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前言
現代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暢通流通體系和強化現代產業體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保障。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與緬甸接壤,是雲南融入中緬經濟走廊和連線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門戶。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臨滄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對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推動臨滄市全面步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階段,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興邊富民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具有重要意義。展望2035,現代物流業將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區域協同、集聚高效、智慧型綠色、創新融合的高質量現代物流服務新體系。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雲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雲南省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2019—2035年)》《中共臨滄市委關於制定臨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檔案要求,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期實施期限為2021年至2025年。
一、“十三五”發展回顧
(一)發展成效
1.產業整體規模持續擴大
“十三五”期間,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貨運量達21261萬噸,較“十二五”期間增加90.92%,貨物運輸周轉量為1557308萬噸公里,較“十二五”期間增加76.96%,貨物運輸周轉量增速居全省前列。全市主要物流建設項目26個,其中續建項目10個,新建3個項目,項目計畫總投資43.1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7.58億元。
2.物流運輸通道加速成型
“十三五”期間,臨滄市物流運輸通道基本建成。公路方面,機場高速、墨臨高速、臨清高速勐簡至國門段、雲鳳高速雲縣城到鳳慶城段相繼建成,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1.98萬公里,其中,建成高速公路279.4公里(通車176.8公里),二級公路1169.3公里,農村公路1萬多公里。鐵路方面,大臨鐵路提前建成通車,建成鐵路運營里程96.41公里,進一步實現與沿海地區、區域中心及內陸地區的路網密切對接,初步實現與省域中心城市快速通達。機場方面,臨滄機場完成改擴建,滄源佤山機場建成通航,鳳慶通用機場全面開工,累計開通航線12條,通航城市達8個。
3.物流市場主體迅速壯大
“十三五”期間,臨滄市物流企業數量穩步增長,整體運輸能力逐漸提高。截至2020年工商登記註冊物流企業455戶,其中冷鏈物流企業72戶,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冷鏈物流企業20戶。鳳慶縣亞太商貿有限公司、雲南環亞中銷物流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獲得3A物流企業資質認證。民營企業中,持證企業44家,分支機構205家,末端網點211家,使用新能源汽車136輛。此外,臨滄市引入世界500強物流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省級知名企業雲南海誠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與緬甸大型物流企業等開展對接。
4.城鄉物流網路初步建成
“十三五”期間,臨滄市縣、鄉(鎮)、村三級城鄉物流服務網路體系基本建成。臨滄市各縣(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實現全覆蓋,建成8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縣級倉儲中心、73個鄉鎮物流配送站和倉儲站、537個行政村物流配送點和倉儲點,實現“中心(縣)到站(鄉)、站到點(村)、點到戶”的精準定向服務,有效解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全市共有郵政快遞品牌13個,企業網點558個,包括郵政公司下轄快遞網點98個,民營企業網點460個,其中建設完成快遞標準化營業網點264個。
5.跨境物流發展取得成效
“十三五”期間,臨滄市跨境物流發展實現新突破。跨境物流項目穩步推進,孟定清水河口岸新聯檢樓、查驗區及貨場等項目完成建設,配套大型停車場、保稅倉庫、指定監管場地、加油站等一批在建項目加快建設,口岸輻射帶動作用增強,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項目加快推進,臨滄市作為中緬經濟走廊前沿視窗的建設工作加速推進。孟定清水河口岸與臨滄火車站實現聯動發展,輻射帶動永和口岸和南傘口岸的跨境物流能力提升,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國際化綜合物流體系初步建成,為中緬印度洋新通道聯運貨物換裝、轉運提供保障。
(二)存在問題
1.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臨滄市綜合物流運輸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鐵路、公路等物流運輸方式轉換銜接不暢,服務於物流樞紐的部分鐵路、公路還在建設中,尚不能充分發揮集散作用。現代化倉儲、多式聯運轉運等設施仍顯不足,物流基礎設施之間不銜接、不配套問題比較突出。物流園區建設遲緩,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雲縣火車站物流園區等一批物流園區還處於建設階段。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終端網點等構成的物流服務網路尚不完善,臨滄(清水河)陸上邊境口岸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臨滄陸港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尚未建設完成。
2.多式聯運體系尚未建成
臨滄市多式聯運體系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全市集疏運體系尚未形成,貨運通道能力有限,各運輸方式間銜接不暢,配套不足,難以發揮多式聯運的成本優勢。臨滄火車站至孟定清水河口岸的鐵路尚未建成,場站、口岸、大型物流園區等重要物流節點的多式聯運配套設施不足,公路、鐵路進口岸、園區的“最後一公里”尚未打通,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連線還未形成,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項目推進受到制約。
