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十四五”財政發展規劃

《白銀市“十四五”財政發展規劃》已經白銀市政府同意,白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7月6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銀市“十四五”財政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6日
  • 發布單位:白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按照《甘肅省財政發展“十四五”規劃》和《白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規劃目標綱要》部署要求,結合白銀市財政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習近平視察甘肅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中心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有力支持了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一)財政收入穩步較快增長。“十三五”時期,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財政收入的新跨越。財政總收入完成954.32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59倍,年均增長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4.24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32倍,年均增長5.5%;積極爭取上級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量資金,提高財政保障能力,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收入達到684.7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53倍,年均增長9.6%。
(二)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十三五”時期,隨著財政收入增加,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持續增加,支出規模不斷增大,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875.18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56倍,年均增長8.9%。堅持“量入為出、統籌兼顧、講求效益”的原則,通過不斷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三大攻堅戰、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三)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十三五”時期,全市財政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始終把保障服務國家省市重大決策部署作為做好財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全力保障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堅持把有限財力用於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等方面,財政支出重點持續向民生領域傾斜,11項重點領域民生支出740.85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82%,並且比重逐年上升。
1.脫貧攻堅工作順利完成。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全市各級財政部門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建立扶貧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等措施,保障脫貧攻堅資金需求,全力以赴支持脫貧攻堅政策和任務落實。“十三五”時期,落實財政扶貧專項資金43.42億元,整合涉農資金58.21億元,爭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單位幫扶資金6.58億元。依據財政收入增量增列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政策,市縣列支專項扶貧資金5.84億元。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37.1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2.社會事業投入持續增長。加強社會事業保障力度,確保落實各項惠民實事。“十三五”時期,全市教育醫療社保住房支出達到436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52%,保障基本民生支出落實到位。最佳化教育支出結構,支持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統一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覆蓋所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支持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推進縣級醫院薄弱學科、重點學科建設,基層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堅決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及時保障疫情防控資金。穩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加強社會救助力度,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穩定和擴大就業,突出支持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穩步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動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提升困難民眾住房保障水平。
3.生態文明建設顯著改善。全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三五”時期,全市節能環保支出達33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26%,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支持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積極爭取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加快推進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建設。保障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支持開展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有序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高。白銀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廣大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四)財政改革工作進一步推進
1.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四本預算”的統籌協調、有機銜接。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施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全面落實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要求,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提升預算管理透明度。稅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及非稅收入職責劃轉改革穩步推進。不斷理順市區兩級城市管理機制,將白銀城區市政、園林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職能全部下劃白銀區政府,並調整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分享比例,促進城區管理能力提升。進一步理順市與縣(區)收入劃分,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調整市與兩區及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的通知》,明確增值稅地方分享35%部分,市區兩級按15%:20%分享,高新區全額分享35%部分。健全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嚴格執行政府債務預算管理和限額管理,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嚴格落實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實施方案,靠實償債主體責任,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取得積極成效。截止2020年末,全市法定債務率89.6%,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2.開展財政事權支出責任改革。持續推進財政事權支出責任改革,參照我省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根據“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原則,結合白銀實際,科學合理劃分市與區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出台了《關於推進市與縣(區)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劃分改革方案》,有序制定醫療衛生、教育、科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等領域改革方案。積極配合做好中央和省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工作,確定市與縣區共同財政事權,明確財政事權範圍和支出責任分擔方式,調整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形成依法規範、權責匹配、運轉高效、動態調整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
