接區域產業溢出轉移。大力承接優質產業轉移,聚焦京津翼、成渝、關中以及蘭西等區域內較先進產業園區,拓展天水經開區空間載體,積極承接先進園區難以入園且符合天水經開區入園標準的項目、企業外溢。積極承接新興產業梯次轉移,打造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電工電器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裝配式建築、新材料產業等產業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通過異地建園、飛地經濟等形式,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引導產業進駐。謀劃承接科技創新功能轉移,積極引導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向天水經開區集聚,引導高層次人才、高技術人才進駐,打造成為支撐帶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主動參與國際合作
著力建設開放合作新平台。加快天平鐵路南延線建設,支持天水以鐵路、公路、保稅物流、商貿服務四大中心建設為核心,以電子商務、農產品深加工及冷鏈物流、綠色生態產業三大領域為重點,加快打造功能完備、要素聚集、運行高效、影響力強的國際陸港。支持以冷鏈鮮品、糧油調料、能源化工產品、裝飾建材等為重點,借力蓉新歐、渝新歐班列等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天水現代商貿物流園,打通流通銷售渠道,打造天水連線終端大市場的產銷對接平台。
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交流。擴大與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貿易,有針對性地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博覽會、推介會和展覽展銷會,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引進國內外與中西亞國家有進出口業務的電工電器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龍頭企業落戶天水經開區。鼓勵天水經開區企業從“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進出口重要資源、重要商品、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鼓勵天水經開區企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醫藥食品、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科技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創新。加強國際教育合作交流,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深化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五)最佳化生態環境
1.全面推進環境綜合防治
狠抓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工業企業,加強環境監察執法後督察,杜絕不符合產業政策且已關閉的企業死灰復燃,依法淘汰落後產能。規劃建設和完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配套,安裝線上監控裝置,對主要污染物和廢水污染物進行監控,並與市生態環境局聯網,各企業外排工業廢水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有關排放標準。
加快園區綠化工程建設步伐。提升和改造園區和企業廠區的道路綠化景觀水平,不斷提高園區綠地率。規劃建設濕地公園、綠地公園等公共綠地,打造道路沿線綠樹成蔭、四季花開的園區景觀帶。樹立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鼓勵企業、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加強揚塵治理,建築工地實行圍擋作業,加強渣土管理,不斷改善空氣品質。
加快完成重點河道綜合治理。圍繞渭河、牛頭河幹流等重點河道,繼續貫徹落實天水市河長制實施方案,進一步建立健全河長制相關制度及考核辦法。啟動實施渭河開發區段綜合治理項目,推動園區地表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實現“河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2.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
推進集約發展。全面推進綠色集約發展戰略,切實強化土地高效集約利用。科學制訂天水經開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堅持規劃引領,科學高效有序開發,對天水經開區規劃範圍內所有建設用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供地、統一管理。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加強對引進項目投資強度動態監管,加大對閒置、低效用地處置力度,探索存量建設用地二次開發機制。
推進節能減排。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產業關聯度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明顯的項目和產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圍繞主導產業配套和“三廢”利用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重點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電工電器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醫藥食品、新材料產業、裝配式建築、垃圾焚燒發電及生物質燃料等綠色生產為主導的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新興綠色產業體系。積極開展餘熱回收利用,圍繞園區內中節能環保能源公司等熱能企業建立供熱管網連結,發展熱電聯產,合理利用蒸汽、熱能等二次能源,實行熱能、電力的最佳化利用和分配。
嚴格資源節約和環境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引進和建設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結合天水市和天水經開區環境目標提出產業發展的負面清單,項目審批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嚴格監察、控制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污染物排放和單位產出耗能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標準之內。進一步強化規劃環評對項目環評的指導和約束作用,加強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並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中落實規劃環評成果,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3.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法治,落實《天水市生態環境保護紅黃牌管理制度》、《天水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法律制度,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監管,切實履行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推進環境配套政策的實施。推進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策評估機制,研究生態環境政策評估結果反饋機制與重大政策適時修訂機制,提高生態環境政策制定實施的經濟有效性、決策科學化水平。
(六)提升民生服務