3.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
臨滄市現代物流業嵌入產業鏈中的深度與廣度不夠,支撐高原特色農業、製造業、商貿服務業等產業的物流服務體系尚未建成。堅果、茶葉等農產品的傳統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初級物流市場供給過剩,冷鏈物流資源少、成本高,城鄉配送集約化、標準化程度低。現代物流業對製造業、商貿服務業等產業的配套設施不足,服務能力弱。冷鏈物流、城鄉配送、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等方面短板較為突出。
4.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化滯後
臨滄市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化發展水平較低。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意識不強、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大量中小物流企業對先進信息技術套用較少,套用範圍有限。智慧型化物流裝備、物聯網技術等套用不足,智慧物流在倉儲、運輸、包裝、配送、搬運、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環節的滲入層次較低。
5.內外區域合作尚待加強
從政府層面來看,臨滄市與重慶、四川、廣西等省市間合作機制建立不足,未能有效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通道,輻射力度強覆蓋面廣的區域物流網路未形成,區域協同化發展尚待加強。從企業層面來看,臨滄市各縣(區)之間的物流運輸相對獨立,沿邊三個縣的跨境物流企業缺乏合作平台,企業間合作較少,未能實現區域物流集群化、一體化發展。
二、“十四五”面臨形勢
(一)機遇
國家、省級政策引領使臨滄市現代物流業迎來發展新契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RCEP”)、中緬經濟走廊、西部大開發等多重戰略疊加交匯,為臨滄市加強區域創新協同發展、參與全球合作競爭拓展了新空間,將推動臨滄現代物流業形成跨區域連通、一體化協作的發展格局。雲南省委省政府賦予了臨滄新使命,從三大發展定位出發,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將推動臨滄現代物流業提高對農業、製造業的服務水平,打造興邊富民示範區將帶動臨滄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跨境物流,打造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將助推臨滄發展智慧物流、綠色物流、供應鏈物流。政策引領有利於臨滄市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推動現代物流業降本增效、提質升級,實現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沿邊開放為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新動能。新發展格局下,沿邊開放將推動物流輻射範圍、網路布局的變革重構,加之大臨鐵路、玉臨高速公路的開通運行,臨滄與大理、普洱、保山、昆明等城市的物流網路加快形成,進一步加速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及中歐班列貨運通道的連線,臨滄市成為連線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樞紐城市。臨滄市從雲南交通路網的末梢變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最前沿,將提高臨滄市在“一帶一路”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中的地位和優勢,從而促進臨滄市調整物流運輸結構,最佳化現代物流業布局,吸引國內外優質物流資源和要素集聚。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為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新空間。《中共臨滄市委關於制定臨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十四五”期間,臨滄市將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最佳化升級,加快培育5個千億級、4個五百億級、5個百億級產業,其中高原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臨滄市規模較大的高原特色農業為物流提供了貨源保障,加之農業現代化、綠色食品加工業對冷鏈物流、城鄉配送的需求,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二)挑戰
國際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給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貿易低迷影響貨物貿易規模擴張增速放緩,對物流市場供給結構和物流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對臨滄市進一步開拓國際貿易空間、拓展全球供應鏈、發展內外互濟的雙向物流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臨滄市與緬甸接壤,境外地緣政治複雜多變,政治經濟風險不確定因素增加,加之邊境地區疫情防控壓力較大,使得臨滄市多式聯運體系建設、物流國際化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
區域競爭對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推進將帶來區域產業布局的根本性變化,各個城市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布局,區域競爭明顯加劇。如何發揮沿邊優勢,挖掘跨境物流發展潛力,加快環印度洋地區布局,搭建國內外“雙循環”的有效通道和跨區域物流網,是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亟需破解的難題。從省外競爭的角度看,廣西具有與東協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重慶是連通13個省市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核心城市,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與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從省內競爭的角度看,德宏瑞麗口岸是泛亞鐵路西線門戶樞紐,具有全國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優勢,臨滄市亟需培育省內差異化的物流優勢,探索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道路。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目標對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對臨滄市現代物流業提升現代化水平帶來了新挑戰。