3.推動財政投資評審工作。財政投資評審是財政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門通過對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概(預)算和竣工結(決)算進行評價與審查,對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核查及追蹤問效,是財政資金規範、安全、有效運行的基本保證。按照財政部和財政廳開展投資評審工作要求,2018年成立了市級財政投資評審機構,明確了工作職能,出台了《白銀市市級財政支出項目評審管理辦法》,拉開了我市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序幕。積極工作,開拓創新,持續完善工作流程,不斷提高工作質量。截止2020年底,已完成452個項目評審,涉及金額39.31億元。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在規範項目全過程管理,加強財務管理,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障財政資金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4.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十三五”時期,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精神,依據“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套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堅持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目標方向,深入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各項工作。完善規章制度,先後出台《白銀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辦法》《<白銀市市級預算績效管理辦法>等6個辦法及工作規程》等檔案。積極推進指標體系建設、績效目標設定、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套用、績效信息公開、信息化建設等工作。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實施主體覆蓋到所有部門,預算績效管理資金覆蓋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範圍不斷擴大。
5.完善國庫管理運行機制。全力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和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擴大財政票據電子化覆蓋範圍,進一步提升國庫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財政資金運行調控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國庫資金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顯著提高,財政資金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穩步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辦法,適度分離政府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政府財務報告與決算報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財務信息和預算執行信息,為開展監督考核等提供支撐。嚴格財政專戶和預算單位銀行賬戶開立撤併,賬戶設立更加科學合理。
二、“十四五”時期財政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經濟仍具有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發展趨勢。國家財政基礎穩固,財政實力持續增強,財稅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這些都為財政改革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財政工作既面臨重大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財政改革與發展將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的環境,承擔比過去更加繁重的任務和社會期待。
從國內外環境來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人類提出了必須嚴肅對待的挑戰。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審視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
從全省形勢來看,隨著如期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省呈現出經濟發展持續向好、改革開放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民生福祉穩步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十大生態產業體系等重大決策部署的深入實施,將進一步拓寬省市發展空間。省上謀劃建設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區,也有利於白銀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產業最佳化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振興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方面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蘭白國家資助創新示範區和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實施蘭西城市群和蘭白都市圈等,為白銀爭取項目資金、改善發展條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機遇。
從財政收入形勢看,“十四五”時期,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新冠疫情的衝擊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市財政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財政收入增速與全省趨勢一致呈逐年趨緩態勢。從財政收入水平看,財政收入規模小,財政自給率很低,全市財政自給率不到20%。從收入結構看,財政收入增收基礎不牢固,我市經濟結構單一,主要依靠有色、煤炭、化工、電力,產業結構和稅源單一,產品價格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從收入質量看,財政收入質量不高,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較大,占比達到30%。十四五”時期,經濟下行壓力仍在持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等方面的瓶頸制約依然明顯,轉型升級還需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動力仍顯不足,財政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可持續性面臨挑戰。同時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效應持續顯現,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
從財政支出形勢看。“十四五”時期,隨著財政收入不斷增長,財政支出規模逐步擴大。從支出結構看,隨著國家和省市民生保障政策的不斷完善,民生領域支出占比越來越高,各類剛性支出占比高,財政收支矛盾異常突出。從保障能力看,自身增收困難,主要依靠中央和省上轉移支付,對上級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從社會發展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需求進一步加大。從財政支出看,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市縣“三保”等剛性需求比較大。從安全形度看,隨著政府債務還本付息進入高峰期,市縣籌資壓力較大,防範化解債務風險任務艱巨。