1.推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做大天水經開區教育事業,進一步拓展天水經開區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整合社棠工業園區內教育資源,推動民辦社會力量辦學,通過“名校辦分校”形式,積極引進省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大力發展民辦幼稚園,引入高中階段教育資源,推動以社棠鎮職業中專為主的各類職業教育規模化發展,形成適合各階段孩童的優質教育資源配套體系。同步推動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教育發展,建設天水經開區第二國小及幼稚園等。
2.提升醫療發展水平。圍繞建立健全為天水經開區居民提供公平、優質、便捷和負擔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管委會—社區兩級衛生服務,構築多元化多層次的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天水經開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規劃建成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二級醫療體系,建設開發區人民醫院,整合市第五醫院、社棠鎮衛生院及其他醫療資源,滿足居民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就醫需求。建立統一高效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成“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完善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強化對食品經營單位、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醫療機構、衛生服務機構的全方位衛生監督執法。
3.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文化場所和體育場所,不斷提供優質公共文化與體育服務。推進數字文化建設和流動文化服務,做好流動圖書館、博物館和演出服務工作。大力開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建設伏羲、黃帝文化展示展覽館及其他中小型文化場所。按城市功能、園區布局,加快建設體育場所、大眾健身場所、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不斷提升園區文體娛樂的水平質量。
4.強化保障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源頭治理和社會管理,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提高對經濟、社會犯罪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全面推進綜治信息平台建設,加快軟硬體設施建設,對園區綜治工作實行“定格、定人、定責、定流程”管理,為社會管理和平安創建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保障。重點開展非法放貸、“套路貸”、電信網路詐欺等經濟犯罪專項整治,強化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擔保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監管,做好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和市場經濟秩序。
(七)加強招商引資
1.拓展招商區域深化合作
加強對外開放水平。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融入世界經貿體系,突出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及地區,圍繞經濟貿易、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開展對外合作,撬動天水經開區跨境貿易規模高質發展,建設成為天水市開發開放的中心樞紐,帶動全市對外開放水平大幅度提升。構建全球化招商引資工作網路,利用區位、平台及政策優勢,強化與大型跨國公司戰略合作機制,促進政府領導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管的對接協商,做實投資環境推介與重點項目對接。
承接國內產業轉移。鞏固東聯,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深耕南下,堅持與隴南抱團發展,主動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圈,打造西北西南共建“一帶一路”和陸海新通道的協作區。加速北上,加強與蘭州、白銀合作,積極融入蘭州-西寧城市群建設,打造國內重要的先進制造產業集聚區。緊抓天津對口幫扶機遇,大力引進天津企業、資本等投資項目。
創新合作體制機制。探索跨地區合作共建產業轉移合作園區或“飛地”園區,突破政策和資源瓶頸,促進要素匯集、資源共享,實現互利共贏。探索在產業發達城市投資孵化基地,推動與當地園區、企業、科研院所、資本等合作,將孵化出來的技術與資本形成可投資產業與項目,進行跨區域合作並引流至天水經開區。探索與蘭州、西安、重慶等周邊地區的合作招商模式,引導企業在周邊成熟園區設立總部基地,在天水經開區設立生產基地,突破土地、人才等資源限制,實現區域合作共贏。
2.高位謀劃項目科學招商
廣泛收集重點產業信息。積極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圍繞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現代服務等前沿產業收集延鏈、補鏈、強鏈等工業行業動態信息。探索利用第三方招商信息平台精準“畫像”,瞄準收集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投資信息。重點加強同一發展水平和具有相似產業環境地區的信息收集,關注甘肅省內經開區及寶雞、西寧、銀川等周邊地區經開區產業招商動態,實現錯位競爭,聯動發展。
科學編制重點招商項目。圍繞天水經開區主導產業體系,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前景,明確產業招商地圖,制定天水經開區產業招商計畫。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發展思路,堅持將產業鏈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的定向招商作為招商選資工作的著力點,依託天水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電工電器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醫藥食品、裝配式建築、新材料產業等重點產業,重點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和橫向相關環節進行招商,謀劃一批招引投資總量大、產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
積極推動招商項目落地。完善項目共享機制,融合全市各區縣、部門、園區的資源,推動聯合招商。建立區域利益補償機制,合理布局產業和招商項目,避免區域之間招商引資同質化競爭和惡性競爭。建立和完善專家評審機制,嚴格招商引資項目論證評審,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把控招商引資項目質量。各級各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提高項目推進效率,確保招商項目落地。
3.創新招商策略多元招商
最佳化傳統招商模式。深化展會洽談、經貿活動等平台招商主渠道作用,充分調動現有資源,廣泛利用商協會組織、企業、幫扶單位、天水籍在外企業家及專業招商中介顧問等各類渠道開展招商,建立與市、縣(區)招商信息共享平台,統籌招商資源。大力開展網路招商,採取“線上招商”與“線下對接”相結合策略,通過線上廣泛發布招商信息,並設立招商小分隊精準開展線上項目對接洽談,推介天水區域和通道優勢,推動意向項目轉化為契約項目。
推廣市場化招商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導性作用,積極利用專業招商機構及行業商會的資源和信息優勢,通過企業和社會機構延伸政府招商引資職能,依託購買社會服務引入各類專業諮詢機構、中介組織,探索中介招商、委託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新模式,完善市場化招商引資的採購機制、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和最佳化資源配置。