物流運輸結構不合理,以公路運輸為主,物流設施設備相對落後,現代化水平低,技術創新及套用力度不夠,物流智慧化水平低,現代物流業與相關產業的匹配度不高,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還不強,實現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任務仍十分艱巨。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2022年省“兩會”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綱領,以高度社會化、專業化、標準化、智慧化為目標,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服務農業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發揮沿邊區位優勢,打通多式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推動興邊富民示範區建設;培育壯大物流市場主體,提高專業化物流服務水平,強化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建設,構建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體系,將臨滄市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臨滄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原則
全面統籌,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物流企業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激勵和保障政策,推動城市與農村同步發展,物流與農業、商貿服務業、製造業融合發展,促進現代物流業提質降本增效。
區域合作,內聯外通。踐行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把握國家雙循環發展機遇,發揮臨滄市沿邊的區位優勢,完善內聯外通紐帶功能,對內加強多式聯運運輸合作,對外完善境外物流服務網路,構建輻射內外的物流網路。
查缺補短,重點突破。整合存量資源,以補齊多式聯運、冷鏈物流、智慧物流等短板為重點,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培育物流市場主體、加快產業融合、強化區域合作為核心,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現代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
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堅持發揮創新在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強調綠色節約、和諧共享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強化物流作業全環節綠色化,打造可持續化發展的現代物流業。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聚焦將臨滄市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發展定位,圍繞培育百億級現代物流業,推動現代物流業支撐臨滄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物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到2025年,全市現代物流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年均增長12%左右。全市貨物運輸量達到30000萬噸,貨運中轉量達到2000000萬噸公里,現代物流業對全市經濟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競爭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重點培育國家A級企業15家,跨境物流企業6家,國家星級冷鏈物流企業3家,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網路化經營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和供應鏈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物流樞紐建設不斷最佳化。到2025年,通過最佳化整合、功能提升,布局建設臨滄(清水河)陸上邊境口岸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臨滄陸港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推動建成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雲縣火車站物流園區、臨翔區勐托物流園區、孟定火車站多式聯運物流園4個現代化水平高、配套服務體系完善、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綜合型物流園區。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形成。基本形成“通道+樞紐+網路+平台”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初步建成連線省內、暢通國內、輻射環印度洋地區,集公路、鐵路、航空及水運為一體的國際多式聯運物流網路。
展望2035,錨定全面建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遠景目標,臨滄市現代物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進一步增加、產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區域協同、集聚高效、智慧型綠色、創新融合的高質量現代物流服務新體系。物流通道方面,全面貫通聯接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初步實現溝通印度洋的戰略目標。物流樞紐方面,全面建成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服務功能完善的“一區一帶三節點”物流樞紐體系。物流網路方面,國內國際無縫銜接的跨區域物流網全面建成,形成城鄉雙向循環、國內國際雙向循環的現代化物流網路。物流產業方面,現代物流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發展水平全省領先。
(四)發展定位
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為抓手,發揮臨滄市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開放優勢,按照“一條通道、兩個市場、以外促內、統籌發展”的思路,將臨滄市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藉助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推動對內對外一體化發展,在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中先行示範,助推臨滄市現代物流業向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和全球化發展。