綜合以上分析,“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發展環境仍然錯綜複雜,財政運行面臨諸多壓力和不利因素。經濟基礎薄弱,與全國地方平均水平和我省一些市州相比,財政收入規模小、自給能力弱、保障水平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企穩向好基礎尚不穩固,支撐發展的新動能還不強勁。高層次人才匱乏,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生態保護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弱項。財政支出增長剛性較強,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任務艱巨,未來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利好多於困難。各級各有關部門切實要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強抓中央和省上的政策利好和發展的機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的積極作用,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奮發有為、砥礪前行,牢牢把握財政改革和發展的主動權,努力促進我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十四五”時期財政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巨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落實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打細算,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省市重點工作財力保障,不斷最佳化支出結構。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財稅改革,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工具,提高管理能力。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更好發揮財政部門在資源配置、財力保障和巨觀調控方面的基礎作用,為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提供更加有效的財稅體制保障、財稅政策支持和綜合財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共公益促民生。財政主要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保障,可實現市場配置的部分均交由市場配置。凡屬於社會公共需要範圍、市場機制無法解決或解決不好的領域,公共財政須主動補位、應保盡保,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予以優先保障,突出財政支出公共性、普惠性。更加注重促公平、提質量,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滿足多樣化公共服務需求,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堅持向上爭取抓機遇。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新一重”等重大戰略,協調配合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全市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謀劃儲備優質項目,積極爭取上級對我市鄉村振興、教育科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給予更多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加大爭取對我市均衡性、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級基本財力等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
--堅持最佳化結構保重點。持續最佳化支出結構,以保基本、可持續為方向,增強財政投入的精準度,強化對重點領域和剛性支出的保障力度,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重點向疫情防控、農業農村、應急救災、教育科技、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領域傾斜,著力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強創新和技術攻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堅持量力而行過緊日子。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在預算編制執行中,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預算,取消低效無效支出,清理收回長期沉澱資金。嚴格執行人大批覆預算,新增支出需求原則上通過調整支出結構解決,把錢花在刀刃上。積極運用零基預算理念,打破預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確定支出預算規模,並對重大政策出台和調整進行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
--堅持績效理念提效益。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穩步推動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強化預算績效激勵約束機制,推進績效結果套用和公開,更好發揮預算績效管理在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支出方面的作用
--堅持依法理財強監督。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更加注重運用法律制度來規範財政管理,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不斷創新完善財政治理方式,切實把財政管理活動全面納入法治化、透明化的運行軌道。加強財會監督和內控建設,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嚴肅財經紀律。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完善常態化監控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發展目標
1.財政收入預測。國內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但受階段性疫情及主要產品價格因素等影響,全市財政收入在實現2021年恢復性增長後,2022至2025年收入將很難持續保持較高增速,收入總量有限。預計全市財政收入遞增與GDP增速相適應,保持中低速增長。財政收入規模不斷擴大,收入結構不斷最佳化,財政收入質量得到顯著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2.財政支出預測。增支政策多、剛性強,穩增長、補短板、兜底線任務更加艱巨。綜合分析,中央降低赤字率、上級轉移支付有限,財政收支平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盤活統籌力度,在全面落實重點支出政策的同時,兜牢“三保”底線,確保財政可持續發展。預計全市財政支出增速維持中低速增長。
3.財政改革目標。主動涵養新財源、培育新動能,促進財政收入與經濟協調增長。深化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統籌銜接。健全財政支出標準體系,實施零基預算,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增強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的財力保障。穩步推進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理順市縣財政管理體制,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積極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健全社會保險、非稅收入征管體系建設,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財政內控和財政法治建設,強化財會監督,實現財政管理的法制化、現代化。全面提高財政系統黨建質量,加強新時代財政系統人才隊伍建設。
四、“十四五”時期財政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發揮財政基礎作用,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
1.加快現代稅收制度建設。按照中央和省級統一部署,認真落實稅收制度改革任務。堅持依法治稅理念,提高政府稅收和非稅收入規範化、協調化、法治化水平。逐步培育穩定的地方稅稅種,建立完善、公平的地方稅體系。合理設定市與縣區分享比例,調動縣區開發稅源和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協調配合稅務部門實施綜合治稅,持續推進涉稅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理順征管部門職責,創新征管服務機制,轉變徵管管理方式,最佳化征管組織體系,建立健全財稅部門齊抓共管的稅收征管體系,促進應收盡收,不斷增強稅收保障能力。
2.完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加快落實已出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科技、生態環境等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按照中央和省上部署,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養老保險等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市與縣區各級財政事權,落實市與縣區支出責任,建立穩定的市與縣區收入分配關係,形成權責清晰、依法規範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建立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劃分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完善支出責任體系,促進各級政府依法依規履職盡責。