積極開展資本招商。堅持引企業與引資本相結合,成立政府引導基金,引進國內外知名基金,針對天水經開區重點發展產業構建金融全鏈條扶持體系,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扶持體系。利用資本催化和槓桿作用,促進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內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天水經開區形成“產業-資本-產業”閉環效應。
4.強化招商項目落地保障
全面實施“鏈長制”。調研梳理產業鏈發展現狀,全面掌握產業鏈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台、關鍵共性技術、制約瓶頸等情況。聚焦補齊產業鏈短板和突破關鍵領域,研究制定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套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確定產業鏈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有效制定產業鏈工作計畫。落實“鏈長制”責任,做好產業鏈各企業的服務保障工作,推進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集群化發展,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
嚴把簽約項目質量。完善招商引資項目準入制度,加強與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密切協作工作機制,協調做好擬簽約項目的審核工作,對項目環保、安全、投資強度、開竣工和投產時間等內容進行嚴格審核,嚴禁引進不符合政策規定或落地條件不成熟的項目,從源頭上防止項目簽約後落地難的問題。
最佳化項目跟蹤服務。堅持市政府與天水經開區兩級聯動,狠抓各類簽約項目和意向項目的跟蹤服務。嚴格執行重大項目領導包抓、“項目管家”服務、重大項目“一事一議”、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等跟蹤推進機制,全面推行項目代辦服務模式,專人專班盯緊督辦重大項目,提供“全程式、跟蹤式、保姆式”服務。用活扶持政策拉動重大項目,保障土地供應、基礎設施配套等要素供給,強化專項資金、配套資金、稅費減免、融資支持和補貼等資金扶持力度,促進重大項目順利建設。
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重點抓好省市出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兌現落實,做好誠信招商和服務招商。完善天水經開區項目招商引資績效考核獎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各級各部門的招商引資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適度提高相關指標的考核權重。對在招商引資中成效顯著、貢獻大的機構和個人,實行相應的獎勵,全面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
六、完善機制要素保障
(一)探索新型發展模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精簡投資項目準入手續,簡化審批程式。探索開放式管理模式,以“眾籌”思維解決經開區發展過程中各類複雜性難題,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結構、社會組織等參與制定經開區技術創新規劃、計畫、政策和標準等。建立學習型組織,積極支持經開區選取東部沿海地區的同類、先進園區作為對標合作園區,鼓勵園區間開展考察交流、經驗借鑑及合作共建等。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圈,將經開區作為實現“工業強市”戰略的重要載體,引導地方政策、土地、財政及創新資源等集中向經開區集聚傾斜,打造成為引領地方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要平台。
(二)完善監督考核體系
完善園區監督考核體系,使監督融入天水經開區“十四五”建設之中。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裡,把監督貫穿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製作為實施規劃的基礎性建設,構建全覆蓋的責任制度和監督制度。充分發揮園區黨工委主體監督地位,形成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合力。以強有力的監督,確保黨和國家、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在園區貫徹落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持續整治“四風”,切實為基層減負。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嚴格廉潔紀律、民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為園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三)強化項目要素供給
強化項目支撐,堅持以規劃確定項目,以項目落地規劃,在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創新創業、基礎設施、產城融合等重點發展領域,主動對接國家、省市投資政策及區域發展政策,建立完善天水經開區“十四五”項目庫,推進謀劃一批、引進一批、儲備一批、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的良性循環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全力破解項目引進建設過程中涉及的行政審批、土地拆遷、水電氣等難題,加強資金、土地、人力等要素的保障;健全天水經開區的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按照“新拓增量、盤活存量、集約高效”的原則,合理調整園區用地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
(四)最佳化人才支撐體系
依託省市人才計畫,實施招才引智行動計畫,重點引進培養主導產業領域的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集聚高端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促進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鼓勵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與高職院校、技工院校共同做好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積極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實現校企需求高效對接。積極招引本土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健全人才保障體系。完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形成以能力、業績、貢獻為主要標準的人才評價導向。健全多元化、多功能、多層次的人才服務機制。
(五)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嚴格按照天水經開區關於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工作要求,紮實開展相關工作,切實解決思想認知不足、安全發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實方面存在差距等突出問題。完善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紮實推進專業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和企業本質安全體系建設,推進安全生產由企業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管理轉變、安全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完善安全生產體制機製法制,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加強基礎建設,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