——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項目為基礎,通過物流、貨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流通,將臨滄市打造成為陸港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提高臨滄市在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中的嵌入度、貢獻度和價值鏈地位。對內以通道建設、樞紐建設、智慧化建設為基礎,以引育龍頭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為著力點,以推動現代物流業與農業、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為重點環節,以航空物流、應急物流、綠色物流為發展支撐,為打造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對外加強與大理、普洱、西雙版納、昆明等周邊城市,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北部灣經濟區等國內重點區域,與臘戍、曼德勒、仰光、皎漂、萬象、曼谷等境外區域性節點城市合作,依託各捷運路、公路、航空、水運優勢發展多式聯運。以創新合作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加強產業聚集為突破,推動臨滄市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五)發展布局
1.物流通道布局
充分發揮臨滄市的區位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中緬經濟走廊、長江經濟帶和輻射中心等建設,對內打造連線周邊州市(區、市)、連通國內主要經濟區的國內聯運大通道,對外構建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並行的中緬印度洋新通道。
(1)國內聯運大通道
依託臨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與大理、普洱、玉溪、楚雄等省內重要節點相連,通過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通過臨滄—大理/普洱/玉溪/楚雄—昆明銜接省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北部灣經濟區等,推進形成聯通省內外的國內物流網。
(2)中緬印度洋新通道
依託中緬通道高速公路、大瑞鐵路、大臨鐵路、中緬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充分發揮清水河公路口岸優勢,打造經緬甸臘戍、曼德勒、八莫,連線緬甸皎漂、仰光等陸海國際聯運大通道,全面提升面向環印度洋地區開放和輻射能力。
2.物流產業布局
按照“統籌全局、突出優勢、緊扣重點”的思路,結合臨滄市區位、交通、產業、資源等發展基礎,充分發揮物流通道、樞紐的資源聚集及帶動作用,圍繞夯實基礎、最佳化布局、提升服務、擴大規模的目標,推動“物”與“流”並行,著力構建“一區一帶三節點”現代物流業發展格局。
——中心發展區。以“臨翔區+雲縣”為臨滄市現代物流中心發展區,臨翔區主要依託臨滄市火車站物流園區、臨翔區勐托物流園區,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冷鏈基礎設施和產業鏈服務平台建設,充分發揮高原特色農業、食品加工、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優勢,以多式聯運和商貿物流為核心,發揮集散和中轉功能。雲縣依託雲縣火車站,重點服務和支撐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集散分撥,以承擔農副產品、礦建材料、新型材料、生活日用品、機電產品等大宗貨運為主,打造區域綜合物流骨幹節點。中心發展區聚焦商貿物流、數字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物流總部經濟、現代供應鏈及加工貿易等,將臨滄市逐步打造為北接大理、麗江,南銜普洱、西雙版納,東連玉溪、楚雄、昆明,西通保山、緬甸及其他環印度洋地區的陸港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
——沿邊發展帶。打造以耿馬縣、滄源縣、鎮康縣3個沿邊縣為重點,以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為支撐的臨滄市現代物流沿邊發展帶。依託清水河、南傘、永和等公路口岸,以日用百貨、建材、化工品、機電產品、化肥等出口貨物和糧食、農副產品、食用水生動物及冰鮮水產品、礦石等進口貨物為主,大力發展保稅倉儲、跨境電商、應急物流、邊民互市,並在口岸布局建設冷鏈物流基地。把3個口岸打造成為服務全省、連線南亞東南亞和面向印度洋的陸上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助力雲南面向環印度洋地區開放合作。
——三節點。圍繞永德縣、鳳慶縣、雙江縣3個農業主產縣,打造服務於臨滄市農業發展的現代物流支撐節點,服務蔗糖、茶葉、堅果、畜牧等現代農業,布局一批具備冷鏈倉儲、檢測加工、包裝運輸、採購分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小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功能區,輻射帶動周邊縣(區),為構建現代物流業網路奠定基礎。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物流樞紐工程
1.夯實臨滄通道基礎設施
構建“東西溝通兩洋,南北連線絲路”的對內對外新通道,以國家幹線物流通道為主脈,鞏固鐵路、公路物流通道綜合優勢,補齊航空物流、內河航運物流通道短板,加快構建集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為一體的立體運輸網路。打造“六出市三出境”鐵路通道,推動臨滄至清水河、臨滄至普洱、芒市至臨滄鐵路建設,規劃建設雲縣至保山、楚雄至臨滄、玉溪至臨滄高速鐵路。建設“九出市三出境”的公路通道,加快完成9條(段)“能通全通”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南澗至雲縣、雙江至滄源、巍山至鳳慶至永德、雙江至瀾滄、昔歸至雲縣等高速公路建設,啟動開展永德至鎮康、羊頭岩至勐撒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積極推動永德至鎮康、耿馬(勐撒)至羊頭岩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提升臨滄機場、滄源佤山機場航空運載能力,加快鳳慶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暢通水運通道,打通臨滄至普洱至西雙版納至湄公河國際水路通道。
2.加快物流樞紐培育發展
推動臨翔區、雲縣一級樞紐建設。依託茶葉、堅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製造、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產業,布局縣域物流園區一級樞紐,加快打造臨滄現代物流業發展新引擎。以公路和鐵路為發展軸,以愛華、幸福、螞蟻堆、博尚、圈內為主要節點,加快推進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雲縣火車站物流園區、臨翔區勐托物流園區建設,打通臨滄主城區到勐托的快速通道,增強中心發展區輻射帶動能力。