3.加強財政資源整合統籌。建立健全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明確“四本預算”的收支範圍,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加強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銜接。開展零基預算改革,提高預算編制精準性,完善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建立定額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堅決兜住“三保”底線。依照法律法規及時足額徵收應徵的預算收入,如實反映財政收入情況,提高收入質量,嚴禁將政府非稅收入與徵收單位支出掛鈎。加強公共資源綜合管理,將依託行政權力、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以及特許經營權拍賣收入等按規定全面納入預算。強化部門和單位對各類資源的統一管理,依法依規將取得的各類收入納入部門或單位預算。強化結轉結餘資金管理,健全完善財政結轉結餘資金與預算安排的統籌機制。加大存量資產盤活力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益。
4.強化預算管理約束機制。切實增強預算執行的嚴肅性,堅持先有預算後有支出,嚴禁超預算、無預算安排支出或開展政府採購,嚴格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的預算,非法定程式不得調整預算。規範按權責發生制列支事項和範圍,市縣級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結餘不再按權責發生制列支。加強暫付性款項管理,嚴禁以撥代支,嚴禁通過違規列示暫付性款項實現收支平衡或解決新增支出需求,嚴禁將國庫資金違規撥入財政專戶。嚴控一般性支出,壓緊壓實部門運轉和事務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管理,嚴格控制政府性樓堂館所建設,嚴格控制和執行資產配置標準。
5.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調整和最佳化國外貸款投向結構為主線,積極爭取財政部和省廳支持,保持合理的外債規模和結構,進一步提高國外貸款使用的質量和效益。加強政府法定債務管控,依法依規在債務限額內舉借政府債務,規範專項債券項目申報管理,落實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禁止類項目清單,建立健全專項債券項目全生命周期收支平衡機制,促進市縣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平衡。依法落實到期政府債券償還責任,加強項目資產管理,保障專項債券到期本息償付。防範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完善常態化監控機制,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杜絕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嚴禁地方政府以企業債務形式增加隱性債務,嚴禁地方政府通過金融機構違規融資或變相舉債。落實統計監測報告機制,規範做好政府隱性債務變動統計工作,按期完成政府隱性債務年度化解任務。加強督查審計問責,嚴格落實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
6.落實直達資金管理機制。按照“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的原則,完善分配、審核、備案流程,加快資金分配下達,及時撥付到具體單位、項目和受益對象。以監控平台為支撐,建立直達資金台賬,促進資金落實到位和規範使用。建立健全直達資金監控體系,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強化從資金源頭到使用末端的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督,資金監管“一竿子插到底”,確保資金直達使用單位、直接惠企利民,防止擠占挪用、沉澱閒置等,提高財政直達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7.推進預算績效提質增效。圍繞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環節,完善涵蓋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套用等各環節的管理流程,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共性績效指標框架。加快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制,將績效結果與完善政策、預算安排調整有機銜接,大力削減低效無效支出。落實部門預算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建立獎優罰劣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部門參與績效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規範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管理,切實強化考核和監管力度。
8.細化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持續推進財政信息公開工作,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繼續健全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管理制度,加大各級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力度,推進各部門所屬預算單位預決算及相關報表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提高預決算透明度。逐步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推進財政政策、國有資產管理、政府採購意向、預算績效管理等信息按規定向社會公開。有效發揮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平台作用,落實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及債券信息披露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向地方人大和政協建議提案及時辦理工作機制,做好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
9.持續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全面落實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規範和標準,完善管理手段,創新管理技術,以信息化推進預算管理現代化。加強預算管理各項制度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提高預算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和預算透明度。加快建設覆蓋本地區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動態反應各級預算安排和執行情況,實現資金從預算安排源頭到使用末端全過程來源清晰、流向明確、賬目可查、賬實相符,為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和安全保障。
(二)健全規章制度基礎,不斷完善財政管理,提升財政治理效能
1.建立現代國庫管理制度。繼續擴大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持續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建設,逐步完成債務管理系統、部門決算報表系統、財務報告管理等業務系統與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整合。加強支出監測和預算執行分析,提高經濟運行、財稅改革和重大政策與財政收支聯動分析水平。提升財政決算管理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報水平,完善現代財政財務報告體系。加強庫款運行監測分析和資金調度管理,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2.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進一步規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服務供給,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政府購買服務應當遵循預算約束、以事定費、公開擇優、誠實信用、講求績效原則,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斷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確保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取得成效。應當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點考慮、優先安排與改善民生密切相關,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財政資金績效的項目。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監督管理機制,購買主體和承接主體應當自覺接受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以及服務對象的監督。
3.改進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持續推進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加強規章制度建設,最佳化工作流程,完善評審方法,創新投資評審方式,深入推進投資評審工作規範化、法制化建設。做好部門預算重點項目評審,探索開展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評審、招標控制價評審等。規範第三方引入機制,建立第三方監督考核機制,確保評審報告質量,加強對評審結果運用的核查,探索建立對投資評審發現違法違紀問題的移送處理機制。擴大我市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改革範圍,推進縣區開展財政投資評審工作。