推動耿馬、滄源、鎮康二級樞紐建設。依託耿馬縣、滄源縣、鎮康縣的沿邊優勢,完善孟定清水河口岸、南傘口岸、永和口岸跨境物流服務功能,加快進出口農產品加工區、出口裝備製造區及配套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建設多式聯運配套設施和提升口岸信息化智慧型化水平,完善商品展示交易、跨境金融結算等配套服務功能,為提高口岸貨物通關能力提供強力支撐。布局建設臨滄(清水河)省級陸上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強化跨境運輸服務,推進孟定清水河口岸邊境貿易交易場所、綜合保稅區物流中心(B型)、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等項目建設。
推動永德、鳳慶、雙江三級樞紐建設。在永德縣、鳳慶縣、雙江縣等農業主產區,布局建設服務於農產品流通加工的三級物流樞紐。圍繞蔗糖、茶葉、堅果、畜牧等農業主產區布局一批具備冷鏈倉儲、檢測加工、包裝運輸、採購分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小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功能區,補齊農產品流通加工短板,支撐農村電商產業化發展。同時發揮三級樞紐“中間橋樑”作用,有效銜接城鄉物流網,完善“縣、鄉、村”三級城鄉高效配送體系,助力全市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助力鄉村振興。
3.加強物流智慧化發展
推廣套用物流現代信息技術。鼓勵臨滄市物流企業廣泛套用5G、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推廣共享雲倉、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間配送、分時配送等先進倉儲配送模式發展,支持物流園區套用物聯網技術,加快數位化終端設備的普及套用,提升運輸組織效能,提高運輸服務質量,加快實現物流信息溯源及全程監測。鼓勵企業發展網路貨運,促進物流資源集約整合、高效利用。
加強智慧物流信息互聯共享。以臨滄數字物流中心為建設重點,打造“數字+樞紐+通道+網路”的多層級數字物流樞紐體系和運行體系,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之間的物流信息互動共享,加速實現全市統倉共配。支持大型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物流樞紐等依託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實現互聯互通,面向農業企業、製造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物流信息服務。鼓勵物流企業依託網際網路向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綠色食品加工、進出口加工貿易等供應鏈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務,實現採購、生產、流通等上下游環節信息實時採集、互聯共享。
(二)構建多式聯運大通道,實施國際聯運工程
1.暢通中緬印度洋新通道
依託中緬伊洛瓦底江、中緬通道高速公路、臨清鐵路、大臨鐵路,打造經緬甸臘戍、曼德勒、八莫,連線緬甸皎漂、仰光等陸海國際聯運大通道,優先補齊臨滄—臘戍—曼德勒—八莫南向主通道聯運設施短板,打通運輸堵點,提升面向環印度洋地區開放能力,支撐形成陸海聯動大格局。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推動共建重慶—臨滄—緬甸國際物流“雙中心”(重慶運營組織中心、臨滄運營組織中心)、“雙樞紐”(重慶陸港型物流樞紐、臨滄陸港型物流樞紐),加速實現國內與環印度洋地區的互聯互通。
2.銜接國內國際物流網
通過資本合作、資源共享、設施互補,構建以通道為引領、以樞紐為核心,打造連線省內、銜接省外、連通國際的多式聯運“三張網”,為全市現代物流業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藉助國內鐵路、公路、航運、水運優勢,通過多式聯運合作推動建立連線省內、銜接省外的物流網。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為主線,通過機制建設、節點布局,連線緬甸、寮國和泰國等國家的重要節點城市,構建境外物流網。
3.提升多式聯運服務能力
以提升多式聯運服務能力為目標,推進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和品牌培育,推動多式聯運標準化銜接和服務模式創新。發揮臨滄市陸港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功能,推進要素資源向物流樞紐集聚,重點培育臨滄中緬海公鐵國際多式聯運項目,積極申報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以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推動現代物流業高水平開放。
(三)補齊城鄉物流短板,實施城鄉配送工程
1.加快縣域物流配送網路建設
優先鼓勵臨翔區、雲縣等有條件的縣(區)構建以物流分撥中心、專業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三級網路為主的城區配送體系,並將三級網路城區配送模式逐步推廣至其他縣(區)。優先選取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雲縣火車站物流園區等條件成熟的園區,打造物流分撥中心、專業配送中心,強化綜合物流園區、配送(分撥)中心服務城鄉商貿的幹線接卸、前置倉儲、分揀配送能力,促進幹線運輸與城鄉配送高效銜接。加快完善縣(區)辦公場所、小區、學校等地點的快遞服務網點布局,重點推進依託便利店、連鎖店、智慧設備的末端網點建設,完善無人值守自助提貨設施、豐巢自提櫃等智慧型設施設備布局,提升末端配送水平。鼓勵縣(區)供銷社、物流企業、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商貿流通企業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統一配送、分時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倉配送、門店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
2.推動農村電商與農村物流融合發展
發揮郵政、供銷基層優勢,加強農村電商、快遞、商貿物流等資源整合,鼓勵縣級物流配送中心、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等重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集聚,提升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益,補齊末端物流短板,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實施“快遞進村”工程,發揮快遞物流、郵政及供銷合作社的網路和服務優勢,支持村郵站、快郵驛站、“三農”服務站、電商服務站點、快遞站點等站點共建、服務共享,擴大“快遞進村”覆蓋範圍。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加強分揀、包裝等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電商銷售比例,發展農產品產地“電商+產地倉+快遞物流”倉配模式,提高農產品上行效率。支持農村寄遞物流企業立足縣域特色農產品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主動對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專業化供應鏈寄遞服務,推動“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支持連鎖零售企業、電商企業等加快向農村地區下沉渠道和服務,搭載日用消費品、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配送服務,推動統倉共配。鼓勵農村商貿流通企業依託自建物流系統發展第三方物流提供家電、家居、建材等大件物流服務。
3.構建協同共享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
通過暢通縣(區)與鄉村間的物流通道和完善物流服務網路,加強到村配送模式創新,發展基於智慧物流平台的鄉村快遞共配模式,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探索開展城鄉高效配送試點。以全市的縣級共同配送中心、鄉鎮物流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三級網路為基礎,推動郵政、交通、快遞等相關農村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的共享銜接,鼓勵城鄉物流網路實現多站合一、資源共享、市場化合作,全面推動“農村客運+農村物流”模式落地,實現農村物流“工業品下鄉最後一公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快遞服務網點進村入戶”的有序集散。鼓勵物流配送龍頭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網路,搭建城鄉高效配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促進配送體系公共化發展,降低末端網點配送成本,提高城鄉物流集約化和組織化水平,打通城鄉雙向配送渠道。
(四)培育壯大物流市場主體,實施標桿企業工程
1.引進培育龍頭物流企業
強化全產業鏈招商,依託省級物流樞紐建設、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等重大項目,結合臨滄市高原特色農業、製造業等千億級產業引進一批具有海內外物流網路資源、具備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跨國物流企業。支持本地有實力的物流企業與跨國物流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全方位參與物流樞紐、國際聯運等重點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培育一批資源整合能力強、運營模式先進的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支持在緬甸、泰國等國際聯運通道沿線設立境外跨境物流公司、建設貨物集散中心、構建境外物流服務網路,提升國際物流服務能力。鼓勵市內大型製造企業、商貿企業整體剝離物流業務成立專業化物流公司,面向社會提供公共物流服務。加強國家A級物流企業、星級冷鏈物流企業培育,扶持一批物流服務標桿試點單位,充分發揮標桿企業的示範作用,總結推廣其先進服務模式及質量管理方法,支持本地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2.助力中小型物流企業轉型升級
引導中小物流企業抱團發展,完善和延伸服務功能,創新個性化服務模式,著力打造一批專注於跨境物流、冷鏈物流、城鄉物流、智慧物流、多式聯運等細分市場、核心競爭力強、服務水平高、有品牌影響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物流企業。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新型物流技術成果套用,圍繞倉儲配送、信息管理等進行設備技術改造提升,開發個性化、定製化物流服務軟體,最佳化內部管理流程,提升外部組織效能。圍繞跨境物流、城鄉配送、冷鏈物流、智慧物流、國際貨運代理、供應鏈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標桿中小企業,示範帶動物流服務專業化轉型,提升物流市場主體整體層次,加快中小型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
3.著重提升物流企業服務水平
創新物流企業服務模式。鼓勵企業積極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改造業務流程,強化大數據挖掘運用,創新經營和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改善客戶體驗。引導物流企業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針對特殊企業用戶和特定消費群體,提供高附加值的專業化物流服務,提高物流服務的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水平。強化供應鏈技術套用和服務模式創新,進一步增強供應鏈金融、採購執行、分銷執行、質量追溯等增值服務能力。
提升物流企業品牌影響力。引導物流企業強化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推廣優質服務承諾標識和管理制度。在實施激勵政策及各類質量先進單位表彰時,對服務質量好、品牌影響大、獲得服務認證的物流企業予以優先考慮。在跨境物流、冷鏈物流、智慧物流等重點領域加強企業品牌培育力度,健全服務網路,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的物流服務新格局。
(五)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實施聯動發展工程
1.引導現代物流業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完善冷鏈網路體系,全面提升臨滄市冷鏈物流發展水平。依託全市重點農產品產銷地、集散地,分層次完善各類專業冷庫設施布局,最佳化冷庫供給結構,提升冷鏈物流設施水平。推廣現代冷鏈物流技術標準,支持企業套用冷藏貨櫃、冷藏車、低溫物流箱、移動冷庫等標準化設備,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一體化“無斷鏈”物流運作。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以現有物流信息平台為基礎,加強冷鏈物流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依託“農產品(冷鏈)物流功能區”,建立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台,提高冷鏈信息採集和處理能力,實現全程可追溯,提升行業監管和質量保障水平,加快實現市場需求和冷鏈資源的高效匹配。