4.建立現代政府採購制度。推行法制化、現代化的政府採購制度。明確政府採購制度的目標和原則,同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充分競爭的原則。深化政府採購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府採購”,實現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推進政府採購信息公開,提升政府採購透明度,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權利。推進依法監管,創新監管模式,建立健全政府採購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政府採購公正執法,確保政府採購工作在制度引導下有效規範運行。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引導採購人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提高採購人的政府採購執行力和執行效率。
5.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完善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工作機制,推進資產管理與預決算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共享共用機制,盤活存量資產,發揮資產使用效益,探索開展資產績效評價。最佳化國有資產結構,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維護國有資產使用單位的合法權益。建立完善全口徑國有資產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國有資產報告制度。
6.深化會計管理改革。持續做好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貫徹實施,落實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改革。深化會計管理“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電子證照套用,規範代理記賬行政審批准入、執業條件,簡化審批流程。深入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和會計數位化,加快會計行業誠信建設。深入推進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內控建設,有效防範風險。增強會計管理工作服務基層會計單位、服務會計人員的能力。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對會計人才選拔、培養的導向作用。建立健全財政電子票據管理制度,規範財政電子票據的報銷入賬、歸檔,促進財政電子票據全流程套用。
7.加強財會監督工作。把推進財會監督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構建財會監督長效機制,建立完善財會監督體系。深入研究、系統謀劃財會監督工作,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深化財會監督,提升監督質量,形成監督合力,維護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抓好內控執行,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內控風險日常管控,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有效防範業務風險和廉政風險。開展內控檢查、內控審核、內控考評、內控風險提示等工作,提升內控管理水平。深化內部審計,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健全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制度,完善審計結果運用機制,有效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加強幹部管理、深化財政監督、強化內部控制、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作用。
8.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圍繞財政大數據建設,統一構建形成集數據治理、存儲、共享、套用支撐等能力的財政大數據平台,統籌財政信息資源,強化財政大數據套用,推動財政信息化由傳統的流程化支撐向數據價值發揮轉變,進一步提升財政信息化水平。按照《財政部安可替代工程實施方案》,統籌管理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套用支撐等資源,為信息系統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加強網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構建實時監測、態勢感知、通報預警、事件處置等綜合防禦體系。強化全過程安全管控,提升套用系統自身的安全防護能力。
(三)推進創新發展,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1.支持農業特色產業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支持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全面落實財政支農政策,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培育和壯大全市特色優勢產業,支持農業品種培優、新技術推廣,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支持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最佳化種植結構,持續發展綠色養殖業。積極探索“農旅結合”的發展模式,支持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畫行動,培育壯大“生豬、牛、羊、菜、果、薯、藥、黑毛驢、小雜糧、水產養殖、文冠果”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動產銷對接,有效帶動民眾參與農業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2.推進工業增效轉型發展。支持工業強市、質量強市,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著力打造千億級產業、百億級園區,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支持傳統產業存量提升與新產業增量擴張並重,支持循環化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特色新材料產業、煤炭儲運交易轉化等“四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兩化”融合,推動傳統工業向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轉型,提高工業經濟規模、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3.助力服務行業提升水平。加大財稅支持,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等行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位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康養、育幼、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支持推動物流業發展,增強物流樞紐功能。支持文化旅遊業融合發展,推動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打造田園綜合體、花海公園等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打造紅色小鎮項目,打響白銀全域旅遊品牌。
(四)推進協調發展,支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和諧性
1.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經濟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強內生髮展能力。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化鄉村建設規劃引領,積極參與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加強必要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道路建設和小型公益性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強化水利基礎設施保障,繼續實施中部生態移民供水工程、大型泵站改造、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程。鼓勵合作社創新模式,加快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政支農資金推動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加強新型農民培育,統籌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模式,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土專家”“田秀才”。
2.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財政支農資金聚焦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支持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推進農房抗震改造,提升農房建造品質。開展“五治融和”,持續開展全域無垃圾、風貌革命、廁所革命等行動。推進城鄉清潔供熱體系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壯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建設農業大縣、工業強區、文旅名縣。