2.引導現代物流業與商貿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發展商貿物流新業態。充分發揮臨滄市的交通區位和產業優勢,加大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前置倉配送、門店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推動商貿物流產業集聚,引導商家調整商業業態,建設“智慧商圈”,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區域輻射能力、在省內外具有合作主導地位的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優先選擇家電、汽車、電子、紡織等與消費升級密切相關的產業,推動企業構建對接個性化需求和柔性化生產的智慧型製造供應鏈協同平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創新發展流通供應鏈。鼓勵臨滄市重點商貿企業、物流企業通過簽訂中長期契約、股權投資等方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將物流服務深度嵌入供應鏈體系,提升市場需求回響能力和供應鏈協同效率。推動企業建設運營規範的商品現貨交易平台,提供供應鏈增值服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傳統實體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供應鏈交易平台,促進市場與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建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提供研發、設計、採購、生產、物流和分銷等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推進城市居民生活供應鏈體系建設,發展集信息推送、消費互動、物流配送等功能為一體的社區商業,滿足社區居民升級消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智慧型化和便利化水平。
3.引導現代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物流企業增強一體化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大型製造企業物流服務外包,推進專業化物流發展,鼓勵臨滄市物流企業面向製造業基地、園區開展“點對點”直達貨運。鼓勵鐵路、水路運輸企業與製造業大客戶簽訂量價互保協定,實現互惠共贏。優先選擇綠色食品加工、新材料製造等臨滄市優勢產業,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推動企業打造供需對接、資源整合的供應鏈協同平台,在生產基地規劃、廠內設施布局、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面引入專業化物流解決方案,加快發展高品質、專業化定製物流,引導物流、快遞企業為製造企業量身定做供應鏈管理庫存、線邊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等物流解決方案,增強柔性製造、敏捷製造能力。
創新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全市製造企業最佳化物流管理活動,實施主輔分離,成立獨立核算的物流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開展面向社會的物流服務。鼓勵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之間,以資產重組、合資、合作等形式,組建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供應鏈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向物流金融服務、保稅物流業務等功能服務延伸。統籌規劃臨滄工業園區、臨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慶滇紅生態產業園區、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等製造業集聚區的物流服務體系,引導集聚區內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共用,為製造業物流需求釋放提供良好的服務條件。總結學習“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的經驗和做法,圍繞鍺、高嶺土、矽、新型建材、林化工等新材料製造業,開展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範工程,建立製造業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示範項目。
(六)激發物流新動能,實施專項提升工程
1.加強航空物流培育
補齊臨滄機場、滄源機場等重點機場配套物流設施短板,推進既有航空貨運設施改擴建,規劃設計空地聯運基礎設施,合理區分全貨機和客機腹艙帶貨區,完善地面配套服務體系,提高航空運輸與地面物流作業環節的銜接轉運效率。加快開闢直飛北京、上海、重慶、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完善航線網路布局,加快完善腹倉、全貨機、客改貨多種貨運方式。鼓勵中郵航空、順豐航空和圓通航空等專業化航空物流企業、航空運輸代理入駐機場,為機場、為航空公司打造高效、專業的全貨機運營平台。加快發展臨空經濟,優先發展航空快件物流,逐步推動航空物流與電商物流、農產品物流、醫藥物流等特色物流市場的融合聯動。鼓勵茶葉、堅果、蔬菜、水果等本地產業在臨滄機場周邊布局,依託臨滄市臨翔區勐托物流園區,培育航空偏好型產業集群,促進航空物流與本地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形成產業與多式聯運體系高度融合的全新供應鏈模式。
2.完善應急物流體系
圍繞保障各類、各級突發公共事件的物資供應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快建設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建立更加完善的應急物流體系。圍繞重要交通物流節點,依託四大物流重點園區,優先布局建設應急物流基地、轉運場站。整合最佳化存量應急設施,推動既有物流設施嵌入應急功能,推進各類物資儲備設施和應急物流設施在布局、功能、運行等方面的匹配和銜接。在孟定清水河口岸設立應急物資運輸中轉站,並制定完善實施預案,保障應急物資有序中轉。充分利用社會物流資源,培育一批具有應急能力的重點物流企業,建立應急物流綠色通道及綠色車隊,實現應急物資儲備的專業化與社會化的有機結合,提高危機狀態下的物流快速反應能力。制定和完善針對各種突發事件的醫藥、生活必需品、能源、重點建設物資等應急物流預案,建立統一的應急物流指揮和調度系統。搭建應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制定應急物流管理政策法規,儘快形成建立統一協調、反應迅捷、運行有序、高效可靠的應急物流體系。
3.支持綠色物流發展
加強綠色物流新技術和設備在倉儲、運輸、包裝、回收等主要物流環節的套用。做優綠色倉儲,加快標準化物流設備套用,提高物流設備在裝卸、搬運以及運輸過程中的通用性和互換性,推進物流全過程標準化建設。做大綠色運輸,積極推進臨滄市運輸結構調整,推動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轉向鐵路和水路,加快發展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在機場服務、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優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做強綠色包裝,鼓勵臨滄市電商企業通過產地直采、原裝直發、聚單直發等模式,減少快遞包裝用量,引導電商企業與快遞企業合作,提高包裝產品與寄遞物品的匹配度,減少過度包裝、二次包裝。做好綠色回收,探索包裝回收和循環利用,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與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等合作設立可循環快遞包裝協定回收點,投放可循環快遞包裝的回收設施,豐富回收方式和渠道。