3.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加快老舊城區改造,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統籌城鄉公共資源,促進公共設施聯動共享。加強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建設、雨污分流管網改造、排水管網改造,加快推進白銀市高鐵南站站前廣場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統籌推進城市和新型城鎮協調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輻射帶動周邊城鎮與農村全面發展,提升縣區域次中心發展水平,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美麗宜居的中心鎮、重點鎮和特色小鎮。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政策。保障農業轉移人口與當地市民享有同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兩後生”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
(五)推進綠色發展,支持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1.健全綠色發展機制 。建立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共創特色鮮明的綠色發展道路。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財政資金引導下積極構建白銀“中部產業核心聚集區、南部生態恢復區和循環農業發展區、北部生態產業示範區”的產業和生態協同發展格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以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為重點,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大幅提升綠色產業發展程度,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集群,打造生態綠色產業品牌,增強生態產業的全省示範性和影響力。完善綠色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價格等體制機制,創新綠色產業發展路徑,健全濕地生態保護和沙化土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繼續探索開展排污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支持做好碳中和、碳達峰工作。
2.支持黃河流域環境保護治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省上謀劃建設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區,為推動白銀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不斷完善和運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建立健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加快建設白銀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實施黃河濕地保護工程,增強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功能,推進自然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和污染綜合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打造黃河生態帶、黃河風情帶和黃河經濟帶,建設安全、生態、文化、數字、幸福黃河。
3.支持城鄉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上大氣、水、土壤、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白銀從資源型城市向生態宜居型城市轉型。統籌生態修復、國土綠化和特色產業發展,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支持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認真落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補政策,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進一步加大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力度,提高林草植被覆蓋度。財政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等“六項行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廢舊農膜回收體系,提高畜禽糞污處理水平和綜合利用率。切實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加快工業園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和污水管網建設,大力推進採煤採礦沉陷區綜合治理。
(六)推進共享發展,支持廣大居民對美好生活期待,全面構築民生保障體系
1.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初次分配機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嚴格執行國家最低工資標準,最大限度地滿足職工生活需要。健全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規範地區附加津貼政策。全面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逐步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多渠道增加居民經營性、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不斷最佳化收入結構。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持續增收途徑,增加農民經營收入。加強勞務對接,提高技能型勞務輸轉比例,穩定擴大農民就業,提高務工收入。
2.促進就業創業發展。財政資金支持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和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大力推廣“網際網路+就業服務”模式。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實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行動,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作用,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施青年技能培訓工程,開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推進康養職業技能培訓。
3.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的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機制,充分考慮城鎮化進程加速、外來人口增加、生育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規劃教育經費支出。支持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和農村標準化幼稚園建設、實施中國小標準化足球場地建設和近視防控配套設備建設項目。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專項計畫和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創建工程,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進一步改善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特教學校辦學條件。支持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全面落實和“數字校園”建設步伐,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頻網路和網路教學環境的提升改造。完善獎助學金制度,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提高鄉村教師補助,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健全完善中國小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分配辦法和內部分配激勵機制。
4.支持科學技術進步。支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政策與產業、財稅、金融等政策有機銜接,強化對科技項目的穩定支持,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支持各類研發機構加大科研投入,促進技術進步、工藝更新和產品升級。支持打造蘭白地區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導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協同創新,用好5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19個甘肅省協同創新基地。加強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成果交易平台建設,支持重大創新成果落地轉化並實現產品化、產業化,打通科技成果到市場需求的“最後一公里”。
5.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建立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進失業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政策。強化工傷保險管理服務,以高危行業和農民工為重點,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範圍。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落實異地就醫結算。完善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制度。做好老年人、退役軍人、婦女兒童、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加強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建設。推進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確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續運行,完善基金管理風險防控體系和監督機制,加強監督檢查,打擊侵害基金安全行為。
6.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支持完善文化體育旅遊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公共文化體育旅遊等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支持培育新型體育文化業態,加快文化、體育和旅遊的創意創新和融合發展。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加快培育和推進黃河、絲路、民俗等創意文化的研究、研發。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建設運營社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進一步做好文化體育旅遊場所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高現有設施利用率。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等活動,確保滿足民眾文化健身活動需要。積極發揮國家體育試點城市帶動作用,促進體育消費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7.保障平安白銀建設。加強政法領域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支持全面依法治市。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維護社會安全和諧穩定。支持防範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支持維穩反恐、禁毒、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欺犯罪等重點工作。加強智慧政法建設,全面拓展智慧型套用領域,不斷提高全市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為政法工作注入新動力。配合落實司法體制改革任務,發揮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司法救助的社會兜底功能。配合政法綜治部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經費保障政策,全面推行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矛盾糾紛綜合化解機制,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支持市場監管能力建設,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安全監管,打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七)推進開放戰略,支持開放型經濟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支持白銀提升對外交流合作水平,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的合作交流,主動融入蘭州西寧城市群、蘭州白銀都市圈,力爭在基礎設施、產業協作、區域協同發展等領域互聯互通、取得有效進展。發揮國家蘭白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作用,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借力節會招商平台,以“一區六園”為載體,深化與中東部發達城市的合作,積極承接有色金屬(稀土)及深加工、化工、陶瓷建材、資源循環利用、農畜產品深加工相關產業。支持加工出口、商貿流通、外貿服務等外向型企業發展。
(八)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財政隊伍依法履職
1.強化政治理論武裝,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財服務於政”的意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政治理論學習。著力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不斷提升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水平,進一步完善黨內政治生活和基層黨組織活動制度,有計畫的組織各黨支部開展各類形式教育和黨建活動,持續抓好黨建工作定期通報和年度述職評議考核等制度落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幹部教育管理,加強警示教育,築牢廉政基礎。挺紀在前、正風肅紀,樹立廉潔高效、風清氣正的財政隊伍形象,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財政幹部隊伍。
2.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促進財政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幹部原則,突出政治標準,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完善幹部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和正向激勵體系。大力培養選拔使用優秀年輕幹部,建立健全有利於優秀年輕幹部脫穎而出的制度機制。統籌推進人才庫建設、打造專家人才池和複合人才池、組建專家工作室,切實發揮“一庫兩池一室”人才吸納和培養作用,著力建設集聚和培養財政領域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戰略平台。圍繞學習型財政機關建設,統籌整合資源,最佳化培訓管理、創新方式方法,完善幹部履職盡責必備的專業知識,加強與高校合作開展培訓,著力提升財政幹部制定政策、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水平,努力鍛造過硬的財政人才隊伍,為推進全市財政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五、強化規劃保障
(一)堅持依法科學理財,加強財政法治建設。切實提升財政幹部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堅持以憲法法律為準繩,將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維方式進一步運用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各方面,始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財政各項工作全面有效落實。深入開展財政“八五”普法,提高普法質量,加強財政法治宣傳教育,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將法治宣傳教育列入幹部學習教育培訓計畫。全面依法履行財政職能,實行權責清單制度,推進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完善財政行政執法程式,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全面推行柔性執法,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格執行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審核、備案、公布、評估等程式規定,全面加強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審查,嚴格實行動態管理,確保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合規。健全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二)加強各項政策協調,健全規劃實施機制。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和省市重大任務,根據經濟形勢發展需要綜合運用和最佳化財稅政策,為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各相關部門要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紮實工作,勇於探索、積極實踐,深入推進各項改革。要加強責任單位協調配合,將財政規劃與各類行動計畫、中期財政規劃和年度預算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財政改革與發展量化目標和重點任務納入考核機制,分類分項細化落實責任目標,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確保規劃紮實有序實施。要加強宣傳解讀,完善動態銜接機制,在明晰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結合財力狀況和規劃,提出目標任務,合理安排支出規模。
(三)完善財政管理方式,持續加大財政監管。根據規劃和新形勢新任務,緊跟緊扣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動態完善集中財力辦大事財政政策體系,使資金流與決策流、業務流、信息流更好融合。主動順應數據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管理趨勢,創新財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提高財政服務質量和效率。強化內控監督職能,增強內控制度執行力,為推動重大政策落實提供強有力保障。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紮實開展財政支出檢查和專項檢查,加強對各部門及其所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會計信息質量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