(七)做強物流產業支撐,實施重點保障工程
1.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大力推進口岸擴大開放,創新口岸監管模式,加快推進一體化通關、便捷化過境運輸。積極爭取將孟定清水河口岸擴大開放,允許持有效護照、簽證的兩國及第三國公民及貨物通行。推進南傘口岸、永和口岸開放,加快實現南傘口岸副通道、永和口岸副通道與中緬印度洋新通道主通道互聯互通,促進跨境物流發展。推動不同運輸方式貨櫃、整車貨物運輸電子數據交換報文標準在口岸查驗單位與運輸企業中套用。實現口岸作業場站貨物裝卸、倉儲理貨、報關、物流運輸、費用結算等環節無紙化和電子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建立口岸物流聯檢聯動機制,落實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實施精準布控和快速查驗,在重點口岸開闢農產品、食品進口綠色通道,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優先檢驗。
2.完善行業統計監測
加快啟動物流統計監測工作,對標省級現代物流業統計制度,完善統計監測方法,做好重點企業調查和物流統計核算工作,及時反映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狀況。選擇大型物流企業、物流園區、物流平台作為監測點,研究建立反映物流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高質量發展的運行監測體系。建立健全物流統計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物流統計信息的預測和分析,及時監測分析現代物流業運行狀況,為政策制定、行業發展、企業經營提供有力依據,做好數據解讀。加強物流統計工作經費保障,通過政府採購委託有能力的行業協會或企事業單位等承擔具體統計工作。
3.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
加快標準托盤(1200mm×1000mm)、標準物流周轉箱(筐)等物流載具推廣套用,支持叉車、貨架、月台、運輸車輛等上下游物流設備設施標準化改造。套用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拓展標準托盤、周轉箱(筐)信息承載功能,推動托盤條碼與商品條碼、箱碼、物流單元代碼關聯銜接。加快多式聯運國際海上貨櫃建設,借鑑ISO貨櫃標準建設方案,推動實現貨櫃標準化與世界接軌。構建貨櫃智慧型運輸技術標準,對貨櫃進行技術改進,嵌入智慧型電子設備模組,積極推廣電子標籤、電子封箱等智慧型電子產品的套用。鼓勵企業採用標準化的物流計量、貨物分類、物品標識、物流裝備設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統和作業流程,提高標準化程度。推動實施物流標準化服務示範工程,選擇大型物流企業、物流園區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並逐步推廣。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協調機制
充分認識現代物流業在臨滄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臨滄市現代物流業推進組牽頭,完善現代物流業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各項規劃任務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各相關部門、各縣(區)結合各自職能,做好規劃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和貫徹執行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重大物流項目跟蹤服務與績效評價機制,加強對重點工作任務跟蹤,及時了解並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定期通報工作推進和完成情況,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要素保障力度
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用地政策,合理設定物流用地績效考核指標,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物流設施或提供物流服務。強化資金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作用,對物流樞紐、物流信息化、多式聯運、城鄉配送、供應鏈創新等重點項目予以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加大對中小微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
(三)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措施,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加快行政審批制度、企業投資管理體制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步伐,精簡快遞企業分支機構、末端網點備案手續。推動物流領域資質證照電子化,加快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實現註冊、審批、變更、註銷等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鼓勵總部設在臨滄市,在各地分別納稅的物流企業,可按照現行增值稅匯總繳納有關規定申請實行匯總納稅。
(四)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加強與倉儲、運輸、物流、供應鏈管理、國際貨運代理等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的合作,充分發揮有關行業協會在行業統計監測、標準擬定與宣傳貫徹、課題研究、諮詢服務、人才培訓等方面積極作用,在專業領域為政府提供相應服務,多方面提升臨滄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
(五)加強物流人才引培
支持引進高端物流人才來臨滄市發展,構建多層次人才隊伍。培育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建立現代物流業專家庫,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高層次人才。緊扣物流業發展需求,通過定向培育,在物流實訓基地、學科專業、教學課程建設和技術研發等領域推動開展校企合作,培養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現代物流業人才。支持物流業深化產教融合,建設一批物流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對入選基地建設在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強物流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教育和在職教育,提高物流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